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92.54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探讨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情及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方法:对糖尿病合脑卒中及非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病年龄进行比较,根据入院时血糖水平将62例分为3组,观察其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与非糖尿病脑卒中病人发病年龄有明显差别,且并发脑梗死较非糖尿病多见。
入院时血糖70岁10例(占16.1%)。
非糖尿病脑卒中68例中,70岁13例(占19.1%)。
1.4治疗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吸氧,调控血压,改善循环,脑水肿明显者加用脱水剂降颅内压,同时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并辅以神经营养药及康复对症治疗。
1.5疗效判定标准所有病例观察至发病后30天以上,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所定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共分为五级: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死亡。
2结果病情轻重、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入院时血糖<7.8-11.1 mmol/L15例中轻度6例,中度5例,合计11例(占73.3%),重度4例(占26.7%);基本痊愈7例,显著进步5例,合计12例(占80.0%),进步3例(占20.0%),无1例无效或死亡。
血糖≥11.1-13.9 mmol/L20例中轻度5例,中度8例合计13例(占65.0%),重度7例(35.0%);基本痊愈6例,显著进步7例,合计13例(占65.0%),进步5例(占25.0%),无效1例、死亡1例(各占5.0%)。
血糖≥13.9 mmoL/L 27例中轻度4例,中度8例,合计12例,占44.4%,重度15例(占55.6%);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4例,合计6例(占22.2%),进步10例(占37.0%),无效4例(占14.8%),死亡7例(占25.9%)。
3讨论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脑卒中则是糖尿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并发脑卒中时以脑梗死多见,本组42例,占67.7%,脑出血20例,占32.3%,糖尿病易并发缺血性脑卒中这与其广泛的血管病变有关。
进展性卒中的危险性分析摘要:进展性卒中(stroke in progression,sip),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持续进展,临床常规处理难以逆转其病程,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的一类难治性脑血管疾病。
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进展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与进展性卒中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报告如下。
关键词:进展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06-021 导致因素1.1 脑部因素。
进展性脑卒中进展的脑部因素主要是脑血栓形成过程在继续,缺血半暗带渐进性低灌流,导致梗死灶体积扩大和脑水肿。
1.2 脑外因素。
1.2.1 血压升高和高血压。
sip的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并有高血压持续时间较长,脉压小的特点。
有人指出,入院时80%的中风患者血压明显增高,中风患者与儿茶酚胺升高有关。
但随后2周血压下降。
引起患者早期血压下降的原因,一个血管调节功能发生障碍,二是不恰当的降压治疗。
早期血压下降原因是进展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1]。
血压下降后致的机制可能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尤其是大血管病变可导致狭窄端血流灌注下降,在侧枝循环不良的部位发生梗死。
虽然有些高血压患者血压很高,但血压略有下降症状就增加,特别脉压差小的患者血液动力学机制加重了半暗带区的缺血,从而进一步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2]。
高血压病是中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和基本病因,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都是各类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的危险度与血压高度呈线性关系。
有高血压史者脑卒中危险增高13~24倍。
控制舒张压(和收缩压)可显著降低中风的发病率[3]。
1.2.2 糖尿病和血糖升高。
高血糖,一是过去有糖尿病,二是应激性高血糖。
高血糖为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可导致或加重脑梗死已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高渗状态,尤其是血糖升高对脑梗死有更大的影响。
研究报告指出,糖尿病的进展增加了19倍进展性脑卒中的风险。
脑卒中患者临床分析报告患者信息:性别:男年龄:63岁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入院时间:2019年5月10日诊断:脑卒中1. 患者病情分析该患者为一名63岁男性患者,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多年。
他在入院时主要症状为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和面部表情不对称。
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初步诊断为脑卒中。
2. 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50/90 mmHg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
左侧面部、舌头及四肢肌力明显减弱,左侧腹壁反射减弱。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正常。
生化指标:血糖水平升高,血脂略高。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头颅CT扫描:显示左侧大脑半球梗死表现。
4. 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该患者为急性脑卒中,可能是由于血管阻塞引起的。
入院后立即开始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康复训练等:药物治疗:- 抗凝治疗:肝素静脉滴注,维持血小板在正常范围。
-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阿司匹林,降低血小板粘附性。
- 控制高血压:利血平口服,维持血压在安全范围。
- 控制血脂异常: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调控:低盐、低脂、低糖饮食。
- 体重管理:控制体重,适度运动。
- 戒烟限酒: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利用物理手段促进肌肉恢复功能。
- 言语康复:通过言语理解和表达训练来恢复言语能力。
- 日常生活训练: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5. 疗效评估和随访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开始后,患者的左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言语逐渐清晰,面部表情也逐渐对称。
经过2周的综合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头颅CT复查显示梗死区域较前缩小,治疗效果良好。
随访计划:- 每周随访,监测生命体征和药物疗效。
- 定期复查头颅CT,评估梗死区域的恢复情况。
- 联合康复科进行康复训练,评估康复效果。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例分析脑卒中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死亡或永久性残疾。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例,深入了解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以及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引言】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发破裂或者被阻塞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发脑组织的损伤。
据统计,脑卒中是导致成年人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每年全球有超过15百万人因脑卒中而死亡。
因此,正确识别和及时应对脑卒中是至关重要的。
【病例描述】该病例涉及一位55岁的男性患者,名叫李先生。
李先生体检时抱怨头晕、头痛、嗜睡等症状已有两周。
经过详细的询问和检查,诊断结果表明李先生患有脑卒中。
【病因分析】根据医生的初步分析,李先生的脑卒中可能是由于血栓性缺血引起的。
血栓性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它发生在血管内形成血栓,导致脑部供血受阻。
李先生平时存在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多个危险因素,这些因素都增加了他罹患脑卒中的风险。
【症状和体征】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可能因患者而异,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性头痛、言语困难、面部肌肉无力、认知障碍等。
而李先生则表现出头晕、头痛、嗜睡、行走不稳等症状,这些症状提示了脑供血不足的可能性。
【诊断过程】在诊断脑卒中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执行一系列的测试,包括神经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测以及脑电图等。
对于李先生的病情,医生先进行了脑CT扫描,并发现他的左侧脑血管出现了阻塞迹象,进一步确认了脑卒中的诊断。
【治疗方法】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早期干预和治疗非常重要。
针对李先生的情况,医生立即给予了溶栓治疗,以尽快恢复左侧脑血流。
溶栓治疗能够溶解血管内的血栓,恢复脑部供血,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机会。
【康复与护理】脑卒中患者在治疗后需要进行康复和护理工作,以降低残疾风险。
针对李先生的病情,医生为他设计了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包括物理疗法、言语疗法和心理支持。
康复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脑卒中与糖尿病的科普
脑卒中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的疾病,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以下是对脑卒中和糖尿病的科普:
1. 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由于脑部血管突然堵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或脑部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
脑卒中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大类。
2. 糖尿病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特征是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无法正常进入细胞,使血糖水平持续处于高水平状态。
3. 脑卒中与糖尿病的关系
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比非糖尿病患者高,而且脑卒中的病情通常更为严重。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有关。
4. 如何预防脑卒中?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预防脑卒中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糖,并采取合理的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2)控制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压,并采取措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3)降低血脂:高血脂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应采取低脂饮食、适当运动等措施来降低血脂。
(4)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应戒烟限酒。
(5)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降低发生脑卒中的风险。
同时,一旦出现脑卒中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血糖与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关系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血糖变化对脑梗死发病急性期病情进展的影响。
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发病24小时内入院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48例,根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
所有入选病例均于入院后查24、48、72小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
并分析其与病情变化的关系。
结果进展性脑卒中86例,进展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2分者,入选进展组,否则入选非进展组;进展组86例,男性37例,女性49例,年龄46岁-79岁,平均70.6±6.8岁。
糖尿病病史3年以上57例,其余均在3年以上。
非进展组62例,男性34例,女性28例,年龄43-78岁,平均71.3±7.6岁。
糖尿病病史3年以上25例,3年以下3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立即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并分别在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及一周再行nihss神经功能评分。
同时于入院当天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ct与mri检查(除外脑出血),48小时行血常规,血凝四项及头颅ct,头颅mri,颈部血管多普勒检查,常规血压监测。
48小时、72小时再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以每例患者在24、48、72小时的3次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值及首次糖化血红蛋白值作为比较数据。
1.3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χ±s)表示。
两组间各研究参数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进展性脑卒中情况 86例进展性卒中患者中31例于入院后12-24小时出现进展,占卒中总发病率20.9%。
72小时以内进展47例,占31.7%。
另有8例患者于72小时以后出现进展,占0.54%。
其nihss神经功能评分均大于3分。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分析目的探讨和研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
方法将该院接收的8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7例,为观察组,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47例,为对照组,然后对这两个组进行比较。
结果通过该们对两个组的患者进行比较后得出,高血糖对脑卒中的预后危害较大。
结论要及时纠正患者的空腹血糖,从而减轻减缓脑卒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并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标签:糖尿病;脑卒中;预后分析患糖尿病的原因通常是因为人体血液中葡萄糖堆积过多而造成的,一般在中年人或老年人身上比较容易出现。
有文献指出糖尿病对脑血管病的患者危害较大,糖尿病会对脑血管病患者造成脑缺血,并促进患者体内的乳酸增多等情况,对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造成了很大的障碍[1]。
为了探讨和研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预后,该研究对该院2007年8月—2008年6月期间共接收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37例,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院共接收脑卒中患者84例,这84例脑卒中患者我们均对其进行了CT扫描并确诊,其中47例脑卒中患者的血糖正常,出现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7例,47例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在38~72岁之间,脑卒中合并糖尿病的37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
1.2 临床诊断及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37例为观察组,血糖正常的脑卒中患者47例为对照组。
这84例脑卒中患者在入院后均对其进行了空腹抽血,检查其血糖,经过检查发现,观察组的37例患者的空腹全血血糖≥6.7 mmol/L,血浆血糖≥7.8 mmol/L,对照组的47例患者的血糖均为正常。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均根据2010年ADA糖尿病诊断标准,84例脑卒中患者的诊断标准均根据脑血管疾病学术中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作出确诊,所有患者均进行了CT扫描证实。
糖尿病与进展性脑卒中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23T08:58:45.9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9期供稿作者:潘龙云
[导读] 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
潘龙云
(辽宁省东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 118300)
【摘要】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
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96例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血糖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2组患者的血糖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
结论进展性脑梗死与糖尿病有明确相关性,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积极干预血糖,才能更好的减少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发
生
【关键词】脑梗死进展性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9-0074-02 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位原因,2008年卫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国死因调查,卒中已经超过恶性肿瘤成为中国第一致死病因,[1]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的最常见类型,约占70-80%。
缺血性脑卒中按病情进展分为完全性脑卒中、进展性脑卒中(SIP)和复发性脑卒中。
完全性脑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短时间达到高峰,在急性期保持不变或者逐渐减轻;SIP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发病后3天内或者7天内加重;复发性卒中是指神经受损症状在急性期过后的几个月、几年或者更长时间又出现加重或新的神经受损症状,CT或MRI检查发现新的病灶。
进展性脑卒中占缺血性脑卒中的10-50%,在我国大多数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到达医院时都超过3.5小时,失去最佳治疗方案-静脉溶栓治疗-的时机,而动脉溶栓或者介入治疗还没有很好的普及及被明确证实其有效性,故病情进展的机会也增加了,而进展性脑卒中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痛苦,病情逐渐加重使得患者及家属难于接受,从而使进展性脑卒中成为引发医疗纠纷的重要原因,给医护人员的临床工作增加了难度,所以充分认识进展性脑梗塞的好发因素,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对于患者预后的改善以及临床工作的开展均有帮助。
组别例数空腹血糖
进展组 96 8.4+-1.8
对照组 96 4.8+-1.7
P值 0.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9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患者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即持续存在神经功能缺损,并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梗死后出血、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内感染以及木僵或者昏迷,其中男46例女50例,年龄在46-80岁,平均65.4岁,选择同期住院的96例非进展性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男64例,女32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8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严重程度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发病过程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发病后症状逐渐加重,斯塔的纳亚卒中量表(SSS)评分下降2分以上[3]CT排除梗塞后出血,除外心房纤颤脑栓塞。
1.2方法全部患者入院时均行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入院后监测血压、体温,常规心电图、血糖、血脂、血常规、颈部血管超声等。
按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指南2010版进行规范治疗,如为进展性脑卒中,在病情稳定后3天给以脑部磁共振检查,了解病灶是否扩大,水肿范围情况,是否出现新的病灶,排除出血,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非进展性脑梗死96例进行对比
2.结果
高血糖于脑卒中的进展有相关性。
2.1 危险因素分析:糖尿病:糖尿病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史和入院时高血糖也是PI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使卒中早期进展危险增加[4],高血糖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可以导致血管内皮水肿,造成广泛的微血管损伤,同时高血糖可以促进纤溶酶原激活及抑制物的合成和释放,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使得血浆粘度增高,影响脑血管再灌注,从而导致脑卒中进展。
超负荷血糖的条件下,脑梗死区域的缺血、缺氧和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内,使得神经电生理活动异常,进一步导致神经细胞不可逆损伤。
高血糖时缺血脑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血管通透性增加,再灌注损伤明显,进一步加重了脑组织损害[5]。
另外有研究显示长期糖尿病患者半数以上患者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及微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塞时,高血糖和缺血缺氧、微循环异常导致细胞内外酸中毒,加重局部脑细胞缺血、水肿和坏死,从而使半暗带区转化为不可逆损伤,[6]。
一般认为入院后48小时血糖持续大于等于8.61的进展性患者转归不良,入院时空腹血糖正常而后逐渐升高的SIP患者转归较差[7]。
有研究显示卒中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以下较为合适,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8]。
而且血糖水平每升高2.78mmol/发生病情恶化和死亡的危险分别增加1.56和1.38倍[9]。
相反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糖常常控制不良,其机制考虑1应激反应使的交感-肾上腺和垂体-肾上腺系统活化,胰岛功能不足,细胞感受器活性改变及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所致。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糖尿病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使得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控制血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给我们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
做好血糖控制,对于避免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神经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 何茂林脑血栓形成 170页.
[2]黄如训脑卒中北京人民为什出版社 2001.112.
[3]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2;
[4]Ergul A,Kelly-Cobbs A ,Abdalla M,et al.Cereb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Focus on Stroke,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2011.(Epub ahead of print).
[5]胡一峰进展性脑梗塞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J ]湖南中医学大学学报,2010.30(12):15-16.
[6]孙明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年11月第15卷第21期.
[7]涂雪松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13年第21卷第2期.
[8]Tei H,Uchiyama S,Ohara K,et al,Deteriorating ischemic stroke in 4 clinical categories classified by the Oxfordshire Community Stroke Project {J}.Stroke ,2000 31,(9)2049-2054.
[9]Matz K,Keresztes K,Tatschl C et al .Disorders of glucose metabolism in acute storke patients;an under-recognized problem.Diabetes Care ,2006,29:792-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