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内固定方案及治疗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7.53 MB
- 文档页数:64
开放性骨折固定及创面修复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开放性骨折固定骨折稳定可以通过外固定支架、髓内钉、钢板固定来实现临时或终末固定,具体的骨折固定方法取决于骨折的程度与部位,局部软组织缺损的程度以及病人的全身情况等。
一期使用内固定治疗,必须同时满足彻底清创及软组织良好覆盖2个条件。
外固定支架固定1、外固定支架技术简单、安全、方便、快速、失血量小;2、当需要损伤控制的情况下具有优势,例如ⅢC型开放性骨折和不稳定的多发伤患者;3、外固定支架可以保护骨折部位的血供,避免置入内植物造成的局部软组织损伤或间室内压力增高,可用于具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和创口严重污染的骨折;4、用于临时外固定,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骨折固定,便于进行第二阶段的内固定治疗,对于损伤污染严重、有潜在感染风险的患者,可作为终末固定的方式之一;5、外固定架置针应常规预钻孔避免骨热坏死,置针点应选择正常软组织区域,避免通过开放性伤口、关节腔及肌腱置针;6、外固定的主要问题是针道感染、力线不良、延迟愈合以及患者依从性欠佳。
外固定架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和大部分骨干的 Gustilo ⅢA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内固定(1)髓内钉固定:髓内钉是胫骨及股骨干开放性骨折内固定的首选方式。
①患者耐受性较好,负重时间早,再次手术率和力线不良发生率低;②Gustilo Ⅰ型、Ⅱ型,包括少部分ⅢA型下肢长骨干开放性骨折,在能彻底清创、有良好软组织覆盖的情况下,可使用髓内钉固定;③开放性长骨骨折不建议扩髓治疗;④多发伤患者不建议扩髓治疗;⑤如果先使用外固定架作为临时固定,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快由外固定架更换髓内钉。
如外固定架使用时间超过14d,在更换髓内钉之前应先去除外固定架,使用石膏或支具等制动,必须在针道无任何感染迹象且有足够肉芽组织覆盖后(间隔期通常>10 d)再行髓内钉置入术。
胫骨开放性骨折应用髓内钉治疗(2)钢板固定:接骨板常用于上肢开放性骨折以及关节内骨折固定,如尺桡骨开放性骨折,肱骨干开放性骨折等。
骨折治疗的四大基本原则骨折是骨骼系统常见的创伤性损伤,对于骨折的治疗,有着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
下面将介绍骨折治疗的四大基本原则,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于实践。
一、保持骨折部位稳定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是骨折治疗的首要原则。
稳定的骨折部位可以减少骨骼移位和进一步的伤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常见的稳定方法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
外固定是利用支架或夹板等外部装置固定骨折部位,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骨折部位的骨块用钢板、钢钉等内部装置固定。
二、恢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骨折后,由于血管的破裂和组织的损伤,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恢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是骨折治疗的重要原则之一。
血液供应的恢复可以通过减少骨折部位的水肿、保持血管通畅以及采用适当的物理治疗方法来实现。
物理治疗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骨折部位的愈合。
三、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是骨折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清洁和干燥的环境有利于预防感染和促进骨折的愈合。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创面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干燥,避免湿气滋生,影响愈合过程。
四、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是骨折治疗的最后一个基本原则。
经过初期的稳定和修复后,骨折部位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恢复正常的骨骼功能。
锻炼和训练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等方法来实现。
康复训练和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类型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总结起来,骨折治疗的四大基本原则为保持骨折部位稳定、恢复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保持骨折部位的清洁和干燥以及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
这些原则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在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的类型,科学地制定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治疗,遵守医嘱,加快康复进程。
一、概述肋骨骨折是指肋骨因外力作用而发生的断裂,是常见的胸部损伤之一。
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减轻疼痛、促进愈合、防止并发症。
本文将针对肋骨骨折住院治疗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治疗方案1. 住院期间的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胸廓压力的动作,以免加重疼痛和骨折。
(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等。
必要时,可采用局部麻醉或神经阻滞技术减轻疼痛。
(3)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促进骨折愈合。
(4)呼吸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咳嗽、腹式呼吸等锻炼,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
2. 针对肋骨骨折的治疗(1)固定治疗: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浮动胸壁,可给予外固定器或胸腔闭式引流术进行治疗。
1)外固定器:适用于胸壁浮动范围较大、疼痛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
通过固定器固定骨折的肋骨,恢复胸壁的稳定性。
2)胸腔闭式引流术:适用于伴有气胸、血胸的患者。
通过引流管将胸腔内的气体、血液排出,减轻胸膜腔压力,改善呼吸功能。
(2)手术治疗:对于肋骨骨折伴有内脏损伤、肋骨错位严重、胸壁浮动范围大等严重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1)肋骨内固定术:适用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肋骨错位严重、胸壁浮动范围大的患者。
通过肋骨钢板、肋骨螺钉等内固定材料,固定骨折的肋骨,恢复胸壁的稳定性。
2)胸壁成形术:适用于胸壁浮动范围大、疼痛明显、呼吸困难的患者。
通过切除部分肋骨,形成胸壁支架,恢复胸壁的稳定性。
3. 康复治疗(1)物理治疗:在骨折愈合期间,可进行适当的物理治疗,如超短波、红外线等,促进骨折愈合。
(2)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胸壁功能锻炼,如深呼吸、咳嗽、肩关节活动等,恢复胸壁功能。
(3)心理支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三、注意事项1. 住院期间,患者应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休息、锻炼。
骨折固定的基本原则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它的治疗往往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的手术,而科学的骨折固定是治疗骨折最重要的一环。
骨折固定旨在恢复失去的功能,维持骨折部位的正常位置,以及使骨折有效地愈合。
正确的骨折固定不仅能够促进骨折的最佳矫正,还有助于减少组织损伤,提高愈合和功能恢复。
骨折固定的根本原则是把骨折矫正,固定低。
它涉及到很多外科医生,如枪支伤,头部,手,脚,骨头,脊柱,髋关节,盆骨和胫骨,以及其他骨头的手术技术。
骨折固定的一般原则包括紧固,保护,天然矫正,部位矫正,吸收,加固,稳定,内固定,外固定,生物内固定,内外固定,局部外固定等。
紧固是骨折固定的最重要的原则。
这是因为紧固的固定系统可以有效地保持骨折部位的位置,以便有效地恢复骨折部位的功能。
紧固的方法包括机械紧固,机械支撑,机械加固,绷带,补丁,钉子,螺钉,钢板,骨螺栓等。
机械紧固系统是骨折固定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有效地保持骨折部位正确位置,以及改变骨折部位的大小,使它们更容易愈合。
保护是骨折固定的另一个主要原则。
保护是为了防止骨折部位发生更多的损伤,防止护具的潜在的压迫性伤害,以及保护骨折部位免受外界刺激。
保护的方法包括采用特殊的固定设备,局部冰敷,局部保护,使用软绷带等。
天然矫正是骨折固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天然矫正是指骨折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外科手术,锻炼,物理治疗和其他方式获得最佳效果的方法。
通过天然矫正,可以减少对固定设备的依赖,帮助患者舒适、安全地恢复其功能。
部位矫正是指确保骨折部位的正确位置的原则。
骨折的正确位置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的愈合,防止残留变形,减少组织损伤,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和功能,从而大大减少治疗的时间和成本。
吸收是骨折固定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吸收是指骨折部位外围的支撑物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自行地消失,从而不影响骨折部位正常的结构和功能。
吸收物有助于减少组织损伤,舒适性和安全性,从而大大减少骨折固定的复杂性。
加固是骨折固定原则中的另一个重要要求。
骨折术后内固定取出诊疗方案
一、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临床医学专用教材,赵玉沛、陈孝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1.病史:骨折内固定手术史。
2.体格检查:患处有手术疤痕、活动正常、无反常活动。
3.辅助检查:X线检查发现骨折骨性愈合。
二、治疗方法
(一)手术疗法
手术指征:根据X线提示,骨折已愈合。
三、治疗原则
骨折已愈合患者要求拆内固定为原则。
(1)术前准备:(必要时)青霉素或头孢皮试、麻醉科会诊、术前静脉留置、(必要时)术前半小时抗生素应用
(2)择期行内固定拆除术。
(3)术后:(必要时--有高危因素)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
镇痛等对症治疗,止血,换药
四、疗效标准
治愈:伤口干洁,复查X线骨折愈合,内固定无残留。
[20] K iesslich R ,F ritsch J ,Ho ltm ann M ,et al .M ethylene blue 2aided ch romoendo scopy fo r the detecti on of intraep ithelial neop lasia and co lon cancer in ulcerative co litis [J ].Gastroen 2tero logy ,2003,124(4):8802888.[21] R utter M D ,Saunders ,BP ,Schofield G ,et al .Panco lonicindigo car m ine dye sp raying fo r the detecti on of dysp lasia in ulcerative co litis[J ].Gut,2004,53(2):2562260.[22] R ex D K,V ining DJ ,Copecky KK 1A n initial experience w ithscreening fo r co lon po lyp s usin sp ital CT w ith and w ithout CT co lono scopy (virtual co lono scopy )[J ].Gastro intest En 2do sc ,1999,50(3):3092311.[23] P ineau BC ,Paskett ED ,Chen GJ ,et al .V irtual co lono scopyusing o ral contrast compared w ith co lono scpoy fo r thew dec 2tecti on of patients w ith co lo rectal po lyp s [J ].Gastroentero 2logy ,2003,125(2):3042310.[24] P ickhardt PJ,K i m DH ,CT co lono scopy (virtual co lonisco 2py ),a p ratical app roach fo r populati on screening [J ].R adi o l C lin N o rth Am ,2007,45(2):3612375.(收稿日期:2008203231) (本文编辑:潘雪飞)骨骺损伤内固定治疗原则及现状纪玉清综述,练克俭审校 (解放军第175医院全军创伤骨科中心,福建漳州 363000)[关键词] 骨骺损伤;骨折;内固定;治疗原则中图分类号: R 681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271X (2008)0320202203 儿童时期因骺板比肌腱、韧带和关节囊脆弱,而后者比骺板强2~5倍,因此儿童时期的骨骺损伤颇为多见。
骨折康复治疗原则在骨折康复治疗中,正确的治疗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原则,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尽快重返正常生活。
一、正确的骨折定位和固定骨折定位和固定是骨折康复治疗中的首要任务。
通过准确的骨折定位,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固定是为了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促进骨折的愈合。
常用的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外固定和内固定等。
二、早期功能锻炼早期功能锻炼是骨折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早期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锻炼计划。
三、合理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是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康复训练应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的康复进程进行个体化设计,包括力量训练、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四、科学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骨折康复中有其独特的作用。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促进骨折的愈合;镇痛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促骨生成药物可以加速骨折愈合进程。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医生合理选择和使用。
五、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骨折康复过程中,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骨折可能给患者带来恐惧、焦虑和沮丧等负面情绪,而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增强康复信心,减少心理压力。
骨折康复治疗的原则包括正确的骨折定位和固定、早期功能锻炼、合理的康复训练、科学的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患者才能获得最佳的康复效果,尽快恢复健康。
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骨折康复治疗注入更多的关爱和希望。
治疗原则方法粉碎性骨折
1.手术治疗:对于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常常是必需的。
手术可以通
过内固定术或外固定术来恢复骨折的稳定性。
内固定术通常使用金属钉、
钢板和螺钉等来稳定骨折部位,而外固定术则通过外部装置来固定骨折断端。
2.切口选择:选择切口时应尽量选择在骨折部位附近的肌肉间隙或皮
纹方向,以减少手术创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解剖重建:在手术过程中,应尽可能准确地解剖重建骨折部位。
这
包括对骨折断端进行准确的复位和固定,以及对骨折间接受损组织的修复。
4.多学科团队协作: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
骨科医生、放射科医生、麻醉学家和理疗师等的参与。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
治疗方案,并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支持。
5.术后康复护理:术后康复护理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恢复至关重要。
这
包括早期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和使用支具、矫形器等辅助器械帮助骨折部
位稳定。
6.疼痛管理: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常常会造成术后疼痛。
疼痛管理是治
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通过使用镇痛药物、冷热敷、物理疗法等来缓
解疼痛。
7.饮食与营养:合理的饮食与营养对于骨折愈合和恢复也起到重要作用。
患者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组织的修复和
生长。
总之,治疗粉碎性骨折的原则是早期手术治疗、准确复位和固定、多学科团队协作和术后康复护理。
这些方法的选择与患者的具体情况、骨折部位和类型等有关,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评估来确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骨折内固定的AO和BO原则是骨折治疗中的重要原则,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治疗理念和原则。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原则,并阐述它们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一、AO原则AO原则是“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的缩写,意为“骨与关节损伤研究组”。
AO原则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以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解剖复位:AO原则认为,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通过手术或手法复位,使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坚强固定:AO原则强调使用坚强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坚强固定可以防止骨折端移位,促进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AO原则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功能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BO原则BO原则是“Bridge the Osseous Gap”的缩写,意为“桥接骨缺损”。
BO原则强调骨折治疗的生物学原则,即保护骨折端的血供和软组织,促进骨折的自然愈合。
保护血供:BO原则认为,保护骨折端的血供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以促进骨折的自然愈合。
保护软组织:BO原则强调保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等。
这些软组织对骨折愈合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好这些软组织可以促进骨折的自然愈合。
促进自然愈合:BO原则鼓励患者进行自然愈合,而不是通过坚强的内固定物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自然愈合可以减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在骨折治疗中,AO原则和BO原则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医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AO原则可能更适合于治疗稳定性骨折;而在其他情况下,BO原则可能更适合于治疗不稳定性骨折。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进行综合考虑。
骨折复位及牵引治疗闭合性骨折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
复位是将移位的骨折段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关系,重建骨骼的支架作用。
但骨折愈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还得用固定的方法将骨折维持于复位后的位置,待其坚固愈合。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在不影响固定和愈合的前提下,尽快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的舒缩活动,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肌腱挛缩、关节僵硬并发症。
用药利于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愈合。
骨折的复位:1.复位的时间:骨折整复越早越好,早整复比较容易,也易获得正确对位。
病人有休克、昏迷、内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时,须等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整复骨折。
如肢体明显肿胀,或已出现水泡,应将水泡在无菌技术下刺破,放空泡液,临时用石膏托或夹板固定,抬高患侧,密切观察末稍循环,待肿胀消退后再考虑复位。
2.复位标准: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它以关节为枢纽,通过肌肉的收缩活动而进行运动。
骨折后骨折段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
因此,在治疗骨折时,就要复位,把移位的骨折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
骨折对位越好,支架越稳固,骨折就能较快愈合,肢体功能就能顺利恢复。
因此对每一骨折都应认真整复。
⑴解剖复位是指完全的复位,是最有利于功能恢复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达不到解剖复位,若强求解剖复位常需多次手法复位或手术才能达到,其结果造成创伤大,合并症多,功能恢复并不一定满意。
功能复位可为不完全复位,是容易达到的,复位治疗骨折的目的是争取功能最大限度恢复。
而不是最大限度复位(解剖复位)。
⑵功能复位的标准手法复位整复后,骨端有一定接触,例如50%左右对位,没有重叠和分离,没有成角或旋转畸形即可,再靠骨折重新塑形的机能,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因此,功能复位是手法复位一般选择的标准,若手术复位应要求得到解剖复位。
3.复位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手法复位、牵引复位、手术复位。
可根据不同的骨折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牵引与反牵引 2.手法整复 3.复位后用石膏托固定⑴手法复位:凡能手法达到功能复位和用外固定保持的,都应采用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