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病基本知识——颈椎病

骨病基本知识——颈椎病

骨病基本知识——颈椎病
骨病基本知识——颈椎病

骨病基本知识——颈椎病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

一、颈椎病致病原因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9)环境因素、气候潮湿、寒冷。

二、颈椎骨、关节及主要循环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

(一)椎骨——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椎体之间,椎弓之间分别借软骨和韧带封闭),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体呈短圆柱状,椎弓呈弓形,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于椎体的缩窄部分,根的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叫椎上切亦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椎弓根后方的骨板为椎弓板,两侧的椎弓板在中线结合构成棘突,在正中线上突向后方或后下方。横突、由椎弓根和椎弓板相接处伸向两侧,上关节突、下关节突,为椎弓根和椎弓板连接处分别伸向上方和下方的各一对突起,各关节突都有关节面,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和上位椎骨的下关节突组成关节突关节。

颈椎

椎体小,呈椭圆形。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称横突孔,有椎动、静脉通过,第七颈椎的棘突特长,可在皮下摸到,故称隆椎,常做为计数棘突的标志。

第一颈椎又名寰椎,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后方和两个面与枕骨髁相关节,下关节面与第二颈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第二颈椎又名枢椎,其特点为自椎体向上伸出一指状突起,称为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相关节。

(二)椎骨——椎骨的连接

(1)椎体间的连接相邻椎体之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连接。

①椎间盘

相邻两椎体间借椎间盘牢固相连。椎间盘由内外两部分构成:外部为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环组成,坚韧而有弹性;内部为髓核,为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椎间盘除连接椎体外,还可承受压力,吸收震荡,减缓冲击以保护脑。此外,它还有利于脊柱向各方运动。成年人可由于各种原因使纤维环破裂,以致髓核突出,形成椎间盘脱出症压迫脊髓或神经根。

②前纵韧带

为全身最长的韧带,起自枕骨,沿椎体前面向下至骶骨,与椎间盘及椎体前缘牢固相连,有限制脊柱过度伸展和防止椎间盘向前突出的作用。

③后纵韧带

位于椎体后面,细长而坚韧,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突出的作用。

(2)椎弓间的连接

①黄韧带:连结相邻的椎弓板

②棘上韧带:呈细带状,附于各椎骨棘突的尖端,至颈部增宽,呈矢状位的膜

状结构,称项韧带。

③棘间韧带:位于相邻棘突之间。

(3)关节突关节

是由邻位椎骨的上下关节突构成的关节,允许两椎骨之间有少量运动。

(4)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①寰枕关节由两侧枕髁与寰椎上关节面构成的关节,可使头作屈俯,伸仰,侧屈和环转运动。

②寰枢关节包三个关节,即两侧的寰枢外侧关节和中间的寰枢正中关节,可使头旋转。此外,齿突后方有坚韧的寰椎横韧带,有限制齿突向后方移动的作用。

三、脊柱的整体表现及其运动

脊柱由全部椎骨、骶骨和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结构成,形成头颅的支柱,躯干的中轴,并参与胸腔,腹腔及盆腔后壁的构成。脊柱内有椎管,容纳脊髓。

成人脊柱约长70厘米,女性及老年人略短。从侧方观察脊柱,可见颈、胸、腰骶4个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突向前,胸曲骶曲突向后。脊柱的弯曲使脊柱更具弹性,可减轻震荡并与维持人体的重心有关。脊柱侧面,相邻上下两椎弓之间,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的椎间孔。

颈部椎间盘的总高度约为颈部脊柱高度的1/5—1/4,颈椎间盘的前部较后部高。从而使颈部脊柱具有前凸曲度,纤维环位于椎间盘的周缘部,由纤维软骨构成。纤维环前后部的浅层纤维与前、后纵韧带分别融合在一起,纤维环的前部较后部为厚,髓核的位置偏于后方,临近窄而薄弱的后纵韧带,这是椎间盘向后突出的因素,当

颈椎间盘发生变性突出,或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均可直接压迫脊髓,而产生下肢麻木,头重脚轻甚至肢体瘫痪等症状。

脊柱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每对关节运动的范围虽很小,但各椎骨这间活动的总和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变得很大。

在医学上,关节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度,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由第2至第7颈椎完成。一般而言,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各为45°。

正常脊柱各段因人体生理需要,均具有一定的变曲弧度,称为生理曲度。胸段和骶段凸向后方,在婴儿出生后即存在,称为原发曲度,颈段和腰段凸向前方,往往是当幼儿能抬头及站立时才逐渐形成,称为继发曲度。颈椎的生理曲度主要是颈4、颈5椎间盘前厚后薄造成颈椎中段有一向前突出的弧度。

测量颈椎生理曲度的方法为沿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连每一椎体后缘成一弧线,再由齿状突后上缘至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作一直线,弧线的最高点至直线的最大距离为颈椎生理曲度的数值,正常范围大约在12±5mm范围内。

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是为了增加颈椎的弹性,减轻和缘冲外力的振荡,防止对脊髓和大脑的损伤,在长期不良姿势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以逐渐消失,颈椎前凸曲线甚至可变直或反张弯曲。成为颈椎病X线上较为重要的诊断依据之一。

脊柱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每对关节运动的范围虽很小,但各椎骨之间活动的总和使脊柱的运动范围变得很大。

四、椎动脉

是锁骨下动脉的最大的一个分支,在前斜角肌内侧起自锁骨下动脉的上缘,向上行穿上6个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左、右椎动脉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主要营养脑。(附图)

五、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以及与它们相连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接受体内,外各种刺激,引起各种反应。一方面协调机体内部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另一方面,调整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因此,神经系统在机体内起主导调节作用。

(一)神经系统的分布

神经系统在形态和功能上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按其所在的位置和功能,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前者包括脑和脊髓;后者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按其分布状况,又可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躯体神经支配体表,骨、骨连结和骨骼肌,内脏神经支配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中均含有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感觉纤维或称传入纤维,把神经冲动从周围传向中枢,运动纤维也叫传出纤维,将神经冲动从中枢传向周围,内脏神经又称自主神经,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二)脊神经

是借助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合成,前根为运动根,发自脊髓灰质的前角,侧角、骶副交感核内的运动神经元。后根为感觉根,来自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支。脊神经节为后根在椎间孔处的椭圆形膨大,由假单极神经元的胞体所组成,此神经元的周围支分布于躯体和内脏。

脊神经共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脑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其中1-7颈神经在同序数颈椎上方的椎间孔穿出,第8颈神经于第7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孔穿出。胸神经和腰神经都在同序数椎骨下方的椎间孔穿出。在椎间孔处,前方是椎间盘和椎体,后方是黄韧带和关节突。这些结构的病变容易引起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相应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脊神经是混合神经,每对脊神经均含有四种功能不同的纤维成份

①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

②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③体运动纤维,支配骨骼肌;

④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粗短的脊神经干,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4支: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脊神经前支最为粗大,分布于颈、胸、腹,会阴和四肢的肌内与皮肤。除第2-11胸神经前支仍保持明显的节段性外,其余脊神经前支均相互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依据丛所在的部位不同,计有颈丛、臂丛、脑丛和骶丛。

脊神经后支多数较为细小,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发出后向后穿椎骨横突间隙,分布于项、背和腰骶部的深层肌与皮肤。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内侧支较粗大,

称枕大神经,发布于顶枕部皮肤。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称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第1-3骶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称臀内侧皮神经,分布臀内侧区皮肤。臀上皮神经和臀内侧皮神经的病变,可致腰腿疼痛。

脊膜支极为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交通支也细小分支,连接在前支起始部和交感干神经节之间。

1、颈丛

颈丛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构成(附图),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颈丛的分布有皮支和肌支。

(1)皮支:颈丛的各皮支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颈深筋膜浅层,至浅筋膜内,分为数支。

主要皮支有:

①枕小神经(C2)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分布于枕部及耳郭背面上部的皮肤。

②耳大神经(C2-3)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穿出后,向前上方斜越该肌表面,分布于耳郭,肋腺表面及乳突表面的皮肤。

③横神经(C2-3)向前内横越胸锁乳突肌的表面,分布于颈前部皮肤。

④锁骨上神经(C3-4)行向外下方,分成内侧,中间,外侧三组,越过锁骨成面,分布于颈下部侧面,肩部和胸壁上部的皮肤。

(2)肌支

肌支有多条分支,其中以膈神经(C3-5)最为重要,膈神经为混合神经,先在前斜角肌上端外侧,继而经其前方下降,至其内侧,穿过锁骨下动、静脉之间,经胸廓上口入胸腔。然后经肺根前方,伴心膈动脉下行于纤维心包和纵隔胸膜,至隔的中心腱,分布于膈、心包及胸膜,右膈神经除分布于膈的右侧半外,还分布于肝、胆囊表面的腹膜。膈神经损伤可致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有窒息感。颈丛的其他细小肌支,有的构成颈袢,支配颈深肌群和舌内下肌群。

2、臂丛——组成和位置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它们在斜角肌间隙及其外侧,呈现复杂的编织与分支,最后在腋动脉的外侧、内侧及后方,分别形成三条粗大的神经束:臂丛外侧束、内侧束和后束。

臂丛于斜角肌间隙内位于锁骨下动脉的上方,向外下经锁骨后方延伸到腋窝内。

在锁骨中点的后方(或上方)可行锁骨上臂丛阻滞麻醉,因为臂丛在此处较为集中,并且表浅。

3、主要分支

(1)胸长神经(C5-7):于锁骨上方,起自神经根,沿前锯肌外侧面下降,支配该肌。

(2)胸背神经(C6-8)起自后束,沿肩胛骨外侧缘伴同名血管下降,支配背阔肌。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清除局部淋巴结时,应注意保护这两条神经。

(3)肌皮神经(C5-7):发自外侧束,向外下穿过喙肱肌,在肱二头和肱肌之间下降,沿途发肌支支配上述三肌,其终支在肱二头肌腱外侧,肘关节稍上方浅出,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于前臂外侧的皮肤。

(4)正中神经(C6-T1):由来自外侧束的外侧根和内侧束的内侧根,在腋动脉的外侧合并而成。在臂中分此神经越过肱动脉浅面,至其尺侧,下行抵时窝,穿过旋前圆肌,继在指浅、深屈肌之间下降,于桡腕关节上方,位于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此时位置最浅,向下通过腕管,于掌腱膜的深面到达手掌,分成三条终支。

正中神经在臂部不发分支,在前臂发肌支支配前臂肌前群的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指深屈肌桡侧半,拇长屈肌及旋前方肌。在手掌近侧部掌腱膜的深面向外侧发一粗短的肌支即正中神经返支,支配除拇收肌以外的鱼际肌,正中神经的终支还发细支支配第1、2蚓状肌。正中神经在手部的皮支颁于手掌桡侧2/3皮肤及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的皮肤及其第2、3节指背的皮肤。

正中神经干在肘部以上损伤,表现为:

①运动障碍: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

②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地皮肤、桡侧三个半手指掌侧面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

③鱼际肌萎缩,鱼际隆起消失。

(5)尺神经(C7-T1):发自内侧束,初在肱动脉尺侧下行,于臂中份向后穿内侧肌间隔再向下经肱骨内上髁后面的尺神经沟,穿过尺侧腕屈起始部转至前臂前面。尺神经在臂部不发分支,至前臂上部发肌支支配尺侧腕屈肌肉指深屈肌的尺侧半。尺神经在尺侧腕屈肌和指浅屈肌之间降至前臂桡腕关节上方5厘米处,分为掌支和手背支。手背支经尺侧腕屈肌腱和尺骨之间绕至前臂背侧,于浅筋膜内下行,分支

分布于手背尺侧半皮肤,小指和环指尺侧半背面皮肤,以及环指、中指近节背面相对缘的皮肤,掌支为尺神经干的延续,在尺动脉的尺侧下行至桡腕关节掌侧,于豌豆骨桡侧分为浅支、深支。浅支分布于手掌尺仙1/3的皮肤、小指掌侧面皮肤及环指尺侧半的皮肤。深支随尺动脉的掌深支入手掌深部,支配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和第3、4蚓状肌。

尺神经在尺神经沟处,位置表浅,贴近骨面,易受损伤。尺神经损伤的表现为:

①运动障碍:屈腕力减弱,环指及小指未节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内收,其他各指不能内收与外展。

②感觉障碍:以小鱼际、小指感觉障碍最为明显。

③肌肉萎缩:小鱼际平坦,掌骨间隙出现深沟,由于骨间肌、蚓状肌瘫痪挛缩,表现为“爪形手”。

正中神经、尺神经同时损伤,表现为“猿掌”

(6)桡神经发自后束,初在腋动脉的后方,旋即伴肱深动脉向后,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至肱骨后方,并沿桡神经沟达肱骨外上髁的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行于肱桡肌和肱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两终支。深支主要为肌支,穿过旋后肌,绕桡骨颈外侧,在前臂背侧浅、深层伸肌之间下降,沿途分支支配前臂伸肌群。其他肌支由桡神经干在臂部发出,支配肱三头肌、肱桡肌。浅支为皮支,在肱桡肌深面与桡动脉伴行,至前臂中、下1/3交界处附近,转至前臂背侧,下行至手背,分支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两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其他皮神经分布于臂背侧皮肤。

肱骨干中段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表现为:

①运动障碍:不能伸腕、伸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不能旋后。

②感觉障碍:前臂背侧及手背桡侧半感觉迟钝,“虎口”区皮肤感觉丧失。

③由于伸肌瘫痪和重力作用,举起前臂时,出现“垂腕”征。

(7)腋神经:发自后束,伴旋肱后动脉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抵三角肌深面。腋神经的肌支支配三角肌与小圆肌,皮支自三角肌后缘穿出,分布于肩部和臂1/3外侧面的皮肤。

肱骨外科颈骨折,易损伤腋神经,表现为:

①肩关节不能外展。

②三角肌萎缩,肩部失去圆形隆起的外观,出现“方肩”。

③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

(三)胸神经前支

胸神经前支共有12对,除第1对的大部分和第12对的小部分分别参加臂丛和腰丛外,其余均不成丛。第1-11对因行于相应的肋间隙内,故称肋间神经。第12对因位于第12肋的下方,特称为肋下神经。肋间神经在肋间隙内行于肋间、外肌之间和肋间后血管的下方,循肋沟前行,于腋前线附近,发出外侧皮支。主干继续前行,上6对肋间神经到达胸骨个铡缘浅出,继而穿腹直肌和腹直肌鞘至皮下,终于前皮支。

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有肌支支配肋间内、外肌和腹壁诸肌。皮支布于胸、腹侧壁和前壁的皮肤。肋间神经还发细支分布于壁胸膜和壁腹膜。

胸神经前支的皮支在胸、腹壁皮肤的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每节区域略呈带状,按神经序数依次排列。例如:胸骨角平面相当于T2,乳头平面相当于T4,剑突相当于T6,肋弓平面相当于T8,脐平面相当于T10,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相当于T12等。在临床上,可根据感觉障碍平面的高低,判断脊髓损伤或病变的过程以及胸神经损伤的序数。另外,当行椎管内麻醉时,依据痛觉丧失的平面,可确定麻醉平面的高低。

颈椎病科普知识

颈椎病科普知识 发布时间:2010-03-26 09:02:00 来源:九江新闻网 什么是颈椎病?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现代生活的日益紧张,以及人们认识疾病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公认,颈椎病的发病率超过了腰腿痛而成为当前骨科最常见的疾病。随着春季的到来,人们外出活动的增多,因风寒、湿、跌仆、闪挫等引起的颈椎病有增多的趋势。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由于颈椎内因、外因的变化,使颈椎及其周围的神经、血管发生病理改变而产生一系列症状。颈椎病的颈、肩、臂痛等症多包括在祖国医学痹证中,这些症状多因外伤或气血虚衰、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而头昏、目眩、耳鸣等症则多与疾浊、肝风内动、虚损有关。常见于中老年人,近年也有向青壮年发展的趋势。 颈椎病最早期的表现是什么? 颈椎病最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颈椎病或颈型颈椎病。具体表现为:颈部疼痛、酸胀不适,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颈部不适,患者常诉说脖子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部分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不敢主动活动,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各型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治疗以非手术疗法为主,经保守治疗大多数病人可以治愈。 颈椎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颈椎病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常见病因有:(1)年龄因素:人到中年,肝血肾精衰少,骨髓化源不足,筋骨渐弱,清窍也得不到充分滋养,为眩晕的发生提供了相应的病理基础。若肝肾阴亏,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阳亢于上,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则更易引发眩晕。久病体弱,肝血不足,肾精亏损,经脉失去濡养,可致肢体筋膜弛缓,手足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肝肾不足,气血亏损,除了可引起肢体不利等症外,还有耳鸣、目眩等症。此外肾虚不能养肝,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也能引起眩晕等症。故颈椎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在办公人员、电脑工作者中,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2)外伤:是指跌仆、闪挫等对筋、骨、皮肉的损伤。外伤所致的颈肩痛,是指由于闪、挫所致的筋络、筋膜、肌肉等软组织受伤(包括急、慢性损伤)以及关节错位造成的症状,即所谓的骨错缝、筋出槽症状。人体是一个整体,由于颈肩等部位受外力影响而遭受损伤时,也能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失调,因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上可见肩、背、肢体痛等症,此时以疼痛为主。另一方面,人体的脏器都依赖于气血的滋养,如气血阻滞,则脏腑缺乏气血濡养,其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脾等内脏功能受到影响后反过来会影响筋骨、肌肉和关节功能。 (3)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由于风、寒、湿三种外邪侵入身体,流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肢体与关节疼痛、酸麻、重着及屈伸不利等。

颈椎病的基本知识

颈椎病的基本知识 药学部张晓芳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的。 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颈椎病早期症状有哪些? 【临床分型】 1、颈型:①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②X 线片上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③应除外颈部其他疾患(落枕、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他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肩颈部疼痛)。 2、神经根型: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②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③影象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

颈椎病病人健康知识宣教

颈椎病病人健康知识宣教 一.术前指导: 1.饮食:宜进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食物,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2.休息:卧硬板床休息,颈部制动。 3.训练:⑴前路手术病人应进行气管推移训练,第一天先从右往左推移1-2分钟,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推移气管10分钟不产生呛咳和呼吸困难。 ⑵后路手术病人应进行俯卧训练,第一天先俯卧半小时,逐日增加,2-3天内达到能保持俯卧3小时,呼吸功能训练,达到在俯卧位下仍能进行良好的呼吸活动。 4.如截瘫或已行颅骨牵引的病人,按“截瘫指导”或“骨科牵引指导”。 二.术后指导: 1.体位:⑴前路手术的病人—颈围护颈,不要做点头或左右摆动动作,因摆动过大易造成植骨骨片脱落而引起脊髓受压。 ⑵后路手术的病人—颈部不受压,即头部垫枕,颈部悬空不受压,此种体位应坚持至少3个月。 2.注意:⑴前路手术病人如出现呼吸困难应及时告诉医护人员。⑵后路手术病人应保持不扭曲、压迫引流管,保持其通畅。 3.饮食:头3天少量多餐流质饮食,以后改半流质或普食。 4.服药应研粉,用温水送服。

5.功能锻炼:不全瘫病人,应活动能活动的肢体;全瘫病人,应按摩上、下肢肌肉,每日3次,每次20分钟,同时进行各关节被动活动。 三.出院指导: 1.饮食:多进含钙质丰富的食物。 2.出院后坚持戴颈围,减少颈部活动,3个月内颈部不受压。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颈部及四肢肌力。 4.寒冷天注意避免寒冷刺激,防感冒。 5.保持正确姿势,如伏案工作时间长,要每隔1小时作1次颈部多方向运动。 6.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枕头不可过高或过低,避免头偏向一侧。 7.对颈部,每日早、晚进行自我按摩,采用指腹压揉法和捏揉法,增进血液循环。 8.带药回家,按医嘱服用。 9.每1-2月来院复查1次。

怎样预防颈椎病知识讲座

颈椎病怎么预防? 引起颈椎病的原因是因为体质下降以及颈椎受重物负荷过重而引起的。所以预防颈椎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按时做颈肩部肌肉的运动锻炼。 2、避免高枕睡眠的不良习惯。高枕使头部前屈,增大下位颈椎应力,有加速颈椎退变的可能。注意端正头、肩、背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保持脊柱的正直。 3、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物,避免过度疲劳,坐车时不要打瞌睡。 颈椎病患者饮食的调理应遵循的原则: 1、合理搭配,不可单一偏食。 2、应以富含钙、蛋白质、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饮食为主。 3、饮食有度,不要做到饥饱失常。 4、不要经常吃生冷和过热的食物 5、尽量控制烟、酒。 得了颈椎病,除了要预防也要及时的治疗,颈椎病是个常发病,稍不注意,颈椎病就会复发,所以得了颈椎病需要及时治疗,关于颈椎病治疗的方法有下面的几种,是我帮你在网上找到的答案,你看一下: 1、口服药物治疗:内服药物通过肠胃吸收、消化、分解,最后通过血液循环,才可将药物输入送给局部,整个过程需要通过层层屏障才能到达病灶部位,然药效已所剩无几,因此效果极为缓慢且低效,且临床应用这些方法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功能康复是无法逆转的,骨质修复更是无从谈起。而且口服药对肝、肾、胃肠损伤极大。 2、牵引法:通过牵引力和反牵引力之间的相互平衡,使头颈部相对固定于生理曲线状态,从而使颈椎曲线不正的现象逐渐改变,但其疗效有限,仅适于轻症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牵引,防止局部炎症、水肿加重;牵引期活动受限。 3、理疗法:理疗法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就是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热、磁等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较微弱,不能从根本上治疗。且经常理疗易对皮肤产生烫伤,甚至导致癌变。 4、推拿法:推拿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时不用吃药和打针,仅凭推拿医生的双手和简单器械在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沿经络循行的路线,气血运行的方向,施以不同的手法,达到治疗目的。但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期禁止推拿,否则会使神经根部炎症、水肿加重,疼痛加剧。颈椎病伴有骨折、骨关节结构紊乱、骨关节炎、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推拿可使骨质破坏,感染扩散,应禁此疗法。 5、针灸法:根据中医基础理论,颈椎病的发生多由于风寒侵袭、气血不和、经络不通所致,因此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针灸达到舒筋活血的目的。针灸对患者来说有一定痛苦,甚至有的患者有晕针、惧怕扎针的情况;且针灸会导致一些并发症。 6、手术法:手术法的原理主要是减轻压迫,消除刺激、增进稳定,防止进行性损害。但手术并发症与禁忌症较多,危险高,痛苦大,全身或局部的情况不适宜手术的患者,如年龄偏大、身体欠佳者,合并心脑血管病变或糖尿病,或者有麻醉禁忌症的患者不宜手术治疗。 7.用贴剂!一般市场上比较好的贴剂有很多,目前德国有一个“沃卡恩聚能离子风湿骨痛贴”,反馈相当好,在国外已经替代了手术,而且副作用很小。现在国内也开始销售。 其实很多人治疗颈椎病都会选择药物治疗,因为颈椎虽然不是什么大的骨病,但是会经常反复的犯,平时想要治疗,用膏药也挺方便的,现在得骨病的人年轻人也占一部分了。大部分都是肩周炎、颈椎病之类的病症,颈椎这个病虽说好治,贴一贴膏药或者是用个热毛巾敷一下就舒服了,但是平时如果不注意一些坐姿,站姿,经常低头弯腰做事也做导致颈椎病,沃卡恩聚能离子风湿骨痛贴治颈椎是一个效果比较好的药。以前用的一些老牌子的膏药都起不到根治的效果,但是沃卡恩聚能离子风湿骨痛贴贴效果就比较好,这个药是进口的一个骨药。可以针对顽固性的骨病,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沃卡恩聚能离子风湿骨痛贴”以其安全、速效、治愈不易复发以及蜂毒磁疗结合的高新技术轰动德国医学界,并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给欧洲的风湿骨痛患者带来了新生。不仅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的认证,还成为柏林、哥廷根、海德堡等多所大学医学系及英国皇家全科医学院的推荐产品。2008年12月,彼得.科瑞恩博士成功将沃卡恩聚能离子风湿骨痛贴改良了一种专门亚洲人体质的风湿骨病用药,沃卡恩聚能离子风湿骨痛贴正式进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给中国风湿骨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颈椎病的基本知识

颈椎病的基本知识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的。 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与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临床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多数患者开始症状较轻,在以后逐渐加重,也有部分症状较重者。这是与所患颈椎病的类型有关,但往往单纯的类型少,以一个类型为主暨有一个到几个类型混合在一起,称为混合型颈椎病,所以说症状是非常丰富,多样而复杂的。 它的主要症状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伴有头晕,房屋旋转,重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行走时如踏棉花的感觉。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可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二眼发胀、发干、二眼张不开、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朿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有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也有吞咽困难,发音困难等症状。这些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

临床医学概论知识点汇总

1.何为隐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临床上最常见,如乙型脑炎、甲乙型肝炎、TB等。隐性感染过程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无症状携带者(nonasymptomatic carrier) clinical infection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潜伏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致病能力包括那几方面? 侵袭力(invasiveness) 毒力(virulence) 数量(quantity) 变异性(variability) ①侵袭力:病原菌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 ②毒力:由毒素和其它毒力因子所组成 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可分为内毒素(伤寒沙门菌、志贺菌为代表)和外毒素(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霍乱弧菌为代表);外毒素通过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内毒素通过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钩虫丝状蚴)、侵袭能力(志贺

骨病基本知识颈椎病

骨病基本知识——颈椎病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臂手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并非一日之寒。 一、颈椎病致病原因 颈椎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相当复杂。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但下列因素在颈椎病的产生和复发中起着重要作用: (1)年龄因素:就像一台机器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部件的磨损也日益增加,颈椎同样会产生各种退行性变化,而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化是颈椎病发生发展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基础。另外,小关节和各种韧带的退变也有重要的作用。 (2)慢性劳损:是指各种超过正常范围的过度活动带来的损伤,如不良的睡眠、枕头的高度不当或垫的部位不妥,反复落枕者患病率也较高。另外,工作姿势不当,尤其是长期低头工作者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再者,有些不适当的体育锻炼也会增加发病率,如不得法的倒立、翻筋斗等。 (3)外伤:在颈椎退变、失稳的基础上,头颈部的外伤更易诱发颈椎病的产生与复发。病人往往在轻微外伤后突然发病,而且症状往往较重,合并骨折、脱

位者则给治疗增加困难。 (4)咽喉部炎症:当咽喉部或颈部有急性或慢性炎症时。因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很容易诱发颈椎病症状出现,或使病情加重。 (5)发育性椎管狭窄:椎管狭窄者更易于发生颈椎病,而且预后也相对较差。(6)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各种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椎体融合、颅底凹陷等情况都易于诱导颈椎病的发生。 (7)代谢因素: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人体代谢失常者,特别是钙、磷代谢和激素代谢失调者,往往容易产生颈椎病。 (8)精神因素:从临床实践中发现,情绪不好往往使颈椎病加重,而颈椎病加重或发作时,病人的情绪往往更不好,很容易激动和发脾气,颈椎病的症状也更为严重。 (9)环境因素、气候潮湿、寒冷。 二、颈椎骨、关节及主要循环动脉的正常解剖结构 (一)椎骨——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组成。椎体和椎弓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接起来(椎体之间,椎弓之间分别借软骨和韧带封闭),构成容纳脊髓的椎管。 椎体呈短圆柱状,椎弓呈弓形,由一对椎弓根和一对椎弓板构成,椎弓根是椎弓连于椎体的缩窄部分,根的上下缘各有一个切迹叫椎上切亦和椎下切迹,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有脊神经通过。椎弓根后方的骨板为椎弓板,两侧的椎弓板在中线结合构成棘突,在正中线上突向后方或后下方。横突、由椎弓根和椎弓板相接处伸向两侧,上关节突、下关节突,为椎弓根和椎弓板连接处分别伸向上方和下方的各一对突起,各关节突都有关节面,下位椎骨的上关节突和上位椎骨的下关

颈椎病常用临床知识

颈椎病常用临床知识 颈椎病第一章:脊柱的应用解剖骨解剖脊柱共有个椎骨即颈椎个胸椎个腰椎个骶椎个尾椎个。 除第,颈椎骶骨和尾骨外其余椎骨之间解剖结构大同小异均由椎体椎弓上下关节突左右横突及棘突组成每个椎体共有个突起。 上颈椎结构特点:环椎有前后弓及两侧块组成。 前后弓环绕在齿突之前前有前弓结节后有凹形关节面与齿突相关节称环齿关节。 后弓有左右部分合成但无棘突仅留有后弓结节。 枢椎为最大的颈椎椎弓后有大而分叉的棘突及较厚大的椎板。 。 枢椎体上方有柱状突起称“齿突”:齿突在岁时与椎体融合环椎以此突做转动故第颈椎又名枢椎。 齿突与枢椎融合障碍者可形成独立的齿突骨这与齿突发育不良或齿突缺如都交易发生脱位齿突基部较细者受外力时也易产生基部骨折:枢椎上关节突关节面呈椭圆形向外下后倾斜有得于环枢关节旋转运动。 枢椎棘突分叉大而长当枢椎旋转移位时枢椎棘突随之偏外故临床上常用触诊该棘突以了解枢椎位置是否正常。 颈棘突常在其遮盖之下。 在触诊时不容易触摸到因此改用双手拇指触摸颈两侧的横突变化从横突是否对称有无隆起等来判断颈椎是旋转还是侧弯侧摆移位。

颈椎板厚而宽但椎弓跟却相对较小易发生骨折。 下颈椎结构特点:颈至颈各椎体略呈肾形。 椎体两侧缘后部高起形成两嵴称钩突。 相对钩突有限制椎体向侧方移动保持颈段稳定性的作用。 颈~的钩突呈矢状位与其相邻椎体间无椎间盘相隔形成钩椎关节。 钩椎关节后部临近脊髓后外侧部构成椎间孔前壁邻接颈神经根或后神经节外侧为椎动脉椎静脉和交感神经丛。 当椎间盘退变狭窄时钩椎关节亦因退变而向各方向增生可挤压相邻结构特别是其后临的神经产生症状。 钩椎关节增生在侧位X线片可见后凸起正位片可见到关节密度增高间隙变窄钩突变尖增长或呈唇样增生斜位片可见其向椎间孔突起使椎间孔变形缩小。 :钩椎关节增生错位椎间盘变形或后关节错位等均可以导致椎间孔上下径或前后径变小从而压迫椎动脉交感神经节或脊神经根而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心律失常老年性肩周炎等脊柱相关病症。 颈椎的椎弓根扁平而两侧椎板在后中线相交形成棘突。 颈椎的横突扁而宽上有横突孔。 横突外端形成前后两结节分别附着颈长肌及中后斜角肌。 颈横突较长甚至形成颈肋部分患者可因此引起胸腔出口狭窄综合征产生尺侧及小指麻木持物易落小鱼际萎缩等症状。 由于颈~棘突分叉颈棘突又短难以凭触棘突来定椎体是否错位故可用双手拇指分别触摸双侧颈椎横突。

颈椎病健康宣教(最新知识点)

颈椎病健康宣教 (颈椎病) 健康教育 【简介】 ?颈椎病

定义: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少数有眩晕.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感谢聆听... 【发病机理】如图: 1.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 2、外伤因素 2.慢性劳损 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 a。不良的睡眠体位

b.不当的工作姿势 c.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4、寒冷、潮湿:居住环境 【疾病分类】 (1)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2)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图例 ,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有的以上肢开始发病,向下肢发展;有的以下肢开始发病,向上肢发展。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3)椎动脉型: 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有关。 (4)交感神经型: 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且常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混杂在一起,难 以鉴别。

(5) 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吞咽有异物感,临床上非常罕见。 好发群体 1.长时间低头看书、坐办公室人员:长期保持头颈部处于单一姿势位置,导 长时间低头看书、坐办公室人员易患颈椎病 致局部过度活动,损伤局部椎间盘、韧带等,易发生颈椎病。 2。头颈部外伤人员:头颈部外伤并不直接引起颈椎病,但却往往是颈椎病产生症状的加重因素,一些病人因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膨出,椎管内软组织病变等造成颈椎管处于狭窄临界状态中,外加颈部外伤常诱发症状的产生,甚至瘫痪发生。在不适当的颈部按摩也常有瘫痪发生的报道。...感谢聆听... 3.不良姿势:如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卧车上睡觉,睡着时肌肉保护作用差,刹车时易出现颈部损伤。 4。颈椎结构的发育不良:先天性小椎管也是发病基础。颈椎中央椎管、神经根管狭小者颈椎病的发病率比正

颈椎病护理措施

颈椎病护理措施 一、颈椎病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焦虑;(2)躯体移动障碍;(3)自理缺陷;(4)舒适的改变;(5)有排泄型态的改变;(6)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7)有发生意外的可能;(8)潜在并发症--窒息;(9)潜在并发症--脑脊液漏;(10)潜在并发症--褥疮。 二、护理目标 病人不舒适的症状减轻或得到控制。 病人未出现由于不舒适而引起的并发症 三、颈椎护理的护理可以分为非手术治疗护理和手术治疗护理 1.非手术治疗护理: (1)让病人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掌握康复的方法。观察病人治疗过程中经受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2)正确有效牵引,解除机械性压迫。注意牵引时的姿势、位置及牵引的重量,并及时发现牵引过程中的反应,如是否有头晕、恶心、心悸等。由于病人颈部制动,应减轻局部刺激。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正确指导病人的头颈功能锻炼,坚持颈部的活动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指导病人两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 (3)非手术治疗过程中注意疼痛部位,肢体麻木无力的变化。按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长期卧床的病人,应注意有关卧床并发症的预防与观察。经常用50%的红花酒精按摩病人的骨突部位,如骶骨、尾骨、足跟处、内外踝等。按摩上、下肢肌肉,鼓励病人主动加强各关节活动。 (4)强化颈部肌肉和韧带,这是属于颈椎病的护理方式之一。积极锻炼颈部肌肉可以有效增强颈椎生物力学结构的稳定性、强化正常的颈椎生理曲度、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能有效预防并减轻颈椎病。 (5)颈椎病的护理需做到防止外伤与落枕。外伤(如车祸造成的“挥鞭伤”)可能损伤颈部肌肉和韧带,并进一步破坏颈椎的稳定性,进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落枕也是一种损伤,因用枕不当造成颈椎病的发生,故总是在睡后发病。 (6)避免受寒也能够起到颈椎病的护理作用,受寒将导致颈椎病患者的肌肉张力增高、失去弹性,从而易于损伤,张力增高也会增加椎间盘压力、压缩椎间隙而恶化神经根压迫症状,受寒还可能导致神经根周围的颈椎病的炎症加重。 (7)颈椎病的护理需慎用颈椎牵引,对于颈椎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维持正常的、稳定的生物力学结构,而颈椎正常生物力学结构的基础就是生理曲度(又称生理前屈、前凸),而牵引将导致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是恢复,故颈椎病患者不宜经常牵引。

颈椎病专业知识考试_1_

颈椎病专业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椎间盘分为:纤维环`软骨板`髓核`.颈椎,胸椎,腰椎分别为几节:7节`12节`5节`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病.之一。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_纤维环软骨髓核,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_退变后,在_外界环境的作用下,导致_纤维核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椎管内,从而造成相邻的组织,如神经根颈动脉脊髓 骨质增生:由于颈部曲度发生改变,人体自身意识到这种支撑力不足无法维持平衡自己增生的一部分骨质来维持平衡,当颈椎的曲度发生正常的时候,有了足够的支撑力,增生的骨质部分会被吸收,其实骨质增生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反应,骨质增生本身不是病但是如果增生的部分侵占了组织如肌肉神经导致水肿或者无菌性的炎症碰到神经根时会产生疼痛便称为病症,骨质增生的过程很长有时十几年几十年才发生病变,所以治疗的时间也很长, 颈部转动有响声是:主要是颈椎在外界环境长时间的作用下颈部的韧带劳损或者有外伤,导致的关节退变,然后关节摩擦产生 人体颈椎后仰曲度是17度 颈椎病主要可以通过什么检查:核磁共振,CT X线 二:问答题 颈椎病的分类及症状 颈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椎间盘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根导致的典型病症会出现颈部隐痛剧痛麻木沿神经一侧的方向一直下来上肢发沉,握力减退,手麻疼痛等症状 颈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椎间盘突出压迫颈椎动脉血管导致的能够引起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耳鸣眼花,眩晕是颈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头晕恶心眼花 脊髓型颈椎病是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导致的大多没有肩颈痛的表现主要表现在运动功能障碍步态不稳双下肢麻木疼痛经常打软腿容易绊倒严重者会引起高位截瘫 颈型颈椎病最早期的颈椎病具压痛点,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不稳定反复落枕,颈部疼痛僵硬,韧带响声,双肩发沉,背部发紧僵硬,头部发紧发涨。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椎间盘退变和节段性不稳定等因素,从而对颈椎周围的交 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等。患者常主诉头脑不清,昏昏沉沉,有的甚至出现记忆力减退;有些患者还伴有恶心,少有呕吐。偶有因头晕而跌倒者。

颈椎病常见手法复位

1 仰头摇正法: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 2 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 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其后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

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 俯卧摇肩法:适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其后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对抗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尤其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避免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伤上颈段。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以免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5 侧向搬正法:适用于颈椎2-6侧弯、侧摆式错位的钩突关节错位。患者仰卧,术者立于床头,一手拿其后颈并以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方并向隆起处按压(侧摆者只按一点,侧弯者由下而上按压)。另一手托住下颌并以前臂贴其面颊部,两手合作将患者头向上牵引并屈向健侧再屈向患侧,(让错位关节先开后合),当颈屈向患侧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并与“动点”手协同作扳、按、牵联合“闪动力”以使错位关节复位,有时病人可改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作侧扳按动作,与侧头摇正法相同,抬头角度加大。C6-T2侧摆、侧弯式错位者,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必须使错位椎间侧屈活动度加大才能成功。 6 挎角搬按法:适于C2-6后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且关节肿胀者。患者取健侧卧位,低枕,将头偏向健侧前屈,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手拇指轻力弹拨其颈部紧张肌腱(提肩胛肌、夹肌多见)作滑膜嵌顿的诱导松解,使嵌顿的滑膜退出,并揉捏颈肌使之放松。然后一手拇指“定点“于肿胀隆起的偏下方,另一手扶对侧头面部,将头搬起屈向健侧前外45度,再搬头向患侧后外45度,如此斜向扳按压该隆突关节,重复2-3次即可复平。 7 俯卧冲压法(旋转分压法):适于颈胸交界区(C6-T3)的关节错位。以C7棘突左偏,T1棘突右偏伴压痛为例,患者俯卧于软枕上,头在床边悬空,面向颈部放松。术者立于床头,右手掌根部按于C7棘突左侧,力点落在椎板(棘突根)部,左手掌根部按于T1-T3棘突右旁作定点,令患者深呼吸,当其呼气时,术者双手用有限度的冲压力下按,右手“动点力“稍加大,可重复2-3次,由于术者双手作用力方向不同,对旋转式错位较易复正。对滑脱式错位,可改为双拇指同按于后突的椎旁两侧,在双掌牵位头颈时双拇指加按压力,以达到牵引推正之目的。本法亦常用于胸椎段错位。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颈椎病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颈椎病 1.换枕头 从源远流长的警枕、药枕、玉石枕、茶叶枕,到现代的磁枕、颈椎修复枕等,枕头的 革命每天都在进行,小小枕头真如此重要? 是的,枕头不仅关乎睡眠质量,对于颈椎病患者或正遭受颈椎健康威胁的人群而言, 好的枕头更意味着缓解疼痛及持续的伤害甚至康复需要。 枕头的选择应遵循三个原则:柔软舒适、支撑性好、符合颈椎生理曲度。 2.改坐姿 每天用电脑的时间很长,下班还要坐车或是开车,一天“坐”的时间就会特别长,颈 椎病就这样“坐”出来了。 树立正确的坐姿,能减少至少40%的颈椎病发病几率。树立正确姿势可总结为一句话,头部微仰,挺胸,自然放松。 3.避免长期低头 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要适当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低头工作,银行 与财会专业人士、办公室伏案工作、电脑操作等人员,这种工作容易使颈部肌肉、韧带长 时间受到牵拉而劳损,促使颈椎椎间盘发生退变,因此最好工作1小时左右后改变一下体位。 工作时间过长将会加重肩颈部软组织的负荷,不仅容易发生腰背软组织劳损,而且可 造成颈、胸、腰椎关节的功能紊乱。预防慢性劳损,除工间或业余时间作平衡运动外,还 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条件,选择一定的运动项目,进行增强肌力和增强体质的锻炼, 这是如何预防颈椎病的方法之一。 4.局部功能锻炼很重要 颈椎问题之所以复杂,很大原因在于其症状反复发作。要想保证颈椎的持续健康,增 强颈部的抗压性和韧性才是关键点。因此,有必要进行一些针对想较强的颈肩部局部功能 锻炼,如“颈椎操”、“颈椎瑜伽”等。 一、头部左右转动运动 1、说明:此项运动是以颈椎的纵轴作水平扭转以加大颈椎的转动,加强椎体的灵活性,减轻神经压迫症状,促进颈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部肌肉紧张。如果头在左右水平方向 转动受限,可多做此项练习。

颈椎病的预防与治疗

颈椎病的预防与治疗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 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人群中,约15%的人患有颈椎病。也就是说,每6~7个人里就有一人患有颈椎问题。在美国,50岁以上的人颈椎病发病率为25%,60岁以上的人为50%。可以看出,颈椎病的患者相当多,所以当大夫给你诊断为颈椎病时一点也不必意外。 在大家的传统观念里,颈椎病是到老了才会得的病。但是由于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手机电脑等使用时间的增加,颈椎病人群正在年轻化。在门诊我接诊过的最年轻 的颈椎病患者仅13岁,二十七八岁、三十四五岁得颈椎病的人多了去了。 人体的颈椎,它是由7块椎骨从上而下排列组成的。在这7块椎骨之间,有从上往下 走的脊髓,脊髓就像我们的黄河一样,从颈椎一直流淌经过胸椎,再到腰椎,再到骶椎。其中颈椎处于这条河的上游,如果颈部的脊髓出状况,下游的全部脊髓神经都可 能受影响。所以颈部脊髓的严重损害常导致截瘫,所谓截瘫,就是从某一个水平面以 下的所有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均丧失。相当于上游被截流,下游就没水了。 每两节椎骨之间,会从脊髓发出神经,就相当于黄河发出的一条条支流,每经过一个 省份,就发出两条支流,一条往左,一条往右。这些支流是流到肩臂和手去的,支配 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相当于这些支流是灌溉肩和手的农田,如果支流出了状况,农田 里的庄稼就会出问题。 除了往下和往两边发出的神经之外,在这7块椎骨两旁,还有两根往脑部去的血管, 叫做椎动脉,椎动脉是往脑子里面供血的,所以椎动脉如果受到挤压而出现血管狭窄,脑供血就会不足,会有头晕等症状产生。如此之外,还要提前给大家说的一点是,在 这些椎动脉的血管表面,分布着一些神经纤维,叫做交感神经。当它们受到来自于骨 赘等的刺激时,不仅仅会引起头晕,还可能造成恶心、心慌、胸闷、天旋地转等,在 每两个椎骨之间,还有一个圆盘,这个圆盘相当于一个减震的垫子,叫做颈椎间盘。 这些结构任何一种出现病变,都称为颈椎病。而造成它们出现病变的原因,就是长期 的颈部姿势不佳、颈椎退化、骨赘增生、颈椎间盘退变突出等。除了这些内部结构外,颈椎后面和肩胛骨区域有众多的颈项肌肉群,它们负责维持颈部和头部的运动和姿势,保护颈椎的稳定性。随着不良姿势造成的肌肉劳损日积月累,会出现这些肌肉的酸痛、僵硬,继而出现颈椎的不稳定,所谓颈椎的不稳定,就是本来上下两个椎骨是共进攻 退的,在低头和仰头、转头时是一起活动的,像一个整体,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把他 们固定在一起的韧带变得松弛,于是在脖子活动时,原本一起活动的椎骨现在相互之 间还有错动,这种椎骨间不正常的过度活动就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骨赘的形成、椎 动脉的挤压、交感神经的刺激和对脊髓及神经根的刺激,产生更严重的颈椎病。

颈椎病健康宣教

颈椎病健康宣教

(颈椎病) 健康教育

【简介】 ?颈椎病 定义:因颈椎间盘变性、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以颈肩痛,放射到头枕部或上肢,甚重者出现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以致于四肢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少数有眩晕。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并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疾病,此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 【发病机理】如图: 1.颈椎退行性改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2、外伤因素 2.慢性劳损 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 a.不良的睡眠体位 b.不当的工作姿势 c.不适当的体育锻炼 4、寒冷、潮湿:居住环境

【疾病分类】 (1) 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2) 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间盘突出图例 ,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有的以上肢开始发病,向下肢发展;有的以下肢开始发病,向上肢发展。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3) 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有关。 (4) 交感神经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且常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混杂在一起,难 以鉴别。 (5) 其他型:指食管压迫型,吞咽有异物感,临床上非常罕见。

颈椎病的功能锻炼

颈椎病的病因 1、颈椎的退行性变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①椎间盘变性;②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③椎体边缘骨刺形成;④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⑤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2、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近年来已明确颈椎管内径,尤其是矢状径,不仅对颈椎病的发生与发展,而且与颈椎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方法选择以及预后判定均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些人颈椎退变严重,骨赘增生明显,但并不发病,其主要原因是颈椎管矢状径较宽,椎管内有较大的代偿间隙。而有些患者颈椎退变并不十分严重,但症状出现早而且比较严重。 3、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 症状 颈椎病的症状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较为复杂。主要有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甚至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颈椎病的临床症状与病变部位、组织受累程度及个体差异有一定关系。 1、神经根型颈椎病 (1)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2)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 (5)除外颈椎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2、脊髓型颈椎病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

颈椎病的防治

颈椎病的防治 一、症状: 颈椎病主要症状有脖子发僵、发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肩背部沉重、肌肉变硬、上肢无力、手指麻木、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里握物有时不自觉地落下等表现;有些病人出现下肢僵凝,似乎不听指挥,或下肢绵软,有如在棉花上行走;另一些病人甚至可以有头痛、头晕、视力减退、耳鸣、恶心等异常感觉;更有少数病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当然不是所有的表现都会在每一个颈椎病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往往是仅仅出现部分症状,而且大部分病人表现轻微,病程也比较长。 二、原因: 颈椎病(cervical syndrome)是因颈椎、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失稳、压迫邻近组织结构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率据报道在1.7%~17.6%,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我们一般将颈椎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神经根型最多见,约占颈椎病的60%以上,主要症状表现为颈部僵硬不适,肩背部及上肢或手麻木、疼痛等;脊髓型颈椎病以胸腹部束带感、上肢或手的无力、不灵活、行走困难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为特点,严重者可瘫痪;交感型颈椎病多表现为头疼、头晕、心慌、恶心、眼部酸胀、视力模糊、出汗异常等症状;椎动脉型则可出现转头或运动过程中突然性头晕、猝倒等症状。 颈椎病发病机理: 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颈椎病健康教育

颈椎病健康教育 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 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性报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推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候群。该病又称颈椎综合征。 临床表现 1.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轻的一型,也是最常见、最容易诊断的一种。病人以青壮年为多,个别也可在45岁以后才首次发病。 以颈部酸、痛、胀及不适感为主,病人常诉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被迫处于某种位置,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一般躺下后症状减轻,站位或坐位加重,做向上牵颈试验,颈部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 2.神经根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较多见,主要是出现颈部倔曲、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根性痛在发病早期即引起病人注意,所以病人就医时间早,疗效也好,约90%的病人可以自愈。

3.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症状严重,大多数是以“隐性”形式发病,大多数在中年以后逐渐出现手足感觉障碍及肌肉乏力,开始感觉较轻,通常突然有一次跌倒,或全身出现“电击式反应”才引起注意。典型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麻木,走路不稳、肌张力高、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有的出现大小便障碍。 4.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外来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发病突然,原来没有什么症状,只是颈部向某个方向转动一下,当即眩晕,甚至感到天昏地暗。 5.混合型颈椎病有上述两种以上的症状。 心理指导 颈椎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损害的表现,加上手术部位的特殊,害怕手术后会影响说话、进食、术后效果不满意及疼痛等,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悲观等心理反应,故要针对患者出现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 ⑴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