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刺络放血临床应用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16.95 KB
- 文档页数:1
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皮肤病体会龚丽;唐巍;昝兴淳;李斯亮【摘要】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及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的总称,临床主要症状有瘙瘁、疼痛、灼热、麻木和蚁走感等,严重情况下会对患者身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并会给患者造成精神压力和心理阴影。
它的发生发展与脏腑、气血、经络有着密切关系,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刺络放血能够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使皮肤病变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具有操作方法简便、副作用小等优势,易被患者接受。
本文总结了刺络放血疗法治疗临床常见皮肤病的应用体会。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1)001【总页数】3页(P20-22)【关键词】刺络放血;皮肤病;气滞血瘀【作者】龚丽;唐巍;昝兴淳;李斯亮【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23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刺络放血疗法又称“放血疗法”,是指利用三棱针、皮肤针、采血针、火针或其他针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部位,如病灶局部、阳性反应点,根据辨证情况放出适量血液,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通过刺络放血祛除体内邪气可以达到调气活血、协调阴阳的目的,是针灸治疗方法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放血疗法的产生可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黄帝内经》曰:“刺络者,刺小络之血脉”,“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并明确提出刺络放血疗法可以治疗癫狂、头痛、热喘等症;《素问·血气形志篇》中有“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医家对放血疗法具有极高的重视程度。
通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扩大刺络放血疗法适应证,其治疗效果也被更多人所接受,已广泛应用于各科急慢性疾病。
目前,刺络放血疗法涉及多个病种,其中皮肤病中以带状疱疹、痤疮、荨麻疹、斑秃等几种常见病疗效十分显著,具有西医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
火针放血疗法治疗瘀血腰痛的临床体会摘要:火针放血疗法是在传统火针基础上加以改良的一种针法,其操作方法为在火针点刺基础上,拔罐加以放血。
此法操作便捷,见效快,有深透的温热刺激作用,有温阳化气之功,对瘀血型腰痛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火针放血瘀血腰痛腰痛是指以外感、内伤或闪挫、跌打损伤致使腰部气血运行不畅,经脉挛急或失于濡养而引起的腰部发生疼痛症状的一类疾病,主要以下腰、腰骶、骶髂或臀部疼痛不适、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腰痛是由多种疾病引起的证候,诸如:妇科、精神症状引起的腰痛和腰部软组织的劳损,以及外伤、脊柱病变乃至内脏病变等。
它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80%的成年人受过腰痛困扰[ ]。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长期伏案工作时间增加,运动时间减少,腰痛发生率进一步增高。
因此简便、有效、低廉的治疗腰痛是目前的重要课题。
笔者通过今年跟师罗玲副教授门诊,发现火针放血对于治疗瘀血型腰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遂将临床体会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腰痛在中医属痹症范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经曰:“风寒湿三气夹至,合而为痹。
”说明腰痛在临床上常受风寒湿三气的困扰。
腰部为人体支柱与活动枢纽,人体三阴三阳经脉,奇经八脉皆从腰部而过。
无论外感、内伤,长期久病邪气客于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瘀血痹阻于络,而发瘀血腰痛,因此瘀血阻络在腰痛病因病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瘀血为有形之实邪,故其疼痛特点为①痛有定处且疼痛拒按,按则疼痛加剧。
②疼痛昼轻夜重。
因瘀为寒邪,得阳始运,白天阳气运行脉中故气血运行较通畅,故疼痛稍轻;夜晚阳气潜伏,阴气较盛,气血运行受阻,故疼痛加重[ ]。
③变化多端。
瘀血可以与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症状多样。
且瘀血日久,可郁而生热,热甚则可伤阴。
或痰瘀久痹于经络,使经络肌肉失于濡养,阳气虚衰而生寒。
《丹溪心法?腰痛》指出:“腰痛在湿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多者相加形成恶性循环,迁延难愈。
一、引言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刺络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医刺络实训课程。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中医刺络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过程及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中医刺络的基本理论实训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中医刺络的基本理论,包括刺络的起源、发展、适应症、禁忌症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刺络疗法是一种以针具刺激人体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治疗疾病的目的。
2. 刺络的操作技能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刺络的操作技能。
包括:(1)针具的选择与消毒:了解不同针具的特点、适用范围,掌握针具的消毒方法。
(2)穴位定位:学习人体穴位的位置、特点,掌握穴位定位的方法。
(3)刺络手法:学习正确的刺络手法,包括刺络的角度、深度、力度等。
(4)刺络后的处理:了解刺络后的注意事项,如敷贴、休息、饮食等。
3. 刺络临床应用实训期间,我们跟随导师进行临床观摩,学习刺络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包括:(1)常见病症的刺络治疗:如头痛、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等。
(2)刺络与其他中医外治法的结合:如拔罐、刮痧、艾灸等。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高理论水平通过实训,我对中医刺络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刺络疗法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2. 掌握操作技能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刺络的操作技能,包括针具的选择、消毒、穴位定位、刺络手法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刺络操作方法,为临床应用打下了基础。
3. 增强临床实践能力实训期间,我有机会跟随导师进行临床观摩,学习刺络疗法在临床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医刺络工作奠定了基础。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这使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卷第28期 -81-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bloodletting therapy韩洪奎马培锋*(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沧州,061001)中图分类号:R4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8)28-0081-【摘要】本文浅述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并附医案两则,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放血疗法;面神经炎后遗症;耳及颜面部丹毒【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bloodletting therapy is summarized, and two examples are given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Keywords】Bloodletting therapy; Sequelae of facial neuritis; Erysipelas of ear and face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8.28.036放血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中的一种,基于中医特定理论认识及临床宝贵经验的积累,放血疗法不但适用于急性热证、实证,在顽固性神经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病方面亦有较好的疗效。
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入血,15年的面瘫,病已入络,属于顽难痊愈之症,久病血络之瘀,药力之所不及,刺络放血可通达之,“病机十九条”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耳及颜面部丹毒表现为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的火热之证,用放血疗法可以清热解毒、泻火。
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点刺体表部位(一般多指穴位)或浅表血络,放出瘀滞的血液或者组织间液,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具有泻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调和阴阳之功,可治疗热、毒、瘀、肿、痛、麻等证及久病顽疾。
火针临床应用的心得体会【摘要】火针疗法独特,对许多疑难杂病疗效甚好,且具有易于操作,取材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笔者在临床跟师过程中,见火针应用广泛,效果好,又认真研读了《针灸大成?火针》篇,并结合临床跟师心得,现将所得心得会体作出总结。
【关键词】火针;临床应用火针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后来明代的高武著写的《针灸聚英》详细地记录了火针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直到唐代孙思邈才将其命名为“火针”[1]。
火针针体纤细,疼痛感少,操作方便故临床应用广泛,现笔者结合《针灸大成?火针》原文与临床跟师总结出如下五点:1烧针要红必须多次用针蘸麻油在灯上烧得通红(烧时针头必须低),关于火针的烧针,原文中道:若不红,不能去病,反损于人。
笔者认为,在火针操作过程要达到“红”的要求,与操作时烧针方式紧密相关。
现如今烧针,一般均采用酒精灯加热方式。
因为火焰外焰温度高,烧针往往在外焰进行。
但通过观察后可发现,火焰的上下间距大于左右间距,这种间距的不同决定着两种不同的最大烧针长度范围。
因此,如果是采用点刺(或浅刺)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浅,相应的需烧红针体部份不长,故可持针于左右间距进行烧针,即为平烧。
若采用深刺的操作方法,进针深度需求深,用平烧的方法不能满足进针深度的条件,则应在上下间距进行烧针,即为斜烧。
但斜烧存在一缺点即为易致烫手,且烧时针头应朝下,以免蘸取的麻油顺着针流到手上烫手。
因此,浅刺可用平烧或斜烧,深刺应用斜烧。
有医者言:对于斜烧烫手者,可备用与穴位数等同的火针支数,针一处用一支,这样即可避免一支火针反复加热灼手之弊[2]。
笔者认为先将火针备齐,再统一施以针数,此法有失偏颇,因为在施针过程中针体温度难免会散失,因而会失去火针针体上的温热效应,这也与原文中“红”的标准相违背。
而《针灸聚英》又言“先令他人烧针,医者临时用之,以免致手热”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医者取针用时,针应在火焰之中加热,而不能由他人将烧红之针取出,递与医者,道理同上。
刺络法在临床中的应用薛由仁(邵武市立医院针灸科,福建 354000)刺络法又称刺血法,它是以三棱针、梅花针等针具刺破浅表络脉以出血,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此法具有开窍、泻热、活血行气和止痛等作用。
近代刺络疗法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遍及临床各科。
现将刺络疗法在临床中应用体会,报道如下。
1 清泻暑热、开窍启闭1.1 适应证刺络具有良好的泻热开窍作用,尤其适用于热闭神昏、惊厥抽搐之症。
因此,临床上每遇高热、中暑等症,应用刺血疗法,屡见奇效。
1.2 治法取穴:大椎、曲泽、十二井穴。
针具:三棱针。
穴位与针具常规消毒,刺浮络出血,大椎与曲泽三棱针刺后再拔火罐,十二井穴点刺后挤出数滴血液。
1.3 病案举例患者,男,43岁,农业局干部。
于1993年8月3日下午自感头昏,周身不适,至晚上8时发热,继而神志不清,小腿抽搐。
患者当日下乡检查工作,在烈日下暴晒多时,以往身体素健,查见:烦躁神昏、口唇干燥、肌肤灼热、无汗、小腿抽搐,T40.5 ℃,脉洪数。
症属中暑。
暑热由表及里,犯及心包,蒙闭心窍,故见高热神昏抽搐,治则:清泻暑热,开窍启闭。
急以三棱针点刺中冲、少商、少泽,挤出血液数滴,继于大椎、曲泽穴刺络拔罐,再饮以热茶,约过半小时,患者汗出蒸蒸,热退神清,周身痛楚不适等症渐渐悉除。
次日测T36.7 ℃,仅感稍有疲倦,余无他恙。
2 泻热解毒、消肿定痛2.1 适应证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睑腺炎)、风火牙痛、咽喉肿痛、痤疮、带状疱疹等。
2.2 治法麦粒肿初发耳尖刺血一般1次即效,若反复发作者,可在两肩胛内寻找红色疹点,或取肝俞穴挑断皮下肌纤维再拔罐吸血,多数患者可根治;痤疮选大椎、肺俞,三棱针刺血拔罐;咽喉肿痛取商阳、少商刺,重者加大椎刺血拔罐;风火牙痛取商阳刺血,毫针刺合谷泻法;带状疱疹用梅花针叩打皮损区,再用火罐拔出黄色血水后涂以碘酊。
2.3 病案举例患者,男,19岁。
初诊日期:1998年7月8日。
面部布满红色高凸丘疹,有的已形成脓疱,俗称“青春痘”,每当食入煎炸火烤辛辣食品愈发严重,此起彼伏,触及即痛。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8卷第28期 -47-出版社,2002:236.[4]梅本华.辨证分型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 25(2):152-153.[5]刘韬,马毓俊.李祥云教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和治疗原则[J].上海医药,2012,33(8):50-52.作者简介:王勇(1977-),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针灸。
编辑:段苏婷编号:EA-151230528(修回:2016-10-07)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reating herpetic neuralgia by 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cupping杨扬(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内蒙古赤峰,024200)中图分类号:R75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6)28-0047-02证型:IDB【摘要】目的:观察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
方法:将 87 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44例给予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43例给予普通针刺治疗。
观察受累神经疼痛症状改善情况及PHN 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7.7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8.37%(P<0.01)。
【关键词】火针刺络放血拔罐;带状疱疹;神经痛【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cupping on herpetic neuralgia. Methods: 87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4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cupping; and 43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acupuncture simply. Involved nerve pain and PH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was 97.7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8.3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Keywords】Acupuncture plus bloodletting, cupping; Herpes Zoster; Neuralgia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28.021带状疱疹(蛇串疮)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如累累珠形带状分布,当病毒侵犯神经时,神经炎性反应后纤维化导致持续程度不同的神经痛,患者沿神经支配皮肤区域出现持续性烧灼痛、自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痛等。
火针在疾病治疗中的运用体会摘要:火针作为针灸的一种,在治疗中既有针刺的机械性刺激,又有烧灼后的温热效应,具有温通气血、散寒除湿的效果。
本文就火针改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治疗及治疗优势进行论述。
关键词:火针疗法;寒湿痹阻证;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传统中医中属“痹症”、“尪痹”范畴,其病机为风寒湿邪侵袭入体,人体阳气不足,邪气留滞经脉关节,故见关节疼痛、肿胀、甚至畸形等症状。
其治则为温通经络,祛风散寒除湿。
1.资料1.1临床资料将近三年中医诊断为寒湿痹阻型尪痹症、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挑选60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火针组,每组各30例。
1.2诊断标准1.2.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辩证标准。
寒湿痹阻证:主症—关节疼痛、肿胀,遇冷寒痛增,关节压痛,关节活动不利,晨僵,长期患病者伴有关节畸形。
次症—口淡不渴,喜热,恶湿寒,阴雨天患处加重,肢体沉重。
1.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ACR会议提出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最新诊断标准。
1.3筛选病例标准(1)经诊断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就诊时患有1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或3个关节存在触痛;(2)年龄为18~65岁之间,非妊娠期及哺乳期的女性;(3)患者在一年内未出现严重感染,并在近期内未出现腹泻、肠炎等症状;(4)患者自身未患有免疫性脑脊髓炎、炎症性肠病等免疫系统疾病史;(5)近期内,未服用抗生素或激素的患者。
2.方法2.1治疗方法2.1.1火针组治疗方法:口服上海信宜甲氨蝶呤片10mg,每周一次;来氟米特片10mg,每日一次;同时加火针针刺治疗。
取穴:在患者关节肿胀畸形处,选取阿是穴及夹脊穴。
患部为掌指关节或腕关节等上肢关节症状明显者,取穴时选取颈夹脊穴及局部取穴;而对于跖趾关节或踝关节等下肢关节症状明显的患者,则选取腰夹脊穴及局部取穴。
操作方法:患者采取舒适体位,露出病变部位,对患者的病变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根据患者的病情与个人情况,采用不同型号火针,一般选用0.3~1寸针;进针前先将火针放置酒精灯上烧灼至白亮为度,迅速刺入,不留针(手足关节处采用浅刺,点刺法,肌肉丰厚处采用深刺、速刺法);每周治疗2次。
火针刺络放血法在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研究火针刺络放血法在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1月至今期间收治的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选择其中的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治疗,治疗后三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结果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患者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中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可以加强治疗效果,效果良好值得推荐。
【关键词】火针刺络放血法;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治疗;应用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也是糖尿病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患者下肢较上肢重,对称性损坏,伴随无力、肌萎缩、麻木、发凉等[1]。
此种疾病将会对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四肢感觉产生严重的影响[2]。
火针刺络放血法是以三棱针放血疗法和火针刺络疗法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也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针灸操作技术,和传统的针刺疗法不同的是,火针刺络放血法具有放血、针灸和烙刺的功能,火力更加集中和持久,针刺的深度比较容易控制,操作起来十分方便,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患者为对象,分析火针刺络放血疗法在治疗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效果,具体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为2015年11月至今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选择其中的91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后周围神经病变,并且自愿接受治疗。
排除由于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患者和患有严重心肺障碍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为44例,23例男,21例女;年龄介于38-68(44.7±7.7)岁;周围神经病变的平均时间为(3.5±1.4)a。
观察组患者为47例,25例男,22例女;年龄介于37-68(44.9±7.8)岁;周围神经病变的平均时间为(3.5±1.7)a。
第11卷 第8期 2009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8Aug . ,2009实现减脂减重,由此推测,对于针灸促进超重患者减重减脂可能同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存在同样的机理: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刺激外周躯体神经对内脏植物神经进行调节,使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相互协调,纠正异常的食欲;另一方面调节脂质的代谢过程,使血中过氧化脂含量下降,加速其脂肪分解过程。
◆参考文献[ 1 ]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S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 ( 5 ):317-319.[ 2 ] 相希,钟莉.神经系统在肥胖和针灸减肥中的作用机理[ 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 ( 2 ):396-397.《灵枢·官针》篇说:“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
不得其用,病弗能移。
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皮胅为痈;病深针浅,病气不泻,支大为脓。
病小针大,气泻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泄泻,亦复为败。
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
针炙的治疗效果是综合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
但不同的针具、不同的治疗方法确有其不同的治疗作用和适应症。
1 针刺法 刺血法 艾灸法 火针法的治疗作用1.1针刺法的治疗作用 针刺法,系指毫针针刺法。
毫针针刺法具有补虚、泻实、清热、温寒、升清降浊、行血祛瘀、通经活络等作用,故针刺法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是针刺治疗方法的主体。
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篇》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灵枢·经脉》说:“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
1.2刺血法的治疗作用 刺血法,即络刺法。
它是以三棱针刺破人体特定部位的络脉或穴位,放出适量的血液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火针刺络放血临床应用体会
宫嘉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0(012)029
【摘要】@@ 火针疗法是用火烧红针体后,迅速刺入人体特定的腧穴或部位,进而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在工作中结合理论指导及发病原理,采用火针刺络放血法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总页数】1页(P148)
【作者】宫嘉
【作者单位】450003,河南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火针刺络放血临床应用体会
2.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r疗效研究
3.背俞穴刺络放血拔罐联合毫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效果
4.毫火针刺络放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0例临床研究
5.毫火针刺络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董氏针灸放血疗法及临床效果导读“针之要,气至则有效”意在以针刺导气,但“久病多瘀”、“怪病多瘀”,郁血阻滞气机的情况下,针刺常常难以取效。
这时通过放血“菀陈除之”可补其不足。
董氏针灸可谓是传统中医土壤里的一朵奇葩,其正经奇穴与十四经穴相映成趣,络病理论、刺血疗法也是一大特色。
本文苏菲德老师为大家分享董氏刺血疗法和临床运用心得,读罢定会让大家有所收获。
各位晚上好,我是苏菲德,承蒙刘老师的邀请,简单地谈谈董氏刺血疗法。
一、传统刺血疗法机理及渊源众所皆知的刺血疗法、刺络疗法、放血疗法在古代早有书籍记载其做法和用法,在谈董氏刺血疗法之前,我们先谈谈传统刺血疗法的机理和渊源。
1、郁血的概念《灵枢》中提到“菀陈则除之者,去血脉”,《素问》中也提到“菀陈则除之者,出恶血也”,就是讲放血,放出恶血,也可以说是郁血,或是经脉瘀阻之地。
2、经络、络脉、孙络及其郁血的基础概念除了十四正经之外,还有孙脉、络脉之称。
《灵枢》中提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
”,这里提到了经和络的状况,又说“凡此十五络者,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人经不同,络脉异所别也。
”用《灵枢·脉度》中的一段来总结,“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由此可以知道何为经脉、络脉、孙络。
同时,经络不一定只是我们的血管,但是与我们的血管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放血疗法不一定要从血管放血,循其经络来放血也是对的。
既然《灵枢》将经络分为三种,我就按照现代医学的理论将这三种分门别类一下。
一般将伏于肌肉深处的动静脉当作经脉,动脉和静脉的小分支视为络脉,更小的分支视为孙络。
由于人体生理病理的不同,因此在各经脉的形态、颜色、位置甚至郁阻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因此不管是经脉、络脉、孙络,只要有郁血之处,经络不畅的皆可视为放血的地点。
针对郁血也要从三点来看,经脉郁血、络脉郁血、孙络郁血。
火针刺络放血结合罐法治疗痹症的临床体会痹症多由于感受风寒湿邪所致,其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痛风、骨关节病等疾病相似。
该病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火针刺络放血加罐法主要针对痹症病因,通过火针的温热之性将风寒湿邪引出,加上刺络放血与罐法结合直接将邪气驱除体外,达到驱邪扶正,通络和脏之效。
笔者通过对该疗法的机理、施术方法及临床验案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
标签:火针;刺络放血;罐法;痹证痹症是指感受风寒湿等邪气,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瘀阻不通,引起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沉重以及脏腑功能障碍、气机升降出入阻滞不畅为特点的一类病症[1]。
其与现代医学的风湿病、痛风、骨关节病等疾病相符合[2]。
该病发病率高,病情复杂,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临床上针对此病常采用常规针灸治疗。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当针灸治疗效果不佳时可采用火针刺络放血加罐法治疗,效果颇佳。
火针刺络放血是以火针作为放血针具,点刺穴位、病理反应点或者浅表的络脉,放出一定的瘀血,起到调理脏腑经络气血的作用。
罐法又名角法,是以各种工具排出罐内空气,使其内形成负压吸附于人体体表部位,促使该处经络通畅、气血调和的方法,其具有温热、负压、调节作用[9]。
火针刺络放血加罐法结合二者的作用特点,可达到祛邪扶正治疗疾病的目的。
1 作用机理1.1 中医理论痹证多由于患者正气亏虚,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闭脉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行成瘀血留滞于脉络,不通则痛。
其致病外因是感受寒、湿、风之外邪。
①寒湿之邪属于阴邪,非温不除。
《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载:“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踡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
”此处的炅指火光、温热之意。
火针属阳,具有温热之性,可助阳制阴,驱散寒邪;罐法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之效,二者结合则可祛除寒湿病邪,病痛乃除。
②瘀血属阴邪,非温不化。
《素问·血气形志》云:“今知手足阴阳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
刺络放血疗法临床应用总结王广军指导:郭义王秀云l天津中压学脆20们凰研究生天津3鲫I’¨擅蔓-本文在分析大量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中医刺血疗法的渊源、适应症、操作方法、及刺络部位的选择等角度对中医刺血疗法作了全面的介绍此外,本文还简单介绍了我国其它民族医药学中刺血疗法的应用情况及刺络放血疗法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荚t词l刺络放血/刺血疗法临床应用棱针、毫针、梅花针、或用刀具刺破躯体的一定部位,放出一定量的血液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该法应用广泛、简便安全、且疗效肯定,因而在民间广为流传。
1捌血疗法概况l1中医刺血疗法柝源刺血疗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现存的文献中,此法最早载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曾有“…一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的记载,即用砭石刺破八醪以治疗疝气。
《内经》的问世,使这一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162篇,论及此疗法的竟多达40余篇,从理论到临床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对放血疗法的机理、施术部位、操作手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作了精辟的论述“。
《汉书・苏武传》“”o曾有这样的记载:“……武(作者注)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甓。
凿地为坎,置煜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也就是说,卫律的医生在坎火的辅助下,用蹈其背出血的方法,使苏武的呼吸在半日内恢复到正常。
这种放血疗法极像后世刘涓子所说的水角或水银角血法。
晋・葛洪《肘后方》载以“针角”之法治病。
南北朝《小品方》载“若有聚血在折上,以刀破之”,即是用刺血的方法治疗疾病。
唐代刺血疗法的应用更为广泛,理论更臻完善,出现了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的专案记载。
如御医秦鸣鹤针刺百会及脑空出血,治愈了唐高宗的头眩目不能视。
朱・王怀隐《太平圣惠方》载在治疗舌头肿胀时,“用手指或镀刀把舌下两边的皮肤弄破使之出血”此法不仅为后世医家所借鉴用于治疗舌肿胀,而且发展为针刺金津、玉液出血,治疗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