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23例
- 格式:pdf
- 大小:173.38 KB
- 文档页数:1
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107例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5-10-22T15:48:25.647Z 来源:《河南中医》2015年8月供稿作者:闫松涛[导读] 北京朝阳国医之家中医医院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闫松涛(北京朝阳国医之家中医医院北京 100015)【摘要】目的:观察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107例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运用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2011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就诊的107例带状疱疹患者。
其中针灸治疗依据不同的发病部位选取不同穴位,包括循经取穴、围刺、夹脊穴;刺络放血治疗包括特定穴位“龙眼”及“龙头”“龙尾”区域的刺络放血治疗。
结果:带状疱疹经治疗后,治愈率为92.52%,总有效率为100%。
结论:针灸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针灸;刺络放血;龙眼;龙头;龙尾;带状疱疹【中图分类号】R49;R75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8-0457-02带状疱疹是一种在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因其皮肤上有红斑水疱,累累如串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又名“缠腰火丹”。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有嗜神经性。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的神经节,当宿主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发病,造成沿神经支配的皮肤区出现带状排列的簇状疱疹,同时伴有剧烈疼痛。
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刺络放血结合针药治疗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1年4月~2014年11月期间,均为经笔者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共107例。
其中男性36例,女性71例;平均年龄54.31岁,其中20~29岁10例(9.35%);30~39岁9例(8.41%);40~49岁17例(15.89%);50~59岁30例(28.04%); 60~69岁20例(18.69%);70~79岁21例(19.63%)。
刺络拔罐加穴位针刺治疗带状疱疹30例【摘要】目的观察和讨论刺络拔罐加穴位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取疱疹周围皮损部位,刺络拔罐后,配合穴位针刺治疗。
结果痊愈26例,好转4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结论通过观察,刺络拔罐加穴位针刺疗法够迅速控制疱疹皮损蔓延,减轻直至消除皮下神经痛,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刺络拔罐; 穴位针刺; 带状疱疹带状疱疹中医称之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缠腰龙”、“蜘蛛疮”等。
是潜伏于感觉神经节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经再激活后引起皮肤感染的常见皮肤病,好发于胸背、腰腹部,少数见于四肢、头面。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成簇的水疱,沿身体一侧的皮肤周围神经作带状分布,伴有较明显的神经痛。
患者疼痛剧烈,颇为痛苦。
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本病好发于年老体弱者及受劳累、精神创伤、生活环境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患有某种慢性疾病,或潜在有某种恶性疾病时易患本病。
多发于春秋季节,病程为2周左右,严重者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可迁延日久,在表面皮损消失后的后遗神经痛,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缠绵不愈,顽固难除。
故发病初期应及时治疗。
笔者近来采用刺络拔罐加穴位针刺疱疹皮损局部,治疗发病2周内的患者30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最大70岁,最小23岁;病程1~7 d者25例,7~15 d者5例,均为本科门诊患者。
1.2 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皮损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
皮损出现前常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
2 治疗方法2.1 刺络拔罐患处皮肤常规消毒后,持三棱针沿皮损的两端向中间快速散刺,使之出血,两针之间间隔 1 cm左右。
再将透明玻璃罐罐口以酒精消毒,用闪火法在点刺处拔罐,留罐10 min。
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目的:研究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35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对照组采取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轻痛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标签:针刺;放血;带状疱疹;临床研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导致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称为带状疱疹。
此病毒的特点为亲神经性,一旦感染后,可长期存在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神经中。
携此病毒的患者若身体免疫力减弱,过度劳累或感冒等,均可引发病毒的生长及繁殖,至神经纤维过渡到皮肤,导致神经及皮肤强烈的炎症[1]。
患有该病的成年人较多,随年龄的不断增长下,发病率可明显提高。
在本组研究资料中,我们对观察组带状疱疹患者采取针刺结合放血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取得了非常满意的结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359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称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0例,其中男111例,女69例,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51.29±10.46)岁;对照组179例,其中男112例,女67例,年龄27-77岁,平均年龄(52.18±10.51)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诊断,确诊为带状疱疹。
两组患者年龄与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
1.2方法1.2.1观察组:针刺治疗是取患者的两组穴位,轮换施毫针治疗,一组是血海、三阴交和太冲;一组是曲池、合谷和支沟。
使用提插泻法,多针斜刺,毫针停留25分钟左右,每天一次,一个疗程为5天;放血治疗是局部皮肤消毒后,采用无菌针在疱疹及疼痛部位刺破,当皮肤有血点后,用火罐在刺破部位拔罐,时间为5分钟左右,然后用消毒棉擦净血水,用碘伏消毒,风干。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付银锋1,康文娣2(1.河南省中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河南 郑州 450000)【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在结痂时间、止痛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安全性更高。
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方式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治疗效果、快速结痂止痛有重要价值,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针刺;刺络放血;带状疱疹中图分类号:R244.3;R752.1+2 文献标志码:B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8.05083【收稿日期】2018-07-12带状疱疹属于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的一种,多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患者多伴有神经痛、疱疹等症状,对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极大[1]。
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病情及症状方面尚未达到理想效果,为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病情,本研究将中医针刺配合刺络放血疗法应用该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80例进行研究,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5年1月~2018年1月。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年龄(21~76)岁,平均年龄(44.5±5.9)岁;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23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3.9±6.0)岁。
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性(P >0.05),可开展对比。
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30例发表时间:2013-03-25T15:15:31.2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郑博雅[导读]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实施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郑博雅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203)【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303-01 带状疱疹是一种以簇集状丘疱疹、局部刺痛为特征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疱疹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出现于身体的某一侧,好发于肋间神经、颈神经及腰神经分布区域。
临床发作时,患者常常疼痛难忍,深受其苦。
笔者在针灸门诊临床学习过程中,观察采用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法治疗该病3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30例带状疱疹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56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月。
所有患者均符合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
2 治疗方法2.1 针刺疗法夹脊穴:在病变处对应的神经节段脊柱旁0.5寸处选取同侧的夹脊穴4~5个,如上肢部取胸1~4,胸背部取胸1~8,腰腹部取胸8~腰5,下肢取腰1~5,针尖垂直于脊柱方向,刺入约0.5寸许。
局部取穴:据疱疹及疼痛的范围大小在局部皮肤进行围刺,针身与皮肤成15°夹角,进针深度0.8-1寸。
远端配穴:取同侧的支沟、阳陵泉。
取两对夹脊穴连接电针仪,幅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2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2 刺血疗法电针治疗结束后,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左手以拇、食指撑开皮肤,右手的拇、食、中3指持一次性放血针用点刺法均匀扣刺疱疹边缘的皮肤,以皮肤泛红,微微出血为度,随即拔火罐于刺络放血部位,留罐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皮肤针叩刺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23例代凯凯;王金花;罗丹妮;杨继国【摘要】目的:观察皮肤针叩刺放血配合针刺患病区域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采用前后对照的科研方法对23例患者实施皮肤针叩刺放血配合针刺患病区域夹脊穴疗法每日1次,治疗7次为1疗程,观察1个疗程.结果:该研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病情明显减轻,疼痛有所缓解.结论:利用皮肤针叩刺放血配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疗效确切,可以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医外治杂志》【年(卷),期】2018(027)005【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带状疱疹;夹脊穴;皮肤针【作者】代凯凯;王金花;罗丹妮;杨继国【作者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山东济南2503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2.1+21 临床资料23例均为2016年7月~2016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针灸科诊断为“带状疱疹”的患者,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50岁~68岁。
所有病例参考《皮肤性病学》[1]一书中带状疱疹的临床诊断标准,①先兆症状为身体一侧的疼痛、刺痛、或灼烧感,痛苦部位比较局限,疼痛、烧灼感可以非常强烈,严重者可见痛如刀割;②患病区域与脊神经根的走形相一致;③水疱突起于皮肤,浆液或透明或呈血性或者呈脓性,分布簇集、团块状,水疱的基底部呈红色,在水疱出现之后,皮肤可出现团状的红斑,面积大于水疱区域。
2 治疗方法2.1 穴位定位夹脊穴位于后背,居T1到L5椎体棘突两侧旁开0.5寸[2]。
对于本病的治疗,笔者只取疱疹发病区域水平相对应的夹脊穴。
2.2 针刺方法取临床上最常用的1.5寸针灸针,向脊柱方向稍斜刺0.5寸~1寸并提插捻转,以出现酸、麻、胀、重等得气感为度[2]。
2.3 皮肤针叩刺对患病区域常规消毒,选用皮肤针或者采血针自疱疹的边缘至中心区域呈环形均匀叩刺,力逐渐加重,以患者耐受,并且皮肤上微微出现小的血珠为度。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观察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皮肤带状丘疹疱疹为特征,常伴有神经痛等症状。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是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旨在观察该方法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效果。
选取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观察组采用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疗法治疗。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和疱疹部位等基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观察组的治疗方案为:先选择对称的两侧夹脊穴,上针后插入2~3cm,使其刺激脊神经。
再选取疱疹病灶周围的相应穴位,如足太阴肺经的太白穴、阳白穴、地机穴等,以及手少阳三焦经的阳池穴、四渎穴等。
将3~5根针分别插入各穴位,留针20分钟。
治疗后再行刺血拔罐,选择疱疹病灶上方的相应经络的穴位,如足太阴肺经的手太阴肺经穴、足少阳胆经的手少阳三焦经穴等。
使用拔罐器对各穴位进行拔罐处理,留罐时间为10~15分钟。
对照组的治疗方案为:采用传统疗法,包括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和外科手术等,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期间均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疱疹愈合时间和病情缓解情况。
统计结果如下:1. 疼痛程度: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疼痛评分由治疗前的8.3±2.1降至治疗后的3.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后疼痛程度也有所缓解,但差异不显著(P>0.05)。
2. 疱疹愈合时间:观察组疱疹愈合时间为治疗后的平均6.2±2.4天,对照组为治疗后平均8.5±3.1天。
观察组的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针刺夹脊穴联合刺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加快疱疹的愈合时间,提高病情的缓解率。
该方法在临床治疗带状疱疹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本次观察研究样本量较小,且仅观察了治疗疗效,未观察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故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以验证该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
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2例
马铎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11(027)001
【摘要】@@ 从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32例,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rn1 一般资料rn本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9天.
【总页数】1页(P38)
【作者】马铎
【作者单位】大同同煤总医院,山西,0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2.1+2
【相关文献】
1.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J], 李强;宋邦建;刘汉山
2.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J], 刘秀丽;陈翔凤
3.针刺结合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50例体会 [J], 杨献英;王克华
4.针刺结合放血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J], 石秀峰
5.火针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r疗效研究 [J], 燕红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配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23例
发表时间:2011-12-19T11:01:25.5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3期供稿作者:玛莲赛武烈[导读] 带状疱疹,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疱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
玛莲赛武烈(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医医院 836500)、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293-02 带状疱疹,是以突发单侧簇集状水疱呈带状分布的皮疹,并伴有烧灼刺痛为主症的病证。
我们采用针刺结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23例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共23例,其中:男10例,女13例;年龄41~77岁,平均59岁;病程3天~1个月。
2 治疗方法
采用局部围刺为主,选用连续波型,电流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
取针后,在局部拔罐,5分钟后起罐,消毒后,用23号手术刀片,在疱疹皮损处划割数下,再拔罐,留罐5分钟。
每次取2罐,10天为一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疗效标准。
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
好转: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
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
3.2 治疗结果
临床观察23例,痊愈15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三天后自动放弃治疗),总有效率99.96%。
4 讨论
带状疱疹,又称蛇串疮,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
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排列宛如蛇行,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
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针刺可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炎性渗出物的吸收;放血疗法具有止痛、消炎、消肿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或消除炎性水肿。
两者配合可促进疾病尽早康复和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