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嵩县九仗沟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预测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河南省九仗沟金矿床金矿物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王颖辉;韩东;潘柏东;刘海娇;张爱超;辛国涛;刘广新【期刊名称】《黄金》【年(卷),期】2022(43)7【摘要】九仗沟金矿床位于小秦岭—熊耳山金矿集区,为断裂控制的破碎蚀变带型—细脉浸染型金矿床。
通过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金矿物形态及粒度特征,发现矿石中的金多为自然金,形态不规则,呈角砾状、板片状、麦粒状和枝杈状,且以角砾状为主,板片状、麦粒状次之。
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方铅矿、褐铁矿、白云石等,金的主要赋存状态为包裹金、裂隙金,以细粒金和微粒金为主。
黄铁矿的w(Co)/w(Ni)值显示成矿与岩浆热液有关。
根据金成色与成矿年代、成矿温度与成矿深度的关系可知:金成色越高,成矿时代就越早,成矿温度就越高,形成深度也就越大。
通过电子探针测定金矿物成分,计算金成色,发现金矿物种类为自然金,金成色最低为758,最高为931,平均值为871。
认为九仗沟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为中深源,由岩浆热液作用形成,属于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总页数】6页(P3-8)【作者】王颖辉;韩东;潘柏东;刘海娇;张爱超;辛国涛;刘广新【作者单位】辽宁省冶金地质四〇四队有限责任公司;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D11;P618.51【相关文献】1.山西堡子湾—九对沟金(钼)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探讨2.延边东部杨金沟金矿床成矿时代与成矿物质来源3.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的基本特征、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高氧化岩浆-流体演化4.辽东岫岩地区金家东沟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5.辽东岫岩地区金家东沟金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理研究·GEOGRAPHY河南省嵩县庙岭金矿床矿化地质特征分析牛育天 杨雨薇(通讯作者) 辜 鹰(吉林省长春市测绘院 ,吉林 长春 130000)摘要:庙岭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熊耳弧后裂陷盆地中、马超营深大断裂以北,是华北陆块南缘重要的金多金属成矿带,成矿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区域内金矿床类型复杂,庙岭地区金矿床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共同控制。
通过分析成矿时期及成矿围岩蚀变、不同金属矿化的耦合关系来初步确认本地区的金矿初步成因。
关键词:矿化;构造;庙岭地区1、矿区地质特征庙岭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外方山断隆区西南部,北西西-近东西向马超营大断裂北侧的南北向断裂带上。
庙岭地区发育有简单的单斜褶皱,以及弱张扭性断裂,这些构造条件为成矿提供了矿液运移的基础。
1.1构造构造区内褶皱较为不发育,仅发有一北东向的单斜褶皱。
近南北向断裂很发育,近东西向、北东向断裂次之,北西向断裂少量产出。
北东向及北西向断裂仅局部有矿化出现,未形成工业矿体。
金矿化伴随着两个方向的断裂交叉处产生,部分形成金矿体。
近南北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断裂,控制着本区金矿床的分布和规模。
从构造产物、产状、形态及其他特征分析,近南北向断裂具三次大的构造活动:第一期为拉张运动期,早期台阶状转折断裂端元充分的显示了这一期的断裂构造演化,构造带内的角砾岩磨圆度极差呈尖角状;第二期以压力破碎改造期,断面非平滑状,这一期的角砾岩经二次改造呈现较好的磨圆;第三期为不均匀应力作用期,断面因受到不同方向应力,在应力作用方向出现擦痕,这一期改造期间出现泥砾岩。
本区成矿期后,有后期断裂构造活动形迹产出,但表现不强烈。
表现有两种形式:其一,多为沿原断裂构造面顺层滑动的复合(复活)断裂,该类断裂仅使矿体产生破碎,构造产物为构造角砾岩、碎裂岩、断层泥砾岩等,其成分为矿石角砾或碎粉,原矿体无论沿走向或倾向仍连续延伸,或仅局部有顶、底板附近围岩角砾混入,使矿体有所贫化。
嵩县西北地区金矿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邵克忠;王宝德
【期刊名称】《河南地质》
【年(卷),期】1992(010)003
【摘要】本区拟提出七个成矿预测区。
产出的一系列爆发角砾岩型金矿床、斑岩-角砾岩型钼(金)矿床、石英脉-角砾岩型钼铅(金)矿床、破碎带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床应是同源、同期、不同成矿空间的统一体,统称为“祁雨沟式”金矿床。
【总页数】7页(P161-167)
【作者】邵克忠;王宝德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2.5
【相关文献】
1.嵩县栗子沟金矿区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浅析 [J], 许成林;秦雪云
2.河南省嵩县槐树坪金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作用 [J], 王炯辉;陈良;苏蔷薇;王浩然;刘云飞;来守华
3.河南省嵩县万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J], 孔宏杰;张宇宏;程喜梅
4.嵩县三道沟金矿的成矿作用分析 [J], 孙春霞;贠鹏超
5.河南省嵩县九仗沟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预测 [J], 杨贺杰;秦战营;王素爽;荣李莎;秦军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嵩县山金矿业九仗沟金矿资源核查报告(可编辑)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九仗沟金矿资源核查地质报告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二零零九年五月河南省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九仗沟金矿资源核查地质报告单位: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广德总经理、项目负责:董金奎总工程师、项目技术负责: 庞绪成项目核查组成员:董金奎、庞绪成、耿怡智、李万忠、马悦、孙双文、秦军强审核人: 赵可广编写人: 庞绪成耿怡智李万忠秦军强报告提交时间:二零零九年五月目录1 目的任务 22. 项目概况 32.1 基本情况 32.2地质概况 52.2.1区域背景 52.2.2 矿区地质 72.2.3 矿体特征 102.3建设条件 113 资源量核查结果 133.1完成工作量 133.2新钻孔结果 143.3坑道重新取样分析结果对比 153.4钻孔重新取样分析结果对比 163.5矿体对比 173.6测量系统误差及勘探线方位 173.7资源量对比 184结论 22附表1矿体资源储量估算汇总表 23附表2矿体块段资源储量估算结果表 24 附表3矿体块段厚度、品位、资源量计算表 25 附表4九仗沟金矿单工程矿体厚度、品位计算表 32 附表5嵩县山金九仗沟金矿样品外检结果表 40 附表6嵩县山金九仗沟金矿样品内检结果表 41 附表7新施工钻孔编录表 43附图目录:嵩县山金九仗沟金矿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一中段地质平面图二中段地质平面图三中段地质平面图四中段地质平面图五中段地质平面图 1线地质剖面图 4线地质剖面图 5线地质剖面图储量/资源量估算垂直纵投影图 ZK0004钻孔柱状图 ZK0502钻孔柱状图 ZK0002钻孔柱状图 ZK0003钻孔柱状图 ZK1801钻孔柱状图 ZK0303钻孔柱状图1 目的任务嵩县九仗沟金矿成立于2002年。
2008年9月20日,山金矿业有限公司以协议受让方式获得其70%的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008年12月8日经工商部门批准,嵩县九仗沟金矿改制为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9日开始企业交接,组织巷道清理、测绘;25日完成选矿试验样取样,年前恢复出残矿。
河南省嵩县牛头沟金矿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浅析摘要:牛头沟金矿是嵩县金牛公司的一个探矿区,结合牛头沟金矿以往地质资料和实地工作资料,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分析,为该地区确立找矿方向和寻找相以类型矿床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类型;牛头沟金矿;河南嵩县1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
牛头沟金矿位于小章沟-白土塬古火山构造带北部,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属1-A-甲大环形异常带内。
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焦园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区内褶皱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区内岩性为安山岩类、安山玢岩类、英安岩类、流纹班岩类及粗面岩类。
2)构造。
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褶皱构造简单。
地层呈单斜产出,总体倾向南东,局部北东或南南东,倾角5°-45°,一般10°-25°,变化较大,主要为古火山构造及断裂构造所致。
矿区断裂发育,大小共有11条,最长的M14横贯矿区中部,全长大于3 km,矿区内控制长度1615 m,根据断裂走向,结构面力学性质,及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可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横贯矿区,是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向断裂错断了北西向断裂。
其余各组断裂,不甚发育,蚀变矿化甚微。
3)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主要有三种,即熊耳期火山岩,华力西期正长岩、正长斑岩,燕山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
它们喷出岩,脉岩、侵入岩的形成式存在。
4)围岩蚀变。
矿区热液活动沿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三组断裂发育,分布于断裂带内及两侧围岩中,蚀变种类多、强度大,蚀变方式包括面型浸染、脉状、网脉状、团块状、透镜状等交代充填。
由于不同方向构造的性质差异,其蚀变类型也相差悬殊。
2矿床成因随着熊耳山地区金矿大规模勘查和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和测试成果。
现就牛头沟金矿地质条件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将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几个问题作一探讨。
河南嵩县九丈沟金矿稀土元素特征及成因意义
秦军强;曲伟勋;周宇乐
【期刊名称】《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年(卷),期】2022(12)7
【摘要】九丈沟金矿是豫西地区开发最为成功和效益最好的金矿床之一。
矿区主要出露长城系熊耳群安山岩类。
频繁活动的中新生代岩浆侵入和发育的断裂构造背景使其具有光明的找矿前景。
金矿体主要受断裂蚀变带控制。
硅化、黄铁矿化与金的关系最为密切。
综合金矿石与矿区及区域主要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对比、Y-Ho关系和LREE/HREE-REE关系研究,认为岩浆侵入活动与成矿的关系最为密切。
【总页数】10页(P987-996)
【作者】秦军强;曲伟勋;周宇乐
【作者单位】嵩县山金矿业有限公司洛阳;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矿产调查院郑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河南嵩县祁雨沟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分析
2.河南嵩县栗子沟金矿地质地球特征及成因讨论
3.河南嵩县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4.河南嵩县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5.河南省嵩县龙潭沟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河南省嵩县是一个著名的金矿矿区,而油篓沟金矿床则是该区域比较值得关注的一处产矿地段。
本文将针对油篓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该区域的矿产开发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质特征1.岩性油篓沟金矿床位于濮阳地块和中坝地块的交界处,矿体内主要岩石类型为变质岩,主要包括片麻岩、角闪岩、石英脉岩等。
2.构造该矿床位于南华造山运动东西构造带上,属于典型的变形-熔化-深成-浅成过程的岩浆作用类型,因此在构造特征上表现为明显的岩浆活动。
3.矿体油篓沟金矿床主要以石英脉型金矿为主,矿体具有强烈的拉张应力作用。
矿脉宽度普遍在2-5厘米之间,洞穴状脉和肢状脉均有产出。
二、控矿因素1.地质因素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矿体特点等地质因素是油篓沟金矿床的重要控制因素。
变质岩的出现使得该地区具有了充分的成矿基础,而复杂的构造演化则为矿体的形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矿床成因油篓沟金矿床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其成因类型包括高温热液、岩浆热液和后期再生等成矿作用类型。
这些成因作用不仅加速了矿物物质的吸附集聚和堆积沉积,同时也为矿体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温度和物质环境。
3.构造特征矿床的构造特征对于成矿作用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油篓沟金矿床在地质演化中受到了多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控制因素是断层活动。
油篓沟金矿床多数矿体都分布在硬斗岩层旁的断层夹层中。
4.热液作用由于受到岩石的热液作用,矿体内的金矿石自然而然地被富集和聚集起来,形成了丰富的金矿体。
因此,热液作用也是油篓沟金矿床的控制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床是一处具有独特地质特征和丰厚的矿产资源的矿床。
岩性、构造、矿体、矿床成因、构造特征和热液作用等因素对其矿产资源的分布和形成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开发时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手段。
针对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数据分析,可为该矿区的矿产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作者简介:杨贺杰(1983—),女,硕士,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就职于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
1成矿地质背景九仗沟位于河南嵩县南30km 处,行政区划属于嵩县大章乡。
区域上地层呈单斜产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岩群的深变质岩系、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的一套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第三系河湖相沉积和第四系。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有NNE 向和NWW 向等多组,其中以NWW 向组内的马超营断裂规模最为宏大。
金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产于近东西向及其北东向次级断裂破碎带中,构成不同规模的金矿床。
区域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岩浆侵入作用比较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中深成相和浅成相酸性花岗岩类,是与区内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2矿床特征2.1矿体特征金矿体赋存于F 1构造蚀变带中,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F 1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矿体总体走向10°-30°,倾角47°-70°,主矿体位于构造带中心的内蚀变带内,分支复合、膨大收缩现象普遍。
工业矿体多分布于控矿断裂走向拐弯处和倾角变化较明显处。
矿体厚度与产状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矿体倾角变陡时,厚度大,当矿体倾角变缓时,矿体变薄。
2.2矿石组成2.2.1矿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经对光薄片鉴定分析,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褐铁矿、自然金、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高岭石、钾长石、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等。
2.2.2矿石的化学成分矿石中除Au 外,主要成分为SiO 2、Al 2O 3、S、Ag 等。
矿石中SiO 2含量为68.02%-70.12%,K 2O+Na 2O 含量1.07%-1.25%。
这反映了在热液交代蚀变过程中SiO 2加入,而K、Na 的离子成分被带出之特征。
3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3.1矿床成因区内熊耳群火山熔岩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陆内张裂环境,熔浆来源于上地幔及下地壳,在喷发、喷溢过程中携带成矿元素存在于火山岩系中,随着温度降低或地壳物质的混染,火山岩浆开始熔离分异成不相熔的熔体。
豆 丁 推 荐 ↓精 品 文 档摘要:九丈沟金矿区地处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之外方山断隆区的西北部,区内主要发育断裂构造,岩浆活动强烈,金矿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矿体呈脉状产出,矿石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脉状-网脉状和蜂窝状.围岩主要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通过对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控矿因素进行探讨,总结了研究区的找矿标志.关键词:熊耳群;金矿成因;蚀变岩型金矿;控矿因素;河南省河南省九丈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杨贺杰1,庞绪成1,侯广顺1,原妲丽2(1.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焦作454003;2.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调查队,河南信阳464000)1区域地质背景九丈沟金矿区位于河南洛阳市嵩县南30km 处,属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台隆之外方山断隆区的西北部,东西向马超营断裂带北侧,大庄-中胡背斜之北翼.区域发育地层自老至新为太古宇太华岩群的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蓟县系高山河群的石英砂岩及紫红色泥岩;新元古界青白口系管道口群的白云岩;中生界白垩系上统楸扒组的紫红色砂、砾岩和砂质黏土岩;新生界古近系砂、砾岩和第四系的冲洪积砂砾石、黄土.区域上褶皱不发育,地层呈单斜产出.由于受不同时期、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区域内形成了复杂的断裂构造格局,主要断裂有北北东向、北西向、北东向和东西向.区域矿产以金为主,铁、铅、锌、铜、钼、银、硫等矿产均与其伴生产出,非金属矿产有瓷石、石墨、硫、钾长石、萤石等髴.本区金矿床主要为蚀变岩型,为豫西的一个重要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如图1.2矿区地质特征2.1矿区地质九丈沟金矿床位于外方山断隆的中西部,大庄-中胡背斜之北翼,北北东向万岭断裂组之东侧.地层产状表现为倾向北东的单斜构造.矿区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及第四系.鸡蛋坪组主要由石英斑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和少量的安山岩、珍珠岩组成,区域上分上、中、下3段,总厚度1588m.矿区内主要出露该组的上段,主要岩性为英安岩、流纹质英安岩和流纹英安图1九丈沟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图(据胡受奚等)Fig.1Regional tectonic map of the Jiuzhanggou gold deposit(from HU Shou -xi ,et al.)1—华北地台南缘(south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form );2—秦岭褶皱带(Qinling fold belt );3—太华群(Taihua group );4—原登封群(former Dengfeng group );5—深断裂带(deep fault );6—九丈沟矿区(Jiuzhanggouore field )洪积砂砾石和残坡积黄土组成.2.1.2构造矿区褶皱构造不明显,岩层呈单斜状产出,走向105~115°,倾向15~25°,倾角20~25°.区内主要发育的断裂构造为M1含金构造蚀变破碎带.区域上,该破碎带北起阴坡,南至东湾,破碎带走向20~30°,倾向北西,倾角50~75°,总长度大于6km,矿区内出露长度500m左右.构造带内硅化、钾化、褐铁矿化、绢云母化强烈,方铅矿化、黄铁矿化发育,并伴有金矿化,反映了该构造破碎带形成于金矿化之前,为成矿前断裂构造,是该区金成矿溶液运移和富集的有利部位[1]. 2.1.3岩浆岩矿区内岩浆岩主要为熊耳群鸡蛋坪组火山喷出岩,另外还有石英脉零星出露.与本区金矿化关系密切的岩浆岩为位于矿区西北6km的燕山期五丈山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和矿区南5km的燕山期合峪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体.2.1.4围岩蚀变九丈沟金矿体严格受M1含金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金矿体赋存于M1蚀变破碎带内,与成矿有关的各种蚀变是含矿热液沿构造破碎带运移和富集过程中在热液接触变质和热液接触交代变质的基础上产生的.各种蚀变在空间上无明显界限,在时间上与成矿关系密切.根据蚀变作用与矿化的关系,大致分为5个阶段.(1)成矿期前钾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阶段:以肉红色细脉状和斑晶状钾长石化为主,团块状淡绿色斑状绢云母化和草绿色绿帘石化次之.该阶段金属矿化微弱,基本不含矿.(2)成矿早期的硅化阶段:多为深灰色隐晶质的微细粒石英交代构造角砾岩形成的不规则脉状硅质岩,金属矿化微弱.(3)成矿期硅化-黄铁矿化阶段:主要由石英、高岭石、绢云母及绿帘石等蚀变矿物组成集合体,伴生有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黄铁矿化.该阶段是本区金矿的主要成矿阶段.(4)成矿晚期的细脉状硅化-方铅矿、闪锌矿化阶段:方铅矿和闪锌矿等金属硫化物多呈星散状分布于硅化细脉中,该阶段与金成矿关系较密切.(5)成矿期后碳酸盐化阶段:该阶段以团块状方解石化为主,与金成矿关系不密切.蚀变类型包括硅化、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和绿泥石、绿帘石化.矿区硅化发育,从成矿早期到成矿晚期均有出现,是区内最主要的蚀变类型.各阶段硅化的强度、表现形式及伴生矿物和成矿相关关系均有差异.绢云母化在矿区发育较普遍.早期绢云母化为热液交代原岩中的长石的产物,呈土状分布;晚期绢云母化为热液交代角砾岩的胶结物的产物,呈鳞片状与高岭石、石英、绿帘石等蚀变矿物成集合体,与成矿有一定关系.高岭石化在矿区内普遍发育.早期高岭石化为交代斜长石的产物,多呈粒状产出;晚期高岭石化为交代角砾岩中的胶结物的产物,呈粉状、集合体状、细脉状产出.表生期高岭石化为风化的产物,呈土状产出.碳酸盐化矿区内较发育.早期碳酸盐化主要特征是方解石与高岭石、绢云母、绿帘石蚀变矿物集合体交代了角砾岩的胶结物;晚期则为方解石以细脉状充填于矿体的裂隙中,常伴生有石英、方铅矿、闪锌矿或黄铁矿化.钾长石化是矿区最早出现的蚀变矿物,一般呈细脉充填于蚀变围岩的裂隙中,另一种是交代斑晶分布于矿体和围岩中.绿帘石、绿泥石化是矿区的次要蚀变类型,多发生于成矿早期,主要是交代原岩中的角闪石而形成的,在成矿期也有与高岭石、绢云母等蚀变矿物一起交代胶结物而构成蚀变矿物的集合体.热液活动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热液从断裂带中心向两侧交代蚀变,蚀变强度逐渐减弱,具有一定的分带性.根据矿化、蚀变强度及蚀变矿物组合划分为内蚀变带和外蚀变带.内蚀变带分布在构造破碎带内,蚀变带的宽度与破碎带宽度基本一致.带内蚀变强度大,矿物蚀变的类型复杂,主要蚀变类型为硅化和金属硫化物矿化,次有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钾长石化等蚀变.金矿体分布于内蚀变带的近底板的部位.外蚀变带分布于构造破碎带以外的一定范围内,主要蚀变类型为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及钾化等.由顶底板向外蚀变逐渐减弱,蚀变宽度受围岩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一般宽度10~20m.2.2矿体特征区内金矿体赋存于九丈沟北侧的M1构造蚀变带中,并严格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产出,地表露头由探槽TC03、TC05控制,浅部由民采平硐PD2和+435m、+395m、+351m中段坑道控制,中深部由+329m、+289m、+249m中段坑道及ZK0001、杨贺杰等:河南省九丈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第4期285ZK2001、ZK0501钻孔控制;深部由ZK0002、ZK003、ZK0501、ZK2002及ZK1801钻孔控制.根据工程揭露,矿区范围内由3个矿体组成,其编号分别为M1-Ⅰ、M1-Ⅱ、M1-Ⅲ,3个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均呈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布.其中,M1-Ⅰ矿体位于M1含金构造蚀变破碎带顶部,矿体沿走向控制长度达600m以上,工程控制垂深435m,现有工程控制的矿体赋存于标高+415~-20m.该矿体在矿区范围内地表未出露,矿体产状与M1构造蚀变带的产状基本一致,总体走向2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54~70°.M1-Ⅱ矿体位于M1含金构造蚀变破碎带中部,位于M1-Ⅰ矿体之下,与M1-Ⅰ矿体近于平行.该矿体沿走向工程控制最大长度达380m,沿倾向矿体呈舒缓波状,工程控制垂深594m,目前工程控制的矿体赋存标高为+574~-20m.根据工程揭露,M1-Ⅰ与M1-Ⅱ矿体之间有一成矿后断层相隔,对M1-Ⅰ、M1-Ⅱ矿体的完整性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总体走向20~25°左右,倾向北西,倾角在53~68°之间.目前,矿山主要开采M1-Ⅱ矿体.M1-Ⅲ矿体位于M1-Ⅱ矿体下部,该矿体沿走向工程控制长度300m左右,沿倾向工程控制垂深70m,工程控制范围内矿体赋存标高为+395~+329m.矿体产状与M1构造带产状基本一致,总体走向20°,倾向北西,倾角60~70°.2.3矿石质量特征2.3.1矿石物质组成根据野外观察并结合室内岩矿鉴定资料,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褐铁矿、自然金和自然银;脉石矿物有石英、绢云母、高岭石、钾长石、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等.根据矿石化学分析结果,矿石中除Au外,主要成分为SiO2、Al2O3、S、Ag.矿石中SiO2含量为68.02%~70.12%,较中国英安岩高2.28%~3.34%;K2O+Na2O含量1.07%~1.25%,较中国英安岩低3.86%~5.77%.这反映了在热液交代蚀变过程中,SiO2加入,而K、Na的离子成分被带出之特征.矿石中的金多为自然金,其形态不规则,呈角砾状、板片状、麦粒状和浑圆状.自然金粒度细小,其中细粒金占10.24%,微粒金(小于0.01mm)占89.76%.金的赋存状态以包裹金为主,次为粒间金,裂隙金少见.根据组合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分析,矿石中的伴生组分有Ag、Cu、Pb、Zn、As及微量元素W、Mo等,仅Ag 含量部分满足伴生组分评价指标.2.4.矿石结构构造2.4.1矿石结构根据金属矿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晶程度划分矿石结构类型如下:(1)自形-半自形晶结构.矿石中的少量黄铁矿呈立方体及五角十二面体的自形晶、半自形晶,构成自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2)他形晶粒状结构.矿石中部分浸染状黄铁矿及其他金属硫化物均呈细粒不规则状,构成他形晶粒状结构.(3)交代残余结构.主要是褐铁矿交代黄铁矿所形成的交代残余,构成交代残余结构.2.4.2矿石构造矿区内的矿石普遍具有角砾状构造,而根据金属矿物在矿石中的产出形态可细分为以下4类[2]:(1)浸染状构造.矿区大部分矿石具有这种构造形式,黄铁矿呈细粒或微细粒集合体,以疏密程度不等的浸染状分布于矿石中,构成矿石的浸染状构造特征.(2)细脉-浸染状构造.为介于浸染状与细脉状之间的一种构造形式,在矿石中细粒-微粒状黄铁矿,部分呈疏密程度不等的浸染状,另一部分呈断续的细脉,两者同存于矿石中,构成细脉-浸染状构造.(3)脉状-网脉状构造.部分黄铁矿分布在蚀变岩的网状裂隙和矿化角砾岩的胶结物中形成网脉构造,另一部分黄铁矿和石英组成石英黄铁矿细脉同晚期形成的方解石方铅矿细脉一起叠加充填在网脉状矿石中,构成脉状-网脉状构造.(4)蜂窝状构造.地表或近地表矿石在表生作用下,原生的硫化物发生氧化、迁移、流失后形成蜂窝状构造.2.5矿体围岩及夹石该区金矿体赋存于熊耳群地层中的构造蚀变带内,各矿体间围岩以蚀变岩为主,偶含鸡蛋坪组的英安岩透镜体.区内矿体结构较简单,偶含蚀变岩透镜状夹石,局部有无矿天窗.3矿床成因及控矿因素通过对本区地质资料的综合整理、分析,并结合区域有关资料的研究,笔者认为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多期地质作用的共同结果.其中与矿床形成关系极为密切的因素如下.3.1地层因素基底岩系太古宇的太华岩群是以基性-超基性岩浆为主的一套绿岩建造,含金丰度较高,且主要为易释放金[3],而且在长期地质变质作用及构造-岩浆热液活地质与资源2009年286动的影响下,金元素被活化转移,成为本区金元素的重要矿源层.本区熊耳群的火山岩为来自幔源的拉斑玄武岩浆,在火山喷发喷溢过程中携带的金或与其有关金属元素以不同的方式存在于火山岩中,是本区金元素的又一主要矿源层.3.2构造控矿构造破碎带不但是金成矿热液的运移通道,同时也是金矿富集有利场所.区内金矿体均赋存于M 1构造蚀变带中,矿体形态严格受其控制.因此,构造对成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3岩浆活动控矿矿区南部的燕山期合峪花岗岩体和矿区北部五丈山花岗岩体对本区金的成矿富集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该期岩浆侵入所伴随的热液活动,使太华岩群、熊耳群中的金元素及其他金属元素进一步活化、运移富集于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综上所述,本区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受岩浆热液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中低温热液金矿床.4找矿标志4.1异常标志本区金矿床是在对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低缓异常检查查证过程中发现的.以往人们只注意规模大、强度高的金异常,对规模相对较小的低缓金异常未引起足够重视.而在本区M 1矿脉中发现的金矿体就赋存于元素组合相对简单、异常强度低、异常规模较小的1∶50000化探异常中,说明规模相对较小的低缓金异常也是金矿成矿的指示标志,可以作为寻找此类矿床的重要依据.因此,在以后开展金矿勘查工作中,应对此类异常给予高度重视.4.2地层标志区内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鸡蛋坪组中,岩性以安山岩类、英安岩类与流纹岩类为主,对成矿最有利.因此,地层往往成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4.3构造标志本区金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赋存于断裂构造及其蚀变带内,断裂构造既是成矿热液的运移通道,也是控矿和容矿场所.走向上,矿体往往赋存于断裂构造转折膨大部位,北北东向较北北西向更容易成矿;矿体在倾向上赋存也存在一定规律,一般在产状较陡的膨大部位往往形成厚大矿体,因此,陡倾矿体较缓倾矿体规模大.由此可见,构造是找矿的主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多期活动的构造,更容易成为成矿的最有利部位.4.4蚀变矿化标志含矿断裂构造带常具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现象,一般硅化、钾长石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等都是找矿的直接标志.硅化蚀变强烈地段,岩石坚硬,耐风化,容易形成突出的正地貌.4.5岩浆岩标志与成矿成因有密切关系的燕山期花岗岩类侵入岩在空间上分布有一定规律,围绕五丈山岩体周围金矿点星罗棋布,说明在其四周是找矿的有利靶区.4.6其他标志容矿断裂构造地表常见褐铁矿化.另外,民采洞也是可靠的直接或间接找矿标志.参考文献:[1]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79.387—389.[2]赵利青,白院平,于凤金.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与找矿的几个问题[J ].黄金地质,2001(4):60—65.[3]司马献章.华熊地块金矿集区成矿机理探讨[J ].河南地质,1997,15(3):171—17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THEJIUZHANGGOU GOLD DEPOSIT IN HENAN PROVINCEYANG He -jie 1,PANG Xu -cheng 1,HOU Guang -shun 1,YUAN Da -li 2(1.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Henan Province ,China ;2.No.3Geological Survey Team ,Hen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Xinyang 464000,Henan Province ,China )(下转第249页/continued on Page 249)杨贺杰等:河南省九丈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第4期287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 CENOZOIC BASALTS IN JIXI BASIN,HEILONGJIANG PROVINCELI Chao 1,LIU Yong 2,ZHU Chang -hai 3,ZHAO Han -dong 1,4(1.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China ;2.Institute of Geology ,CAGS ,Beijing 100037,China ;3.Qiqihar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Qiqihar 161006,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4.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Harbin 150036,China )Abstract :Study on the petrology,petrochemistry and geochemistry for the Cenozoic basalt in Jixi basin,Heilongjiang Province shows that olivine inclusions are developed in the rock.The olivine crystals are common among the rock -forming minerals.The δEu values of the basalt range from 0.87to 0.94(greater than 0.7),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asic magmatic differentiation.The trace element Nb *value (2Nb N /[K N +La N ])is 0.91(close to 1)and K *value (2K N /[Ta N +La N ])is 1.09(slightly larger than 1),indicating that the magma is not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but with addition of non -crustal materials.In general,the magma originates from the upper mantle,with contamination of crustal materials in the process of uplifting.The Jixi Cenozoic basalt magma is the product of rifting,derived from upper mantle,belonging to continental rift basalts.Its forming is related to the extension of the Dun -Mi fault in Pliocene.Key words :Jixi basin;Cenozoic basalt;continental rift;Heilongjiang Provice作者简介:李超(1987—),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学专业在校本科生,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E -mail//32781912cug@[2]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局.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3]赵海玲,邓晋福,陈发景,等.东北地区新生代火山作用、深部作用与大陆裂谷型盆地[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6,21(6):615—619.[4]谢先军,凌文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玄武质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5,24(2):171—177.李超等:黑龙江鸡西盆地新生代玄武岩大地构造环境探讨第4期249(上接第287页/continued from Page 287)Abstract :The Jiuzhanggou gold deposit is tectonically in the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Waifangshan fault uplift of Hua -Xiong block on the south margin of North China platform,with developed fault structures and intense magmatism.The alteration rock gold deposit is the main gold type.The orebodies occur as veins,with ores in dissemination,veinlet -dissemination,vein -stockworks and honeycomb styles.The alternations involve mainly silicification,sericitization,kaolinization and carbonation.Based on the geological background,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investigated area,the prospecting criteria are summed up.Key words :Xionger group;genesis of gold deposit;alteration rock type;ore -controlling factor;Henan Province作者简介:杨贺杰(1983—),女,河南理工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地质矿产勘查、成矿规律成矿预测,通信地址河南省焦作市高新区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E -mail//hjyang2007@。
河南嵩县店房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其深部成矿示踪意义张智慧;涂恩照;台本华【摘要】Dianfang Au deposit is located in Songxian,Henan.The fact that δ34S value is 3.4~5.9 with low dispersion suggests the metallogenic material is a mixture of things coming from the mantle and the lower crust after a process of homogenization.The change of Pb isotope is relatively little; 206Pb/204Pb is 16.9314~17.4121,207Pb/204Pb is 15.1607~15.1753,and 208Pb/204Pb is 37.3210~38.7644.The study on Pb isotope shows that metallogenic Pb comes from the mantle and lowerbined with study on tectonic pathway and shape of ore bodies,it is predicted that concealed rock mass exists in deep part of southeastern periphery of explosive breccia in the mining area.Sulfur isotope in the area shows that δ34 galena inside the ore bodies,δ4 S galena in sub-ore host rock,and δ4 S supra-ore host rock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ests on δ34S galena in drilling cores can provide evidences for deep prospection and exploration.%店房金矿床位于河南嵩县,矿区δ34S值为3.4~5.9,离散程度小,表明经过了均一化过程,成矿物质是地幔和下地壳混合来源;铅同位素变化较小,206 Pb/204 Pb为16.9314~17.4121,207Pb/204Pb为15.1607~15.1753,208/204Pb为37.3210~38.7644,铅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铅来自地幔和下地壳,结合构造通道和矿体形态研究,可以预测在矿区爆破角砾岩外围东南深郝存在隐伏岩体,矿区硫同位素显示,矿体中方铅矿铲S、近矿围岩方铅矿δ“S、远矿围岩δ34S具有不同特征,通过对钻探岩芯中方铅矿δ344S测试可以为深部找矿勘探提供依据.【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3(027)003【总页数】6页(P234-239)【关键词】金矿床;稳定同位素;成矿示踪;店房嵩县【作者】张智慧;涂恩照;台本华【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450016;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四地质大队,郑州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店房金矿床位于嵩县大章乡水鹿塘村金沟,经过勘探,提交(331)+(332)+(333)金金属量12.62t,伴生铅金属量26370t,银金属量153.16t。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6), 429-436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9 in Hans. /journal/aghttps:///10.12677/ag.2019.96048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iulonggou Gold Deposit in Song County, Henan Provinceand Prospects for Deep ProspectingJunqiang Qin1,2*, Weixun Qu1, Yule Zhou1, Shuhua Yu1, Di Wu1, Shuaibin Ye1, Bingrui Liu1 1Songxian Shanjin Mining Co., Ltd., Luoyang Henan2The Second Geological and Mineral Investigation Institute of Hen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Zhengzhou HenanReceived: May 24th, 2019; accepted: Jun. 5th, 2019; published: Jun. 12th, 2019AbstractThe Jiuzhanggo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Xiong’ershan gold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form. The regional tectonics and magmatism are ac-tive with the good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Based on the summary of the predecessors’ data and the practice of mining prospecting and the first-hand data obtain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body and the law of the deposit of the ore body, and makes a deep prediction of the ore body to indicate the direction for the next prospecting.The ore body in the research area is strictly controlled by the fracture zone of the fault structure, and the multi-occurrence and fracture zone and the alteration zone, in which the NNE to F1 fault structure is a good metallogenic structure.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wall rock alt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tassium alteration zone in the upper wall of ore body is a di-rect indicator of ore prospecting. The phenomenon of ore body lateral lodging is widespread in this area, and the ore body may extend to the depth. In the process of ore exploration, the occurrence law of ore bodies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ore exploration.Keywords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eep Prediction, Jiuzhanggou Gold Deposit, Henan河南省嵩县九仗沟金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秦军强1,2*,曲伟勋1,周宇乐1,于曙华1,吴迪1,叶帅斌1,刘炳瑞1*第一作者。
河南省嵩县南沟金(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方芳【期刊名称】《《河南科学》》【年(卷),期】2019(037)009【总页数】9页(P1503-1511)【关键词】成矿条件; 蚀变岩型(石英脉型)矿石; 造山型金矿; 萤石; 找矿潜力; 嵩县南沟【作者】方芳【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郑州 450000; 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 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南沟金(萤石)矿区地处河南省西部嵩县境内,行政区划隶属黄庄乡管辖. 1959—1969年,河南地矿区测队开展了包含研究区1/20 万区域地质调查;1992—1993 年,河南有色五队开展了1/5 万沟系次生晕测量工作,圈出以Ag、Pb、Zn 主的综合化探异常多个;1995 年,省地矿局在区内进行了1/5 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了区调地质报告;2003—2005 年,省有色地矿二队在区内普查过程中,发现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带1 条,Au 0.64~4.21 g/t,显示出较好的找矿前景. 之后,该单位在本区展开了地质详查. 此次详查,仅在局部(古石沟—红岩沟垴)展开. 通过1∶5000地质测量、槽探(钻探)工程揭露控制及取样分析,圈出具有一定工业价值的金矿体及萤石矿体各1个,金矿及萤石矿的规模均为小型. 之后,区内的地质勘查工作因矿床规模有限,探矿意义不大而一度中断. 笔者在系统收集区内地质及矿产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铅、硫同位素组成特征等综合研究及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床主要地质特征的对比,发现南沟金(萤石)矿床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床[1-7]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围岩特征、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条件与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特征基本相似,区内及周边地表以下500~2000 m地段具有较大的金(多金属、萤石)矿的找矿潜力.1 区域成矿背景研究区处于华北板块南缘,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东段、马超营深大断裂北侧之外方山地穹中,成矿区划属华北地台南缘Ⅱ级成矿带华熊台缘坳陷小秦岭—崤山—熊耳山—外方山Au-Ag-Mo-W-S-Fe多金属成矿带亚带熊耳山—外方山Au-Ag-Mo-Pb-Zn多金属矿带的西段[8].区域上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宇太华群深变质岩系和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图1),其次为中元古界官道口群浅海相碎屑——硅镁质碳酸岩系,上元古界栾川群、洛峪群和古近系砾岩、新近系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其中太华群主要为太古宙石板沟岩组,岩石类别主要有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及混合岩等,其次为斜长角闪岩及浅粒岩等,岩石组合为一套深变质的超镁铁质火山岩;熊耳群火山岩均为成矿的有利地层.图1 南沟金(萤石)矿区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分布略图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mineral distribution of Nangou gold(fluorite)mining area1.新生界第四系;2.中元古界熊耳群;3.太古界太华群;4.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体;5.隐伏燕山晚期花岗(斑)岩体;6.地质界线;7.正断层;8.性质不明断层;9.大型金矿;10.中型金矿;11.小型金矿;12.金矿化点;13.砂金矿;14.大型金银多金属矿;15.中型金银多金属矿;16.小型金银多金属矿;17.大型铜钼多金属矿;18.中型铜钼多金属矿;19.钨矿点;20.穹形山顶;21.研究区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WW向、NE向、近EW,近SN向、NNE向等五组. 其中,NWW向断裂构造主要有马超营断裂,长200余km,宽数十米至数百米,走向280°~300°,倾向北东,倾角50°~90°,由多条平行或分支的断裂组成. 断裂带中发育糜棱岩、糜棱片岩及片理化岩石,为巨大的韧性剪切带. 它从中元古宙开始活动,控制了熊耳群的展布,经历了张、压、扭等多期活动,为区内的导矿构造. 这些构造带不仅为本区矿床(脉)的形成提供了运移通道和存储场所,而且还控制着区内矿床(脉)的形成规模、形态和产状.区域内岩浆侵入活动频繁而强烈,晋宁期—燕山期均有侵入. 其中以燕山晚期侵入为主,其次为晋宁期和海西期侵入活动. 前者主要有花山、五丈山、合峪等三个岩体以及红庄和寨凹等2个隐伏岩体,这些岩体规模较大,均以岩基产出. 岩石类型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晋宁期以中性岩脉(如石英闪长岩)侵入为主;华力西期则形成一些基性、超基性的岩株. 岩浆活动为本区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热源、运移动力及部分成矿物质,尤其是燕山晚期的岩浆侵入活动.南沟金(萤石)矿区区域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产及非金属矿产皆有产出,以前者为主. 金属矿产地星罗棋布,多达百余处. 主要有金、银、钼、铅及锌等. 其中金(多金属、萤石)矿大型的有洛宁上宫、槐树坪及前河等3个(图1),中型的有祁雨沟、前河、东湾、北峪、小池沟、虎沟、康山、红庄、店房及北岭及青岗坪等10个,小型的有木柴关、北峪等数十个,矿化点则有王庄及陶村等数十个;铜钼矿有大型雷门沟、中型寨凹等;金银多金属矿主要有大型铁炉坪及沙沟等2个、中型有蒿坪沟等. 此外,尚有高都川砂金矿一个. 非金属矿产主要有萤石及钾长石等.综上所述,研究区域金、银、铜、铅、锌、萤石矿的找矿条件优越.2 矿区地质概况2.1 地层矿区内出露地层较为简单,由老至新主要有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Pt2 Xm1)、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第三岩性段(Pt2 Xj3)及新生界第四系(Q)等(图2).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地层与鸡蛋坪组第三岩性段岩石类型皆为中基性的火山喷出岩,岩体形态呈不规则状,因受地壳运动和区域构造应力挤压的影响,岩石发生了一定的变形和片理化现象,地层总体走向为NW-SE 向,倾向SW,产状较缓,倾角18°~28°. 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与鸡蛋坪组第三岩性段之间呈整合接触,其中前者为区内的主要赋矿地层.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Pt2 Xm1):该组地层出露于研究区的西北部,为研究区的重要赋矿地层,目前所发现的金矿及萤石矿体均无一例外地产于其中. 岩石类型主要为灰黑色、暗绿色安山岩(图3)为主,局部可见玄武安山岩的透镜体.鸡蛋坪组第三岩性段(Pt2Xj3)地层:主要出露于研究区的东南部,岩石类型以中性火山岩为主,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图4),局部尚见有含安山岩透镜体的英安质流纹岩.图2 南沟金(萤石)矿区地质简图Fig.2 Geological map of Nangou gold (fluorite)mining area1.新生界第四系残坡积物;2.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3.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第三岩性段;4.中元古代晋宁期石英闪长岩;5.石英脉;6.构造蚀变破碎带;7.金矿体及编号;8.萤石矿体及编号;9.地质体界线;10.正断层及编号;11.片理产状;12.勘查线及编号;13.探槽及编号;14.钻孔及编号;15.山峰及高程;16.居民点;17.研究区范围2.2 构造从图2中可看出,研究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有NWW向、NW向、近EW向及近SN向四组. 规模较大的主要有F1-8等8条,均以破碎带的形式出现,断层性质属张性. 其中规模较大的F1及F2等2条断裂的特征描述于如下.F1:该断层分布于古石沟的东侧,长约440 m,宽0.9~2.0 m,地表以不规则的U型出露于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安山岩之中,产状179°~181°∠10°~13°. 断裂带内安山岩较为破碎,断层角砾明显. 该断裂内赋存一金矿体,编号为Ⅰ,规模较大,具有一定的工业价值.F2:该断层分布于古石沟的东侧,长约440 m,宽2.0~12.0 m,以飘带状产于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安山岩之中,基本顺层产出,产状220°~240°∠7°~27°. 带内岩石较为破碎,呈碎片、碎块及角砾状. 该断层内已发现有一工业萤石矿体,编号为Ⅱ. 区内其余主要断层的特征详见表1.表1 南沟金(萤石)矿区主要断裂特征—览表Tab.1 Main fault characteristicsof Nangou gold(fluorite)mining area编号规模/m F1 F2赋存矿体Ⅰ(金矿)Ⅱ(萤石矿)F3 F4 F5 F6 F7 F8产出位置古石沟垴—南沟古石沟—南沟红岩沟脑—南沟沙沟脑—红岩沟脑—白家村一带南沟—水泉凹12线东侧响马沟—坡根一带Ⅰ号金矿体南侧长度450 400>2140>2080 152 137>450 137宽度0.9~2.0 1.0~5.5 2.0~12.0 2.5~9.0 0.5~2.3 0.8~2.2 2.0~10.0 0.6~2.1产状/(°)倾向179~181 220~240 170~196 216 175~265 130~180 210~215 171~261倾角10~13 7~27 80~85 76~80 9~15 0~15 80~85 10~20断层性质张性张性扭性扭性张性张性张性张性图3 南沟矿区金矿7号勘探线剖面图Fig.3 Profile of gold exploration line 7 in Nangou mining area1.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安山岩;2.金矿体及编号;3.断层及编号;4.探槽及编号;5.亥槽样位置及编号;6.矿体产状(倾向/倾角);7.金矿品位(g·t-1)/矿体厚度(m)图4 南沟矿区萤石矿00勘探线剖面图Fig.4 Sectional view of fluorite mineline 00 in Nangou mining area1.中元古界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安山岩;2.萤石矿体及编号;3.断层及编号;4.探槽及编号;5.钻孔及编号;6.刻槽样位置及编号;7.岩芯样位置及编号;8.矿体产状(倾向/倾角);9.萤石矿品位(%)/矿体厚度(m)2.3 岩浆岩1)中基性火山岩. 矿区中基性火山岩广泛发育,为熊耳群各岩组的主要岩性,已在前面叙述,此处不赘述.2)晋宁期侵入岩. 石英闪长岩(δO22):分布于区内北部,呈岩株产出,岩石呈黄褐色,灰色,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 矿物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辉石,石英、钾长石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3)脉岩. 地质测量结果表明,区内脉岩主要为石英脉. 这些呈透镜状产出的脉状岩体主要发育于F4断裂的两侧(图2). 灰白色,粒状结构,块状构构造,呈细脉状产出. 局部可见蜂窝状、土状及薄膜状褐铁矿化,偶尔见有星点状黄铁矿化.3 矿床地质特征3.1 矿体特征经1∶5000 地质测量、槽(钻)探工程揭露及取样分析,区内圈出具有工业价值的金、萤石矿(化)体各一个,编号分别为Ⅰ、Ⅱ. 二矿矿(化)体特征如下(表2).表2 南沟金(萤石)矿区主要矿体特征一览表Tab.2 Main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of Nangou gold(fluorite)mining area矿体编号矿体形态赋存标高/m CaF2/%备注Ⅰ Ⅱ矿体规模/m长度390 440厚度0.2~1.05 0.59~1.06矿体产状/(°)倾向179~181 220~240倾角10~13 7~27脉状、透镜状脉状、透镜状935~840 980~915矿石品位极值区间Au/(g·t-1)2.32~7.72 33.15~77.83金矿萤石矿Ⅰ号矿(化)体:为金矿(化)体,呈脉状产于F1断层中,顶、底板围岩皆为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的安山岩.矿(化)体的形态严格受F1断层的控制,产状为179°~181°∠10°~13°,与断层的产状基本一致,赋存标高935~840 m. 地表形态呈不规则的“U”型(图2),倾向上呈不规则的板状脉(图3),地表出露长度约390 m,厚0.2~1.05 m. 矿石品位Au 2.32~7.72 g/t.Ⅱ号矿体:为萤石矿体,呈脉状产于F2断裂带中,顶、底板围岩均为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的安山岩. 矿体严格受F2断裂的控制,产状为220°~240°∠7°~27°,赋存标高为980~915 m. 地表形态呈不规则的带状(图2),倾向上呈似层状、脉状(图4)产出. 矿体地表出露长度约440 m,厚0.59~1.06 m. 矿石品位CaF2 33.15%~77.83%.3.2 矿石质量3.2.1 矿石物质成分根据光片鉴定及肉眼观察结果,金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及赤铁矿等,其次为少量的方铅矿及闪锌矿等,偶见黄铜矿和自然金;脉石矿物主要为钾长石和石英,其次为方解石,绢云母、铁白云石及绿帘石等. 组合分析和基本分析结果表明,金矿石中伴生的有用组有Ag、Cu、Pb、Zn、Sb、Mo等6种. 其中Ag品位为2.68,符合综合利用要求.萤石矿石有用矿物主要为萤石,其次为文石、锡石及黑钨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玉髓(微粒石英)及绢云母等,其次为高岭石、铁白云石、重晶石及方解石等. 矿石化学组分主要是CaF2,颜色较深者(紫色、红色)还含有Y、Ce等元素. CaF2分布较均匀,一般为30%~40%,局部可达62.51%. 石矿中伴生有Ag、Cu、Pb 及Zn等多种有益组分,具有一定的综合勘查价值.3.2.2 矿石结构构造金矿石结构主要有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及碎裂结构等;金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状、蜂窝状、角砾状及浸染状构造等.萤石矿石结构主要有碎裂结构、交代结构等;萤石矿石构造主要有块状、条带状、角砾状及浸染状构造等.3.2.3 金的赋存状态矿石中金以自然金为主,其次为银金矿同,二者分别以不规则粒状、粒状、长条状及等粒状产出. 最大颗粒粒径达0.152 mm,最小颗粒粒径不足0.01 mm,以粗粒金为主,占颗粒金总数的65.47%,其次为中粒金,金矿物与共生矿物界线较为规则,较易单体解离.3.3 矿石类型金矿石按照矿石的氧化程度,其自然类型可划分为氧化矿、混合矿与原生矿等三类. 其中原生矿占多数,约占区内金矿石总量的75%;混合矿分布在氧化矿与原生矿间的过渡地带,占比约为15%;氧化矿仅分布于近地表处,占比约为10%.按照矿化方式,金矿石的自然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即蚀变安山岩型.萤石矿石,依据其主要矿物组合,自然类型可划分为萤石型、石英-萤石型及萤石-石英型等3种.3.4 围岩蚀变区内主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萤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钾长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铁白云石化及方解石化等. 其中,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及钾长石化等与成矿关系密切.4 控矿条件分析及矿床成因4.1 地层对成矿的控制区内下伏太古界太华群地层(ArTh)为区内成矿的初始矿源层,区内已发现的金矿体和萤石矿体皆存在中元古界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层位中(Pt2Xm1),成矿受层位控制作用明显.4.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下伏于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和鸡蛋坪组第三岩性段之下的基底背斜构造和环形构造限制了金、萤石矿化的范围. 近东西向发育的断裂构造带,金矿化明显;沿北西方向产出的断裂构造,萤石矿化则明显增强;金、萤石矿化主要位于断层的下盘,断层的下盘则无明显矿化矿化往往在断层变宽、分枝、复合及拐弯处增强.4.3 岩浆岩对成矿的控制区内无论是金矿还是萤石矿,均位于燕山晚期花山、五丈山及合峪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岩浆岩控制着矿体产出的空间位置.4.4 矿床成因4.4.1 成矿物质来源南沟矿区尚未进行铅、硫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 为了较为深入地探讨该矿床的成因类型,笔者借鉴与此矿床相邻的(北西侧)、研究程度较高的祈雨沟金矿床的这些同位素组成特征[10],对南沟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因加以研究.1)铅同位素. 由表3中可以看出,金矿石铅、燕山期晚期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组成及特征与太华群岩石十分相似,而与熊耳群岩石铅差别较大,说明其主要来源于太华群而与熊耳群关系不大. 金矿床及花岗岩均是在太华群古老沉积的基础上逐渐演化而来的.表3 南沟地区铅同位素组成特征表Tab.3 Characteristics of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 in Nangou area注:引自文献[9].岩石及矿石类别破碎带型金矿同位素比值φ(H.H)0.634 4 0.649 0 0.648 5 0.640 1 0.642 5 0.645 8 0.632 0资料来源河北地院河北地院河北地院地调一队地调一队地调一队地调一队黎世美黎世美黎世美河北地院河北地院河北地院河北地院μ矿物方铅矿方铅矿方铅矿钾长石钾长石钾长石钾长石全岩全岩全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混合片麻岩混合片麻岩Pb207/204 15.348 15.478 15.301 15.455 15.320 15.391 15.455 15.292 15.261 15.425 15.504 15.512 15.351 15.504花岗岩8.797 8.815 8.657 8.757 8.874 8.657 8.745 Pb206/204 17.485 17.290 17.252 17.371 17.440 17.199 17.473 16.141 16.413 16.874 17.162 16.511 15.787 17.475Pb208/204 37.780 37.823 37.447 37.769 37.975 37.477 37.866熊耳群安山岩太华群片麻岩样品编号NG-1 NG-2 NG-3 DG-4 NG-5 NG-6 NG-7 NG-8 NG-9NG-10 NG-11 NG-12 NG-13 NG-14 37.746 36.266 36.475 40.427 9.847 9.040 9.580 0.663 3 0.724 0 0.780 02)硫同位素. 工作区实测及收集到的硫同位素资料共2件,其中蚀变岩型1件,石英脉型1件. 详见表4.由表4 可以看出,各类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相对集中,且在频数直方图(图5)上具塔式分布特征,指示成矿时的硫源较为单一,而且成矿过程物理化学条件变化不大;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变化在0.71‰~1.71‰,均值0.80‰,与陨石硫同位素特征相似. 这些特征表明,成矿物质来自地壳的深部或上地幔(图6).表4 南沟金矿床硫同位素组成特征表Tab.4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ngou gold deposit注:引自文献[13].矿石类型蚀变岩型金矿石石英脉型金矿太华群片麻岩δS34/‰+0.10~1.71-0.71-1.8~+4.6极差/‰1.7均值/‰+0.80+2.98 6.4图5 南沟金矿床硫同位素分布直方图Fig.5 Histogram of sulfur isotope distribution in Nangou gold deposit图6 南沟金矿床铅同位素组成变化图Fig.6 Variation of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 in Nangou gold deposit表5 南沟金(萤石)矿床与典型造山型金矿(田)主要地质特征对比表Tab.5 Comparison of main geological features between Nangou gold(fluorite)deposit and typical orogenic gold(field)deposits注:依据文献[1-7,10-11,18-20]编制.矿床类别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典型矿床实例典型造山型金矿增生型造山地带和碰撞造山地带围岩特征金矿的赋矿岩石以浅变质居多,次为花岗岩和基性至超基性岩;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为主,次为沉积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变质相多为低绿片岩相,次为低角闪岩相,亦有麻粒岩相控矿构造控矿构造有区域、矿田和矿体等三类.造山型金矿大多产于板块构造边界或深大断裂的旁侧,为造山型金矿的区域控矿构造(一级控矿构造),位于深大断裂旁侧的大型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着矿化范围,为造山型金矿的矿田控矿构造(二级);上述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是造山型金矿床的矿体控矿构造(三级)胶东地区金矿、桐柏山金矿田、南天山、东昆仑、西秦岭、华北克拉通周缘南沟金(萤石)矿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之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挤压(扭压)构造环境具低绿片岩相,围岩安山岩之中普遍具片理化及绿泥石化、绿帘石化中、黝帘石化控矿构造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接触部位的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区域性马超营脆-韧性剪切带及次级张性断层岩浆岩条件造山型金矿产在各造山带中,与造山作用同时或稍晚于造山作用的时间. 造山作用造成大量岩浆岩产出,这些岩浆岩携带大量的含金流体,为金矿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研究区内与成有关的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晚期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主要有花山、五丈山、合峪等花岗岩基,其形成时代与秦岭造山作用时间一致或略晚于造山构造活动时间4.4.2 矿床成因南沟金(萤石)矿床产于华北板南缘、秦岭造山东带北秦岭构造亚带熊耳山—外方山的西段,其大地构造环境、围岩特征、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条件等基本地质特征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 为了较为深入地探讨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及找矿远景,笔者从以上四个方面展开与已知典型造山型金矿[9-11](小秦岭金矿田及胶东地区金矿等)基本地质特征的对比(见表5). 造山型金矿[11]系指产于各个时代变质地体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与增生构造有关的脉状金矿系列. 矿床形成于增生或碰撞造山带的会聚板块边界上的挤压和扭压作用过程中. 南沟金(萤石)矿的大地构造位属于后者.由表5可知,南沟金(萤石)矿的成矿大地构造环境、围岩特征、控矿构造及岩浆岩条件等主要地质特征与国内已知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的特征基本相似.综前所述,南沟金(萤石)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为区内下伏太华群石板沟组地层,成矿受层位控制明显,成矿过程中,多次受到构造变动和岩浆活动的影响,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作用强烈,成矿受到多次含矿热液的叠加和改造,尤其是燕山期晚期的构造变动及岩浆活动引起变质含矿热液叠加改造及岩浆等含矿热液的充填交代作用. 该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与典型造山型基本一致,成因类型为造山型金矿,地表以下500~2000 m金矿化较为连续,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10].5 找矿标志1)地层:Ⅰ号金矿体及Ⅱ号萤石矿体均赋存于熊耳群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安山岩之中. 因此,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为区内重要的地层找矿标志.2)构造:矿区的金矿体、萤石矿体均分别严格受北西向及近东西向断裂构造的控制. 这两组断裂构造为矿区金矿重要的找矿标志.3)围岩蚀变: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赤铁矿化、钾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萤石化分别与金、萤石成矿关系密切,为区内宏观找矿标志.4)采矿遗迹:老硐与民采坑均无一例外地发育有含金(萤石)构造蚀变带,为直接找矿标志.6 找矿前景及勘查工作建议6.1 找矿前景1)构造蚀变带:区内发育的8条构造蚀变带(Fz-1~Fz-18),均有不同程度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及褐铁矿化等蚀变,Fz-1及Fz-2则分别赋存有金矿和萤石矿体,矿化较为边续,其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2)地层接触界面:依据研究区区域成矿特征,发育于马家河组第一岩性段和下伏的鸡蛋坪组第三岩性段接触界面部位的火山碎屑岩,具有找寻祁雨沟式爆发角砾岩型金矿的潜力[6].3)矿区及外围深部:矿区及其周缘深部,地表以下500 m以深地段,南沟金(萤石)矿床位于秦岭造山带、北秦岭构造亚带的东段,矿床基本特征与造山型金矿较为相似,依据造山型金矿的成矿特点,该矿在500 m以深,矿化较为边续,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6.2 勘查工作建议基于以上南沟矿区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为,为提升此矿床的规模,区内及其周缘应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Ⅰ号金矿体,开展12线以东的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及化学取样分析工作,对有矿化的部位进一步开展中深部坑探和深部钻探工程揭露工作,寻求金(多金属)的富矿段,以增加该矿体的资源储量;2)Ⅱ号萤石矿体,沿走向,从03线北西侧及04线南东侧开展地表槽探工程揭露及取样分析,对有矿化显示的有望地段则进一步开展中、深部的坑探及钻探工程揭露和验证工作,寻找矿化集中部位,以新增该矿体的资源储量;3)构造破碎蚀变带,对区内已发现的构造蚀变带,尤其是Fz-3、Fz-4等2条蚀变带,依据造山型金矿的赋矿构造的断层产状特征,二破碎带所在的断层为高角断层(76°~80°),深部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4)选择矿化较为集中的地段,开展地表以下500~2000 m区域的深部钻探,找寻金多金属矿的矿化连续和矿集区,以大幅度提升南沟金(萤石)矿的资源储量及规模糊;5)在南沟矿区及其周边,开展激电中梯测量工作,寻找隐伏矿体,以新增区内的资源储量和矿床规模.【相关文献】[1]岳涛,王成永.青海省大场地区造山型铜钼矿床的潜力分析[J].西部资源,2017(5):1-3.[2]杨皓,王东升,王宗起,等.陕西勉略地区铧厂沟造山型金矿构造控矿特征[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39(6):795-806.[3]张雄,赵晓燕,杨竹森,等.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念扎造山型金矿床白云母Ar-Ar 法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J].矿产勘查,2018,9(5):825-835.[4]柯坤家,李艳军,牛明伟,等.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若干问题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8,37(5):184-190.[5]蔡光耀,安芳.造山型金矿床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模型研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18,37(6):163-172.[6]卢焕章,池国祥,朱笑青,等.造山型金矿的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8,42(2):244-265.[7]熊索菲.河南嵩县祈雨沟金矿成矿流体及成矿机制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1. [8]罗铭玖,黎世美,卢欣祥,等.河南省主要矿产的成矿作用及矿床成矿系列[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0.[9]王庆飞,邓军,赵鹤森,等.造山型金矿研究进展:兼论中国造山型金成矿作用[J].地球科学,2019,44(6):2155-2186.[10]王大钊.造山型金矿[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1]耿照强,刘子祥.河南省嵩县祈雨沟金矿区四号角砾岩体金矿床二期勘探地质报告[R].郑州:河南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1998.[12]刘冲,刘振夏.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床与造山型金矿床的区别[J].新疆有色金属,2019,42(1):22-23.[13]柯坤家,李艳军,牛明伟,等.造山型金矿床成矿作用若干问题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2018,37(5):184-190.[14]蔡光耀,安芳.造山型金矿床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模型研究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18,37(6):163-172.[15]邱正杰,范宏瑞,丛培章,等.造山型金矿床成矿过程研究进展[J].矿床地质,2015,34(1):21-38.[16]陈晓磊,马瑞.我国造山型金矿床的围岩蚀变、流体包裹体特征综合分析[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32(8):37-39.[17]曾威,段明.万多河南银洞坡金矿成矿流体与矿床成因研究[J].现代地质,2016,30(4):781-791.[18]贺永平,杨永荣,杜建华,等.秦岭凤太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J].陕西地质,2018,36(1):42-49.[19]许令兵.河南嵩县祈雨沟金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0. [20]陈向阳,尚建阁,刘阳,等.河南省嵩县南沟金矿详查报告[R].郑州: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大队,2010.。
河南省嵩县油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佚名【摘要】嵩县油篓沟金矿区位于祁雨沟金矿田之中,已发现含金破碎带20多条,呈 NNE 或 NW 向分布,具有大致平行、等距排列的特征,断面走向及倾向多呈舒缓波状,金矿化类型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矿化均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
矿床是中生代晚期地壳处于拉伸背景下,伴随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构造及酸性岩浆活动的演化而发生的成矿溶体循环沉淀而形成的。
成因属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Youlougou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Qiyugou gold ore field,Songxian.There are more than 20 gold bearing fracture belts,in NNE or NW direction,with roughly parallel,equidistant distribution fea-tures.The strike and dip of faulting plane is wavelike.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belonged to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 and altered rock type.The gold mineralization was controlled by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The ore body is in vein.The deposit is formed by the circle precipitation of the ore-forming solution with the evolu-tion of the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and the acid magmatic activity in the extension background of the late Mesozoic crust.The genesis is belonged to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type.【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454-457)【关键词】金矿;矿床特征;找矿标志;油篓沟;河南【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嵩县油篓沟金矿区位于熊耳山隆起与嵩县断陷盆地的接壤处,属于祁雨沟金矿田组成部分。
浅析河南嵩县牛头沟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河南嵩县牛头沟金矿为位于熊耳山-小秦岭矿集区,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时间勘查,初步论述了本区的断裂构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类型、金的赋存状态,并对成矿流体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初步得出本矿区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标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床特征;成矿作用;牛头沟熊耳山-小秦岭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银矿集区,是中-新生带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变质核杂岩,形成了大量的金矿床,如上宫、店房、萑香洼等,牛头沟金矿也正是位于这个矿集区之中,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前人也对本矿区做的大量的工作,但矿床地质特征一直未能完整地揭示出来。
文章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勘查实践,进一步揭示本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初步探讨找矿方向。
1 区域地质牛头沟金矿床位于于华北地台南缘,马超营断裂以北,熊耳山隆断区中的鹰咀山短轴背斜南翼。
本区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和中元古界熊耳群。
太华群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熊耳群主要为一套中基性~中酸性熔岩,两者为不整合接触。
区域上的北西向断裂控制了香洼含金构造蚀变带、松里沟含金构造蚀变带和对门沟含金构造蚀变带。
燕山期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形成花岗岩基,并派生了许多酸性的小岩枝、岩脉。
这些都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力条件。
2 矿区地质矿区地层出露简单,主要为太古界和中元古界两套地层,两者亦为不整合接触。
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分布于矿区北部,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山片麻岩;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张合庙组,分布于矿区南部,主要岩性为斑状安山岩和杏仁状安山岩。
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根据断裂的穿切关系可将其分为4期,分别为北西西向断裂、南北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和北东向断裂。
第1组断裂是北西西向断裂,为本区的主断裂和赋矿构造,全长2400余米,呈295~315°方向展布,倾向北东,倾角30~50°,一般在38°左右,构造带最宽50余米,窄处3~5m,一般10~20m。
河南嵩县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作者简介:郭钢阳(1991-),男,河南郑州人,本科,地质矿产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㊂郭钢阳,星㊀东(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勘查院(河南省金属矿产深孔钻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0)摘㊀要:在磨沟金矿床已发现金矿(化)体4条,银矿体1条,具有优越的找矿潜力㊂矿床位于华北地块豫西南缘熊耳山附近,属于我国重要的金矿储备基地㊂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了成矿地质背景条件,从矿体形态㊁矿体产状㊁品位变化等方面总结了矿体地质特征,最后分析了该矿床的矿床成因㊂研究表明:磨沟金矿床以板状㊁似板状产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普遍发育硅化㊁钾化㊁碳酸盐化㊁高岭土化等近矿围岩蚀变,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区域性变质水和大气水的混合,而交代作用是金㊁银元素卸载的主要诱因㊂关键词: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2-0037-02㊀㊀磨沟金矿床位于豫西熊耳山中东部地区,区内构造 岩浆活动发育,以Au㊁Mo矿化为主,伴随有少量的Pb㊁Zn矿化,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㊂其中金矿床有祈雨沟金矿㊁店房金矿㊁前河金矿㊁上宫金矿等,以造山型金矿床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为主;钼矿床有南泥湖钼矿㊁黄水庵钼矿等,以热液脉型矿床为主;铅锌矿床以热液脉型为主,有铁炉坪铅锌矿㊁沙沟铅锌矿等㊂本文以磨沟金矿床为研究对象,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成因,为区内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提供帮助㊂1㊀区域地质概况区域地层出露较为齐全,分别为:(1)太古界太华群,为一套片麻岩组合,按其时代可以分解为5个岩组,是区内最早的变质基底岩系;(2)古 中元古界熊耳群,分布较广泛,以(中)基性 中酸性双峰式火山岩系为主;(3)中 新元古界官道口群,为一套滨海相碎屑岩 碳酸盐岩沉积建造;(4)新元古界栾川群,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 碳酸盐岩 碱性火山岩组合;(5)新元古界陶湾群,为一套砾岩㊁大理岩㊁片岩组合;(6)中生界白垩系,以砂砾岩㊁粉砂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岩岩;(7)新生界以陆相碎屑岩 泥灰岩沉积为主㊂区内构造极为发育,其中断裂构造可根据断层发育时间先后和方向分为四组,即近东西向断裂㊁近南北向断裂㊁北东 北东东向断裂和北西向断裂;此外,区内还发育一处变质核杂岩体㊂区内岩浆活动发育极为频繁,以合峪岩体㊁五丈山岩体和花山岩体为主,为区内的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热能和成矿物质来源㊂2㊀矿床地质特征2.1㊀地层磨沟金矿区出露地层较为简单,以中元古界熊耳群鸡蛋坪组为主,根据矿区出露岩性变化特征可将其分为三段:(1)下段,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岩性主要为流纹斑岩,岩石呈紫红色,多为厚层 巨厚层状;(2)中段,以安山岩㊁英安斑岩为主,岩石呈灰绿色㊁紫红色厚层状;(3)上段,以流纹斑岩㊁石英斑岩等为主,夹有少量的英安岩㊁安山岩透镜体和少量的集块岩㊁流纹质火山角砾岩等㊂矿区内蚀变现象发育,因此,在地表以蚀变安山岩为主,呈灰黑色,具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为主,岩石普遍发育硅化,局部发育钾化㊂2.2㊀矿区构造矿区构造发育,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不发育㊂断裂构造按照走向等可分为近东西向㊁北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其中北东向断裂系统与金矿体关系密切,矿体受构造控制极为明显㊂北西向断裂系统是区域性的控矿断裂,多期构造活动特征明显,以张性 压扭性为主,破碎带内碎裂岩㊁断层泥㊁构造角砾岩等极为发育,整体上发育强烈的硅化现象,此外,大多数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发育硅化㊁高岭土化㊁褐铁矿化㊁黄铁矿化等;北东向断裂,断裂破碎带较宽,约500 800m,走向约300ʎ,倾向南西,倾角一般大于50ʎ,该组断裂性质复杂,但多期活动现象极为明显,广泛分布碎裂岩㊁构造角砾岩等,带内普遍发育黄铁矿化㊁褐铁矿化㊁金矿化㊁铅锌矿化等,是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区内已发现的金矿体均受控于该组断裂体系;近东西断裂位于矿区中部,构造破碎带中发育构造角砾岩,并发育褐铁矿化㊁赤铁矿化等㊂2.3㊀岩浆岩矿区地表岩浆岩不发育,仅在矿区南西角出露少量的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合峪岩基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具有花岗结构,块状构造㊂2.4㊀矿体地质特征磨沟金矿区已发现金矿(化)体4条,银矿体1条,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主要赋存于北东向断裂破碎带73中,其特征见表1㊂由表1可以看出,金矿体形态较为简单,以板状㊁似板状为主,脉状次之;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以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倾向北西或南西;矿体的倾角均较大,为倾斜矿体 陡倾斜矿体;金矿石品位变化较稳定,以M2⁃1金矿体品位变化最大,最高品位可达40.18g/t,而最低品位为0.47g/t㊂表1㊀矿体特征一览表矿体编号矿种矿体形态矿体走向/(ʎ)矿体倾向/(ʎ)矿体倾角/(ʎ)平均金品位/(g㊃t-1)M1⁃1Au板状 似板状53 70北西70 801.92M2⁃1Au板状 似板状60 70北西80 8511.5M3⁃1Au脉状近南北向东55 751.18M4⁃1Au板状 似板状北西南西50 620.89M4⁃2Ag板状 似板状北西南西50 621852.5㊀近矿围岩蚀变磨沟金矿床与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含金破碎带中普遍发育硅化㊁高岭土化㊁钾化㊁绿泥石化㊁碳酸盐化等近矿围岩蚀变,其中硅化是最为普遍的现象,多分布于断裂破碎带中,硅化程度从破碎带向两侧逐渐减弱,并且伴随有大量的密集分布的石英细脉;高岭土化在矿区内也较为发育,主要分布于断裂破碎带附近,多为热液交代斜长石所致;钾化发育不均匀,多沿构造呈带状转不,以热液交代斜长石形成钾长石为主,多以脉状展布于破碎带细小裂隙或者矿脉两侧;碳酸盐化主要分布于矿脉细小裂隙中㊂3㊀矿床成因分析热液矿床中金属成矿物质的迁移与沉淀是以易溶络合物的形式进行,磨沟金矿床在含金蚀变带中普遍含有黄体矿化,显示出含矿热液中含有较高的S,因此,磨沟金矿床中成矿物质迁移应该以Au⁃S络合物为主㊂热液中金属元素的沉淀机制极多,如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㊁温度㊁压力等变化以及水岩反应㊁混合作用等均可以导致热液中的金属元素沉淀,并伴随着含矿热液的迁移,热液温度逐渐降低,导致热液的搬运能力逐渐减弱,使得金㊁银等元素逐渐沉淀下来㊂在沉淀过程中,热液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使得热液途径区域普遍发育硅化㊁钾化㊁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㊂因此,磨沟金矿床与祈雨沟金矿㊁店房金矿㊁前河金矿㊁上宫金矿等矿床成因基本一致,属于造山过程中与侵入岩有关的矿床,且矿床大多数受控于北东向断裂构造系统,在该区域南北向挤压作用下,区内陆相岩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变形变质活动,断裂系统表现为下盘相对下降,以压性为主,含矿热液在压力的驱使下沿着区域性大断裂系统向上运移,并向压力减弱的次级断裂破碎带中运移储闭,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最终使得金㊁银等元素卸载而聚集成矿㊂4㊀结语磨沟金矿床赋存于熊耳群火山岩中,以板状㊁似板状产于北东向构造破碎带中,普遍发育硅化㊁钾化㊁碳酸盐化㊁高岭土化等近矿围岩蚀变㊂区内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该矿床具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含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区域性变质水和大气水的混合,而交代作用是金㊁银元素卸载的主要诱因㊂磨沟地区成矿地质背景条件优越,北东向断裂体系发育,且伴随有强烈的硅化㊁钾化㊁碳酸盐化以及黄铁矿化㊁褐铁矿化等,具有优越的找矿潜力㊂本文主要从矿区地层㊁构造㊁岩浆岩几个方面总结了成矿地质背景条件,分析了矿体地质特征,进而总结了矿床成因,研究成果有助于该区域进一步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展㊂参考文献:[1]㊀唐克非.华北克拉通南缘熊耳山地区金矿床时空演化㊁矿床成因及成矿构造背景[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4.[2]㊀廖诗进,宁㊀勇.河南磨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0(2):142-148.[3]㊀张㊀端,王长明,王㊀乔,等.河南磨沟金矿床成因:地质㊁流体包裹体和H⁃O⁃S稳定同位素约束[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428-448.83。
河南省嵩县九仗沟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远景预测
【摘要】九仗沟金矿区属于我国主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矿床受区域性近南北向构造控制,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良好。
矿体受构造控矿规律的影响,呈脉状赋存于f1深大断裂蚀变带内及附近。
矿体倾角47°-70°,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延伸,膨大收缩、分支复合现象较普遍。
区域成矿预测理论及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表明,在矿体下部存在较大的延伸,矿床规模有望达到大型矿床。
【关键词】成矿预测;控矿规律;九仗沟金矿;嵩县
1 成矿地质背景
九仗沟位于河南嵩县南30km处,行政区划属于嵩县大章乡。
区域上地层呈单斜产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太华岩群的深变质岩系、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的一套中基——中酸性火山岩、第三系河湖相沉积和第四系。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有nne向和nww向等多组,其中以nww向组内的马超营断裂规模最为宏大。
金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主要产于近东西向及其北东向次级断裂破碎带中,构成不同规模的金矿床。
区域岩浆活动十分强烈,具有多期次的特点,岩浆侵入作用比较发育,燕山期侵入岩主要为中深成相和浅成相酸性花岗岩类,是与区内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2 矿床特征
2.1 矿体特征
金矿体赋存于f1构造蚀变带中,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严格受f1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矿体总体走向10°-30°,倾角47°-70°,主矿体位于构造带中心的内蚀变带内,分支复合、膨大收缩现象普遍。
工业矿体多分布于控矿断裂走向拐弯处和倾角变化较明显处。
矿体厚度与产状也有一定的关系,当矿体倾角变陡时,厚度大,当矿体倾角变缓时,矿体变薄。
2.2 矿石组成
2.2.1 矿石的矿物成分及含量
经对光薄片鉴定分析,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方铅矿、褐铁矿、自然金、自然银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英、绢云母、高岭石、钾长石、方解石、绿帘石、绿泥石等。
2.2.2 矿石的化学成分
3 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3.1 矿床成因
区内熊耳群火山熔岩形成于靠近大陆边缘的陆内张裂环境,熔浆来源于上地幔及下地壳,在喷发、喷溢过程中携带成矿元素存在于火山岩系中,随着温度降低或地壳物质的混染,火山岩浆开始熔离分异成不相熔的熔体。
由于金多赋存在硫化物熔体中,金可直接随硫化物沉淀在造岩硅酸盐矿物的间隙中,形成浸染状矿石,也可随硫化物熔体相迁入流体相中。
赋金硫化物熔体沿裂隙运移,金可直接随硫化物沉淀在造岩硅酸盐矿物的间隙中,从而,金得到初步富集。
在燕山期构造-岩浆热事件作用下,循环的大气降水和部分岩浆水等流体及岩浆活动提供的热液及热动力条件,使先形成的“矿胚”重新活化、转移,沿低压扩容带-断裂构造带运移,伴随着温度的降低,在构造破碎带等开放空间充填交代断层岩(角砾岩),金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最后形成中低温热液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
3.2 成矿规律
3.2.1 构造控矿规律
九仗沟金矿体赋存在f1断裂构造带内,f1断裂既是成矿热液的运矿通道,又是储矿构造。
区域上,矿化主要发生在蚀变构造破碎带产状突变、断裂带拐弯处及产状由陡变缓等部位。
同时,由于f1断裂受马超营断裂的影响,在近南北方向上受水平上的挤压应力作用,构造应力造成的容矿空间不同及成矿动力环境的差异,使断裂构造裂隙系统对矿化具有控制作用。
矿体在构造带中膨大收缩、分支复合现象普遍,主矿体多呈似层状、不规则厚脉状产出,空间上呈舒缓波状延伸。
3.2.2 岩石强度差异化控矿规律
金矿体形成于破碎带形成之后,在成矿期后,f1断裂带发生多期次活动,由于在成矿期内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作用使成矿热液沿构造带活动,热液蚀变导致矿体部分岩石坚硬,不易破碎;而矿体两侧的断裂带及围岩相对硬度较小,在历次成矿后运动中外蚀变带发生多次破碎,局部风化的断层带还形成厚达2-5m膨润土,导致钻探施工中,每当遇到矿体顶、底板破碎带时,出现塌孔等事故。
而
在钻探到矿体时基本无事故,岩心完整,也可借以判断和指导矿体施工中的见矿情况。
3.2.3 矿体侧伏规律
受构造运动方向影响,矿体在f1内向nnw方向侧伏,侧伏角约60°。
这一规律不仅在九仗沟金矿,在整个九仗沟断裂控制的东湾、店房采区也存在,用本规律指导周边及深部地质探矿,将有效地增加工程布置的合理性,提高勘查工程的命中率。
4 成矿远景预测
4.1 断裂构造有利于矿体赋存
本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具有区域控矿构造性质,九仗沟金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是f1断裂构造带。
根据区域地质调查及相关物探资料分析,f1构造带地表出露长超过6km,延深可达数千米,因此,向矿体深部,尤其在矿体侧伏方向的延伸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2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信息有利
4.3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3.1 异常元素分布指示深部有找金的远景
4.3.2 异常元素在矿体上的空间分布特征
4.4 矿体定位预测
【参考文献】
[1]胡受奚,等.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地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2]任富根,李惠民,殷艳杰,等.地区熊耳群的地质年代学研究
[j].前寒武纪研究进展[j].2002,25(1):41-47.
[3]河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1:5万大章幅、嵩县幅、河峪北半幅、木植街北半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r].郑州:河南省地质矿产开发局,1990.
[责任编辑:王迎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