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论语试题

小学论语试题

小学论语试题
小学论语试题

小学论语试题

六年级寒假诵读测试卷,《论语》篇,

一、.填空

1、《论语》是由( )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2、 <<论语>>是记录

_________言行的书,共_____篇。 3、孔子是______时期______人。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__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________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________乎,”

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________,不亦乐乎,”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

7、子曰:“知之者不如________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__之者。 8、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岂不善者而改之。”

9、子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_。

10、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论语( ) 吾日三省吾身( ) 诲女知之乎( ) (((

不亦说乎( ) 殆( ) 人不知而不愠( ) (((((11、《论语》里有很多句子演变为今天的成语或熟语,请根据下列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或熟语。

A、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 )

B、工作很投入,常忘记吃饭。形容十分勤奋。( )

C、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 ( )

二、判断题

1、《论语》是孔子亲自编写而成的。( )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

3、“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句话是正确的。( )

4、《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5、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开创者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也是孔子说的。( )

7、《论语》中

的“论”读lùn 。( )

8、《论语》中的君子是指孔子。( ) 9、“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要检查

督促自己三次。( ) 10、子由、子贡都是孔子的学生。 ( ) 三、选择题

1、耳听为虚告诉我们不要只听他说什么,还要 ( ) A、看他做什么 B看他长

什么样

2、选出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

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3、下面与“后生可畏的意思相近的有”( 多选) ( ) 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B、长江后浪推前浪

C、后来者居上

D、生龙活虎

4、请问下面那些是举一反三的近义词( )

A 、问牛知马 B、闻一知十

C、博古通今

D、入木三分

5、《论语》一书中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主题是( ) A、节俭 B、勤劳

C 、仁爱 D、智慧

6、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是 (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人要有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与这个意思相对应的一句是( )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选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别人不知道就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B、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C、别人不了解我却不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D、别人不了解,我就不怨恨,不是君子吗,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出这个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选择其中善良的跟随他,其中部善良的让他改正。

B、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改正。

C、看到他们的优点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让他们改正。

D、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⑵无 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 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练习题

10、《论语》十则练习课 授时: 总课时数: 一、基础驿站 1. 给下列字准确注音。 愠() 罔() 凋() 恕()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 为人谋而不忠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见贤思齐焉 吾与点也 殆( 勿 ( 诲 ( 施 ( (5) 3. 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不亦说乎 (2) 诲女知之乎 (3) 不知为不知,是 富而可求也 知也 4. 下列对课文句子翻译错误的有一项是( (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 A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识。)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一定有我的老师在里面。 ) (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 D 、“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 ) 5.文学常识填空。 (1 )《论语》是 ________________ 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2)孔子,名 _____________ ,字 的 ______________ 家、 _______________ 家、 《论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二、综合园地 选择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 )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出主意。忠,尽心。)B 、传不习 乎 (习,复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自省即省自,检查自己)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宽恕) 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 ) 不亦说乎 B 、诲女知之乎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共 _体散文,是记 O 它由孔子的弟子和 ____ 时 __________ 国人,我国古代伟大 家。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6、 A 7. A C 8.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2) 体现孔子用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9.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C)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 B )。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指“恭、宽、( B )、敏、惠。”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论语》试题一及答案

《论语》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孔子所做的贡献是:() A、创立私学 B、统一文字 C、创立儒学 D、删订六经 2、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___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 A、子贡 B、子路 C、冉有 D、颜回 3、______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A、孟府档案 B、孔府家谱 C、颜府档案 D、老子家谱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D、齐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 A、文天祥 B、孔子 C、老子 D、屈原 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①《诗经》②《尚书》③《春秋》④《论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0、孔子的思想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对儒学很重视,他说: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理,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____之书。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1、下列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反对迷信崇拜 B、主张学以致用 C、维护封建礼教 D、抨击腐朽统治

五年级必读小学生《论语》选择题(有答案)

1.《论语》 1.《论语》中与“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表达道理相同的成语是(C) 适可而止 B.恰如其分 C.过犹不及 D.不疾不徐 2.通过成语学而乐之可以想到《论语》中的哪句话?(D) A.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C.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D.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B)。 A.孔子提出,不符合于道的荣华富贵,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种东西,就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 B.这句话的解释是:吃粗粮,喝温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是天上的浮云。 C.于:介词,对,对于的意思 D.饭:作动词用,吃的意思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 A.孔子很注重学习,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B.孔子的弟子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孔子以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 C.《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若干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前后两章之间不一定有什么关联。 D.士不可不弘毅的弘意思是:广大。 5.“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出则弟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B.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剃” C.外出要尊敬兄长。弟同“悌” D.外出要尊敬师长。弟同“梯” 6.子曰:“有教无类”反映了孔子_______,_______的方式论,注重_____,_______教育的教育思想(A)。 A.因材施教,启发式,童蒙,启蒙 B.全民教育,函数论,一视同仁,启蒙 C.经邦济世,一视同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D.因材施教,函数论,童蒙,启蒙 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的出处是(D) A.《论语雍也篇》 B.《论语子罕篇》 C.《论语为政篇》 D.《论语季氏篇》 8.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C)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也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论语》练习题

《论语》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 作之一。《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一般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论语》与 《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是儒家学派的经书。 2、关于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为“至圣”“圣人”。其思想核心是“仁”,反对残暴统治,同情人民疾苦。孔子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二、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 è)乎。(“说” 同“悦”,愉快。) (2)诲女(r 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 ì)也。(“知”同“智”,聪明。)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3、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可以: 古义, 可以凭借。 今义, 表示允许 4、一词多义: (1)而: ①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 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而: 表承接。 ②人不知 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 而:表转折, 却。 (2)知: ①人不 知而不愠。 知:了解。 ②温故 而知新。 知:领悟。 ③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知:明 白。 ④是知(zh ì) 也。 知:同“智”,聪明。 5、涉及的成语: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见贤思齐( 5)三人行,必有我师 6)择善而从 人 : (7)任重道远( 8)死而后已 ( 9)岁寒松柏:( 10)己所不欲,勿施于 (11) 学而不厌: (12) 诲人不倦: (13) 不耻下问: 三、区分内容: 1 学习方法: 或能够。 (2)是知也。 断的动词。 (3)死而后 已。 (4)三人行。 是:古义, 这, 这个,这样。今义 , 表示肯定判 已:古义, 停止。 三:古义 , 表示多 今义, 已经。 今义, 三,表示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一、抢答题: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仁者爱人”或“仁”)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什么?(圣人) 3、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B )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4、“君子惠而不费”下面四句是什么?(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5、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什么?(仁) 6、“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试问是哪五者?(恭、宽、信、敏、惠 ) 7、“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什么?(三军可夺帅也) 8、对于富贵,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取之以义) 9、孔子提倡哪两种教学方法?(学思结合、温故知新) 10、孔子十五岁开始立志于学,到了三十岁左右,通晓“六艺”,试问哪“六艺”?(《书》《诗》《易》《春秋》《礼》《乐》) 11、说出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至少三个。(仁、义、礼、智、信、勇) 1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七十二)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不成人之恶)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仁政)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忠君尊王) 16、孔子被封为什么王?(B) A、文惠王; B、文宣王。 17、孔子名什么?孔子字什么?(丘,仲尼) 18、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A)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19、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B)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2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愤: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21、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C)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22、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65周年?(D) A、2000年; B、2004年; C、2008年; D、2014年。 23、孔子的生日是哪一天?(9月28日) 24、儒家讲人生过程有八个过程,也称“八条目”,请至少讲出三条。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5、“六十而耳顺”“耳顺”是什么意思?(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 26、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多少年?(14年) 27、孔子的母亲的名字是什么?(颜征在) 28、现存《论语》共多少篇?(B) A、19; B、20; C、25; D、28。 29、孔子在何处设教?(A) A、杏坛; B、桃坛; C、梨坛; D、田园。 30、孔子把什么视为道德的最高原则?(仁、义) 31、孔子整理、编订了哪些古代典籍?(《诗》《书》《礼》《易》《乐》《春秋》) 32、孔子的思想什么时候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汉朝以后) 33、孔子归鲁后,鲁人尊以什么?(国老) 34、下列三项中,哪项与孔子无关?( A ) A、孔杯; B、孔林; C、孔道。 (注:孔杯:兄弟的代称。孔林: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孔道:孔子的学说。) 35、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哪国史料整理而成的?(A) A、鲁朝; B、宋; C、秦; D、齐。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带答案)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习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4)不逾矩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的修养。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 1.(1)通“悦”愉快(2)生气,发怒;(3)自我检查,反省(4)越过,超过 2.(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 (2)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3.忠信习品德 4.略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七 ..(),六十而耳顺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 ..(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十二章 选择题大全

《论语》十二章选择题大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词语与句子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而时.习之(时常) B.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C.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D.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亦君子 ..乎(指有才德的人)

B. 吾日.三省吾身(白天) C.为人谋.而不忠乎(谋划) D.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日三.省吾身(三次) B. 为人谋而不忠.乎(竭尽自己的心力) C.传不习乎(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D.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十而立.(指能有所成就) B.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 C.五十而知天命 ..(自己的命运。命,命运) D.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5.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逾.矩(越过) B.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习) C.可以.为师矣(可以) D.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逾矩.(规矩) B. 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C.可以为.师矣(做,当) D.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不堪.其忧(能忍受)

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是。(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⑵无 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 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论语》练习题

文化经典《论语》练习题 《学而第一》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①爱眾,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②。”(《论语?学而》) 子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注】①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②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常识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要求子弟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些比文重要。 B、孔子认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还有闲暇的时间和余力,泽用以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文”应该是在道德修养之后才追求的。 C、“亲仁”就是“贤贤”,就是尊重贤者,就是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道德修养四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视人的道德修养,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样的教育观,完全是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为统治着服务的。(2)、儒家为什么把德摆在比“文”更重要的位置?请简要分析。 答: 《为政第二》 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会,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肴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好脸色。难,不容易。②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儿女等。 ③馔:吃喝。 (1)下列对以上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A、孝敬父母就要不违背他们的意愿,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先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算是行孝道了。 (2)孔子认为,孝为人之本。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请你谈谈对孔子“孝”的认识。 答: 《八佾第三》 3、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夏问曰:“‘巧笑倩①兮,美目盼②兮,素以为绚③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④乎?”子曰:“起⑤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八佾》) 【注】①倩:面颊长得好看。②盼:黑白分明。③绚:有文采。④礼后——礼在什么之后?原本没说。据儒家文献,应该“仁义”二字。⑤起:启发 (1)、面对子夏带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如何启发教育他的? (2)、本来是孔子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子却说“启予者商也”? 《里仁第四》 4、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①之间违仁,造次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选自《论语·里仁》)【注】①终食:吃顿饭的工夫。②造次:紧迫,仓促,急迫。

论语考试试题

四年级论语试题 一、常识积累(10分) 1、《论语》是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________体和_________文体为主,记录了________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 2、《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 3、《论语》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其中的许多言论至今被重视,古代就有“______________” 之说。 4、《论语》全书共有______篇,分为_______章。 二、注音(10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矣人。 3、而耻恶.()衣恶食者。 4、朽.()木不可雕也。 5、诲女.()知之乎? 6、默而知.()之 7、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9、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三、填空(60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____?有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父在,_______________;父没,______________;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子曰:___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而___________。 5、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7、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8、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11、_____________,夕死可矣。 12、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子曰:“无欲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四、选择题(10分) 1、《论语》多以()为章。

论语练习题(00001)

论语练习题

2.子曰:“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关于“思”与“学”的关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我们学习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开始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后来有了兴趣;最后便乐在其中了。孔子用知之、好之、乐之等词来描述这个过程。 5.子曰:敏而好学,下耻不问,是以谓之文 也。 6、《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 新; 关于学习态度的句子有:三人行必有吾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为人谋而不忠乎 ________________?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_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____比而不周______。” 10、子曰:“德不孤,_必有邻__________。” 1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__诲人不倦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1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__________。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14、《论语》中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 乎。 二、连线25*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可以为师矣。 温故而知新不亦君子乎?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 三军可夺帅也,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博学而笃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己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贫而无谄,民德归厚 慎终追远,矣富而无骄 3、 贫而无谄,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富而无骄 君子喻于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小人喻于利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不可以长处乐;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4、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长戚戚 君子坦荡荡,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同而不和 5、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为政》

《论语》知识竞赛题 (50个选择题 含答案)

《论语》知识竞赛题(50个选择题含答案) 1、《论语》“论”字作何解? A、说 B、议论 C、选择语录 D、通“伦” 2、《论语》现存多少篇? A、10 B、15 C、20 D、25 3、哪一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 A、2018年 B、2019年 C、2020年 D、2021年 4、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5、《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6、下面哪个作品不是“四书”的内容? A、《尔雅》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8、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10、谁去世后,孔子悲呼“噫!天丧予!天丧予!”? A、颜征在 B、孔鲤 C、子路 D、颜回 11、“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中“坚”字作何解? A、坚硬 B、坚定 C、坚决 D、坚深 12、《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B、见到贤人就想一想如何与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一下有没有与他相同的毛病。 C、见到贤能的人就考虑自己和他一样有贤能,见到没有才能的

人就想一想自己也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D、看见贤能的人相互学习,看见没有才能的人互相省察。 13、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以下不属于此的名句 A、学而时习之 B、巧言令色 C、温故而知新 D、教学相长 14、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这其中的“学”就是 A、我现在所说的学习 B、指增加各种知识 C、有志于用来提高精神境界的真理 D、指仁义道德的规范 15、以下对“温故而知新”理解错误的是? A、从温习过去的知识中可以得到新知识。 B、“温故”是重温过去走过的路,“知新”是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怎么做的。 C、“故”指的是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 D、“新”指未来怎么样和未来怎么办。 16、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1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18、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9、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20、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论语试题

《论语》阅读试题 一、填空。 1、孔子,名,字,是我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的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被誉为。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的意思是 。 5、《论语》第六则——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中的一个成语是,常用义是。 6、《论语十则》中学习方法的句子有:。学习态度有:。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意思是:。 8、“人不知而不愠”的“愠”意思是。读音。 9、孔子在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10、匹夫不可夺志也”上面一句是。 11、孔子认为生活的最高原则是。 12、孔子提倡哪两种学习方法:。 13、“君子成人之美”后一句是。 14、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15、孔子的消极思想是什么。 1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意思是:;“悱”意思是。 17、请默写《论语》中孔子“教”与“学”理念的句子不少于五句: (1)(2)。(3)(4)。(5)(6)。 18、“孝悌为仁之本。”“悌”是什么意思? 19、世纪之交时,75诺贝尔获奖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

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的智慧。 20、“君子成人之美”中成是的意思。 二、选择题。 1、孔子的弟子约有多少人?() A、二千 B、三千 C、四千 D、五千 2、孔子弟子中贤达者多少?() A 、70 B、60 C、50 D、72 3、孔子被封为什么王?() A、文惠王 B、文宣王 4、孔鲤是孔子的第几个儿子?() A、第一个 B、第二个 C、第三个 D、第四个 5、孔子首创了什么教育?() A、贵族教育 B平民教育 C、素质教育 6、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是下列哪一位?() A、子路 B曾皙 C、颜回 D、公西华 7、现存《论语》共多少篇?() A、19 B、20 C、25 D、28 8、从何时起,《论语》被定为科举考试必读教科书?() A、宋 B、元 C、明 D、清 9、《论语》“论”字作何解?() A、说 B、议论 C、选择语录 D、通“伦” 10、《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1、下面哪句话不是出自《论语》?() A、四海之内皆兄弟 B、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2、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13、《论语》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应做如何翻译?() A、遇到贤能的人便超过他,见到没有才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论语》练习题附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 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12.子曰:“三人行,。, ”《述而》[来源:学,科,网Z,X,X,K]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15.子夏曰:“,,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感知与品味 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练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二章》强化复习题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___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 录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共二十篇。与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称“四书”。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期_________ ,春 秋末期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思想的创始人。相 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 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不惑()不逾矩( )()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 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 三、解释加粗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父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10.不逾矩()() 11.温故而知新()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 )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名,字,时期伟大的家、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 2、解释加粗的词。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是知也择其善者而从之 士不可以不弘毅死而后已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勿施于人

3、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由此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看待“学”与“习”的? 4、为什么说“人不知而不愠”的人就可以称其为“君子”? 5、“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从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6、你是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结合你日常的学习生活,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7、下面两则内容能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什么? 9、第十则强调的是什么?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