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头透露健康情况 中医如何望舌诊病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教你从舌头看健康,五类舌象对应疾病该如何防治?中医从“望闻问切”诊断病情,望舌的舌诊,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舌头状况可以一窥身体的健康,更传达了身体健康与否的讯息。
中医诊断时常会看看患者的舌头,从舌苔及颜色等,借以作为身体状况判断,千万不能轻视。
舌体与舌苔颜色,透露脾胃健康中医讲究脾胃为后天之本,是人体脏腑气血的主要来源。
从舌诊可以辨别人体脏腑气血的盛衰,舌诊主要是观察舌质(舌体)和舌苔的变化。
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正常应呈淡红色;舌苔则是舌体上附着的一层苔状物,与胃气有关,也是反映人体消化机能的一种表现,如果人的脾胃生理功能正常,舌上就会有一层薄润的舌苔。
一般人正常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也就是舌色淡红鲜明、舌质滋润、舌体大小适中且柔软灵活、舌苔均匀且薄白滋润。
人刷牙时,仅注意牙齿是否刷干净,很少仔细看看舌头的状况,有时候突然看到自己舌头上白白的,还以为是生病了,其实舌头上附着均匀的白苔,反而是代表脾胃正常。
舌头上薄白苔的形成,主要是口腔咀嚼、吞咽与唾液以及饮食的综合作用,使舌黏膜丝状乳头间的物质与角化上皮不断被清除脱落,因此,舌苔仅有薄白一层。
当风寒、风湿、寒湿等入侵身体时,舌苔与舌体就会开始产生变化,每天早上舌体不是淡红、舌苔不是薄白的话,就可能是身体发出疾病信号。
此外,在疾病病理变化的过程中,包括气血的调和、津液的存亡,均会直接反映在舌苔变化上,因此,观察舌苔变化,就能了解身体的体质或疾病的严重程度。
舌诊需要检查的四个部位在诊断时,可以将舌头分为四部位,包括舌尖、舌中部、舌根、舌两侧,五脏的病变都可以从这四部位反映出来。
1、舌尖代表心肺,如果呈现鲜红色代表心火旺盛,患者会有睡眠不好、情绪起伏大的问题。
2、舌中部可以看出脾胃功能好坏。
3、舌根主要对应肾和膀胱,如果舌根白且舌苔厚,代表腹腔以下湿热,女性容易有妇科感染的风险。
4、舌两侧若颜色偏暗,代表要特别注意肝胆功能。
不过,真正在中医诊断上,并非分开来看,而是讲求几个部位代表的征兆必须一起评估,且还要诊察例如脉诊、闻诊、问诊来综合判断。
舌头就是健康“显示器”,从3个方面教你中医辩证,简单易懂!中医资料领取大家早上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前几天早上起床的时候,感觉舌头有些疼痛。
对着镜子一照,发现舌头红肿了,还有细密的小红点。
瞬间整个人都不好了,只想要静静,整理完思绪后,开始寻找病因.....既然舌头出现问题,那就必须要进行舌诊,我们一般去医院看病时,医生都会让我们把舌头伸出来。
因为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方法,人体内脏如果有病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在舌头上。
一般正常的舌头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舌头的颜色:正常舌头颜色是淡红色到浅粉红色之间。
而另一个是舌头的厚度和形状:正常的舌头的厚度和形状要适中。
如果舌头的颜色和形状、厚度超出正常范围,那么就会让疾病趁虚而入,防不胜防。
接下来教大家如何简单地从舌苔和舌质来判断,自己的舌头是属于哪种情形?《辨舌指南》云:“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能辨正之盛衰,验苔以识邪之出入。
”首先教给大家看舌苔,记住不要掉队,内容很重要奥!舌苔的颜色1、白苔可点击图片,查看白苔大图白苔一般表示体内有寒湿,脾胃多半会有湿,而脾胃寒湿就会体现在舌头上面。
这次的新冠肺炎病人,大多数舌头都是舌苔白腻,可见舌头白腻和体内寒湿有很非常大的关系。
2、黄苔可点击图片,查看黄苔大图黄苔一般代表体内有热,如果舌苔有黄腻,则代表体内有湿热,外感暑热,胃热炽盛的表现。
3.红绛—舌质内容可点击图片,查看红绛苔大图《辨舌指南》说:“绛,深红色也。
心主营、主血,舌苔绛燥,邪已入营中。
”舌色红绛,舌体比较干燥,有芒刺或者裂纹,是身体出现内热炽盛;舌色红绛,没有舌苔并且表面很光滑,就是胃、肾阴虚枯竭的表现。
4.紫苔舌色偏紫,是血液循环不顺畅引起的,体内积累了太多的热气。
可点击图片,查看紫苔大图除了舌苔以外,我们还需要从舌质的认识,来分析我们的身体出现了哪些问题。
舌头的形状1.齿痕舌可点击图片,查看齿痕舌大图这类人的脾胃多半很虚弱,平时话很少,浑身乏力,手脚冰凉。
看舌头,查健康,从舌头看出健康文章导读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苔为胃气之根”,即舌体与肺、心、肝、脾、肾等内脏经络相连。
察舌质,重在辨内脏之虚实;望舌苔,重在辨病情深浅与胃气的存亡。
这就是望舌可知内脏病理变化的依据。
健康的舌头其颜色应呈粉红或淡红色,形状应是长椭圆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光泽而润;最后,舌头还要伸缩自如和有力。
舌色过淡多属血虚、阳虚或寒症。
此种淡白舌表明有可能患营养障碍、贫血及一些内分泌疾病。
舌色太红是阴虚及实热。
此时身体较热,易有口气,且脾气暴躁,这种情况表明甲状腺机能有问题,或者可能患了糖尿病。
青紫舌青紫舌的产生是由于舌面血管内的血液色泽异常。
诸如静脉淤血、血液粘稠度增加、流速减慢、回流不畅、缺氧而致还原血红蛋白增加等原因,均是促成青紫舌的直接原因,而且病症程度与青紫严重程度成正比。
青紫舌偏酸性为多,舌面pH值的改变,与疾病的轻重、口腔内自洁作用的强弱有关。
癌症患者,特别是肝癌患者,容易出现青紫舌,且癌症的早、晚期与青紫舌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但青紫舌并非癌症患者所独有,诸如肝病、胆道疾患、各类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症、青年妇女的痛经以及外科手术等病人,都可能出现青紫舌。
素来无病,突然出现青紫舌,还是应该引起重视。
光滑舌表现为舌乳头萎缩,舌面光滑无苔如镜面,舌质淡而无光。
多见于恶性贫血、胃酸缺乏症、胃癌、营养吸收不良或糙皮病等患者。
舌头胖嫩舌边有齿痕,多属虚、寒症,可能是由于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或肢端肥大。
舌面生芒刺说明热郁内结,可能源自肺炎及猩红热。
其他发高热的疾病也有此舌体症状。
中医诊断学讲义——第三章望舌舌诊原理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故舌象可反映脾胃的功能状态,亦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
舌可反映其他脏腑的病变肾藏精,足少阴肾经循喉咙、挟舌本。
肝藏血、主筋,足厥阴肝经络舌本。
足太阳膀胱经经筋结于舌本。
肺系上达咽喉,与舌根相连。
其他脏腑组织,通过经络也直接、间接与舌产生联系,因此,脏腑的病变必然通过经络气血的变化而反映于舌。
脏腑的病变反映于舌,具有一定的规律舌质多候五脏病变,侧重血分。
舌苔多候六腑病变,侧重气分。
舌尖多反映上焦心肺的病变。
舌中部多反映中焦脾胃的病变。
舌根部多反映下焦肾的病变。
舌两侧多反映肝胆的病变。
另有“舌尖属上脘,舌中属中脘,舌根属下脘'的说法。
舌诊方法与注意事项舌诊的方法舌诊的体位和伸舌姿势1.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
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面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或舌苔紧凑变样,或干湿度发生变化。
2.诊舌的方法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再看舌中、舌边,最后看舌根部。
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再根据舌质、舌苔的基本特征,分项察看。
望舌质,主要观察舌质的颜色、光泽、形状及动态等;察舌苔,重点观察舌苔的有无、色泽、质地及分布状态等。
在望舌过程中,既要迅速敏捷,又要全面准确,尽量减少患者伸舌的时间,以免口舌疲劳。
若一次望舌判断不准,可让病人休息片刻后,再重新望舌。
根据临床需要,还可察看舌下静脉。
3.刮舌与揩舌刮舌可用消毒压舌板的边缘,以适中的力量,在舌面上由舌根向舌尖刮三五次。
若刮之不去或刮而留有污质,多为里有实邪;刮之即去,舌体明净光滑者,多为虚证。
揩舌可用消毒纱布卷在食指上,蘸少许清洁水在舌面上揩抹数次。
可用于鉴别舌苔有根无根,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中医望舌知识总结1. 引言中医望舌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及身体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总结中医望舌的基本原理、常见的舌象及其对应的疾病,以及如何正确观察舌象进行诊断。
2. 中医望舌的基本原理中医望舌的基本原理是根据舌头反映全身的情况,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中医认为,舌苔代表着腠理情况,舌质反映了气血的营养情况。
3. 舌象及其对应疾病3.1 舌苔•舌苔正常:淡白薄薄的苔层,表示气血充足,体质较好。
•白苔:舌面覆盖白色苔层,一般表示寒湿内停。
•黄苔:舌面覆盖黄色苔层,一般表示湿热内蕴。
•灰苔:舌面覆盖灰色苔层,一般表示气虚或中气不足。
•黑苔:舌面覆盖黑色苔层,一般表示寒热夹杂。
3.2 舌质•淡红质:舌质呈淡红色,表示气血虚弱、阳气不足。
•暗红质:舌质呈暗红色,一般表示阴虚火旺。
•紫暗质:舌质呈紫色或暗红紫色,一般表示气血淤滞。
4. 如何正确观察舌象为了正确观察舌象,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自然状态:患者应在自然状态下,不要摄入任何食物或液体。
•充足光线:观察舌象时需要充足的光线,以便看清舌头的细节。
•平视观察:观察时应将舌头伸出口腔,平视观察,不要翻动舌头。
•整体观察:观察舌体的整体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侧面观察:侧面观察舌体的厚度、湿润程度等特征。
5. 结论中医望舌是一项重要的诊断手段,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应用。
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特征,可以帮助中医医师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在观察舌象时应注意患者的自然状态、光线充足、平视观察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
参考文献:1.王艳红, 宋平. 中医舌诊疾病与病因病机的相关性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 27(03):38-40.2.吕运帆. 中医临床舌诊模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39(05):605-609.。
中医教你如何从舌头看健康在中医看来,舌头是人体健康的一扇窗户,无论外形还是颜色,都透露着身体的疾病征兆,舌诊也成为中医几千年来的经典手法。
那么,舌头的各种症状分别都代表了哪些意思呢?舌头的重要性中医有个说法叫“舌是外露的脏腑”,“舌是脏腑的镜子”。
中医为什么这么重视看舌头呢?舌和心、肺、肝、脾、肾等五脏六腑有着紧密的联系,看舌头就等于看见了人的内脏,这就是“司外揣内”。
正常的舌在中医教材里叫:“淡红舌、薄白苔”。
“淡红舌”也可以叫做“浅红色的舌”。
这里说的舌是指舌体(也叫舌质),舌体是指舌的整块肌肉。
苔是指舌体上均匀分布的白色颗粒状薄垢。
中医看舌主要是看这两部分,即“浅红色舌体,薄白舌苔”,这种舌象提示人体气血充足,正气存内,邪气一般难以侵犯人体。
望舌辨病镜面舌镜面舌是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可能有肺心病。
穿心舌穿心舌是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点刺舌点刺舌在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
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
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
裂纹舌裂纹舌是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舌质暗红而有裂纹者多属体内热盛,可伴有口臭口苦,咽喉痛;舌质颜色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可伴有口干咽燥,心悸气短。
舌诊第一篇——望舌质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舌的经络直接或间接与脏腑相连,脏腑精气也上荣于舌,脏腑的病变也可以从舌表现出来。
舌质又称舌体,是舌的肌肉组织。
主要观察舌质颜色和形态两个方面的异常变化
望舌色:舌质的颜色,一般分为淡白,红,绛和紫色四类。
淡白舌:
舌色较正常人的淡红色浅淡的,甚至全无血色,称为淡白舌——主虚证,寒症。
多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
舌淡白而胖嫩,为阳虚内寒
舌淡白而舌体瘦薄,为气血不足。
红舌:
较淡红色为深的,甚至呈鲜红色,称为红舌——主热症。
舌红少苔或无苔为虚热;舌红苔黄或起芒刺为实热。
绛舌:
较红舌更深的红色,称为绛舌——主热盛(有外感内伤之分)
外感热病见此舌,多为邪热入于营血(火热迫血妄行可预兆或见到出血斑疹等)
内伤杂病见此舌,多为阴虚火旺。
舌面光滑如镜,犹如视可见人,为胃阴大伤;
舌绛干枯,为肾阴已涸。
另有舌绛少苔而津润者,多为血瘀。
紫舌:
舌色青紫,称为紫舌——主热症,寒症,血瘀证
冠心病,肺心病等常见此舌,以后在临床可以多多观察,做好总结,并做好基础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绛紫而干枯少津,属热盛伤津、气血壅滞。
淡紫或青紫湿润者,多为寒凝血瘀。
医宗金鉴舌诊口诀以下是为您生成的十个适用于小学生的“医宗金鉴舌诊口诀”:1. 《看舌色》一看舌尖红又红,心肺有热在其中。
二看舌中黄又黄,胃肠积热要提防。
三看舌根白又白,肾阳不足身体弱。
四看舌边紫又紫,气血不畅瘀滞起。
舌尖红如草莓样,心火旺来脾气躁。
舌中黄厚苔如腻,消化不好胃口差。
舌根白厚阳气虚,手脚冰冷常乏力。
舌边紫暗有斑点,气血瘀阻经络乱。
正常舌头淡红色,薄白舌苔又均匀。
2. 《辨舌苔》一瞧舌苔薄又薄,身体还算挺不错。
二瞅舌苔厚又厚,湿浊内阻胃口臭。
三看舌苔白又白,寒证常见要明白。
四观舌苔黄又黄,热证来袭别慌张。
舌苔薄白如雪花,健康之象笑哈哈。
舌苔厚腻像奶酪,饮食不当要改掉。
舌苔白滑寒邪侵,保暖添衣暖身心。
舌苔黄燥火气大,多喝水来多吃瓜。
3. 《观舌形》一观舌头胖又胖,多是脾虚湿邪荡。
二察舌头瘦又瘦,阴虚火旺常守候。
三望舌头有齿痕,脾气虚弱湿缠身。
四审舌头裂纹深,阴津亏损要养神。
胖舌就像大面包,行动迟缓懒得跑。
瘦舌好似小竹条,燥热内生把水烧。
齿痕舌像锯齿样,湿气太重没商量。
裂纹舌如旱地沟,滋阴润燥不能丢。
4. 《察舌态》一查舌头伸又伸,灵活自如神气存。
二探舌头颤又颤,肝风内动要防范。
三验舌头歪又歪,中风先兆别瞎猜。
四视舌头短又短,心窍闭阻病情险。
舌头伸出像小鱼,健康活泼笑嘻嘻。
舌头颤抖似筛糠,气血不足风邪狂。
舌头歪斜不正中,脑血管病来势凶。
舌头短缩难伸展,病情危重快救援。
5. 《识舌下》一看舌下脉络清,气血通畅身安宁。
二瞧舌下脉络紫,瘀血阻滞病来欺。
三望舌下脉络粗,气血不畅堵路途。
四审舌下脉络迂,久病成瘀要去除。
舌下脉络如丝线,清晰可见很自然。
舌下紫暗像青筋,疼痛瘀阻要当心。
脉络粗大有结节,气血凝滞病难歇。
脉络迂曲如蛇行,活血化淤早进行。
6. 《诊舌面》一诊舌面光又光,阴津亏损营养伤。
二断舌面糙又糙,热盛伤津火在烧。
三判舌面滑又滑,水湿内停痰饮下。
四测舌面涩又涩,气滞血瘀循环差。
舌面光滑像镜子,口干咽干没津液。
中医舌象辨析
中医舌象辨析是中医诊断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了解病情、查明病因、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观察舌苔
舌苔是舌面上的一层白色物质,其性质、形态、厚薄都可以反映疾病的情况。
白苔表示表层有痰湿,黄苔表示伤及气血,灰苔表示阴虚,黑苔表示阴寒,无苔表示阳虚。
步骤二:观察舌质
舌质是指舌头的形态与颜色。
红舌表示有热病,苍白舌表示气虚,紫舌表示血瘀,暗红舌表示阴虚。
步骤三:观察舌边
舌边是指舌体的两旁。
如果舌边齿痕明显,表明体内湿气重,如果舌边出现齐齿状的裂隙,表示气虚,如果舌边有舌瘀痕,就表示血瘀。
步骤四:观察舌根
舌根是指舌体与舌根相接的部位。
如果舌根部位有青色或紫色,表示肝气郁结或血瘀。
综上所述,中医舌象辨析是通过对舌苔、舌质、舌边、舌根等部位的观察与分析,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
在加强中西医学交流的今天,中医舌象辨析也越来越受到西方医学的关注和认可。
相信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中西医学的不断交流,中医舌象辨析在未来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舌诊的原理和正常舌象
舌诊是中医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来判断人体的脏腑功能及病理变化。
其原理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舌为脏腑之海:在中医理论中,舌被认为是脏腑气血运行的反射区,具有与脏腑系统相对应的分布区域。
通过观察舌体的变化可以推断各脏腑的功能状态。
2. 反射血气状况:舌体的颜色、纹理和湿润程度等反映了血气运行的状况。
舌头鲜红多为血热、舌体苍白多为气虚,舌质发黄多为黄疸等。
3. 苔质反应身体湿热或寒热情况:舌体表面苔膜的质地和颜色可以反映体内湿热或寒热的状况。
苔厚腻多为湿热,苔薄白多为寒热等。
正常舌象一般表现为:
1. 颜色适中:正常舌体的颜色一般为淡红或淡粉红色。
2. 苔质薄白:正常舌体表面有薄而均匀的白色苔膜,不过厚薄和湿润程度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3. 纹理清晰:舌体表面的纹理应该清晰可见,表面光滑而不粗糙。
4. 湿润适度:正常舌体应该适度湿润,不过度干燥也不过度湿润。
需要注意的是,舌诊仅作为中医诊断的一个辅助手段,不能够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如果出现舌体异常,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判断。
同时,舌象的变化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食物、药物的刺激等,因此需综合判断和慎重分析。
舌头透露健康情况中医如何望舌诊病
中医常讲望闻问切,我们看医生时,医生也常让我们伸舌头,以观察我们的舌苔情况。
通过舌头和舌苔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内脏以及躯体疾病。
究竟中医们在看舌苔的时候是在看什么,我们也来跟着了解一番吧。
舌苔是中医术语,是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
因舌苔由胃气所生,而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因此,舌苔的变化可反映脏腑的寒、热、虚、实,病邪的性质和病位的深浅。
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
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看舌头辨出身体疾病
看舌头要分几个部分:第一,看舌质,是红的,还是紫的;是淡的,还是暗的?第二,看舌苔,是黄苔,还是白腻苔?第三,看舌体,有没有裂纹、有没有齿痕?是胖舌,还是瘦舌?舌头是不是僵硬,有没有歪斜等。
最后,看舌的脉络。
1.舌两侧红,肝火旺
如果不仅口干,口还发苦,眼睛发红等,则都属于肝火旺的表现。
有肝火时,舌质会发红,但两侧红更明显。
临床上,吃龙胆泻肝丸就可以清肝火。
此外也可以喝药茶,比如用苦丁茶加上菊花、蔓荆子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