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14井区2RDSA-2G3516型压缩机组现场应用浅析
- 格式:ppt
- 大小:11.56 MB
- 文档页数:33
#38#2011年第2期(总226期)参考文献:[1]郁永章.容积式压缩机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谢长豪.压缩空气手册[M].上海:阿特拉斯#科普柯(中国/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8.作者简介:周耘(1977-),男,工程师,1998年毕业于扬州大学,现就职于无锡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一直从事压缩机的设计开发和技术管理工作。
文章编号:1006-2971(2011)02-0038-05J GD/6压缩机性能计算与优化运行李彩霞,吴松,孙静伟(中国石油冀东油田油气集输公司,河北唐海,063200)摘要:介绍了美国AR IEL公司J GD/6型压缩机,阐述了该压缩机性能核算的理论依据,并根据现场天然气实际组份和工艺参数,利用性能核算软件对该压缩机进行了不同工况性能核算,总结出了该压缩机的性能规律,又根据核算结果对压缩机运行方案进行优化,为该压缩机的安全、经济运行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压缩机;性能计算;优化运行中图分类号:TH457文献标志码:AThe P erformance Co mputation and Optim izationO peration of J GD/6Co mpressorL I C a-i x ia,WU Song,SUN Jing-w ei(O 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 ransferr i ng Co mp any of J i dong O il F ield of P etroch i na,T anghai063200,China)A bstrac t:Th is article has i ntroduced the J GD/6compresso r made i n AR I EL co m pany o fU.S.A.A nd the t heoryfoundati on of perfor m ance check for t h is co m pressor is spec ifi ed.A ccordi ng to t he actua l constituents o f fieldnatura l gas and process para m eters,the perfor m ance check f o r t h i s compresso r is per f o r m ed under d ifferent ope r-a ti on performance by usi ng the perfor m ance check soft w are and the perfor m ance rules are su mm ar i zed.Based ont he check results,t he ope ra ting project o f th i s com pressor i s to be opti m ized,which prov ides reference basis fort he compresso r opera ti ng in safe t y and econom i ca l cond iti on.K ey word s:co m pressor;performance computati on;opti m izati on operati on1原料气压缩机概述冀东南堡联合站的天然气处理装置,设计处理量为135@104m3/d,天然气(原料气)增压压缩机采用美国AR I EL公司的J GD/6型往复式压缩机,电机驱动。
集气交接站实习报告(大全五篇)第一篇:集气交接站实习报告苏6-1集气交接站实习报告在作业区的安排之下,我在苏6-1集气交接站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生活。
在此期间,我经历了另外一种生活环境,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圈子。
一方面,我了解了场站运行管理的方式及要求,另一方面对苏6-1站的各种设备,仪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和理解,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达到了能够独立顶岗的预期要求。
苏6-1集气交接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其苏力德苏木境内,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位于苏6井区中部。
本站是苏里格气田开发评价阶段建设的一座集气站,始建于XX年4月,当年9月投产,设计压力25mpa,集输能力110万方,随着气田的不断开发,现在设计压力4mpa,集输能力80万方。
站内承担着本站及苏6-2,6-3,6-4,36-3站的外贸计量任务,计量后的天然气进北干线或者北三干线输往天然气处理厂或燃气发电厂,站内运用deltav自动控制系统,井下节流,井口截断节流,井接串接,井口数据自动传输,井口数据远传,集中注醇,气液分离,氨制冷脱水脱烃,压缩机增压等工艺技术,站内的流程:集气-分离-增压-计量-外输。
现在投产井59口,日处理量50万方。
本站采用中低压集气、中低压分离、增压外输等工艺,利用先进的dcs数据采集技术,对站内工艺流程的重要的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参数进行远传监控,对分离器、注醇泵房、生活间设置可燃性气体检测仪,实现生产的自动化。
站内主要的生产流程:1、工艺气流程:该站现有进站井组23条,其中承压20mpa的高压集气井组11条,承压6.4mpa的中压集气井组12条。
进站井组来气可根据需要选择性的进入单量路和系统路进行处理。
两路工艺气分别可以进入1#、2#或3#压缩机,或直接外输,故站内工艺气的流程共有八种不同的方式,为满足外输要求,一般选用如下工艺。
(1)系统路工艺气首先经过高压分离器除去大量的游离水,凝析油以及井口注入的甲醇,分离后的天然气再次注入甲醇,经过氨制冷降温后,进入低温分离器,分离出来的天然气通过高效气液聚结器,进一步脱除雾滴水珠,经过3#压缩机组压缩之后,进入1#,2#压缩机二级增压之后,通过计量至外输干线。
苏14区块丛式井井间串联气举可行性分析【摘要】丛式井是一种特殊生产形式存在的气井生产井组,在苏14区块气井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中大部分气井在进入生产中后期阶段,地层成藏时期的滞留水和凝析水逐渐产出,井筒出现积液现象;在同一井场上的积液井,可以通过套压较高的邻井套管连通开展井间串接气举。
本文通过对这一措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关键词】丛式井气井积液套管连通串接气举1 引言苏14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中区,由于苏里格气田属于典型“低渗、低压、低丰度”的“三低”气藏,气井采取井下节流器的生产工艺进行开采,随着气藏的逐步开发,地层能量降低,气井产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地层成藏时期的滞留水和凝析水无法随气流产出,气井出现积液导致产能下降。
为恢复气井产能,提高产能贡献率,采取切实有效的排水采气措施已更突显其重要性。
2 苏14区块丛式井生产概况目前苏14区块辖气井514口,日产气量470万方,其中丛式井井组49组,气井153口,占总井数的30%;日产气量120万方,占总气量的25%。
由于部分气井投产时间较早,目前已处于生产中后期,由于气井产气量的下降,气井携液能力降低,井筒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液。
因此为提高气井产能贡献率,对于这部分气井的排水采气措施已刻不容缓。
丛式井生产具体情况见表1。
从上表气井投产年份看大部分气井均属于2010年前投产气井,且2丛井与3丛井居多,已有2年以上的生产史,气井随着生产时间的延长,气井必出现一定程度的积液,从而影响气井产能的发挥;2.1 原始地质储层情况按照储层厚度静态分类标准:单层厚度:Ⅰ类井Ⅰ类储层≥5m,Ⅱ类井Ⅰ类储层2-5m,Ⅲ类井无或Ⅰ类储层≤2m;累计厚度:Ⅰ类Ⅰ类储层≥8m,Ⅱ类井Ⅰ+Ⅱ类储层≥8m,Ⅲ类井Ⅰ+Ⅱ类储层≤8m。
对153口丛井进行分类,Ⅰ类井占52%,Ⅱ类井占43%,Ⅲ类井占5%。
Ⅰ类气井在各类丛井中占绝对的优势,其次属Ⅱ类井,Ⅲ类井占较少部分,因此为井间串接气举提供了一定的原始储层地质条件;2.2 生产现状情况由于苏14区块气井均利用井下节流技术,节流器平均位置1800米,根据苏里格气田经验公式62mm管柱在井口油压2MPa时,气井最小临界携液流量1万方/天。
电子的实习报告四篇电子的实习报告篇1(2718字)一、实训任务要求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设计,实现预期的功能效果。
二、实训目的1、培养动手能力,在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掌握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的方法。
3、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
4、学习使用proteus、protel电路仿真与设计软件,动手绘制电路图。
5、使用Altium Designer绘制简单的PCB图,掌握印刷电路板的一些流程和步骤。
三、实训步骤:1、设计方案的选择:一开始准备不用锁存器,但是51单片机可控的IO口只有四组,仅仅一个8__16的LED点阵就耗费了三组。
为了节省IO口,实现其他的功能最终选择了增加三个锁存器,详细看附录里面的实物展示图。
2、电路原理分析:通过51单片机的控制,用8__16的LED点阵实现小游戏俄罗斯方块。
通过51的P2口给8__16的LED点阵发送显示数据,与P2相连的是三个锁存器(74HC573),通过锁存端的控制由P2口分三次发送数据给LED点阵,通过扫描的方法实现8位IO口控制24位显示。
单片机处理速度是很快的,人眼睛能辨别的事物变化的时间1/24秒,由于视觉暂留作用我们看到的便是整个屏幕都是同时工作者的,其实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灯在亮,我们看到的都是余辉。
通过P0口控制一个七段数码管用于俄罗斯方块的得分现实,同时蜂鸣器会发出滴滴声,表示得分了。
P1口控制一些操作按键,主要功能是控制LED点阵显示的方块左右的移动、快速下降、以及暂停复盘等功能。
注:详细请查看附录一的原理图。
3、芯片封装及功能:74HC573封装:20引脚双列直插功能:数据的锁存,从而实现单片机8位数据端控制24位。
就是通过3个锁存器分别对数据的锁存和开放实现的。
89C52封装:40引脚双列直插功能:通过IO口对外部期间的控制。
4、电路制作与调试制作PCB流程:Altium Designer画出原理图→生成PCB →布线→设置线宽、过孔大小↓清洁版上的油墨←腐蚀电路板←过热←打印机转印调试:焊接完成后要注意检验电气连接是否正常,用电表的欧姆档测量布线两端的阻值的方法。
型轴流压缩机改造图1 英格索兰(左)和陕鼓(右)静叶承缸对比静叶调节机构设计方式不同英格索兰轴流压缩机可调静叶是圆周调节,而陕鼓压缩机的是轴向调节。
英格索兰轴流压缩机轴向空间不够,无法换成陕鼓调节缸及其调节驱动液压油缸。
在保留出入口方箱情况下,就算转子和定子全部更换成陕鼓设计,轴向距离也无法满足可调静叶调节缸的安装。
如果是整机按照国产设计更换,AV系列风机尺寸刚度明显META-1512,中心高和轴头距离都无法保证,由式中,E为叶片材料的弹性模数;ρ度;L为叶片工作部分的长度;A为叶片的横截面积;I 为叶片横截面的惯性矩;kl为叶片频率方程的根。
①由上式看出叶片的自振频率f与叶片的质量图2 调节机构区别104中国设备工程 2024.02最后一级动叶叶根处,转子与机壳之间干涉,导致转子无法国产化。
因此只能执行方案一,对库存旧转子叶片进行切削。
干涉情况见图4。
图4 转子和定子之间干涉转子改造由于陕鼓的转子结构设计及加工工艺与英格索兰的区别较大,为保证转子更换的可靠性并减少投资成本,最佳方案就是对库存旧转子进行性能改造,因此,需要对备用转子及动叶片进行拆检、切割动叶叶顶,在保证装配尺寸的前提下,减小叶顶间隙,提高风机效率。
(1)动叶片进行测绘。
再用转子与备用旧转子经测量,各轴向距离、动叶片弦长均相同,动叶高度、动叶叶长不同。
因两个转子动叶叶身均有不同程度磨损,无法对叶型准确比对,综合考虑,决定将库存旧转子叶片按照方案一进行切削。
(2)对主轴进行跳动、瓢偏测量,电不圆度检测,但是因为叶片为松装形式,车削叶片的时候叶片需要用图3 轴向插装的燕尾型叶根及叶顶开孔。
苏里格气田S区气井配套防砂技术及应用李建阳;杨继刚;白建收;李娜【摘要】出砂是由于油气井开采和作业等综合因素造成井底附近地层破坏出砂或者压裂施工结束支撑剂砂随地层流体进入井筒的现象,除了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外,还会冲蚀套管、井下工具、井口、地面管线,严重者会引发安全事故.本文对苏里格气田S区气井出砂机理展开分析,从出砂不同历程分别提出了工艺优化建议及配套防砂工艺,对于气田防砂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7(036)010【总页数】3页(P83-85)【关键词】出砂机理;配套防砂;苏里格气田S区;临界流量【作者】李建阳;杨继刚;白建收;李娜【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西安长庆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18;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陕西西安7100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五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931.1气井出砂,作为天然气生产中的“第二杀手”,除了严重影响气井正常生产外,还会冲蚀套管、井下工具、井口、地面管线,严重者会引发安全事故,较气井出水具有更严重的危害性。
历年来,通过对气井出砂机理进行分析总结,苏里格气田S区形成了一系列配套气井防砂工艺。
要研究地层砂在地层内的流动状态,必须先对气井出砂机理进行研究[1,2]。
气井出砂根据产出砂来源可分为地层出砂和支撑剂回流两种情况。
由于苏里格气田S区下古储层为碳酸盐岩储层,且大部分采用酸化工艺不使用支撑剂,以上两种出砂方式均不存在,因此仅研究上古砂岩储层及压裂工艺。
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S区上古储层为致密砂岩储层,交接情况良好,地层不出砂,结合地面返排砂情况,认为苏里格气田出砂类型为支撑剂回流。
据统计,目前苏里格气田S区共有42口气井存在气井出砂问题,出砂气井平均产量1.49×104m3/d,近年来,通过下现场不断试验及理论研究。
2RDSA—2往复式压缩机故障监测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简述了2RDSA-2往复式压缩机常见故障及原因,介绍了该压缩机的故障监测现状,结合目前往复式压缩机故障诊断方法及先进技术,提出2RDSA-2往复式压缩机后期故障诊断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塔河油田;2RDSA-2;压缩机;故障监测引言塔河油田输气首站现有江汉石油管理局第三石油机械厂生产的2RDSA-2大型往复式压缩机5台,主要承担着由塔河油田一号联合站油水分离后的低压天然气的增压、返输任务。
目前该压缩机维修方式主要以日常保养及事后维修为主,由于事后维修方式周期长且存在一定的延迟性,不能及时发现压缩机存在的故障将有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既对机组运行人员人身造成危害,又增加了维修成本。
随着塔河油田日益发展,该维修方式已无法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甚至导致压缩机维修滞后或者带病运行,对压缩机安全平稳运行产生极大的隐患,为后期维护保养将带来更大的成本投入。
1. 2RDSA-2往复式压缩机常见故障往复式压缩机故障一般包括机械故障、热力性能故障等,由于运动部件较多,故压缩机的故障大多数还是机械故障为主,热力性能故障大多是由于机械故障引起。
气阀故障是2RDSA-2往复式压缩机常见机械故障,主要表现为阀片磨损、断裂,阀座磨损,气阀弹簧损坏等,主要原因是介质有外部杂质进入、介质带液、过度润滑、气阀腐蚀及气阀磨损等,造成气阀启闭不严甚至损坏,气阀磨损加剧,同时由于压缩机对气体重复做工、高温介质反流气缸等原因造成排气温度过高,排气压力、流量降低等故障。
振动故障是所有往复式压缩机普遍存在的机械故障,其主要由气流脉冲及复运动时不平衡惯性力造成,危害主要集中于受交变应力或者存在应力集中的零部件,导致压缩机各紧固件振松、管路振裂,曲轴、连杆、活塞杆等屈服断裂,十字头滑道损坏等。
热力性能故障主要表现为进、排气温度高,排气压力、流量低等,压缩机热力性能故障将直接降低其工作效率,高温加速润滑油变质使其性能降低,并容易在气缸壁、气缸通道及气阀处积碳导致气阀启闭不严,同时压缩机活塞环、填料等非金素材料老化变形加速,导致密封不严而泄露,进而引起压缩机排气压力及排气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