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检测卷苏教版选修6
- 格式:doc
- 大小:595.02 KB
- 文档页数:17
过滤一、过滤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滤除溶液中的不溶物得到溶液,二是去除溶剂(或溶液)得到结晶。
二、常用过滤方法有3种:① 常压过滤:用内衬滤纸的锥形玻璃漏斗过滤,滤液靠自身的重力透过滤纸流下,实现分离。
用圆锥形玻璃漏斗,将滤纸四折,放入漏斗内,其边缘比漏斗边缘略低,润湿滤纸。
小心地向漏斗中倾入液体,液面应比滤纸边缘低一些。
若沉淀物粒子细小,可将溶液静置,使沉淀沉降,再小心地将上层清液泌入漏斗,最后将沉淀部分倒入漏斗。
这样可以使过滤速度加快。
图1 常压过滤装置图② 减压过滤(抽气过滤):用安装在抽滤瓶上铺有滤纸的布氏漏斗或玻璃砂芯漏斗过滤,吸滤瓶支管与抽气装置连接,过滤在减低的压力下进行,滤液在内外压差作用下透过滤纸或砂芯流下,实现分离。
减压过滤装置包括瓷质的布氏漏斗,抽滤瓶,安全瓶和抽气泵(图1)。
图2 减压过滤装置图过滤前,选好比布氏漏斗内径略小的圆形滤纸平铺在漏斗底部,用溶剂润湿,开启抽气装置,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底。
过滤时,小心地将要过滤的混合液倒入漏斗中,使固体均匀分布在整个滤纸面上,一直抽气到几乎没有液体滤出为止。
为尽量除净液体,可用玻璃瓶塞压挤滤饼。
在停止抽滤时,先旋开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复常压,然后关闭抽气泵。
在漏斗中洗涤滤饼的方法:把滤饼尽量地抽干、压干,旋开安全瓶上的旋塞恢复常压。
把少量溶剂均匀地洒在滤饼上,使溶剂恰能盖住滤饼。
静置片刻,使溶剂渗透滤饼,待有滤液从漏斗下端滴下时,重新抽气,再把滤饼尽量抽干、压干。
这样反复几次,就可把滤饼洗净。
减压过滤的优点是过滤和洗涤的速度快,液体和固体分离得较完全,滤出的固体容易干燥。
布氏漏斗图布氏漏斗加滤纸图热水漏斗示意图减压过滤装置与操作视频1③ 加热过滤:用插有一个玻璃漏斗的铜制热水漏斗过滤。
热水漏斗内外壁间的空腔可以盛水,加热使漏斗保温,使过滤在热水保温下进行。
用锥形玻璃漏斗过滤热饱和溶液时,常因冷却导致在漏斗中或其颈部析出晶体,使过滤发生困难。
专题过关检测(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要求)1.下列是摘取学生实验报告单中的语句,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日常生活中不能用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B.将铁屑、浓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C.用蒸馏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D.洗涤沉淀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得沉淀表面上的杂质溶于水中解析:选A A项,粥汤只能检验碘单质的存在,而不能检验KIO3的存在,正确;B项,制溴苯需要液溴而不是浓溴水;C项,需加入氧化钙后,再进行蒸馏方可除去水,否则会形成乙醇、水二元恒沸体系;D项,洗涤沉淀不能搅拌,否则会捅破滤纸,正确的操作是向沉淀中加蒸馏水,使水没过沉淀,等水自然流完后再重复操作几次,错误。
2.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盐析法分离皂化反应的产物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C.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解析:选B 加热条件下碘易升华,冷却后碘凝华,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冷却后又化合为NH4Cl,碘和氯化铵不能分开。
3.以下关于纸层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纸层析法适用于分离和检验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B.用纸层析法可以检验氯化铁溶液中是否混有少量氯化铜C.纸层析法是利用试样中各种离子随展开剂在滤纸上展开的速率不同而形成不同位置的色斑D.为了看到色斑,只有有色离子的检验才可以用纸层析法解析:选D 纸层析能够分离和检验化学性质十分相近的分子或离子,但并不是只有有色离子的检验才可以用纸层析法,无色离子的检验可以先纸层析后再利用显色反应检验。
4.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NaNO3和NaCl B.MnO2和KClC.CuO和木炭粉 D.BaSO4和AgCl解析:选B 由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可采取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分离。
(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三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同步课时限时训练苏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三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同步课时限时训练苏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三硝酸钾晶体的制备同步课时限时训练苏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课题三硝酸钾晶体的制备(时间:45分钟)1.粗盐提纯使用的主要仪器有()A.漏斗、烧杯、蒸发皿、酒精灯B.量筒、烧杯、试管夹、蒸发皿C.玻璃棒、蒸发皿、漏斗、集气瓶D.铁架台、天平、长颈漏斗、酒精灯解析粗盐提纯主要包括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几步.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烧杯、漏斗、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等。
答案A2.减压吸滤装置和普通的过滤装置相比,除可加快过滤速率外,还具有的优点是() A.可过滤胶状沉淀B.可过滤颗粒更小的沉淀C.可使沉淀中的杂质减少D.可得到较干燥的沉淀答案D3.利用重结晶法得到KNO3晶体时,如用较多量的蒸馏水洗涤将会( )A.提高收率和纯度B.降低收率和纯度C.提高收率和降低纯度D.降低收率和提高纯度解析利用重结晶法得到的KNO3晶体中仍然含有少量NaCl,此时,可利用20 ℃以下KNO3的溶解度小于NaCl的特点,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
但如用较多量的蒸馏水洗涤将会降低收率和提高纯度。
答案D4.如用重结晶法除去某产品中杂质,要选择合适的溶剂。
溶剂的下列特点中不可取的是( )A.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常温或加热时都很大B.在室温时,产品在溶剂中易溶,而杂质不易溶解C.产品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杂质的溶解度变化不大D.在同一溶剂中,产品比杂质易溶解析重结晶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几个环节的操作,此外,还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溶剂,产品在溶剂中易溶,并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迅速增大,产品要比杂质更易溶.答案A5.下表是几种物质在指定温度下的溶解度(g)。
(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用)2018年高中化学专题1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教学案苏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课题2 用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浙江选考·加试要求]—-—————————---—-———-——————-—————-————1.层析法的基本原理。
2.氨水使铁离子、铜离子显色的原理。
3.纸层析法分离溶液中铁离子和铜离子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纸层析原理 (1)分配层析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剂中的分配系数差异,将它们分离.(2)在纸层析中的流动相是指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层析液能不断由下向上流动。
固定相是指被吸附在滤纸纤维之间的水分。
由于纤维素上的羟基具有亲水性使这部分水束缚在纤维素周围,不易扩散而成为固定相.在层析过程中,当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经色素滤液细线时,滤液细线上的色素就相继融入层析液,随着层析液上升,并发生再分配,即有一部分色素从层析液分配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由于分配系数的不同,那些分配系数大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向上移动得快,形成的色素带集中在滤纸的上部;而分配系数小的色素分子,随层析向上移动得慢,形成的色素带集中在滤纸的下面。
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 pH 试纸检验气体,一般先将 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粘在玻璃棒的一端,并使其接近出气口,观察颜色的变化B.检验 Fe3O4中是否含+2价铁元素时,先用盐酸溶解Fe3O4,再用 KMnO4溶液检验C.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和检验实验中为制取海带灰的浸取液,需要煮沸1﹣2min,其主要目的是赶走溶液中的溶解氧,避免氧气氧化碘离子D.检验麦芽糖水解的产物时,先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答案】C【解析】A.用pH试纸可以测出酸碱性,但不能测pH值,需要先润湿,故A正确;B.含+2价铁元素,具有还原性,紫色褪色可说明含亚铁离子,故B正确;C.煮沸的目的是为了加快碘化物在水中的溶解,以使灰烬中的碘离子尽可能多的进入溶液,故C错误;D.麦芽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故D正确.故选C.2、取0.5mL某溶液,要将其中的Fe3+和Cu2+先分离再检验,适宜的方法是()A.纸上层析法 B.萃取分液法C.结晶法 D.蒸馏法【答案】A【解析】A.Fe3+和Cu2+的扩散速度不同,可用纸上层析法分离,故A正确;B.二者都不溶于有机溶剂,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故B错误;C.相对于纸上层析法,结晶法操作较为繁琐,故C错误;D.对应的盐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D错误.故选A.3、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用装置乙分离CCl4层和水层C.用装置丙分离CCl4和液溴 D.用仪器丁长期贮存液溴【答案】B【解析】A.集气瓶中导管应短进长出,否则会将液体排除,故A错误; B.CCl4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 C.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C错误; D.液溴能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选修6全册课后练习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课题一 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间:45分钟)1.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实验中,在灼烧后的海带灰中加入蒸馏水,煮沸2~3 min ,再过滤。
煮沸的目的是( )A .加快碘元素与水反应的速率B .使溶液浓缩C .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多地进入溶液D .加速碘化物的溶解2.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成熟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关于海带制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干海带――→灼烧海带灰――→沸水浸泡悬浊液――→过滤滤液――→H +H 2O 2碘水――→CCl 4I 2的CCl 4溶液――→蒸馏I 2 A .实验室在蒸发皿中灼烧干海带,并且用玻璃棒搅拌B .含I -的滤液中加入稀硫酸和双氧水后,碘元素发生氧化反应C .在碘水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D .碘水中加入CCl 4得到I 2的CCl 4溶液,该操作为“萃取”3.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从废旧的含CuI/SiO 2催化剂中提取碘的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加稀H 2SO 4及H 2O 2氧化并用CCl 4浸取B .用装置乙过滤分离出浸取液C .用装置丙分离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D .用装置丁分离萃取液中单质碘和四氯化碳4.2016年5月15日,是我国第二十三个防治碘缺乏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科学补碘,健康一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海带中含有碘,但海带遇淀粉并不会变蓝B .专家建议“豆腐配海带,加碘又补钙”。
其中的钙指的是钙原子C .海带在灼烧的过程中会生成-1价的碘D .人体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脖子病)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碘易升华,所以要保存在铁盖旋紧的试剂瓶中B .液溴应保存在棕色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 .漂白粉可露置在空气中保存D .碘易溶于酒精,所以用酒精可以从碘水中萃取碘6.海洋植物如海带、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碘元素以碘离子的形式存在,实验室里从海藻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海藻――→灼烧海藻灰――→浸泡悬浊液――→① 含I -的溶液――→②X ――→③Y ―→晶态碘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上述流程②、③的设计如下图所示:已知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 2+2KI===2KCl +I 2。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是摘取学生实验报告单中的语句,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日常生活中不能用粥汤检验碘盐中是否含有KIO3B.将铁屑、浓溴水、苯混合可制得溴苯C.用蒸馏方法除去乙醇中的水D.洗涤沉淀时,应用玻璃棒轻轻搅拌,使沉淀表面上的杂质溶于水中2.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相同的是①引流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溶液A.①② B.①③C.③④ D.①④3.在“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实验中,向灼烧后的海带灰中加入蒸馏水,需煮沸2~3 min,再过滤,得滤液。
煮沸的目的是A.加快碘元素和水反应的速率B.使溶液浓缩C.使空气中的氧气更多地进入溶液D.加速碘化物的溶解4.在层析实验中常要喷洒显色剂,其作用是A.使试样中的各组分能更好地分离B.使试样溶液呈现一定的颜色,有利于点样观察C.使分离后的各组分呈现一定的颜色,便于观察D.使分离后的各组分分布在滤纸的不同部位5.下列有关分液漏斗使用时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分液漏斗使用前要检查是否漏水,只要确认旋塞部位不漏水就可使用了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所装液体的总量不得超过其总容量的3 4C.振荡分液漏斗内所装液体的方法是将分液漏斗上下反复颠倒D.振荡分液漏斗后,应迅速将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静置6.为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都不正确的是A.纯硝酸钾晶体B.大量硝酸钾晶体,少量氯化钠C.等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D.大量氯化钠,少量硝酸钾8.下列实验装置中不用于分离物质的是9.下列有关物质提纯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除去混在NO2气体中的NO:将气体与过量O2混合B.除去混在CO2气体中的SO2: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酸性KMnO4溶液和浓硫酸C.除去KCl溶液中的K2CO3: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后过滤D.除去乙酸中混有的乙醇: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石灰后蒸馏10.在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入适量氯水充分反应后,再加四氯化碳振荡,静置后观察到的现象是A.上层紫红色,下层接近无色B.均匀、透明、紫红色C.均匀、透明、无色D.上层接近无色,下层紫红色11.将碘化钾淀粉混合液装在半透膜袋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某学生取烧杯中液体滴加几滴试剂便立即报告老师说:这个半透膜袋已经破损了,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专题测试(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解析A项为分液,可用于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B项为升华,可将容易升华的物质分离出来;C项为纸层析;D项并非蒸馏操作示意图,只有当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时才能用于沸点不同物质的分离。
答案 D2.现有一瓶乙二醇和丙三醇的混合物,已知它们的性质如表所示,据此将乙二醇和丙三醇互相分离的最佳方法是( )C.分液法D.蒸馏法答案 D3.下列仪器:①普通漏斗;②容量瓶;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滴定管;⑦燃烧匙。
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⑥C.①③⑤ D.③④⑦解析①普通漏斗:用于过滤分离固液混合物。
③蒸馏烧瓶:用于液体蒸馏,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混合物。
⑤分液漏斗:萃取分离互不相溶的液态混合物。
答案 C4.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到的是( )A.烧杯B.分液漏斗C.铁架台D.酒精灯解析分液操作不需要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 D5.下列物质提纯的方法可能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蒸馏B.过滤C.分液D.洗气解析用蒸馏、过滤、分液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均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过程;洗气时有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如用饱和NaHCO3溶液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答案 D6.下列各组固体物质中,可按照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 A.NaNO3和NaCl B.MnO2和KClC.CuO和木炭粉D.BaSO4和AgCl解析由不溶性物质与可溶性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可采取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进行分离。
NaNO3和NaCl都溶于水,CuO和木炭粉都不溶于水,BaSO4和AgCl都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故选B。
答案 B7.(2016·上海化学,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专题一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要加入丙酮,其原因是( )A.让色素溶解B.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便于将叶片研磨成匀浆D.促使叶绿体中色素分离解析: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加入丙酮目的是使色素溶解,A正确。
答案:A2.下列关于实验原理或操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可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牙膏中存在的甘油C.纸层析实验中,需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D.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解析:本题是一组实验操作或原理的正误判断问题。
A.乙醇和碘互溶,乙醇与水也互溶,不能作为萃取剂使用。
B.新制Cu(OH)2悬浊液与多羟基醇反应生成绛蓝色溶液。
C.纸层析实验中,不能将滤纸上的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否则试样会溶解在展开剂中。
D.除乙酸与氧化钙反应外,氧化钙还能吸水,过滤后利用乙醇沸点低的原理进行蒸馏最好。
答案:C3.在进行Fe3+和Cu2+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展开剂)没及试样斑点的原因是( )A.Fe3+和Cu2+会溶解在层析液中,使实验结果不明显B.滤纸上Fe3+和Cu2+会扩散不均影响实验效果C.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Fe3+和Cu2+太分散D.滤纸上的Fe3+和Cu2+会混合起来不分散解析:试样点若触及展开剂,Fe3+和Cu2+会溶解在展开剂中,使实验结果不明显。
因此,滤纸条下端浸入展开剂中0.5 cm,勿使试样斑点浸入溶液中。
答案:A4.下列实验方法中,不可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盐析法分离皂化反应的产物B.用升华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C.用结晶法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D.用分液法分离水和硝基苯的混合物解析:加热条件下碘易升华,冷却后碘凝华,NH4Cl受热分解为NH3和HCl,冷却后又化合为NH4Cl,无法分开。
专题检测卷(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解析A项为分液,可用于互不相溶液体的分离;B项为升华,可将容易升华的物质分离出来;C项为纸层析;D项并非蒸馏操作示意图,只有当温度计的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时才能用于沸点不同物质的分离。
答案 D2.色谱分析法是现代分离实验技术中的一种。
已知两种有机色素A与B混合在一起,经测定知A的极性比B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溶解过滤法,B不溶于水,A溶于水B.用重结晶法,A在水中的溶解度比B大C.用蒸馏法,因为A的熔沸点高D.用纸层析法,丙酮为展开剂,下端为A,上端为B解析因为A、B为有机色素,所以A、B不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丙酮,因此可利用有机溶剂丙酮作展开剂,用纸层析法分离两种色素,因为A的极性比B强,故A的转移速率慢一些,A在下端,B在上端,D正确。
答案 D3.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解析A项,冷水浸泡属于物质的溶解操作,错误;B项,加热煎制属于加热操作,错误;C项,箅渣取液应属于过滤操作,正确;D项,灌装是转移液体操作,错误。
答案 C4.在实验室里进行分液操作时,下列实验仪器一定用不到的是( )A.烧杯B.分液漏斗C.铁架台D.酒精灯解析分液操作不需要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 D5.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要加入丙酮,其原因是( )A.让色素溶解B.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便于将叶片研磨成匀浆D.促使叶绿体中色素分离解析提取叶绿体中色素时,加入丙酮目的是使色素溶解,A正确。
答案 A6.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对叶绿体的色素进行色素层析,会得到近似同心的四个色素环,排列在最里圈的色素呈( )A.橙黄色B.蓝绿色C.黄绿色D.黄色解析叶绿体中4种色素在滤纸上的扩散速率大小顺序为: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故最内层应为黄绿色。
答案 C7.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
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解析KNO3中混有NaCl应提纯KNO3,将它们都溶于水,并降温结晶。
因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基本无明显变变化。
则有,操作Ⅰ是在烧杯中加水溶解,操作Ⅱ是蒸发浓缩,得到较高温度下的KNO3饱和溶液,操作Ⅲ为冷却结晶,利用溶解度差异使KNO3结晶析出,过滤,洗涤,干燥即得KNO3晶体。
故选C。
答案 C8.在高温下某溶液中,溶解硝酸钾、氯化钠均达饱和,冷却析出晶体的成分是( ) A.纯硝酸钾晶体B.大量硝酸钾晶体,少量氯化钠C.等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钠D.大量氯化钠,少量硝酸钾解析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因此,冷却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成分是大量硝酸钾晶体、少量氯化钠。
答案 B9.油墨是由多种色素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某同学欲用纸层析法将其主要色素分离开来,可选用作展开剂的物质是( )A.盐酸B.酒精C.NaOH溶液D.丙酮+盐酸解析纸层析中要求流动相溶剂对分离物质应有适当的溶解度。
答案 D10.(2015·浙江理综,8改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C.乙酸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D.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解析A项,氯水具有强氧化性能够把pH试纸漂白,错误;B项,做蒸馏实验时,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否则会引起暴沸,正确;C 项,乙醇和乙酸互溶,不分层,错误;D项,根据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错误。
答案 B11.联合制碱法中关键的一步是把NH4Cl从几乎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分离出来,为此根据NaCl和NH4Cl溶解度的差异,向混合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同时加入磨细的食盐,可析出不夹带NaHCO3的NH4Cl。
NaCl和NH4Cl共同存在时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操作是( )解析根据溶度积的规则,在电解质溶液中,如果离子积大于溶度积常数K sp,就会有沉淀生成。
因此,要使溶液析出沉淀或要使沉淀得更完全,就必须创造条件,使其离子积大于溶度积。
在一定条件下向含有大量NH4Cl的NaHCO3溶液中通氨气,并加入NaCl粉末,是为了增大NH+4和Cl-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同时选择NH4Cl溶解度较小、NaCl溶解度较大的条件。
答案 D12.某硝酸钠固体中混有少量硫酸铵和碳酸氢钠杂质,现设计一实验方案,既除去杂质,又配成硝酸钠溶液。
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完成表格中各步实验。
下列试剂或操作不合理的是( )A.试剂①为Ba(OH)2溶液B.操作②为结晶C.操作③为过滤D.试剂④为稀HNO3解析根据题意,可用Ba(OH)2溶液除去SO2-4、NH+4和HCO-3,NH3·H2O通过加热除去,操作②为加热。
过量的Ba2+用Na2CO3溶液除去,过滤除去沉淀,滤液中过量的OH-和CO2-3用硝酸除去,则操作③为过滤,试剂④为稀HNO3。
答案 B13.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方法:①称取3 g干海带,用刷子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刷净。
②将海带剪碎,用酒精润湿(便于灼烧)后,放在坩埚中。
③用酒精灯灼烧盛有海带的坩埚,至海带完全成灰,停止加热,冷却。
④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1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 min,使可溶物溶解,过滤。
⑤向滤液中滴入几滴硫酸,再加入约1 mL H2O2溶液,观察现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中也可以用水洗涤除去海带表面的附着物B.步骤④过滤操作需要两种玻璃仪器C.步骤⑤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淀粉可看到蓝色现象D.通过以上①~⑤步骤即可得到纯度高的I2解析因为海带中的I-能溶解在水中,所以海带不要用水洗涤。
过滤需要玻璃棒、烧杯、漏斗三种玻璃仪器。
步骤⑤发生的反应为:2KI+H2O2+H2SO4===I2+K2SO4+2H2O,生成的I2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物质。
通过步骤①~⑤所得的溶液中含有I2、K2SO4等,常用如CCl4等萃取剂进行萃取,然后经过蒸馏等操作除去萃取剂从而得到纯度较高的I2。
答案 C14.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③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解析第一组的两种物质为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可用“分液”法分离;第二组利用液体混合物沸点不同,用“蒸馏”法使之分别汽化分离;第三组利用混合液中各组成成分在某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别,用“萃取”法进行分离。
这样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为C 项。
答案 C15.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解析A项,甲苯生成二甲苯是甲苯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属于取代反应,正确;B项,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甲苯和苯之间,故沸点也介于二甲苯和苯的沸点之间即介于80 ℃和144 ℃之间,错误;C项,苯的沸点和二甲苯的沸点相差很大(大于30 ℃),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正确;D项,因对二甲苯的熔点较高,可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二甲苯混合物中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正确。
答案 B16.下列实验中,所选装置不合理的是( )A.分离Na2CO3溶液和CH3COOC2H5,选④B.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C.用FeCl2溶液吸收Cl2选⑤D.粗盐提纯,选①和②解析A项,乙酸乙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二者会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分离,选择③,A项错误;B项,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选择③,B项正确;C项,⑤可以用作洗气瓶,可用于氯化亚铁溶液吸收氯气,C项正确;D项,粗盐提纯需要过滤、蒸发结晶,选择①和②,D项正确。
答案 A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8分)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
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一)碳酸钙的制备(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
(2)如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b .玻璃棒用作引流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CaCO 3――――――――――――→稀盐酸、煮沸、过滤②滤液――――――――→氨水和双氧水冰浴③――→过滤白色结晶(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
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
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反应混合液中盐酸过量,加入氨水可以中和盐酸,调节溶液的pH 使Fe 3+转化为Fe(OH)3沉淀而除去。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
(2)a 项,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容易造成溶液飞溅,错误;b 项,玻璃棒用作引流,正确;c 项,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有气泡,正确;d 项,滤纸边缘应低于漏斗口,错误;e 项,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划破滤纸,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