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子原子元素2
- 格式:ppt
- 大小:6.05 MB
- 文档页数:70
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框架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元素和无机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性质。
作为大一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无机化学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为你呈现大一无机化学知识点的框架,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原子结构与周期性1.1 原子结构1.1.1 原子及其基本组成部分1.1.2 阳离子与阴离子1.1.3 同位素1.2 周期表1.2.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特点1.2.2 周期性规律1.2.3 周期表上的主要分组2.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2.1 化学键2.1.1 离子键2.1.2 共价键2.1.3 极性键2.1.4 金属键2.2 分子结构2.2.1 分子的几何构型2.2.2 分子极性与非极性3. 配位化学3.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3.1.1 配位数3.1.2 配位键、配位原子和中心离子3.1.3 配位体3.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表示3.2.1 常见配位体的命名3.2.2 配位化合物的表示方法4. 反应平衡与化学方程式4.1 反应类型4.1.1 酸碱中和反应4.1.2 氧化还原反应4.1.3 生成、分解和置换反应4.1.4 配位反应4.2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4.2.1 简单反应方程式的平衡4.2.2 配位反应方程式的平衡5. 酸碱性与酸碱反应5.1 酸碱性5.1.1 酸碱的定义5.1.2 酸碱的性质和判定方法5.1.3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的区别5.2 酸碱反应5.2.1 酸碱中和反应5.2.2 酸碱溶液的浓度5.2.3 酸碱滴定6. 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6.1.1 氧化还原的定义6.1.2 氧化态和还原态6.1.3 氧化剂和还原剂6.2 氧化还原反应6.2.1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方法6.2.2 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7. 主要无机化合物7.1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化合物7.1.1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性质7.1.2 碱金属与碱土金属化合物的应用7.2 氮、氧、硫化合物7.2.1 氮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7.2.2 氧化物的性质和应用7.2.3 硫化物的性质和应用7.3 铁、铜、银、金化合物7.3.1 铁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7.3.2 铜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7.3.3 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7.3.4 金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以上是大一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点框架。
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2篇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第一篇第一章物质的构成与性质第一节物质的组成1.1 原子的概念1.2 元素与化合物1.3 原子结构第二节物质的性质2.1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2.2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性质2.3 分子、离子和原子的比较第二章分子的构造与化学键第一节分子的构造1.1 分子式和结构式1.2 共价键和离子键1.3 四种主要的化学键第二节化学键与物质性质2.1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2.2 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关系2.3 分子形状与分子的性质第三章气体的性质与运动规律第一节气体的性质1.1 气体的状态1.2 气体的压强1.3 气体的温度第二节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2.1 理想气体分子的运动规律2.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三节气体的混合与溶解3.1 气体的混合3.2 气体的溶解第四章溶液的性质和分离与提纯第一节溶液的性质1.1 溶液的概念1.2 溶液的浓度与溶度1.3 溶解度曲线第二节溶液的分离与提纯2.1 溶质的分离与提纯2.2 晶体的结构与提纯2.3 溶质的分离与测定第五章反应物质的量与结构第一节物质的量1.1 物质的量的概念1.2 阿伏伽德罗定律1.3 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二节组成化合物的简单质量关系2.1 化合物的量与质量关系2.2 化合物的量与体积关系2.3 反应物质的量关系第三节化学计算与计算方法3.1 化学计算中的单位3.2 原子-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3.3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第六章离子反应与溶液中的电离第一节离子反应1.1 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1.2 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3 溶液中离子反应的可能性第二节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2.1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性2.2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迁移2.3 电解质溶液的常用测定方法第七章电化学与电量反应第一节电化学现象1.1 电化学与化学反应1.2 电化学的应用1.3 电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第二节偶氮盐和蓝色石墨的制备与性质2.1 研究酸-碱中介作用的方法2.2 偶氮盐的制备与性质2.3 蓝色石墨的制备与性质第八章化学能与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能1.1 化学能的来源与转化1.2 具有化学能的物质1.3 燃烧和爆炸反应的能量变化第二节能量变化与化学反应速率2.1 能量变化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2.2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2.3 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九章动力学与化学平衡第一节化学反应的速度1.1 化学反应的速度概念1.2 速度与反应物质的浓度关系1.3 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第二节化学平衡的达成条件2.1 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2.2 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2.3 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第三节平衡常数与解析化学计算3.1 平衡常数与解析化学计算3.2 平衡常数与偏离平衡的趋势3.3 平衡常数和浓度的关系第十章酸碱度与中和反应第一节酸碱的基本理论1.1 酸和碱的定义1.2 水溶液中的酸碱中和反应1.3 水的离子浓度和pH值第二节中和反应2.1 酸碱中和反应及其浓度关系2.2 酸碱中和反应的平衡常数2.3 酸碱中和反应的定量计算第十一章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1.1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1.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3 氧化还原电位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2.1 氧化还原反应电位的测定2.2 氧化还原反应电位的应用第三节水和氧气的电解3.1 水的电离和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3.2 水的电离和偏离平衡的趋势第十二章无机物质的性质与分类第一节无机物质的性质1.1 非金属元素的性质1.2 金属元素的性质1.3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第二节无机物质的分类2.1 无机物质的分类标准2.2 无机物质的分类特征2.3 无机物质的主要分类文章内容已超过3000字,请阅读下一篇。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实用版】目录1.引言2.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1 一价元素:K、Na、Ag、H(NH4)1.2 二价元素:Ca、Mg、Ba、Cu1.3 三价元素:Al(显高价时)1.4 其他元素:S(显负价时)、原子团 O3.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3.1 负一价原子团:F、Cl、Br、I、OH、NO33.2 正一价原子团:NH43.3 负二价原子团: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锰酸根离子3.4 正二价原子团:铜、汞3.5 正三价原子团:铝3.6 负一价离子:氯离子3.7 负三价离子:磷酸根离子4.化合价规律与口诀5.结论正文一、引言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元素和原子团之间的化合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从而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相关的规律和口诀。
二、常见元素的化合价1.1 一价元素:K、Na、Ag、H(NH4)钾(K)、钠(Na)、银(Ag)和氢(H)在一般情况下显示 +1 价。
在氨根离子(NH4)中,氢原子团显示 +1 价。
1.2 二价元素:Ca、Mg、Ba、Cu钙(Ca)、镁(Mg)、钡(Ba)和铜(Cu)在一般情况下显示 +2 价。
1.3 三价元素:Al(显高价时)铝(Al)在显高价时,显示 +3 价。
1.4 其他元素:S(显负价时)、原子团 O硫(S)在显负价时,显示 -2 价。
原子团 O 一般显示 -2 价。
三、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3.1 负一价原子团:F、Cl、Br、I、OH、NO3氟(F)、氯(Cl)、溴(Br)、碘(I)、氢氧根(OH)和硝酸根(NO3)原子团通常显示 -1 价。
3.2 正一价原子团:NH4铵根(NH4)原子团显示 +1 价。
3.3 负二价原子团: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锰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SO4^2-)、碳酸根离子(CO3^2-)、亚硫酸根离子(SO3^2-)和锰酸根离子(MnO4^-2)原子团通常显示 -2 价。
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作为大学基础课程之一,其在理工科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下面将介绍大学基础化学大一上的主要知识点。
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
大一上主要学习常见的元素如氧、碳、氢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学习了各种元素的化学符号和命名规则,例如H2O 代表水分子。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学习了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和地址,以及原子序数和质量数的含义。
2.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规律编制的表格。
大一上也会学习如何通过周期表查找元素的性质和周期规律。
3.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3.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原子核反应和电子反应。
学习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
3.2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用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掌握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平衡方程的求解方法。
4. 配位化学与配位化合物4.1 配位化学:指的是研究金属与配体之间的结合和反应规律的化学分支。
学习了配合物的基本性质和常见的配体种类。
4.2 配位化合物:指由金属离子与配体形成的化合物。
学习了配位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点。
5.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5.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化剂和还原剂发生电子转移的反应。
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判断方法。
5.2 电化学:电化学研究物质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习了电解和电池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计算方法。
6. 化学平衡与化学动力学6.1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称为化学平衡。
学习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6.2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书九年级上册答案第一单元:物质的结构和分类1.1 物质的组成• 1.1.1 物质的组成要素–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原子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
–例题:将下列物质分类。
•水:化合物•氦气:元素•氯化铁:化合物•石墨:元素• 1.1.2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原子是物质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可以是相同或不同原子。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可以是正离子(失去电子)或负离子(获得电子)。
–例题:将下列物质的结构表示出来。
1.氧气(O2):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分子。
2.氯离子(Cl-):由一个氯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负离子。
• 1.1.3 原子的构成及分布–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中包含质子和中子,而电子围绕着核外运动。
–质子带正电,中子没有电荷,电子带负电。
–例题:填写下表。
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氢101氧888铁2630261.2 物质的分类• 1.2.1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可以是元素或化合物。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可以是均匀混合物或不均匀混合物。
–例题:判断下列物质是纯物质还是混合物。
1.水:纯物质2.空气:混合物3.金属铝:纯物质• 1.2.2 纯物质的分类–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根据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类金属元素。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原子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纯物质。
–例题:将下列物质归为对应的纯物质类型。
1.铁:金属元素2.氧气:非金属元素3.二氧化碳:化合物• 1.2.3 混合物的分类–根据混合物的均匀程度,可以分为均匀混合物和不均匀混合物。
–根据混合物的组成,可以分为气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和固体混合物。
–例题:将下列混合物进行分类。
1.饮用水:液体混合物2.空气:气体混合物3.沙子和水:不均匀混合物第二单元:化学的基本概念2.1 原子核与稳定性• 2.1.1 原子核的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于1911年由赫鲁晓夫发现。
2023年统编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目录(必修
一)
第一单元原子与元素
1.1 原子的本质与性质
- 1.1.1 原子的发现历程
- 1.1.2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 1.1.3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1.2 原子的量子结构
- 1.2.1 电子的发现与性质
- 1.2.2 电子结构及其表示方法
- 1.2.3 周期表中的周期性规律
1.3 元素的周期性和规律性
- 1.3.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
- 1.3.2 元素周期律规律的解释和应用
第二单元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
2.1 化学键的理论与性质
- 2.1.1 化学键的概念和种类
- 2.1.2 化学键的强度和性质
2.2 分子结构
- 2.2.1 共价分子的结构
- 2.2.2 极性分子的结构
- 2.2.3 金属和离子晶体的结构
2.3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和应用
- 2.3.1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
- 2.3.2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反应的平衡- 2.3.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三单元氧化还原反应
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 3.1.1 氧化和还原的概念
- 3.1.2 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和特点
3.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观点
- 3.2.1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 3.2.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和电荷变化
3.3 化学电池和电解
- 3.3.1 化学电池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 3.3.2 金属活动性和电动势的关系
- 3.3.3 电解反应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以上是2023年统编版高中化学新教材目录(必修一)的内容概述。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期中化学必考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
作为高中化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熟悉和掌握一些必考的知识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期中化学必考的知识点。
1. 元素与化合物1.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常见的元素包括氢、氧、碳等。
1.2 化合物的定义和性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分解和合成。
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电子带有负电荷,绕核运动。
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规律元素周期表是用来表征元素的工具。
元素周期表按照原子序数和元素性质的变化进行排列,可以分为周期和族。
周期数表示原子层次,族数表示元素的化学性质。
3.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3.1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化学键是原子间相互结合的力,常见的化学键类型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化学键的特点包括稳定性、方向性和极性。
3.2 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组成的。
分子结构可以影响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例如分子形状、极性等。
4. 化学反应和平衡4.1 化学反应的定义和特征化学反应是指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反应具有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速率和热效应等特征。
4.2 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反应可能会达到平衡态,平衡态意味着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和物质的反应速率保持不变。
5. 物质的量和摩尔5.1 物质的量的概念和计算物质的量用摩尔来表示,一摩尔的物质含有6.022×10^23个基本粒子。
物质的摩尔可以通过质量与摩尔质量的比值进行计算。
5.2 摩尔与化学方程式的关系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物质的摩尔比例关系,通过摩尔之间的比例可以推导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量变化和反应的进行程度。
综上所述,以上列举的高一期中化学必考知识点涵盖了元素与化合物、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和分子结构、化学反应和平衡以及物质的量和摩尔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