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学期2.7、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3
- 格式:doc
- 大小:3.78 MB
- 文档页数:2
有理数的乘法(预习展示课)第 组 号 姓名:学习目标:会用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一、 忆一忆1.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 ; 如:2×4=4×2语言叙述为: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________相等。
2.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 .如:(3×2)×5=3×(2×5)语言叙述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_______相乘,积相等.3.几个不为0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 因数的个数决定的,当 时,积为正;当 时,积为负.二、试一试1.利用运算律作较简便的计算.① (85)(25)(4)-⨯-⨯- ② 71()15(1)87-⨯⨯- ③ 858() 1.252516-⨯⨯-⨯ 解:原式= 解:原式= 解:原式=三、填一填 (下面研究有理数的乘法分配律)3.(1)按顺序计算5⨯1(2)5-+=5⨯ = ;(2)用分配率计算15(2)55⨯-+⨯= + = . 由此说明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也适用,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为:a (b+c )= + ;四.你会用了吗? 试一试4.○191()301015-⨯= - = ○291()(30)1015-⨯-= - = ○31132()84-⨯-= = ○411332()8416-⨯-+ ○5111()(12)462+-⨯- ○6.37714()()7363-⨯-+ 解:原式= 解:原式= 解:原式=有理数乘法当堂检测题A卷姓名评分计算:1.51()0.125(2)(16)115-⨯⨯-⨯-2.13530()256-⨯-+有理数乘法当堂检测题B卷姓名评分计算:1.73()0.25(1)(4)107-⨯⨯-⨯-2.12312()234-⨯-+。
2.7.2 有理数的乘法【学习目标】有理数运算中,熟练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进行计算学习难点:通过你的认真预习,你觉得这节课的难点是【预习学法指导】一、利用6分钟时间通过自己认真阅读课本第52~53页,独立完成下面的问题: 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第一组:(1)(-7)×8与8×(-7)(2)(-35)×(-109)与(-109)×(-35)第二组:(1) [(-4)×(-6)]×5与(-4)×[(-6)×5](2)[21×(-73)]×(-4)与21×[(73-)×(-4)]第三组:(1)(-2)×[(-3)+(23-)]与(-2)×(-3)+(-2)×(23-)(2)5×[(-7)+(54-)]与5×(-7)+5×(54-)归纳总结:1.乘法的交换律:2.乘法的结合律: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 律 律 律仍然成立。
二、利用2分钟时间进一步阅读课本第53页例题3,独立完成下面的题目:(1)(0.25-32)×(-36) (2)30×(3121-)(3)[9×(-4)] ×(41-) (4)(-5)×(-25)×(-2)×4祝贺你已经按照导学案的要求顺利完成预习环节!请问,你只用了 分钟来完成的?还有时间就继续挑战吧!三、运用与拓展延伸:1.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 )A.mn <0B.mn >0C.mn ≤0D.mn ≥02. 若|a|=3,|b|=5,且a 、b 异号,则a×b= 。
3.计算:)531(135)135()53()135(54-⨯--⨯---⨯课内训练巩固(1)(31+41-61)×24(2)(-2)×(-7)×(+5)×(71-);(3))214()1512()92(315-⨯-⨯-⨯(4)(-12)×(-15)×0×(123245-);(5) )01.05121103)(10(-+--(5)。
2.7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进行有理的简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能力.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法学习难点:法则推导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归纳与练习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计算:(1)(一2)十(一2)(2)(一2)十(一2)十(一2)(3)(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4)(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十(一2)猜想下列各式的值:(一2)×2 (一2)×3(一2)×4 (一2)×5二、探究新知1、自学有理数乘法中不同的形式,完成教科书中29~30页的填空.2、观察以上各式,结合对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回答:(1)正数乘以正数积为 数,(2)正数乘以负数积为 数,(3)负数乘以正数积为 数,(4)负数乘以负数积为 数。
提出问题:一个数和零相乘如何解释呢?3、归纳、总结两数相乘,同号 ,异号 ,并把 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 .三、新知应用1、例1 计算:(1)(-3)×(-9); (2)8×(-1); (3)(-21)×(-2).2、P31例2四、练习 直接说出下列两数相乘所得积的符号1. 5×(—3) (—4)×6(—7)×(—9) 0.9×82.计算1)6×(—9)= . 2)(—4)×6= .3)(—6)×(—1)= 4)(—6)×0= .5)29×(-)34= 6)11()34-⨯= . 3.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 —1, 1,3 1,3- 5, —5, 23, 23-五、小结怎么样,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那些问题没有解决?六、当堂清一.填空题:1.(+25)×(-8)=2.(-1.25)×(-4)=3. 0.01×(-2.7)=4.(―5)×0.2=5.(―7.5)× =06.(―31)× =1二.选择题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为正数,积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数 ( )A 、都是正数B 、都是负数C 、一正一负D 、符号不能确定2.如果两个数的积为负数,和也为负数,那么这两个数 ( )A 、都是负数B 、互为相反数C 、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D 、一正一负,且负数的绝对较小3.两个有理数的和为零,积为零,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至少有一个为零,不必都为零B 、两数都为零C 、不必都为零,但一定是互为相反数D 、以上都不对4.如果两数之积为零,那么这两个数 ( )A 、都等于零B 、至少有一个为零C 、互为相反数D 、有一个等于零,另一个不等于零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200 2. 5 3. -0.027 4.-1 5.0 6.-3二、选择题 A C B B六、学习反思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4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5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6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7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8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9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0 菱形面积=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 (a×b )÷231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2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3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4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5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36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7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38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初中数学公式大全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1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2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4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25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26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27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8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29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0 菱形面积= 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 (a×b )÷231 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2 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3 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4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35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36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7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38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理解乘方运算、幂、底数等概念的意义. (3)能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学习难点:幂、底数、指数的概念及其表示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①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及运算方法:1)两数相乘,同号得______,异号得______,并把它们的____________相乘。
2)0乘以任何数都得_______3)若几个因数相乘,其中有一个因数等于______,那么乘积为0。
反过来,若几个因数相乘的积为0,那么其中每个因数都____________,(或者说:其中必有______________) ②多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怎样确定?几个不为0的因数相乘,积的符号由其中的________的个数确定,当_______的个数为______个时,积为负;当______的个数为_____个时,积为正。
③边长为a 的正方形面积怎么计算?结果是多少?④棱长为a 的正方体体积如何计算?结果是多少?学习过程:知识探究一:有理数乘方的意义1、看教材59页某种细胞每过30分钟便由l 个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1)细胞每30分钟分裂一次,则5个小时共分裂_____________次;(2)5个小时后,细胞的个数一共有 2)(2222个⨯⨯⨯⨯=__________个,为了简便可以记作 . 2、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________,乘方的结果叫______.在na 中,a 叫_______,n 叫________,n a 叫.3、na 具有双重含义:(1)表示一种运算这时读作____ __;(2)表示乘方运算的结果,这时读作_________. 思考:对有理数来说,我们已经学过几种运算?分别是什么?其运算结果叫什么?运 算: 加、 减、 乘、 除、 乘方;运算结果:和、 差、 积、 商、 幂.即时训练:1、①在45中,____是底数,____是指数,读作____. ②在(-3)6中,____是底数, ___是指数,读作___. ③在-24中,____是底数,____是指数,读作____.2、102表示____个____相乘;24表示____个_____相乘;53表示____个_____相乘; 3、-23和(-2)3的区别?友情提示:①乘方是一种运算(乘法运算的特例),即求n 个相同因数连乘的简便形式;②书写格式:若底数是负数、分数或含运算关系的式子时,必须要用 把底数括起来,以体现底数的整体性。
2.8有理数的乘法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3.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重点难点】1.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2.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若温度由0℃开始,每天上升3℃,则3天后的温度是多少?若温度由0℃开始,每天下降3℃,则3天后的温度是多少?上述问题能否用乘法式子表示?结果分别是多少?通过上述问题,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教材精华知识点1 有理数乘法法则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提示:(1)有理数乘法与有理数加法运算步骤类似.第一步:确定符号;第二步:确定绝对值的积.(2)由于绝对值总是正数或零,因此绝对值相乘就是算术中的乘法.由此可见,有理数乘法,实质上是通过符号法则,归纳为算术乘法来完成的.知识点2 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2与-21,-32与-23. 注意:(1)若a ≠0,则a 的倒数为a1,0没有倒数;(2)若a ,b 互为倒数,则ab =1; (3)倒数为本身的数是±1.知识点3 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广(1)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为0.知识点4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且(ab )c =a (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a (b +c )=ab +ac .根据乘法的运算律,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可以任意交换两因数的位置,也可以将几个因数结合在一起先相乘,所得积不变.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可以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课堂检测基本概念题1、计算:(1)3×(-4);(2)(-6)×(-2);(3)32×⎪⎭⎫ ⎝⎛-43;(4)(-0.5)×(-8).2、填空:(1)35-的倒数是 ,0.5的倒数是 ; (2)倒数为3的数是 ,a +b (a +b ≠0)的倒数是 .基础知识应用题3、计算:(1)(-2)×3×4×(-1);(2)(-5)×(-6)×3×(-2);(3)(-2006)×(+2007)×(-0.5)×0.4、计算:(1) ⎪⎭⎫ ⎝⎛-⨯⎪⎭⎫ ⎝⎛+⨯-21538)(;(2)4×(-0.17)×(-25); (3) )(241216131-⨯⎪⎭⎫ ⎝⎛+-;(4) 2112116215-⎪⎭⎫ ⎝⎛-⨯--⎪⎭⎫ ⎝⎛-⨯)(综合应用题5、计算:993635×(-18).6、a 与b 互为相反数,x 与y 互为倒数,c 的绝对值等于2,求c xy b a 412-++的值。
1.有理数一、学习目标(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含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书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负数及有理数的分类。
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如何表示生活中具相反意义的量。
三、学法指导指导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例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
四、学导过程 (一)自主学习用小学学过的数能表示右边的温度吗"(二)合作交流 ~根据课本第23页计算某班二个代表队举行知识竞赛得分情况,创设一个便于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的求知情境,然后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得出新知后,利用新的知识完成表格。
现在我们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的得分情况,试完成下表 答对题的得分 答错题的得分未回答题的得分 第一队 —第二队例1 `(1)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含量:10kg ±150g ”这里的“10kg ±150g ”表示什么(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4)如果向东运动4m 记作+4m ,那么向西运动7m 应记作什么若在原地不动又记作什么(三)课堂检测 1、填空题 !(1)如果零上5℃记作+5 ℃,那么零下3 ℃记作______________.(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___________,物体原地不动记作________。
零上5ºC 、零下5ºC(3)某仓库运进面粉吨,那么运出吨应记作_______________。
2、+1350米表示高于海平面13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记作.3、如果上升10米记作+10米,那么下降12米,记作.4、如果规定向西走30米记作+30米,那么-40米,表示.5.如果零上5记作+5,那么零下3 记作.6.某仓库运进面粉吨记作+,那么运出吨,记作.。
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1)【学习目标】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初步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2.理解倒数的定义以及求法;培养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学习重难点】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连乘的符号法则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知识回顾1、乘法的定义:求几个相同__________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倒数:乘积为的两个数互为__________。
没有倒数。
二、自主学习(一)看书(P49—51)后,解答下列各题:1、计算:(1)(—3)×4=(—3)+(—3)+(—3)+(—3)=(2)(—3)×0=(3)(—3)×(—2)=归纳:两数相乘,同号得;异号得,并把相乘;任何数与 0 相乘,积仍为。
(二)实践练习:计算:(1) (−4)×7 (2) (−3)×(−7)归纳:1.步骤:(1)确定符号;(2)求绝对值的积。
与小学的乘法的区别仅有符号的判断:如果a<0,b<0,那么ab 0;如果a<0,b > 0,那么ab 02.倒数:乘积为 1 的两个有理数互为。
如:—32的倒数是, 0.25 的倒数是 ____【我的疑惑】模块二 合作探究探究一1、-343的倒数是 , 倒数是1.5的数是 _____ ,243的相反数的倒数是 _____ 。
2、计算:(1) (−4)×5×(−0.75) (2)431.61( 2.5)()68⎛⎫⨯-⨯-⨯+ ⎪⎝⎭归纳:乘法符号法则:几个不等于 0 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 决定, 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 ; 的个数是偶数时,积 为 。
几个有理数相乘时,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为 。
探究二1、 若0a b ⋅<,且a b <,则a 0。
2、 若3a = ,5b =,且a>b ,求:(1)ab 的值(2)-2a+b 的值模块三 小结反思知识:1.有理数乘法法则: 若 a <0,b <0,则 ab 0;若 a <0,b > 0,则 ab 0;2、倒数:若 ab= ,则称 a 与 b 互为 。
2.7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2.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3.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49、50、51页的内容,亲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包含两步思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积的绝对值.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如-3的倒数是31-, 0.5的倒数是2, -212的倒数是-52. 看书第50、51页的内容,体会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0,积等于0. 自学反馈1.计算:(-411)×(-54)=1, (+3)×(-2)=-6, 0×(-4)=0, 321×(-511)=-2, (-15)×(-31)=5, -│-3│×(-2)=6. 2.计算:(-2)×(-3)×(-5)=-30, (-327)×3×(-231)=1, (-9.89)×(-6.2)×(-26)×(-30.7)×0=0.(1)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0没有倒数.活动1:小组讨论 1.计算:(+5)×(+3)=15,(+5)×(-3)=-15,(-5)×(+3)=-15,(-5)×(-3)=15,(+6)×0=0,6×(-4)=-24,(-6)×4=-24,(-6)×(-4)=24.2.计算:(-121)×158×(-32)×(-412)=151-, 41×(-16)×(-54)×(-411)×8×(-0.25)=8. 活动2:活学活用1.计算:(1)(-5)×0.2=-1;(2)(-8)×(-0.25)=2; (3)(-213)×(-72)=1;(4)0.1×(-0.01)=-0.001;(5)(-59)×0.01×0=0; (6)(-2)×(-5)×(+65)×(-30)=-250; (7)213×(-74)+(-52)×(-433)=21-.2.a ×(-65)=1则a=56-.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7,则这个有理数是71±.3.判断对错:(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3)两个数的积为0,则两个数都是0.(×)(4)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负倒数:乘积为-1)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学习目标】1.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能正确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学习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学习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以及对法则的理解.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后,独立完成“自学互研”的所有内容,并要求做完了的小组长督促组员迅速完成.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阅读教材第49页上方的图片及相关内容.【说明】通过水位的升高和下降这个学生比较熟悉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感受有理数的乘法.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探索有理数乘法计算法则先阅读教材第49页“议一议”的内容,然后再完成下面的问题.问题1你能写出下列结果吗?(-3)×4=-12,(-3)×3=________,(-3)×2=________,(-3)×1=________,(-3)×0=________.(-3)×(-1)=________,(-3)×(-2)=________,(-3)×(-3)=________,(-3)×(-4)=________.【说明】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计算,与同伴交流,归纳有理数乘法计算法则. 【归纳结论】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行为提示:教师结合各组反馈的疑难问题分配展示任务,各组展示过程中,教师引导其他组进行补充、纠错,最后进行总结评分.展示目标:知识模块一主要展示有理数的乘法计算法则;知识模块二主要展示运用乘法法则计算的解题格式;知识模块三主要展示倒数的定义;知识模块四主要展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知识模块二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独立完成下面的计算题:问题2 计算:(1)(-4)×5;(2)(-5)×(-7);(3)⎝ ⎛⎭⎪⎫-38×⎝ ⎛⎭⎪⎫-83;(4)(-3)×⎝ ⎛⎭⎪⎫-13. 【说明】通过计算,学生进一步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归纳结论】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知识模块三 倒数的定义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问题.问题3 问题2中(3),(4)的结果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由此能得到什么结论?【说明】由问题2中(3),(4)两个式子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倒数的定义.【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把这个数的分子与分母交换位置,而符号不变.)注意:0没有倒数.知识模块四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先独立完成计算,再与同伴进行交流.问题4 计算:(1)(-4)×5×(-0.25);(2)⎝ ⎛⎭⎪⎫-35×⎝ ⎛⎭⎪⎫-56×(-2). 【说明】学生通过计算、观察、分析,与同伴交流,归纳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问:(1)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2)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归纳结论】几个不为0的有理数的相乘,而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交流展示 生成新知1.小组共同探讨“自学互研”部分,将疑难问题板演到黑板上,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组长带领组员参照展示方案,分配好展示任务,同时进行组内小展示,将形成的展示方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规划.知识模块一 探索有理数乘法计算法则知识模块二 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知识模块三 倒数的定义知识模块四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检测反馈 达成目标【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有理数的乘法
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自学指导
看书学习第49、50、51页的内容,亲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进行两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进一步体会有理数运算包含两步思考: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积的绝对值.
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如-3的倒数是31-,
0.5的倒数是2, -21
2的倒数是-52.
看书第50、51页的内容,体会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的确定方法:
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
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是0,积等于0. 自学反馈
1.计算:(-41
1)×(-
54)=1, (+3)×(-2)=-6, 0×(-4)=0, 32
1
×(-511)=-2, (-15)×(-31
)=5, -│-3│×(-2)=6.
2.计算:(-2)×(-3)×(-5)=-30, (-32
7)×3×(-231)=1,
(-9.89)×(-6.2)×(-26)×(-30.7)×0=0.
(1)运用乘法法则,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2)0没有倒数.
活动1:小组讨论 1.计算:(+5)×(+3)=15,(+5)×(-3)=-15,(-5)×(+3)=-15,(-5)×(-3)=15,(+6)×0=0,6×(-4)=-24,(-6)×4=-24,(-6)×(-4)=24.
2.计算:(-
121)×158×(-32)×(-412)=151-, 41
×(-16)×(-54)×(-411)×8×(-0.25)=8.
活动2:活学活用
1.计算:
(1)(-5)×0.2=-1;
(2)(-8)×(-0.25)=2; (3)(-21
3)×(-72)=1;
(4)0.1×(-0.01)=-0.001;
(5)(-59)×0.01×0=0; (6)(-2)×(-5)×(+
65)×(-30)=-250; (7)21
3×(-74)+(-52
)×(-433)=21-.
2.a ×(-65
)=1则a=56-.一个有理数的倒数的绝对值是7,则这个有理数是71±.
3.判断对错:
(1)两数相乘,若积为正数,则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2)两数相乘,若积为负数,则这两个数异号.(√)
(3)两个数的积为0,则两个数都是0.(×)
(4)互为相反的数之积一定是负数.(×)
(5)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负倒数:乘积为-1)
3.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