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下面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仅作参...word资料10页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14L185Q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基础课/主干课3.学时/学分:48/3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5.适用专业:通信工程、自动化、铁道信号、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提高分析和评估数字电路与系统的能力,掌握利用新技术设计标准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构成电子系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达到:1.掌握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2.掌握设计数字电路系统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3.掌握查阅集成电路手册和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4.掌握数字电路的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和测试方法;5.提高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评估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四、课程教学安排在教学方法上,将课堂教学、专题讲座、课堂讨论、多媒体课件、新技术实验有机地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1.课堂讲授部分在课堂讲授中,从宏观上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总体把握,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从微观上启发学生能够从基本原理、集成电路外特性及系统工程方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估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
2.课堂讨论部分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与新技术相关问题。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一起分析研究,评估问题并提出多个可行解决方案。
交换课程学习与专题研究的内容与体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在多媒体教室中,可以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的结合起来,并利用电子教案,CAI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实现边学习、边讨论、边实验。
3.专题研讨(含实验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以面向工程实际问题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大学生电子电路竞赛和创新项目,设计系列化的研究专题项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开展专题研究与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1、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自学院建院以来就开设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理工类学科的必修课程。
2、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是我院运算机学院、机械学院必修的重要课程,文科类学院学生选修的重要课程,是职业教育类学生超级重要的实践技术课程。
二、课程大体要求:一、把握电路分析的大体原理和方式。
二、明白得经常使用电工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把握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分析的大体原理和方式。
三、课程大体内容:第一章逻辑代数基础学习目的和要求,大体内容:1)把握数制与编码。
2)明白得大体概念、公式和定理。
3)明白得逻辑函数的化简。
4)把握逻辑函数的表示方式及彼此转换。
本章重点内容:数制与编码及大体概念、公式和定理,明白得逻辑函数的化简。
把握逻辑函数的表示方式及彼此转换。
第二章集成逻辑门电路学习目的和要求,大体内容:1)把握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与三极管概念。
2)把握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与三极管概念。
3)把握TTL逻辑门电路。
4)明白得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本章重点:1.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与三极管概念;2.数字电路中的二极管与三极管概念。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学习目的和要求,大体内容:1)把握编码器和译码器。
2)把握加法器和数值比较器。
3)把握数据选择器。
4)把握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
学习要求:把握编码器和译码器。
明白得加法器和数值比较器的作用。
对数据选择器的计算熟练把握。
※第四章触发器学习目的和要求,大体内容:1)了解大体触发器。
2)明白得主从触发器的概念。
3)了解边沿触发器。
4)把握集成触发器。
学习要求:(1)明白得大体触发器的物理意义;(2)把握主从触发器,及边沿触发器集成触发器的分析方式。
重点与难点重点:大体触发器难点:主从触发器,及边沿触发器集成触发器第五章时序逻辑电路学习目的和要求,大体内容:1)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式概念和要紧物理量。
2)了解计数器。
3)把握寄放器4)把握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式及计算。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英文名称:Digital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必修专业基础学分: 2 学时: 32开课单位: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适用专业: 物联网工程制订人:谭晓东审核人:黄华升审定人: 陶程仁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与技术、物联网工程等本科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
且为主干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述数字逻辑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数字逻辑电路的特性、功能,分析方法及应用。
(二)课程目的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是:1.能正确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掌握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和特点;3.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4.能独立的应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求解从工程中抽象出的逻辑问题以及与专业有关的某些数字电路的实际问题,并具有工程计算和分析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要求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半导体器件等方面的知识,才能进入该课程的学习,该课程为后续电子计算机及接口技术等方面的课程及专业课程中的电子电路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数制与代码本章是学习数字逻辑电路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应掌握各种数制、代码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转换规律。
1.1 进位计数制1.1.1进位计数制的基本概念1.1.2 常用进位计数制1.2 数制转化1.2.1 非十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数1.2.2 十进制数转化成其它进制数1.2.3 二进制数转化成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1.2.4 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1.3 常用代码1.3.1 二—十进制码(BCD码)1.3.2 可靠性编码1.3.3 字符代码【重点与难点】本章主要讲述简单的逻辑运算及常用的逻辑门。
重点是熟练掌握基本逻辑运算、各种门电路的图形符号及其输出函数表达式,正确处理各种门电路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DIGITA1E1ECTRONICTECHNO1OGY)总学时数:56其中实验学时:0学分:3.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学科基础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是电工、电子系列课程知识平台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重要技术基础课。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信息时代的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领域的相关内容和专业应用打好基础。
具体包括两方面:一是正确分析设计数字电路特别是集成电路的基础;二是进一步学习设计专用集成电路芯片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本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其中包括:数字逻辑基础知识、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换、数模和模数转换器的基本内容。
此外还应了解数字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数字逻辑概论(6学时)第一节数字逻辑电路概述(1)数字信号和数字电路的特点(2)数字电路的研究方法第二节数制(1)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的构成特点(2)非十进制数向十进制数转换及十六进制与二进制的相互转换的方法(3)十进制数向非十进制数转换的方法第三节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1)无符号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2)带符号二进制数的减法运算第四节编码(1)8421码内容及构成特点(2)2421码、5211码、循环码、余3循环码、ASC11码的构成特点及内容第五节基本逻辑运算第六节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本要求:(1)掌握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区别(2)掌握常用数制及其相互之间的转换(3)掌握原码、反码及补码的关系及转换(4)掌握8421码内容及构成特点;了解其它常用代码的构成特点重点难点:各种数制间相互转换,原码、反码及补码的概念及转换。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张晓冬等编写日期:2012年12月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编号:94L117Q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3.学时/学分:64/44.先修课程:电路、模拟电子技术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该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基本逻辑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并初步具备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和器件构成简单数字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四、课程教学安排在教学方法上,采取课堂讲授、实验及上机操作、课堂讨论、课后自学、完成作业及研究性教学作品等多种形式。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强调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安排较多的学时用于实验与上机仿真,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加强基础,对数字电路基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分析方法进行适当详细的讲解,并指出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讲授中应尽量结合数字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电子课件、上机实验等多种形式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内容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逐渐掌握一般数字电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二)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已制作电子教案,可在适当章节或适当时间使用。
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既重“量”又重“质”,既要注重内容的广泛性,又要突出重点。
号召学生参观大型电子科技展览和数字技术成果展,使学生了解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拓宽其视野。
(三)课堂讨论和课后自学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各章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采用课堂讨论的形式,加深理解。
各位老师:下面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仅作参考)。
大家可以此为参考,编写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中有实验的,应在教学大纲中体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仅作参考)一、本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ﻫ本课程的基本要求:(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1.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术语;了解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及卡诺图化简。
2.掌握TTL和CMOS门电路及各种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
ﻫ3.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一般的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用SSI和MSI器件);掌握常用的时序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ﻫ 4.熟悉常用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ﻫ5.了解A/D,D/A电路及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1.具有正确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的能力。
2.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大、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件的能力。
3.具有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常用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能力。
4.初步具有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ﻫ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ﻫ3.初步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具备逻辑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ﻫ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ﻫ5.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
三、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先行课为《电工基础》或《电路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另一先行课为《模拟电子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晶体管以及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1、1课程性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属于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等一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是从事数字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工作的必备知识;是参加电子设计大赛,设计电子产品必备的专业知识,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专业能力的主干课程。
1、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数字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使学生掌握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培养学生具备测试电路的能力、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简单数字逻辑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电子技术实践中遇到的数字系统问题的基本技能。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2、1、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1、掌握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脉冲信号的定义。
2、掌握数制和码制的概念。
3、了解常用有权码的编制方法。
4、熟悉RC电路充放电过程。
5、熟悉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的开关特性。
2、2数字逻辑基础1、熟悉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2、掌握逻辑代数规律和公式。
3、掌握公式法化简逻辑函数。
4、掌握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2、3逻辑门电路1、掌握三种基本逻辑关系的定义、真值表、逻辑表达式。
2、掌握分立元件门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复合逻辑门电路的逻辑功能。
4、掌握TTL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使用要求。
5、掌握CMOS集成门电路的逻辑功能、使用要求。
2、4组合逻辑电路1、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3、熟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使用要求。
4、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和冒险的判别及消除方法。
2、5集成触发器及其应用1、熟悉触发器的分类方法、逻辑功能的描述方法。
2、掌握各种触发器的触发特性、逻辑特性和应用。
3、熟悉D触发器、JK触发器、T触发器、T′触发器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72学时一、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数字电路是应用电子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深入学习电子技术某些领域中的内容以及为电子技术在专业中应用打好基础。
为此,应加强各种各样形式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半导体器件的开关作用和开关特性。
正逻辑和负逻辑,逻辑变量和逻辑函数,与或非基本逻辑,数制和编码,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同步和异步,编码和译码,电平触发,脉冲触发和边沿触发等2.掌握基本分析方法:逻辑代数基本定律的应用;逻辑问题的描述的方法:真值表,逻辑表达式,卡诺图,逻辑图,波形图;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和变换逻辑函数;用波形图法分析数字逻辑电路等3.器件和电路方面要掌握:j集成电路的主要功能和使用方法,了解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基本门触发器等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集成逻辑部件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及主要应用等。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课堂讲授的教学内容1.绪论数字电路的特点,研究对象及方法,数字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2.逻辑代数基础逻辑变量与逻辑函数概念,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规则,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和卡诺图化简法3.逻辑代数基础变量与逻辑函数概念,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和规则,逻辑。
4. 逻辑门电路二极管、三极管开关特性,基本逻辑门电路,TTL集成门电路的基本形式、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及主要参数等5. 组合逻辑电路基本概念,组合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典型电路及中规模集成电路;全加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比较器等,组合带内陆中的竞争冒险等。
6. 集成触发器触发器的基本形式,同步RS触发器,主从JK触发器等,不同功能触发器间的相互转换。
各位老师:下面是《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仅作参考)。
大家可以此为参考,编写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中有实验的,应在教学大纲中体现。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仅作参考)
一、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字电路应用能力和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1.熟悉数字电子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术语;了解逻辑代数基本定律和逻辑函数的公式法化简及卡诺图化简。
2.掌握TTL和CMOS门电路及各种集成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外特性。
3.掌握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一般的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用SSI和MSI器件);掌握常用的时序电路的功能及分析方法,学会同步计数器的设计方法。
4.熟悉常用脉冲波形产生与变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5.了解A/D,D/A电路及半导体存储器、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原理及其应用。
(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
1.具有正确使用脉冲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的能力。
2.具有查阅手册合理选用大、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件的能力。
3.具有用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常用数字电路逻辑功能的能力。
4.初步具有设计数字电路的能力。
(三)素质结构
1.热爱本专业技术工作。
2.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初步掌握逻辑思维的方法和具备逻辑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4.具有团队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吸收新技术和知识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
三、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的先行课为《电工基础》或《电路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另一先行课为《模拟电子技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晶体管以及晶体管电路的分析方法等。
本课程的后续课为一些专业课程,如《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检测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接口技术》等。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重点:在脉冲与数字两部分内容的处理上,侧重于数字电路。
由于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基本理论、基本电路为学习重点。
另外,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也是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之一。
难点: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多讲典型电路的应用,分析电路设计方法、掌握器件的选用原则和使用方法等。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
1.绪论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数字电路的含义、研究对象、特点与应用。
2.数制与码制
常用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常用码制(8421BCD码、余三码、循环码)。
3.逻辑代数
逻辑代数中的三种基本运算,逻辑与、或、非及其含义。
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基本逻辑运算,逻辑函数的相等。
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常用公式、基本定理。
逻辑代数的公式化简法,化简的意义和最简的概念,公式法化简。
逻辑代数的卡诺图化简法,最小项及最小项表达式,卡诺图化简法,具有无关项逻辑函数的化简。
4.逻辑门电路
晶体二/三极管开关特性
分立元件逻辑门电路(与门、或门、非门)。
TTL与非门
电路结构、工作原理、电压传输特性、输入/输出特性、主要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TTL门电路的其它类型,了解其他逻辑功能门,熟悉OC门、TSL门的逻辑功能和应用。
TTL门电路产品型号知识。
MOS门电路
MOS管的特性及主要特点,CMOS反相器,CMOS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CMOS传输门及模拟开关,CMOS电路产品型号知识。
TTL与CMOS电路的使用知识及相互连接。
5.组合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
其它常用组合电路
①编码器、译码器和显示电路
二进制编码器、译码器,二—十进制编码/译码器,中规模集成优先八—三线编码/译码器电路及其应用。
数字显示译码器。
常用半导体显示电路及驱动电路(录像片:常用显示器件)。
②数据选择器、数据分配器
③数值比较器、加法器(录像片: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组合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冒险及其消除方法(录像片:竞争冒险与消除)。
6.集成触发器
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动作特点、逻辑功能及描述。
同步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动作特点、逻辑功能及描述。
主从式触发器的电路结构、动作特点,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描述,直接置0和置1,主从JK触发器的一次性翻转现象
边沿触发式触发器的动作特点,维持阻塞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动作特点、逻辑功能及描述,负沿触发的JK触发器。
MOS触发器
触发器的分类及其逻辑功能的描述和转换。
了解触发器的动态特性。
7.时序逻辑电路
时序电路的特点和逻辑功能分析方法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重点为MSI器件逻辑功能及应用。
计数器,重点为逻辑功能,以MSI器件为主
二进制计数器,异步、同步、加、减、可逆
十进制计数器,同步、异步
N进制计数器的构成方法
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顺序脉冲发生器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8.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了解集成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特点、参数计算,熟悉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熟悉多谐振荡器的工作特点、参数,了解集成门构成的RC环形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
了解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回差,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和集成施密特触发器
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举例
9.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MOS随机存取存贮器(RAM)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RAM的字扩展、位扩展、字位扩展
只读存贮器(ROM)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用EP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可编程逻辑器件,GAL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它PLD器件。
10. D/A转换与A/D转换
7.时序逻辑电路
时序电路的特点和逻辑功能分析方法
常用时序逻辑电路
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重点为MSI器件逻辑功能及应用。
计数器,重点为逻辑功能,以MSI器件为主
二进制计数器,异步、同步、加、减、可逆
十进制计数器,同步、异步
N进制计数器的构成方法
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
顺序脉冲发生器
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8.脉冲波形的产生与变换
了解集成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特点、参数计算,熟悉集成单稳态触发器
熟悉多谐振荡器的工作特点、参数,了解集成门构成的RC环形振荡器、石英晶体振荡器。
了解施密特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回差,门电路组成的施密特触发器和集成施密特触发器
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举例
9.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MOS随机存取存贮器(RAM)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RAM的字扩展、位扩展、字位扩展
只读存贮器(ROM)的电路构成、工作原理,用EPROM实现组合逻辑函数
可编程逻辑器件,GAL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其它PLD器件。
10. D/A转换与A/D转换
五、课时分配表
六、必要说明
1.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般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测验及计算机辅助教学。
为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特安排了六学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在DLCCAI这个专门为本课程而编写的软件上进行操作。
学生学会利用该软件自行设计电路、进行参数配置、进行多种方案的演试,加深理解组合电路、触发器、时序电路的工作原理。
2.学生学习要求
本课程为电子专业的基础课,对以后专业课的学习非常重要,要求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有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
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对巩固学习非常必要和有用,定期复习有助于更好掌握所学知识。
七、附录
主要设备参考目录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