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的181条智慧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最新佛学经典语录大全中华民族佛学源远流长,对于佛学大家有什么见解呢?那么大家知道关于佛学的经典语录怎么写有哪些吗?不知道的朋友不妨来看看哦!在这里,我也祝大家的生活顺风顺水!下面是由本店铺带来的有关佛学经典语录用3篇,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佛学语录1、佛说:我因无爱而成佛,你贪恋凡尘如何成佛?我忏悔。
佛说:忏悔无用。
你有未了的前缘,去吧,去续你的姻缘,我等你回来。
为此,我在菩提树下求了五百年。
2、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那你我的相遇又是前生怎样的缘分?3、佛说:握紧拳头,你的手是空的,伸开手掌,你拥有全世界。
4、佛说:修百世方可同舟渡。
修千世方能同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换今生的擦肩。
5、佛说:五百年前结缘来,前生注定非今日。
我叩首:若非今日是何日?6、佛说:万物皆无常,有生必有灭,不执着于生灭,心便能安静不起念,而得到永恒的喜悦。
人因企求永远的完美,不死而生出了痛苦。
7、佛说:每个人所见所遇到的都早有安排,一切都是缘。
()缘起缘灭,缘聚缘散,一切都是天意。
8、佛说:万法皆生,皆系缘份,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注定彼此的一生,只为眼光交汇的刹那。
9、佛说:前世,你是我亲手种下的一株碗莲,别的莲都开了,只有你,直到枯萎,也没能把你清丽的容颜展此刻我眼前。
10、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份!11、佛说:忘记并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取。
而不是刻意,不如放开,放下的越多,拥有的就越多。
12、佛说:一切有为法,尽是因缘合和,缘起时起,缘尽还无,不外如是。
13、佛说:万发缘生,皆系缘分!偶然的相遇,蓦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为了眼光交会的刹那。
诗写婵娟,词谱秋莲。
喜榕树,书香氤然。
香梅品尽,两处情牵。
谢诗为证,曲为媒,词为缘。
隐隐青竹,脉脉红莲。
深深院,绮韵盈然。
花前携手,秋波相牵。
道眼中情,情中语,语中缘。
14、佛说:凡事都有定数的,不能强求。
15、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生因果。
16、佛说:世间万物皆空,唯其空,方能包容万物。
佛学经典语录摘抄(经典)修身养性的佛语经典语录欣赏篇一1、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
4、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5、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
6、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7、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8、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9、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10、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
11、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12、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13、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14、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15、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16、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17、若心有住,则为非住。
18、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
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19、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20、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21、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
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22、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23、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24、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25、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26、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27、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28、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9、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
3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佛语经典语录篇二1、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2、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4、无量善事,菩提道业,因一事增,谓不放逸。
5、不见他非我是,自然上敬下恭,佛法时时现前,烦恼尘尘解脱。
6、邪正烦恼,同一性空,分别假相,妙心现影。
佛家语19条1、师父叫我母亲到内殿,并不厌其详地告诉她:“每个人的寿命都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
又每个人的身体,都是自己最为完美完善的一流药厂,可以生产出治疗各种病的仙丹妙药,所以,每个人的身体都有自己治病的潜在神力。
”又说:“不是绝人,即使得了绝症,也不会走入绝路。
我们活在这有情世间,一定要有感情,不但对人要有感情,即使对任何生物,也要有感情,不可伤害他们,甚至对一滴水、一张纸、一分钱,也要有感情地去珍惜。
”2、圣经说:“相信的,得那相信的;而不相信的,得那不相信的。
”佛经说:“种如是因,收如是果。
”古兰经说:“你相信你所相信的,而我相信我所相信的。
我相信:你不会相信我所相信的。
而你也必相信:我不会相信你所相信的”。
相信别人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希望别人相信自己则更难。
3、圣经教训我们:“不可看不起人,不可轻视弱小,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耶稣基督的圣灵究竟在谁身上。
”别欺负穷人,别歧视小动物,在耶稣基督的眼里,你未必比你心目中一文不值的对方更贵重,甚至你还比他们更一文不值。
4、这叫:“不予不取”,举凡不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任何事事物物,都一定要先经过对方主人的同意,才能看、才能听、才能动、才能碰或拿、或取用。
否则便是偷、便是抢。
这会造成一生洗不干净的污点,而且会损福折寿。
5、不侵犯别人的,才不会被别人侵犯。
一个恪遵不予不取戒律的修行人,别人也必对她不予不取,不会有未经她同意的突发侵害或意外灾变。
师父说:“对一个不予不取的人,除非经过她本人同意,谁也无法取她的命,无法叫她死。
”6、每日临睡,我外婆及我妈教我这样一起祈求与祈祷:“我们的天主,愿您的名受显扬,愿您的国来临,愿您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求您今天赏给我们维护宝贵生命的灵粮。
呵护我们,脱离死亡的逼迫,求您完全宽恕我们的罪过,从此不再追究,如同我们也遵照您的教训,完全宽恕别人,一直从此无怨无恨一样,求您庇佑我们,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或因而中计下水,而犯罪破戒。
佛家十大经典禅语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出自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首《天真的预言》翻译过来,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诗句: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双手握无限,刹那是永恒。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天真的预言,参悟千年的偈语。
意义: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细节构成的,如果一切归于有序,决定成败的必将是微若沙砾的细节我信仰这个)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佛家禅语: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
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家禅语: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佛家禅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
”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佛家禅语: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
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佛家禅语: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
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佛家禅语: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佛家禅语: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
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佛家禅语:《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佛教经典名句100句1、一切皆为虚幻。
2、不可说。
3、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5、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6、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0、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11、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12、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13、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14、为何不必?15、一切皆为虚幻16、不可说,不可说17、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18、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9、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1、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22、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间万物皆是化相,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
23、笑着面对,不去埋怨。
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24、刹那便是永恒。
25、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26、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
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27、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2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29、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30、声在闻中,自有生灭。
非为汝闻声生声灭,令汝闻性为有为无。
31、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指南,皆不出于此也。
欲广叹述,穷劫莫尽,智者自当知之。
32、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
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
情爱于色,岂惮驱驰。
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
投泥自溺,故曰凡夫。
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3、迦叶佛偈一切众生性清净,从本无生无可灭。
佛语经典智慧语录今生有太多的事情我们无法把握。
在这种情况下,你为什么不让自己自由地过这种生活呢。
不必勉强自己。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佛语经典智慧语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1、念动急觉,觉之即无,久久收摄,自然心正。
2、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
3、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4、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5、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6、菩提心发出来了,修什么法都能达到圆满,一切佛都是一体,念多少佛都是念一尊佛,都是自己的本尊。
7、佛典里说,慈,既是予乐。
悲,既是拔苦。
拔除众生的痛苦,给众生以快乐,就是慈悲!8、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0、客来一句问候,客去一句祝福,不分张王李赵,都是善缘;境生一份喜悦,境灭一份清静,莫辨真妄,无非心造。
11、不是某人使我烦恼,而是我拿某人的言行来烦恼自己。
12、于求乐有情,刀杖加恼害,但求自己乐,后世乐难得。
于求乐有情,不加刀杖害,欲求自己乐,后世乐可得。
13、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14、人天福报非久计,苦海茫茫莫留连。
15、悟心容易息心难,息得心缘到处闲。
16、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17、过耳的虚话,过眼的云烟,辛苦事小,伤心事大,说者未必真心,听者也无须多心。
善解怨,结善缘。
18、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19、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着心。
20、面对生活送给我们的种种苦涩,我们不妨给自己说几个笑话,让自己快乐。
佛语经典智慧语录1、人生是一场修行,渡人就是渡己,渡己就是渡心。
而生活最终带我们去往何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摆渡。
2、拿自己的“心秤”去称量别人,人人都不够份量。
佛家语摘 引导语:佛学修⼼养性,⼩编整理了关于佛学的摘录,供⼤家细细品读。
其⼀ 1、⼀切处⽆⼼者,即修菩提、解脱、涅盘、寂灭、禅定乃⾄六度,皆见性处。
2、不以有⾏,亦不以⽆⾏。
3、诸⾏性相,悉皆⽆常。
4、诸⾏是常,⽆有是处;汝但⼀切处⽆⼼,即⽆诸⾏,亦⽆⽆⾏。
5、疾苦在⾝,宜善摄⼼,不为外境所摇,中⼼亦不起念。
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须实⽤,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7、临终之际,若⼀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8、忍苦捍劳,繁兴⼤⽤,虽粗浅中皆为⾄实,惟贵⼼不易移,⼀往直前履践将去,⽣死亦不奈我何。
9、起见⽣⼼,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直下,修到⼀念不⽣之处,即是本来⾯⽬。
10、⼀切⽆⼼⽆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其⼆ 1、终⽇不见⼰过,便绝圣贤之路。
终⽇谈⼈过,便伤天地之和。
2、⽆妄想时,⼀⼼是⼀佛国;有妄想时,⼀⼼是⼀地狱。
3、住相布施⽣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尽,箭还坠,招得来⽣不如意。
4、若悟真⼼本空,万法⾃然消殒。
5、⾃美三⼨⾆头,⼀⽇改头换⾯,辗转吞⾷,那时痛苦恨悔,⽆⼈能释。
6、欲望⼆字⽣死之根。
7、妄⾔、绮语、两⾆、恶⼝、杀⼈⽆⾎,其过甚恶。
8、尔勿崇饮,狂药⾮佳味,能使谨厚性,化作凶顽童。
9、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
10、世⼈⾔忍,忍字最难,⾮⼤智慧,断然不能。
11、来得不明,去得正好,智⼈观此,未免⼼冷。
其三 1、恰恰⽤⼼时,恰恰⽆⼼⽤,⽆⼼恰恰⽤,常⽤恰恰⽆。
2、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观⾃在,守本真⼼。
3、所谓⽆上正等正觉者⾮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性清静⼼是也。
4、众⽣由其不达⼀真法界,只认识⼀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虚妄者,⾔其是假⾮真,⾮谓绝对没有。
6、众⽣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妄念,⾔其逐于妄相⽽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纷扰,故名⽈妄念,⾔其虚妄之相随念⽽起也。
佛教大智慧佛教大智慧一、拈花一笑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
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实相无相:相:事物的外形和状态。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缘条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无实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体现于具体的万物,然而它本身却是没有形象、没有聚散生灭、超越于一切万有之上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实相:佛教语,指世间事物本来的面貌或状态。
佛教认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
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是指摆脱对一切事物的有相认识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有相:佛教语,指具有外形、能区别于其它事物、会生灭变化的事物。
因为佛教认为万有皆空、心体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本质其实还是“无相”。
二、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里要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
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人平等,众生平等,每人都有自己的因果,不为别物所弄。
每一个众生觉悟后,就摆脱了各种物欲、迷惑和假象的束缚,不再受天地之束缚,即唯“我”独尊。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己的努力与才智。
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与努力与否。
智慧语录大全1.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2.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自观自在,守本真心。
3.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4.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著之病。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虚妄者,言其是假非真,非谓绝对没有。
6.众生念念在虚妄之相上分别执著,故名曰妄念,言其逐于妄相而起念也;或难知是假,任复念念不停,使虚妄相于心纷扰,故名曰妄念,言其虚妄之相随念而起也。
7.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
8.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名无净;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是无无净。
(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
)9.与外不染色声等,与内不起妄念心,得如是者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名无证;得无证时,亦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无证。
(无证无无证,是名毕竟证。
)10.若起精进心,是妄精进;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11.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12.不以有行,亦不以无行。
13.诸行性相,悉皆无常。
14.诸行是常,无有是处;汝但一切处无心,即无诸行,亦无无行。
15.疾苦在身,宜善摄心,不为外境所摇,中心亦不起念。
16.参须实参,见需实见,用须实用,证须实证,若纤毫不实即落虚也。
17.临终之际,若一毫凡圣情量未尽,纤毫思虑未忘便乃轻重五阴去也。
18.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19.起见生心,分别执著便有情尘烦恼、扰攘、若以利根勇猛身心直下,修到一念不生之处,即是本来面目。
20.平常心是道,趣向即乖,到崮里正要脚踏实地,坦荡荡,圆陀陀,孤某危峭,不立毫发知见。
21.一切无心无住着,世出世法莫不皆尔。
22.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23.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佛学的181条智慧一、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二、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是自己的修养不够。
三、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因为在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四、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五、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六、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七、学佛是对自己的良心交待,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八、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九、修行是点滴的工夫。
十、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十一、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十二、你随时要认命,因为你是人。
十三、你永远都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十四、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十五、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
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十六、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十七、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XXXXX、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十九、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二十、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二一、内心没有分别心,就是真正的苦行。
二二、学佛第一个观念,永远不去看众生的过错。
你看众生的过错,你永远污染你自己,你根本不可能修行。
二三、你每天若看见众生的过失和是非,你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
二四、业障深重的人,一天到晚都在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真正修行的人,从不会去看别人的过失与缺点。
二五、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二六、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二七、狂妄的人有救,自卑的人没有救。
二八、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二九、一切恶法,本是虚妄的,你不要太自卑你自己。
一切善法,也是虚妄的,你也不要太狂妄你自己。
三十、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三一、当你未学佛的时候,你看什么都不顺。
当你学佛以后,你要看什么都很顺。
三二、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
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
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三三、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三四、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三五、医生难医命终之人,佛陀难渡无缘的众生。
三六、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三七、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三八、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三九、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四十、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
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四一、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四二、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
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四三、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
四四、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四五、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
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
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四六、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四七、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
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四八、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
四九、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五十、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呢?同样的心理,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呢?五一、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
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
五二、这个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满的。
五三、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五四、活着一天,就是有福气,就该珍惜。
当我哭泣我没有鞋子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有脚。
五五、多一分心力去注意别人,就少一分心力反省自己,你懂吗?五六、眼睛不要老是睁得那么大,我且问你,百年以后,那一样是你的。
五七、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不要光埋怨自己多病,灾祸横生,多看看横死在你刀下的众生又有多少?五八、憎恨别人对自己是一种很大的损失。
五九、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六十、自以为拥有财富的人,其实是被财富所拥有。
六一、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六二、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六三、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
XXXXX、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六五、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六六、世间的人要对法律负责任。
修行的人要对因果负责任。
六七、在你贫穷的时候,那你就用身体去布施,譬如说扫地、洒水、搬东西等,这也是一种布施。
六八、内心充满忌妒,心中不坦白,言语不正的人,不能算是一位五官端正的人。
六九、默默的关怀与祝福别人,那是一种无形的布施。
七十、多讲点笑话,以幽默的态度处事,这样子日子会好过一点。
七一、与人相处之道,在于无限的容忍。
七二、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七三、要了解一个人,只需要看他的出发点与目的地是否相同,就可以知道他是否真心的。
七四、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无味之中。
七五、不洗澡的人,硬擦香水是不会香的。
名声与尊贵,是来自于真才实学的。
有德自然香。
七六、与其你去排斥它已成的事实,你不如去接受它,这个叫做认命。
七七、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帮助自己的人。
七八、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七九、你要感谢告诉你缺点的人。
八十、能为别人设想的人,永远不寂寞。
八一、如果你能像看别人缺点一样,如此准确般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你的生命将会不平凡。
八二、原谅别人,就是给自己心中留下空间,以便回旋。
八三、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八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八五、永远扭曲别人善意的人,无药可救。
八六、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
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八七、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八八、其实爱美的人,只是与自己谈恋爱罢了。
XXXXX、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
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九十、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
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九一、你目前所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九二、为了赞美而去修行,有如被践踏的香花美草。
九三、白白的过一天,无所事事,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
九四、能够把自己压得低低的,那才是真正的尊贵。
九五、广结众缘,就是不要去伤害任何一个人。
九六、沈默是毁谤最好的答覆。
九七、对人恭敬,就是在庄严你自己。
九八、拥有一颗无私的爱心,便拥有了一切。
九九、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一00、你认命比抱怨还要好,对于不可改变的事实,你除了认命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一0一、不要因为众生的愚疑,而带来了自己的烦恼。
不要因为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
一0二、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
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一0三、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
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
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一0四、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一0五、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
一0六、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
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一0七、别人永远对,我永远错,这样子比较没烦恼。
一0八、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一0九、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一一0、只要面对现实,你才能超越现实。
一一一、良心是每一个人最公正的审判官,你骗得了别人,却永远骗不了你自己的良心。
一一二、不懂得自爱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爱别人的。
一一三、学佛就是在学做人而已。
一一四、正人行邪法,邪法亦正,邪人行正法,正法亦邪,一切唯心造。
一一五、有时候我们要冷静问问自已,我们在追求什么?我们活着为了什么?一一六、不要因为小小的争执,远离了你至亲的好友,也不要因为小小的怨恨,忘记了别人的大恩。
一一七、勇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正好可以调整自己的缺点。
一一八、感谢上苍我所拥有的,感谢上苍我所没有的。
一一九、凡是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个就是慈悲。
一二0、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一二一、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
一二二、所谓的放下,就是去除你的分别心、是非心、得失心、执著心一二三、说话不要有攻击性,不要有杀伤力,不夸已能,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
一二四、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一二五、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一二六、真正的布施,就是把你的烦恼、忧虑、分别和执著心通通放下。
一二七、如果你真的爱他,那么你必须容忍他部份的缺点。
一二八、要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你必须要接受世上所有的人,都会死去的观念。
一二九、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一三0、一匹驴,吃再好的草,也不会成为一匹骏马。
用执著和分别心去修行,再大的精进,也不会成佛。
一三一、了解永恒真理的人,就不会为任何的生离死别而哀伤悲泣,因为生离死别是必然的。
一三二、虽然你讨厌一个人,但却又能发觉他的优点好处,像这样子有修养的人,天下真是太少了。
一三三、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一三四、希望你常对自己说,闻到了佛法,我是最幸福的人,除了这幸福外,再没有别的了。
一三五、如果你能每天呐喊二十一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一三六、诚实的面对你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你自己。
一三七、因果不曾亏欠过我们什么,所以请不要抱怨。
一三八、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一三九、无事莫把闲话聊,是非往往闲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