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 2.3 中国的水文灾害 同步练习 (含答案) (2)
- 格式:doc
- 大小:92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读下图,回答:20世纪60年代后( )①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②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③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④我国气温超过历史最高水平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洪水和雨涝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A. 江河上游地区B. 河流下游低洼地区C. 蒸发微弱的高纬度地区D. 降水丰富的山地3.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B. 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C. 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D. 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4.我国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受寒潮影响较小的是A. 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B. 西藏、云南、广东、海南、台湾C. 甘肃、陕西、山西、山东、河北D. 宁夏、新疆、河南、浙江、湖北5.读全球台风发生区域分布图,回答问题。
世界上台风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位于()A. 太平洋东部B. 太平洋西部C. 大西洋西部D. 印度洋北部6.目前,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措施,正确的是()A. 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做好防范工作B. 发射气象卫星,消除气象灾害C. 大范围开展人工降雨,消除旱情,治理沙漠D. 将人口撤离气象灾害多发区7.关于风暴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多由大气运动引起,属于气象灾害B. 按引起的原因可分为热带风暴潮、温带风暴潮和寒带风暴潮三种类型C. 海啸是威力最大的一种风暴潮D. 是一种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8.“白灾是草原被深度超过15cm的积雪覆盖,使放牧无法进行的一种自然灾害,下列最易出现“白灾”的地区是()A. 吐鲁番盆地B. 内蒙古高原C. 三江平原D. 汾渭谷地9.菲律宾是一个深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国家,一般登陆纬度在北纬10°以上地区,但是2019年第21号热带风暴“天鹰”的中心于12月16日23时40分(菲律宾时间)前后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16日17时其中心位于北纬7.9度、东经126.1度,目前造成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171人。
高中地理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专项测试同步训练2020.031,读下图中甲、乙两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等温线表示____________月份(一月、七月)的气温分布状况;⑵甲、乙两地区的地形特征有相似之处,都是____________地形;⑶乙图中B的气温比甲地区中的A处_________(高、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⑷甲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为促进乙地区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正在建设的著名工程是____________,试简述该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⑸从自然因素方面比较甲、乙两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足之处,以及两地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2,一架在北半球飞行的飞机,飞越晨昏线上空时,当地时间为8日19时,回答1~3题1. 在右图所示的4个地区中,它飞越的是:A.① B.②C.③ D.④2. 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6区的芝加哥,芝加哥的区时是:A.8日14时 B.9日2时C.9日20时 D.8日8时3. 该季节能够看到的景色是:A.长江流域寒梅绽放B.巴黎盆地小麦黄熟C.南极中山站终日斜阳D.赞比西河流域草木葱茏3,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3题1. 图中甲山海拔高度为1474米,有关该山地构造及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A.褶皱构造,块状山地 B.断层构造,褶皱山脉C.褶皱构造,褶皱山脉 D.断层构造,块状山地2. 下列四幅图中,最可能符合甲山地植被垂直差异的是:3. 2005年11月26日8时49分,乙城市附近发生里氏5.7级地震,地震发生时下列地区最可能处于白天的城市是:A.加尔各答 B.伦敦C.巴西利亚 D.纽约4,读右图,回答1~3题1. 图中①、②两处分属于: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B.暖温带与亚热带C.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D.内流区与外流区2. ③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经过该市的铁路线是:A.京包线 B.陇海线C.兰新线 D.襄渝线3. 图示地区的河流:A.一年有两次汛期 B.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C.通航能力强 D..分属于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5,下图中A、B、C、D是位于300N附近的四条著名大河的入海口,读图完成下列问题:⑴这四条大河是:A ,B ,C ,D ;⑵B、C两点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是:B,C ;⑶A处国家最著名的经济作物是,B处著名的矿产是,C处附近的海面上有一著名的渔场是;D处附近的海面上的洋流叫。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课后作业提升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
”现代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实行联产责任制,家家户户囤满粮。
”读图完成第1~2题。
1从自然角度看,“十年就有九年荒”中的“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出现时间是( )A.洪涝——6、7月B.洪涝——7、8月C.干旱——4、5月D.台风——7、8月2现今凤阳“家家户户囤满粮”得益于( )A.气候变暖B.红壤的改良C.大量施用化肥D.大力兴修水利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凤阳位于淮河沿岸,这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加之降水变率大、植被破坏严重,因此多洪涝灾害。
根据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6、7月份本流域河流进入汛期。
第2题,现今淮河通过治理,特别是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有效地减少了洪涝灾害的发生。
答案:1.A 2.D读“我国某种自然灾害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所表示的自然灾害是( )A.寒潮B.干旱C.洪涝D.台风4为了减轻上题中所述灾害的损失,以下措施中收效较快的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B.建设水利工程C.营造海防林D.建设污水处理工程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其中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等地区为严重区,可判定该种自然灾害为洪涝。
第4题,注意题目中提及收效较快,因此应为建设水利工程,如修建水库和蓄洪区等。
答案:3.C 4.B5读下图,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在A处最容易出现( )A.泥沙淤积B.泥石流C.洪灾D.滑坡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地势低平,如果遇到暴雨天气,则会出现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形成洪灾,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
答案:C6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④甲地6月份易出现雨涝,乙地8月份易出现雨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由图可以看出,我国雨涝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这里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发生雨涝。
第3节中国的水文灾害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完成第1~2题。
1.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湖泊淤积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小A.②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⑦2.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读右图,完成第3~4题。
3.如果该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可能()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航线③加固了防洪大堤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使该河流洪水灾害发生几率提高的人类活动是()A.在河流滩上修筑定居点B.跨流域调水C.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放CO2D.迅猛的城市化进程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值线图,完成第5~6题。
5.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是()A.养殖B.改善气候C.分洪与蓄洪D.立体开发利用6.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C.下游退耕还湖D.修建和加固河堤下图为我国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受水灾的县域个数与总县域个数的比值)多年平均的月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7~8题。
7.三个流域水灾受灾比的特点是()A.峰值均出现在4~6月B.峰值出现月份与降水季节变化基本一致C.峰值出现的时间由北向南逐渐推迟D.珠江流域的受灾比变化最大8.关于长江和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江和黄河都流经黄土高原B.黄河在初春和初秋易发生凌汛C.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不断加固下游两岸大堤D.三峡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9.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形朝向太平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A.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完成第10~12题。
B卷(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20分)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水灾害不仅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是()①东部多,西部少②沿海多,内陆少③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④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⑤河流上中游多,下游少⑥夏秋季多,冬季少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⑥解析我国洪水灾害空间和时间分布都有不同的特征,但本题仅考查其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其包括:东多西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河流中、下游多,上游少。
答案A2.我国洪水灾害类型多样,下列洪灾形成因素之间关联不正确的是()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解析考查洪灾形成的因果关系,选项A、B、C的因果关系与过渡均正确,而D项中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会增加下渗,减弱坡面径流,使流域汇水速度变慢。
答案D3.雨涝是指因长期大雨或暴雨造成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出而形成的灾害现象。
读我国雨涝灾害集中分布区图,关于图示雨涝灾害空间分布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位于平原地区,地势低洼②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暴雨集中③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受灾较重④甲地6月份易产生雨涝,乙地8月份易产生雨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东部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雨季河流排水不畅,是导致涝灾发生的根本原因。
再加上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导致受灾更为严重。
答案C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地的现象。
据此回答4~5题。
4.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5.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A.夏秋季节B.冬春季节C.春夏季节D.春秋季节4~5.解析风暴潮可由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锋面系统三种天气系统引起,其中的热带气旋(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而温带风暴潮则多形成于春秋季节。
高二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考试题地理中国的水文灾害考试题一、选择题1.有关暴雨洪涝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B.南美洲是每年全球洪水灾害发生最多的地区C.我国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D.暴雨形成过程中伴有气流的强烈下沉运动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
据此回答2~3题。
2.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①支流多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③流域内落差小④气候异常⑤湖泊淤积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⑦下游河道淤塞,泄洪能力小A.②④⑤⑥⑦B.①③⑤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⑦3.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4.2018年1月5日上午11点25分,一场突如其来的凌汛从壶口上游奔腾而来,持续了一个多小时退去。
关于黄河凌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B.多发生在初春时节C.由于低纬度河段开冻早,高纬度河段开冻晚,往往导致水位猛涨,形成凌汛D.凌汛期发生于黄河枯水期,不会造成决口灾害5.读图,分析杭州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①地理位置特殊,受台风影响显著②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太平洋③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⑤海底地震⑥地壳运动A.③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读下图,回答6~8题。
6.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A.热带风暴潮B.温带风暴潮C.寒带风暴潮D.季风风暴潮7.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8.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危害都比较严重的区域有()A.欧洲北海沿岸B.美国东海岸C.我国东部海区沿岸D.南亚印度洋沿岸题号 1 2 3 4 5 6 7 8答案二、综合题9.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
[基础过关]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完成1~3题。
1.1950~1990年,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年是()A.1954年、1999年B.1989年、1999年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2.长江流域成为水灾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3.长江流域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较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有() ①台风②风暴潮③寒潮④地震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1.C 2.A 3.A解析第1题,从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中能看出,1954年经济损失6 000多亿元,1983年经济损失9 000多亿元。
第2题,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且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第3题,长江流域的东部沿海一带除了洪涝灾害外,还可能受到台风、风暴潮、暴雨、寒潮、海水入侵等灾害的影响。
2010年10月上旬海南暴雨成灾。
10月初,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使海南东部、中南部出现了强降水;10月3~5日,北方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海西北部的热带低压共同作用,造成海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进一步加强;同时,受新生成热带低压影响,海南强降水仍然持续。
依据材料,完成4~5题。
4.2010年10月份海南暴雨形成的原因有()①我国东部雨带撤回南部沿海地区②热带气旋频繁出现③海南岛中部山地加剧了局部降雨的强度④地处中低纬度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5.此次海南连降暴雨,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①洪涝②海啸③地震④泥石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4.D 5.D解析第4题,2010年10月份海南暴雨的形成原因是:10月我国东部雨带撤回南部沿海地区;此时热带气旋频繁出现;海南岛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中部山地加剧了局部降雨的强度。
《中国的水文灾害》习题2[基础随堂巩固]1.我国洪水灾害的分布特点是( )A.沿海少,内陆多B.东部多,西部少C.迎风坡少,背风坡多D.平原低地少,高原山地多解析:水旱灾害是降水异常产生的,我国东部属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移动规律异常,会引起我国降水的差异。
我国的东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此洪水灾害东多西少。
答案:B2.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水文灾害有( )①风暴潮②海浪③海水入侵④台风⑤干旱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解析:沿海地区主要受风暴潮、海浪、海水入侵等水文灾害的影响,台风、干旱是气象灾害。
答案:A3.我国西北地区的洪水灾害类型主要是( )A.暴雨洪水B.融雪洪水C.冰凌洪水D.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大多位于非季风区,降水较少,主要的洪水类型为冰川和积雪融化而形成的融雪洪水。
答案:B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据此完成4~5题。
4.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5.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A.夏秋季节B.冬春季节C.春夏季节D.春秋季节解析:风暴潮可由温带气旋、热带气旋和锋面系统三种天气系统引起,其中的热带气旋(台风)风暴潮多发生于夏秋季节,而温带风暴潮则多形成于春秋季节。
答案:4.A 5.D6.读“我国洪水灾害、风暴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洪水灾害特别严重的流域或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其中水文灾害多发区是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历史民谣“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就有九年荒。
”现代民谣:“说凤阳,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是江淮地区初夏时节天气的真实写照。
据此回答1~3题。
1.该时节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
A.锋面雨B.对流雨C.气旋雨D.台风雨解析江淮地区初夏为梅雨季节,降水类型为锋面雨。
答案 A2.该时节,江淮地区防洪形势十分严峻。
主要原因是( )。
①江淮地区位于湿润区,降水集中,降水量大②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③江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泄洪能力弱④江河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⑤中下游平原湖区遭围垦,湿地萎缩,调蓄洪水能力降低A.①② 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解析梅雨季节江淮地区防洪形势十分严峻的原因主要从降水、流域面积、地形地势、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方面分析。
答案 D3.与1954年相比,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人员伤亡较少,经济损失巨大,主要原因有( )。
①1998年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预测灾情②改革开放后,长江流域经济规模迅速扩大③1998年受灾地区人口密度小④1998年成灾面积大A.①② B.④②C.①③ D.④③解析人员伤亡较少的原因是1998年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准确地预测灾情,提前进行预报。
经济损失巨大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长江流域经济规模迅速扩大。
答案 A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的风暴潮类型为( )。
A.热带风暴潮B.温带风暴潮C.寒带风暴潮D.季风风暴潮5.下列关于风暴潮及其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热带风暴潮——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B.温带风暴潮——来势强、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C.热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D.温带风暴潮——增水过程相对平缓、破坏力强解析风暴潮的两种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其中温带风暴潮多分布于渤海、黄海地区,其中的热带风暴潮是由台风引起的,其速度、强度、破坏力和来势都强于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
双基限时练(六)中国的水文灾害
一、单项选择题
读右图,完成1~3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在我国相邻海域中风力最大的是()
A.黄海B.台湾海峡
C.渤海D.珠江口
答案 C
2012年3月3日我国局部地区地面天气图
2.受图中天气系统的影响,在山东半岛西北部海域易出现的海洋灾害是() A.海啸B.海冰C.赤潮D.风暴潮
答案 D
3.此时,下列各地河流水位上涨可能形成汛情的是()
A.尼罗河B.乌苏里江C.印度河D.海河
答案 B
读我国某河流干流示意图,完成4~5题。
4.当江淮地区发生伏旱时,受锋面雨带和河床特点影响,图中最易发生洪水泛滥的河段是()
A.a—b—c B.b—c—d
C.c—d—e D.d—e—f
答案 D
5.在少雨季节,图中也易出现洪水灾害的河段是()
①ab②bc③de④ef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读长江流域水灾直接经济损失年际变化图,回答6~8题。
6.从图中看,长江流域1950—1990年间水灾直接经济损失较严重的两次是()
A.1954年、1999年B.1989年、1999年
C.1954年、1983年D.1967年、1971年
答案 C
7.这两次水灾都是()
A.集中性暴雨所致B.下游排水不畅所致
C.上游水土流失所致D.中游围湖造田所致
答案 A
8.长江流域成为水文灾害多发区的人为原因是()
①滥伐森林,水土流失②围湖造田③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④位于季风气候区⑤东部临海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答案 A
风暴潮是指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地的现象。
据此完成9~10题。
9.可引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有()
①热带气旋②副热带高压③温带气旋④极地大陆气团⑤冷暖空气交互影响形成的锋面⑥极地高压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答案 A
10.我国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
A.夏秋季节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D.春秋季节
答案 D
我国是多洪涝灾害的国家,洪水灾害具有范围广,突发性强,损失大的特点。
据此完成11~12题。
11.我国洪涝灾害类型多样,下列洪涝灾害形成因素之间关系不正确的是()
A.山体滑坡→河道堵塞→洪水
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
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
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慢→洪水
答案 D
12.春节过后,宁夏平原应重点防治的自然灾害最可能为()
A.寒潮B.凌汛
C.泥石流D.融雪洪水
答案 B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中国洪水频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暴雨洪涝形成的自然原因。
(2)指出加剧东北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人为原因,并提出三项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答案(1)降水集中、雨量大;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破坏森林,开垦湿地。
保护植被,恢复湿地;建立完善的排涝系统(加强监测、预报、预警)。
(合理即可)
1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1年6月18日,“到武汉去看海”的帖子在网上流传,一场大雨让武汉变成了一片汪洋。
左图为“武汉中心城区主要湖泊变化图”,右图为“城市发展漫画图”。
(1)依据材料分析武汉市形成一片汪洋的原因。
(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1)降雨强度大;湖泊面积缩小,蓄洪能力下降;城市地表硬化,雨水下渗量减少。
(2)工程措施:加强排水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整治河道、改造地下管网、修建蓄水池、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非工程措施: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或加强监测及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加强民众防灾减灾意识的培养、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等)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华网北京2012年6月12日电6月8日以来的强降雨在中国南方省份湖南、江西、广西、四川等地持续,已造成数百万人受灾,湖南、四川出现人员因灾死亡、失踪。
江西发生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记者从四川阿坝州了解到,由于近日连降暴雨造成山体滑坡,12日上午6时40分左右,阿坝州金川县境内发生一起泥石流灾害,掩埋了可尔因电站,共造成2人死亡,4人失踪。
(1)江西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
(2)强降雨在四川易引发哪些地质灾害?为什么?
答案(1)江西多低山丘陵、平原,地势低,雨季排水不畅;位于我国季风区,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使河流的蓄洪、泄洪能力下降。
(2)滑坡、泥石流。
四川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构造活跃,岩层不稳定,再加上地形复杂,落差大,以及不合理人类活动,强降雨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