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台设备修理技术要求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8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本一、操作规定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资质考核,取得合格证书方可上岗操作设备;2、操作前必须核对设备之前的状态,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进行操作;3、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操作手册中的规定进行操作,严禁超负荷或违规操作;4、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穿戴防护设备,确保操作过程中的人身安全;5、操作结束后,必须将设备恢复到安全状态,清理现场,并按要求进行设备的停机检查。
二、设备保养规定1、根据设备保养手册和保养计划,及时进行设备保养;2、设备保养期间,需要关闭设备电源、气源等,并采取相应安全措施;3、设备保养前必须先切断设备的电源,并贴上“禁止启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4、设备保养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规定,使用指定的保养工具和润滑剂;5、保养完毕后,必须清理设备表面和周围的杂物,并及时扔掉保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三、设备维修规定1、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立即停止运行,并向上级主管报告;2、设备维修前必须将设备电源切断,并贴上“禁止使用”标志,确保人身安全;3、设备维修必须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严禁非专业人员私自进行维修;4、维修人员必须按照维修手册的规定进行维修,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5、维修完毕后,必须测试设备的运行情况,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四、设备维护与保养记录1、设备操作记录:操作人员每天必须记录设备的工作时间、运行状态、设备温度等;2、设备保养记录:保养人员必须记录设备保养的日期、内容、材料等;3、设备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必须记录设备维修的日期、故障原因、维修措施等;4、设备巡检记录:巡检人员必须记录设备巡检的日期、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等;5、设备故障记录:运行人员必须记录设备故障的发生时间、现象、处理措施等。
五、设备事故处理规定1、设备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采取紧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2、事故责任人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并组织人员进行事故处理;3、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人身安全,严禁采取擅自行动的行为;4、事故处理完毕后,必须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
设备大修理管理制度一、概述设备大修理是企业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合理安排设备大修计划,并制定设备大修理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二、设备大修理计划1. 定期制定设备大修理计划,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技术要求,合理安排设备的大修时间。
2. 在设备大修之前,进行设备全面检查,拍摄详细照片,并记录设备维护记录,以便后期对设备进行评估和分析。
3. 设备大修计划应包括设备修理范围、工作内容、时间安排等详细信息,并经相关部门审核和批准后执行。
三、设备大修理备件管理1. 设备大修需要使用到备件,必须提前根据设备大修计划进行备件采购,确保备件的数量和质量。
2. 备件采购应符合采购制度,经过严格的供应商评审和质量检查,确保备件的可靠性和质量。
3. 在设备大修过程中,对备件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及时补充备件并更新记录,以保证设备大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设备大修现场管理1. 设备大修工作应安排专门的工作组进行,包括设备维修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和现场安全人员。
2. 设备大修现场应确保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范,保证人员安全和设备顺利维修。
3. 设备维修人员应按照设备维修方案进行工作,确保修理质量和效果,并做好维修记录和维修报告。
五、设备大修质量检查1. 设备大修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确认设备修理工作的合格和达到设计要求。
2. 质量检查应包括设备工作状态、设备功能是否正常、设备运行效率等等,并由相关部门进行检验和评估。
3. 对于不合格的设备大修工作,必须进行重新修理,并进行相关记录和报告,确保设备安全运行和质量。
六、设备大修工作总结与改进1. 设备大修完成后,应及时总结设备维修情况,包括维修时间、修理内容、维修耗材等,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
2. 根据设备维修情况和数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和维护计划,提高设备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3. 设备大修工作总结和改进措施应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并进行跟踪和检查,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实施。
设备维修管理规定范文一、目的与范围本设备维修管理规定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维修工作的高效、规范进行,保障设备运行的正常稳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规定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维修工作,包括设备故障维修、设备保养与维护等。
二、责任与权限1.工程部门负责设备维修的组织、协调和执行工作,并将维修情况报告给上级。
2.设备维修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能力,负责设备的维修工作,并及时向工程部门汇报维修情况。
3.设备使用部门应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并及时反馈设备故障情况给工程部门。
三、维修流程设备维修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设备故障申报:设备使用部门发现设备故障后,应立即向工程部门进行故障申报。
2.故障评估:工程部门收到设备故障申报后,应立即派遣维修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故障评估,确定维修措施和时间。
3.维修计划制定:根据故障评估结果,工程部门应制定详细的维修计划,包括维修所需时间、所需人员和材料等。
4.维修执行:工程部门按照维修计划组织人员进行维修工作,确保按时完成维修任务。
5.维修记录:维修人员应记录维修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包括故障现象、维修措施和维修结果等。
6.维修验收:设备使用部门对维修结果进行验收,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四、预防与保养为减少设备故障率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应加强设备保养工作。
1.定期保养: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和保养手册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如更换易损件、清洁设备等。
2.设备检查:设备使用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报告给工程部门。
3.保养记录:设备使用部门应记录设备保养情况并归档,以备查阅。
五、安全与环保设备维修工作应严格遵守安全与环保的相关规定。
1.安全操作:维修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维修工作,佩戴相关的安全防护装备。
2.环境保护: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根据环境保护要求分类处理,不得随意排放。
六、设备更新与淘汰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必要时需要对设备进行更新和淘汰。
设备检修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设备检修工作的组织管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故障的及时修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设备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内的全部设备检修工作。
第三条设备检修工作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设备检修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好性。
第四条设备检修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和高效的原则,加强技术培训和学习,提高检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第五条设备检修应按照预定的检修计划进行,不得擅自更改检修内容和时间。
第二章设备检修组织与人员第六条本单位应设立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负责统一组织和管理设备检修工作。
第七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设立检修班组,明确班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第八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配备具有相应技术资质和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建立设备历史档案,记录设备的检修记录和维护情况,便于日后参考和分析。
第十条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定期组织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设备检修计划与方案第十一条每年初设备维修与检修部门应制定年度设备检修计划,并报单位领导审批。
第十二条设备检修计划应明确检修的设备和时间,确定检修的内容和范围。
第十三条设备检修方案应编制详细的检修步骤和措施,明确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四条设备检修方案应经过评审并获得审批后方可执行。
第四章设备检修的流程与操作第十五条设备检修前,应进行设备的停机准备和安全确认,确保人员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检修工作。
第十六条设备检修过程中,应按照设备检修方案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擅自进行其他操作或试验。
第十七条设备检修人员应按照工作要求和作业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十八条设备检修完成后,应对设备进行试运行和验收,确认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五章设备检修的记录与报告第十九条设备检修人员应认真填写设备检修记录,包括检修的设备、时间、内容、问题和处理措施等信息。
设备维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文一、引言设备维修是指对设备故障进行修复、检查、调试和调整的过程。
在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时,必须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维修过程安全可靠。
本操作规程旨在规范设备维修安全技术操作,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二、安全意识培养1. 设备维修人员必须具备严格的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交流,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2. 各类设备维修人员必须熟悉所维修设备的结构、性能和工作原理,掌握设备维修所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三、维修前的准备工作1. 维修人员在维修前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护手套等,确保安全。
2. 维修现场必须指定专人组织和管理,确保现场秩序井然。
3. 维修前必须对维修工具和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不得使用损坏或故障的工具和设备。
四、维修操作流程1. 维修人员在进行维修操作前,必须切断设备的电源,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误操作导致意外发生。
2. 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前,必须做好维修计划和工作方案,明确维修过程和方法,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操作,不得违规操作或越权操作。
4. 维修过程中,必须注意防止维修操作引起的其他设备损坏或伤害事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维修结束后,必须对设备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在维修记录中进行详细记录。
五、维修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1. 在拆卸设备零部件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根据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安全放电等处理,防止电击事故发生。
2. 在进行焊接或电弧切割操作时,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防护设备,确保工作场所的通风良好,并保持距离可燃物的安全距离。
3. 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安全绳,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固定和锁定,确保人员的安全。
4. 在使用化学药品或溶剂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使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避免危险物品的泄漏和接触。
设备操作、保养和维修规定范文一、操作规定1. 在操作设备前,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和掌握相关操作知识,并取得操作资格证书。
2. 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眼镜等。
3. 操作人员应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操作。
4. 在使用设备前,应进行设备的预检工作,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5. 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时,应专心致志,不得分心或进行其他无关操作。
6. 操作人员应按照设备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严禁随意调整设备的参数或操作方式。
7. 操作人员应保持设备周围的环境整洁,严禁在设备周围乱丢杂物或堆放杂物。
8. 在操作设备时,应注意设备的负载限制,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9. 操作人员在发现设备工作异常或存在安全隐患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相关人员报告。
二、保养规定1. 对设备进行定期保养,保持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
2. 对设备进行清洁,确保设备表面干净,没有杂质。
3. 定期检查设备的润滑油,确保设备的润滑系统正常工作。
4. 定期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确保设备的电气部分正常运行。
5. 对设备的传动系统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的传动部分正常工作。
6. 对设备的安全装置进行检查,确保安全装置可靠有效。
7. 定期检查设备的传感器或探测器,确保设备的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8. 对设备的控制器进行定期检查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控制精度。
9. 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环境,确保设备的工作环境符合要求。
三、维修规定1. 在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
2. 在进行维修时,必须戴上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的安全。
3. 维修人员在维修设备时,必须按照维修流程进行操作,严禁偷工减料或过度拖延时间。
4. 维修人员在更换设备零部件时,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原厂配件,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规格进行更换。
5. 维修工具和设备应符合相关规定,并保持维修工具和设备的良好状态。
6. 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杂物应分类处理,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存放和处置。
设备大修标准设备大修是指对设备进行全面维护和修复,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大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安全运行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设备大修标准,以规范设备大修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首先,设备大修标准应明确大修的时间节点和频次。
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工作强度,确定设备大修的时间节点,一般可以根据设备的工作小时数或者使用年限来确定。
同时,还需要明确设备大修的频次,有些设备可能需要每年进行一次大修,而有些设备可能可以延长大修周期。
明确时间节点和频次可以有效地提醒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大修工作,避免因疏忽而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其次,设备大修标准还应规定大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大修的内容包括设备的拆卸、清洗、更换磨损部件、检修关键部件等,要求大修过程中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此外,还需要规定大修所需的人员配备和技术要求,确保大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另外,设备大修标准还需要明确大修后的验收标准和方法。
大修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可以安全、稳定地投入使用。
验收标准包括设备的外观质量、性能指标、安全指标等,验收方法可以采用设备运行测试、技术检测等手段,以确保设备大修的效果和质量。
最后,设备大修标准还应包括大修后的监测和维护要求。
大修完成后,需要对设备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的异常情况,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监测和维护要求包括设备运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定期的设备检查和维护等,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总之,设备大修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大修的时间节点和频次、规定大修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明确大修后的验收标准和方法、以及包括大修后的监测和维护要求等方面的内容,可以有效地规范设备大修工作,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
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
一、项目背景
2016年至2017年,我中心预报科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陆续建设了安阳、濮阳、焦作、新乡、三门峡、商丘等6个综合观测站,并为上述站点配备了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在线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在线元素分析仪、激光雷达等观测设备。
其中,6台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厂商:瑞士万通;型号:MARGA 1S)日常运行维护所需的备件和耗材量较大、运行成本较高,为提高运维质量,现拟为上述6台设备采购配套的耗材和备品备件及相关的故障处理、整机维护等人工服务。
二、技术服务内容和要求
1、本项目技术服务内容包含:安阳、濮阳、焦作、新乡、三门峡、商丘等6个综合观测站的在线离子色谱分析仪(瑞士万通MARGA 1S型)的外标验证、仪器巡检、备件更换和故障处理、年度整机维护等,具体要求见下表。
故障维修仅包含人工费,不包含本次采购以外的零部件。
2、本项目技术服务期限为:签订合同后至2020年12月31日。
3、故障响应时间:自接到用户报修时起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到达设备现场处理解决。
三、耗材备件采购内容和要求
1
2
2、备品配件售后服务要求:若出现备品备件型号不符或质量瑕疵等导致无法使用的情况,保证免费换新。
3、供应商应提交质保期过后,可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收费明细。
3。
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项修
不良状态及技术要求
411-00117:QD10t×22.5m ×16m,生产厂家:新乡市龙起中原起重机械总厂,生产日期:2008年4月;钢二车间东跨使用。
存在问题及要求:
1、小车拖缆接头较多、绝缘老化,滑车变形、轮轴磨损严重,需更换;调整电缆挑架、C型跑梁。
2、小车走行轮啃轨,特别是负荷情况下更加严重,需拆解走行轮、轴、轴承、角箱、联轴器等,修换磨损损坏的零件,检测调整轮距,轨距。
3、以上两项内容检修后要符合GB50278-2010《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要求。
电动双梁桥式起重机项修
不良状态及技术要求
411-00111:QD16/3.2t-16.5,生产厂家:新乡市龙起中原起重机械总厂,生产日期:2005年8月;钢一车间组装厂房西跨使用。
存在问题及要求:
1、大车走行轮运行时异响,需拆解轮箱,检查传动轴、轴承,调整联轴器、角箱。
2、小车走行轮啃轨,特别是负荷情况下更加严重,需拆解走行轮、轴、轴承、角箱、联轴器等,修换磨损损坏的零件,检测调整轮距,轨距。
3、以上两项内容检修后要符合GB50278-2010《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要求。
剪板机项修
不良状态及技术要求
161-00021:Q12Y-16×2500,生产厂家:天水锻压机床厂,制造年月:1991年8月,冲压车间使用。
存在问题及要求:
1、液压系统发热高,油箱升温迅速;需对泵、阀、管路进行拆解,
清洗、调整、检修。
2、上刀架反应慢,与板料接触后缓冲时间长,剪程不起作用。
回程
速度慢。
3、氮气蓄能器泄漏。
4、上刀架与下刀间隙调好后状态不稳定。
5、配电柜内部电器件老化,接触不良、控制不灵敏,需更换老化电
器件,整理线路。
符合GB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标准要求。
轮对清洗机项修
不良状态及技术要求
959-00027:RTT-LDCX,生产厂家:大连铁丰联合技术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分公司,制造日期:2012年5月,台车车间使用。
存在问题及要求:
1、轮对转动机构连接部位多处腐蚀锈蚀严重;需要更换车轮转动机
构及推轮装置;
2、左右小刷子固定及升降机构锈蚀严重;需要更换左右小刷子固定
及升降机构;
3、中间大刷子丝杠变形磨损;拆解、调修中间大刷子丝杠;
4、加工时床身晃动明显,需要加固床身。
轮对荧光磁粉探伤机项修
不良状态及技术要求
724-00157:CJW-3000Ⅲ,生产厂:射阳县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所,生产日期:2009年4月,台车车间使用。
存在问题及要求:
车轮车床大修不良状态及要求
018-00030:车轮车床C8011B,生产厂家:青海重型机床厂,生产日期:1991年1月有,台车车间使用。
存在问题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