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九单元《母亲的账单》长春版
- 格式:docx
- 大小:25.61 KB
- 文档页数:2
《妈妈的账单》语文教案教案主题:《妈妈的账单》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2.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点,正确使用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情节和结构。
教学准备:1. 课文《妈妈的账单》的复印件;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3. 阅读理解题目。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让学生观察课文的标题和插图,预测文章的内容和主题;2. 提问:你们有没有过看妈妈的账单的经历?你们对账单有什么了解?账单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步骤二:阅读与理解1.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整篇文章,理解故事情节;2. 提问:a. 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b. 故事中的冲突是什么?是如何解决的?c. 故事结尾给你什么启示?d. 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步骤三:词语理解1.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生词;2. 学生逐词逐句进行思考和分析,理解词语的含义。
步骤四:写作活动1. 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写一篇续写或改写的文章,或者写一篇读后感;2.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其他同学,并相互进行改进和评论。
步骤五:练习与巩固1. 阅读理解练习题;2. 选择适当的题目来测试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步骤六:总结与拓展1. 学生根据教师整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2. 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账单的知识。
教学延伸:1. 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对于账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查找关于经济管理或者理财的资料。
评价与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
通过课后作业和讨论活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但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时间控制,确保每一步骤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
三年级语文下册《妈妈的账单》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从中受教育(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读通顺课文,通过讨论学习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的事例中受到人文教育,引导孩子做一个热爱劳动、热爱家庭的好孩子。
重点与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二、明确阅读要求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三、自读课文,同桌交流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四、全班交流1、齐读课文,正音。
2、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
(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3、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
(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2)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妈妈的账单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妈妈的账单》一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教育学生学会关爱父母。
3.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学会关爱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
教学准备:1. 课文《妈妈的账单》文本。
2. 相关图片或插图。
3. 空白账单模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妈妈的账单,让学生猜测一下妈妈的账单上会有哪些内容。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自读课文《妈妈的账单》,理解课文内容。
2. 老师讲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母爱的伟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父母。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老师展示一些真实的妈妈账单案例,让学生了解妈妈们为家庭的付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10分钟)1. 发放空白账单模板,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创作自己的妈妈的账单。
2. 学生可以写下妈妈为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写下自己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3.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妈妈的账单,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2. 引导学生学会关爱父母,培养感恩之心。
3.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和感激之情。
六、课堂活动:角色扮演1. 准备: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妈妈、孩子)进行扮演。
2. 活动过程: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妈妈和孩子的心情和情感。
3.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关注学生的表现和感受,引导他们理解母爱的伟大。
教课资料范本长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母亲的账单》(4)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教课设计设计一、教课设计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 1-23、学生课前准备:1)、认认生字、试试组几个词。
2)、回想一下、帮父亲母亲做过什么、为何要帮他们?3)、查找资料、认识一下什么是“芬尼”。
二、教课课题1、认识8个生字、写好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塞”、累积并运用词语。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培育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读懂内容、领会感情。
3、理解彼得写账单的原由、经过比较两份账单、领会彼得惭愧万分的心情。
4、理解母亲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领会母爱的无价、无私、懂得要主动帮父亲母亲做事。
三、教材剖析本文叙述了小彼得由于常常看到爸爸经商 , 于是萌发了向妈妈索要做事的酬劳的念想 , 并在看到妈妈的账单以后遇到教育 . 取消了最先的念想 . 课文关于人物的语言 , 动作 , 心理等方面没有进行过细的描绘 , 更着重表现的是故事情节. 而且是一篇思想性特强的文章 .四、教课方法1、让“读”贯串课程的一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2、自主识字、写字、培育学生自学能力和累积知识意识。
3、抓住要点词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感情。
4、对照两份账单、使学生自但是然地感觉到了母爱的无私、无价和伟大。
五、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1、讲话:你知道账单是做什么的吗?同学们回答、小组内增补。
教师出示手机话费账单、并告诉大家:账单是记录货物或钱币收入和支出的票据。
2、激趣:我们今日要学什么?(《母亲的账单》)母亲的账单上会记了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小组内相助、教师巡视指导。
2、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简单读错的词语、谁想当小老师来领读。
酬劳讨取收款款项慈祥塞进小彼得轻手轻脚谨小慎微如愿以偿惭愧万分怦怦直跳3、指名试读课文、师生纠正字音。
9-4 母亲的账单教学目标:1.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会有效地默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
1.板书“0>60”,质疑:看到这个特殊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2.(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里。
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3.出示课题,读题,理解“账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有收获了,再停下来。
2.出示难读的词: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索取报酬3.引导学生读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确阅读要求①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②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③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4.学第一段,从小彼德平时表现中你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三、研究账单,感受母爱的无价。
1.学习彼得账单。
①出示彼得账单。
②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
指名朗读。
(适当评价。
)③谁还想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
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
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研读“妈妈的账单”。
①小朋友,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看看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是啊,这是一份特殊的账单,谁愿意来读一读。
②指导朗读,适当评价。
③请你再仔细地琢磨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地读,读到哪条款项的时候特别感动?为什么特别感动?(师小结板书:爱的账单。
【教学计划】时间:1课时(40分钟)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第五篇《母亲的账单》(第6-9课时)教学目标:学生能理解文中的情节并推测出上下文中的含义;能准确地读出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能背诵誦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生理解文中的情节并推测出上下文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运用可爱、真诚的语言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问题解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黑板、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导入新课《母亲的账单》。
2.教师准备一张表格,将表头写在黑板上,其中包括:物品名称、价格。
3.导入环节结束。
二、呈现新课(10分钟)1.教师将课文内容转述,并播放语音。
2.教师让学生跟读课文,学生纠正发音。
3.学生一组一组朗读课文,教师点评。
4.呈现环节结束。
三、讲解文中生词(10分钟)1.教师用情境法讲解生词,让学生理解词义。
2.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学生指出生词。
3.教师点拨学生,使其理解生词的上下文含义。
4.讲解环节结束。
四、阅读活动(10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回答问题。
2.学生讲解自己的答案。
3.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
4.阅读活动环节结束。
五、课文归纳(5分钟)1.老师归纳整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成课文归纳。
2.学生朗读课文。
3.学生背诵课文。
4.归纳环节结束。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
2.小结环节结束。
七、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第X页的练习。
板书设计:课堂活动:导入,呈现新课,讲解生词,阅读活动,课文归纳,课堂小结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文中的情节,并推测上下文的含义。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用情景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生词的理解更加深入,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稍显紧凑,下节课需要有更多的巩固和练习。
语文三年级《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三年级《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三年级《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
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
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1、揭题直接导入。
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
(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
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教师引说:十年的幸福生活啊!是多么的甜蜜。
每一天,妈妈都为小彼得准备好干净舒适的衣服……十年的吃喝中,有一杯杯香浓的牛奶,香甜可口的饭菜……每次,当小彼得生病时,妈妈总是那样辛劳……十年来,妈妈一直是那样慈爱……(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教课资料范本长春小学语文三年级下《母亲的账单》(3)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母亲的账单》教课方案教材剖析《母亲的账单》这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讨取他每日帮妈妈做事的酬劳;当他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酬劳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觉到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他愧疚地把讨取来的酬劳塞进了妈妈的口袋。
课文切入角度独到、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教材。
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培育独立的阅读能力、鼓舞和指引学生运用从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亲母亲做事。
教课要点:是读懂课文内容、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课难点:是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
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母亲的账单》、并学习了生字、下边我们来复习一下这些字。
这节课我们持续学习第九版块“我们的世界”第 4 课《母亲的账单》。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3 页、我们经过一份特别的账单来倾听一位母亲的心声。
二、讲解新课1.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把你以为最动人、最喜爱的段落频频读一读。
2.我们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商人的儿子比较会经商、从爸爸的店里知道了账单的用途。
彼得悉道了为他人做事是应当收取酬劳的。
)3.我们来读第二自然段、这段话里的“酬劳”是什么意思?(你给他人做事、他人付给你的钱或物件叫酬劳。
)彼得为何要向妈妈讨取报仇呢?他是怎么想的?4.我们来看彼得给妈妈列的账单、自由读:( 2-5 自然段)你想对彼得说什么?5.老师有一个问题:小彼得列出了这样一份账单、是否是说明彼得不是一个好孩子呢?(不是、彼得向来帮妈妈做事、也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不过他还没存心识到和妈妈为他付出的全部对比、他所做的事情显得那样微小。
不足挂齿)6.妈妈是怎么做的?(付出劳动、获取酬劳、错吗?不错。
三年级下册语文《妈妈的账单》原文及教案教案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案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原文及教案,盼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协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原文小彼得是一个商人的儿子。
有时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
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账单要经办,彼得经常被派去把这些账单送往邮局寄走。
他慢慢觉得自己好像也成了一个小商人。
有一次,他突然想出一个办法:也开一张收款账单给他妈妈,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酬报。
一天,妈妈发觉她的餐盘旁边放着一份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在花园协助大人干活20芬尼彼得始终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细致地读了一遍,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有说。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盘旁边找到了他想要的酬报。
正值小彼得得偿所愿,要把这笔钱收进自己的口袋里时,突然发觉餐盘旁边还放着一份给他的账单。
他把账单绽开读了起来:彼得欠她的母亲如下款项: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华蜜生活0芬尼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始终有一个慈祥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
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惭愧万分。
过了一会儿,他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蹑手蹑脚地走近母亲,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当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进了她的上衣口袋。
小学三年级语文《妈妈的账单》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造就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实力,造就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巧设悬念,激发爱好1、板书“060”2、质疑:看到这个特别的算式,你有什么疑问?3、(在算式下方打一个问号)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妈妈的账单》这篇课文里。
只要同学们把课文读懂了,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