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两首》
- 格式:pptx
- 大小:4.32 MB
- 文档页数:49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起航教育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知识点复习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前两句写诗人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
后两句诗描写的图景令诗人倍感亲切,也许他会由此想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所以感情略显舒缓。
“挑”字用得极为准确。
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2.古诗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那应该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前两句中诗人思乡之情得到了直接抒发,表达了身在异乡孤单寂寞的情怀。
后两句:自己远在异乡,不能和兄弟们一起登高、饮酒,遗憾之余,深感寂寞,倍加思乡。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他乡游居漂泊,每每一到好节日,我对家乡,对亲人,对老友那浓浓的思念之情更加深了。
遥想,兄弟们一定正在登高山吧!一定都插上了茱萸,唯一可惜的就是少了“我”一人。
2.古诗意思:诗人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诗人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诗人一个人。
一、多音字:1、少 shǎo 很少; shào 少年2、挑 tiāo 挑水; tiǎo 单挑、挑拨二、词语解释:1、萧萧:指风声。
2、客:漂泊在外的人。
3、知:推测,料想。
4、篱落:篱笆。
5、独:单独。
6、异乡:他乡。
异,别的,其他的。
7逢:遇到,碰到。
8、佳节:这里指重阳节。
实际泛指一切。
9、倍思亲:加倍地思念亲人。
9、遥:远。
10、登高:古时习俗,每年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上高处。
11、夜书:晚上写。
书,写。
三、我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必背课文及日积月累李芊孜要求背诵的课文(全篇)1.我们的民族小学9.古诗两首11.秋天的雨13.花钟19.赵州桥21.古诗两首22.富饶的西沙群岛23.美丽的小兴安岭- - 优质资料1 我们的民族小学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bà)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dǎi)族的,有景颇(pō)族的,有阿昌(chānɡ)族和德昂(ánɡ)族的,还有汉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jiāo)、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xiāo梧wú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tiǎo促cù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萧萧:风声。
- - 优质资料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俗称蟋(xī)蟀(shuài),有的地区叫蛐(qū)蛐。
篱落:篱笆(bā)。
九月九日忆yì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yì乡为异客,每逢féng佳j iā节倍bèi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c hā茱z hū萸yú少一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切题。
古人有在重阳节登高、佩带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第一课《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词,是影片《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词作者是乔羽,曲作者是刘炽。
它描绘了一群少先队员课余荡舟北海,尽情欢乐的情景,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党、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
2、诗歌的第一节着重描绘了如画的北海风光。
第二小节表现了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的少先队员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则表达了少先队员对党和祖国人民的感激之情。
3、第二段中,红领巾指的是少先队员,太阳指的是共产党,红领巾迎着太阳的意思是少先队员的心向着共产党,表达了共产党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正哺育着少先队员茁壮成长。
4、“水中鱼儿望着我们,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鱼儿真的望着小朋友,听他们唱歌吗?为什么这样说?答:这句话是拟人的修辞方法,鱼儿不是真的望着他们,听他们唱歌。
是因为小朋友们感到在共产党的关心下无比快乐。
5、“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的是社会主义祖国。
6、我问你亲爱的伙伴,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小朋友真的不知道是谁吗?为什么这样问?答:知道。
这样更能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感激之情。
7、“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三次出现这在歌词中叫副歌,在写法上叫反复。
为什么要反复?答:表明小朋友们沉浸在欢快之中,忘记划桨,任小船飘荡。
第二课《学会查“无字词典”》1、理解词语。
骄阳似火:烈日当空,连树上的叶子都被晒蔫了。
惊涛拍岸:海面上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撞击在岸边的岩石上,发出了山崩地裂的声音。
意味深长: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2、无字词典指的是生活里的学问。
查无字词典指的是到生活中寻找正确的答案。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语文不光要从书本上学,还要从生活实践中学。
3、爸爸的解释与聪聪的解释有什么区别?答:爸爸结合身边的事物解释更加具体,生动,贴近生活。
聪聪是背字典上的解释。
4、嚷(rǎng)起来5、学会用“不仅……还……”造句。
例:小明不仅学习优秀,还乐于助人,深受大家喜欢。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学问点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坪坝:平坦的场地。
穿戴:穿的和戴的〔衣帽、首饰等〕。
装扮:使容貌、样子好看。
绚丽:绚丽美丽。
新颖: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觉得新颖而感爱好。
明丽:显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形容绚丽明丽,色调丰富。
敬爱:敬重酷爱。
招引:用动作、声响或色、香、味等特点吸引。
喧闹:〔景象〕繁盛活泼;使场面活泼,精神开心;喧闹的景象。
宁静:没有声音。
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
摇摆:摇摆,摇动。
第二课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
全株含白色乳状汁液,叶子倒坡针形,羽状分裂,花黄色,头状花序,结瘦果,褐色,有白色软毛,根茎可入药。
盛开:〔花〕开得茂密。
玩耍:做使自己精神开心的活动;嬉戏。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则,很庄重。
绒毛:纤细而松软的短毛。
引人注目:引起的人留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合拢:合到一起。
假装:成心做出某种动作或姿态来掩饰真相。
视察:细致视察〔事物或现象〕。
好玩:能引起人的新颖心或宠爱。
第三课爬开都峰笔陡:像笔杆一样直上直下。
形容坡度很大。
好像:仿佛,好像。
发颤:颤抖。
奋力:努力、尽力,充分鼓起劲来。
志气: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
鼓舞:使振作起来,增加信念或志气;兴奋,振作。
汲取:汲取的意思。
最终:究竟,表示所意料或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了。
尽然:竟然,表示出乎意料。
第四课槐乡的孩子染料:干脆或经媒染剂作用而能附着在纤维和其他材料上的有色物质,有的可以跟被染物质化合。
种类很多,以有机化合物为主。
低垂:下垂。
觅食:找寻食物。
炊烟:烧火做饭时冒出的烟。
满载而归:装得满满地回来,形容收获极大。
常用来形容外出办事圆满胜利,成果显著,含褒义。
第二单元第五课灰雀、郊外:一个城市四周的地区。
、惹人宠爱:引起人们的宠爱和爱护。
、仰视:抬着头向上看。
、寒冷:〔气候〕极冷。
、自言自语:成语,自己跟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可惜。
、确定:成认事物的存在或事物的真实性。
、果真:副词,表示事实及所说或所料相符。
第一单元1.《我们的民族小学》本课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团结友爱的美好景象。
2.《金色的草地》本文通过描写生活在乡下的两个小朋友经常在草地上玩耍,从而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规律和原因的故事,表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无限快乐,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由衷的热爱之情。
3.《爬天都峰》本文叙述了“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顶的事情,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要有信心和勇气,在与人相处时要善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道理。
4.《槐乡的孩子》本文通过描写槐乡的孩子采摘槐米的经过,赞美了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高贵品质。
第二单元5.《灰雀》本文讲述了列宁、灰雀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爱护孩子的高尚情操和男孩城实、天真的美好品质。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爱护小鸟,同时也要做个诚实的好孩子。
6.《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作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而没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心和爱护。
7.《奇怪的大石头》本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兴趣,并通过自己多年的学习研究,终于明白这块巨石来历的故事,表现了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执着追求的美好品质。
8.《我不能失信》这篇课文讲述了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宋庆龄诚实守信的可贵品质,启发我们要做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好孩子。
第三单元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中,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客居外地思念家乡的情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描写自己独居异乡,在重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用“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自己的思乡情怀。
10.《风筝》本文描述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快乐情景和丢风筝时的伤心情景,体现出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