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怀古诗教案精修订
- 格式:docx
- 大小:314.43 KB
- 文档页数:5
咏史怀古诗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怀古》、《汴京怀古》等三首诗的鉴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表达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咏史怀古诗的表达手法及其内涵的把握。
教学重点:三首诗的对比分析,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咏史怀古诗鉴赏》辅助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课文鉴赏:(1)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赤壁怀古》,讲解诗中的用典、意象等。
(2)学生自主鉴赏《乌江怀古》,教师点评并指导。
(3)小组合作鉴赏《汴京怀古》,分享鉴赏心得。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讲解如何鉴赏咏史怀古诗。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三首诗的对比分析3. 鉴赏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的鉴赏方法。
答案示例:《登鹳雀楼》(1)背景分析:诗人王之涣在登高远望中,感慨国家兴衰,表达忧国忧民之情。
(2)情感分析: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3)表达手法分析: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突显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2. 课后拓展:阅读一首咏史怀古诗,结合所学,分析其艺术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仍需加强对诗歌表达手法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了解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引导学生掌握咏史怀古诗常见的主题和情感。
3、培养学生鉴赏咏史怀古诗的能力,包括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手法和语言等方面。
4、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2、难点(1)分析咏史怀古诗中复杂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情感寄托。
(2)体会咏史怀古诗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首著名的咏史怀古诗,如杜牧的《赤壁》,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从而引出咏史怀古诗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1、咏史怀古诗的概念咏史怀古诗是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2、咏史怀古诗的特点(1)内容上,以历史为依托,借古讽今或伤今。
(2)结构上,一般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
(3)手法上,常用对比、用典、借景抒情、衬托等。
3、咏史怀古诗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中对历史的简单提及,到汉代班固的《咏史》,再到唐代刘禹锡、杜牧等诗人的大量创作,以及宋代苏轼、辛弃疾等词人的传承发展,咏史怀古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三)主题探究1、感慨兴衰诗人通过对历史上繁华与衰落的对比,表达对世事无常、兴衰更替的感慨。
例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借古讽今诗人借历史上的教训来讽喻当代社会,批判现实的黑暗和不公。
如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3、怀才不遇诗人借古代名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
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4、思乡念归在远离故乡的情境下,诗人借对历史遗迹的怀念来表达思乡之情。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主题为“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四首诗歌。
通过分析诗人的生平背景、创作风格及诗歌内容,使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体会诗人的历史感悟和家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掌握诗歌的基本情感倾向。
2. 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3. 增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认识,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教学重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古代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3. 诗歌欣赏:(1)咏荆轲:分析荆轲刺秦王的英勇事迹,体会诗人对英雄的敬仰之情。
(2)赤壁怀古:通过对赤壁之战的回顾,感悟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3)乌江渔者:讲述项羽乌江自刎的故事,感受诗人对英雄末路的感慨。
(4)蜀相:介绍诸葛亮的事迹,理解诗人对贤臣的赞美和怀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分析诗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兴、对仗、用典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人的手法,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四首:《咏荆轲》、《赤壁怀古》、《乌江渔者》、《蜀相》2. 诗人:生平简介、创作风格3. 诗歌主题:英雄、历史、家国情怀4. 艺术手法:比兴、对仗、用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模仿教材中的一首咏史怀古诗,创作一首新诗。
2. 答案示例:(1)题目:《乌江怀古》(2)答案:乌江之水清且深,英雄末路何堪寻。
项羽豪情今已矣,空留江水照人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知识和审美技巧。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章《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咏史怀古诗》的概述、鉴赏方法以及精选的《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两首诗歌的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鉴赏能力。
3. 感受诗人对历史、人物、事件的感慨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尤其是对诗歌中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
重点:通过具体诗歌的解读,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历史典故,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展示课件,讲解鉴赏方法。
3. 诗歌解读:a. 《登幽州台歌》: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体会诗人的感慨。
b. 《赤壁怀古》: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审美价值。
4. 随堂练习: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及诗歌的情感表达。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定义、特点2. 鉴赏方法3. 《登幽州台歌》解读4. 《赤壁怀古》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并阐述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咏史怀古诗,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历史、人物、事件等方面的知识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2. 诗歌中历史、人物、事件的理解3. 诗歌解读的深入程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施一、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包括了解诗歌背景、分析诗歌结构、品味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情感等。
咏史怀古诗教案课题:咏史怀古诗教案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写作手法;2. 学习并模仿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方法;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 学习古代诗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2. 培养学生细腻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和评析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准备一些优秀的古代咏史怀古诗的范例;3. 古诗教材。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用一首古代咏史怀古诗作为导入,通过朗读和解读,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讲解古代咏史怀古诗特点和写作手法(15分钟)1. 介绍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和起源;2. 解读古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如描写历史事件、展现人物形象、表达作者感慨等;3. 分析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常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Step 3:分析范例并模仿(20分钟)1. 展示一些古代咏史怀古诗的范例,并逐句分析其结构和修辞手法;2. 引导学生模仿这些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写作方法,让他们自己创作一首咏史怀古诗。
Step 4:学生自主创作(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古代咏史怀古诗的形式写出自己的作品。
Step 5:互评和分享(10分钟)学生互相交换并评价对方的作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Step 6:总结和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咏史怀古诗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古代诗歌对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和示范,帮助学生了解古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并通过自主创作和互评,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领会和理解古代诗歌的美和意境。
同时,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课堂形式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2024年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的第三章,主题为“咏史怀古诗”。
具体内容包括《登幽州台歌》、《赤壁怀古》、《乌江渔者》三首诗。
通过分析诗中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领悟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历史感悟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
重点:分析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与咏史怀古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咏史怀古诗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和表现手法。
a. 《登幽州台歌》:介绍诗人陈子昂的生平,分析诗中的怀古之情。
b. 《赤壁怀古》:讲解苏轼的文学成就,解读诗中的历史感悟。
c. 《乌江渔者》:阐述诗人张志和的创作背景,探讨渔者形象的象征意义。
3.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并解读另一首咏史怀古诗。
5. 互动: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b. 三首诗的历史背景、意境、表现手法c. 例题解析d.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滕王阁序》中的咏史怀古元素。
2. 答案要点:a. 历史背景:王勃创作《滕王阁序》的背景。
b. 意境:描绘滕王阁的壮丽景色,抒发怀古之情。
c. 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等手法,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感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组织咏史怀古诗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咏史怀古诗》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咏史怀古诗》。
主要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凉州词》、《咏史》和《乌衣巷》四首诗的学习。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第10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学习四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古人的豪情壮志,培养爱国情怀。
3. 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四首古诗的朗读、赏析和情感体验。
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咏史怀古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课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古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咏史怀古诗的学习。
2. 朗读古诗:让学生朗读四首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
3. 赏析古诗:分析四首古诗的背景、作者、意境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a. 登鹳雀楼:王之涣以雄浑的笔触描绘出壮丽的河山,表现了诗人胸怀天下的豪情。
b. 凉州词:王翰以边塞风光为背景,表达了守边将士的豪迈情怀。
c. 咏史:杜甫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d. 乌衣巷:刘禹锡以南京乌衣巷为题材,抒发了怀古之情。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2. 内容:a. 古诗四首:《登鹳雀楼》、《凉州词》、《咏史》、《乌衣巷》b. 意境与表现手法c. 朗读与赏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四首古诗的意境和表现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咏史怀古诗的认识。
2. 答案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3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爱国情怀。
高二语文必修4咏史怀古诗教案咏史怀古诗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二语文必修4教材中“咏史怀古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赤壁怀古》、《乌江怀古》、《汴京怀古》三首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让学生了解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感受诗人的历史感悟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领悟诗人通过咏史怀古所抒发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领悟咏史怀古诗的审美价值。
重点:掌握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了解诗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咏史怀古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诗词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诗词讲解:分析三首诗的背景、意境、表现手法,详细解读诗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4. 例题讲解:以《赤壁怀古》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一首诗进行分析,谈谈自己对诗中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2.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表现手法3. 诗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乌江怀古》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
2. 答案:要点包括:诗中的意象(如乌江、古战场等),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以及诗人通过怀古抒发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对咏史怀古诗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咏史怀古诗,提高对这一题材的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咏史怀古诗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咏史怀古诗鉴赏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文学鉴赏》教材第四单元《咏史怀古诗》章节,详细内容包括《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经典咏史怀古诗作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技巧。
3.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咏史怀古诗的寓意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教学重点:分析咏史怀古诗的结构特点,掌握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乌衣巷、鹳雀楼、赤壁等历史场景,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顺势导入本节课的主题——咏史怀古诗。
2. 新课导入:介绍咏史怀古诗的定义、特点及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咏史怀古诗有初步的了解。
3.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等诗篇,分析其结构特点、意境、寓意等,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咏史怀古诗,进行鉴赏分析,示范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一首咏史怀古诗,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技巧,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咏史怀古诗鉴赏2. 内容:a. 定义、特点、发展历程b. 经典作品:《乌衣巷》、《登鹳雀楼》、《赤壁怀古》c. 鉴赏方法:结构分析、意境把握、情感理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分析《乌衣巷》的意境和寓意。
b. 请从结构、情感等方面鉴赏《登鹳雀楼》。
c. 请谈谈你对《赤壁怀古》的理解。
2. 答案:a. 意境: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寓意:通过对乌衣巷的描绘,反映了世事变迁,人生无常。
b. 结构:诗句对仗工整,韵律优美。
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咏史怀古诗教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咏史怀古诗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
——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
——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干、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⑵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②唐代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③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②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③李商隐的《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於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⑷追慕古贤(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⑸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7、【常用的技巧手法】“诗”与“史”的结合:,双关“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1)抒情方式:①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②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吊古伤今A、《桂枝香》王安石金陵怀古词“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绪。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了“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的胜概。
下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警世伤时之意,实际上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之覆辙。
B、《与诸子登砚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沽而建。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
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
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赁吊怀古中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2)描写手法:①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②对比《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写人事的变化,盛衰的无常。
③虚实结合《念奴娇赤壁怀古》④联想想象《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3)修辞手法:拟人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句使用拟人手法,表面写潮,实为写人,写人的心境,写人的感慨。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觉察到石头城的荒凉,碰到冰冷的石壁,又要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退去。
可是想当初,这里曾经过六代豪奢,曾经是那么的繁华富贵。
而如今山川依旧,金陵城昔日的繁华却难觅踪影。
城空空,心空空,潮寂寞,人寂寞。
一切都是那么的悲怆,那么的凄清。
面对着这荒芜冷落的景象,不禁引入深思:为何当年的繁华留不下一点痕迹?此外还有直抒胸臆、象征、衬托、比喻、对偶等手法也常用于咏史怀古诗。
二、鉴赏咏史诗三步曲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体悟意图、领悟感情)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分析技巧手法)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
对于唐宋着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
这是最基本的。
※举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解题步骤】1.了解诗人笔下的古人、古事、古迹是怎样的?(作者"怀"什么"古")2.把握诗人态度,归结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3.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怀什么古);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作者在怀古中的态度、感情)(2)比喻。
(手法)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1)、请简析本诗的表现手法。
答:反衬。
一二句先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再。
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
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