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腺胃炎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5.51 MB
- 文档页数:35
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禽腺胃炎是目前禽病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以腺胃水肿、减料、过料为特征。
鸡、鸭、鹅、鸳鸯、鹌鹑、鸽子均有发生,蛋鸡、肉用鸡最为多见。
该病不仅造成鸡群伤亡,还严重影响禽饲料转化率,从而影响体格发育,使肉禽上市时间推迟,使蛋禽产蛋高峰期推迟或无高峰期,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健康发展和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一、发病原因(一)传染性因素1.种鸡垂直传播。
由于霉菌毒素不易分解,可在动物体内长期储存,种禽虽然采食了含有霉变的饲料,但由于其年龄较大、抵抗力强,并没有出现严重的致病性。
但是毒素可通过种禽机体的代谢,将毒素储存在禽产品中如精液、蛋和肉中,重者受精率下降、孵化率降低;轻者孵出的雏鸡 1 日龄便发生腺胃炎。
2.眼病。
育雏时期雏禽维生素 A 缺乏;长途运输,育雏室温度不稳定;氨气过重或禽群密度过大是雏禽眼疾发生的诱导因素,也可引起腺胃炎。
(二)非传染性因素1.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原料霉变或水分过大,造成霉菌毒素中毒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2.成品饲料霉变,生物胺过多。
成品饲料存放粗放,存放时间较长。
成品饲料中补充蛋白质成分如鱼粉、血粉、肉骨粉等因品质较差,富含细菌致使蛋白质被细菌微生物分解发酵成生物胺和肌胃糜烂素,诱发腺胃溃疡、肌胃糜烂。
3.维生素、矿物质缺乏。
霉菌毒素能引起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普遍缺乏,其中多种维生素和营养物质的缺乏会直接增加肌胃溃烂的机会。
饲料营养不良、氨基酸不平衡、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硫酸铜过量等都易引发此病。
4.应激因素。
因禽体体温高、代谢旺盛、抗应激能力差,对免疫细胞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可引起腺胃炎的发生。
5.管理因素。
饲养密度大、雏鸡瘦弱、雏鸡的运输时间长、脱水也是诱发此病的原因之一。
6.疫苗因素。
做完第一防疫(小三联)后,由于疫苗免疫的刺激,诱发此病的也较多。
7.滥用药物。
使用抗病毒药物、青霉素作开口药也会引发腺胃炎。
二、解剖变化嗉囊充满液状内容物带有刺鼻的酸味,腺胃肿大如球,呈乳白色,可见灰白色格状外观,切开腺胃胃壁增厚,有的肌腺胃内充满大量浑浊液体。
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禽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禽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由饲料污染、病毒感染、环境因素和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引起。
饲料污染是禽腺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饲料污染有霉菌毒素和细菌污染。
病毒感染也是引发禽腺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禽类在受感染的情况下易患病。
环境因素和营养不良也会增加禽腺胃炎的发病风险。
为了预防禽腺胃炎的发生,需要加强饲料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并合理配制营养饲料。
这些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可以有效降低禽腺胃炎的发生率,提高禽类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禽腺胃炎、发病原因、预防措施、饲料污染、病毒感染、环境因素、营养不良、饲料卫生管理、消毒、环境清洁、营养配方、重要性。
1. 引言1.1 禽腺胃炎的定义禽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家禽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等禽类动物中。
该病主要发生在禽类的腺胃部位,表现为腺胃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和炎症等症状。
禽腺胃炎会导致禽类摄食减少、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禽类死亡。
禽腺胃炎的发病率较高,给禽类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禽腺胃炎通常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导致的,主要包括饲料污染、病毒感染、环境因素、营养不良等。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禽腺胃炎,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加强饲料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合理营养配方等。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有效减少禽腺胃炎的发生,保障禽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禽腺胃炎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禽类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2. 正文2.1 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禽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鸟类疾病,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1. 饲料污染:饲料中存在过多的霉菌、细菌或化学物质会导致禽腺胃炎的发生。
鸟类食用污染的饲料后,会引起胃肠道炎症,进而导致腺胃炎的发展。
2. 病毒感染:禽腺胃炎也可以通过病毒感染而引起。
常见的病毒包括禽瘟病毒、鸡肠道炎病毒等,这些病毒会直接侵袭鸟类的腺胃组织,导致炎症和溃疡。
此方政妓23鸡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王慧u ,程小果w(1.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滨州,25660f >;2.山东省动物病原微生物工程实验室,山东滨州,256606)鸡腺胃炎主要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饮食减少,体重下降,发病中后期病鸡极度消瘦、苍白, 最后因衰竭而死。
临床以鸡生长受阻、发育不良, 消瘦、衰竭死亡,饲料粪便、整齐度差为特点,以 腺胃肿大如球,腺胃壁水肿、增厚,腺胃黏膜溃 疡、脱落,腺胃乳头扁平甚至到消失、指压可流出 清亮液体等为主要特征。
鸡腺胃炎不是一种特定的传染病或疾病,是 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导致病鸡的一种临床病症, 且发病非常普遍,可以造成鸡的料肉比下降,死 淘率增加等,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鸡腺胃炎的流行特点、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介绍如下,供广大的养殖户和兽医临床技术人员 参考。
1流行特点1.1发病普遍性目前鸡腺胃炎在家禽养殖场的发病比例高达90%以上,可发生于各品种、各日龄段的鸡,尤其以育雏鸡发病较多且较严重。
一些区域或地区的发病率最高可达100%,一般为10%~30%,死亡率一般为5%~20%。
最早发病H 龄可见于1日龄,10〜30 H 龄为高发期。
80日龄以后的鸡较少发生该病,但临床也有120 H 龄以上产蛋鸡发病的报道。
1.2无明显季节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和 换季时节较为严重。
雏鸡易感,育雏室温度较低 的鸡群更易发病,如发病后其继发新城疫、大肠 杆菌病、支原体病、球虫病等,则死亡率急剧上 升。
1.3病因较为复杂该病是鸡的一种常见病症,病因 多且较为复杂,既有非传染性因素, 又有传染性因素。
当鸡群的生长环 境有较多发病诱因,导致鸡群出现 应激,或出现明显的免疫抑制时,则机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诱发腺胃炎。
2发病原因2.1非传染性因素2.1.1霉菌毒素霉菌毒素主要是指霉菌在其所污染的饲料 原料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鸡群采 食饲料进人体内,从而引起鸡群的急性或慢性毒 性反应,危害消化系统,主要是引起腺胃炎、肌胃 糜烂,也可引起机体的肝脏、肾脏等其他组织器 官的损伤。
鸡腺胃炎腺胃炎是由幽门螺杆菌协同传染性血病毒一起的腺胃肿大、鸡内金坏死、消化平衡乱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现已成为养鸡行业的一个大问题。
一、病原幽门螺杆菌,革兰氏染色体呈阴性,在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呈典型的螺旋状或弧形。
具体特征1.含粘附素,可与上皮细胞牢牢连在一起,避免随食物一起被胃排空。
2.可分泌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以保护不受中性粒细胞的杀伤。
3.富含尿素酶,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在菌体周围形成氨云保护层,以抵抗胃酸。
二、流行特点1. 我国的传染性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其次以蛋雏鸡和青年鸡多发,然后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
该病流行较广,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
最早发病日龄见于21日龄,25~50日龄为多发期,有报道称产蛋鸡也可发病。
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2. 该病的发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发病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发病的鸡群大多来源同一个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
3. 不能发生水平传播或水平传播很弱(即不能同居感染)。
很多鸡场同一日龄两批不同品种或来源鸡苗,一批发病,一批不发病。
即使放在同一笼内也不能互相感染。
4. 该病是一种综合症,也是一种“开关”式疾病,病因复杂。
该病的病原多是呈垂直传播或污染马立克氏疫苗或鸡痘疫苗而传播的,在良好饲养管理下(无发病诱因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很轻。
当有发病诱因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诱因越重越多,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表现越重,诱因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三、发病主要病因或诱因1. 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以瞎眼为特征的),是腺胃炎发病很重要的病因。
今年8月底至11月底,是鸡痘发病严重季节,腺胃炎发病也非常严重,很多鸡群都是先发生了鸡痘,后又继发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并且药物治疗无效。
2. 饲料营养不良。
饲料粗纤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等,鸡群易发生腺胃炎。
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禽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禽类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鸡、鸭、鹅等禽类身上。
该疾病对禽类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预防和控制禽腺胃炎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展开阐述。
一、发病原因1. 病原菌感染:禽腺胃炎的主要病原菌包括禽型致病性大肠杆菌、禽型沙门氏菌、禽型沙门菌等。
这些病原菌往往通过饮水、饲料或者直接接触传播,感染禽类的腺胃黏膜,引起腺胃炎的发生。
2. 环境因素:饲养环境的恶劣条件也是禽腺胃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饮水不洁净、饲料受到霉变污染、温度湿度不适宜等都会为禽腺胃炎的发生提供有利条件。
3. 疫苗不良:禽类在注射疫苗时,如果疫苗质量不过关或者注射方式不正确,也会导致禽腺胃炎的发生。
4. 饲料不当:长期饲喂营养不良、质量低劣的饲料,缺乏某些维生素和矿物质,也会诱发禽腺胃炎。
二、预防措施1.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的饲养环境是预防禽腺胃炎的首要保障。
饲养场要保持清洁卫生,饮水器要经常清洗消毒,饲料要防止发霉变质。
2. 增强饲料营养:给禽类合理搭配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增强禽类身体的免疫力,减少禽腺胃炎的发生。
3. 合理注射疫苗:在注射疫苗时严格按照疫苗的说明书来操作,注意把好疫苗质量关。
4. 药物预防:可以用抗生素、消炎药预防禽腺胃炎的发生,但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兽医的指导,不可滥用抗生素,以免产生抗药性。
5. 定期检查:定期请兽医对禽类进行健康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有效预防禽腺胃炎的发生。
6. 科学饲养:禽类在饲养日常中,要注意科学饲养,保证禽类的健康成长,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7. 防治传染源:对禽腺胃炎的传染源严格隔离,对已感染的禽类要进行隔离治疗或者淘汰处理。
预防禽腺胃炎的发生,关键在于饲养管理和加强防疫工作。
只有在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加强管理,保障禽类的健康,才能有效降低禽腺胃炎的发病率,提高禽类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希望广大养殖户认真对待禽腺胃炎的预防工作,共同维护禽类健康,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夏季肉鸡腺胃炎病症及医治方案肉鸡腺胃炎会使肉鸡生长受影响,导致鸡体消瘦。
目前,尚无医治本病的殊效药,但可对症用药医治,能起到一定的成效,不过很容易复发,病程较长。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其发病症状,及时控制病情,也应在平时加强预防,以免此病的产生。
肉鸡腺胃炎是怎么引发的?1、肉鸡在养殖的的时候,外界的条件热应激显现,使肉鸡体温上升,从而导致胃内饲料变质加快。
2、由于养殖的肉鸡生长过快,对于饲料的消化率肯定要提高的很明显,粗纤维的含量相对来说就比较的偏低,肉鸡没有饥饿感,对于腺胃和肌胃没有排空的时间,使这些器官没有得到很好的锤炼和保养,因此这些器官的功能就会明显的降落,这才是真正腺胄炎发病率髙的一个重要原因。
3、在饲养雏鸡的时候,早期育雏管理不善,这将直接影响到腺胃的发育,同时也是腺胃炎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雏鸡在孵化的时候霉菌感染,在长途运输的时候显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了腺胃和肌胃的早期发育。
5、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肉鸡在得了一些疾病以后才,一些疾病的后遗症也会引发腺胃炎的产生。
如,沾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沾染性法氏囊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鸡沾染性贫血病毒、呼肠孤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肉鸡腺胃炎如何控制?腺胃炎医治暂未发觉有针对该病的专用药,而且该病也没有疫苗,没法进行免疫接种。
这就要求饲养管理人员做好其他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并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提高饲料水平,控制霉菌感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预防腺胃炎的产生。
预防腺胃炎需要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并做好综合防治措施。
把好鸡苗关,从正规种鸡场引进鸡苗,确保鸡苗质量,避免腺胃炎等疾病的垂直传播。
避免饲喂湿润发霉的饲料,要求养殖户购置的饲料在5天内用完,放置饲料的地方应当尽可能保持透风、干燥,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剂;增加饲喂次数,待鸡吃干净料槽内的饲料后再添加,避免饲料在料槽内时间太长。
30日龄内的肉鸡每天空料2小时,肉鸡空料后,腺胃和肌胃排空,促使腺胃和肌胃中长时间储积的有害物质排出。
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禽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禽畜疾病,主要影响家禽的生长和生产性能,给养殖业带来严重损失。
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复杂,包括病原菌感染、环境污染、饲养管理不当等多种因素,因此预防腺胃炎需要综合多方面的措施。
本文将从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发病原因1. 病原菌感染:禽腺胃炎的主要病原菌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细菌感染是导致腺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它们通过食物、水源以及环境传播,引发禽畜的腺胃炎。
禽腺胃炎还常由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等病毒感染所致。
2. 饲养管理不当:饲养管理不当也是禽腺胃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比如饲料质量控制不严、饲养环境脏杂、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不良的饲养条件容易导致禽畜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易于感染腺胃炎。
3. 环境污染:禽舍环境污染也是禽腺胃炎发病的因素之一。
禽舍内缺乏清洁卫生,粪便、异物、尿液等污染物存留时间过长,易导致细菌、病毒在禽舍内传播,增加禽畜患病的风险。
4. 饲料不洁:饲料不洁是导致禽腺胃炎的常见原因。
饲料中含有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或毒素,如果禽畜长期食用这样的饲料,会对胃肠道产生刺激从而引发腺胃炎。
5. 其他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禽腺胃炎的发病还与饲料成分不合理、禽畜摄入过多草酸盐、缺乏饲料中的消化器官保护因子等因素有关。
二、预防措施1. 加强饲料卫生管理:饲料是禽畜的主要营养来源,饲料中的细菌、霉菌等有害微生物是引发腺胃炎的重要原因。
要加强饲料卫生管理,保证饲料的卫生质量。
要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购买符合标准要求的饲料;存储饲料时要避免受潮、受阳光暴晒;饲料投喂前应检查饲料是否有异物以及饲料是否变质,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
2. 合理饲养管理:良好的饲养管理是预防腺胃炎的关键。
要定期对禽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更换饲料盆、饮水器等饲养设备,确保禽畜的生存环境干净卫生;要避免过度密度饲养,合理配置饲养密度,保证禽畜的生长空间;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防止细菌、病毒在禽舍内传播。
鸡腺肌胃炎发病症状是什么鸡腺肌胃炎的防治措施
鸡腺胃炎如何治疗?鸡腺胃炎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鸡传染性腺胃炎,目前在肉鸡养殖上这种鸡腺胃炎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
今天一起来了解下鸡腺胃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鸡腺肌胃炎对鸡的威胁极大,严重影响鸡的生命安全,养殖户要了解鸡腺肌胃炎的症状和鸡腺肌胃炎的防治措施,保护鸡群生长。
达龙腺肌胃康,鸡腺肌胃炎的克星。
腺胃炎主要表现为腺胃水肿,腺胃出血。
肌胃炎主要表现为鸡内金糜烂,溃疡。
一般情况下,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有腺胃炎的鸡,一定会有肌胃炎,但是有肌胃炎的鸡,不一定有腺胃炎,这个是需要区分的。
腺肌胃炎发病症状是什么?
1、先发病的鸡离群呆立,表现在:温度合适的时候,周围的鸡都很安静的趴伏休息,这只鸡表现为缩头闭目站立。
2、观察这样的鸡,外观体格还并不小,毛色还红亮。
触碰这样的鸡,鸡眼睁开后,又很精神的跑开。
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禽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本文从发病原因、传染途径、高发季节和预防措施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饲料不洁或感染病原体导致,通过粪口传播等途径进行传染。
禽腺胃炎多发生在春秋季节,温度湿度适宜是病原体繁殖的最佳条件。
预防措施包括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加强饲料质量管理等措施。
通过做好预防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禽腺胃炎的发生,提高家禽的健康水平。
禽腺胃炎的病因复杂,预防措施多样,只有通过全面的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这种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禽腺胃炎、发病原因、传染途径、高发季节、预防措施、总结。
1. 引言1.1 禽腺胃炎概述禽腺胃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主要在禽类中流行。
该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禽腺胃炎病毒,可以引起禽类的腺胃炎症状,包括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
禽腺胃炎对禽类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禽类死亡。
由于禽腺胃炎的传染性强,一旦发生疫情很容易造成整个养殖场的大面积感染。
及早了解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详细探讨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高发季节以及预防措施,以帮助养殖户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禽腺胃炎的发生。
2. 正文2.1 发病原因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病原体感染:禽腺胃炎的主要病原体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ullorum),这种细菌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感染禽类,引发疾病。
2. 饲料问题:饲料中可能含有过期变质的食物或者添加剂,这些物质会刺激禽类的胃黏膜,导致腺胃炎的发生。
3. 环境压力:禽类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会受到压力,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禽腺胃炎。
4. 饲养管理不当:比如饲养密度过高、饲料清洁度不够、饮水不洁等问题,都会增加禽类发生腺胃炎的风险。
5. 遗传因素:有些禽类品种本身就对腺胃炎具有遗传易感性,容易受到病原体感染。
雏鸡腺胃炎及肌胃糜烂近年来,在我国出现了一种以腺胃炎、腺胃肿大及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该病在美国、澳大利亚已有报道,在我国已有10多个省市发生本病的报道,自1997年以来,山东省青岛、枣庄、泰安、潍坊;辽宁大连、庄河等地发现本病流行,目前我国东北地区发生率比较高,河南、河北等地区也有发生。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禽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一、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有哪些流行特点?1、腺胃炎可发生于不同品种的蛋鸡和肉鸡,以蛋雏鸡、肉雏鸡和青年鸡多发,其次为肉用公鸡和杂交肉鸡。
2、该病流行较广,发病地区发病率一般为7%~28%,死亡率一般为30%~50%。
最早发病日龄见于21日龄,25~50日龄为多发期,产蛋鸡也可发病。
病程10~15天,长者可达35天,发病后5~8天为死亡高峰。
3、本病是由一种或几种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及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综合征;消化道和内分泌器官是这些致病因子的靶器官;病情的轻重与营养、管理和卫生因素有关;对此病的治疗效果一般不很理想,但对症治疗可减少死亡。
二、究竟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腺胃炎及肌胃糜烂?1、非传染性因素:(1)日粮的生物胺日粮原料如堆积的鱼粉、玉米筛出物、豆饼、维生素预混料、脂肪、禽肉粉和肉骨粉等含有高水平的生物胺(如组胺3-羟色胺、5-羟色胺、组氨酸、多巴胺、肌肉糜烂素、血清素等),这些生物胺是代谢过程中氨基酸脱羧后的降解产物,对动物有毒,其真正的潜在来源是动物副产品粉及降解产物。
(2)霉菌毒素镰刀霉菌产生的T2毒素是一种腐蚀性刺激物,它可造成腺胃、肌胃和羽毛上皮的粘膜坏死;桔霉素基本上是一种肾毒素,它能使肌胃出现裂痕;卵孢毒素也能使腺胃、肌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粘膜被假膜性渗出物覆盖;圆弧酸可造成腺胃、肌胃、肝脏和脾脏损伤,腺胃肿大,粘膜增生,溃疡变厚,肌胃粘膜出现坏死。
养鸡场怎么治腺胃炎彻底?鸡多发腺胃炎怎么防控
腺胃炎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鸡传染性腺胃炎,目前在肉鸡养殖上这种鸡腺胃炎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
达龙为康用于家禽防治腺肌胃炎。
临床表现:采食量低,鸡消瘦、易惊群、羽毛蓬松、拉黄稀粪便、出现瘫腿鸡。
剖检病变:嗉囊水状内容物带有刺鼻酸味、腺胃肿大、腺胃乳头挤压有液体流出。
肌胃有裂口、肌胃肌内金火山口样溃疡、糜烂。
二、发病诱因
1.饲料营养不平衡、霉菌毒素,维生素缺乏等都是该病发病的诱因。
2.开口药物选择不合理的多种抗生素连用造成。
3.早期鸡舍温度过高、舍内湿度过大。
4.育雏期间饮用水温度比舍温低于10℃以上。
5.眼炎是本病的重要诱因,临床发现凡是有腺胃炎的鸡场首先是有眼炎类症状先发生。
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禽腺胃炎是禽类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由禽腺病毒引起,将禽类饲养业中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禽腺胃炎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发病原因禽腺胃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禽腺病毒感染引起的。
禽腺病毒主要通过禽类排泄物、飞尘、粪管尿道、消化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而在饲养过程中,很容易因为日常饲养管理不当,造成鸟群的腺胃免疫低下,加上环境压力、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就容易诱发禽腺胃炎的发生。
二、预防措施1. 正确饲养管理正确的饲养管理是预防禽腺胃炎的关键。
饲养场应该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饮水卫生、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减少病毒的传播。
对于育肥场和蛋鸡场等不同种禽类,应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干燥,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2. 注意饲料卫生饲料是禽类的主要营养来源,而不干净的饲料会导致禽腺胃炎的发生。
在饲料的配制过程中,应保持卫生,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
存放饲料时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饲料受潮变质。
3. 加强免疫加强禽类的免疫力是预防禽腺胃炎的有效手段。
定期对禽类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病毒的侵袭。
饲料中添加一些保肝、强身健体的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禽类的自身抵抗力,降低发病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对禽类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的病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治。
一旦发现禽腺胃炎的症状,应立即隔离患病禽类,保持清洁卫生,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5. 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养禽场的环境卫生是预防禽腺胃炎的重要一环。
积极清理鸡舍、灭杀害虫,保持场地的干燥通风,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
定期对养禽场进行消毒,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6. 合理饲养密度密度过大会导致禽类饲养场空气不流通,排泄物无法及时清理,从而增加了禽腺胃炎的发病风险。
合理控制禽类的饲养密度,保持场地的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7. 营养均衡给禽类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有助于提高其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鸡在发情和产蛋期间对于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的需求较大,因此应根据不同阶段合理搭配饲料,提供全面的营养。
肌胃炎腺胃炎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是一种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过料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金和肌胃粘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
某此地区腺胃炎又称为腺胃型传支。
又称病毒性腺胃炎。
发病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秋冬季节损失严重。
3日龄就有发病现象,集中在10-60日龄。
1、直升飞机羽(或叫螺旋桨状羽毛):即翅膀翼羽基部不完全断裂,断裂羽毛与体躯垂直,象飞机螺旋状。
病鸡初期表现精神沉郁,畏寒,呆立,缩头垂尾,采食和饮水急剧减少。
后期病鸡极度消瘦、苍白,逐渐衰弱而死,大小不一。
2、神经症状:多发生于发育较好的鸡群。
病初表现脚软,蹲地啄食,而后两脚瘫痪完全不能站立。
病鸡侧卧两脚颤抖朝向一侧或前后(左右)叉开,头须向后卷曲或一侧卷曲,并出现作后翻滚动作。
体温不高,常在1 ~2天内死亡。
3、腹泻:病鸡排黄白色稀粪,喂变质鱼粉的病鸡还发现体温升高至43~44℃. 饲料便。
4、水肿:气温较高季节或饲养较良好的鸡群发病常可见水肿症状,在头部、下颌部、翅膀的臂部、下腹部等部位出现蓝紫色水肿。
诱因日粮受细菌分解,产生生物胺,生物胺对机体有损坏。
饲料营养不均衡,蛋白质,维生素缺乏。
霉菌毒素,链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造成上皮黏膜损坏。
桔霉素造成腺胃出现裂痕。
卵孢毒素造成粘膜假性渗出,圆弧酸造成溃疡。
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治疗方案使用红梅牌兽药多乐吉100g兑水400斤,治疗四天,无需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