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酶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88.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中生物酶的作用知识点总结酶是生物体内一类能够催化化学反应的蛋白质,它在维持生命活动和生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学中关于酶的作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酶的定义和特点酶是一种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它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高效催化作用。
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速度,但自身并不参与反应,也不改变反应的方向。
二、酶的催化机理酶的催化机理主要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加速反应速率。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使反应发生在酶的活性位点上,并通过破坏化学键、引入临时键和改变分子构象等手段来催化反应。
三、酶的作用方式1. 酶的作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在底物上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来催化反应;二是通过酶的亲合力选择性地结合于底物的特定部位。
2. 酶的作用与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有关,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会先增加后趋于稳定。
而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则会呈线性提高。
四、酶的影响因素1.温度: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温度后酶活性会急剧下降。
2. pH值:不同酶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不同,酶的活性通常在一个特定的pH值下最高。
3. 底物浓度:在酶浓度恒定的情况下,底物浓度越高,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
4. 酶浓度:在底物浓度恒定的情况下,酶浓度越高,酶催化反应的速率越快。
五、酶的分类1. 按照所催化的反应类型,酶可分为水解酶、氧化还原酶、转移酶、合成酶等。
2. 按照所催化的底物类型,酶可分为蛋白酶、糖酶、脂酶等。
六、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1. 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可以分解蛋白质,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为糖类。
2. 酶在代谢系统中的作用: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转化,酒精脱氢酶催化乙醇的转化等。
3. 酶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溶菌酶可以杀灭细菌,以及抗体酶可以中和病原体。
七、酶和相关疾病1. 酶的缺乏或缺陷:如苯丙酮尿症,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的缺乏导致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
高中生物酶知识点总结酶的概念与特性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
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生物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而自身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永久性改变。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可调控性。
高效性体现在酶能够在生物体内的温和条件下(如常温、常压、中性pH值)催化反应,且反应速率比非催化反应快上百万倍。
专一性指的是一种酶通常只能催化一种或少数几种化学反应,这是由酶的三维结构决定的。
可调控性意味着酶的活性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底物浓度、pH值、温度、酶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酶的分类与命名根据催化反应的类型,酶可以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解酶、合成酶和异构酶。
酶的命名通常遵循国际酶学委员会(IUBMB)的规定,以“EC”为前缀,后跟四位数字,数字的前两位表示酶的大类,后两位表示酶在该大类中的次序。
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结构分为四级:一级结构是酶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氨基酸链折叠形成的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是二级结构元素的空间排列;四级结构是多个亚基的集合。
酶的活性位点通常位于其三维结构的凹陷区域,底物分子与酶的活性位点相互作用,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进行催化反应。
酶的催化机理酶催化反应的机理包括底物定向、转化状态稳定和能量传递。
酶通过与底物的相互作用,使底物分子的正确取向和定位,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在转化状态稳定阶段,底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被稳定,加速了反应的进行。
能量传递则涉及到辅酶或辅基的参与,它们可以暂时存储或转移能量,协助酶完成催化过程。
酶的调控酶的活性调控是细胞精细调节代谢过程的重要方式。
酶的调控方式包括:1. 基因表达调控:通过控制酶蛋白的合成量来调节酶的活性。
2. 翻译后修饰:如磷酸化、泛素化等,改变酶的活性或稳定性。
3. 底物浓度:底物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酶的催化效率。
4. 反馈抑制:代谢途径的最终产物抑制途径开始时的关键酶,防止过量合成。
高中生物关于酶的实验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对于高中生物学习而言,了解酶的性质和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份关于酶的实验文档,旨在帮助高中生更好地掌握酶的相关知识。
一、实验目的1.了解酶的特性和作用机理;2.掌握酶的催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酶是一种具有高效、专一、可逆等特性的生物催化剂,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活性受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新鲜肝脏、过氧化氢溶液、碘液、淀粉溶液、唾液、蔗糖溶液等。
2.仪器:烧杯、量筒、滴定管、试管、温度计、磁力搅拌器等。
四、实验步骤1.酶的提取(1)将新鲜肝脏洗净,剪碎,放入烧杯中;(2)加入适量生理盐水,用玻璃棒搅拌,使肝细胞破裂;(3)用纱布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2.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2)向1号试管中加入2滴提取的肝酶液,2号试管中加入2滴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滴蒸馏水;(3)观察各试管中气泡产生的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3.淀粉酶活性测定(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淀粉溶液;(2)向1号试管中加入2滴提取的肝酶液,2号试管中加入2滴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滴蒸馏水;(3)将各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各试管中淀粉消失的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4.蔗糖酶活性测定(1)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2mL蔗糖溶液;(2)向1号试管中加入2滴提取的肝酶液,2号试管中加入2滴唾液,3号试管中加入2滴蒸馏水;(3)将各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各试管中蔗糖消失的速度,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1号试管中气泡产生速度最快,说明肝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具有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作用。
2.淀粉酶活性测定:1号试管中淀粉消失速度最快,说明肝酶液中含有淀粉酶,具有催化分解淀粉的作用。
3.蔗糖酶活性测定:1号试管中蔗糖消失速度最快,说明肝酶液中含有蔗糖酶,具有催化分解蔗糖的作用。
⾼中⽣物第三章酶的应⽤技术实践第⼆节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学案苏教版选修1第⼆节固定化酶的制备和应⽤学习导航明⽬标、知重点难点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应⽤。
(重点)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的制备⽅法。
(难点)[学⽣⽤书P43]⼀、阅读教材P63分析固定化酶1.概念:是指⽤物理学或化学的⽅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
2.优点: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且保持了酶的催化性能,可实现酶促反应的连续化和⾃动化。
3.制备固定化酶的常⽤⽅法⽬前,制备固定化酶的⽅法主要有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等。
⼆、阅读教材P64~65分析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应⽤1.应⽤:固定化细胞可以取代游离的细胞进⾏发酵,⽣产各种物质。
2.优点(1)固定化细胞技术⽆须进⾏酶的分离和纯化,减少了酶的活⼒损失,同时⼤⼤降低了⽣产成本。
(2)固定化细胞不仅可以作为单⼀的酶发挥作⽤,⽽且可以利⽤细胞中所含的复合酶系完成⼀系列的催化反应。
(3)对于活细胞来说,保持了酶的原始状态,酶的稳定性更⾼。
(4)细胞⽣长停滞时间短,反应快等。
3.缺点(1)固定化细胞只能⽤于⽣产细胞外酶和其他能够分泌到细胞外的产物。
(2)由于载体的影响,营养物质和产物的扩散受到⼀定限制。
(3)在好氧性发酵中,溶解氧的传递和输送成为关键的限制因素。
4.酵母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的主要流程准备各种实验药品和器材↓制备麦芽汁↓活化酵母菌细胞↓配制物质的量浓度为0.05 mol/L的氯化钙溶液↓制备固定化细胞↓浸泡凝胶珠,⽤蒸馏⽔洗涤↓发酵麦芽汁判⼀判(1)酶在催化时会发⽣变化,不可反复利⽤。
(×)(2)某种固定化酶的优势在于能催化⼀系列⽣化反应。
(×)(3)固定化细胞所固定的酶都在细胞外起作⽤。
(×)(4)制备固定化细胞的⽅法主要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
(×)连⼀连固定化酶技术[学⽣⽤书P44]由于酶的分离与提纯有许多技术性难题,造成酶制剂来源有限、成本⾼、不利于⼤规模使⽤。
高中生物酶的知识点总结关键信息项:1、酶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酶的化学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酶的作用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酶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酶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111 酶能在细胞内外发挥催化作用,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12 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121 少数酶是 RNA,组成 RNA 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13 酶的作用特点131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能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32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133 作用条件温和: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pH 等条件。
14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41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甚至失活。
142 pH:在一定 pH 范围内,酶的活性随 pH 变化而变化;过酸或过碱都会导致酶失活。
143 底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144 酶浓度: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15 酶的作用机理酶通过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16 酶的分类161 按酶的催化反应类型分类氧化还原酶类:如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
转移酶类: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
关于酶的⾼中⽣物知识点酶(enzyme)是由活细胞产⽣的、对其底物具有⾼度特异性和⾼度催化效能的蛋⽩质或RNA。
酶的催化作⽤有赖于酶分⼦的⼀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
下⾯⼩编给⼤家分享⼀些酶的⾼中⽣物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酶的⾼中⽣物知识点1⼀、酶的发现1773年,斯帕兰札尼(意⼤利),把⾁块放⼊⾦属笼内,让鹰吞下,⾁消失,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1836年,施旺(德国),从胃液提取消化蛋⽩质的物质;1926年,萨姆纳(美国),提取脲酶结晶,证实脲酶是⼀种蛋⽩质;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美国),证明少数RNA具催化作⽤。
结论:酶是活细胞产⽣的⼀类具有催化作⽤的有机物。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1. 酶浓度在底物充⾜,其他条件适宜且不变,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见图1。
2. 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加快;当底物浓度很⼤量,反应速率达到最⼤值,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见图2。
3. 温度酶促反应速率在⼀定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加快,达到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继续升⾼反⽽下降,超过⼀定温度后酶的结构会被破坏,从⽽失去活性。
实验证明:⾼温、低温都影响酶的活性,但⾼温会使酶失去活性。
见图3。
4. pH酶对pH值⼗分敏感。
酶只有在⼀定pH值范围内才表现出活性,⼀般地说,酶的最适pH值在4~8之间。
但各种酶最适pH值互不相同,甚⾄差别很⼤。
如胃蛋⽩酶最适pH值在1.5~2.2之间,⽽胰蛋⽩酶最适pH值范围在7.7左右。
实验证明:过酸、过碱环境也使酶的活性降低甚⾄失活。
见下图4。
酶的⾼中⽣物知识点2酶的作⽤和本质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⑴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命活动的基础。
⑵酶的作⽤:通过“⽐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同时证明,与⽆机催化剂相⽐,酶具有⾼效性的特性。
高中生物酶的分类与功能解读欧阳歌谷(2021.02.01)1.酶的概念和本质酶是活细胞内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种类的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2.酶的合成及分布酶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
蛋白质类酶是在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合成的,而具有催化作用的RNA是以DNA为模板转录而成的。
对于病毒这类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结构内一般不含有酶,也不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作用。
细胞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主要发生在细胞内,所以大多数酶在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例如:解旋酶、RNA聚合酶、转氨酶、固氮酶等;被分泌到细胞外的酶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例如:人体消化道内的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肠脂肪酶、胰麦芽糖酶、肠肽酶等。
3.酶的特性3.1 酶具有高效性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度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其他催化反应高107~1013倍。
例如:过氧化氢酶和Fe3+相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要高许多。
3.2 酶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学反应,这就是酶作用的专一性。
通常把酶作用的物质称为该酶的底物。
所以也可以说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底物。
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对蔗糖则不起作用。
二肽酶可以水解由任何两种氨基酸组成的二肽。
3.3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一般的催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因中毒而失去催化能力,而酶较其他催化剂更加脆弱,更易失去活性。
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如高温、低温以及过酸和过碱,都能使酶破坏而完全失去活性。
所以,酶作用一般都要求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
4.酶的分类酶的种类很多,现巳鉴定出3000种以上的酶,其中不少已得到酶的结晶。
人们相继弄清了多种酶的结构及作用机理。
随着酶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必将对生命的探索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 酶的分类欧阳歌谷创编2021年2月1二. 各种水解酶三. 主要酶的功能概述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
高中生物所有酶总结酶是一类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使生物体能够正常运转。
酶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各司其职,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我们来了解一下酶的特点。
酶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特点。
它们能够以高效的速率催化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而且在催化反应过程中不参与其中,因此可以被反复使用。
此外,酶对底物的选择性非常高,只催化特定的底物,不对其他物质产生作用。
胰蛋白酶是一种消化酶,主要催化肽键的水解。
它能够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为生物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
胰蛋白酶的催化作用在小肠中发挥着重要的消化功能。
另一个重要的消化酶是唾液淀粉酶。
它主要存在于唾液中,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类物质。
通过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我们能够将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
还有一类重要的酶是D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在DNA复制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在DNA模板上合成新的DNA链。
DNA 复制是生物体生长和繁殖的基础,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除了上述的消化酶和DNA聚合酶外,还有一类重要的酶是激素酶。
激素酶能够催化激素的合成和分解。
激素是生物体内的一类信号分子,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代谢等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酶的活性调节了激素的水平,保持了生物体内稳定的激素平衡。
酶还能够帮助生物体进行解毒。
例如,肝脏中的酶能够催化有毒物质的转化和排泄,保护生物体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
除了上述的酶,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酶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光合作用中的光合酶、呼吸作用中的呼吸酶等。
这些酶在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物质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
总结一下,酶是生物体内起着重要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分子。
它们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的特点,能够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速率。
不同类型的酶在生物体中各司其职,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通过研究酶的特性和功能,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过程,为生物学研究和医药领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
高中生物实验:酶活性测定实验设计1. 引言1.1 概述本篇长文旨在介绍高中生物实验——酶活性测定实验的设计。
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在维持生命活动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测定酶的活性,可以了解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节机制,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化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底物的反应速率,来评估酶活性的变化,并从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通过本实验的开展,将加深对酶及其功能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提供基础。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介绍和讨论。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了实验目的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简要说明。
其次是实验背景部分,包括酶的基本概念、酶活性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前期研究情况。
接着是实验设计和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所用材料和设备、实验步骤和流程以及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然后是实验结果和讨论部分,展示并分析了实验所得数据,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最后是结论与展望部分,总结了实验发现并讨论了实验的局限性和未来改进方向。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介绍高中生物实验——酶活性测定实验的设计和方法,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展示、解释和讨论,以及对酶活性变化因素的探究,引导读者深入理解酶在生物系统中的作用机制。
通过本实验,读者将学习到如何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如何评估酶活性以及如何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此外,文章还将提供对该实验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的讨论,以及其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潜在的应用价值。
2. 实验背景:2.1 酶的基本概念:酶是生物体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起到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
酶通过降低活化能,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并且在反应结束后仍能保持原状。
酶可以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引发化学变化,使底物转化为产物。
不同的酶对应着不同的底物以及催化活性,因此具有高度专一性。
2.2 酶活性的重要性:在细胞内,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关键因素。
它们参与并调控多种代谢反应、信号传导和生命过程。
高中生物酶的总结.一水解酶催化底物发生水解反应的酶类)1)胃蛋白酶:胃蛋白酶(英文名称:Pepsin)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胞(gastric chief cell)所分泌,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
2)胰蛋白酶:胰蛋白酶Trypsin (Parenzyme) 为蛋白酶的一种,在脊椎动物中,作为消化酶而起作用。
它能把多肽链中赖氨酸和精氨酸残基中的羧基侧切断。
它不仅起消化酶的作用,而且还能限制分解糜蛋白酶原、羧肽酶原、磷脂酶原等其它酶的前体,起活化作用。
3)胶原蛋白酶:特异性地水解天然胶原蛋白的三维螺旋结构4)肽酶:由肠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链水解成氨基酸5)淀粉酶:能将粮谷类食品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
6)脂肪酶:脂肪酶即三酰基甘油酰基水解酶,它催化天然底物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甘油和甘油单酯或二酯。
7)麦芽糖酶:麦芽糖酶(maltase)原来是对可使麦芽糖水解生成2分子葡萄糖的酶所用的名称,但后来一般地是作为作用于结合各种配糖基的α-D-葡萄糖苷的α-葡萄糖苷酶的别名来使用。
8)蔗糖酶: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主要分布在甘蔗等生物体内。
9)几丁质酶:催化几丁质水解10)ATP水解酶: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释放能量11)腺苷酸脱氨酶(ADA):催化5′-腺苷酸水解脱氨生成次黄嘌呤核苷-5′-磷酸(次黄核苷酸)的反应12)肠乳糖酶:乳糖酶,又名β-半乳糖苷酶,主要作用是使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1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SmaⅠ):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
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
是特异性地切断DNA 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
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
是重组DNA技术和基因诊断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
例如,从大肠杆菌中发现的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高中生物酶的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酶作为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酶的相关知识。
一、酶的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 RNA。
酶的产生场所主要是在活细胞内,不管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只要是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
二、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
例如,过氧化氢酶能够比无机催化剂 Fe³⁺更快地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这是因为酶能够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得反应能够在更温和的条件下快速进行。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例如,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而不能催化纤维素水解。
这是因为酶的活性中心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从而表现出专一性。
3、作用条件较温和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通常来说,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 pH 值。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但超过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会逐渐降低,甚至失活。
pH 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 pH 值。
在过酸或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会被破坏,从而导致酶失去活性。
三、酶的作用机理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活化能是指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在没有酶催化的情况下,化学反应需要较高的能量才能进行;而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大大降低,从而使反应能够更迅速地进行。
四、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1、底物浓度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酶浓度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3、温度和 pH 值如前所述,温度和 pH 值会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
高中生物酶是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的实验设计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
2.锁钥学说
3.诱导契合学说
4.实验设计
5.结论
正文
【引言】
高中生物课程中,酶的机制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是解释酶如何工作的两种主要理论。
本文将介绍这两种理论,并通过实验设计来说明它们。
【锁钥学说】
锁钥学说认为酶与其底物之间的结合是高度特异性的,酶分子就像一把钥匙,只能与特定的底物结合。
这种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学反应。
【诱导契合学说】
诱导契合学说则认为,酶在与底物结合之前,其活性中心并不是紧密结合的。
当底物与酶结合时,底物会诱导酶活性中心发生构象变化,从而使酶与底物紧密结合并催化化学反应。
【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这两种理论,我们可以设计如下实验: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 X 射线衍射技术获得酶与底物的结合模式。
然
后,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模拟来模拟底物与酶结合的过程。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测定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活性。
【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锁钥学说和诱导契合学说都能解释酶的催化机制。
2.锁钥学说强调酶与底物的高度特异性,而诱导契合学说强调底物对酶活性中心的诱导作用。
酶的概念高中酶是生物体内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分子,具有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
酶能够加速或降低化学反应的速率,使生物体能够在合适的条件下完成必要的代谢活动。
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改变其反应路径,从而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能够在生物体内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进行。
酶的催化作用是高度特异性的,即每种酶只能催化特定的反应。
这是因为酶与底物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空间结构和化学结构的相互适应性。
酶分子通过与底物形成酶-底物复合物,通过酶的活性位点与底物发生反应,从而催化反应的进行。
在反应完成后,酶与生成物分离,重新恢复到最初的状态,可以参与下一个酶催化的循环。
酶在许多生物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首先,酶可以在代谢途径中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使生物体能够快速地合成或分解物质。
例如,消化酶可以将食物中的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为小分子,提供给细胞进行能量产生和合成代谢。
其次,酶可以在细胞中担任信号传递和调控的角色。
许多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合成过程中都需要酶的参与。
此外,免疫系统中的酶能够识别和降解体内外的异物,起到抗菌和免疫调节的作用。
酶的催化过程是高度选择性的。
酶与底物的结合是通过多种非共价相互作用完成的,如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等。
这些相互作用可以使底物在酶的活性位点上处于合适的姿态,从而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的进行。
在酶催化过程中,酶会形成一个中间态的酶-底物复合物,此时底物分子已经接近反应的过渡态,反应的速率显著增加。
通过重复形成和解离酶-底物复合物,酶可以催化大量的底物分子。
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温度是影响酶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其次,pH值也是调控酶活性的重要因素。
每种酶都有最适宜的pH值范围,酶的活性在该范围内最高。
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酶的活性,甚至导致酶变性。
另外,离子强度、底物浓度、辅因子等都会对酶的催化活性产生影响。
高中生物:限制酶知识点限制酶是一种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工具,它在DNA分析和基因工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限制酶的定义、作用机制、分类以及在实验室中的应用。
一、定义限制酶,又称为切割酶,是一类能够识别特定DNA序列并将其切割为特定片段的酶。
它们是一类天然存在于细菌和古菌中的酶,用于保护细菌免受入侵的外源DNA(例如噬菌体)的攻击。
二、作用机制限制酶通过识别特定的DNA序列,称为限制性核酸位点(restriction sites),并在该位点上切割DNA链。
限制酶能够识别的核酸位点通常是对称的,例如5’ - GAATTC - 3’和3’ - CTTAAG - 5’,它们在正反两条链上具有相同的序列。
当限制酶识别到这样的位点时,它会切割DNA链,产生两个断裂的DNA链。
三、分类根据限制酶的作用机制和识别位点的序列,限制酶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
常见的限制酶有: 1. I型限制酶:这类限制酶能够识别DNA序列,但切割位点并不紧邻其识别位点。
它们通常需要辅助蛋白质的帮助来完成切割作用。
2. II型限制酶:这类限制酶能够直接识别并切割DNA链。
它们识别的核酸位点通常是对称的,并且切割位点在限制性核酸位点的附近。
II型限制酶是最为常见和广泛应用的限制酶。
3. III型限制酶:这类限制酶与I型限制酶类似,也需要辅助蛋白质来完成切割作用。
它们与I型限制酶的主要区别在于,识别位点和切割位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四、实验室应用限制酶在实验室中被广泛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 1. DNA切割:限制酶可以用于将DNA切割为特定的片段。
通过使用不同的限制酶组合,可以得到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用于DNA分析和构建基因库等。
2. DNA连接:限制酶也可以用于将不同的DNA片段连接起来。
通过选择适当的限制酶和连接酶,可以将不同的DNA片段组装成目标序列。
3. DNA标记:有些限制酶能够在切割DNA链的同时,在切割位点的末端引入特定的序列(例如蛋白质识别位点或荧光标记)。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酶的归纳及拓展1 高中生物学学科体系中的酶酶是由活细胞合成、在机体内行使催化功能的生物催化剂。
目前已发现的酶约有万余种,在高中生物学学科体系中常见的酶及功能概括如表1所示。
2、酶的化学本质一般认为,自然界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仅有少数为RNA。
蛋白类的酶可分为单纯酶(其分子组成全为蛋白质)和全酶(含蛋白质和非蛋白质成分,图 1)两种。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大多数核酶具有剪切RNA的功能。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历程,科学家已证实自然发生的14种核酶(表2)。
在高中生物学学科体系中涉及的核酶主要有催化真核细胞核mRNA前体剪接的剪接体和催化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核糖体。
3酶作用的机制酶的作用机制是通过降低生化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反应速率。
目前该机制一般用中间产物学说来解释,其核心是酶在催化过程中首先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物中间复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后再分解成酶和产物,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均不变。
4酶的作用特点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与无机催化剂的反应相比,酶促反应的速率一般要高1010~1012倍,甚至更高(表3)。
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酶对底物的选择具有严格的专一性,即一种酶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底物,使其发生特定类型的化学反应,并产生特定的产物。
酶的催化活性依赖其空间结构的完整,一旦变性则会失去催化能力。
高温、高压、极端pH和重金属盐等都容易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故酶促反应要求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如常温、常压等。
核酶在发挥作用时与上述起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特征,也有专一性,高效性和对温度、pH敏感等。
5关于酶专一性的假说酶作用的专一性源于酶在催化时存在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的过程。
酶的活性中心又称活性部位,是指酶分子中能直接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图2)。
5.1“锁钥”学说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一节课后习题中展示了酶作用专一性的“锁钥”学说。
其主要观点是底物的结构(形状、大小、电荷的分布等)必须与酶活性中心的构象非常吻合才能结合"。
高中生物《酶》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生物《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酶的概念、作用和本质2.通过归纳与讨论,掌握实验探究的具体方法。
高中生物酶技术2019年3月21日(考试总分:1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1、(5分)下列关于酶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大B.尿糖试纸含有固定化的葡萄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反复使用C.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自来水冲洗,目的是洗去CaCl2和杂菌2、(5分)市场上有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了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物上的汗血渍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渍遇到它,皆能水解而除,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①棉织品②毛织品③腈纶织品④蚕丝织品⑤涤纶织品⑥锦纶织品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⑥ D.②④3、(5分)科研人员研究了氯化钙溶液浓度对固定化啤酒酵母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氯化钙溶液的主要功能是为酵母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B.氯化钙溶液浓度在2.0mol•L-1左右时,凝胶珠硬度最大C.研究表明,酵母固定化的适宜氯化钙溶液浓度为2.4 mol•L-1左右D.凝胶珠硬度过大时,发酵产生的酒精反而减少的原因是固定化阻止了酵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4、(5分)用固定化酵母进行葡萄糖的发酵,结果发现产生的酒精很少,可能的原因是①干酵母未进行活化处理②CaCl2溶液浓度过高③加入酵母细胞前海藻酸钠溶液未冷却④活化酵母菌用的是蒸馏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5分)煮练酶是一种生物复合酶,它由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和木质素酶等多种蛋白酶组成,能高效、彻底地分解存在于纤维中的共生物和其他杂质,常用来处理织物,而且处理后织物手感光滑柔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低温下煮练酶的活性降低是因为酶的空间结构遭到了破坏B.向煮练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后会产生砖红色沉淀C.煮练酶中的淀粉酶会将纤维共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葡萄糖D.煮练酶在织物处理上的应用利用了生物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6、(5分)为了保持菌种的纯净需要进行菌种的保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B.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C.临时保藏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D.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低温-4℃保藏的方法7、(5分)下列属于固定化酶在利用时特点的是A.有利于酶与产物分离B.制成的加酶洗衣粉可以被反复利用C.能自由出入依附的载体D.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8、(5分)下列关于酶制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B.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就是固体的酶制剂C.酶制剂可以反复使用D.酶制剂是将某种酶的酶液进行干燥处理后,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和填充剂9、(5分)下表是利用固定化a—淀粉酶进行酶解淀粉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预期丙组流出液中产物的纯度可能最高B.固定后的a—淀粉酶装入柱中后可以重复利用C.各组实验中淀粉溶液的浓度、pH、温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D.流出液产物的纯度只与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的流速有关10、(5分)下列有关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定化酶可以实现对酶的重复利用B.溶解氧交换受阻是固定化酶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C.固定化细胞中的酶可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D.利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是包埋法11、(5分)工业上常采用下列哪种酶处理果肉,可以提高出汁率,而且能使生产的果汁澄清、稳定性强A.麦芽糖酶 B.α-淀粉酶C.果胶酶和纤维素酶 D.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12、(5分)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
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
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B.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C.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酯酶一般重复使用3次之后酶活力明显下降D.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酯酶比游离酯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13、(5分)下列有关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取1g干酵母,放入50ml烧杯中,加满蒸馏水,使其活化B.配制海藻酸钠时,加热用大火,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C.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加入已活化的酵母细胞D.将新制得的固定化酵母凝胶珠用清水反复冲洗,以防止杂菌污染14、(5分)某同学欲通过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葡萄糖溶液发酵实验,图1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2是进行葡萄糖发酵的装置(a是固定化酵母细胞,b是反应柱,c是分布着小孔的筛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迅速与活化的酵母菌混合制备混合液B.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糖类的作用仅是作为反应底物C.图1中X溶液为CaCl2溶液,将与酵母细胞混匀的海藻酸钠溶液迅速注入CaCl2溶液中,会观察到有凝胶珠形成D.图2装置中的长导管主要是排出CO2,防止空气中的杂菌进入反应柱15、(5分)在以如图所示酶的固定方法模式图中,属于化学结合法的是A .B .C .D .16、(5分)在果汁生产中使用果胶酶的根本作用是A.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B.使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便于人体吸收C.解决人体不能利用纤维素的问题D.进一步提高水果的营养价值17、(5分)下列关于酶制剂在生活中应用的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有A.生物酶牙膏中含有酶,可以分解细菌预防龋齿B.加酶洗衣粉含固定化酶,去污能力比普通洗衣粉要强C.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D.多酶片含有多种消化酶,在人体消化不良时可以口服18、(5分)下列关于加酶洗衣粉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温易使酶失活,因此冷水洗涤去污效果应该比温水好B.洗衣粉中的酶是直接来自生物体的,比一般的酶稳定性强C.在pH低于7.0的自来水中,碱性蛋白酶依然能起作用D.洗衣粉中酶主要是通过快速分解溶在水里的污渍发挥作用19、(5分)目前,酶已经大规模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属于酶应用中面临的实际问题的是A.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对碱性蛋白酶活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B.加酶洗衣粉因为额外添加了酶制剂,比普通洗衣粉更易污染环境C.固定化酶可以反复利用,但在固定时可能会造成酶的损伤而影响活性D.酶的催化功能很强,但需给以适当的营养物质才能较长时间维持其作用20、(5分)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宜将刚倒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平板倒过来放置B.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提取时若搅拌速度过快,鉴定时蓝色会偏浅C.稀释涂布平板法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统计结果比实际值可能偏小D.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时,向刚溶化的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活化的酵母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1、(5分)【答案】C【解析】化学结合法可能影响酶的活性部位而影响反应效果,而吸附法是物理方法不影响酶的分子结构,因此从酶的固定方式看,吸附法比化学结合法对酶活性影响小,A错误;尿糖试纸由于使用后不能将反应物和酶分开,而不能再次使用,B错误;消化酶在消化道内起作用,则蛋白酶制剂以口服方式给药,C正确;固定化酵母细胞在凝胶珠中,用无菌水冲洗可洗去CaCl2和表面的杂菌,D错误。
2、(5分)【答案】D【解析】加酶洗衣粉含有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反应。
棉花织品中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可以用加酶洗衣粉洗,①不符合题意。
羊毛织品中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②符合题意。
腈纶织品的主要成分是合成纤维,可用加酶洗衣粉洗,③不符合题意。
蚕丝织品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④符合题意。
涤纶织品属于化学纤维中的合成纤维织造而成的,可用加酶洗衣粉洗,⑤不符合题意。
锦纶织品属于合成纤维,可用加酶洗衣粉洗,⑥不符合题意。
3、(5分)【答案】D【解析】实验中氯化钙溶液的主要功能是使海藻酸钠聚沉,形成稳定多孔的含酵母菌的凝胶珠,A项错误;据图可知,氯化钙溶液浓度在2.4mol•L-1左右时,凝胶珠硬度最大,B项错误;研究表明,酵母固定化的适宜氯化钙溶液浓度为2.0 mol•L-1左右,当氯化钙浓度过高时,凝胶柱机械强度大,通透性降低,会影响糖进入颗粒内部,C项错误;凝胶珠硬度过大时,发酵产生的酒精反而减少的原因是固定化阻止了酵母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D项正确。
4、(5分)【答案】A【解析】利用酵母菌进行葡萄糖的发酵产生的酒精较少的主要原因是参与发酵的酵母较少,题中的①②③都会造成这一结果,而酵母菌活化时用的就是蒸馏水,A项正确。
5、(5分)【答案】D【解析】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是空间结构不变,故A错误;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反应条件为常温下,故B错误;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而不能分解成葡萄糖,故C错误;煮练酶中的各种酶催化分解的底物不同,具有专一性和高效性,故D正确。
6、(5分)【答案】D【解析】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在固体斜面培养基上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A正确;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斜面培养基上,等到菌落长成后,放入冰箱低温保藏,B正确;临时保藏的菌种由于频繁转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C正确;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放在-20℃的冰箱中保存,D错误。
7、(5分)【答案】A【解析】固定化酶是指用物理学或化学的方法将酶与固相载体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仍具有酶活性的酶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它以固相状态作用于底物,反应完成后,容易与水溶性反应物和产物分离,可被反复使用,A项正确,B、C项错误;能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是固定化细胞的优点,D项错误。
8、(5分)【答案】C【解析】酶制剂是含有酶的制品,可以分为液体和固体两大类,A正确;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就是固体的酶制剂,B正确;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不可以反复使用,C错误;酶制剂是将某种酶的酶液进行干燥处理后,加入适量的稳定剂和填充剂,D正确。
9、(5分)【答案】D【解析】丙组固定化酶柱长度大,淀粉溶液流速慢,流出液中产物的纯度可能最高,A项正确;固定后的a—淀粉酶装入柱中后可以重复利用,B项正确;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固定化酶柱长度和淀粉溶液流速对流出液产物的纯度的影响,各组实验中淀粉溶液的浓度、pH、温度等属于无关变量,应该相同且适宜,C项正确,D项错误。
10、(5分)【答案】B【解析】固定化酶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容易与反应物分离,同时可以重复利用,A正确;溶解氧交换受阻会影响细胞呼吸,是固定化细胞应用的重要限制因素,B错误;固定化细胞能产生一系列的酶并分泌到细胞外,可催化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例如固定化酵母细胞可用于酒精发酵,C正确;用海藻酸钠固定酵母细胞的方法属于包埋法,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