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点梳理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一历史学问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重点学问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过程和历史地位产生:鸦片斗争后,在中国封建经济分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19世纪六七十年头,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起先兴起。
早期闻名的企业主要有“三厂一坊”。
到甲午斗争前,实存的商办近代企业260家,大部分是轻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近代商办企业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官僚、地主、商人,他们已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但它终归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实力薄弱,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着肯定的依靠性。
它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不行避开地具有两重性。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斗争以后,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供应了客观条件。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独立的政治力气登上了历史舞台。
其上层维新派发动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革命派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
短暂旺盛: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民族工业扫清了一些障碍,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
一战中帝国主义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轻工业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外因。
主观缘由是“实业救国”成为当时思潮。
国民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为民族工业发展供应了有利条件。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这一时期,由于辛亥革命成功的鼓舞以及一些有识之士的提倡,“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并存,一起成为两大思潮,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
如张謇、周学熙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但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昙花一现,很快萧条。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一种国民经济制度,其主要特征是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市场交换实现盈利。
在历史发展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模式。
作为高中历史课程的一部分,对资本主义的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一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起源于欧洲,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英国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地区和时期。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积累,私人资本主义逐渐取代了封建主义经济关系,成为主导经济方式。
二、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1. 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资料归个人或私营企业所有,他们根据市场需求和利润动机来管理资源和生产。
2. 货币交换:资本主义经济以货币作为价值计量和交换媒介,通过市场买卖实现生产资料和商品的流通。
价格的形成由供求关系决定。
3.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自由竞争,没有政府干预或垄断形成。
市场供需的变化决定了商品价格和生产方向。
4. 劳动力商品化: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劳动者可以出卖个人劳动力来获取报酬。
雇佣关系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
5. 劳动分工和生产社会化:资本主义经济通过分工协作,实现生产工序的社会化。
批量生产、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推动,提高了生产效率。
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阶段1. 商业资本主义时期(16世纪末-18世纪末):商业资本在这一时期大量积累,国家主导的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促进了资本积累和市场的发展。
2. 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爆发催生了工业资本主义。
机器生产取代了人工劳动,大规模生产和工厂化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金融资本主义时期(20世纪初至今):金融资本的崛起和扩张,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控制力增强,国际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加剧,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更具全球性和复杂性。
四、资本主义的盛衰与改良1. 资本主义的盛世:资本主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推动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完整版)高一历史近代史知识点的梳理总
结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
- 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特点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崛起
-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外国列强侵略与中国的抵抗
-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君主制终结
三、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
- 殖民主义的定义和特征
- 帝国主义的特点和影响
四、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变革
-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影响
- 近代思想文化的变革动向
五、近代世界的战争与和平
- 世界大战的起因和影响
- 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其作用
六、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
-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民族解放运动
- 落后国家的发展与脱胎换骨
七、冷战与国际格局的重塑
- 冷战的定义和特点
- 冷战期间的国际关系及其影响
八、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
- 中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影响
-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角色与挑战
以上是高一历史近代史知识点的梳理总结,重点涵盖了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崛起、殖民主义与帝国主义、近代科技与文化的变革、近代世界的战争与和平、国家独
立与民族解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重塑以及中国的发展与全球化等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新航路开辟(15~16世纪)(一)背景1.原因①经济根源:15世纪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欧流传以后,人们渴望到东方“寻金”。
③直接原因: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引起商业危机。
④思想因素: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
2.条件①主观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
②客观条件:欧洲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发展。
(三)影响1.对欧洲:出现重大社会变革。
①导致“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导致“价格革命”:金银价格下降,削弱封建主势力。
③“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2.对世界:整体世界开始形成。
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交流会合,日益连成一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对其他地区:增加了其他地区的贸易机会。
(中、印)二、殖民扩张(17~18世纪)(一)早期殖民扩张-葡:①占据点②控制商路-西:①掠夺金银②种族灭绝③贩卖黑奴(二)荷兰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濒临大西洋,是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所在地。
②政治:1581年,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
③经济:手工业发达,商船众多,有“海上马车夫”之称。
2.表现①成立殖民机构:成立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
②参与殖民争夺:在非洲、亚洲、美洲夺取大量的殖民地。
3.结果:17世纪的荷兰成为世界商业殖民帝国。
(三)英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地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航运日趋繁忙。
②政治:爆发革命,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
③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④军事:大力发展海军力量,为殖民争夺提供武力保障。
2.殖民战争①英西战争: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形成和发展历程
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
①根本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②过程
③影响
A.对世界
a.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b.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对欧洲
a.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张
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②表现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
c.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_c60.70d)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③发展历程(见以前的讲义)
④特点
a.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b.地区分布不平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c.行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始终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⑤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⑥启示:a.实业救国的道路行不通
b.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高考历史知识点
石油危机、经济危机
3.“里根时代”(80年代)--经济复苏时代原因:a、减少财政支出b、减少政府经济干预c、削减税收、刺激投资
4.“克林顿时代”(90年代)—“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原因:经济改革-“第三条道路”:扩大就业、减少财政赤字;“新经济”-“知识经济”兴起”
二、西欧的重建与发展
1.45-50年代初经济恢复时期到战前水平外因:接受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内因:发展高科技、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社会改革建立福利制度
2.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50-70年代)代表:西德60年代初--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原因:a 政治改革,国民经济非军事化b 有效的经济政策c 注重科教事业、技术革命d 美扶持“马歇尔计划”。
第20课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战斗争【知识管理】知识点1“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和葡萄牙侵入拉丁美洲。
除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外,其余地区基本上处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殖民者的残暴统治,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领导人:玻利瓦尔。
经过:1810年,加拉加斯的革命者行动起来,赶走了西班牙的督军。
次年,成立了委内瑞拉共和国。
第一次革命失败后,玻利瓦尔于1813年率领队伍,重新解放了加拉加斯,建立委内瑞拉第二共和国。
不久,革命再度失利。
玻利瓦尔在海地政府支持下,率领远征军打回委内瑞拉,建立根据地,并宣布解放奴隶,获得了人民的拥护。
他率军从北向南打击殖民者,连战连捷。
1819年,在南美洲北部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玻利瓦尔当选共和国总统和最高统帅。
19世纪20年代,玻利瓦尔联合南美大陆起义军,同西班牙军队展开决战。
1824年,秘鲁全境获得解放。
第二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改国名为玻利维亚。
结果:1826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由于功勋卓著,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知识点2印度民族大起义原因:英国的殖民征服和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反抗。
经过:1857年5月,印度土兵不堪宗教侮辱,率先起义,并占领了古都德里。
印度各地民众纷纷起义,极大地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者急忙进行镇压。
英军在进攻中印度的章西土邦时,章西女王挺身而出,直至壮烈牺牲。
1859年末,起义的烈火被扑灭了。
失败原因:各地起义军虽然英勇战斗,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和内讧,又由于参加起义的封建王公的动摇妥协、叛变投敌,各地起义先后失败。
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使他们认识到印度人民的强大力量,在统治政策上不得不做一些调整和让步。
大起义同时唤起了印度人民的爱国热情,成为推动印度最终走向民族独立的精神源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原因①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②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①洋纱输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
洋布输入,造成“织”与“耕”的分离。
(导致中国传统手工业破产)②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农产品商品化)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的曲折发展1.先天不足: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
2.后天畸形:轻工业、东南沿海3.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含义: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2.原因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3.特点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4.影响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知识点
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涉及多个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本主义的定义与特点: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其基础是私有制。
在这种制度下,少数剥削阶级通过掌握生产资料来控制社会分配,使财富流入资产阶级手中。
与封建主义相比,资本主义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依附形式发生变化,依附程度减弱,且无产阶级完全不拥有生产资料。
2.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必然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而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则必然引起垄断。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3. 垄断的形成: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4. 垄断组织的形式:垄断组织是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联合。
它既是垄断的结果,也是垄断的实现形式。
最简单的、初级的垄断组织形式是短期价格协定。
5.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发展的历史包括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新航路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三角贸易”、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等。
以上知识点涵盖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主题的主要内容,建议阅读相关教材或请教专业人士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英美法三国知识要点
文艺复兴
工业革命
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1.根本原因: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得到显著发展,另一方面,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王朝统治或殖民统治的束缚.
2.根本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或殖民同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3.革命文件:都通过了反映资产阶级革命或独立要求的法律文件或纲领性文件. 4.领导阶级:三国革命都是资产阶级为领导阶级.
5.革命主力:广大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
6.结果、意义:都建立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联合的专政国家,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7.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8.获胜主要原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积极参与.
不同点:
1.原因、表现形式:
①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封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社会矛盾激化.②美国:英国的殖民统治压制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③法国:波旁王朝专制统治,第三等级处于无权的地位,对封建专职不满.
2.爆发途径
①英国:利用议会同国王进行斗争.②法国:通过“三级会议“有特权等级发生冲突,借助人民力量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③美国:以大陆会议组织人民,开展武装斗争.
3.革命过程特点:
①英国:是革命与反革命、复辟反复辟斗争交织在一起,具有长期性、曲折性.②法国:革命具有阶段性和彻底性.③美国:独立战争与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一致性. 4.结果:
①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②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国家,实行总统制.③法国: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5.意义:
①英国;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第一次重大胜利它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②美国:摧毁了英国殖民枷锁,实现了国家独立.③法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1、资产阶级的萌芽阶段14-16世纪(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2、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3、资产阶级巩固阶段19世纪(俄国、日本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