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5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引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制度和社会形态,其核心特征是私有制和市场经济。
在过去几个世纪中,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实施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的起源资本主义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的欧洲,特别是英国。
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崛起,传统的封建制度逐渐崩溃,私有财产和市场交换成为主要特征。
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以商业资本为主导,随后工业革命的到来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的推动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通过提供大规模的生产手段和机械化生产,工业革命加速了商品生产和市场发展。
工业化的推进催生了新的产业,增加了劳动力需求,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同时,工业化也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导致了社会地位和财富的重新分配。
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通过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形式扩张到全球。
欧洲列强通过殖民地的控制和资源的开发,实现了资本的积累和市场的扩张。
这种全球扩张使得资本主义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并在全球范围内塑造了社会和经济结构。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重建两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历了一场重建的过程。
在战争的废墟上,许多国家通过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来恢复经济,重建破碎的社会结构。
此时期的资本主义受到了福利国家模式的影响,政府在经济领域扮演了更大的角色,以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当前资本主义的地位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仍然是全球主导的经济制度。
许多国家都采用了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的优势在于激励创新和竞争,为经济提供动力。
然而,资本主义也面临一些挑战和批评,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环境问题和不稳定的金融体系等。
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新兴市场的崛起过去几十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市场开放。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使得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1.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它推动了工业革命、技术进步和产业化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市场机制和自由经济的特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也创造了更广泛的经济繁荣和物质福利。
资本主义也为个体的自由和权利提供了保障,并促进了科学、艺术和文化的繁荣。
因此,资本主义被广泛认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方式。
2.资本主义的矛盾和限制:然而,资本主义也存在一些内在的矛盾和限制,这些问题渐渐凸显出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例如,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平等的加剧,环境破坏和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
资本主义追求利润和积累的动力会导致剥削和压榨,以及对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削弱了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激发了对社会公正和平等的追求,也引发了对资本主义体制的批评和探索。
3.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被视为对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一种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是通过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等方式,实现资源公平分配、社会公正和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力求消除剥削和不平等,追求社会经济的民主化和参与性,以满足人们对社会发展和个人自由的需求。
历史上,社会主义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就,例如,社会主义国家通过集中计划和国家资源配置实现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和社会保障的建立。
然而,也需要承认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社会主义的范式多样性和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实现仍然是一个广泛的讨论领域。
总结起来,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确实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然而,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和内在矛盾也使得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的探索是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鉴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不同特点和目标,人们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并寻求新的路径,以建立更加公正、可持续和人本的社会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净月一班马克思14组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变化趋势众所周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壮大促进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在一定历史时期起到了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作用。
追溯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十四世纪时,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还很弱小。
真正的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综合分析资本主义各阶段,我们总结了资本主义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历史地位如下:一、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时间在14、15世纪。
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加上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状态,密切了世界各大陆之间的联系,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文艺复兴则促进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资本主义还很弱小,但是一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已经开始撬动中世纪欧洲的封建主义和教会的统治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资本主义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迅猛发展,大大加速了人类历史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热泪立时的面貌,创造了巨大价值。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
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的变换。
随着在工场中工作的人口的增加、工场主资本的积累,资本主义相比前一时期有了极大的壮大。
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了当时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发展趋势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进展趋势明确资本主义积累与基本冲突进展的结果,必定会导致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培育同学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必定会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的信念我整理了相关资料,盼望能关心到您。
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一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为本质的剥削制度。
与奴隶制和封建制相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有着不同的性质: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一切经济规律得以绽开和发生作用的基础,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实行了等价交换的形式其次,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为基础,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剩余价值的生产是它的直接目的和打算动机2、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作用第一,资本主义首先造成了商品关系的普遍化。
这种普遍的商品关系打破了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对人类社会的进展的严峻束缚,促进了协作、分工、生产的集中以及劳动和自然科学的结合,推动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过程的社会化,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其次,对剩余价值的无止境贪欲和残酷竞争的压迫,使资本主义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的动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进展和整个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
资产阶级在它不到100年的统治中所制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制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大,还要多第三,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者摆脱了类似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的那种对统治阶级的人身依附,实现了法律上的公平和自由。
法律上的公平和人身自由的获得,调动了生产者的乐观性和制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展和运用,提高了劳动者的素养和技能,推动了生产力的不断进展,导致了剩余劳动时间的增多。
这样,资本在追求剩余价值同时,为人的全面自由进展和阶级对立的消退,从而为毁灭自身存在的基础,制造了物质前提二、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1、基本冲突。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冲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个基本冲突2、基本冲突表现。
试述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历史地位: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
其表现是:第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起经济危机;第三,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上述局限性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
这些局限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范围内是不可能根本消除的,它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
发展趋势: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社会将在短期内自行消亡。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然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历史进程。
首先,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其次,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将是一个从个别国家逐步向更多国家扩展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最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说明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尚需长期的过程。
尽管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其次,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再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更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最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任课老师:韩吉木斯
学院:法学院
专业:法学
年级:2010级
班级:一班
学号01006091
姓名:倪晓晖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摘要】如果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的中心议题是资本主义世界向何处去以及社会主义何以可能的问题,那么,“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显然就是中心的中心;之所以是重中之重,还因为它也是困扰当代人们的最大思想政治问题。
张三说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李四却坚持认为,资本主义比社会主义还要强。
如何给这些争议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说明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共产主义
正文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长期以来,我们对资本主义的评价存在着片面性,即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简单否定要么是全盘肯定,前者声音仍在但已经渐弱,后者声音渐强,大有独占话语权之势。
上述的过犹不及产生的方法论根源在于没有真正把握和运用好科学的分析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
评判一个社会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是看它作为当时的存在与前一个社会制度相比,是否更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宣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它创造这一神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一是价值规律的外在压力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在动力加速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它要求按照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这就是说,如果哪一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时间,他就能获得更多的赢利。
如何降低个别劳动时间呢?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提高技术水平。
这就是说,价值规律迫使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
所谓愿意的跟着走,不愿意的牵着走。
二是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业和农业,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也克服了季节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使生产的发展具有不间断的持续性。
三是资本主义上层建筑具有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更大的优越性。
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所决定的资本主义政治文化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勇敢地扛起了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大旗,肯定了人身自由,否定了人身依附关系;肯定了人的平等,否定了等级、特权;肯定了博爱、人道,否定了鄙视人的神道主义和非人道主义。
概言之,它第一次在政治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对幸福追求的合法性,一下子把人的内在积极性调动了起来,使人的每一个欲望的细胞都暴发出了双倍的能量。
另外,资本主义运用血腥的暴力打开世界的资本市场时,也不自觉地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思想文化的交融等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这些内容在《共产党宣言》中都有过非常详细的阐述。
2、当今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当今的发展主要是世界科技发展、无产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适度借鉴,进而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的自我调整的结果,这一方面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有允许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空间,另一方面表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剥削制度不是当今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根源
第一,这是由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即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有人认为,共产主义必然是现代社会最大的神话甚至是谎话。
断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决不只是共产党人,大凡有良知和有远见的思想家们都提出或赞同上述的必然论,问题是为什么当马克思发出这一呐喊时会引起整个资产阶级的惊恐不安?那是因为他不只是停留在单纯的道德上痛斥,而是用彻底的理论征服了人类,这可是开天辟地的头一回。
第二,这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带来了自身所无法克服的三大严重后果所决定的:一是两极分化的后果。
现已经超越了国界,国际剥削已经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两极分化。
二是政治革命的形式化之后果。
私有制所带来的剥削的特权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使自由平等民主和博爱等美丽的口号更多地流于理论上和形式上,而缺乏事实上的实质性内容。
三是人性异化的后果。
资本对人的统治导致人的片面化,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人的需要片面性,即单
面人或单向度的人。
人成为物欲和情欲的奴隶而不是主人。
除了快快发财,他们不知道还有别的幸福,除了金钱的损失,也不知道还有别的痛苦。
上述片面性使得人的个性自由和人的全面发展还更多地停滞在美好的理论憧憬上。
以上三大严重后果依然是当代人类所不得不面对的主要挑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日益纳入世界的视野就是明证。
2、资本主义灭亡的曲折性和漫长性
第一前苏联等社会主义的挫折是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的必然。
前苏联的倒台差一点使世界上所有信仰共产主义的善良人们精神崩溃。
不过,现实的历史让人清醒,现在人们渐渐地明白了,前苏联既创造了让资本主义世界望尘莫及的辉煌,也干了让人痛心疾首的勾当。
所以,普京说得有理:忘记过去是没有良心的,而回到过去又是没有头脑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苏共与人民的关系先解体,才导致苏联的解体。
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和失败,固然有复杂的具体原因,但放弃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其重要原因,像前苏联正是戈尔巴坚持所谓的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才导致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
当然,社会主义的挫折就在眼前,不承认不过是自欺欺人。
第二资本主义灭亡的长期性----如何看待“两个必然”。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即“两个必然”。
11年后,马克思又提出了“两个决不会”的重要思想:《<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写道:“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是对前者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两个必然”阐明的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大趋势,“两个决不会”揭示的是“两个必然”的条件性和长期性、艰巨性。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史的过程,“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
纵然当今资本主义有了新发展,可是要是由此断言资本主义暂时不会灭亡就意味着它永远具有生命力,同由于社会主义实践的挫折就断论社会主义没有前途一样是极其草率、肤浅和危险的。
预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意味着断言人类的不公正、不平等和各种邪恶将被抛弃。
如果缺少了这一社会发展的理想,人类就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对当下的各种困难甚至灾难失去了面对的勇气和解决的力量。
3、警醒西方崇拜症和意识形态麻木症
其一是要警醒盲目崇拜症。
有人要说,无论你列举西方资本主义多少弊端,它不是认为资本主义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一口气重复了3次。
如果说过去我们把西方贬低得一塌糊涂是一种片面的话,那么如今把西方吹得天花乱坠并试图照搬其模式又何尝不是一种片面
呢?而且还是新教条主义呢。
我们传统文化讲究德性,告诫人们朋友之妻不可欺,西化后倒变成了朋友之妻不客气;古人提醒说,兔子不吃窝边草,西化后把它发展为兔子专吃窝边草,吃了窝边草,感觉就是好!
当下要注意区别两种制度层面比较和两种社会现状层面比较的不同,还要注意现状的比较与未来趋势的比较,静态看有较大的差距,动态看有充分的信心。
对资本主义的肯定更多是从历史比较的角度即向后看,对它的否定则更多是向前看,考察它的历史趋势。
其二是警惕麻木症。
在这里,我们就充分的理由清理一下有些人意识形态麻木症。
他们已经在行动上完全拜倒在资本主义的石榴裙下,鼓吹资本主义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而且从精神上改造着人们。
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是最爱好和平的中国,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在世界大国中,中国是唯一没有在境外驻军的国家,作为大国的我们,遵循祖训,倡导和为贵,在建设和谐社会时,我们甚至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但我们送出去的是橄榄,得到的是什么?是中国威胁论,中国敌手论。
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西方如此仇视中国?为什么我们支持的他们就反对?说是个人恩怨,没有根据;说是民族恩怨,同样依据不足,著名哲学家陈先达先生曾深刻地提问道:为什么苏联解体后,西方国家一致把矛头指向中国?从他的提问中本人悟出一个参考答案:唯一有说服力的解释从而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
一个依靠消除剥削而发展起来的大国,势必要打破剥削制度永恒合理论的神化,这无疑对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剥削制度是一个彻底的否定和致命的打击,因此,西方资产阶级的心情是复杂的:既希望中国的社会主义失败,但又担心中国大乱,殃及他们的特权统治。
总之,在当今资本主义强势的情况下,不学习资本主义不行,学得不好自己给自己上绞刑。
意识形态的模糊就可能犯方向性的大错误,提高辨别社会制度进步与落后的能力是我们青年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政治条件。
既要能够学会与狼共舞,又能提高警惕不被狼吃掉,这才是当代有责任感的年青人应当具备的政治品质。
通过以上我希望大家能够要澄清四种有问题的认识,一是共产主义“渺茫论”。
其根据是认为人性自私,按需分配不可能。
宁愿相信男人,就像宁愿相信共产主义终有一天会实现一样。
二是共产主义“失败论”。
三是共产主义“等待论”,指望躺在舒服的沙发上张开嘴巴等共产主义的馅饼从天上掉下来。
四是共产主义“终点论”,以为共产主义实现之后,人类就进入了天堂般的幸福生活之中,到了再也不需要改进和发展的终点站了,这违背了历史辩证法,终点论应当改为共产主义发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