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域使用权登记公告【模板】
- 格式:docx
- 大小:14.91 KB
- 文档页数:1
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书统一配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海洋局•【公布日期】2011.12.22•【文号】国海管字〔2011〕907•【施行日期】2011.12.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国家海洋局关于开展海域使用权证书统一配号工作的通知(国海管字〔2011〕907)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为进一步提高海域使用权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及时掌握海域确权发证情况,确保海域使用权属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现势性,实现确权信息公开查询,我局决定通过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海域使用权证书实行全国统一配号。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证书编号规则根据统一配号工作需要,海域使用权证书采用新的编号规则,证书号码由9位调整为16位,分为五部分组成:年号(4位)、发证级别(1位)、行政区划代码(6位)、省内顺序号(4位)、校验码(1位),具体如图1所示。
图1(略)海域使用权证书各号位定义如下:⑴ 第1-4位为年号,采用公历年份;⑵ 第5位表示发证级别,A、B、C、D分别代表证书由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颁发。
⑶ 第6-11位为行政区划代码,采用国家标准。
第6、7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8、9位表示地级市(自治州及直辖市所属市辖区),第10、11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⑷ 第12-15位为顺序号,顺序号以年度为周期,每年启用新的序号,在各省范围内按申请时间顺序编号;⑸ 第16位为校验码,由数字或字母构成,系统随机生成。
二、配号工作流程1、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办理海域使用权初始登记或变更登记时,应登录系统提交海域使用权登记数据,申请统一配号。
其中省、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及已接入专网的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可直接登录系统,其他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通过国家海洋局配发的专用无线接入设备登录系统。
2、各级海洋主管部门提交的海域使用权登记数据经系统自动校验后,系统将对符合条件的配号申请,发放证号信息。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书等格式的通知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书等格式的通知(国海岛字〔2010〕548号)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书》和《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登记表》格式,现予发布试行。
附件:1.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书(格式)2.无居民海岛使用权登记表(格式)二○一○年九月三日附件1: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书(格式)海岛名称:项目名称:申请人:(印章)填表日期:年月日国家海洋局监制填写说明:1.《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书》由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人填写。
一个项目使用多个海岛的,每个海岛分别填写。
2.“申请人”为申请使用无居民海岛的单位或个人,是单位的,填写单位名称并加盖单位印章;是个人的,填写姓名并加盖个人印章(或手印)。
3.“法定代表人”栏中,如果申请人为个人的,只填写居民身份号码。
4.“联系人”为无居民海岛使用申请的经办人或代理人。
5.“项目性质”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根据项目总体情况确定,选择划“√”。
公益性是指国防、公务、教学、防灾减灾、非经营性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测绘、气象观测等公益事业使用无居民海岛;经营性是指公益性范围以外使用无居民海岛的。
6.“投资额”为整个海岛开发利用项目的预计投资总额。
7.“海岛位置”应当注明管辖区域,并描述海岛与周边大陆或者海岛的相对位置和距离。
8.“用岛范围”首先选择是否整岛利用;是局部利用的,应当注明在海岛上的具体位置和利用范围。
9.“用岛年限”按申请人拟申请使用的年数填写。
海域及河道使用管理通告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和管理海域及河道的使用,以确保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本通告适用于所有在海域及河道进行各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船舶、潜水、钓鱼、游泳等。
请所有使用者认真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安全和环保。
2. 使用前准备2.1 执照与许可证使用者在进入海域及河道前,应持有合法的执照和许可证。
船舶经营者应持有合法的船舶运营许可证,潜水者应持有合法的潜水执照,钓鱼者应持有合法的钓鱼许可证。
如未持有相关执照和许可证,将被视为无证使用,将受到处罚。
2.2 通告阅读与理解使用者在使用海域及河道前,应仔细阅读本通告,并确保完全理解其中的规定和要求。
如对某些规定有疑问,可向相关管理部门咨询或申请解释。
2.3 安全装备和救生设备在使用海域及河道过程中,务必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和救生设备。
船舶应配备救生艇、救生圈、救生衣等设备;潜水者应配备潜水服、潜水呼吸器等装备;游泳者应配备救生圈和浮标等设备。
使用者应确保这些装备和设备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以确保自身安全。
3. 使用规定3.1 海域使用规定3.1.1 禁止在未经授权的海域进行任何活动。
使用者应在事先获得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后,才能进行相关活动。
3.1.2 不得超出法定的海域使用时限。
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相关管理部门会规定不同的时限,使用者应严格遵守。
3.1.3 在使用海域过程中,不得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不得捕捞或销售濒危物种,不得排放有害物质,不得损坏珊瑚礁等。
3.1.4 遇到海洋灾害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保护自身安全。
不得隐瞒或拖延报告,以免造成更大的伤害。
3.2 河道使用规定3.2.1 禁止在未经授权的河道进行任何活动。
使用者应在事先获得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后,才能进行相关活动。
3.2.2 不得超出法定的河道使用时限。
根据不同类型的活动,相关管理部门会规定不同的时限,使用者应严格遵守。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海管发[1997]355号)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海洋厅(局、办):近年来,随着沿海省市海域使用管理制度的相继建立,海域使用登记工作已列入各级海洋管理部门的工作日程。
海域使用登记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全面掌握海域使用状况,制定科学合理规划和实施有效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鉴于海域使用登记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规范登记工作,我局制定了《海域使用登记工作方案》,现予印发,请各沿海省,市结合本地情况组织实施。
海域使用登记工作方案为规范海域使用登记工作,根据《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有关条款,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在全国沿海对海域使用现状进行登记,对符合《规定》要求的海域使用者核发海域使用证,确认使用权。
开展登记工作,有利于维护海域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全面掌握海域使用状况,为制定海域使用规划和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提供依据。
二、登记范围、对象海域使用登记的范围为我国内海、领海。
海陆分界以海岸线为界。
凡在上述范围固定使用海域从事三个月以上开发利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向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申办登记手续。
建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后已履行申报审批程序的海域使用项目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海域使用审批呈报表》登记造册。
三、登记程序(一)通知县级政府或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向本地区海域使用者发出进行海域使用登记的通知或公告,说明登记工作的具体事宜。
(二)申请海域使用者向县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七节海域使用权登记第五十四条依法取得海域使用权,可以单独申请海域使用权登记。
依法使用海域,在海域上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应当申请海域使用权及建筑物、构筑物所有权登记。
申请无居民海岛登记的,参照海域使用权登记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十五条申请海域使用权首次登记的,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项目用海批准文件或者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二)宗海图以及界址点坐标;(三)海域使用金缴纳或者减免凭证;(四)其他必要材料。
第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应当持不动产权属证书、海域使用权变更的文件等材料,申请海域使用权变更登记:(一)海域使用权人姓名或者名称改变的;(二)海域坐落、名称发生变化的;(三)改变海域使用位置、面积或者期限的;(四)海域使用权续期的;(五)共有性质变更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请人可以申请海域使用权转移登记:(一)因企业合并、分立或者与他人合资、合作经营、作价入股导致海域使用权转移的;(二)依法转让、赠与、继承、受遗赠海域使用权的;(三)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生效法律文书导致海域使用权转移的;(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十八条申请海域使用权转移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不动产权属证书;(二)海域使用权转让合同、继承材料、生效法律文书等材料;(≡)转让批准取得的海域使用权,应当提交原批准用海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转让的文件;(四)依法需要补交海域使用金的,应当提交海域使用金缴纳的凭证;(五)其他必要材料。
第五十九条申请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的,申请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原不动产权属证书;(二)海域使用权消灭的材料;(三)其他必要材料。
因围填海造地等导致海域灭失的,申请人应当在围填海造地等工程竣工后,依照本实施细则规定申请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并办理海域使用权注销登记。
第八节地役权登记第六十条按照约定设定地役权,当事人可以持需役地和供役地的不动产权属证书、地役权合同以及其他必要文件,申请地役权首次登记。
关于印发海域使用权管理有关文书格式的通知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厅(局):根据《海域使用权管理规定》(国海发〔2006〕27号)和《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国海发〔2006〕28号)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海域使用权管理有关文书的格式,现予发布施行。
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原国家海洋局发布的《关于印发海域使用申请审批有关文书格式的通知》(国海管字〔2002〕168号)废止。
附件:1.《海域使用申请书》(格式)2.《海域使用权(续期、变更、转让)申请书》(格式)3.《海域使用权登记申请表》(格式)4。
《海域使用权登记册》、《海域使用权登记表》(格式)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海域使用申请书(格式)申请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章)填表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国家海洋局监制填写说明:1.《海域使用申请书》由海域使用申请人负责填写。
2.“申请人”为申请使用海域的单位或个人,是单位的,填写单位名称并加单位盖印章;是个人的,填写姓名并加盖个人印章(或手印)。
3.“申请人”是个人的,“法定代表人”一栏只填写身份证号码。
“联系人”为海域使用申请的经办人或代理人。
“通讯地址”为申请人的地址。
4.“项目性质”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根据项目总体情况确定,选择划“√”。
公益性是指符合《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包括军事用海,公务船舶专用码头用海,非经营性航道、锚地等交通基础设施用海和教学、科研、防灾减灾、海难搜救打捞等非经营性公益事业的用海项目;经营性是指《海域使用管理法》第三十五条规定范围以外,以营利为目的的项目。
5.“用海年限”按申请人拟申请使用的年数填写。
6.“用海面积”为申请使用的全部海域面积,由申请人如实填报;“占用岸线”为沿岸海域使用项目所占用的岸线。
7.“用海类型”按海域使用分类体系一级类填写:包括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矿用海(电厂、油气开发等)、旅游娱乐用海、海底工程用海、排污倾废用海、填海造地用海、特殊用海等类别。
海域使用权登记工作规程(初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海域使用权登记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适用范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机关)办理海域使用权登记适用本规程。
海域使用权登记包括初始登记、变更登记、注销登记和抵押登记等。
第三条【专岗登记】登记机关应配备专人负责海域使用权登记办理,并指定登记审核人员。
办理海域使用权登记和审核的人员(以下简称登记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经过培训后上岗。
第二章初始、变更、注销登记材料审查第四条【一般规定】对申请人提出的海域使用权登记申请,登记人员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一)不在本机关登记权限内的,应当当场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登记权限的登记机关申请;(二)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三)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四)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登记申请。
委托办理的,审查代理合同或授权委托书及代理人身份证明;境外委托人的还应当审查授权委托书是否按照有关规定经过公证或者认证。
审查申请材料时,遇有疑问的,应当通过适当途径进行核实。
第五条【申请材料审查】办理登记时,登记人员应当根据登记类型按照本规程附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第六条【内容审查】申请材料齐全的,登记人员应当审查下列事项:(一)登记申请人与批复文件的行政相对人或出让合同的受让人或其它相关证明文件的相对人是否一致;法定代表人、其他单位的负责人姓名与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单位有效证明文件的是否一致;身份证号码与身份证复印件是否一致;(二)申请登记的的用海面积、用海类型、用海方式、用海设施和构筑物、用海期限等与批复文件或出让合同或其它相关证明文件是否一致;(三)宗海位臵图、界址图内容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测量单位是否具有海洋类测量资质;坐标系、界址点坐标与批复文件或出让合同或其它相关证明文件是否一致;(四)海域使用金实际缴纳人与应缴纳人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