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疾人教育条例

残疾人教育条例

残疾人教育条例
残疾人教育条例

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

(送审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促进教育公平,根据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对有身心发展障碍和特殊需要的残疾人,给予特别的教育支持和安排,实施与其需求相适应的教育,适用本条例。

残疾人教育的对象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的残疾人。

第三条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

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应当为残疾人实现受教育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合理便利,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促进残疾人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开发,为残疾人充分、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第四条残疾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终身教育相结合;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所有残疾人,坚持融合教育原则,根据残疾的类别和接受能力,采取普通教育方式或者特殊教育方式。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

规划,合理配置资源、统一安排实施,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保障残疾人教育经费投入,完善残疾人教育资助制度,对残疾人教育状况实施专项督导。

第六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残疾人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的民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残疾人教育工作。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及地方组织协助相关部门实施残疾人教育,为残疾人接受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七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卫生、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建立由教育、心理、康复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本区域内适龄残疾儿童的身体状况和受教育能力进行评估,开展就学咨询,提出入学建议和指导意见。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卫生、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根据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学龄前儿童保健、残疾人统计等信息,为适龄残疾儿童建立教育档案。

第八条幼儿园、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法接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并为其学习提供便利和帮助,在促进残疾学生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发展的同时,应当注重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

缺陷补偿和心理疏导。

第九条残疾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尊重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根据残疾儿童的特点和意愿,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及时使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和教育,协助学校实施教育,根据条件参与学校的教育教案活动,为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提供支持。

残疾人所在社区、相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关心残疾人教育事业,支持和帮助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融入社会。

第二章普通学校的教育

第十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提高普通幼儿园、学校接收残疾学生的能力,推广融合教育,保障残疾人进入普通幼儿园、学校接受教育。

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采取随班就读、设置特殊教育班级等形式。

第十一条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教案设施、设备应当符合无障碍标准,并应当根据需要配备康复、生活技能等专用设备,为残疾学生提供无障碍校园环境。

第十二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大力支持、积极鼓励,以多种形式对学龄前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大力提高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比例。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保健机构应当就残疾幼儿的早期发现、早期康复和早期教育,为残疾幼儿家庭、幼儿园提供指导和

支持。

接受残疾儿童的普通幼儿园应当实施融合教育,为就读的残疾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与康复训练。

第十三条残疾儿童达到法定入学年龄,申请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或者居住地就近入学;条件不具备或者具有特殊困难的地区,可以安排进入适当的学校就学、适当提高入学年龄。

第十四条适龄残疾儿童申请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学校不具备相应教育教案能力的,经残疾儿童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同意,可以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进入指定的普通学校就学。

有重度残疾、比较严重的身心功能障碍,需要专人护理或者专业支持,不具备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经县级以上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可以以其他特殊方式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将适龄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在接收残疾学生的义务教育学校统筹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兼职的特殊教育教师及专业人员,保障残疾学生义务教育的质量。

辖区内的义务教育学校难于全部具备接收残疾学生所需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残疾儿童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统筹规划,优先建设部分普通学校,配备相应的条

件、资源,指定其招收残疾儿童。

第十六条残疾儿童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对于入学安排存在争议的,可以申请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评估。

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根据评估意见,做出入学建议,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残疾儿童进入适当的学校就读,或者通过其他适当形式接受教育。

残疾儿童的评估结果属于个人信息,应当以书面通知其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扩散和传播。

第十七条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将残疾学生合理编入班级。残疾学生相对较多、或者随班就读条件不能满足的,可以设置专门的特殊教育班级。

学校应当安排有特殊教育资格或者经验的教师担任特殊教育班级或者随班就读的教育教案工作,并适当缩减班额。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保障残疾学生平等参与教育教案和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提供适应其特殊需要的教材及辅助教案材料。

第十九条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与残疾学生的家长或者其他监护人协商,研究、制定符合残疾学生特性与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并根据个别化教育计划,建立相应的考核与评价标准。

第二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普通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创造条件,增加残疾学生的入学机会,扩大招收残疾学生的专业和规模。

普通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对具备学习能力且生活能够自理、达到录取要求的残疾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不得因其残疾而拒绝招收;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在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招收残疾学生,并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适当降低对身体条件的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案方案,开发残疾学生的潜能,提供相应服务,帮助残疾学生完成学业、适应社会。

第二十一条国家、社会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学成才,为残疾人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创造条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机构、学校应当为残疾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提供便利和帮助;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方式,开设适合残疾人学习的专业、课程,根据残疾人的学习需求,采取灵活开放的教案和管理模式,支持残疾人顺利完成学业。

第三章特殊教育机构的教育

第二十二条难以适应普通学校学习的残疾人,根据其残疾类型和特殊的受教育需要,进入具有相应特殊教育、康复训练设施和能力,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机构接受教育;或者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安排专人进行家庭辅导等形式接受教育。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区域适龄残疾儿童的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统筹设置实施九年一贯制义务

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保障有特殊困难的残疾儿童完成义务教育;有条件的,应当设置或者支持社会力量设置招收特殊类型残疾学生的特殊教育机构。

国家支持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鼓励并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设置实施特殊教育的高等教育机构。

第二十四条专门接收残疾儿童的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附设的幼儿园等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学龄前残疾儿童的特点与需求,遵循教育、保育和康复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发展。

有条件的地方,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设置专门的残疾儿童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第二十五条特殊教育学校承担对区域内不适合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的残疾儿童,集中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对提出入学申请并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残疾儿童,均应当接收;有条件的,可以实施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以适当扩大招生范围和服务对象。

特殊教育学校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程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六条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学生身心特性和国家特殊教育的课程方案,灵活编排班级,制定个别化的教育教案计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教案活动。

对经教育、康复训练,可以适应普通学校学习要求的残疾学

生,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提出建议,经学生父母或者法定监护人同意,县级残疾人教育指导委员会审核,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转入或者升入普通学校继续学习。

第二十七条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特殊教育学校承担以下职责:

(一)指导、评估区域内的随班就读工作;

(二)为区域内承担随班就读任务的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

(三)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为区域内残疾学生提供支持和服务;

(四)派出教师和相关专业服务人员支持随班就读,为在家学习的残疾儿童提供辅导和支持;

(五)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二十八条实施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和残疾学生的身心特性,自主设置专业;可以根据教案需要和条件,发展实习基地或者与企业合作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就业和自主创业提供机会、创造条件。

实施特殊教育的高等学校、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应当积极开展特殊教育规律、方法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拓展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与领域,提高特殊教育的水平与质量。

第四章特殊教育教师

第二十九条特殊教育教师应当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提高思

想道德素质和教育教案专业水平;应当尊重和关爱残疾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鼓励教师终身从事残疾人教育事业。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采取学费减免、助学贷款代偿等措施,鼓励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特殊教育机构任教。

第三十一条国家实行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取得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应当获得教师资格并经过专门的特殊教育知识和能力培训。

从事听力残疾人和视力残疾人教育的专任教师,应当达到国家规定的手语和盲文等级标准。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实施的具体步骤、条件和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二条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人教育发展的需求,为特殊教育学校和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制定专门的编制标准。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承担教案、康复等工作的专门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在接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设置特殊教育教师等专职岗位。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支持和鼓励有特殊教育经验的专业人员、志愿人员辅助学校实施对残疾学生的教育,必要时可以临时聘任有关志愿人员辅助教案。

第三十三条承担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免费教育,培养、培训适应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需要的专门教师和专业人员。

普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的师范专业应当开设特殊教育必修或者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

国家支持具备相应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设置特殊教育专业学位,扩大培养规模;支持高等学校建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和实习基地,提高特殊教育师资水平。

第三十四条已获得教师资格规定学历的残疾人,申请教师资格、聘任教师岗位,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学校应当根据岗位特点和残疾类型,适当放宽对身体条件、普通话水平的要求,着重考核其教育教案能力。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以多种形式组织在职特殊教育教师进修提高;应当在普通教师继续教育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特殊教育内容和相关知识。

第三十六条特殊教育教师、手语翻译和其他相关专业服务人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岗位津贴及其他待遇;普通学校教师在承担特殊教育班、随班就读任务期间,享受特殊教

育岗位津贴。

特殊教育岗位津贴应当根据实际逐步增长,具体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在职称评聘、培训进修、表彰奖励等方面,应当为特殊教育教师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专门机会。

第五章保障与监督

第三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教育所需经费纳入教育财政预算,优先予以保证,并随着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特殊教育的发展,支持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地区残疾人教育的发展。

第三十八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残疾人教育的特殊需要,依据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性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特殊教育学校的经费开支标准、教案仪器、康复设备配备标准等,根据教案要求,足额安排残疾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确保各类教育机构开展特殊教育所需经费。

普通中小学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残疾学生的生活费资助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足额拨付费用。

第三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学校应当优先将

残疾人纳入教育费用减免的范围。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残疾儿童接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并按照国家资助政策优先给予补助。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减免残疾学生的学费和其他费用;保证残疾学生享有国家助学金。

国家建立奖励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优先为农村地区、城市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逐步为所有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

第四十条残疾人参加中考、高等学校入学考试、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需要采取特殊考试方式的,可以提出申请。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应当根据残疾类型和报考专业的要求,提供合理便利和必要帮助,保障残疾人参加考试的权利。

第四十一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实施就业培训时,应当安排适应残疾人的教育项目,优先保障残疾人的需求;在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应当对残疾人提供必要的优惠与扶持保障措施。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从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划拨一定比例,用于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具备培训能力的职业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开展专门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第四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举办民办特殊教育机构,向残疾人教育机构和残疾学生提供捐

赠;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招收残疾学生。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民办特殊教育机构、招收残疾学生的民办学校,应当参照当地残疾学生的生均经费标准,予以经费资助。

民办特殊教育机构注册为非营利性组织的,依法享受税收减免。

第四十三条国家鼓励开展特殊教育的专项研究,组织和扶持盲文、手语的研究和应用;组织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逐步建立特殊教育资源库。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有利于补偿残疾人身心功能缺陷、改善和提高残疾人学习能力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创新发明。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残疾人教育教案专用仪器、教具、学具以及教育教案软件和其他辅助用品的研制、生产、供应和推广。

第四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残疾人教育督导机制,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执行残疾人教育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案质量以及经费落实状况等实施专项督导;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的入学情况,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考核的范围,并定期将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的残疾学生教育过程和教案质量的评估,评估结果应当纳入教师、学校考核指标。

第四十六条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对本区域内残疾人教育实施情况,依据本条例实施监督、提出意见。

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受到损害的,残疾人联合会可以代表残疾人向有管辖权的上级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诉;支持或者代表当事人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由上一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幼儿园、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违反本条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其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依法代为履行,并对教育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负责人依法给予处分;给残疾学生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礼道歉、及时补救并予以赔偿:

(一)拒绝招收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入学或者在国家规定的录取要求以外附加条件限制残疾学生就学的;

(二)未依法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障碍帮助残疾学生获得平等受教育机会的;

(三)明显歧视、侮辱、体罚残疾学生,或者放任对残疾学生的歧视言行,对残疾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的;

(四)未依法减免残疾学生的学费和其他费用的;

(五)校园无障碍环境不符合要求的;

(六)其他违反本条例规定的情形。

高等学校因残疾而拒绝招收符合录取条件的残疾学生的,由学生报考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省级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责令改正。

附则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所称的特殊教育机构包括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的儿童福利机构、儿童康复机构等;特殊教育教师指在普通学校、特殊教育机构中承担特殊教育任务的教师;所称资源教室是指在普通学校设置的装备有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设施设备的专用教室。

第五十条本条例自年月日起施行。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复服务内容

残疾人康复指导站(服务站) 康复工作内容 一、全面掌握了解辖区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每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情况。规范完整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和康复服务记录档案。做到一年一次,实行动态记载和管理(并输入电脑)。对康复效果明显的残疾人要单独登记造册,包括年度内实施重点康复项目的残疾人(如白内障复明、假肢安装、助听器安装、用品用具配置等)。 二、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以下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服务。 1、为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小儿麻痹后遗症、麻风畸残、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 2、提供精神卫生和心里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疑似患精神病者,及时转送当地有精神疾病诊治能力的医疗机构进行鉴别诊断;对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采取定期门诊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预防服药,监护随访病人,对复发病及时转诊。通过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争取社会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支持。

3、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对需复明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及时转介到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实施复明手术;对低视力患者,及时转介到医院眼科或开展此项服务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并接受助视器使用训练。 4、结合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对发现的疑似聋儿,应及时转介到有关医疗康复机构进行诊断治疗。对治疗后听力无法恢复的聋儿,应及时转介到相关机构进行助听器验配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 5、开展社区儿童生长发育检测。对发现的脑瘫儿、弱智儿及发育迟缓儿童,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进行智力生长发育测评、治疗和训练。对三残儿童(脑瘫儿、聋儿、弱智儿)要实施抢救性康复,及早动员家长及亲属转介到有条件的康复机构和医院进行专门训练和治疗。 三、将残疾预防和康复知识普及纳入健康教育范围。为辖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康复知识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和康复知识读物(资料)、开展康复咨询和指导。 四、根据残疾人对辅助用品的康复需求,提供用品用具的信息、选购、家庭租赁、使用指导等服务。 五、帮助指导残疾人对康复健身器材和其它辅助用品的使用和训练,尽快使残疾人掌握训练要领,并能持之以恒,使功能训练早出成效。

1 - 中国残疾人体育

“科技冬奥”冬残奥项目分解(课题)任务申报指南为做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申报指南的要求,现将冬残奥专项任务进行了分解,请各单位围绕项目分解(课题)任务,以课题为单位组织申报。 项目: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表现提升的关键技术 课题一:冬残奥运动专项能力特征及训练技术理论的研究(一)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冬残奥各残疾级别下的优秀运动员多维度竞技能力结构体系和项目特征; (2)研究冬残奥六大项目运动专项能力结构特征,构建相应专项能力综合评价体系; (3)建立冬残奥六大项目的专项训练理论体系; (4)建立冬残奥项目专项训练技术和评价标准; (二)考核指标 (1)针对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开展科研攻关研究6项,形成冬残奥六大项目每个残疾级别的专项能力结构特征和评价体系; (2)形成冬残奥项目相应6套专项训练方法与训练大纲,并形成重点案例库; (3)基于不同的生物学特征、训练学特征,构建冬残

奥六大项目的专项训练理论方法、评价体系和训练大纲,结合冬残奥项目特异性、指导各项目科学训练并投入使用; (4)完成著作不少于3本,科学训练化指南6套; (5)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篇以上(其中SCI论文不少于1篇); (6)关键技术应用于冬残奥六大项目国家队,课题成果助力冬残奥国家队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 (三)申报要求 (1)符合科技部“科技冬奥”重点专项2018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国科发资﹝2018)84号)形式审查条件要求。 (2)课题申报所含单位需要组建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等专家学者的研究团队,并保证在课题执行中,全年参加课题研究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3)具备冬季项目运动专项能力研究经验和数据积累,承担过不少于1个运动项目专项结构模型建立的研究,拥有省部级及以上与研究任务相关的重点实验室。

残疾人最新管理办法(DOC)

残疾人航空运输管理办法 民航发〔2014〕10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残疾人在航空运输过程中的合法权益,规范残疾人航空运输的管理及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参照《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及国际惯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设立的承运人使用民用航空器运送残疾人而收取报酬的国内、国际航空运输,或经承运人同意而办理的免费航空运输。 第三条残疾人与其他公民一样享有航空旅行的机会,为残疾人提供的航空运输应保障安全、尊重隐私、尊重人格。 第四条本办法中下列用语,除具体条文中另有规定外,含义如下: (一)“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肢体、精神、智力或感官有长期损伤的人,这些损伤与各种障碍相互作用,可能阻碍残疾人在与他人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和切实地参加社会活动,具体表现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二)“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是指购买或持有有效客票,为乘坐客票所列航班到达机场,利用承运人、机场和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符合适用于所有旅客的、合理的、无歧视运输合同要求的残疾人。 (三)“医疗证明”是指由医院出具的、说明该残疾人在航空旅行中不需要额外医疗协助能安全完成其旅行的书面证明。 (四)“残疾人团体”是指统一组织的人数在10 人以上(含10 人),航程、乘机日期和航班相同的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 (五)“服务犬”是指为残疾人生活和工作提供协助的特种犬,包括辅助犬、导听犬、导盲犬。 第五条机场无障碍设施设备的配备应遵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并符合民用机场航站楼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的要求。 第六条承运人、机场和机场地面服务代理人应免费为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本办法规定的设施、设备或特殊服务。 第二章残疾人运输人数及拒绝运输的预防 第七条除另有规定外,承运人不得因残疾人的残疾造成其外表或非自愿的举止可能对机组或其他旅客造成冒犯、烦扰或不便而拒绝运输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 第八条承运人拒绝为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提供航空运输时,应向其说明拒绝的法律依据。 具备乘机条件的残疾人要求提供书面说明的,承运人应在拒绝运输后10日内提供。 第九条航班上载运在运输过程中没有陪伴人员,但在紧急撤离时需要他人协助的残疾人数为: (一)航班座位数为51-100个时,为2名;

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 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以上几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不足,如康复服务记录内容不详,在服务中存在不实现象。

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_朱宁波

关于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之探析X 朱宁波(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大连,116029) 摘要目前,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但是,采取何种形式、设置何种专业才能使残疾人获得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知识与技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安置形式和专业设置两方面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形式进行分析。关键词残疾人高等教育安置形式专业设置 The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ducational Forms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sability Zhu Ning Bo(Education Department,Liaonin g Normal Universi ty,116029) Abstract At present,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 t with disability has been paid more atten-tion to all over the world.However we must think about what forms and what majors offered could give the Adult with di sability real develop ment which accord to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bodies and minds.This is a key problem as we carry out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 sability. Based on the arrangement and major offered,this research tries to analysis the educational forms of the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 ult wi th disability. Key words Adult with disability College education for the Adult with disability arrangement major offered 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目前,我国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主要通过三种形式:一是专门为残疾青年举办的高等教育院校或专门招收残疾青年的系(专业)。二是通过高考进入普通高等院校,在适宜的专业中接受高等教育,三是通过国家认可的业大、电大、函授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方式学习高等教育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者,取得大学专科或本科的学历。本文重点对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程中,如何根据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从安置形式和专业设置两方面分别采取的教育措施进行分析。一、安置形式 (一)残健合一 它起源于北欧特殊教育界提出的/正常化0运动。在英国称/融合0、/一体化0,是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思想体系,与/隔离式教育0相对。在美国称为/回归主流0。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界的广泛倡导,而成为一种新的特殊教育体制的同义语,并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受到法律承认,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殊教育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其核心内容是:让残疾人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受教育, 5中国特殊教育62001年第3期(总第31期)Chines e Journal of Speci al Education(Quarterly) No.3,2001(Serial No.31) X本文撰写过程中,辽宁师大教科院张宁生老师、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曲学利老师、南京金陵职工大学史金芬老师、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美术系老师及本刊编辑老师无私地提供了信息资料和具体指导,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发表时间:2016-08-09T09:52:04.88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作者:陈湘平[导读] 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残疾大学生,他们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较多的困难。 湖南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最近几年,整个社会越来越重视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于高校的体育教学来说,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高校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的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那就是残疾大学生,他们在接受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然面临较多的困难。为了使残疾学生更好地接受体育教育,完善残疾人的体育教学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现状对策 残疾人本身在身体上和心理上较之正常人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这并不代表残疾人就不能享有其应有的权利。体育运动能够增强残疾人生活的信心,让他们对生活更加的充满希望。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应该以增强残疾人学生的康复效果和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加强对残疾人大学生的体育教育的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少高校在残疾人体育教育方面受到的局限比较多,比如经费、器材、人才等都影响着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一、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的现状 1.残疾人体育教育理念定位不够准确 现在的高校体育教师已经比较重视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了,很多教师为了调动残疾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采取快乐教学的教学模式,使残疾学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的过程中充分地体验运动的乐趣,以此来逐渐增强学生的体质,使残疾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教学理念与现下所倡导的“人本关怀”的教学理念是相符合的,但是如果单一地强调快乐教学,就很容易忽视残疾学生的特殊性。因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调动残疾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很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残疾学生普遍都存在一定的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生理和心理问题共同加以重视。 2.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缺乏专业的指导 现在高校的体育教师很少有研究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很多体育教师都是普通体育教育出身,对于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来说,教学明显不够专业。其中有的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还存在得过且过、敷衍了事的现象。体育教师在对残疾学生的体育教学方面没有专业的研究,就很难针对不同残疾学生的特殊生理情况进行有效的体育指导,从而影响到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效果。 3.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教学条件不容乐观 很多高校都缺乏适合残疾人学生锻炼的体育设施,有的高校体育器材活动室的面积比较小,体育器材很难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体育器材类型较为单一,数量严重不足,针对残疾人学生专门使用的体育器材更是匮乏。教学条件不够充分,很多针对残疾人的体育教学都很难开展,使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明显落后,很难满足现代体育教育的要求和标准。 二、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的对策 1.真正确立“以人为本”的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理念 对于残疾人学生来说,他们也有参与体育的向往。参与体育运动能够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培养锻炼能力,增进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培养残疾人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体育最原始的意义就是通过运动来增强人类的生活本能,满足生活最基本的需求。无论是走路,还是攀爬,亦或是狩猎,这些都是体育的原始形态。生活与体育息息相关,生活先于体育,体育教育应该体现生活的本质。高校残疾大学生的体育教育就应该以生活作为出发点,在生活中摸索,最终还要回归生活。残疾人体育教学只是帮助残疾人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2.加强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研究,正视残疾人体育教育 国家应该重视高校对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指导工作,要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的残疾人体育教师,使高校的残疾人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获得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学生如果能在接受体育教育的时候获得专业老师的指导,是每一个残疾人学生得以重视的一个重要体现。另外还应该加大体育项目的研究与开发,比如可以通过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精髓的吸收,开发一些适合残疾人学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满足残疾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对残疾人学生的重视,残疾学生在很多方面和普通学生都有一定的差距,他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怜悯。对于体育教育来说,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正视每一个残疾人学生,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防止学生产生自卑感,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 3.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 我国的经济发展较快,现如今的经济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残疾人体育教育已经有了非常坚实的经济基础。所以,我国社会应该增强对于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支持,增加适合残疾学生的体育设施。另外,由于残疾人体育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要发达于西部地区,城乡之间残疾人体育运动的观念也有较大的差别。因此需要我们增加残疾人学生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福利,为高校残疾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最好的教育条件。 参考文献 [1]庄茂花黑龙江省残疾人体育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 [2]武金萍赵亮天津市普通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学现状.《残疾人研究》,2016。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研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研究 本文以高等教育结构的宏观视野,调研与分析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在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问题的途径与综合建议。 [标签]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残疾人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85年山东滨州医学院首次招收残疾人大学生开始,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已有26年的历史,共招收残疾人大学生近8万人。作为一项特殊的高等教育,目前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与此相应的是,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研究也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2000年以前,重点是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基本概况和实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梳理;2001年至2005年是研究的第二阶段,开始了在理论层面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轫与发展、学科体系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师资培训体系、区域均衡发展等多方面进行探讨;2006年至2010年是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在总结前20年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经验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残疾人特殊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国际残疾人特殊教育为研究视野,吸取发达国家特殊教育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进行国内残疾人特教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未来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近几年,中国残疾高等教育在理论研究层面上不断深化,广泛探讨了教育公平问题、法律保障体系、办学形式、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类型残疾人教育策略、管理体系、专业建设、支持系统、经费投入及就业等众多问题。 但是,在众多研究层面,中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过去多数是从具体问题的微观层面进行剖析,而从整体上对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问题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高等教育结构是高等教育系统内各要素的构成状态,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指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构成,主要有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区域布局结构、管理体制结构等。本文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以第一手调研材料,对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问题进行分析。采取问卷调查和2009年残疾人事业年报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现有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并以单靠单招形式招生的16所高等院校进行调查,主要涉及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层次、体制、科类、形式、分布结构等内容。通过对残疾人高等教育宏观结构现状分析与建议,期望能对优化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结构提供参考依据,寻求推动残疾人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阶段有效和规范发展的途径,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 二、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结构的调查分析 1.层次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分为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对目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层次结构调查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6所院校中,专科层次10所,占62.5%;本科层次4所,占25%;既有本科层次又有专科层次2所,占12.5%;残疾人高等教育以专科层次为主,没有研究生层次教育。 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年报数据也显示:2006— 残疾人高等教育体制是由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发展决定的,基本符合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特征。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正在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反映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协调发展。相比较,残疾人高等教育主要以省(直辖市)和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篇一: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Xxx社区服务中心 Xxxx年残疾人康复工作总结 为了切实推进我镇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根据县xxxx 号“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基础工作意见的通知,xxxx海盐县残疾人联合会、卫生局关于印发残疾人康复中心(站)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残疾人康复工作实际,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为全面提升我镇残疾人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得到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从而使我镇残疾人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现将xxxx具体开展的几项工作总结如下。一、xxxx,我们全面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现已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x个,残疾人规范化康复站x个,康复服务站x个,主要做到了五个抓:抓宣传发动,抓组织网络,抓队伍培训,抓资源整合,抓康复训练。实现六个有:有康复场所,有康复医生,有服务内容,有训练器具,有工作制度,有服务记录。确保了全面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任务。 二、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xxxx年前,我们联合各行政村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经过调查摸底,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x个行政

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xxxx人,残疾人总数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人,听力残疾x人,精神残疾x人。持有残疾证x人,占调查摸底数的x%.并对这xxx残疾人建立健全健康康复档案(精神残疾按精神防治专项管理服务),做到每人一册、按要求进行随访、每年不少于x次、对重点对象随访不少于x次的要求。并把每次随访的结果记录在康复手册中。xxxx年我们在x月份前完成了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对象的康复需求调查,做到了一人一册台帐的建立,同时开展各项康复服务工作。现持有二代残疾人证有xxx人,其中肢体残疾xxx人,智力残疾xx人,视力残疾xx 人,听力残疾xx人,听力语言残疾xx人精神残疾xx人、第二代残疾人比第一代减少xx人。xxxx新增残疾人xx人。我们对第一、第二代持证残疾人做好衔接工作,同时对x个重点康复对象进行重点康复服务,并且建立助残结对训练服务。xxx年,我镇累计康复需求服务xxx人,康复医疗服务xxx人次,训练指导服务xxx人次,心理支持xx人人次,知识普及xx人次,用品用具服务xx人次,达到了规定要求。 三、康复人员培训。我镇现有康复员xx名,康复调查员x名,均参加了县残联组织的业务培训。同时,中心对康复员先后进行了x次培训指导。 四、开展康复训练服务。中心从xxxx年x月开始,每逢周一、周三、周五,康复中心对残疾人开放,并安排康复医生进行康复训练指导。现已有xx名残疾人接受了康复训练活动服务。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但因为基础相对薄弱,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从高等教育价值取向、残疾人高等教育布局、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与就业、残疾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等多方面加以改进。 标签:残疾人高等教育;挑战;思考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起步较迟、规模较小,“九五”、“十五”期间有了比较快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一·五”残疾人事业发展纲要对我国残疾人事业、特别是残疾人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残疾人高等教育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认真回顾和总结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二十多年发展的历程、特点与不足,重新审视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对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现状,有不少研究者做过梳理。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人数增长较快 从我国第一所专门招收残疾人大学生的山东滨州医学院1985年9月首批招收的几十名残疾大学生算起,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到“九五”末,接受高等教育的残疾人已超过2000人,进入“十五”、“十一五”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据2008年的统计,在校的残疾人大学生已突破4000人。 1.2形成了一批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高等院校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九五”、“十五”期间国家教育部、中国残联等部门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国已有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等院校设立了专门的院系,招收有残疾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这些学校按照国家政策实行单独考试的形式,择优选拔符合条件的残疾学生,使许多优秀的残疾青年圆了大学梦。 1.3普通高校接收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除肢残学生一般都进入普通高校学习外,我国也有一定数量的高校招收通过正常高考的听障或视障学生随班就读。目前,残疾青年在普通高校随班就读的人数还偏少,面向残疾青年报考的专业还有不少限制。目前大部分高校还不具备应有的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接纳残疾学生,很难系统地完成教学任务。 1.4成人高等教育面向残疾人开放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措施研究

现代 交际 163谭朝春 于敬广 温州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 温州 325035) (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摘要]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发展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以普通学校体 育的教学措施为参照系,结合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措施:确定特殊教育的对象;体育教学的教育诊断;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 [关键词]特殊教育 学校教育 体育教学措施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0-0163-02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措施研究 前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特殊教育被纳入国家的教育体系,从而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已发展到1605所,在校的视力、听力语言和智力三类残疾学生达到30万人。近年来,在相关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中提出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启智学校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并在学校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体育为必修课程。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体育改革异常活跃。特别是中小学新课程标准的改革,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快速、崭新的时期。按教育对象性质的不同,学校体育可分为普通学校体育和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相对普通学校体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发展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普遍照搬普通学校体育,甚至以普通体育教学代替特殊体育教学,使得特殊学校体育理论发展落后,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发展。为此,文章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结合特教学校体育特点,从教育的对象、体育教学的教育诊断、学校体育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原则、教学组织与教法、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等分析特教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措施。目的在于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规范特教学校体育教育措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措施。(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特殊儿童父母综合指导手册》《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残疾人体育》等专著及广泛阅读相关论文资料,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2.专家访谈法 一是专家访谈。访谈相关专家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方面进行咨询和请教;二是一线教师。访谈了相关特殊学校体育教师针对体育教学现状、教课模式进行了深入交谈,并获得直接一线信息。 3.归纳法 将搜集的资料和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 二、结果与分析 (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对象 特殊教育简单的说就是为特殊儿童所提供的教育。也就 是说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对象是特殊儿童,但是何谓特殊儿童?特殊儿童一般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国际上泛指一切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在我国则指的是残疾儿童。根据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的定义:18岁以下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些组织功能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功能的人。目前,我们可以根据特教体育教学对象的不同分为“盲人学校体育教育”“聋哑人学校体育教育”“智障人学校体育教育”等。 (二)体育教学的教育诊断 体育教学的教育诊断分为体育教学前的教育诊断和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诊断即教学效果评估。 1.体育教学前的教育诊断 体育教学前的教育诊断也可以称作运动医学诊断。由于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是身体活动,因此在教学前应对特殊儿童学生询问运动史,身体基本形态测量,残疾等级的评定等方面进行诊断,确保体育教学的安全性和针对性。 2.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诊断 特教体育教学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儿童,即视觉、听觉、智力、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缺陷的儿童。所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计划,甚至不能完成肢体动作和技术技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确定他们的学习问题是来自教师教法、内容安排、学习环境、学生本身的素质、心理变化、还是智力因素等方面在影响他们的学习。比如聋哑学生听不到声音而思维活动又需要语言进行,从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我国研究人员发现:聋哑学生在智力上比同龄健全学生低,即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相对健全学生有一定差距。就特殊教育学生本身个体差异性很大,因此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学内容过程中就要求教师使用观察法、活动法、调查法和测量法等基本方法,在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教学诊断,以提高教学质量。 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 根据1998年出台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中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结合体育的功能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体育活动过程是个人和集体之间关系复杂而变化多样的行为,其互动强、思想活跃、情感流露真实,是发现学生思想品德方面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最好时机。体育运动是在特定规则下进行的具有竞争 收稿日期:2010年10月18日 责任编辑:吕卉 谭朝春(1985-),女,河北唐山人,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于敬广((1986-),男,河北石家庄人,温州大学体育学院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新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意义

新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意义 我国法律规定,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整理的新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意义,欢迎大家阅读! 新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的意义日前,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专家认为,条例强调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加强对残疾人教育的支持保障,体现了对残疾人平等受教育权的尊重。 本次《残疾人教育条例》的修改,集中凸显了保障教育机会平等,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加强政策支持保障三大亮点。体现了国家对残疾人的关爱,对残疾人公平接受教育机会,融入社会的的关切。该条例的修订是我国残疾人教育发展的新突破,新起点,新征程。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被认定为弱者的残疾人,遭受着某些人乃至社会的歧视和冷落,令他们感到沮丧,感到无所适从。无论是在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等方面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种种不公平的现象给他们带来无休止的困惑和烦恼,往往就会自暴自弃,拒绝融入社会。然而随着我们国家对残疾人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公平现象逐渐消失,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也在不断好转。各种保障措施的出台、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财政投入都给残疾人带来了温

暖,带来了希望。 推行平等教育和融合教育,是让他们融入社会的保障,是让他们立足社会的基石。只有最大限度的保障他们平等接受教育,进一步融入社会,才能使他们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同时,政策支持是保障,只有坚实的政策保障,才能为残疾人公平接受教育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透过条例的修订,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下大力度为残疾人提供公平教育机会的决心,扶持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恒心。只有从各方面共同发力,才能让公平教育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田。 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亮点盲人姑娘董丽娜2011年两次报名参加北京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均遭拒绝一事,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保障我国8500万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学前教育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依照本条例以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残疾人教育;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申请入学,不得拒绝招收。” “残疾人家庭应当帮助残疾人接受教育。” “残疾人参加国家教育考试,需要提供必要支持条件和合理便利的,可以提出申请。教育考试机构、学校应当按照

对美国残疾人教育的保护分析

从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看美国对残疾人权利的保 护 姓名:罗敏丽 院系班级:法学院1204班 学号:2012101190

从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看美国对残疾人权利的保护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表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应该是人的平等,社会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对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所有儿童包括任何民族和种族,任何地域,任何家庭背景,任何身体状况等等的所有儿童。美国的宪法是基于《人权宣言》而制定的,而以宪法为基础,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案》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保护个人的权利,尤其是受教育的对象方面,注重对所有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保障。从美国的案例出发,探求作为案例的法律基础《残疾人教育法案》所体现的宪法精神及其价值。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法美国宪法残疾人权利人权

the Protection of the disabled people’s right in America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equality,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quality among people,is the performance of social equality.The society should show respect to human beings,all human beings,for their basic rights.Here,all human beings include people of any nation,any place,any family background,any situation and so on as long as he is living in the society.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s bases on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And based on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takes people as the foremost,protects the individual rights,especially the one who needs education and the group of disabled children’s educational rights protection.In view of American cases,the paper is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the disabled is how to be set up in America from the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disabled children’s education.To make it further,the paper is also going to search the constitutional spirit and value which is shown in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Key word]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DEA(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human rights rights of the disabled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附件: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是公益性事业单位,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康复服务的综合性康复机构和技术资源中心,承担着康复训练与服务、康复技术人才培养、社区康复服务指导、康复信息咨询服务、康复知识宣传普及、康复研究和残疾预防等工作。为了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事业中的作用,指导和规范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发展,不断完善康复服务功能,满足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特制定本标准。 一、职能与任务 1(在同级残联的领导下,协助残联康复部制定本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计划,做好残疾人康复业务的技术指导工作。 2(配合同级残联完成康复任务和其它业务,对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教育、职业、社会等综合康复服务,成为本地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示范窗口。 3(培训康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宣传普及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 4(协助建立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指导区、县(市)康复服务机构业务建设,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推广实用技术,组织上门服务。 5(开展康复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利用,为制定康复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1— 二、分级标准 残疾人康复中心按照建设规模、人员配置、业务部门设置、技术水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一级残疾人康复中心: (一)建筑面积不少于2000平方米。 (二)康复床位不少于20张(养护床位)。 (三)人员配置 职工总数与床位比为1:1.2,财政补贴事业编制职工不少于24人,业务人员不低于职工总数的80%。至少配备1名康复医师、2名康复治疗人员(指从事运动治疗、作业治疗人员)和2名特教教师。 (四)业务部门设置 1(康复门诊部:设有儿童康复门诊、功能测评室、康复咨询室。(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 2(肢体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康复训练室(PT、OT)、引导式教育训练室。 3(智力残疾儿童康复科:设有感统训练室、游戏活动室、生活辅导室、个训室。 4(社区康复指导部:设有培训教室。 5(有条件的可设孤独症儿童康复科室。 (五)技术水平 1(功能测评和能力评估: 脑瘫儿童功能测评:运动发育、肌张力、姿势异常、智力评价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查。 — 2— 智残儿童能力评估: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能力评估。 2(康复训练:

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规与政策 本章教学: 1.了解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的基本体系与现状。 2.了解国外特殊教育的重要文献和重要法规 第一节我国特殊教育法规与政策 一、我国特殊教育相关的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2年通过,04年再修订) 第四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5年颁布) 第十条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三十八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86通过,06年修订) 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 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 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 (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98年通过) 第九条高等学校必须招收符合国家规定的录取标准残疾学生入学,不得因其残疾拒绝招收。 4.《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90年通过,08年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康复 第三章教育 第四章劳动就业 第五章文化生活 第六章社会保障 第七章无障碍环境

对美国残疾人教育的保护分析

对美国残疾人教育的保护分析

从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看美国对残疾人权利的保 护 姓名:罗敏丽 院系班级:法学院1204班 学号:2012101190

从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看美国对残疾人权利的保护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表现,教育公平的基础应该是人的平等,社会对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对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所有儿童包括任何民族和种族,任何地域,任何家庭背景,任何身体状况等等的所有儿童。美国的宪法是基于《人权宣言》而制定的,而以宪法为基础,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案》也体现了以人为本,保护个人的权利,尤其是受教育的对象方面,注重对所有儿童的受教育的权利保障。从美国的案例出发,探求作为案例的法律基础《残疾人教育法案》所体现的宪法精神及其价值。 【关键词】残疾人教育法美国宪法残疾人权利人权

the Protection of the disabled people’s right in America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equality,which should be based on the equality among people,is the performance of social equality.The society should show respect to human beings,all human beings,for their basic rights.Here,all human beings include people of any nation,any place,any family background,any situation and so on as long as he is living in the society.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s bases on 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 and of the Citizen.And based on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takes people as the foremost,protects the individual rights,especially the one who needs education and the group of disabled children’s educational rights protection.In view of American cases,the paper is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rights protection of the disabled is how to be set up in America from the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disabled children’s education.To make it further,the paper is also going to search the constitutional spirit and value which is shown in 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Key word] 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IDEA(the 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 human rights rights of the disabl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