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线描画教程
- 格式:pptx
- 大小:458.31 KB
- 文档页数:12
写意人物画线描着色和大写意技法1。
写意线描基础线描,是写生常用的一种技法,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这是一种单以粗细不同,刚柔相间、曲直有别、疏密相对、虚实相衬的线条来刻划形象的技法,也是国画技法中最古的一种。
从西安半坡彩陶上就可以看到多变的线描鱼纹了,。
拿这些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原始的鱼类化石来对照,可以说明这些鱼纹是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的伟大创造。
用自然科学的观点讲,线是面的边界,独立的线是不存在的,既使细如蛛丝的线、在显微镜下也是圆柱体。
由于物各有体,有体就有面,有面就有线的感觉存在。
先民们就是从这个视觉实践中发现了线、创造了线描技法。
我们运用这种技法写生时,也要根据这个理论,从物体结构上找到线。
这个线则是艺术的线,可粗可细,可宽可窄,既有造型的功能,也有抒情的功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奠定了国画技术的基础。
初学线描以折枝的大花头入手为好,用铅笔写生便于修改,再用墨线重勾定稿为好。
用毛笔墨线重勾时,要注意用笔的变化,随花叶边缘的起伏而起伏,随其翻转而转折,随其结构安排笔的起讫,随其动势注意行笔的疾徐,随其不同质感注意用笔的轻重、顿挫。
一般说,粗线宜于表现肥厚的东西,细线则有挺秀,质薄的感觉,直线坚,圆线柔,干笔枯,湿笔润,线的疏密也能表现出不同的空间,色彩感。
一幅线描画稿,可以用匀称统一的线条,也可以用多种变化的线条构成。
用墨方面也是一样,一幅白描画可用一致的墨色完成,也可浓浅兼施,求得多样统一。
所有这些变化都由作者尊重感受自由调遣。
熟练以后,顶好用墨笔直接写生,对象的形神、动势、质感等等,常常会启发我们运用笔墨的变化,创出新的技法,塑造出更生动的形象,这对写意画创作特别重要。
写生不同于照像,可以添枝加叶、移花接木、去芜存菁,使形象更加完美。
初学者顶好是就地取材,进行取舍或增益,不要事后加工,以免减弱画稿的生动性。
2。
临摹方法半坡人创造了线描,我们也要不断地创造新技法。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这种创造并不是随心所欲,并不是由他们自己已选定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在那些已直接存在着的,既有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情况下进行的。
36色马克笔画白箐箐人物教程
1.首先用【铅笔】画好草稿,然后用派通的【毛笔】从头部开始勾勒线稿,在画的时候要注意整个人物的神态,效果如图示。
2.为了让画面有动态的感觉,把人物的脖子上画围巾,然后再继续勾勒人物手的线稿,再顺着手的走势画人物衣服的线稿。
3.接着继续用【毛笔】画相机的线稿,可以先把它理解为简单的几何体,再在大体的范围去画相机的结构和细节。
4.然后继续用【毛笔】勾勒剩下衣服的线稿和烟雾的线稿,再画下衣褶的暗面和相机的明暗交界线,效果如图示。
5.然后用【E416号马克笔】给皮肤铺底色,然后用稍微亮点的颜色,在眼睛周围、嘴唇和耳尖,再画上阴影。
6.然后用【纯度低的黄色】给衣服铺底色,再用纯度高、亮度暗的黄色,画衣服暗部的过渡,再用【浅褐色】画衣服的阴影。
7.然后用【浅灰色】给头发铺底色,再用【灰色】画头发的暗面,画的时候要注意人物的体积感。
8.然后用【纯度高的橙色】画围巾的亮部,再用【红色】画围巾的底色。
再用【深色马克笔】画皮肤的暗部,暗部范围要小一些。
9.再用【橙色】给后面的太阳铺底色,再勾勒云的边缘。
然后用【蓝色】和【蓝灰色】来给相机上色,一些小细节画一些明亮的颜色,作为点缀。
10.然后用暖一点的灰色、浅一点的灰色来给烟雾铺底色,再用
深一点的灰色画云的暗面和细节。
最后用【橙色】勾勒人物和相机的外轮廓。
儿童线描画全部学习教程(第1页):入门基础知识亲爱的孩子们,欢迎来到儿童线描画学习教程!在这里,我们将一起探索线描画的奇妙世界。
别担心,只要你跟随教程,一步步学习,你一定能掌握这项有趣的技能。
现在,让我们开始第一课——入门基础知识。
一、线描画的定义线描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线条来描绘物体的画。
它是一种简单、易学的绘画方式,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变化,表现出丰富的画面效果。
二、准备工具1. 铅笔:用于勾勒线条,建议使用HB铅笔,易于修改。
2. 橡皮擦:修改错误线条,保持画面整洁。
3. 纸张:选择白纸,厚度适中,不易破损。
4. 彩铅或水彩笔:为线描画上色,增加画面美感。
三、基本线条练习1. 直线:分为横线、竖线、斜线。
练习时,保持手腕稳定,用力均匀。
2. 曲线:分为波浪线、螺旋线、圆弧线。
练习时,注意线条的流畅性。
3. 折线:分为折角线、折线组合。
练习时,掌握线条的转折技巧。
四、线条的组合1. 点线组合:用点与线相结合,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2. 线条交叉:不同方向的线条交叉,形成丰富的画面效果。
3. 线条排列:将相同或不同的线条有规律地排列,增强画面层次感。
儿童线描画全部学习教程(第23页):观察与构图一、学会观察1. 形状:观察物体的基本形状,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尝试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
2. 结构:了解物体的结构特点,如房屋的门窗、树木的枝干等。
注意线条的连接与转折。
3. 细节:观察物体的细节,如衣服的褶皱、动物的毛发等。
用线条表现出这些细节,让画面更加生动。
二、构图技巧1. 位置: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黄金分割法,将主体放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
2. 大小:根据物体之间的远近关系,调整它们在画面中的大小,使画面具有空间感。
3. 透视:了解透视原理,如近大远小、消失点等。
运用透视技巧,让画面更具立体感。
儿童线描画全部学习教程(第45页):线条的表现力现在,让我们进一步探索线条的魅力,学习如何运用线条表现出不同的感觉。
零基础人物白描画法教程:从不同形态的嘴、鼻、耳详解画法,收藏白描绘画表现对象是以线为基础,在历史长河中,历代艺术家对线描进行了艰辛的艺术创作。
白描人物是学习中国人物画的重要基本训练。
它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方圆、曲折、疏密、虚实,以及用笔的轻重、顿挫、刚柔等表现手法体现人物的比例、结构和人物面貌及动态特征,凸显人物画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本章通过对人物面部五官的详细讲解,以及完整人物的勾画,充分体现了线条在人物画中的独特运用。
另外,还有部分人物白描稿供临摹、学习。
1.不同形态的嘴、鼻、耳嘴鼻子耳朵2.正面眉眼正面的眉眼勾画,也是我们在画工笔白描中表现人物绘画的一个重要内容。
勾画眉眼主要是针对其比例关系—三庭五眼的结构而言,还有对其眼神的刻画,也是我们要掌握的重点。
绘画技巧(1)勾画时,首先观察要表现的人物面部每一个部位的特征,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2)从眉毛开始勾画,用墨两边要淡,中间略重,一根一根地排列,做到细致入微。
对眼要注重神的刻画。
步骤1用小号勾线笔,蘸重墨,根据眉毛的生长方向勾画眉毛。
落笔要实,提笔要虚,注意从内则落笔画起。
步骤2勾线笔,笔尖中锋运笔,勾画上眼睑。
用线一定要略宽,以表现出眼的深度。
勾画时,还要注意对称。
在勾画眉毛时,用笔要从上往下画,起笔要重,收笔要轻。
在勾画时,还要注意眉毛的形状。
步骤3同样的运笔和用墨,勾画出眼球与下眼睑。
勾画时,注意眼球的位置要与上、下眼睑统一。
步骤4勾画出瞳孔与双眼皮的线条。
一定要注意线条粗细的变化、用墨深浅的变化。
步骤5使用小号勾线笔,蘸淡墨,沿着上眼睑轻轻地勾画出睫毛,使眼睛更加写实、生动。
勾描指导在这里强调一下眼睛的勾画画法。
首先用勾线笔蘸重墨(略重于其他线条),勾画出上眼睑。
为了更好地表现出眼睛的深度,使其具有一定的立体性,下眼睑用墨可淡一些。
对瞳孔的勾画可用双勾的表现方法,使其呈现一种神韵。
注意:两眉眼的勾画一定要对称,用墨的浓淡一定要一致,否则会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技法教程:工笔人物画法详细步骤步骤-1.第一步:画线描稿。
需要注意人物的姿态、结构、细节,尽可能地展现人物性格与画者对人物的个体感受。
要求所有的细节都能准确的呈现。
最后的定稿要能清楚明白地反映局部之关系。
注意对线条的梳理。
可参照永乐宫与当代的工笔人物作品。
(略)第二步:勾线方法。
1.铅笔过稿。
用笔要轻,可见即可。
边画边调整线条。
2.勾线。
小红毛与叶筋,为硬毫勾线笔。
3.脸、手、皮肤不用墨线。
用胭脂调一点墨,为灰暗之红,近乎紫。
皮肤之水淡然,透明。
4.将线与线之关系理请,注意起始轻重长短转折映带之关系。
5.用毛笔注意手感,不拘一格,随心即可。
6.眼睛:注意上实下虚。
精确而不含糊。
眉毛注意起走向。
7.鼻子,注意体现空间结构。
观察要细致,描写要概括。
8.女子人中一般不勾线,也可勾一根阴影较重的单线。
老人根据需要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9.嘴。
中缝线要实上下则虚。
10.脸之轮廓:颧骨。
肉。
虚之。
与颈部交接处不封口,体现结构即可。
主要靠晕染出效果。
11.头发。
A、用墨线勾。
B、用胭脂勾,渲染后用墨线勾勒。
提前分好块,勾起来方便。
线条要松,以轻为好,体现头发质感。
12.耳朵:耳轮两条线有粗细变化。
13.下巴:注意虚实。
14.鬓角的线:先染后勾。
15.身上的线:可加点墨稍重一些。
从衣领向下,注意起收笔。
16.胳膊:从肘向上勾一点即可,边缘线相交处要交代清楚。
17.手:注意结构,可以适当修改。
18.身躯:由实而虚,根据实际情况。
19.衣褶:注意方向与染色关系。
注意光线的方向与阴影关系。
20.后背之动态线:清晰、准确、交代清楚。
21.裤、腿面、随结构走。
第三步:染色。
1.准备:颜料、两只白云笔、清水、墨。
2.脸:第一遍用朱膘渲染,用清水笔染开。
主要标出暗部,突出人物结构。
3.手:同样办法。
4.衣服:根据实际情况找一种比较沉稳的颜色,渲染暗部,清水晕开。
5.整体过完一遍后,待干后用平涂的方法罩一遍。
颜色要淡一些。
6.而后,再次渲染,仍然从暗部开始。
工笔人物白描勾线详细教程图解
工笔画勾线讲究提按虚实。
多用中锋用笔,画出的线条挺而圆润,有弹性,笔画收放自如。
握笔不可太用力,否则线条显得死板。
要勤加练习,体会手感,勾出的线才会灵活生动。
一根线条从起笔到收笔之间有很多变化。
也有多种方法,实起虚收实起实收虚起实收虚起虚收。
勾眉毛要用虚起虚收。
眼睛要内实外虚,上眼线要实,下眼线要虚。
勾画鼻子,鼻梁处要虚起虚收,鼻翼上虚下实,鼻孔实起实收。
嘴唇的上下唇线要用淡墨勾出来或者也可以不勾,上下嘴唇中间的线,如果是正面唇可从一个嘴角到另一个嘴角之间,实起实收。
头发一般用虚起实收和虚起虚收,由于发丝密集,线条排列和衔接部分要清晰分明。
五官
头发
衣服的线条大部分是用实起虚收,注意线条的转折和线与线之间的衔接关系,整体要流畅透气,画出衣服的质感和体积感。
以下是完整的白描成品。
线描画教程
1. 准备工具和材料:一支细细的毛笔、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确保笔尖和纸张干净。
2. 使用铅笔轻轻地画出你想要描绘的形状轮廓。
可以先用简单的几何形状作为基本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渐添加细节。
3. 当你满意于形状的轮廓后,使用毛笔沿着轮廓线逐渐描绘更精细的线条。
使用毛笔时要保持手稳,以提高线条的流畅度和稳定性。
4. 在描绘过程中,注意使用阴影和线条的粗细来凸显物体的光影效果和纹理。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阴影的浓淡和线条的粗细。
5. 在描绘完成后,用橡皮擦除轮廓线和其他不必要的铅笔痕迹。
确保纸张干净整洁。
6.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黑色墨水或绘图笔对线描进行润色和加强。
但要记住不要过度使用墨水,以免影响线描的效果。
7. 最后,检查线描的细节和整体效果。
如果有需要,可以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调整,直到满意为止。
使用这个简单的步骤,你可以练习并提高你的线描技巧。
记住,多练习和观察是提高线描技巧的关键。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练习画人物线描时,要认真观察和研究对象,注重自己的第一感觉,抓住人物的动态和表情,画好人物的比例和结构特征,下笔要大胆肯定,线条要流畅自然
•确定人物在画面上的位置和基本比例
•用基本形画出人物的大体轮廓
•用肯定的线条,深入刻画人物的头部五官和衣着等细部•强调画面,将有些在完成过程中出现的琐碎部分以较完整线条加以概括,结构转折处要着重强调,做到画面完整统一
•创编与创作不同,虽然构思、构图是自己创作的,但人物形象、环境和道具则来自参考资料。
编者经过选择、取舍、加工和变化,把要表现的形象资料重新组织和安排,使之成为新的统一的画面
•构图是指画面安排,要使画面结构完整,必须做到两点:一是主题形象要突出,二是统一中要有变化。
构图要饱满紧凑而不堵塞,概括简练而不过于简单。
编者要巧妙地运用各种形象的位置、大小、疏密,创造出对比强烈、主题突出、层次分明的画面来。
10种线描的画法线描是传统国画的手绘技法之一,而中国线描之中,最有名的便是十八描了,它是指对古人衣服线描的画法。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十八描之中一些线描的画法,让大家对线描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1.柴笔描是一种粗大的减笔画描法,刚中有柔,整而不乱。
作画时须做到胸有成竹,一气呵成。
在选择人物题材上应以刚猛、豪爽性格的为主要表现对象。
2.柳叶描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
因柳叶描似柳叶迎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
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
其特点,行笔雄浑圆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
3.减笔描减笔,虽线条概括、简练,但笔简意远,非常耐看。
创作时要切记抓住形体,以最简略之笔写之。
元代马远、梁楷常用此法。
注意线条的起落笔及抑、扬、顿、挫都要清楚。
4.战笔水纹描它是粗大的减笔,形虽颤颤,可用笔要留而不滑,停而不滞,似水纹流畅之感。
线条特点是节奏感强,留而不滑。
此描法在《姜子牙》中的须发、披风衣部分,使用得最为充分,且恰到好处,将人物坚毅、智慧的性格通过笔端巧妙地表现了出来。
5.高古游丝描以平稳移动为主,粗细如一,如“春蚕吐丝”,连绵蜿曲,不用折线,也没有粗细的突变,含蓄、飘忽,使人在舒缓平静的联想中感到虽静犹动。
因其极细的尖笔线条,故用尖笔时要圆匀、细致,东晋画家顾恺之常用此法。
在运笔时利用笔尖,用力均匀,达到线条较细,但又不失劲力的效果。
其行笔细劲的特点,一般适宜于衣纹飞舞的表现。
6.竹叶描颐名思义,其线描状如竹叶。
一般用中锋来勾勒表现,压力用于线中,且柔而不弱。
在具体使用中,短笔可借用竹叶、芦叶描,长笔则如画柳叶描,但较其要刚,变化也大,如同书法中变错力中锋写之。
此描法主要适用于人物画中较紧身的短打衣、裤,图中孙悟空那灵活、好动的性格处理得妙趣横生,完全适于此描法。
可辨,且墨线长而富有变化。
在复描正稿时,运笔要干净利索,一气呵成。
7.行云流水描其状如云舒卷,白如似水,转折不滞,连绵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