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童话寓言类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736.00 KB
- 文档页数:44
单元分析本单元以神话组织单元,是继三年级上册童话单元、三年级下册寓言单元之后,第三次以文体组织单元,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三篇精读课文和《女娲补天》一篇略读课文,其中《精卫填海》是文言文。
这些神话是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中的经典,学生可以从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对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神奇想象,还能感受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勇于献身的盘古、坚韧执着的精卫、勇敢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和甘于奉献的女娲。
本单元的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在三年级“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础上的提升,也是为本册第七单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作准备。
精读课文的课后题和略读课文的学习提示,围绕该要素进行了精心编排:《盘古开天地》要求学生讲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普罗米修斯》要求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女娲补天》要求学生在默读课文后能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单元的第二个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羿射九日》,对神话有了一些感性认识。
这次专门编排神话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神话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对神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
篇章页的插图展示了龙、人首蛇身的伏羲、印度猴王哈奴曼、人身鹰头的埃及守护神荷鲁斯,以及特洛伊战争中的特洛亚战士和希腊战士,旨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篇课文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盘古开天地》要求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故事中神奇的地方,感受盘古伟岸挺拔和无私奉献的形象;《精卫填海》通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的形式,体会故事的神奇,感受精卫坚韧执着的个性;《普罗米修斯》通过交流故事中打动自己的情节的方式,感受主人公为人类幸福不畏强暴、勇敢坚毅的美好品格;《女娲补天》通过发挥想象讲述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感受女娲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品质。
《寓言二则》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10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 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巴望、揠苗助长、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上节课学习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叫《亡羊补牢》,板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小老师领读词语。
羊圈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劝告后悔重点:圈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请给它组组词。
找出轻声词,再读读。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2)开小火车读词语。
4.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2)分组读2-5自然段每组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5.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木偶奇遇记】木偶奇遇记――第十二章在原始森林深处的一片小树林里,住着一个古怪的老头。
这位老头叫做神奇老头,他有着一双能够预知未来的眼睛,和一个能够创造奇迹的魔法手杖。
神奇老头在这片小树林里过着孤独的生活,不愿和世人打交道。
但有一天,他发现了一个身体极其灵活的木偶。
这个木偶叫小木偶,他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颗渴望冒险的心。
小木偶成为了神奇老头的好朋友,他们一起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神奇老头教会了小木偶许多魔法技巧和智慧,小木偶也带给了神奇老头欢乐和活力。
他们的友情在树林里蔓延开来,就像是这片神奇树林里生长的植物一样。
这一天,一群凶恶的巨鹰闯入了神奇树林,他们肆意破坏着树林里的一切。
神奇老头和小木偶决定一起去面对这个威胁。
他们用尽一切力量,终于成功驱赶了这群凶恶的巨鹰。
在与巨鹰激战的过程中,神奇老头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他倒在了地上,无法动弹。
小木偶心急如焚,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能救活神奇老头。
就在这时,他想起了神奇老头曾教给他的一种神奇药草,这种药草只在树林深处的一座秘密花园里生长。
小木偶毫不犹豫地拿起了神奇魔法手杖,跟随着老头的足迹,向秘密花园进发。
在秘密花园里,小木偶遭遇了许多困难和危险,但是他毫不退缩,一直前行。
最终,他找到了那种神奇药草,他把药草带回了神奇老头身边,然后用心灵的力量呼唤着神奇老头。
神奇老头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身体开始奇迹般地恢复。
在与巨鹰激战的过程中,小木偶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智慧。
神奇老头对他的敬佩之情不断加深。
他知道,小木偶已经长大,他已经不再需要自己的保护。
于是,神奇老头决定把自己的魔法手杖和魔法眼睛交给小木偶,希望他能够继续传承这份神奇的力量。
小木偶犹豫了一下,但是最终接过了神奇老头的遗物。
他发誓要继续神奇老头的事业,保护这片神奇树林。
神奇老头看着小木偶离开,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感慨。
他相信,小木偶一定会成为一个伟大的魔法师,掌握着神奇树林的一切。
在今后的日子里,小木偶担起了保护神奇树林的重任。
单元妙解导航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同时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
课文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有常见的生活小事,也有给人以启迪的童话故事。
《寓言二则》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寓言故事组成,阐明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小马过河》通过小马想知道河水深浅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这些课文融知识与智慧、意志、品格教育于一体,凸显了语文学科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5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词语及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读背《弟子规》中节选的部分内容,能主动发表意见,会讲故事。
单元重、难点重点1.认识50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词语及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2.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单元课时分配《寓言二则》2课时《画杨桃》2课时《小马过河》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12寓言二则妙析教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2课《寓言教
学两则》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教学两则》的内容。
该课程是一堂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语文课,通过讲述两个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价值。
第一则寓言教学
第一则寓言教学讲述了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的故事。
乌鸦在狐狸的奉承下自以为得到了一块美味的奶酪,结果却被狐狸夺取。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理解虚伪奉承的本质以及对诚实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 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作用;
- 认识乌鸦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 抓住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
第二则寓言教学
第二则寓言教学讲述了一只小乌龟和一只小兔子的比赛故事。
虽然兔子跑得更快,但小乌龟凭借耐心和坚持最终赢得了比赛。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体会到努力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 认识小乌龟和小兔子的性格特点;
- 理解努力和坚持的价值;
- 掌握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智慧。
研究收获
通过研究这两则寓言故事,学生可以获得以下收获:
- 认识不同动物的性格特点;
-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与教育意义;
-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质。
总结
《寓言教学两则》是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2课,通过讲述两个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价值。
学生通过故事中的动物角色,认识不同动物的性格特点,并从中汲取智慧与
道理。
同时,他们还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质。
这堂课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寓言教学两则》的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