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童话寓言类阅读
- 格式:ppt
- 大小:549.00 KB
- 文档页数:43
《寓言二则》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知识与能力目标】1.借助拼音会认10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2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3. 借助拼音会认4个生字,学写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并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巴望、揠苗助长、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的意思,了解寓言的主要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寓言故事。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亡羊补牢》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1.上节课学习了《揠苗助长》这则寓言,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寓言叫《亡羊补牢》,板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先请大家自由读读《亡羊补牢》,注意要读准生字、多音字,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为止,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同桌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3.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小老师领读词语。
羊圈街坊窟窿结结实实叼走劝告后悔重点:圈是多音字,你们知道它的另一个读音吗?请给它组组词。
找出轻声词,再读读。
理解词意:你们家有街坊吗?你们家和街坊的关系怎么样?我们中国有句话说的是“远亲不如近邻”,如果相处好了,邻居会比自己家的亲戚都好。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书写)(2)开小火车读词语。
4.如果这些词语回到课文中,你们还认识吗?(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正音,齐读)(2)分组读2-5自然段每组读一段,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5.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小结:像这种抓关键词,并把他们连成一段通顺的话就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1.忍耐是一种美德。
第一则寓言讲述了一只蜗牛和一只兔子比赛的故事。
兔子因为骄傲和轻敌而输给了慢吞吞的蜗牛。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耐心和坚持,不要轻视别人。
2.同舟共济能够克服困难。
第二则寓言讲述了一群鼠在面对猫的追击时,通过合作和团结,最终成功逃脱。
这告诉我们,在困难时期,我们应该相互帮助,合作才能成功克服难关。
3.即使弱小也能逆转局面。
两则寓言中的主人公都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比较弱小的角色,但通过不同的方式,他们都能逆转局面,获得胜利。
因此,表面上的弱小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利用自己的优点,从而获得最终胜利。
4.强者应该有同情心。
在第二则寓言中,猫因为贪婪而追赶鼠群,最终却失手失败。
这告诉我们,强者不应该只考虑自己利益,而应该关心弱者的处境。
5.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第一则寓言中,兔子因为过于自信而拆除了森林中的许多树木,这导致其他生物失去了栖息的地方。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保持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阅读理解训练专项题一、文言文阅读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谓其人曰:“②!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1.默写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①句子:________。
意思:________。
②句子:________。
意思:________。
2.发挥想象,完成下面的续写。
看到“苗则槁矣”,农夫的儿子急匆匆地跑回家,他对父亲说:________。
望着满地已经枯死的禾苗,农夫不禁感叹道:________。
3.“揠”、“苗”、“助”、“长”这几个字在新华字典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揠苗助长B.苗揠助长C.苗揠长助D.揠苗长助4.小明才三岁,妈妈就每天逼着他练钢琴,这让小明很不开心。
请你用上“揠苗助长”这个成语,劝说小明的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街坊劝他说:“赶紧把羊圈(juàn quān)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原来狼又从窟窿钻(zuān zuàn)进去,把羊叼走了。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丟过。
5.给文中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填序号)()A.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B.羊已经丢了,要赶紧把羊圈修了。
7.再次丢了羊以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横线,养羊人又是怎么做的?请把文中相应的句子画上“﹏﹏”。
8.你认为养羊人是怎样一个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会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乌鸦和百灵鸟乌鸦真不明白,百灵鸟为什么能够唱出那么动听的歌来。
人们一谈起百灵鸟,都会称赞(zàn)它。
乌鸦想:我要是能像百灵鸟那样,有一副(fù)天生的好嗓子,那该有多好啊!乌鸦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去找百灵鸟请教,求百灵鸟帮它达到目的。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2课《童话两
则》
本文档将介绍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童话两则》的内容概述和教学要点。
内容概述
《童话两则》是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2课,该课程为学生们带来了两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通过阅读这两个童话故事,学生们不仅可以增加对语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一个童话故事是《种子和豌豆》,讲述了一个勇敢的种子和一颗顽强生长的豌豆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可以了解到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以及坚持努力的重要性。
第二个童话故事是《乌鸦和狐狸》,讲述了乌鸦和狐狸之间的互动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们可以学会欣赏他人的美丽和别人的夸奖可能是虚伪的教训。
教学要点
- 学生应阅读并理解《种子和豌豆》和《乌鸦和狐狸》两个童话故事。
- 学生应通过阅读和讨论故事的内容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 学生应能够理解种子生长和植物生命周期的基本概念。
- 学生应能够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主题。
- 学生应学会从故事中提取出教训和价值观,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以上是《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2课《童话两则》》的内容概述和教学要点。
通过学习这两个童话故事,学生们将获得语文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高,并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单元妙解导航本单元的教材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同时安排了一个《口语交际》和一个《语文园地》。
课文有流传千古的寓言故事,有常见的生活小事,也有给人以启迪的童话故事。
《寓言二则》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寓言故事组成,阐明了“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小马过河》通过小马想知道河水深浅的故事,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这些课文融知识与智慧、意志、品格教育于一体,凸显了语文学科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口语交际》安排的话题是“制定图书借阅公约”,《语文园地》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我爱阅读”5个板块。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词语及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懂得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4.能读背《弟子规》中节选的部分内容,能主动发表意见,会讲故事。
单元重、难点重点1.认识50个生字和2个多音字,会写2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词语及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语。
2.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单元课时分配《寓言二则》2课时《画杨桃》2课时《小马过河》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语文园地五》2课时12寓言二则妙析教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2课《寓言教
学两则》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教学两则》的内容。
该课程是一堂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的语文课,通过讲述两个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价值。
第一则寓言教学
第一则寓言教学讲述了一只乌鸦和一只狐狸的故事。
乌鸦在狐狸的奉承下自以为得到了一块美味的奶酪,结果却被狐狸夺取。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理解虚伪奉承的本质以及对诚实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 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作用;
- 认识乌鸦和狐狸的性格特点;
- 抓住寓言故事中的教育意义。
第二则寓言教学
第二则寓言教学讲述了一只小乌龟和一只小兔子的比赛故事。
虽然兔子跑得更快,但小乌龟凭借耐心和坚持最终赢得了比赛。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体会到努力和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 认识小乌龟和小兔子的性格特点;
- 理解努力和坚持的价值;
- 掌握寓言故事中的道理和智慧。
研究收获
通过研究这两则寓言故事,学生可以获得以下收获:
- 认识不同动物的性格特点;
- 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与教育意义;
-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质。
总结
《寓言教学两则》是部编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2课,通过讲述两个寓言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和价值。
学生通过故事中的动物角色,认识不同动物的性格特点,并从中汲取智慧与
道理。
同时,他们还能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品质。
这堂课对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寓言教学两则》的简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