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谈
- 格式:pdf
- 大小:178.11 KB
- 文档页数:2
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方法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胃壁黏膜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导致胃腺体数量减少和胃腺管萎缩,进而影响胃腺体功能和胃液分泌,严重时会引起消化功能障碍和胃溃疡等并发症。
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主要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恢复胃腺体功能,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方法。
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药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调配,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黄芩、厚朴、陈皮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燥湿、调和脾胃、益气养阴等功效,可以起到抗炎、消炎、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特别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还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油腻食物和过冷、过热的食物,以减少对胃黏膜的刺激,保护胃黏膜。
3.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一种特色疗法,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认为,针灸可以调和气血,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加胃腺体分泌,从而帮助修复和恢复胃黏膜功能。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大包、足三阴交等。
4.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刺激和按摩相关穴位和经络,调整脾胃功能的方法。
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胃部穴位和经络,促进胃气运行,增加胃腺体血液供应,从而改善胃黏膜的营养供应和修复功能。
常用的推拿按摩手法包括揉脾俞、按揉胃俞、点按足三里等。
5. 调整生活习惯:生活习惯对于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对于萎缩性胃炎患者来说,也需要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
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空腹,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情绪不稳定因素对脾胃功能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主要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和调整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综合治疗,以达到调理脾胃功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和恢复胃腺体功能的目的。
益气养阴汤对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形态功能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形态功能的临床作用。
方法:选择临床症状明显,胃镜加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治疗组60例在采用对照组治法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汤剂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
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诊断标准1.4.1西医诊断参照《中医内科疾病常见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1]1.4.2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1.5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口服,2次/日;克拉霉素0.2g口服,3次/日;阿莫西林0.5g口服,3次/日。
10天为一个疗程,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治疗组在采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汤剂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太子参15g、白术10g、山药30g、石斛10g、玉竹30g、乌梅10g、枸杞15g木香10g、生姜6g、甘草6g。
加减方法:寒象较著疼痛明显者,去石斛、玉竹、乌梅加良姜6g、砂仁10g;胃气上逆、呕恶嗳气频作者,加代赭石15g、沉香3g ;嘈杂泛酸者去乌梅、石斛加海蛸15g 煅瓦楞30g ;食滞腹胀者加莱服子10g、鸡内金10g、陈皮20g、厚朴10g ;情志不畅而胁肋胀痛者加川楝6g、绿萼梅15g、佛手10g。
每日一剂,煎汁400ml 分二次服,早晚各200ml,10天为一疗程,6个疗程后疗效评价。
1.6 注意事项两组在治疗期间,患者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餐后散步10分钟,避免生冷、油腻、粗糙、刺激等饮食,戒烟限酒。
2 结果2.1 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以及胃黏膜病变基本恢复正常。
有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以及黏膜病变有明显改善。
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疗效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机理。
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病例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养阴方煎剂,对照组口服胃复春,均连续3个月,服药期间两组均不用其他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胃镜象、病理组织学及hp的清除情况。
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胃镜象、hp清除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抑杀hp、促进胃肠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粘膜细胞代谢、改善胃粘膜屏障功能有关。
关键词:益气养阴方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48-01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共62例,治疗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
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病程3-6年;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0-64岁,病程4-6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
临床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订《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制定[1]。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与益气养阴方,由党参30g、白术15g、沙参15g、麦冬15g、佛手15g、木瓜5g、公英20g、甘草3g组成。
服药法:上药每付煎取300ml,于早饭后1小时及晚间睡前1小时温服,每日1剂,3月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三片,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
治疗期间不用其它所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益气养阴清热化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体会
龚道华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4(10)12
【摘要】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清热化湿为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 10 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清热化湿中药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 5 0 .0 % ,有效率为
96 .0 % ,对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有效率为 96 .0 % ,对照组则分别为 2
0 .0 %、6 2 .0 %、72 .7%。
两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及P <0 .0 5 )。
结论 :益气养阴清热化湿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
【总页数】2页(P17-18)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益气养阴;清化湿热
【作者】龚道华
【作者单位】石门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2;R573.3
【相关文献】
1.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体会 [J], 胡西百合提;马燕
2.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观察 [J], 杨军用;周云;王琳;杨百京
3.益气养阴法治疗胃阴不足型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 [J], 李胜明
4.益气养阴化瘀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胃络瘀血型)的疗效观察[J], 廖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浅谈一、病因病机因CAG临床具有脘腹部疼痛、痞满不舒、触之无形等主症,多归于“胃痛”“痞满”范畴。
胃痛、痞满均首见于《内经》,并认为其病因有饮食不节、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
现代各医家依据其各自临床实践经验、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提出了他们不同的病因病机观点。
许波等[3]注重脾胃生理功能,认为饮食不节是CAG最重要的致病因素,除此之外,还与情志失调、感染幽门螺杆菌、药物损害等因素有关。
张金金等[4]认为CAG饮食不节,滋生湿热,耗伤胃阴,导致胃阴亏虚为发病之本,肝郁气滞为发病之标。
梁大铭等[5]指出感染外邪、饮食劳倦、情志不遂致脾胃功能受损,始为气机郁滞,继则气机逆乱,化火伤阴,致瘀动血。
桂壮等[6]强调脾虚是致病基础,气机不降、肝胃不和是致病的关键因素。
李昆阳等[7]则认为饮食劳倦,情志失调等致气、痰、湿、食、瘀等病理产物郁滞,多属实证,病久脾胃受损,更易受邪,形成虚实夹杂证。
概而言之,感受外邪、药食不当、七情所伤是慢性CAG的主要致病因素,多种因素日久致胃体阴虚、脉络瘀阻而发病,病机总属本虚标实。
二、临床治疗经验1传统辨证论治因对病因病机见解不同及临床资料、分型依据不同,各医家提出了繁多的证候分型,部分医家还自拟了很多疗效确切的经验方。
冯文亮等[8]认为CAG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一方面引起气血生化乏源,另一方面形成湿热血瘀等病理产物,这些结果又加重了脾胃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证候群,分为肝胃气滞、脾胃瘀血、脾胃虚弱等证型,分别以香苏散合柴胡疏肝散、丹参饮合失笑散、百合乌药汤合香苏散为主方加减治疗。
祁向争等[9]临证中发现很多CAG患者缺乏相应症状,依据是否有临床症状,他独树一帜的分为有病无证和病证俱全两类,有病无证者因缺乏四诊资料,运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作为基础方加减调理脾胃,对病证俱全者用五磨饮子合丹参饮加减和胃降逆、理气活血,并配合药物加减扶正祛邪。
中医证型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者:杨新来源:《科学之友》2024年第06期中医证型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以其独特的辨证施治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以更有效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辨证施治以中医理论为依据,通过辨别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等情况,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為不同的证型。
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中医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证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补气益胃、健脾和胃的方药,以调整体内气血平衡,增强胃部功能。
对于阴虚火旺证型的患者,则会采用滋阴清热的中草药,平衡体内阴阳,减轻炎症反应。
这种基于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患者的病情,提高治疗的针对性。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还强调患者的饮食调理。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中医证型需要遵循不同的饮食原则。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中医建议他们多食用易消化、温和的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及脾胃。
这种因证制宜的饮食调理有助于加强治疗效果,避免不适宜的食物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损害。
中医治疗还强调患者的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
通过调整作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患者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从而更好地抵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侵袭。
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舌脉等多方面信息,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划分为不同的证型,每一种证型都有其特征。
气虚证型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
这类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脘腹胀闷、神疲乏力等症状。
舌头淡白、苔薄是其典型的舌象,脉搏虚弱无力。
中医认为,这种证型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足,治疗时会以益气健脾的中草药为主。
湿热蕴结证型也是常见的一种中医证型。
患者常感到脘腹灼热、口苦口干。
舌脉表现为舌头偏红、苔黄而厚,脉搏滑数。
中医认为这类患者胃中湿热蕴结,导致消化功能受损,治疗时侧重清热利湿以及胃肠调理。
阴虚火旺证型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
这类患者常伴有上腹灼热感、口干口苦、烦躁易怒等症状。
·八闽医药 ·福建中医药2024 年4 月第55 卷第4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April 2024,55(4)赖义初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林翠丽,黄铭涵*,何友成(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3)摘要:赖义初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发生、发展常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情志失调、地域气候影响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与肝、胆、肺、大肠、肾密切相关,脾胃亏虚是发病基础,痰热互结是发病关键,常兼夹气滞血瘀,治宜健脾益胃、清热化痰,并不忘调气化瘀。
临证辨治CAG,赖老活用经典古籍,强调脏腑辨治,常以小陷胸汤为基础方加减:脾胃亏虚者常加黄芪、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等以健运中焦,恢复脾胃纳运之功;肾阴虚者常加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以滋养肾阴;肾阳虚者常加狗脊、骨碎补以补肾壮骨;兼夹气滞血瘀者,症见中上腹痛、腹痛而泻、肠鸣有声等肝郁乘脾之象,常加痛泻要方加减;症见嘈杂吞酸、口苦者常加左金丸疏肝和胃止痛;症见胃脘部疼痛、胁肋胀痛者常加四逆散疏肝理脾;若久病胃络瘀阻者常加赤芍、泽兰等活血通络化瘀之品。
赖义初教授治疗CAG常辨证辨病相结合,临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小陷胸汤;赖义初;学术经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正常胃黏膜向胃癌转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病理阶段[1]。
目前针对CAG的西医治疗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治疗、保护胃黏膜、抑酸或抗酸等治疗为主[2],但单纯的西医治疗,疗效欠佳。
中医药在逆转胃黏膜萎缩、改善症状上疗效显著,是胃癌二级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赖义初教授是福建省名老中医、全国仲景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内科学、仲景学术研究的临床、教学工作60余年,擅长肝胆、脾胃、肾及妇科等疾病的中医内科治疗,在CAG的中医诊疗上积累了丰富而独到的经验。
萎缩性胃炎:胃阴不足型,中医治疗有良方
案例:资某,女,42岁。
主诉:胃脘隐痛,时感胀满、嘈杂5年余,每因劳累加重。
曾服疏肝益气之剂,症反加重。
伴口干、便、乏力、消瘦、舌红、脉弦细。
胃镜检查为:萎缩性胃炎。
辨证:胃阴不足兼有气滞。
治则:滋养胃阴、疏肝理气。
处方(仅供参考):北沙参10g、大麦冬9g、玉竹9g、白芍9g、天花粉10g、炒川子9g、炒延胡索8g、生麦芽15g、川朴花4g、生甘草3g,姜汁少许。
5剂后,诸症缓解。
守方继服3个月,自觉症状均消失。
5个月后胄镜复查已无异常。
胃阴不足,用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生甘草、冬桑叶、麦冬、生扁豆、花粉)出自《温病条辨》,原为治疗肺胃阴伤,或热或咳之方。
孟氏用之治疗内科杂病属肺胃阴伤证者,尤其是菱缩性胃炎见胃阴虚者,常获良效。
加减应用有:
胃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白芍等;阴伤较甚者,加白芍、乌梅、生地、五味子等;兼气滞者佐生麦芽、川朴花、橘白等;见气
虚者;加太子参、茯苓等;兼胃火上逆而口舌糜烂者加盐水炒知母、盐水炒黄柏、人中黄、桂枝木;兼虚火上逆而眩晕者,加煅赭石、白蒺藜、甘菊花、川牛膝等;如兼有中焦气机郁闭者,每加生地汁合姜汁,以养阴而鼓动气机。
萎缩性胃炎多见阴虚,治疗多用滋阴,但临床亦并非尽属。
如在气滞时,应用理气;在气虚时,则用补气;在阳虚时,须用温阳,切不可拘于胃阴虚之说而一味滋阴。
在胃阴不足还兼气滞明显时,孟氏有自己独特治法,即不可单用养阴,而是用理气不伤阴、温通不耗气的花类理气,获效后,再以养阴之法收功。
此法还可用于其他类型的胃痛。
益气养阴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娄永亮;李艾君【摘要】目的分析益气养阴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养胃舒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0 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免疫功能(CD3+、CD4+)水平及QOL(生存质量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CD3+、CD4+水平及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及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可有效改善其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年(卷),期】2017(026)010【总页数】1页(P1824)【关键词】益气养阴方;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作者】娄永亮;李艾君【作者单位】开封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河南开封 475000;开封市中心医院中医科河南开封 4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9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临床表现为胃胀、嗳气、反酸、呕吐、胃痛等。
CAG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据统计,16~30岁患CAG比例占9%,而51~65岁患CAG比例则高达53%,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本研究旨在探讨益气养阴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气阴两虚证患者,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9例。
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21~64岁,平均(42.37±9.85)岁。
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1例
庄华东;潘晔;蒋国法
【期刊名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4(028)006
【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部疾病,近5年来笔者以气阴两补,理气活血为主,治疗本病51例,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33)
【作者】庄华东;潘晔;蒋国法
【作者单位】浙江省武义县中医院,武义,321200;浙江省武义县中医院,武
义,321200;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临床观察 [J], 陈萍
2.益气养阴法联合疏血通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 [J], 缪卫华;崔恒德;王立新;冯欣;顾晴
3.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浅谈 [J], 段晓芳
4.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 [J], 刘晓萌;陈松鹤;马立新
5.四逆散合益气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9例 [J], 柯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