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法总论
- 格式:ppt
- 大小:446.00 KB
- 文档页数:45
《金融法教程》(第四版)作者:朱崇实、刘志云法律出版社第一章总论1.时至今日,以银行为核心的金融市场已经成为现代经济运转中最核心的领域。
2.货币是金融活动的基础,没有货币,就谈不上金融运行。
货币是金融活动的最初形式,有了货币才可能有金融活动。
3.金融的含义:广义:资金流通——货币在供给者和需求者之间流转;狭义:货币资金的融通,即与金融机构有关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狭义金融又分为:直接融资:资金的最终需求者通过金融市场直接从资金的最终供给者获得所需资金,例如发行股票;间接融资:资金的最终需求者和最终供给者之间存在金融中介的资金融通,例如储户将资金存入银行,银行再贷款给企业或个人。
4.银行业是金融业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5.金融法就是调整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中所发生的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6.金融法并不是独立的法律分支,而是一个由民商法规范、经济法规范、甚至还有一些行政法规范、刑法规范、国际法规范等构成的复杂组合。
7.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包括:金融交易关系(金融机构与客户)金融监管关系(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金融调控关系(央行)。
8.经济领域的社会关系可分为民间社会经济关系——平等主体间的经济关系→适用金融交易法;国家经济管理关系:国家进行干预、管理和组织→适用金融调控法、金融监管法。
9.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产生两种经济关系: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金融调控关系属于前者,金融监管关系属于后者。
10.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一方面,金融监管是金融调控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另一方面,金融调控的一些手段和工具如存款准备金等可为金融监管当局利用,便于开展金融监管工作。
11.维持币值稳定是各国货币政策共同的、最核心的目标。
12.金融调控着眼于金融总量,金融监管着眼于金融机构运行,前者属于国家宏观管理措施之一,作用于宏观经济领域;后者属于外部市场管理行为,实施或发生在微观经济领域。
经济法讲义总论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一章总论本章考情分析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在10分左右,主要考核前三类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
本章主要涉及法律的基础理论内容,部分考点比较抽象,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2017年教材未进行重大调整。
本章考点导读第一单元法律基础与法律责任一、法的本质与特征(2008年单选题;2009年多选题;2014年多选题;2015年判断题)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1)统治阶级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且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国家意志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3)“经济”决定“政治”法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2.法的特征【例题1·多选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2009年)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答案】ABCD【解析】(1)选项AB:属于法的本质;(2)选项CD:属于法的特征。
【例题2·多选题】根据我国法律制度的规定,法的特征包括()。
(2014年)A.国家强制性B.国家意志性C.利导性D.规范性【答案】ABCD【例题3·判断题】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2015年)【答案】√二、法的形式与分类(2007年单选题;2008年单选题;2011年单选题;2012年单选题;2013年判断题;2014年单选题、多选题;2015年单选题;2016年判断题)【答案】√【例题2·单选题】下列法的形式中,效力最低的是()。
金融法的重点考试章节第三章(第一«金融法»的重点考试章节:第三章〔第一、二节〕、第五章〔第二、三、五节〕、第六章〔第三节〕、第八章〔第二章〕第一章金融法总论第一节金融法原理第1页:1.在奴隶社会,国度便把在原始社会前期人们在货币收付、汇兑、兑换、保管、接待等金融信誉活动中所构成的各种习气和共同遵守的契约,经过一定顺序予以认可,并用国度强迫力保证其实施。
从而这些习气和契约就成为金融法的萌生。
2.单项选择题: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致中国后,制定«秦律·金币律»,在全国范围内一致货币制度,使货币制度法律化。
这可谓是最早的货币立法。
第2页:1.1884年,英国国会经过了由政府首相皮尔提出的«英格兰银行条例»〔又称«皮尔条例»〕。
这是世界上第一部银行法,也是第一部专门性的金融法律规范。
2.简答题:①什么是金融法?答:金融法是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详细说,就是调整货币流通和资金信誉活动中所发作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金融法师社会各主体〔当事人〕从事金融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也是国度指导、组织和监视管理金融事业,保证金融次第的基本手腕和基本方法。
第4页1.简答题:②金融关系将触及到哪几类社会关系?答:金融关系应是指五类社会关系,即金融范围内的相关主体之间的直接金融关系、直接金融关系和金融中介效劳关系,国度金融主管机关与各种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和自然人之间的金融调控和金融监管关系。
前三类关系均发作在对等主体间金融市场上的买卖活动中,故又合称金融关系买卖关系。
后二类关系发作在国度金融主管机关对金融市场及普通民事主体的金融买卖活动停止调理控制和监视管理活动中,而尤以金融监管活动为多,故又简称金融监管关系。
第7页:1.它〔法律规范〕规则人们可以做什么〔权利〕,应该做什么〔义务〕、制止做〔制止〕什么,是评价人们行为合法与否,指引人们行为并预测未来行为及其结果的规范,也是警戒和制裁违法行为的依据。
《金融法》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022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学分:2适用对象:法学专业先修课程:货币银行学一、教学目标《金融法》是大学本科法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了解掌握金融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金融法律规范的有关内容,完善学生的法学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金融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课程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法律关系主体为对象,立足监管,深入研究这些主体和其行为的法律规范,对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及其因此而形成的金融法律制度进行阐述。
本课程在系统介绍金融法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讲述我国中央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现行的金融基本法。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的教学中贯彻课堂教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坚持案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学生应在学习《货币银行学》课程之后,学习《金融法》课程。
在学习《金融法》过程中,学生应自学《中国人民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等法律条文。
(四) 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无论学生毕业后从事法律工作或者其他工作,《金融法》的学习对于完善其知识结构及实际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帮助。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第一章金融法总论本章教学组织和设计:第一节金融法概述第二节金融法的渊源和体系第三节金融法的基本原则本章重点和难点:金融法的调整对象、我国的金融立法概况、金融法体系、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分类、金融法的基本原则。
课程的考核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了解金融的含义,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理解金融法的调整对象和金融法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的概念及分类;掌握我国金融法体系及金融法的基本原则;运用金融机构的法律原理、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金融法的渊源、主要内容及体系一、金融法的渊源法的渊源,即法的形式。
金融法的渊源是指金融法的具体表现形式。
各国金融法都是由各种金融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的。
我国金融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渊源和国内渊源两大类。
国际渊源是指我国参加或缔结的有关国际条约、协定以及一些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惯例。
国内渊源是指我国各有关金融的法律规范。
(一)国际渊源1. 国际条约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加入和缔结的有关金融的国际条约主要有:(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1965年12月17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附则》(1980年9月26日);《国际金融公司协定》;《国际金融公司协定附则》(1980年2月28日);《国际复兴开发银行贷款和国际开发协会信贷采购指南》(1985年5月)。
(2)国际双边支付协定和贸易支付协定、交货共同条件书。
这些协定涉及国际双边贸易支付、结算方式等。
(3)国际投资保护协定。
这些协定涉及外汇管制、资本返还、利润转移等金融活动的规定。
(4)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协定。
这些协定涉及金融市场的开放、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和监管手段、金融主体的国民待遇等。
2. 国际惯例这类国际惯例主要有:(1)国际官方和民间组织制定的统一化规则。
包括国际商会的《商业单据托收统一规则》、《商业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83年)、世界银行的《贷款协定和担保协定通知》(1985)等。
(2)某种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的习惯做法。
如巴塞尔委员会发布的银行监管原则、指南、规则。
(二)国内法渊源1. 金融法律金融法律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构依法制定的有关金融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如各国制定的《中央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证券法》等。
金融法律在金融法律规范中具有最高的效力。
2. 金融行政法规金融行政法规是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根据并且为了实施金融法律依法制定的各种有关金融活动的规范性文件。
如我国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储蓄管理条例》、《借款合同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
第一编金融法总论第一章金融法概述第一节金融概述一、金融与金融形态(一)金融: 货币移转、资金融通属分配范畴广义—全社会货币资金的募集、分配、融通、使用、管理。
狭义—货币流通和信用分配活动的总和。
金融:是货币融通的简称,它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各种形式的信用活动以及在信用基础上组织起来的货币流通。
(二)金融形态: 直接金融与间接金融(资金融通有无中介而划分)二、金融关系的概念及其含义金融关系是在金融活动中发生的社会关系,是指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从事金融业务活动和金融监督管理活动过程当中,同其他金融主体之间发生的、与信用活动和货币流通相关联的各种经济关系。
1、金融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2、是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中心的经济关系。
3、金融关系参与者众多。
三、金融法的概念与调整对象(一)金融法的概念:是国家制订或认可的,用以确定金融机构的性质、地位和职责权限,并调整在金融活动中形成的金融监督管理关系和金融业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调整对象:金融关系1、金融监督管理关系(1)货币发行及货币流通管理关系(2)主体资格监管关系(3)业务行为监管关系(4)金融行政处罚关系2、金融业务关系(1)资金融通关系(2)发行、交易关系(3)金融中介服务关系(4)特殊融资关系第二节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一、含义: 集中体现金融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主导整个金融法体系、为金融法调整金融关系所应遵循的根本准则。
也是金融立法、执法和司法所应遵守的根本准则。
二、我国金融法的基本原则(一)发展经济、稳定币值(二)维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三)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原则第三节金融法的渊源及体系一、金融法的渊源:金融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包括国内渊源和国外渊源。
(一)国内渊源:国家有关机关制定并发布的有关金融组织及其活动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宪法2金融法律:包括专门的金融法律和其他法律中涉及到金融活动的有关规定3金融行政法规4金融行政规章5地方性法规6自律性规章(二)国际渊源: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条约、协定及一些具有广泛影响为国际社会接受并认可的国际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