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和议定书
- 格式:pdf
- 大小:87.65 KB
- 文档页数:4
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来源:作者:时间:2009-07-13 10:40:55【颁布日期】1949.08.12【实施日期】1950.10.21下列签署之各国政府全权代表出席自1949年4月21日至8月12日在日内瓦举行之外交会议,为修订1929年7月27日在日内瓦订立之改善战地伤病军人境遇公约,议定如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各缔约国承诺在一切情况下尊重本公约并保证本公约之被尊重。
第二条于平时应予实施之各项规定之外,本公约适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缔约国间所发生之一切经过宣战的战争或任何其他武装冲突,即使其中一国不承认有战争状态。
凡在一缔约国的领土一部或全部被占领之场合,即使此项占领未遇武装抵抗,亦适用本公约。
冲突之一方虽非缔约国,其他曾签订本公约之国家于其相互关系上,仍应受本公约之拘束。
设若上述非缔约国接受并援用本公约之规定时,则缔约各国对该国之关系,亦应受本公约之拘束。
第三条在一缔约国之领土内发生非国际性之武装冲突之场合,冲突之各方最低限度应遵守下列规定:(一)不实际参加战事之人员,包括放下武器之武装部队人员及因病、伤、拘留或其他原因而失去战斗力之人员在内,在一切情况下应予以人道待遇,不得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或信仰、性别、出身或财力或其他类似标准而有所歧视。
因此,对于上述人员,不论何时何地,不得有下列行为:(甲)对生命与人身施以暴力,特别如各种谋杀、残伤肢体、虐待及酷刑;(乙)作为人质;(丙)损害个人尊严,特别如侮辱与降低身份的待遇;(丁)未经具有文明人类所认为必需之司法保障的正规组织之法庭之宣判,而遽行判罪及执行死刑。
(二)伤者、病者应予收集与照顾。
公正的人道主义团体,如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得向冲突之各方提供服务。
冲突之各方应进而努力,以特别协定之方式,使本公约之其他规定得全部或部分发生效力。
上述规定之适用不影响冲突各方之法律地位。
第四条中立国对于在其领土内所收容或拘禁之伤者、病者、医务人员、随军牧师及所发现之死者,应准用本公约之规定。
《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联合国•【条约领域】外交,环境资源能源•【公布日期】2000.01.29•【条约类别】议定书•【签订地点】蒙特利尔正文《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2000年1月29日签订,本议定书于2003年9月11日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0年8月8日签署本议定书。
)本议定书缔约方,作为《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缔约方,忆及《公约》第19条第3和第4款、第8(g)条和第17条,又忆及《公约》缔约方大会1995年11月17日第11/5号决定要求订立一项生物安全议定书,其具体侧重点应为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的任何改性活生物体的越境转移问题,特别是着手拟定适宜的提前知情同意程序,以供审议,重申《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原则15中所规定的预先防范办法,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扩展迅速,公众亦日益关切此种技术可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需顾及对人类健康构成的风险,认识到如能在开发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的同时亦采取旨在确保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妥善安全措施,则此种技术可使人类受益无穷,亦认识到起源中心和遗传多样性中心对于人类极为重要,考虑到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此方面能力有限,难以应付改性活生物体所涉及的已知和潜在风险的性质和规模,认识到贸易协定与环境协定应相辅相成,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强调不得将本议定书解释为缔约方根据任何现行国际协定所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义务有任何改变,认为上述陈述无意使本议定书附属于其他国际协定,兹协议如下:第1条目标本议定书的目标是依循《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原则15所订立的预先防范办法,协助确保在安全转移、处理和使用凭借现代生物技术获得的、可能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使用产生不利影响的改性活生物体领域内采取充分的保护措施,同时顾及对人类健康所构成的风险并特别侧重越境转移问题。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联合国•【条约领域】人权•【公布日期】1966.12.16•【条约类别】议定书•【签订地点】正文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任择议定书(联合国大会1966年12月16日第2200A(ⅩⅪ)号决议通过并开放给各国签字、批准和加入。
按照第九条的规定,于1976年3月23日生效。
)本议定书缔约国,认为为求进一步达成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目标及实施其各项规定,允宜授权公约第四部分所设的人权事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依照本议定书所定办法,接受并审查个人声称因公约所载任何权利遭受侵害而为受害人的来文,爰议定如下:第一条成为本议定书缔约国的公约缔约国承认委员会有权接受并审查该国管辖下的个人声称为该缔约国侵害公约所载任何权利的受害者的来文。
来文所涉公约缔约国如非本议定书的缔约国,委员会不得予以接受。
第二条以不违反第一条的规定为限,凡声称其在公约规定下的任何权利遭受侵害的个人,如对可以运用的国内补救办法,悉已援用无遗,得向委员会书面提出申请,由委员会审查。
第三条依据本议定书提送的任何来文,如系不具名、或经委员会认为滥用此项呈文权、或不符合公约的规定者,委员会应不予受理。
第四条一、除第三条规定外,委员会应将根据本议定书所提出的任何来文提请被控违反公约任何规定的本议定书缔约国注意。
二、收到通知的国家应于六个月内书面向委员会提出解释或声明,说明原委,如该国业已采取救济办法,则亦应一并说明。
第五条一、委员会应参照该个人及关系缔约国所提出的一切书面资料,审查根据本议定书所收到的来文。
二、委员会不得审查任何个人来文,除非已断定:(子)同一事件不在另一国际调查或解决程序审查之中;(丑)该个人对可以运用的国内补救办法悉已援用无遗。
但如补救办法的实施有不合理的拖延,则不在此限。
三、委员会审查本议定书所称的来文,应举行不公开会议。
四、委员会应向关系缔约国及该个人提出其意见。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入《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和《议定书》的决定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
•【公布日期】1999.10.31
•【文号】
•【施行日期】1999.10.31
•【效力等级】工作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立法工作
正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入《关于
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和《议定书》的
决定
(1999年10月31日通过)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和《议定书》;同时声明:台湾当局盗用中国名义于1954年对《关于发生武装冲突时保护文化财产的公约》和《议定书》的签署是非法的和无效的。
1977日内瓦公约
1977年,国际人道法的重要文件之一《日内瓦公约》修订并重新发布。
该公约原本于1864年在日内瓦成立国际红十字运动后制定,旨在保护战争中受伤或被俘的人员,以及提供人道援助。
1977年修订后的《日内瓦公约》包括四个公约和两个附加议定书,分别是《关于战场上伤病员的救护》公约、《关于在海战中保护受伤、船员和难民的公约》、《关于战争中俘虏的待遇》公约、《关于战争中保护文民的公约》、《关于非国际武装冲突的公约》附加议定书和《关于国际冲突的其他情况的公约》附加议定书。
这些公约和议定书在国际冲突和非国际冲突中起到了保护受伤者、俘虏和文民的作用,并规定了相关行为准则。
其中,《关于战争中保护文民的公约》尤为重要,该公约明确规定了在冲突期间保护文民的权利和义务。
1977年修订的《日内瓦公约》进一步加强了国际人道法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冲突形式和战争环境,促进了人道援助的发展和保护战争受害者的权益。
对《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中各当事国管辖权问题的研究摘要:《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于2010年签订,这是民航史上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公约,必将成为国际反恐公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公约》是“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领域中相较于《蒙特利尔公约》而言更新更全面的规定;而《北京议定书》则是对《海牙公约》的修改。
两份文件中明显的变化是扩大了各当事国实施管辖权的范围。
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两份文件的起草宗旨并为其实施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关键词:北京公约;北京议定书;管辖权一、国际航空领域对于航空安全进行保护的历史ICAO,即国际民用航空组织①,自1963年始,便致力于民用航空领域刑事公约的制定。
1963年9月14日在东京签订的《关于在航空器上犯罪和其他某些行为的公约》即《东京公约》,是该组织第一个起草的关于保护航空安全并打击犯罪的国际公约。
《东京公约》主要解决了两个问题,即如公约的目的所述的:其一,当犯罪发生在公海等犯罪位置无法确定的地区时管辖权的确定问题;其二,航空器机长对航空器犯罪和危害航空器安全的行为的权利和义务。
《东京公约》可以看作是国际上首次对于航空器犯罪之管辖权的有关规定。
紧接着《东京公约》的,是1970年12月16日通过的《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即《海牙公约》。
虽然《东京公约》提出了航空安全的问题并试图解决,但是随着国际恐怖犯罪的加剧,其局限性就变得明显了。
可以说,《东京公约》的主要贡献在于其为后来的国际公约的制定奠定了法律基础。
②与《东京公约》相比,《海牙公约》是专门针对非法劫持航空器行为的国际公约,是一个纯粹的国际航空刑法公约。
《海牙公约》规定,凡在飞行中的航空器内的任何人用暴力或用暴力威胁,或用任何其他恐吓方式,非法劫持或控制该航空器,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或是从事或企图从事任何这种行为的人的同犯,即是犯有罪行。
③公约还规定,各缔约国应采取必要措施,对罪行和对被指称的罪犯对旅客或机组所犯的同该罪行有关的任何其他暴力行为,实施管辖权;并规定,当被指称的罪犯在缔约国领土内,而该国未按第八条的规定将此人引渡给本条第一款所指的任一国家时,该缔约国应同样采取必要措施,对这种罪行实施管辖权。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主要内容1. 引言2. 什么是难民地位公约及其议定书2.1 难民地位公约2.2 难民地位议定书3. 难民的定义3.1 1951年公约中的难民定义3.2 难民地位议定书中的补充定义4. 难民权利4.1 难民地位公约中的权利1.不被遣返权利2.入境和自由的权利3.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权利4.教育的权利5.住房的权利6.财产的权利7.护照和旅行自由的权利8.亲属团聚的权利9.社会福利的权利10.司法程序和司法救济的权利4.2 难民地位议定书中的扩展权利1.劳工权利2.医疗保健的权利3.水和卫生的权利4.精神健康的权利5.儿童权利6.妇女权利7.长期居留的权利5. 难民的义务5.1 难民地位公约中的义务1.遵守目的国法律和秩序的义务2.遵守目的国公共秩序和公共安全的义务3.积极融入目的国社会的义务5.2 难民地位议定书中的补充义务1.尊重目的国的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义务2.尊重目的国的国家安全的义务6. 公约和议定书的缺陷与争议6.1 公约中的缺陷与争议1.定义模糊的问题2.无法解决大规模难民流动的问题3.保护和管理的平衡问题6.2 议定书中的缺陷与争议1.只有少数国家批准和遵守的问题2.劳工权利和社会福利的问题3.存在困扰的定义问题7. 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与监督7.1 公约的实施与监督机制1.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2.地区合作和机构7.2 议定书的实施与监督机制8. 公约和议定书的未来展望9. 结论通过对《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主要内容的探讨,可以了解到难民的定义、权利和义务。
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与监督机制不仅仅关乎各国对难民问题的负责任,也对难民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虽然公约和议定书存在一些缺陷和争议,但它们为保护和帮助难民提供了重要的法律框架和国际合作平台。
希望未来各国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公约和议定书的实施,并积极探索解决难民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COP3)及《京都议定书》ENERGYENv.R.NMENTI能源环境《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COP3)及《京都议定书》从1995年起至1997年11月,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COP1)后至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COP3)前,围绕"柏林授权书"所确定的"最迟于1997年签订一项议定书",共进行了8Z2正式谈判会议及若干次非正式磋商.但由于该谈判所关注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直接涉及各国的能源利益,直到COP3前,未达成任何协议,拿到COP3上的只是一个谈判案文"主序",该次会议是在没有任何文本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的.1997年12月1—11日,在日本京都举行了((公约第三次缔约方会议(COP3),其中8一10日为部长级高级别会议.本次会议的目的是根据COP1所通过的"柏林授权书",谈判并通过一项为发达国家规定2000年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和时间表的议定书.在COP址,大会开始要求公约))附属机构考虑建立国家信息中心和地区中心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手段, 同时也开始促请缔约方为刺激私人投资建立良好的环境.会议原定于10日结束,但由于发达国家在确定温室气体的减排指标问题上争论不休并采取拖延策略,试图要求发展中国家参与减排或限排,最后谈判连续进行近50个小时,会议拖至l1日下午才结束,最终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f80,~llltttll2011.8议定书》自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l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签署,其间有84个国家签署了《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第一承诺期)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议定书中规定了6种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并就减排途径提出了3种灵活机制,即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行(JI)和排放贸易(ET),来帮助附件一所列缔约方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其部分减排目标.ET~glJI主要涉及附件一所列缔约方之间的合作,而CDM涉及附件一所列缔约方与发展中国家缔约方之间在二氧化碳减排量交易方面的合作关系.议定书》的生效条件是55个《公约》缔约方批准,且其中的附件一国家缔约方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之和占全部附件一国家缔约方1990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55%以上.由于美国l99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占附件一国家的36.1%,在美国拒绝批准《议定书的情况下,要达到生效条件,意味着几乎所有其他附件一国家都必须批准.俄罗斯因占1990年附件一国家l7.4%的排放量而持有决定Ⅸ议定书))的关键一票.在俄罗斯于2004年I1月l8日向联合国正式递交加入文件后,议定书》干2005年2月16 日生效.截至目前共有175个缔约方批准,加入,接受或核准((议定书,中国政府于2002年正式批准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议定书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规定任何新义务;草案中的"自愿承诺"条款被完全取消.关于"排放贸易", ((议定书仅规定,《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就"排放贸易"的核查,报告和计算的相关原则,模式,规则和指南作出界定,未将美国等倡导的"排放贸易制度"作为单独条款纳入((议定书.《议定书))是第一个为发达国家规定了量化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但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规定任何减排或限排义务,符合"柏林授权"的精神和规定.为使议定书》尽早生效,各缔约方为完成公约》及议定书》的相关议题,在此后缔约方会议上进行了一系列谈判.《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1.主要内容附件一所列每一缔约方,在实现关于其量化的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应根据本国情况执行an/或进一步制订政策和措施,诸如:(1)增强本国经济有关部门的能源效率;(2)保护和增强《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汇和库,同时考虑到其依有关的国际环境协议作出的承诺;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做法,造林和再造林; (3)在考虑到气候变化的情况下促进可持续农业方式;(4)研究,促进,开发和增加使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固碳技术和有益于环境的创新技术;(5)逐渐减少或逐步消除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部门违背《公约目标的市场缺陷,财政激励,税收和关税免除及补贴,并采用市场手段; (6)鼓励有关部门的适当改革,旨在促进用以限制或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和措施;(7)在运输部门采取措施,限制和/或减少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排放;(8)通过废物管理及能源的生产,运输和分配中的回收和使用限制和/或减少甲烷排放.根据《公约第4条第2款(e)项,同其他这类缔约方合作,以增强这些国家依本条通过的政策和措施的个别和合并的有效性.为此目的,这些缔约方应采取步骤分享他们关于这些政策和措施的经验并交流信息,包括设法改进这些政策和措施的可比性,透明度和有效性.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在第一届会议上或在此后一旦实际可行时,审评便利这种合作的方法,同时考虑到所有相关信息.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应分别通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作出努力,谋求限制或减少航空和航海轮载燃料产生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未予管制的温室气体的排放. 所有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继续促进履行《公约》中已规定的"现有义务",主要涉及制订,实施及定期更新减缓气候变化措施和促进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本国方案等.2.3N灵活机制(1)联合履行(儿).联合履行是议定书》第6条所确立的合作机制,主要是指发达国家之问通过项目级的合作,其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抵消额,可以转让给另一发达国家缔约方,但是同时必须在转让方的允许排放限额上扣减相应的额度. (2)清洁发展机制(CDM).清洁发展机制是((议定书第l2条所确立的合作机制.其主要内容是指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 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级的合作,通过项目所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以由发达国家缔约方用于完成在京都议定书第三条下的承诺.该条款明确,清洁发展机制应置于《公约缔约方会议的权力和指导下,并由清洁发展机制的执行理事会监督.每一项目活动产生的减少排放,须经作为本议定书》缔约方会议指定的经营实体作出证明.清洁发展机制应该是一项"双赢"机制: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通过合作可以获得资金和技术,有助于实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合作,发达国家可以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高昂费用.(3)排放贸易(ET).排放贸易是指议定书》下第17条所确立的合作机制,主要是指发达国家间的合作.该条款明确,公约》缔约方会议应就排放贸易,特别是其核查,报告和责任,确定相关的原则,方式,规则和指南.为履行其依第三条规定的承诺的目的, 附件B所列任何缔约方可以参与排放贸易.任何此种贸易应是对为实现该条规定的量化限制和减少排放的承诺的目的而采取的本国行动的补充.发展中国家反对引入该项机制,美国等伞形集团国家则坚持引入该机制.在谈判的最后阶段,经过妥协,该机制只剩下一个排放贸易的慨念,确立了该机制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开展的缔约方对缔约方的温室气体排放贸易合作.3.排沏及各国减抖乍目标(附件)附件A明确,公约》附件一所列发达国家和转轨经济国家应在20082012年的"承诺期"内将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在其1990年排放水平上平均减少至少5%.6种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0),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氯化硫(SF6).附件B为各国分别规定了有差别的指标,即:欧盟l5个成员国及列支敦士登,摩纳哥,瑞士,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ll国减排8%,美国减排7%,日本,加拿大,匈矛利,波兰减排6%,克罗地亚减排5%,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零减排,挪威增长1%,澳大利亚增长8%,冰岛增长10%.您资料来源:1.中国气候变化网(http://www.ipcc.cm&),"《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2.《中国环--%~7d>,2OO7年1O月7oEi,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发展沿革"2011.8中国投资81。
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主要内容难民地位公约是一项国际公约,旨在保护难民群体的权益。
该公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定义难民:公约将“难民”定义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返回自己的国家并需要国际保护的人。
2. 授予难民的权利:公约规定了难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受到歧视、被迫害或威胁时的保护、获得基本的人道援助、得到法律保护等。
3. 保护难民的义务:公约规定了缔约国需要承担的义务,包括不将难民遣返到可能受到迫害的国家、保护难民的生命和安全、提供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等。
4. 签署议定书:公约的议定书规定了缔约国需要承担的额外义务,包括禁止对难民进行武器试验、提供难民居留证、将难民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等。
总之,难民地位公约及其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为了保护难民的基本权利和提供必要的国际保护,以确保难民能够生存和生活得更好。
- 1 -。
红十字会公约
红十字会公约主要包括《日内瓦公约》和《日内瓦附加议定书》。
这些公约和议定书旨在保护战时和灾区平民以及战争受难者的生命和尊严,规定了缔约国的义务和责任,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红十字运动的成员,遵守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原则,包括人道、中立、独立、自愿、统一、普遍等原则。
中国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参加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同有关国际组织和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
在中国,红十字会负责执行人道主义救助任务,包括对战区平民进行救助、协助战俘和被监禁者与家人取得联系、参与探视和见证交换战俘等。
此外,中国红十字会还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参与重大灾害的救援工作,并接受国(境)外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救灾物资,享受国家有关减税、免税政策。
总之,中国红十字会是国际人道主义法的重要践行者,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政治•【公布日期】1977.06.08•【条约类别】议定书•【签订地点】正文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第一议定书)(1977年6月8日)目录序文第一部总则第一条一般原则和适用范围第二条定义第三条适用的开始和终止第四条冲突各方的法律地位第五条保护国及其代替组织的指派第六条合格人员第七条会议第二部伤者、病者和遇船难者第一编一般保护第八条术语第九条适用范围第十条保护和照顾第十一条对人身的保护第十二条对医疗队的保护第十三条对平民医疗队的保护的停止第十四条对征用平民医疗队的限制第十五条对平民医务和宗教人员的保护第十六条对医疗职责的一般保护第十七条平民居民和救济团体的作用第十八条识别第十九条中立国家和其他非冲突各方的国家第二十条对报复的禁止第二编医务运输第二十一条医务车辆第二十二条医院船和沿岸救护艇第二十三条其他医务船艇第二十四条对医务飞机的保护第二十五条敌方未控制的地区内医务飞机第二十六条接触或类似地带内医务飞机第二十七条敌方控制的地区内医务飞机第二十八条对医务飞机运用的限制第二十九条关于医务飞机的通知和协议第三十条医务飞机的降落和检查第三十一条中立国家或其他非冲突各方的国家第三编失踪和死亡的人第三十二条一般原则第三十三条失踪的人第三十四条死者尸体第三部作战方法和手段,战斗员和战俘的地位第一编作战方法和手段第三十五条基本原则第三十六条新武器第三十七条对背信弃义行为的禁止第三十八条公认标志第三十九条国籍标志第四十条饶赦第四十一条对失去战斗力的敌人的保障第四十二条飞机上人员第二编战斗员和战俘的地位第四十三条武装部队第四十四条战斗员和战俘第四十五条对参加敌对行动的人的保护第四十六条间谍第四十七条外国雇佣兵第四部平民居民第一编防止敌对行动影响的一般保护第一章基本规则和适用范围第四十八条基本规则第四十九条攻击的定义和适用范围第二章平民和平民居民第五十条平民和平民居民的定义第五十一条对平民居民的保护第三章民用物体第五十二条对民用物体的一般保护第五十三条对文物和礼拜场所的保护第五十四条对平民居民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物体的保护第五十五条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第五十六条对含有危险力量的工程和装置的保护第四章预防措施第五十七条攻击时预防措施第五十八条防止攻击影响的预防措施第五章受特殊保护的地方和地带第五十九条不设防地方第六十条非军事化地带第六章民防第六十一条定义和范围第六十二条一般保护第六十三条被占领领土内民防工作第六十四条中立国家或非冲突各方的国家的平民民防组织和国际协调组织第六十五条保护的停止第六十六条识别第六十七条被派到民防组织的武装部队人员和军事单位第二编对平民居民的救济第六十八条适用范围第六十九条被占领领土内基本需要第七十条救济行动第七十一条参加救济行动的人员第三编对在冲突一方权力下的人的待遇第一章适用范围和对人和物体的保护第七十二条适用范围第七十三条难民和无国籍人第七十四条离散家庭的重聚第七十五条基本保证第二章有利于妇女和儿童的措施第七十六条对妇女的保护第七十七条对儿童的保护第七十八条儿童的撤退第三章新闻记者第七十九条对新闻记者的保护措施第五部各公约和本议定书的执行第一编总则第八十条执行措施第八十一条红十字会和其他人道主义组织的活动第八十二条武装部队中法律顾问第八十三条传播第八十四条适用规则第二编破坏各公约和本议定书的行为的取缔第八十五条破坏本议定书的行为的取缔第八十六条不作为第八十七条司令官的职责第八十八条刑事事项上互助第八十九条合作第九十条国际实况调查委员会第九十一条责任第六部最后规定第九十二条签字第九十三条批准第九十四条加入第九十五条生效第九十六条本议定书生效时条约关系第九十七条修正第九十八条附件一的修订第九十九条退约第一百条通知第一百零一条登记第一百零二条作准文本附件一识别章程第一章身份证第一条常任平民医务和宗教人员的身份证第二条临时平民医务和宗教人员的身份证第二章特殊标志第三条形状和性质第四条使用第三章特殊信号第五条任择使用第六条光信号第七条无线电信号第八条电子识别方法第四章通讯第九条无线电讯第十条国际电码的使用第十一条其他通讯方法第十二条飞行计划第十三条对医务飞机进行拦截的信号和程序第五章民防第十四条身份证第十五条国际特殊记号第六章含有危险力量的工程和装置第十六条国际特别记号附件二担任危险的职业任务的新闻记者使用的身份证序文缔约各方,宣布其愿见和平普及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热望,回顾到每个国家有义务按照联合国宪章,在其国际关系上不以武力相威胁或使用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的任何其他方式,侵害任何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然而认为有必要重申和发展关于保护武装冲突受难者的规定,并补充旨在加强适用这些规定的措施,深信本议定书或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的内容均不能解释为使任何侵略行为或任何与联合国宪章不符的武力使用为合法或予以认可,并重申1949年8月12日日内瓦四公约和本议定书的规定必须在一切情况下充分适用于受这些文件保护的一切人,不得以武装冲突的性质或起因为依据或以冲突各方所赞助的或据称为各方所致力的目标为依据而加以不利区别,议定如下:第一部总则第一条一般原则和适用范围一、缔约各方承诺,在一切情况下,尊重本议定书并保证本议定书被尊重。
中国参与的环境保护公约、协定中国缔结或参加的环境保护公约、议定书和双边协定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缔结或参加了⼀系列环境保护的公约、议定书和双边协定,除上表外还有:关于1973年国际防⽌船舶污染公约的1978年议定书,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上进⾏⼲涉的议定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国际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关于禁⽌发展、⽣产和储存细菌(⽣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核材料的实质保护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禁⽌在海底洋床及其底⼟安置核武器和其它⼤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关于各国探索和利⽤包括⽉球和其它天体在内的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中⽇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美⾃然保护议定书,中蒙关于保护⾃然环境的协定,中朝环境保护合作协定,中加环境保护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印环境合作协定,中韩环境合作协定,中⽇环境保护合作协定,关于建⽴中、俄、蒙共同⾃然保护区的协定,中俄环境保护合作协定。
重要国际环境公约简介1、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缩写UNFCCC)是1992年5⽉22⽇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4⽇在巴西⾥约热内卢举⾏的联合国环发⼤会(地球⾸脑会议)上通过。
《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个为全⾯控制⼆氧化碳等温室⽓体排放,以应对全球⽓候变暖给⼈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候变化问题上进⾏国际合作的⼀个基本框架。
《公约》规定发达国家为缔约⽅,应采取措施限制温室⽓体排放,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资⾦以⽀付发展中国家履⾏《公约》所需增加的费⽤,并采取⼀切可⾏的措施促进和⽅便有关技术转让的进⾏。
2、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英⽂:Kyoto Protocol,⼜译《京都协议书》、《京都条约》;全称《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候变化框架公约》(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的补充条款。
解决汇票期票法律冲突公约(附议定书)文章属性•【缔约国】•【条约领域】商事•【公布日期】1930.06.07•【条约类别】公约•【签订地点】日内瓦正文解决汇票期票法律冲突公约(附议定书)(1930年6月7日签订于日内瓦)某某国为欲采取规则,以解决关于汇票期票法律冲突起见,兹委派某某等为全权代表,交换证书无误后,对于下列条文业已同意。
第一条各缔约国互约施行下列各条之规定,以解决下举各国汇票法期票法之冲突。
第二条凡因汇票或期票而受拘束之人,其资格应依本国法律而定。
倘该国法律规定关于此点依其他一国之法律,则其他一国之法律应适用之。
如有人照前节所述之法律并无资格,但其签字系在外国,而该外国通行法律认其为有资格,应照样受拘束。
凡一缔约国国民因汇票或期票而成立之契约,倘在其他各缔约国中此项契约非适用本条前节不能认为有效者,则该缔约国得拒绝承认该项契约为有效。
第三条凡因汇票或期票所订之契约,其形式依签订所在国之法律规定之。
倘依据前节之规定,因汇票或期票而成立之义务不能认为有效,但其续订之契约与当地法律之规定相符合时,则不能因前契约之不合形式而认续订契约为无效。
每一缔约国得订明,其国民在外国因汇票或期票所订之契约,如系依照本国法律所定形式订立者,对于其国境内之国民同样有效。
第四条汇票之承兑人或期票之出票人所负之义务,应依付款地之法律定之。
汇票或期票上其他签字人所负之义务,依签字地之法律定之。
第五条各签字人行使追索权之期限,依出票地之法律定之。
第六条因债务而发生票据者,曾否将该债权移转与持票人,依出票地之法律定之。
第七条承兑可否限于票额之一部分,又持票人是否必须接受一部分之付款,依汇票付款地法律定之。
第八条拒绝证书之形式及期限,以及其他因行使或保全关于汇票或期票之权利必须具备之他种手段所应采取之形式,以作成拒绝证书或采取此项手段之国家法律定之。
第九条因汇票或期票遗失或被窃应采取手段,依汇票或期票付款地国法定之。
第十条关于下列二点,每一缔约国对于本公约内所载国际私法之原则,保留不施行之权利。
《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浅析《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是环境保护领域的重要国际法律文件,对全球环境保护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两个文件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文件对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一、《北京公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北京公约》是1985年在中国北京签署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球环境公约。
该公约的签署是为了回应当时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公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促进国际合作来保护全球环境,包括采取措施减少工业污染、保护大气、水域和土壤质量等。
公约的主要内容包括:1. 各缔约方承诺采取各种行动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2.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交流;3. 促进环境技术合作;4. 加强环境管理和法律制度建设;5. 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机制。
二、《北京议定书》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北京议定书》是《北京公约》的一个重要补充议定书,于1999年在北京通过。
该议定书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公约的实施,尤其是针对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环境问题。
此前,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如重金属污染、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等,因此《北京议定书》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了更具体的措施。
议定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 控制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等特定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和使用;2. 全球污染物的跨边界运输控制;3.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交流;4. 促进环境技术合作。
三、《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的影响《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对全球环境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强化了环境意识:这两个文件的签署和实施,极大地增强了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意识。
各国意识到环境保护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需要加强合作来应对环境问题。
2. 促进了环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北京公约》和《北京议定书》通过加强环境监测、技术合作和信息交流等手段,提高了各国的环境治理能力,促进了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公约协议书---公约协议书甲方(全称):_________________乙方(全称):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基于共同的利益和目标,经过友好协商,同意就以下条款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目的与原则本协议旨在规范甲乙双方在______________(具体事项)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以促进双方合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双方利益得到公正保护。
第二条:权利与义务1. 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照约定履行其职责。
- 甲方应按照协议约定向乙方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
- 甲方应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
2. 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乙方有权获取甲方提供的相应资源和支持。
- 乙方应保证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符合约定的质量标准。
- 乙方应在约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
第三条:合作期限本协议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起生效,至____年____月____日终止,除非双方另有书面约定。
第四条:违约责任任何一方未能履行本协议中的任何一项条款,均视为违约。
违约方需承担由此给对方造成的一切损失。
第五条:争议解决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提交至甲乙双方所在地人民法院诉讼解决。
第六条:其他事宜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另行协商补充。
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七条:生效条件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乙方代表(签字):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公约和议定书 (英文名称)公约和议定书
(中文名称)
生效日期
缔约国数
量
占世界商船
总吨位%*
对我国生效
情况
IMO Convention国际海事组织公约17-Mar-5816897.22是 SOLAS 1974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5-May-8015999.04是 SOLAS Protocol 1978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78年议定书01-May-8111496.16是 SOLAS Protocol 1988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1988年议定书03-Feb-009493.96是 Stockholm Agreement 19961996年斯德哥尔摩协定 01-Apr-97118.59否 LL 1966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21-Jul-6815999.02是 LL Protocol 19881966年国际载重线公约1988年议定书 03-Feb-009094.25是 TONNAGE 19691969年国际船舶吨位丈量公约18-Jul-8215098.99是 COLREG 1972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15-Jul-7715398.36是 CSC 1972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06-Sep-777860.95是 1993 amendments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1993年修正案- 9 6.18- SFV Protocol 1993
1977年托列莫利诺斯渔船安全国际公约1993
年托列莫利诺斯议定书
- 1719.78- STCW 19781978年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28-Apr-8415399.01是 STCW-F 1995
1995年捕鱼船职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
公约
- 13 5.33- SAR 19791979年国际海上搜寻救助公约22-Jun-859659.48是 STP 19711971年特种业务客船协定02-Jan-741723.98否 SPACE STP 19731973年特种业务客船舱室要求议定书02-Jun-771623.33否 IMSO C 1976 **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公约及附件16-Jul-799494.71是 INMARSAT OA 1976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业务协定 16-Jul-798991.63是 1994 amendments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业务协定1994年修正案 - 4026.91- 2006 amendments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业务协定2006年修正案- 10.37- FAL 19651965年国际便利海上运输公约05-Mar-6711490.31是
MARPOL 73/78 (Annex I/II)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
(附则I——防止油类污染规则;
附则II——控制散装有毒液体物质污染规则)
02-Oct-8315099.14是
MARPOL 73/78 (Annex III)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
(附则III——防止海运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规
则)
01-Jul-9213395.76是
MARPOL 73/78 (Annex IV)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
(附则IV——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
27-Sep-0312481.62是
MARPOL 73/78 (Annex V)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
(附则V——防止船舶垃圾污染规则)
31-Dec-8813997.18是
MARPOL Protocol 1997 (Annex VI)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1978年议定书
(附则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气污染规则)
19-May-055783.59是
LC 19721972年防止倾倒废料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
约
(伦敦倾废公约)
30-Aug-758667.09是
1978 amendments
1972年防止倾倒废料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
约1978年修正案
- 2017.49- LC Protocol 1996
1972年防止倾倒废料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公
约1996年议定书
24-Mar-063732.22是 INTERVENTION 1969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事故公约06-May-758674.40是 INTERVENTION Protocol
1973
1973年国际干预公海非油类物质污染议定书30-Mar-835348.67是 CLC 1969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Jun-7538 2.80作废 CLC Protocol 1976
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76年议
定书
08-Apr-815356.41作废 CLC Protocol 1992
1969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92年议
定书
30-May-9612296.70是 FUND Protocol 1976
1971年关于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
公约1976年议定书
22-Nov-943147.33否 FUND Protocol 1992
1971年关于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
公约1992年议定书
30-May-9610494.17否*** FUND Protocol 20001971年关于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27-Jun-01- - -
公约2000年议定书
FUND Protocol 2003
1971年关于设立国际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国际
公约2003年议定书
03-Mar-052620.29否 NUCLEAR 19711971年海上运输核材料民事责任公约15-Jul-751720.38否 PAL 1974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运输雅典公约28-Apr-873240.80是 PAL Protocol 1976
1974年海上旅客及其行李运输雅典公约1976
年议定书
30-Apr-892540.46是 PAL Protocol 1990
1974年海运旅客及行李雅典公约1990年议定
书
- 60.85- PAL Protocol 2002
1974年海运旅客及行李雅典公约2002年议定
书
- 40.17- LLMC 1976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01-Dec-865249.94否*** LLMC Protocol 19961976年海事索赔责任限制公约1996年议定书13-May-043742.12否 SUA 19881988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01-Mar-9215694.73是 SUA Protocol 1988
1988年制止危及大陆架固定平台安全非法行
为议定书
01-Mar-9214589.56是 SUA 20052005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 - 10 6.04- SUA Protocol 2005
2005年制止危及海上航行安全非法行为公约
议定书
- 8 5.91- SALVAGE 1989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14-Jul-965847.33是 OPRC 1990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13-May-9510068.2是 HNS Convention 1996
1996年国际海运有毒有害物质损害责任和赔
偿公约
- 1413.61- OPRC/HNS 2000
1996年关于与危险品及有毒物品海上运输相
关的责任及损害赔偿国际公约2000年议定书
14-Jun-072536.06是
BUNKERS Convention 20012001年国际船舶燃料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
约
21-Nov-084779.35是
AFS Convention 20012001年国际控制船舶有害防污底系统公约17-Sep-084067.83否 BWM Convention 2004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 2020.93-
公约
NAIROBI WR Convention
2007年内罗毕残骸清除公约 - 10.07- 2007
HONG KONG SRC 20092009年香港国际安全与无害环境拆船公约- --
*数据来源:Lloyd's Register/Fairplay World Fleet Statistics, 31 December 2008
** 代替INMARSAT C 1976 ***未对中国大陆生效,中国香港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