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大型集资诈骗案:一个20亿的熟人圈庞氏骗局
- 格式:docx
- 大小:17.12 KB
- 文档页数:3
深圳警方侦破“电贸通”传销案涉案20亿网站截图20多名主犯、骨干落网,“下线”包括26个省市约21万余人缓刑期间,传销老手郭某重操旧业,在深圳利用网络手段,将传销穿上光鲜的外衣,“忽悠”了26个省市、82个大中城市的21万余人成为“下线”,涉案金额达20多亿元。
经8个月侦查后,深圳市公安局经侦局于上周先后发起全省、全国收网行动,将流窜广州、深圳、佛山、中山等地的20多名团伙主犯、骨干抓获。
昨日,办案民警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披露了这起特大网络传销案的侦破过程。
忽悠:从网上商城到“电贸通技术套件”从警方查抄的“电贸通”项目说明手册来看,“电贸通”高端得吓人,其号称是云计算电子商务综合解决方案,汇聚了100多家全球顶尖品牌,并支持线下企业、商家将其商品投放到电贸通网上商城销售。
该公司的办公地点均设在城市中心的繁华地带,如其深圳总部就位于福田中心区的多个高端写字楼,来考察的投资者都有豪车接送,安排入住高档酒店。
在这样光鲜“外衣”下,配上大量传销头目郭某等“导师”极具煽动性的演说和讲座,令越来越多的人趋之若鹜地投钱,热血沸腾地做着创富梦。
据市公安局经侦局五大队办案民警介绍,从去年8月起,郭某等人利用电贸通公司为平台,以经营网店为名,推销一个所谓的电贸通技术套件,让人购买后成为“电贸通”的经销商,从而拥有独立的电贸通商城系统自主开拓销售获得利润。
在奖金制度设计上,购买技术套件的经销商按加入顺序形成A、B、C、D、E、F共6个等级,总体原则是进货越多折扣越多。
A级购买1000套打6折,B级购买500套打6.5折,直到F级购买2套打9折。
每次进货仅能从直属“上线”进货,不能越位。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其实“电贸通”网上商城销售的利润微乎其微,而从犯罪嫌疑人供述反映,所谓的“分销”过程并未实现商品流转产生的增值,只是用层级制度来分配终端购买者的加入资金。
收网:20多名传销主犯骨干落网去年12月28日,市公安局经侦局开始侦查“电贸通”网络传销,。
本栏目所有报导均有企业通联方式。
读者咨询热线:0431-8507113013604362166QQ :58589936经营版2016.11<<<骗术揭秘微商创业、微信支付……微信已经渗透到生活的角落,很多人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了。
日前,微信朋友圈出现火爆一时的“口红试用”宣传广告,不少人申请需要填入自己的详细信息,结果不但收到的口红是假货,还为此支付了16元的“快递到付”费。
甘肃省公安厅搜集整理了2016年十大微信骗局,冀提升民众防范意识。
警方表示,类似打着“产品试用”幌子做虚假销售勾当的骗术,比之前的集赞送礼来骗运费更隐蔽,它们骗的不是运费,而是货款。
整理公布第二大微信骗局为:索要手机号码和验证码,即:有网友收到朋友微信发来消息,告知其手机刷机,号码丢失,需要该网友的手机号。
警方解读,一旦骗子进一步要求告知验证码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跟你对话的好友微信被盗,骗子用好友的微信骗取你的手机号和验证码之后,就能盗取你的微信。
微信被盗后,微信支付、好友都将面临进一步风险。
第三,微信朋友圈里经常发布“贫困求捐款”、“帮忙找孩子”等传递正能量的文章,但也可能暗藏诈骗电话。
这些消息中往往包含电话、银行卡号等信息,要第一时间向官方核实之后再行动,避免落入骗子陷阱。
第四,骗子还通过盗取好友微信账户,向当事人进行诈骗。
警方提示:当遇到好友通过微信向你借钱时,务必通过电话确认,并定期查杀电脑或手机木马病毒,谨防不法分子钻空。
第五,诈骗者会以商品为诱饵进行返利,发送的二维码实则是木马病毒。
一旦安装,就会盗取个人信息。
警方解读:通常诈骗分子通过下载“二维码生成器”,再将病毒程序的网址粘贴到生成器上,就可以生成一个“有毒”的二维码。
只要你扫了这个二维码,个人信息就可能传到对方手中。
第六,海外代购诈骗通过“朋友圈”进行营销,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往往骗子消失,货也没了。
法治在线·案件聚焦44被“大人物”操纵的亿元骗局文/赵聪公司老总于志刚帮忙运作此事。
任大陆与周明星也熟悉,但双方曾有过经济纠纷,两人关系不睦。
于是,宋睿向任大陆隐瞒委托人是周明星的事实。
宋睿与于志刚也熟悉,但宋睿不信任于志刚,任大陆也向自己的妻子隐瞒了实际请托于志刚的事实。
因此,宋睿和任大陆依次单线请托,周明星不知道宋睿找任大陆帮忙,宋睿也不知丈夫任大陆找于志刚帮忙疏通关系。
过了一阵子,于志刚向任大陆开价索要500万元运作此事。
任大陆获悉后,并没有真实转达这一要价信息,而是对宋睿称对方开价3000万元,其中600万元是运作方的酬谢费用。
宋睿将此信息转告周明星后,周明星同意支付。
此后一周,任大陆收到周明星支付的人民币1000万元,并将其中500万元转账给于志刚,余款由其个人占有。
于志刚收款后并未找“大人物”运作此事,在咨询证券市场相关专业人士后,于志刚获悉类似情况无法出具标准报告,但非标报告不会受到稽查,且不影响公司经营。
也就是说,正常而言,即便企业被出具非标报告,也不会受到稽查,对公司经营并无实质性影响。
但毕竟此事专业性比较强,周明星总希望通过自己的运作逢凶化吉。
于志刚利用这一信息不对称的局面耍起了小聪明,将这一个本不会被深究的普遍现象说成是特例,制造其已实际请托“大人物”且在“大人物”干预下已有成效的假象。
企业主为“假想麻烦”买单3000万元在现实社会中,虽然有好多事情不运作也会成功,或者一些麻烦本可以自行化险为夷,但在谜底揭晓之前毕竟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一时间差就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诈骗机会。
2017年4月,中汇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中汇所”)审计巴士在线时发现,其全资子公司巴士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巴士科技”)可能存在关联交易等问题,拟出具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通称为“非标报告”)。
时任巴士在线董事长的周明星担心巴士科技因被出具非标报告而受到稽查,导致巴士科技经营受到影响,他试图通过找人干预,争取让中汇所出具标准报告,遂请托自己的朋友宋睿帮助其找“大人物”疏通关系。
徐红伟:网贷大佬的“落幕”作者:依凡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9年第2期2018年7月13日,被圈内人认为“不可能跑路”的投之家出现逾期问题,7月14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对“深圳投之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投之家)”涉嫌集资诈骗案立案侦查。
投之家出事后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称为“兄弟单位”的网贷之家紧急声明,与之撇清关系。
但资料显示,投之家属于盈灿集团,盈灿基金是由盈灿资管推出的投资产品,盈灿基金、网贷之家、投之家皆为同一集团公司旗下的兄弟公司。
网贷之家紧急声明撇清关系之后,关于“甩锅”的声音响声不断,随后网贷之家徐红伟发布道歉信:网贷之家深深地伤害了投资人,也给行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们错了,我们真的犯下了愚蠢至极的错误。
然而,触犯法律后,道歉是没用的。
2018年8月31日,深圳警方、深圳金融办、投之家投资人代表等相关责任方进行了投之家案件通报,目前已累计收到清退款10395万元,在押嫌疑人徐红伟、邓伟、覃武权也正式被南山区人民检察院以集资诈骗罪批准逮捕。
网贷之家作为网贷的第三方平台,可以说是行业的“龙头”,和很多平台都有合作,年收入不菲,但徐红伟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做法把自己和网贷之家带入了绝境。
徐红伟1983年出生于江西景德镇的一户农民家庭,是家中最小的孩子。
徐红伟童年家境并不富裕,大学依靠助学贷款,一直读到研究生毕业。
徐红伟硕士毕业后,进入上海宝钢集团中央研究院工作,在工作之余,徐红伟开始系统地关注金融行业。
2 0 0 7年刚刚研究生毕业,进入宝钢研究院工作的他,工作不到半年时间,不仅还清了数万元助学贷款,更是在2009年第一次投资房产,就以几万元的本金获得了百八十万元的回报。
2011年4月,徐红伟正式开始了他的P2P网络借贷之路,将自己本金的90%都投资到红岭创投上,并争取到了红岭第二次股权众筹的机会。
2011年10月10日,在徐红伟的努力下,网贷之家终于上线运营。
为了切中用户痛点,网贷之家打出的口号是“做投资人的娘家”。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典型诈骗案件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但犯罪手段不断适配群众心理,更具迷惑性。
特别是近期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案件频发,多名群众被骗百万元以上。
请看清诈骗伎俩,避免受骗。
一、典型案例案例一:2023年12月,杭州市民A女士在本地某论坛发布了租房信息,诈骗分子通过查阅该信息,添加了A女士的微信、微博,并与其聊天,之后诱导A女士在所谓的投资网站上进行投资。
A女士信以为真,多次将大额资金转入对方提供的12个银行账户。
案例二:2024年1月初,一名为“王一伊”的企业微信联系宁波市民B 先生,交谈后B先生下载了对方推荐的名为“MosTalk(泡泡)”的社交聊天App,双方通过“MosTalk(泡泡)”联系。
之后B先生又根据对方发送的链接下载安装“莱特币”App,诈骗分子诱导其多次在该虚假平台内投资虚拟币大额转账,后发现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三:2023年12月初,金华市民C女士通过抖音结识自称李陆河的陌生网友,添加对方微信及QQ,交流一段时间后,对方以新能源投资有高额回报为由,向C女士推荐投资网站,并诱导其在该网站投资充值。
在经过前期小额投资给予提现回报后,诈骗分子逐渐获取女士信任,后以大额投资利润更高为由骗取女士进行大额转账。
案例四:2023年12月,衢州市民D先生在刷抖音时被“炒私募基金”的视频内容引诱,遂添加至对方提供的微信群,并按照诈骗分子要求下载“企业传书”App,又在群内通过链接下载“梧桐树资本”APP并进行多次大额投资。
近日发现无法提现,才意识到被骗。
案例五:义乌市民E先生平时有炒股习惯。
2023年11月,E先生在微信视频号观看炒股类视频直播,添加了对方微信号并被拉入微信群。
根据群内发送的二维码下载聊天软件,又在诈骗分子引导下,下载了虚假投资平台BaseHk o2024年1月,E先生多次在平台进行大额转账以购买虚拟币,后来发现被骗。
二、警方提醒请广大群众,提高警惕、仔细甄别,捂紧自己的“钱袋子”,谨防落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中国庞氏骗局案例——德隆案一、案例背景1986年7月,唐氏四兄弟用仅有的400元钱在乌鲁木齐创办了一家名为“朋友”的公司,当年的彩扩业务净赚100万元。
1992年,朋友公司开始进入证券市场,并淘到了第一桶金,新疆德隆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当时企业的发展方向是做实业。
1997年由投资干项目向行业转型,通过收购法人股权,相继入主上市公司,拉开高速并购的序幕。
2003年10月,唐氏四兄弟以其控制217亿元的流通市值巨国内资本控制力排行榜榜首。
至此,该公司资产扩张了几千倍,核心思想就是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并购整合传统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该公司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房地产、工业、农业、娱乐及金融。
2004年已经拥有177个子公司和孙公司。
如此大规模的扩张收购需要大量资金,早期做法是:先控股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这个窗口融资,投入产业发展,提高公司业绩,然后再融资进入下一个循环。
后来该公司又采用多种途径融资,一是多方面的委托理财;二是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或由上市公司担保向银行借钱,有多家子公司的对外担保额超过了净资产的100%;三是以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银行拿钱。
德隆集中大量资金,大部分用于产业投资没有直接记录,但主要投向之一是二极市场,这也是导致公司危机的直接原因。
2003年该公司持有的股票股价比刚进入时涨了10倍多,市值达到200亿元。
03年下半年共蒸发150亿元以上,该公司在二级市场全面崩盘,引起了信任危机,其资金提供者纷纷登门逼债。
德隆系由此倒塌。
二、与庞氏骗局的联系德隆最重要的融资平台有二:上市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
1、上市公司除了从证券市场上融资之外,更多地是利用上市公司的信誉,以贷款、担保、抵押等形式从银行获取资金;而德隆控制的租赁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更是将融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成为德隆得心应手的"提款机"。
龙源期刊网
深圳南山警方侦破一宗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
作者:
来源:《中国防伪报道》2017年第09期
近期,深圳南山警方通过一个多月的侦查,破获了一宗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案,并将涉案公司总经理周某抓获。
2017年5月以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陆续接到全国各地群众报警,称通过某投资控
股(深圳)有限公司投资了境外某娱乐平台的理财项目, 2017年5月1日起发现该公司已经关门,负责人不知去向,平台网站也无法登陆取现,怀疑被骗。
接报后,南山警方立即开展侦查。
警方调查发现,该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于2016年5月10日在深圳注册成立,以境外某娱乐平台子公司名义,谎称在境内拓展某娱乐平台在境外赌场的投资项目,购买境外赌场的筹码可获得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成为会员,投资人只需支付2000美金注册成为平台会员。
该投资控股公司按照会员交纳的会费和发展下线的多少作为奖励标准,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将投资人拉进微信群里,通过讲课、宣传等方式发展下线。
该公司传销规模遍布全国各地,涉及投资人近万人。
2017年6月19日,经过一个多月的侦查,南山警方将该投资控股(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某抓获,成功侦破该案。
目前,犯罪嫌疑人周某已被深圳市南山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深圳“打工皇后”安子涉非法集资正配合调查内幕调查来源:南方都市报2015-07-15从打工妹变身作家、记者,再到创办家政集团,安子的励志故事曾被誉为深圳特区的一个象征。
而进入今年6月,安子深陷“非法集资”、“集资诈骗”疑云。
据悉,目前一家与安子存在关联的公司已被罗湖警方立案侦查。
这一宗案件因为裹挟着名人效应、官员色彩,而被受害者认为更具有欺骗性。
她的旧故事从打工妹变身作家、记者,再到企业家根据《工人日报》的报道,安子真名安丽娇,1984年,17岁的安子从广东梅县来深打工,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
此后她补习完初中、高中课程,在1988年到深圳大学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
打工期间,她使用安子的笔名向《蛇口工人报》投稿并刊发。
1991年,《深圳特区报》连载安子的打工小故事《青春驿站》,内容全部取材于身边的外来妹。
而几乎一夜之间,安子也成为外来务工者的偶像。
深圳广播电台也邀请安子主持“安子的天空”热线,为众多的外来务工者排忧解愁。
1992年,安子当选“深圳十大杰出青年”。
1994年,安子进入《深圳劳动时报》当记者。
她出版过多部作品。
1998年,安子又华丽转身,注册成立了“安子新家政服务公司”,进入家政行业,集团化经营,迄今拥有数十家直营以及特许加盟店。
安子的励志故事被广为报道。
2008年12月18日,中国唯一以改革开放历史为核心内容的博物馆———深圳市新博物馆将向公众开放。
“有关安子的展品将占据其中一个展台,她的人生经历和打工生涯,将和深圳一起共同铭刻在共和国的改革开放历史上。
”《工人日报》报道称。
“从流水线上的一名平凡而普通的插件女工,到成为深圳十大杰出青年、中国时代十大新闻人物之一;从工厂流水线走进人民大会堂,从业余补习初中文化课程到至今出版14本书;从一无所有、负债累累到现在担任安子新家政等4家公司的董事长,安子一路走来,早已成为深圳传奇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媒体这样报道安子的价值。
除此之外,安子一家三口也时常以正面形象示人。
深圳特大型集资诈骗案:一个20亿的熟人圈庞氏骗局
2014-10-26信托周刊
“信托周刊”(Trustweek)持续向金融精英分享专业干货和实用成果!
月息6分(年化收益72%)、月息8分(年化收益96%),最低月息也有2分(年化收益24%),正是这样的高息诱惑,让包括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在内的50多人,都落入了一个由熟人圈构成、以“过桥”的名义搭建的陷阱,涉及金额高达近20亿元。
这起集资庞氏骗局的设计者叫胡明(化名),30出头,长相斯文,曾有着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一线信贷业务的多年工作经历,这成为他后来招揽资金的金字招牌,受害的群体中,除了胡明的父母、近亲、邻居,便是数量众多的银行群体,有胡明在银行工作期间的同事,以及银行同事的客户。
深圳警方将其定性为特大型集资诈骗案。
事实上,胡明案只是高息诱惑,手法并不高明。
近年来,深圳不时爆出巨额集资诈骗案,也因为深圳民间资金活跃、数量庞大,而资金投资与金融创新较为宽松的环境,亦成为诸多资金诈骗案件的土壤;二是近年来民间高利贷盛行,钱生钱的神话四处上演,资金掮客大行其道。
▌乖乖仔的高息生意
“去他公司一看,我心都凉了,原以为就欠我几百万,才知道他竟然欠了那么多!”一位投资人士张晓伍(化名)聊起胡明行骗经过,至今还是难以置信。
在胡明还在银行上班的时候,张晓伍就结识了他。
胡明那时是某股份制银行深圳一支行员工,三年前辞职自己开公司,对外自称做“过桥资金”生意。
胡明从银行辞职后在深圳金中环租了一间高档办公室,还聘请了一位前银行同事过来上班,这个由两个人支撑的公司却干起了20亿吸金生意。
“他看起来很孝顺,给了我们一种假象,”张晓伍说,他平时观察胡明为人很不错。
胡明的邻居冯女士也称,她对胡明一直印象很好,“看起来老老实实,人又长得很帅,很腼腆的样子,这个孩子看起来多乖呀。
”
冯女士是这场骗局的最后接盘者,9月份刚刚投资了200万,但不到一个月就栽了进去。
她是胡明父母的老邻居,8月份刚碰到胡明母亲,聊天的时候得知其儿子生意做得很不错。
一个多星期后就接到胡明集资的电话,冯女士刚刚卖了一套房,还完银行贷款账上刚好还有200万。
“我毫不犹豫地转给他了!”冯女士说,印象中胡明是一个能干的乖乖仔。
多名投资人对记者表示,胡明一贯给亲人和朋友值得信赖的印象,但真正让他们动心的,是胡明开出的月息6分、8分的高额利息。
高额利息诱惑下,一些投资者不断将利息亦作为投资追加,还有投资者自己充当二手资金中介,从其他渠道借贷筹集资金追加投资。
张晓伍持续投资了两年,累计投资了700万,包括了这两年来的利息。
“之前都按时付息,9月份突然就没有了!”他对记者说。
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经历了两年的投资时间,一位杨姓投资者告诉本报记者,自己累计投入本金1亿多,若加上两年多的利滚利,累计有4亿。
但他称自己的本金一部分是借朋友的钱来投入,最近正在加紧卖房还债。
胡明在银行工作的经历及人脉,成为其获取资金的聚宝盆。
在50人名单中就有12名银行人士或前银行人士“中枪”,有9名为胡明曾供职的前支行同事;另有3名是跳槽去其他两家股份制银行的职员。
高息诱惑下,银行人员把自己的朋友和客户也介绍过来,还有8名人士为这些银行人士的客户或朋友。
其余近30位受骗者当中,包括了胡明的亲人、朋友、邻居等等,而朋友当中,也大多是胡明在银行工作时所结识。
多名投资人称正是胡明以银行工作过的人士这种身份来从事“过桥”资金生意,才让他们对其资金生意深信不疑,包括胡明的前银行同事们。
除了银行同事和好友,胡明还向至亲的人下手,包括他的父母、丈母娘、小舅子、姨丈等数位亲人。
胡明的父亲称,为支持自己儿子做生意,自己也投了400多万,直到出事了,才知道他竟然欠了那么多债。
▌资金去向成谜
直到9月份,胡明的资金游戏难以为继,其公司账户上已空。
原本应该在9月份支付利息,但所有的投资人都没有收到,都纷纷跑到胡明家里找人,方才恍然大悟,原来胡明早已负债累累,而且无力偿还。
“主要是我向你们借款太容易了,也不要什么手续费。
打几个电话、发几条短信,几百万、几千万就到手了……”10月12日,胡明召集投资人到公司开会时说,那时他已无力偿还,随后在投资人的坚持下,胡明向公安部门投案自首。
而近三年来,包括本金以及投资者不断追加投入的利息在内,胡明吸纳的资金已近20亿。
但最后这笔巨额资金不翼而飞。
“他就是说不出来,反正这些钱都没有了”,张晓伍告诉记者,面对投资者们资金去哪儿的质疑,胡明始终沉默以对。
“他也没有挥霍的迹象,幕后一定还有隐情”。
包括胡明的父母在内,投资者们寄希望通过公安机构的介入,找到巨额资金流向,挽回投资者的损失。
▌这20亿巨额资金究竟去了哪儿?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继续膨胀吸金、PE/信托产品、民间高利贷、P2P各类金融产品不断野蛮生长,很多人都玩起了钱生钱的游戏,再加上实体经济缺血、银行对一些行业提前收贷,一些中小企业急需资金,确实衍生了“过桥”资金的成长空间。
“过桥”资金主要是用于期限较短的拆借,譬如一些企业IPO上市前夜的融资、中小企业贷款到期续贷前。
目前深圳过桥资金贷款利息是银行同期的4-15倍,少则30%,多则50%-100%,自2007年后银行受《贷款分类风险指引》新政影响一般不再借新还旧,而是直接先收回贷款再给企业续贷,这使得不少企业在贷款到期前不得不求助和依赖“过桥”资金,这使得“过桥”资金近年来规模急速扩张,利率节节攀升。
对运作“过桥”资金的机构来说,“过桥”资金利率攀升玩的却是刀尖上跳舞的游戏,一旦企业不堪负荷资金链断裂,也将使过桥机构陷入被动。
接受记者采访的银行界人士指出,胡明从事的“过桥”资金生意之所以卷入近20名银行系统人士及银行客户其中可能大有内情,很可能是利用银行的资源做一些贷款客户的“过桥”生意。
但胡明的借贷成本太高,一旦运转失灵很可能产生巨大的利息成本窟窿,另外“过桥”资金很可能又投向过于集中,譬如集中一两家企业或某个行业,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难以为继。
此外,投资界人士指出,超级高利贷的资金生意本来就是走钢丝的游戏,胡明案受害的投资者本质上还是受高息诱惑。
近年来,不断有投资者受高额利息诱惑,将资金投向高利贷领域,到处都是资金掮客,哪里都是高利贷,人们谈的都是钱生钱的生意,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健康的民间金融业态。
由此带来的实体行业成本上升甚至实业空心化问题更需要警惕和反思。
(作者:肖君秀蓝姝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