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南站铁路综合客运交通枢纽规划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802.19 KB
- 文档页数:6
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建设西部交通枢纽2009年6月,国家颁布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宝鸡明确定位为关天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既对交通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同时也为交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根据新形势需要,我们及时调整了全市公路交通发展规划,积极构建宝鸡立体交通网络,加快建设西部交通枢纽。
一、总体设想宝鸡交通的发展思路:以现有陆路交通为基础,通过大力发展高速公路、铁路、油气管线和空中交通来提升宝鸡交通枢纽地位并实现立体化交通。
依托客运专线、城际轨道和高速公路形成市域东西向的复合型快速联系通道,与西安联系实现徐兰客运专线1小时到达、关中城际轨道1.5小时到达、高速公路2小时到达的区域交通服务目标。
铁路规划总体布局:形状为“三横三纵一环”。
“三横”为陇海铁路、徐兰客运专线和关中城际北环线;“三纵”为宝中铁路、宝成铁路和麟游运煤地方铁路;“一环”由陇海铁路和铁路货运南环线组成。
“十二五”期间,争取建设宝成复线,建设关中城际铁路法门寺-凤翔-宝鸡线,建设关中城际铁路南环线,联接眉县-周至县-户县-西安。
高速公路规划总体布局:形状为“十字加外环”。
连霍高速、定汉高速(宝平和宝汉高速)构成十字,外环为宝鸡环城高速。
除“十字外环”主骨架外,还规划了部分联络线,包括合凤线、乾岐线、太凤线、法绛线、绛汤线和机场连接线,主骨架和联络线共10条约750公里。
计划到2020年前后,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宝鸡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实现与周边省会城市当日到达、与毗邻中小城市当日往返、全市所有县区通高速、市到县1小时到达的效果。
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主骨架为“三横五纵一环”(三横:西宝南、中、北线;五纵:陇凤路、麟留路、周五路、眉麟路、法汤路;一环为关中环线)。
这些路线虽都已经建成,但因为等级不高,服务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干线公路发展方向以改建升等为重点。
整体提升干线公路等级,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发挥好干线公路骨干、承担主要交通量的作用。
大遗址间的西安火车站枢纽城市设计探析韩超【摘要】旨在以大遗址保护区周边的特殊用地条件下的大型铁路综合枢纽周边的城市设计解析过程及设计理念的分析解读,探析该种类型的枢纽周边城市设计的方法研究.通过对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及功能需求的分析和规划策略的探讨,针对西安火车站枢纽位于两大历史遗址间的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特征,从枢纽设计的总体布局入手,结合枢纽的交通设施布置和城市道路交通的枢纽,利用城市场所及文脉的空间解析,将唐明两大历史轴线进行推演重塑,并进行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分析、建筑限高及风貌保护、建筑色彩控制设计等多方面的研究.实现了西安火车站枢纽区域用地的高度融合和功能的立体分层,塑造了一个现代与传统相呼应、景观与功能交相辉映的城市片区.【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8(062)012【总页数】8页(P141-148)【关键词】综合交通枢纽;西安火车站;大明宫遗址;明城墙遗址;风貌控制【作者】韩超【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115;U121西安火车站建成于20世纪30年代,90年代完成第一次扩建并使用至今,目前年客运量达到2680万人次,是西安市规划“三主两辅”铁路客运枢纽布局的“三主”之一[1]。
随着西安铁路枢纽地位的提升和铁路客流的逐年增加,现有枢纽设施已无法满足客运需求,西安站将实施新一轮改扩建,新建北站房和高架候车室,站房规模由2.8万m2扩大至8万m2。
而西安站位于大明宫国家遗址与明城墙国家遗址之间,北靠大明宫丹凤门,南临明城墙尚德门。
新建北站房与大明宫丹凤门之间距离仅160 m,空间有限,用地狭长,枢纽规划与大遗址保护实际存在一定的冲突,如何在充分满足枢纽交通功能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现代枢纽有机结合,体现西安城市风貌特色,是规划成败的关键[2]。
1 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现状1.1 西安火车站枢纽周边遗址现状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分为既有火车站改造和新建高架候车室及北站房。
第1篇一、宝鸡机场建设2024年10月28日,宝鸡机场附属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宝鸡机场项目进入施工建设阶段。
该机场总投资约16亿元,计划到2035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40万人次。
宝鸡机场的建设将加快宝鸡运输体系的综合发展,优化区域交通设施布局,有助于提升宝鸡在区域内的地位。
宝鸡市市长王勇强调将确保机场工程按时完成。
二、重大交通设施项目1. 云轨和北绕城高速:宝鸡市规划了云轨和北绕城高速项目,其中云轨项目由宝鸡南站出发,经蟠龙路、龙盘西路、龙腾路和蟠龙大道相接,快速连接蟠龙新区、行政中心、高新区和高铁站,成为宝鸡城市新地标、新名片。
北绕城高速项目规划了粉色虚线走向,南邻蟠龙大道,全长约43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
2. 连霍高速宝鸡市区段改造项目:该工程已获批,即将开工建设。
项目规划从千河立交至宝鸡西立交,全长约7.6公里,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
3. 宝鸡首条城市高架蟠高快线:设计时速60公里,双向6车道,建成后蟠龙新区龙川路和高新区陈仓大道可以实现15-20分钟直达。
三、高速公路建设1. 宝鸡北过境高速公路:项目起点位于陈仓区虢镇东侧,终点设在现有连霍高速宝鸡西互通式立交附近接连霍高速。
全线拟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6米。
估算总投资约116亿元。
2. 钓渭至磻溪高速公路:项目起于陈仓区钓渭镇南村,与在建的周凤高速钓鱼台枢纽立交相接,经高新区钓渭镇、磻溪镇终点位于磻溪镇。
四、虢磻渭河大桥工程虢磻渭河大桥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是宝鸡市同期建设的8座渭河大桥中率先实现竣工验收的工程。
该大桥全长1875米,主桥长1022米,单向三车道、由南向北行驶,与现虢镇大桥组成双幅独立平行桥梁。
大桥通车后,提高了周边区域交通出行便捷度与道路服务水平,对加快实现宝鸡市东西快、南北畅”桥城合一”的构想,提升宝鸡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城市交通枢纽优化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车辆数量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
为了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市民出行条件,现对城市交通枢纽进行优化施工。
本次施工旨在提升交通枢纽的设计与功能布局,使其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节点,承担着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功能,包括地铁、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
目前,现有的交通枢纽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换乘不便、标识不清、设施老化等,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体验。
因此,本次优化施工将重点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交通枢纽的服务水平。
二、施工目标1. 优化交通枢纽的功能布局,提高换乘效率。
2. 完善交通标识系统,方便市民出行。
3. 更新交通设施,提升交通枢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4. 加强交通管理,提高交通枢纽的运行效率。
三、施工步骤1. 规划设计阶段(1)对现有交通枢纽进行详细的勘察和分析,了解其功能布局、交通流量、设施状况等情况。
(2)根据勘察结果,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制定交通枢纽优化施工方案。
(3)邀请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评审,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拆除旧设施阶段(1)按照施工方案,对交通枢纽内的旧设施进行拆除,如老旧的标识牌、破旧的候车亭等。
(2)拆除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对周边环境和设施造成损坏。
3. 基础施工阶段(1)进行交通枢纽的基础施工,包括场地平整、地基处理、地下管线铺设等。
(2)确保基础施工质量,为后续的主体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4. 主体施工阶段(1)按照设计方案,进行交通枢纽的主体施工,包括候车大厅、换乘通道、站台等。
(2)主体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可靠。
5. 设施安装阶段(1)安装交通枢纽内的各种设施,如标识牌、候车亭、电子显示屏、自动售票机等。
(2)设施安装要牢固、美观,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6. 调试运行阶段(1)对交通枢纽内的设施进行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
宝鸡枢纽总图方案摘要:分析了宝鸡铁路枢纽原枢纽格局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新的枢纽总图方案。
关键词:铁路;枢纽;总图1 枢纽现状1.1现状概述宝鸡铁路枢纽在全国铁路网上现为区域性铁路枢纽,位于欧亚大陆桥中部,是西北地区东通道与西南地区北通道的交汇点。
是西北地区通往内地的主要出入口,主要发挥承东启西的作用。
1.2主要站段技术设备及分工宝鸡枢纽目前衔接陇海、宝成、宝中三条铁路干线四个方向。
其中陇海铁路为双线电气化,宝成、宝中铁路为单线电气化。
宝成线牵引质量与其它三个方向牵引质量不统一,与其它方向交流时,均需进行增减轴作业。
陇海线西宝段外,其余三个方向均存在补机区段。
各衔接方向机车类型也不相同。
枢纽现有各类车站9处,其中:编组站1处(宝鸡东)、客运站1处(宝鸡)、区段站1处(千河)、工业站1处(任家湾)。
1.2.1宝鸡东编组站宝鸡东编组站是目前枢纽内唯一的编组站,亦是枢纽内主要货运站之一,是东西向布置的单向二级四场站型编组站。
峰前到达场8股道(不含正线、含推送线),上行到发场5股道(不含正线、含机走线),下行到发场6股道(不含正线、含机走线),调车线25条。
2010年总办理10254辆/日,无调比仅为11.5%,车站能力基本饱和.1.2.2宝鸡客运站枢纽客运站,现有到发线10条(其中客车到发线6条),基本站台1座、中间站台3座。
车站东端南侧设有客运机车折返段、货场和水电段,车站东端北侧设有客车技术整备所。
1.3在建及拟建项目概况1.3.1在建项目西宝客专:已于2009年开工建设,计划2013年建成,在马营镇南侧新建宝鸡南客站。
宝兰客专:该项目已经开工建设。
1.3.2拟建项目(1)宝中铁路增建二线:该项目已完成可行性研究,报部待审。
(2)关中城际:宝鸡-法门寺-西安城际铁路。
现处于方案研究阶段,于2020年前建成。
2 原枢纽总图规划方案2009年根据关中城际网的规划情况及宝鸡市区物流发展情况,对枢纽总图进行补充,完善了宝兰客专引入枢纽方案。
基于多条高铁及城际线引入的宝鸡铁路枢纽规划摘要:宝鸡枢纽位于欧亚大陆桥中部,目前衔接陇海线、宝成线宝中线、西宝高铁、宝兰高铁5条铁路干线及宝麟地方铁路,规划年度年度有4条城际铁路和2条高速铁路新建铁路引入枢纽。
本次基于多条城际线及高铁线引入,研究宝鸡铁路枢纽总图规划。
关键词:宝鸡枢纽;高铁城际;线路引入;总图规划1概述1.1宝鸡铁路枢纽概况宝鸡枢纽位于欧亚大陆桥中部,东起陇海线蔡家坡站,西至陇海线林家村站,北起宝中线千河站,南至宝成线任家湾站。
枢纽东西长约53km,南北宽约10km,是西北地区东通道与西南地区北通道的交汇点、更是西北地区通往内地的主要出入口,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1)现状概况宝鸡铁路枢纽目前衔接陇海线、宝成线(宝鸡~成都)、宝中线(宝鸡~中卫)、西宝高铁(西安~宝鸡)、宝兰高铁(宝鸡~兰州)5条铁路干线及宝麟地方铁路。
宝鸡枢纽现有各类车站 10 处,其中:客运站 2 处(宝鸡、宝鸡南)、编组站1 处(宝鸡东)、区段站 1 处(千河)、工业站 1 处(任家湾),中间站 5 处(蔡家坡、阳平、虢镇、卧龙寺、福临堡)。
(2)枢纽拟建及规划项目概况近期2035年:关中城际铁路宝鸡-法门寺、宝鸡至汉中铁路、宝鸡至庆阳铁路、宝麟铁路延伸及改造、兰州~天水~汉中铁路、宝鸡至平凉铁路、宝鸡至凤县铁路建成。
远期2050年:宝鸡枢纽南环线(货车外绕线)、红河谷~太白~坪坎铁路、凤县~陇南~九寨沟铁路建成。
1.2宝鸡铁路枢纽存在问题(1)既有线个别区段能力紧张枢纽内宝鸡至卧龙寺段(双线)通过能力紧张,宝鸡东至宝鸡为控制区间。
(2)既有线标准不统一宝成线与其他各线路牵引质量不统一,直达、直通列车需进行增减轴作业。
枢纽内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不统一,机车类型也不相同,大部分通过列车均需在宝鸡枢纽进行换挂机车或补机作业,加重了枢纽的作业负担。
(3)地区铁路分布不均衡既有既有陇海铁路和西宝~宝兰客专均成东西向分布,南北向虽然有宝中线和宝成线,但均为单线客货铁路,速度低,缺少高等级铁路。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甘肃段站前工程建设结构设计1、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1编制依据⑴宝兰客运专线土建工程10标段合同文件;⑵宝兰客专无砟轨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跨度:(40+64+40)m连续梁施工图;⑶当地气象、交通运输情况、当地建筑材料分布、临时辅助设施的修建条件,以及水、电、通信等现场施工调查情况;⑷宝兰客运专线BLTJ-10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形象进度图;⑸国家及地方关于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⑹宝兰客运专线BLTJ-10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⑺国家、铁路总公司、甘肃省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条例、规定。
⑻规范、验标①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②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09③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④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0⑤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⑥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⑦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TZ324-2010⑧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⑩铁路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941.2编制原则⑴遵循合同文件、招标文件、中水路桥宝兰客专10标指导性施组的原则。
严格按照招标文件、指导性施组要求的工期、质量等目标编制技术标文件,使发包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
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
在编制方案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招标设计文件资料,理解设计意图,充分调查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⑶全面兑现合同的原则。
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装备、一流的质量,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承建工程,实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
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信息提供:118ss | 时间:2011-11-22 | 作者: | 浏览:199次 ]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导性基础产业,对区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十二五”是我市构建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全面建设和谐奋进新宝鸡、实现关天经济区副中心目标的关键时期。
根据《宝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宝鸡市“十二五”交通发展规划。
一、交通发展现状宝鸡是一座因路而建、因路而兴的城市。
宝鸡铁路“十字”和较完善的公路交通区位优势,使宝鸡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发展。
到201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4816.9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159.5公里,农村公路13726.8公里,其中县公路1671.4公里,乡公路1698.2公里,专用公路370.3公里,村公路9986.9公里;全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1.7公里,较“十五”末增长65%;其中农村公路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75.7公里,较“十五”末增长73%。
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97.7公里,全市138个乡镇全部通上油路或水泥路,全市2046个(专项调查采用的行政村数)行政村除个别偏远的的行政村外,剩余的全部实现晴雨通达公路,行政村水泥路通达率达到98.7%,全面完成陕西省农村公路“118”发展目标。
除高速公路外,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公路为脉络的“三横五纵一环”公路网络 (三横:西宝南北中线;五纵:乾扶交界—汤峪,陕甘交界—益店—常兴—斜峪关一太白,陕甘交界—凤翔—潘家湾—太白-留坝,周公庙—蔡家坡—五丈原,陇县—千阳—宝鸡—凤县-留坝;一环:关中公路环线) 初步建成。
“十一五”期间,全市道路运输行业以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为目标,运输市场实现了持续、快速的跨越式发展,运力结构明显改善。
全市拥有营业性客运班车2871辆,比“十五”末增加了571辆;出租汽车2864辆,比“十五”末增加了479辆;普通货物运输车辆15293辆,比“十五”末增加了5174辆。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19•【字号】宝政发〔2017〕36号•【施行日期】2017.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意见宝政发〔2017〕3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是贯彻落实中省全面深化改革战略部署、适应新常态的必严要求,也是遵循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规律、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举措。
今年3月,国家《“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我市被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意见》要求,为加快我市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明确任务,加快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主要目标:到2025年,基本建成“内通外联、公铁互补、空地立体、衔接顺畅”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和整体效益充分发挥,公众出行更加便捷,货物流通更加顺畅,为全市实现追赶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服务支撑。
主要任务:(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综合交通网络投资1000亿元,全面加快市域内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扩充网络规模,完善网络布局,优化结构等级,到2025年,基本建成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1.对外综合运输通道全面建成,对外连通能力进一步提升。
对外综合运输通道由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构成,主要承担省际间和城际间的快速连通。
加快构建“三横两纵两环”高速公路网,实施宝鸡至坪坎、凤翔至旬邑、眉县至太白、眉县至岐山、麟游至法门寺等10个高速公路项目,力争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50公里;加快“两横三纵七辐射”铁路网建设,实施法门寺至机场、西安至法门寺、法门寺至宝鸡城际铁路,新增铁路里程150公里,总营业里程突破600公里;新建宝鸡支线机场。
《新型交通枢纽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出行需求的日益增长,传统的交通枢纽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交通的高效运转和多元化服务需求。
本新型交通枢纽项目旨在整合多种交通方式,实现功能的高效融合,为市民和旅客提供更加便捷、快速、舒适的出行体验。
同时,以交通为导向,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该交通枢纽将集地铁、高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项目占地面积[X]平方米,总建筑面积[X]平方米,包括候车大厅、站台、换乘通道、商业配套设施等。
二、施工步骤1. 场地平整与基础施工- 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清除障碍物,确保场地符合施工要求。
- 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包括桩基施工、基础开挖、基础浇筑等。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2. 主体结构施工-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框架结构、钢结构等。
采用高质量的建筑材料,确保主体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加强对混凝土浇筑、钢筋绑扎等关键环节的监督和检查。
3. 屋面及外墙施工- 进行屋面施工,包括防水处理、保温隔热层施工、屋面瓦铺设等。
确保屋面的防水性能和保温效果。
- 进行外墙施工,包括外墙保温、装饰材料安装等。
选择美观、耐用的装饰材料,提升交通枢纽的整体形象。
4. 内部装修与设备安装- 进行内部装修施工,包括地面铺设、墙面装饰、吊顶安装等。
营造舒适、美观的候车环境。
- 安装各类设备,如电梯、自动扶梯、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
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5. 交通设施施工- 进行交通设施的施工,包括道路铺设、标线绘制、信号灯安装等。
确保交通枢纽周边的交通顺畅和安全。
- 建设换乘通道,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无缝衔接。
换乘通道应设置合理的标识和引导系统,方便旅客出行。
6. 绿化与景观施工- 进行绿化施工,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提升交通枢纽的生态环境。
目录第一章总体概述 (2)第二章、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和各施工段进度的保证措施 (26)第三章、施工平面布置和临时布置 (33)第四章、劳动力和材料投入、供应计划及保证措施 (39)第五章、机械设备投入计划及检验设备 (42)第六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 (43)第七章、确保工程质量技术组织措施 (75)第八章、确保工期的技术措施 (91)第九章、安全文明措施 (94)第十章确保文明施工的技术组织措施 (111)第十一章、雨季施工措施 (115)第十二章、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116)第十三章、工程交验后服务措施 (120)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概述第一节、编制依据1、施工图纸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天水南站站房及站台风雨棚图纸。
2、引用的主要规范、规程及图集2.1、规范、规程2.2、图集3、主要法规和文件3.1、法规3.2、其它第二节、工程概况1、建设项目概况1.1 工程名称: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天水南站站房及站台风雨棚。
1.2 建设地点:甘肃省天水市1.3工期:1.4发包方:宝兰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1.5方式:包工包料。
1.6结构形式:轻型钢结构.1.7质量要求: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合格标准.2、自然及环境概况2.1自然条件基本风压0.4KN/m2,建筑场地类别:Ⅲ类;基本雪压0.25KN/m2;2.2 场地情况施工现场现状:施工现场现状条件至达到施工条件所需发生的全部工作。
3、设计概况3.1、建筑设计概况3.2、结构概况3、钢结构概况本工程为轻型钢结构。
钢材材质选用主钢架Q345B,次梁Q235B,焊接连接和螺栓连接。
钢结构组成为:钢管柱、钢架梁、钢筋混凝土压型彩钢板组合屋面板。
第三节、施工部署1、施工组织原则我公司施工的宗旨是为业主提供良好的全方位服务。
根据工程的特点,按照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置的要求确定主要管理人员岗位,组建具有开拓精神、施工经验丰富和工作效率高的项目经理部。
严格遵守国家颁布的现行规范、规程,以及河北省有关规定,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确保本工程计划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全面实现。
西宝客运专线铁路宝鸡南站站房设计西宝客运专线铁路宝鸡南站站房设计杨涛(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摘要:结合历史地域文化,从城市文脉的角度出发对宝鸡南站站房进行建筑创作,根据地形地貌的特点设计车站、广场、城市的空间接驳;创造性地引入“全程模数化设计”理念进行建筑细部推敲;以安全、舒适、经济、可行性高为原则进行消防性能化研究及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各相关专业的设计。
宝鸡南站建成后成为了交通便捷的宝鸡市地标性建筑。
关键词:铁路客站;地域文化;模数化;消防性能化;设计宝鸡南站站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马营镇西南旭光村和朴西新村之间,距离高新开发区高新大道1.2 km处。
车站南依秦岭北麓,北面行政中心。
随着2013年年底西宝客运专线通车,宝鸡南站站房建成,成为这一时期全国接入高速铁路网络最西端的高铁客运站房。
1 车站设计概况宝鸡南站站房建筑面积19 990 m2,站台风雨棚建筑面积28 900 m2,旅客进、出站地道建筑面积6 000 m2。
车场设计规模为5台11线,其中基本站台1座(长450 m、宽12.0 m),岛式中间站台4座(长450 m、宽11.5 m)。
站房形式为线侧下式,进出站形式为地道式进出站,设置12 m净宽旅客进、出站地道各1座。
客运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按3 390人设计。
站房主体建筑地面二层、局部三层,地下局部一层。
建筑功能主要设置客运公共区、车站管理办公用房及设备辅助用房等。
中部候车大厅檐口高度为28 m,两侧办公及设备辅助用房檐口高度为19 m。
站房室内外建筑设计效果见图1~图4。
图1 宝鸡南站鸟瞰2 城市文脉的延续与发扬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素有“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的美誉[1]。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宝鸡延承下来众多丰厚的人文思潮、景观风貌及民间艺术,这对宝鸡南站的设计创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挑战。
如何树立本工程的地标形象,在设计中延续与发扬城市的文脉,通过建筑语言的体现,使其贯穿于建筑由宏观的体量造型至细节局部的每一处环节,充分的表达出建筑与城市、建筑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融合,是方案创作的难点之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