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价值与价值观4
- 格式:ppt
- 大小:582.00 KB
- 文档页数:18
高二政治哲学知识点——人生观和价值观4[原理内容]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
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是统一的;另一方面,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又是对立的、矛盾的。
我们衡量人生价值不仅要看物质贡献,而且还要重视精神贡献,这两种贡献统一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中。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只重视个人在物质主面的贡献,而忽视他在为社会做贡献时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精神。
这是因为物质方面的贡献是可以估量的。
其实,精神方面的贡献,特别是优秀人物的思想和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尤为深刻,对社会的进步具有特殊意义和无法估量的价值。
[方法论]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时,既要看到他的物质方面对社会所作的贡献,又要注重他在精神方面、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错误倾向]割裂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统一关系,片面强调物质贡献或精神贡献一个方面,更有甚者认为物质贡献大于或高于精神贡献,把物质贡献作为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
[原理内容]①理想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
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
②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虽然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
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错误倾向]一方面,我们要反对在确定自己的理想时,好高鹜远或自暴自弃,不从实际出发的态度。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反对把理想与现实混淆起来,一旦看到现实中还存在着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的现象,便对美好理想能不能实现产生怀疑甚至动摇的错误态度。
高中政治必修四《价值与价值观》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我是考生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价值与价值观》这一课题。
在本次说课中,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我的教学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一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人的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价值的基本含义,即人是社会一切财富的创造者,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第二部分将重点介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即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其次是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通过对《生活与哲学》前三个单元的研究,初步掌握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在第十一课的研究中,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有了知识基础。
接下来是学生能力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筛选能力、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问题的一定的探究能力,同伴合作能力和具备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是学生心理分析。
在我国现阶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和道德典范,但同时由于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也同样在影响着当代的中学生。
在东莞,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家庭生活都达到小康水平,还有不少是富裕家庭,独生子女的家庭比较多。
因此,现在的学生大多是不太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对老师和父母不懂得感恩。
他们更多地索取而不是奉献。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价值与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4《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价值观的含义、特征、形成和变革;2.掌握社会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3.分析个人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4.加强对个人价值观培养的认识。
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学难点•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本节课的主题“人的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人的价值价值观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
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1.伦敦奥运会上,最高领奖台上有人不愿意感谢祖国,这与他们的价值观有关吗?2.今年春节期间,网上爆出了各种对春晚的吐槽,例如小品笑点过于尺度低俗,歌曲过于流行商业化等等,这些批评表达了人们的价值观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个人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关系,并了解到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决策和心理状态,还能改变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
讲解和讨论(25分钟)教师简要讲述价值观的定义、特点、形成和变革,并让学生自主探究。
1.价值观的定义: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认识,体现在思想、行为、文化等各个方面。
2.价值观的特点:多元性、随时间和环境变化、体现人的本质需求、反映人的思想水平和文化素质。
3.价值观的形成:个人的生命经验、教育、家庭、社会环境、媒体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4.价值观的变革: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接着,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就以下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1.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重要作用是什么?2.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价值观差异?3.你认为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价值观的概念、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尊重不同的价值观差异的能力。
活动与实践(2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开展一个小调查,了解同学们的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