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九章1
- 格式:ppt
- 大小:618.00 KB
- 文档页数:43
第9章总供给一、选择题1.教材所描述的二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模型是( C )A.粘性工资模型和工业的错觉模型B.粘性价格模型和工业的错觉模型C.粘性价格模型和不完全信息模型D.不完全信息模型和工业的错觉模型2.粘性价格模型中,价格在短期内具有粘性,因为( D )A.由长期合同确定的价格在短期内不会改变B.企业一旦印刷和发布了其目录或价目表,改变价格的成本昂贵C.企业往往根据产品的成本确定其价格,其成本中包括劳动力成本。
由于工资依赖于随着时间逐渐演变的社会规则,因而具有粘性D.以上全部正确3.如果经济中所有企业都有短期固定价格( B )A.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B.短期总供给曲线水平C.短期总供给曲线从左上向右下倾斜D.短期总供给曲线从左下向右上倾斜4.近期对不完全信息模型的研究( D )A.强调信息的获取日益受限B.强调个人在做决定时参考经济信息的能力有限C.发现人们不对相关价格作出预测D.强调以上所有答案5.根据不完全信息模型,当物价意外上涨,供应商推测相关价格会,这促使他们产出。
( A )A.上升;提高B.下降;减少C.上升;减少D.下降;提高6.在粘性价格模型中( C )A.所有企业都不时地调整价格以回应需求的变化。
B.没有企业不时地调整价格以回应需求的变化。
C.一些企业不时地调整价格以回应需求的变化。
但另一些并不这样。
D.产出是不变的。
7.如果经济中所有企业都有短期固定价格( C )A.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相同B.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C.短期总供给曲线水平D.以上全都不对8.在粘性价格模型中,公式p=P+a(Y-Y)描述了( A )A.具有弹性价格的企业在短期的行为B.具有粘性价格的企业在短期的行为C.所有企业在短期的行为D.所有的企业处于长期的行为,而没有企业处于短期9.在粘性价格模型中,公式p=P e+a(Y e-Y e)描述了( B )A.具有弹性价格的企业在短期的行为B.具有粘性价格的企业在短期的行为C.所有企业在短期的行为D.所有的企业处于长期的行为,而没有企业处于短期10.在粘性价格模型中,公式Y=Y +α(P-P e)描述了( B )A.处在长期和短期的每一个企业的行为B.处在长期和短期的这个经济体的行为C.A和B都正确D.小企业(不是大企业)的行为11.粘性价格模型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着可变总需求的国家,其短期总供给曲线是( B )A.平缓的。
宏观经济期末题库(1)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一、单项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是(A)的市场价值总和。
A.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B.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C.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D.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地区)境内交换的所有产品与服务2.名义GDP和实际GDP的主要区别是(B)A.名义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实际GDP则没有B.实际GDP按价格变化做了调整,而名义GDP则没有C.名义GDP更适合于比较若干年的产出D.实际GDP在通货膨胀时增长更多3.如果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小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4.在一个四部门经济中,GDP等于(C )A.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净进口B.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总出口C.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D.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折旧5.政府向公务员支付的工资属于(C )A.消费B投资 C.政府购买 D.转移支付6.如果个人收入为3000元,个人所得税为150元,个人消费为2000元,个人储蓄为85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为(B )A.3000元B.2850元C.2000元D.1000元7.下列关于GDP平减指数与消费价格CPI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D)A企业或政府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PI上B.在美国销售的中国制造的电视机价格上涨会影响美国的GDP平减指数C.CPI衡量一国(或地区)生产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GDP平减指数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D. GDP平减指数和CPI都可以作为衡量经济中价格水平变化的指标8.假设2011年为当年,2011年的CPI为120,再加上上一年即2010年的CPI为100,则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为(C)A.12%B.16.7%C.20%D.26.7%9.失业率是指(A )A.失业人数占劳动力人数的百分比B.失业人数占整个国家人口数的百分比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口数的百分比D. 失业人数占劳动力资源的百分比10.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A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1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C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 永久性失业12.某个纺织厂因为纺织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B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 永久性失业二、多项选择题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有(ABCE )A.是市场价值的概念B.测度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C.是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D.是一定时期实际销售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E.计算的是流量而不是存量2.国民收入合算的体系包括的总量指标有(ABCDE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国民收入E. 个人收入3.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有(BDE )A.生产法B.收入法C.部门法D.支出法E.增值法4.衡量价格水平的主要指标是(AD )A.GDP平减指数B.GNP平减指数C.宏观经济指数D.消费价格指数E.国民收入指数5.按照西方劳动经济学的传统分类,失业可以分为(ABCD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区域性失业第十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的均衡一、单项选择题1.凯恩斯主义关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是(B)A.总供给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B.总需求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C. 消费水平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D.总供给水平和总收入水平同时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水平2.在两部门经济中,实现均衡产出或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是(C)A.总支出的企业部门的收入B.实际消费加实际实际投资等于产出值C.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D.实际储蓄等于实际投资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元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
宏观经济学复习重点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1、对于一国的比较优势,没有国际贸易时存在的国内价格告诉我们些什么?假设我们想知道没有国际贸易时,A国生产牛肉是否有比较优势。
可以把A国国内牛肉价格同牛肉的世界价格相比。
如果A国国内的牛肉价格低于世界价格,则A国在世界市场上具有生产牛肉的比较优势。
相反,如果A国国内的牛肉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则外国生产牛肉有比较优势。
通过将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同国际价格相比较,我们可以知道某国在生产该种物品上是否有比较优势。
2、一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物品的出口者?什么时候成为进口者?当一国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低于它的世界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种物品的出口国。
当一国某种物品的国内价格高于它的世界价格时,该国成为该种物品的进口国。
第10章外部性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1、举出一个负外部性的例子和一个正外部性的例子。
负外部性的例子:化工厂排放的化学废气,污染了环境,但它却不必承担污染的全部成本。
正外部性的例子:在临街的自家院子里种花,既美化了自己家的环境,又使邻居和路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具有正外部性。
2、列出不用政府干预也可以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的一些方法。
私人解决外部性所引起的问题的方法有:(1)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2)慈善行为;(3)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第15章一国收入的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消费:家庭除购买新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同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名义GDP:按现期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真实GDP:按不变价格评价的物品与劳务的生产。
1、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对一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
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买者和卖者。
第九章收入与支出一、判断题(每题5分,共35分)1、消费函数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增加得多。
T2、改变政府购买支出水平对宏观经济活动的效果要大于改变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效果。
T3、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
T4、政府购买增加对于国民收入的放大效应称之为“乘数效应”。
T5、投资和政府购买属于自生支出。
T6、在自生支出不变的情况下,降低税率会导致均衡的国民收入增加。
T7、在比例税情况下,平衡预算乘数一般小于1。
F二、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35分)1、若边际消费倾向MPC=0.6,则投资I增加100万(美元),会使收入增加( )。
A 40万B 60万C 150万D 250万2、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两者之和( )。
A 大于1B 小于1C 永远等于1D 永远不等于13、政府购买乘数Kg、政府转移支付乘数Ktr之间的关系是( )。
A Kg<KtrB Kg=KtrC Kg>KtrD 不确定4、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厂商投资增加将引起()。
A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不变B 国民收入增加,同时消费水平提高C 国民收入增加,但消费水平下降D 国民收入增加,储蓄水平下降5、在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8B 边际消费倾向为0.75C 边际消费倾向为0.5D 边际消费倾向为0.46、若MPC=0.2,则政府税收乘数值为( )。
A 5B -0.25C -4D 27、当消费函数为C=α+βy 时,则APC( )。
A 大于MPCB 小于MPC C 等于MPC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三、计算题(每题6分,共30分)假设某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
求:(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
西方经济学第20章(宏观第9章)一、名词解释1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国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表示的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互换关系。
2 浮动汇率制:是一国中央银行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
3 净出口函数:在宏观经济学中,常将净出口简化的表示为:nx=q-ry-n(EPf/P),此式被称作为净出口函数,式中,q、r和n均为参数。
参数r被称为边际进口倾向,即净出口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
4 J曲线:一国货币贬值或升职时,该国贸易收支及经常账户收支状况一般并不能立即改善或恶化,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
由于这种经常账户收支变动的轨迹呈英文字母J的形状,故被称为J曲线。
5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均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6 BP曲线:是根据国际收支平衡模型推导出的表示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与利率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
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BP曲线,也称为国际收支曲线。
它反映了要保持国际收支平衡时,国民收入和利息率之间必备的对应关系,也就是国际收入函数的图像。
7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所谓内部均衡,是指国内经济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就是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稳定增长。
所谓外部均衡,指开放经济中的国际收支均衡,此时国际数值平衡,既无国际收支顺差,也无国际收支逆差,常用BP曲线表示。
二、问答题1.说明国际收支平衡的确切含义。
答:每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都可能产生经常账户的顺差或逆差,以及资本账户的顺差或逆差。
净出口和净资本流出的差额称为国际收支差额,并用BP=nx-F表示,即:国际收支差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按照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也称为外部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差额为零,即BP=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