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新时代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思路及模式的建议作者:王晓楠张慧来源:《辽宁经济》2024年第05期〔内容提要〕本文在对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情况深入调研基础上,汲取了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辽宁省发展现状提出了新时代辽宁省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和建议,为辽宁省深入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今后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思路及模式;建议注:本文受辽宁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时代背景下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思路及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JH4/10100099)资助。
一、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及建设模式情况目前,国外大学科技园主要有大学主导型、产业推动型和政府引导型等发展模式,分别以美国斯坦福科技园、英国剑桥大学科技园和日本筑波科学城为典型代表。
尽管它们发展历程、发展目标和驱动主体不同,但在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政产学”结合、完善制度和法律、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基本趋同。
截至2021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数量累计达到140家,基本上覆盖了全国所有“985”和“211”高校,已经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核心载体和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基本上依靠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优势是发展初期能够推动大学科技园快速建立,但在发展后期很容易出现科技资源配置过度行政化、市场化进程迟缓、园区运营效率较低下等问题。
新时代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更好发挥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赋能、新兴产业育成、科技集成服务、科教跨界融通、开放创新生态的功能作用。
二、辽宁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一)总体发展情况遼宁是我国最早探索建立大学科技园的省份之一,培育了东软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目前,辽宁省大学科技园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已逐步形成了“创业苗圃—孵化—加速”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示范引领、“省级—国家级”梯队培育的良性发展格局。
大连市各大工业园区资料汇总一、大孤山化工园区(临港工业区)1、园区概况大孤山化工园区位于大连市金州新区大孤山半岛(大连市中心城区东北方),工业园区总面积6.85平方公里,预计到“十二五”期末,达到10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
岛上以化工企业和船舶配套企业为主。
目前已经入驻大孤山半岛的石油化工类企业达38家以上,化工企业主要包括大东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凯飞化学、逸盛大化、天源基化学、福佳大化等化工厂,造船企业有斗山船机、熊川船机、韩国浦项、大洋船舶等企业。
2、产业链形成石油经港口运进大连以后,先储存在中石油原油储备库中,然后进入中石油大连石化和西太平洋石化炼油,副产品进入福佳·大化制成PX原料,PX产品在逸盛大化制成PTA原料,再到聚酯切片。
一条完整的石化产业链的形成。
3、环境、安全隐患随着大孤山工业园区逐渐形成,这个距离大连市区20公里化工基地的环境、安全问题逐渐引发人们的担忧。
大孤山半岛除了东南面是大海外,其他几个方向为陆地环抱,隔大连湾相望的大连市区人口密集,大连湾内分布着多处海滨浴场和诸多景点。
而紧挨大孤山的开发区、金州老城区也形成卫星城,分布着大量企业,人口也较为密集,现在还有很多楼盘正在开工建设。
一旦大孤山发生化学品泄漏、爆炸事故,影响的将不只是西南方向的大连市区。
4、搬迁规划2011年,大连市政府委托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大连长兴岛石油化工园区总体发展规划(修编)》和《大孤山石化产业园区整体搬迁规划方案》正式通过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审。
标志着大孤山漫长的搬迁工作拉开了帷幕。
2012年8月,市长李万才在听取大孤山石化园区搬迁规划方案、长兴岛石化园区规划等情况汇报,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时指出,大连拥有数百家石化企业,其中部分企业集中在大孤山石化园区,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些企业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加速推进,这个区域现在已经逐步成为大连的中心。
国家工业aaaa级旅游景区简介中国工业旅游景区是由工业遗址、工业文化和现代工业生产相结合的旅游景区。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还展示了现代化工业生产的设备与技术,具有很高的教育、研学和观光价值。
下面将介绍中国的几个工业旅游景区。
1. 上海世博园: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这个工业旅游景区由一系列独特的展馆和园区组成,展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现代工业技术和产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国家馆,它采用了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先进的建筑技术,给游客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
2. 深圳工业展览中心:位于深圳市龙岗区的深圳工业展览中心是一个集展览、研学、观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景区。
这里展示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工业城市的过程,还展示了深圳的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成果。
3. 重庆北碚:作为中国现代化工业的发源地之一,重庆北碚区有许多著名的工业景点,如解放碑和北碚钢铁厂,这些景点展示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
此外,这里还有许多传统工艺品和特色美食,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4. 广州长安码头:作为中国最大的内河港口,广州长安码头是一个具有丰富工业历史的旅游景区。
这里有许多展馆和博物馆,展示了广州港口的发展历程和中国海洋工业的成就。
此外,游客还可以观看到现代货船的装卸过程,感受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魅力。
5. 大连金石滩工业园区:位于大连市金石滩的这个工业旅游景区是一个集观光、研学和科技创新于一体的综合体。
这里展示了大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港口的发展历程,还展示了大连的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
通过参观这些工业旅游景区,游客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成就,增加对工业生产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享受到现代化工业生产带来的便利和舒适。
这些景区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和研学活动,激发了人们对科技和工程的兴趣。
此外,游客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工业城市美食,体验到不同地方的工业文化和特色。
总的来说,中国的工业旅游景区提供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旅游体验,让人们更加了解中国的工业发展和现代化生活。
关于起草《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大连市其他机关•【公布日期】•【分类】其他正文关于起草《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草案)》的说明大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栾庆伟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现在,我就起草《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做如下说明:一、制定《条例(草案)》的必要性原《条例》自1995年6月颁布以来,已经贯彻实施了15年,为保障和促进大连高新区建设与发展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原《条例》中一些内容仍具可操作性和法律效力,但在客观上已进入修订期;尤其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方向、管委会职责以及保障和促进高新区内企业发展的各项措施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为了保障高新区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完成新使命,当前亟需为高新区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要在总结国内先进高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修改制定新《条例》。
因此,制定《条例(草案)》既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又是改善高新区法制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新区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和法律依据从2005年起,《条例(草案)》的起草工作就已经开始,经过多次调研和论证,并于2010年列入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计划。
在调研和论证过程中,高新区多次征求了市政府各部门、相关区政府以及有关单位的意见,在充分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送审稿上报市政府。
市政府法制办在审查过程中,征求了47个相关单位的意见,经充分协调和多次修改,与上述部门达成一致。
修改后的《条例(草案)》于2010年4月23日通过了市政府十四届三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
《条例(草案)》的主要依据是《辽宁省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规定》,同时参考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条例(草案)》、《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意见》(2006年6月21日)、《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规定》(2006年6月)以及《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条例》(2003年1月12日)等先进高新区的地方性法规政策条款。
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创新桥荷载试验[摘要]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区位于旅顺口城区与旅顺经济技术开发区之间,风河入海口处,老铁山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范围内。
创新桥桥位于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区主干路12#路上,临近创新科技大厦,跨越凤河主河道,为达到竣工验收目的,利用静态应变数据采集系统、动态数据采集系统以及桥梁挠度检测仪进行了新桥荷载试验,包括动载、静载试验,动载试验包括跑车试验、跳车试验、刹车试验,脉动试验,为新桥的验收提供依据。
[关键词]创新桥静载试验动载试验中图分类号:tb4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7-639-02一、引言中科院大连旅顺科技创新园创新桥桥梁全长为99.8m(包括两端各8m的桥头搭板),计算跨径为80.4m,宽23m。
桥面布置为:16.0m (车道)+2×3.5m(人行道、栏杆)。
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市a 级,人行道荷载:3.5kpa。
二、检测内容及结果计算分析(1)静载试验1)等效荷载确定及荷载效率本桥是主跨径为80.4m的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内部为超静定结构,主要受力构件为拱肋、吊杆、系杆、横梁,吊杆主要承受拉力,拱肋主要承受压力,横梁主要承受弯矩,系杆承受拉弯组合作用,主要控制截面为拱顶、拱脚、1/4截面及系杆截面。
根据系杆拱桥桥梁基本理论及本桥实际计算成果(midas civil2006),该桥加载可分为2个工况进行,分别为拱顶最大压应力及系杆最大拉应力工况。
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及现场实际条件,选用30吨~40吨载重汽车作为试验荷载。
车辆主要参数见图1、表2。
4)静载试验结果及分析应变挠度校验系数参见表5,应变挠度相对残余值见表6,荷载挠度曲线见图4、5,其中工况一为拱顶应力最大工况,工况二为系杆应力最大工况。
根据本桥静载试验结果,可看出在工况一(拱顶应力最大)试验荷载条件下,拱顶挠度校验系数较小,相对残余值小于0.2,说明全桥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在工况二(系杆应力最大)试验荷载条件下,系杆主截面应力应变及挠度校验系数较小,相对残余值均小于0.2,说明本桥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实际工作状态基本符合设计工作状态。
大连科技发展感受摘要:一、大连科技发展概述二、大连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三、大连科技发展的优势和挑战四、展望大连科技发展的未来正文:正文大连科技发展感受作为一个在科技领域有着雄厚实力和坚实基础的城市,大连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大连科技发展的概述、主要成就、优势和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详细介绍大连科技发展的感受。
一、大连科技发展概述大连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科技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连就提出了“科技兴市”的战略,旨在通过科技创新来推动城市的发展。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大连的科技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大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大连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1.产业发展方面:大连在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如大连英特尔、大连机床集团等。
2.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大连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科技园区,如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这些机构为大连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人才队伍方面:大连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优秀人才,拥有较高比例的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三、大连科技发展的优势和挑战1.优势:(1)大连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发展,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2)大连具有良好的科技研发基础,拥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
(3)大连的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善,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2.挑战:(1)大连的科技发展仍需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方面。
(2)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待提高,产学研结合需进一步加强。
(3)大连在吸引和培养人才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四、展望大连科技发展的未来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大连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大连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大连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的介绍
大连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位于中国大连市,是一座集文化、旅游和科技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该园区的建设旨在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为大连市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该园区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充满现代感和艺术氛围。
园区内设有多个展馆和文化创意中心,供游客和企业参观和交流。
展馆内陈列着各种文化艺术品和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了大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实力。
在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游客可以参观各种展览,欣赏艺术表演,了解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园区还设有多个创意产业孵化器,为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
这里聚集了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为大连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文化旅游和科技创新,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园区内绿树成荫,花草葱茏,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园区还设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如公园、咖啡馆和餐厅,为游客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场所。
总的来说,大连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是一个集文化、旅游和科技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它不仅展示了大连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科
技实力,也为文化创意企业和科技创新团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
园区内的各种展馆、创意产业孵化器和生态环境,使游客能够在这里享受到文化、旅游和科技的融合之美。
无论是对于大连市的经济发展,还是对于游客的文化体验,三十七相文旅科技产业园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5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 O LOG Y I N DU S TR Y O F IN 建设中的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大连理工大学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关于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指导意见和要求,在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大连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综合优势,联合大连海事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大连水产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本着“发挥优势、面向市场、强强联合、共同发展”的宗旨,按照“校府共建”、“一园多校”的模式发起和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大连高新园区中的园中园。
2002年5月经科技部和教育部批准启动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4年4月通过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估验收。
2005年被《财富》杂志评为全国十大高校科技园区。
一、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得到了大连市政府的重视,成立了以大连市副市长戴玉林为组长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科技园管委会、知识产权委员会和科技园办公室。
按照“高校为依托,以产业为龙头,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化运作”的原则,联合社会资金相继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大连理工大学技术转移中心有限公司,承担科技园建设,经营任务,同时投资孵化创新企业和培养专业人才,从事风险投资和科技项目中介,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二、基础设施建设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总计面积达到14万平方米,分别建立了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园(占地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500平方米)、大工北山科技园(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大工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大连市长夏德仁参观光电研发中心21C E C E EC H CH A中国科技产业S I N &T NOLOGY I N DUS TRY OF IN 6Th e N a t i o n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c i e n c e P a rk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厦(占地11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大工科技园嘉创大厦(占地面积644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
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简介
辽宁(大连)科技创新园(以下简称“创新园”)地处旅顺口区东南部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邻城区及旅顺口港湾,西接铁山街道中心区、旅顺经济开发区和旅顺新港。
园区地势西高东低,地表结构由粉质粘土、碎石土、强风化板岩及石英岩组成,地质稳定。
凤河自西向东贯穿园区北部流入黄海。
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温度10.25摄氏度。
创新园成立于2006年7月,是旅顺绿色经济区和“五城一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顺科技创新城的主城区。
2010年3月,被省政府纳入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支持区域。
创新园以低碳经济和生命健康为园区重点发展领域,以绿色化、高端化为重点,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研发中心、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的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端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医疗康复等产业,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产业集群,打造大连绿能科技创新城,为区域的科技、经济、社会、人文高度融合发展,提供服务环境、创造投资环境,同时为大连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
创新园规划占地面积65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占地面积5.8平方公里。
目前,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22亿元,完成道路、地下管网铺设、园区绿化、凤河改造、66KV 变电所、1.7万平方米的创新大厦及8.5万平方米的回迁楼等工程建设。
动迁居民1830户,动迁企业75家,实现了起步区的“九通一平”。
园区以引进绿色化、高端化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和重点实验室为目标,同时依托中科院、大连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以及周边高等院校雄厚的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在创新大厦内已引入了教育培训、研发孵化中心、技术工程中心15家,完成注册资本近5000万元。
园区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医疗医药5大板块,已经引进了理工大学科技城、交大科技园、中建材光电材料基地等30多个项目,投资总额近100亿元,引进了10余家国家和省级的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已经签约和即将开工的项目有43个,投资总额超近400亿;在谈和意向项目30多个。
目前在起步区内,现已布局中科院产业园、理工科技产业园、交通大学科技园、日本科技产业园、俄罗斯科技产业园、海洋科技产业园、光电应用材料产业园、研发和孵化园8个分园。
在起步区之外,规划建设了国际医疗城、生命健康城、琥珀湾综合旅游文化区3个功能区。
在区域中心规划建设智能办公中心、商贸服务区、城市综合体,投资总额近20亿元。
到2015年,创新园将在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型经济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努力完成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所要求的主要指标,成为集知识创新密集、技术研发密集、孵化中试密集、高端产业密集、高端服务密集为一体的创新实践高地,缩小与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创新环境差距,跻身于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前列,形成转化一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聚集一批国际化高端技术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善于经营管理的创新企业家,做强一批高新技
术企业,培育一批产值达到亿级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发展最强创新型经济增长极、打造支撑旅顺绿色经济区的绿能科技创新城,为大连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撑,担负起推进大连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先导和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