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总复习—几何与图形
- 格式:doc
- 大小:150.50 KB
- 文档页数:7
教案:《总复习图形与几何》年级:五年级上册科目:数学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如点、线、面、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与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点、线、面、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
3. 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轴对称等。
4. 图形的度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图形与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点、线、面、角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和分类,让学生掌握它们的特征。
3. 讲解图形的变换,如平移、旋转、轴对称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变换解决问题。
4. 讲解图形的度量,如长度、面积、体积等,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 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总结解题规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收获。
2. 老师点评学生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3.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单元测试: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改进教学方法。
4. 家长沟通: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注意事项: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5.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教学环节中呈现的学习情境、提出驱动性问题、学习任务类型等)师:你们见过很多大桥,这种斜拉桥你们见过吗?师:晴晴给大家带来了三张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师:是的,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学生仔细观察课件中的斜拉桥。
预设1:我想到了观察物体的知识。
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空间与图形知识,明确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斜拉桥在生活中不太常见,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学生对此比较好奇,容易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了解所要复习的知识,为后续学习作好铺垫,营造良好的氛围。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1.复习观察物体师:请你根据晴晴给大家提供的线索,拼摆出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
①出示线索1:看到这,你想到了什么?从前面看学生活动预设1: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二层中间有1个小正方体。
预设2:第5个小正方体可能分别放在第一层前面和后面的三个位置。
预设3:第一层中间有2个正方体,第二层的小正方体既可以摆在前面,也可以摆在后面。
②出示线索2:你又有什么新想法了吗?从上面看师:这四种符合要求吗?师:这些呢?③出示线索3,现在有结果了吗?从左面看④从三个方向验证师生小结:我们要想确定拼摆的立体图形是什么样的,就需要从前面、上面和左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然后根据观察到的结果一边想象,思考、推理,一边亲自动手摆一摆,进行尝试和调整,这样不断思考的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答案。
2.复习三角形 师: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师:那这些图形中哪种图形是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图形呢?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你知道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并完成教材第110页第3题。
学生观察图形,发挥空间想象能力。
生1:这4个立体图形的第5个小正方体,放在第一层后面,不符合要求。
《图形与几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单元“位置”、第6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并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使学生回忆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记忆。
3.在分类、比较、辨析中,进一步理解图形与几何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灵活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沟通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师:还记得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关于图形与几何的知识吗?预设:位置、多边形的面积。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图形与几何,在“位置”和“多边形的面积”这两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呢?学生会说到用数对表示位置,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等。
追问: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网络?选取典型展示,并交流。
(二)重点复习,沟通联系1.复习位置师:我们先来复习关于位置的知识,回想一下,怎么用数对表示位置?怎么根据数对确定位置?预设1: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要先写出该物体所在位置对应的列数,再写出该物体所在位置对应的行数,中间用逗号隔开,两边加括号,即表示为(列数,行数)。
预设2: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时,看数对的两个数表示的是哪一列、哪一行,列和行的交叉处就是物体的位置。
师:行和列的意义是什么?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什么呢?填一下。
预设1:竖排叫列,横排叫行;预设2: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写列数,再写行数。
师:如果两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什么?如果第二个数相同呢?预设:两个数对中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的位置在同一列;两个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
师:物体向左、右平移时,什么不变?物体向上、下平移时,什么不变?预设:物体向左、右平移时,所在的行数不变;物体向上、下平移时,所在的列数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之图形与几何 一、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1、 直线、射线与线段: 例1:如图共有( )-条 直线,( )条射线,( ) 条线段。
2、 垂直与平行:
两条直线相交成( )时,这两条直线互相
垂直。
在同一平面内,( )的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 )的长度,就是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例2:过直线外一点能做( )条垂线。
3、 角:
(1)角的意义:( )。
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与-( )有关。
(2)角的分类:
(3)在钟表上,时针一小时走( )度,时针一分钟走( )度,分针一分钟走( )度。
例3:(1)如图:在三角形ABC 中,角C 为90度,AD=BD,角ADB=110度, 求其余各角的度数。
(2)3点时时针分针的夹角是( )度,12点30分时时针分针 的夹角是( )度。
4、 三角形:
(1)
意义: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 分类:
由角来分: 由边来分:
A B
C D
E
A
B
C
D
(3) 性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
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例4:(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55度,则顶角是( )度。
(2)如图:有(
5、四边形: (1)意义: (2)分类:
(3)在四边形中( 例5( ),面积( )。
5、 圆:圆是一种封闭的曲线图形。
(1)在同圆或等圆中( )都相等,( )是( )的2倍。
(2)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 )条。
例6:(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3㎝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 )。
(2)把一根长1米的绳子围成一个长方形、一个圆、一个正方形,( )面积最大,( )的面积最小。
二、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1、周长与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总和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图形的大小是它的面积。
例1:李大伯家用55米长的竹篱笆在一块靠墙的空地上围了一个花圃(如图),这个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0米
2、公式变形:在上述的公式中,经常已知其中的几个量,求另外的一个量。
如:在三角形中:底边a=2s÷h;在梯形中:高h=2s÷(a+b)等等。
例2:(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84平方厘米,高是7厘米,它的底长()。
(2)在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接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比宽多6.5厘米,圆的面积是()。
3、组合图形:解决组合阴影图形的面积时,应细心观察,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借助于拼接、分割、图形间的和差等方法灵活求解。
例3:
练习:
1、一个时钟的时针长10厘米,一昼夜这时针走了()厘米。
2、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周长扩大(),面积扩大()。
3、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已知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7平方厘米,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4、钟面上9点半时,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
5、判断:1.半径是2厘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
3.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
4.如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它们周长相等,那么圆的面积最大。
( ) 5、一条直线长10厘米。
( ) 6.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7.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
( ) 8. 比90°大的角叫做钝角( )
6、一块三角形菜地的面积是0.25公顷,菜地的底为125米,高是多少米?
7、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需要96块。
如果改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8、如图线段BD:DC=2:3,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则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 )
9、长方形的周长是32㎝,宽与长的比是3:5,它的面积是( )。
10、把圆分成若干等份,剪接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宽是
4㎝,它的长是( ),周长是( )。
圆的面积是( )。
11、两个圆的半径的比是2:3,它们的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1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2:3:4,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 )。
13、一个长方形铁板,长是15米,宽是长的,在这块铁板上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如果截一个最大的半圆,半圆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14、一个圆的半径由2厘米增加3厘米后的周长和面积分别增加了多少?
D
三、立体图形
1、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正方体都有()个面,()个顶点,()条棱,长方体的对面相同,相对的棱相等,长方体分别有4条长、宽、高,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体。
例1:(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后,表面积扩大(),体积扩大()。
(2)一个蓄水池的长是60米,宽是40米,深2.5米,在它的四周和底面抹上水泥,如果每平方米需要水泥5千克,一共需要水泥多少千克?这个水池最多可容水多少方?如果把水池的四周和底面铺上边长是5分米的正方形瓷砖,需要多少块瓷砖?
2、圆柱和圆锥:
圆柱有()条高,沿侧面剪开后可能是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如果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时,长是(),宽是(),它可以看成有一个长方形绕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的。
圆锥的高有()条,它可以看成有一个三角形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形成的。
3、公式:
(1)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都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积是(),例2:
表面积是(),体积是()。
(2)一个圆柱的底面周
长是12.56厘米,高是9厘米,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圆锥的体积是()。
(3)把一个底面直径是5厘米,高是6.4厘米的圆柱沿直径切割长两个半圆,表面积增加()。
练习:1、一个圆柱高9.42厘米,展开后侧面是个正方形,它的半径是()。
2、把两个棱长都是3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3、一个圆柱体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相等,圆锥体的高是12厘米,圆柱
体的高是()厘米。
4、把一根长144厘米的铁丝做成一个立方体框架,这个立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5、一个底面半径8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铁块,现在要把它铸造成一个底面与圆柱相同的圆锥。
这个圆锥的高是()厘米
6、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长是8厘米,宽和长相等,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7、用一根长48厘米的铁丝焊接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1:2:3,它的表面积是(),体积是()。
8、一个长方体的容器,从里面量长、宽都是2分米,向容器中倒入5.5L水,再把一个苹果放入水中,这时量得容器的水深是15厘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都是立方厘米?
9、一个圆锥形沙堆,底面直径是6米,高5米,如果把这堆沙子铺在5米宽的公路上,铺2厘米厚,可以铺多少米?
10、一辆火车车厢是一个长方体,它的长是4米,宽是2.5米,高是3.14米,装满一车煤,卸成一个圆锥形煤堆,它的底面直径是10米,高是多少米?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1 新课标Ⅱ卷)
数学(文)试题
一、选择题 ( 本大题 共 12 题, 共计 60 分)
1.已知集合M ={x |-3<x <1},N ={-3,-2,-1,0,1},则M ∩N =( ). A .{-2,-1,0,1} B .{-3,-2,-1,0} C .{-2,-1,0} D ..{-3,-2,-1} 2.
2
1i
+=( ). A .22 B .2 C .2 D ..1
3.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10,
10,3,x y x y x -+≥⎧⎪
+-≥⎨⎪≤⎩
则z =2x -3y 的最小值是( ).
A .-7
B .-6
C .-5
D .-3 4.△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2,π6B =,π
4
C =,则△ABC 的面积为( ).
A .23+2
B .3+1
C .232-
D .31-
5.设椭圆C :22
22=1x y a b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
P 是C 上的点,PF 2⊥F 1F 2,∠PF 1F 2=30°,则C 的离心率为( ).
A .
36 B .13 C .1
2
D .33 6.已知sin 2α=
23,则2πcos 4α⎛
⎫+ ⎪⎝
⎭=( ).
A .16
B .13
C .12
D .2
3
7.执行下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4,那么输出的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