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环境土壤学》习题三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39.71 KB
- 文档页数:5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
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
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
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土壤学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的科学。
A. 形成、分类和分布B. 性质、分类和利用C. 形成、性质和分类D. 形成、性质和利用答案:D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的()。
A. 物理性质B. 化学性质C. 生物性质D. 综合生产能力答案:D3. 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通常会导致土壤()。
A. 酸化B. 碱化C. 盐渍化D. 中性化答案:A4. 土壤中微生物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 分解有机质B. 固氮作用C. 产生氧气D. 参与土壤形成答案:C5. 土壤中氮素的主要形态不包括()。
A. 氨态氮B. 硝态氮C. 尿素态氮D. 有机态氮答案:C6.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的相对比例。
A. 矿物质B. 有机质C. 空气D. 水分答案:A7. 土壤水分的移动主要受()的影响。
A. 重力B. 毛管张力C. 土壤温度D. 土壤孔隙度答案:B8.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含量过高。
A. 有机物B. 氮素C. 磷素D. 可溶性盐答案:D9. 土壤pH值是表示土壤()的指标。
A. 肥力B. 酸碱度C. 温度D. 湿度答案:B10. 土壤中磷素的主要形态是()。
A. 磷酸盐B. 磷化物C. 有机磷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A. 土壤水分B. 土壤温度C. 土壤空气D. 土壤养分答案:ABCD12. 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元素包括()。
A. 氮B. 磷C. 钾D. 钙答案:ABC13. 土壤改良的措施包括()。
A. 施用有机肥B. 深耕翻土C. 种植绿肥D. 灌溉排水答案:ABCD14. 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
A. 工业废水B. 农业化肥C. 生活垃圾D. 大气沉降答案:ABCD15. 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受哪些因素影响?()A. 土壤质地B. 土壤结构C. 土壤有机质含量D. 土壤pH值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植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
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环境土壤学复习题绪论部分一、名词解释①土壤(土壤农学观点) :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
②土壤肥力(中国土壤学家观点):肥力是土壤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作物生长的能力(中科院土壤研究所)③有效肥力:由于环境条件及土壤管理(耕作、施肥、栽培等)等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的一部分在当季生产中能发挥出来而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肥力。
④潜在肥力: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肥力二、填空题环境学家认为,土壤是污染物的_缓冲带_和_过滤器___。
土壤的本质特征是__肥力_。
土壤固体土粒组成包括___矿物质__、_土壤有机质___,其中_矿物质__是土壤的主体。
土壤肥力四大因素是指___水分_、_养分_、_空气_、_温度_。
按肥力发生演变过程,将土壤肥力划分为__自然肥力_、人为肥力_。
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大气圈_、生物圈_、岩石圈_、_水圈、土壤圈_等五大圈层构成。
三、选择题1.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包括( ABC )。
A. 矿物质B. 土壤有机质C. 土壤水分和空气D. 土壤生物2.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ABCD )的能力。
A. 水分B. 热量C. 空气D. 养分3. 按养分有效程度,土壤肥力分为( AD )。
A. 有效肥力B. 自然肥力C. 人为肥力D. 潜在肥力4. 影响自然土壤肥力的因素除母质外,还有(AB )。
A. 地形B. 年龄C. 生物D. 耕种5. 绿色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要素有()。
A. 日光B. 养料C. 热量D. 空气6. 农业生产包括()。
A. 植物生产B. 土壤管理C. 农用物资经营D. 动物生产7. 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中特殊作用为()。
A. 营养库B. 涵养水分C. 生物支撑D. 过滤器,净化器四、判断题1. 土壤肥力等同于土壤生产力。
(×)2. 土壤能够使植物“住得好”是指水分、养分充足供应。
()五、简述题用图示说明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位置,并说明土壤圈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环境土壤学》课程知识复习学习材料试题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钙积阶段由于大部分的CI和S的流失,Ca、Mg、K、Na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所以母质往往呈(B)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2.铝硅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C)A、中性反应B、中至碱性反应C、酸性反应D、强酸性反应3.在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土壤生物是(C)A、根系植物B、土壤动物C、土壤微生物D、土壤昆虫4.下列生物在土壤中数量最大的是(D)A、小动物B、多细胞的后生动物C、原生动物D、微生物5.适宜大多数细菌生长的土壤酸碱性环境是(C)A、碱性B、中性C、酸性D、强酸性6.总孔隙度大,但其中主要是毛管空隙和无效空隙,大孔隙少的土壤质地类型是(D)A、石砾土B、砂土C、壤土D、黏土7.大孔隙多,但毛细空隙少,保肥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质地类型是(B)A、石砾土B、砂土C、壤土D、黏土8.通气透水性能好,保肥保水能力也好的土壤质地类型是(C)A、石砾土B、砂土C、壤土D、黏土9.土壤矿物质是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它占土壤固相物质重量的(D)A、80%以下B、85%C、90%D、95%以上10.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可按照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氮肥属于(B)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中量元素D.微量元素1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为可再生资源,但是从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是指土壤资源(A)A.相对不可再生性B.数量的有限性C.质量的可变性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12.土壤胶体专性吸附阳离子对阳离子有效性的影响是(B)A.提高B.降低C.无关D.关系不固定13.在土壤中,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有(A)种A.3B.4C.5D.614.酸性土和碱性土淹水后土壤酸碱性的变化规律是(D)A.酸性更酸,碱性更碱B.均无变化C.均向酸方向发展D.均向中性方向发展15.成土过程深受母岩影响,发育相对幼年的岩成土壤是(A)A.紫色土B.燥红土C.黄壤D.砖红壤16.在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其目的是培养和改良土壤及供应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的肥料是(A)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17.土壤坚实以致妨碍根系生长的土壤容重最大值是(B)A.土壤容重B.极限容重C.适宜容重D.不适宜容重18.土壤的水分可以分为多种形态,其中对植物生长影响最大的水分形态是(D)A.气态水B.固态水C.膜状水D.毛管水19.土壤空气组成特点是氧气少,二氧化碳(A)和水汽饱和。
《环境土壤学》习题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下列土壤中类种类中,属于地域性分布土壤的是(C)A、棕色针叶林土B、红壤土C、紫色土D、黄壤2、紫色土的主要剖面形态之一是(C)A、剖面发育好,层次过渡明显B、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明显C、剖面发育差,层次过渡不明显D、剖面发育好,层次过渡不明显3、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粘化过程的土壤的是(B)A、暗棕壤B、棕壤C、黄壤D、红壤4、在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和生物富及过程的土壤是(D)A、棕壤B、黄棕壤C、褐土D、红壤5、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是(A)A、暗棕壤B、黄棕壤C、黄壤D、砖红壤6、成土过程深受母岩影响,发育相对幼年的岩成土壤是(A)A、紫色土B、燥红土C、黄壤D、砖红壤7、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可按照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氮肥属于(B)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8、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可按照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镁肥属于(C)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9、植物必须营养元素可按照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进行分类,锌肥属于(D)A、全量元素B、大量元素C、重量元素D、微量元素10、在土壤中,氮素的损失途径主要有(A)种A、3B、4C、5D、611、在播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入,其目的是培养和改良土壤及供应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的营养需要的肥料是(A)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12、在播种时施在种子附近,其目的是给种子萌芽创造良好的营养和环境条件的是(B)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13、在植物生长发育期间施入,目的是补充植物生长发育所需养分,可多次施的肥料是(C)A、基肥B、种肥C、追肥D、有机肥14、给木本植物施肥常用的方法是(D)A、撒施B、条施C、根外追肥D、环状施肥15、以下哪种质地类型土壤其缓冲性能最好 (D)A、砂土B、粘土C、砂壤土D、有机土16、根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蔬菜大棚用地至少应满足下列哪类标准?(B)A、Ⅰ类B、Ⅱ类C、Ⅲ类D、以上都不是17、目前,( C)是导致土壤环境下降和质量退化的最根本的驱动因子。
土壤学习题及答案第 1 页共 54 页第一章绪论一、本章重点1. 认识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通过土壤进行生物生产,对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利用和转换,以获取生存的手段。
土壤是进行农业生产最根本的生产资料,是植物生长的基地或介质,故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而人类以土壤为对象和场所,进行耕作、灌溉、施肥等措施管理土壤,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条件,由此可见,土壤是农业存在和开展的根底,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
2. 掌握土壤的根本概念,肥力特征及其物质组成。
土壤是一个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分散的多孔体。
认识土壤物质组成的复杂性和各种物质构成比例不同,对土壤肥力性状乃至植物生长,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3. 了解土壤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土壤同自然界其他物质一样,是具有一定物质组成、结构形态、性质和功能的实体。
而这个实体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并将继续不断地变化下去。
另外,土壤的形成和变化与环境条件密不可分,可以说是环境塑造了土壤,而土壤的变化过程又深刻地影响着环境。
二、内容提示土壤土壤是地球陆地外表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它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它能为植物提供水、肥、气、热和扎根条件,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需求。
而那些不能生长植物,不具有肥力特征的疏松层,不能视为土壤,就像月球火星外表上的物质一样,只能称为碎屑的矿物质或形成土壤的原材料。
有关对土壤肥力的认识,中外土壤学家的说法还不太统一,但均无本质的差异。
比拟认同的看法是:“指土壤能经常适时地供应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土壤肥力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综合的概念,它是土壤性质的综合表达,土壤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
具体说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共同构成的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统一的有机整体。
固相——包括颗粒状的矿物质(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有机质(含动植物残体及其分泌物、衍生物)和土壤生物(活的微动物和微生物)。
《环境土壤学》试卷 适用专业: 试卷所需时间:120分钟/闭卷 试卷总分:100分一、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土壤圈: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的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
2、土壤质量:是指在由土壤所构成的天然或人为控制的生态系统中,土壤所具有的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人与动植物健康而自身不发生退化及其他生态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是土壤特定或整体功能的综合体现。
3、土壤环境容量:指土壤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既保证农产品产量和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所能允许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或负荷量(Carrying capacity)。
土壤环境容量实际上是土壤污染物的起始值和最大负荷量之差。
4、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土地利用、环境调控等土壤属性下降或丧失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过程与后果。
5、土壤污染:是指人为因素有意或无意地将对人类本身和其他生命体有害的物质施加到土壤中,使其某种成份的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引起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6、土壤水平地带性(soil horizontal zonality):平原地区与纬度或经度相平行的土壤带状分布规律。
7、土壤侵蚀:是指土壤或成土母质在外力(水、风)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8、同品置换:矿物品格中的核心离子被与之大小相近的离子所代换,它使其化学组成改变,但结晶构造不变。
9、化学定时炸弹(Chemical Time Bomb,CTB ):是指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使长期储存于土壤中的化学物质活化,而导致突然爆发的灾害性效应。
10、土壤有机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1m 2或1hm 2)中,一定厚度土层有机碳的数量。
单位:kgC/m 2或kgC/hm 2,评价土壤中有机碳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小10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土壤学1-1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1-2什么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2-1 常见的成土母质有那些?什么叫残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风积母质?(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原地的风化物;(2)洪积母质: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原的沉积物。
(3)冲击母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
沉积物具有成层性。
(4)风积母质:风积母质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也是风蚀作用的产物,没有风蚀作用也就没有风积作用。
2-2岩石风化作用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1)碎屑阶段:1) 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以机械破碎为主的物理风化占优势,只有最易淋失的Cl、S发生移动;2) 风化壳中主要是粗大碎屑,产生碎屑风化壳,释放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粘土矿物以水化度低的水云母为主;3)土壤类型为石质幼年土。
(2)钙沉积或饱和硅铝阶段:1) Cl、S已流失,Ca、Mg、K、Na等仍大部分保留,部分Ca游离出来,以CaCO3的形式,淀积在岩石碎屑孔隙中;2)产生碳酸盐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最多,还含有水云母、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各类型钙积土。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土壤是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A. 物质成分和生物成分B. 矿质成分、有机物和水C. 粘粒、壤土和风化层D. 砂、黏土和壤土答案:B2. 下列哪一项是土壤团聚体的作用?A. 提供生理水分B. 保持土壤结构C. 供给植物养分D. 减少土壤侵蚀答案:B3. 下列哪一项是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A. 水分B. 工程活动C. 岩石性质D. 植被覆盖答案:C4. 下列哪一项是土壤中的重要微生物?A. 细菌B. 蚯蚓C. 昆虫D. 真菌答案:D5. 土壤酸碱度的指标是?A. pH值B. 盐度C. 导电性D. 有机质含量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答案:土壤有机质对土壤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气性,并促进土壤结构的稳定性。
其次,有机质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此外,有机质还能够吸附和稳定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
2. 请简要介绍土壤剖面的组成。
答案:土壤剖面是指竖向切割土壤所得的剖面,一般可分为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表土层,又称为A层,它是土壤剖面最上部的一层,富含有机质和大量的根系,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
其次是潜在的植物根系活动带,又称为B层,它是一个较深的土层,大部分植物的根系都分布在这个层次中。
然后是剖面中较浅的地下水层,又称为C层,它通常是由部分砂或砾石构成的。
接下来是父岩层,又称为D层,它是由岩石或岩屑构成的,并且没有发育出土壤性质。
最后是底部土壤层,又称为E层,它位于土壤剖面最底部,一般与地下水层接触。
三、计算题1. 一块田地的土壤pH值为5.5,请判断该土壤属于酸性、中性还是碱性土壤,并解释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该土壤属于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pH值通常范围是4.0-6.0,而该土壤的pH值为5.5,处于酸性范围之内,因此可以判断该土壤属于酸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