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25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高二级文科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位号、试室号、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24题,总分48分)。
1.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
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2.荆襄地区的水利兴修早在春秋时已经开始了,而两晋南朝时期水利的兴修更多。
刘宋时,张绍为雍州刺史,在襄阳“筑长围修立堤宴,开田数千顷,郡人赖之富赡”。
这折射出当时荆襄地区() A.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C.成为中央政府财政倚重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3.下表为据《汉书·食货志》简编而成的《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该表信息主要反映出西汉()A.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B.耕织结合的经营方式C.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D.小农经济具有局限性4.《隋书·食货志》记载:“(南朝)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则杂以谷帛交易,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
子班,无答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曾子班,无答案)的全部内容。
(曾子班)(无答案)一、选择题(12题共60分)1.已知等差数列{a n }中,a 7+a 9=16,a 4=1,则a 12的值是 ( )A .15B .30C .31D .64 2.“m 〈错误!”是“一元二次方程x 2+x +m =0有实数解"的( )A .充分非必要条件B .充分必要条件C .必要非充分条件D .非充分必要条件3.若实数a 、b 满足a +b =2,则3a +3b的最小值是( ) A .18B .6C .2错误!D .2错误!4.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 轴上,若长轴长为18,且两个焦点恰好将长轴三等分,则此椭圆的方程是( ).A 。
错误!+错误!=1B 。
错误!+错误!=1C 。
错误!+错误!=1 D.错误!+错误!=15。
等比数列{a n }中,T n 表示前n 项的积,若T 5=1,则 ( )A .a 1=1B .a 3=1C .a 4=1D .a 5=16.设0〈b <a <1,则下列不等式成立的是( )A .ab 〈b 2〈1B .12log b <12log a <0C .2b 〈2a 〈2D .a 2<ab <1 7. “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中心F 为左焦点的椭圆,测得近地点A 距离地面m km ,远地点B 距离地面n km ,地球的半径为k km ,关于椭圆有以下三种说法:①焦距长为n -m ;②短轴长为错误!;③离心率e =错误!。
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立王以善之A . 孔子 B . 孟子 C . 荀子 D . 董仲舒 2. 胡道静称“朱熹是历史上一位有相当成就的自然科学家”,李约瑟也认为:“理学的世 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
二者的评 价主要基于朱熹( ) A . 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B .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C . 明道德之善的情怀 D .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 3. 《墨子》中说,天帝经常监察人的行动,特别是统治者的行动。
他以祸惩罚那些违反天 意的人,以福奖赏那些顺从天意的人。
这主要反映了墨子思想( ) A. 严厉批评儒家现实主义 B. 体现下层百姓精神诉求 C. 构建中国最早宗教信仰 D. 为统治者营造集权氛围4.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注:同“盈庭”,充满朝廷),而 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 ) A. 法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学说D. 墨家学说5.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 料主张治国要( ) A .重视礼仪教化B .实行礼法并施C .强调严刑峻法D .提倡为政以德6.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齐地阴阳、道家、儒学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 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这反映了( )A. 学术思想的地域性B. 儒学正统地位衰落 C. 北方文学发展缓慢 D. 秦国学术水平落后7. 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至汉 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 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 A. 墨家学说B. 道家学说C. 儒家思想D. 法家学说8. 汉武帝在一些皇室活动上依赖道家方士,在政治用人上多用精通儒术又深知刑法者,在 教育方面大力倡导儒家经学。
山东省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18高三上·安平月考)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A . 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B . 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C .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D . 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2. (2分) (2018高一下·南宁期中) 司马光曾上书指出:“窃惟四民之中,惟农最苦。
……而又水旱、霜雹、蝗蜮间为之灾,幸而收成,则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
”这主要反映出()A . 农民赋役负担沉重B . 司马光主张变革C . 农民社会地位低下D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 (2分) (2019高一下·河北月考) 《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城市化》中指出:湖州府所辖的乌青镇,明朝时除了四条主干大街外,另有街巷58条。
镇中工商业(蚕丝、冶炼、编织、磨坊、染坊、造船、杂货等)发达。
清末,乌青镇街巷规模有了明显扩大,新增加了8条主干大道,街巷增加了47条。
促进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 经济重心的南移B . 海外贸易的扩大C . 商业经济的发展D . 区域性商帮的推动4. (2分)(2019·河西模拟) 王守仁认为土大夫凭借修养治理天下,农民凭借农具来养家糊口,工匠和商人则“以其尽心于利器通货者,而修治具养,犹其工与商也。
故曰:四民异业而同道。
”他的观点()A . 体现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B . 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C . 彻底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D . 为明清思想家所继承5. (2分)(2016·乌鲁木齐模拟) 明代《二如亭群芳谱》一书中写道:“西番葵,茎如竹,高丈余,叶如蜀葵而大。
山东省平邑县曾子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启继承禹的地位,开创了“家天下”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2.“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燕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 )A.周王B.燕国国君C.卿大夫D.士4.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5.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中央专制集权的国家。
这些措施包括( )①皇帝制②郡县制③刺史制④三公九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
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C.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7.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是( )A.文官任知州B.设三司使C.设枢密使D.颁布“推恩令”8.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过程表格中①②应填入的内容是( )A.①分封制②贵族政治B.①宗法制②贵族政治C.①宗法制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D.①分封制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9.秦朝三公九卿、西汉内外朝、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相权不断削弱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C.皇权不断加强D.中枢机构不断完善10.某史书记载:“夫乡举里选,必累功劳。
曾子学校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 2018.10说明:1.本试卷包括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2.答卷前请将答题卡及第Ⅱ卷密封线内有关项目填、涂清楚3.Ⅰ卷选择题的答案请用2B铅笔涂在答题纸上,Ⅱ卷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对应的位置上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小题,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2.已知:Zn(s)+1/2O2(g)===ZnO(s);ΔH1= -351.1kJ/molHg(s)+1/2O2(g)=== Hg O(s);ΔH2= -90.7kJ/molZn(s)+Hg O(s)=== Hg(s)+ZnO(s);ΔH3,则ΔH3的值是A.-441.8kJ/mol B.-254.6kJ/mol C.-438.9kJ/mol D.-260.4kJ/mol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能表示物质燃烧热的是A.2CO (g ) + O2 (g ) == 2CO2 (g ) ;△H = -556kJ·mol-1B.CH4 (g ) + 2O2 (g ) == CO2 (g ) + 2H2O (l ) ;△H = -890kJ·mol-1C.2H2 (g ) +O2 (g ) == 2H2O(l ) ;△H = -571.6kJ·mol-1D.H2 (g ) + Cl2 (g ) == 2HCl (g) ;△H = -184.6kJ·mol-14.一定条件下反应N2(g)+3H2(g)2NH3(g)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N2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NH3的反应速率为A. 1.2mol/(L·min) B.1mol/(L·min) C.0.6mol/(L·min) D.0.4mol/(L·min)5.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D.6.从植物花中可提取一种简写为HIn的有机物,它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下列平衡:HIn(溶液,红色)H+(溶液,无色)+In-(溶液,黄色)而用作酸碱指示剂。
⋯ — ⋯ — ⋯ —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 —_ ⋯ — 历 史 试 卷_ ⋯ —__ ⋯ —__ ⋯ —〔卷面分值: 100 分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__ ⋯ —__ ⋯ — 第一卷〔选择题 共 50 分〕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 ⋯ — 号 ⋯ —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考 ⋯ —1.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 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根底 ⋯ — 2. 以下主张明显表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 〕_ ⋯ —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 万物虚无,祸福相依⋯ — __ ⋯ — 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__⋯—3.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应当__ ⋯ —_出自春秋战国时的〔 〕_⋯ —_A. 孔子B.老子C.庄子D.韩非_⋯ —_:⋯ —4. 以下言论属于孟子的是〔 〕⋯ — A. “性相近也〞 B .“人无有不善〞 考 ⋯ — C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 —⋯ —5.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 封 —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B .董仲舒的改造、推荐⋯ — C .“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D .“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 _ ⋯ — 6. 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 _⋯ — _ 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_ ⋯ —__ ⋯ — A.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C. 学术思想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 __ ⋯ —7.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以下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__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开展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_ _⋯ —_ A. ①② B. C. D._ ⋯ — 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③④: ⋯ —8. 从历史的角度看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是〔 〕名 ⋯ — A.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 小国寡民的思想 姓 ⋯ — C. 唯物主义思想 D. 朴素辩证思想;⋯ — 9. 韩非子说: “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项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孔子强调“仁”,即普遍的爱;又强调“礼”,即遵守周礼的规范。
据此可以看出,孔子的儒家学说侧重于A.重建社会秩序 B.改善百姓生活 C.实现政治平等D.消除贫富差别2.韩非子指出:“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韩非子上述政治主张利用了人性特点中的A.诚实守信B.好大喜功C.自私自利D.趋利避害3.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
如《春秋》里称郑庄公为郑伯,孔子把他的爵位从公降为伯,以此表达对郑庄公谋算兄弟这一行为的批判。
这种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儒家认为“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根据所学,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孔子编写《春秋》来维护君主专制B.“春秋笔法”有利于历史记录的客观性C.《春秋》奠定了古代正史的编撰体例D.儒家重视史书的道德评判和教化功能4.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
”这说明荀子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 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 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5.原始儒家的君臣关系是“义合”,所谓“从道不从君”,但汉武帝时历史上第一个“封侯拜相”的儒生公孙弘却“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史记》又载:“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反映了A.儒学在民间成为“显学”B.公孙弘并非真儒者C.儒学的法家化和政治化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6.明代佛学大师憨山德清有一句名言:“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禅,不能出世。
历史试题第1页(共4页)历史试题第2页(共4页)高二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面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①“仁者,爱人” ②“无为而治”③“兼爱”④“克己复礼”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①②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应当出自春秋战国时的()A.儒家B.道家C.发家D.兵家3.“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B.《诗经》部分内容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C.它关注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能力D.它在当时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5.下列不是董中舒的新儒思想的观点的是A.“春秋大一统”B.“天人合一” C.“天人感应”D.“四心”6.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B.民贵君轻主张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7.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8.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9.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是()A.程颢、程颐B.朱熹C.孟子D.王阳明10.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1.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
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等级秩序D.主张“心外无理”“致良知”12.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13.“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
曾子学校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命题:高秋香日期:2018-10-7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注意!1、5、7班做1-40题;9、10、11、13、15、16、17班做1—30题)1. 在有关惩治腐败的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分子,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惩罚腐败分子,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与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学派是A. 儒、墨、道、法B. 道、法、儒、墨C. 道、墨、儒、法D. 道、法、墨、儒【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依据“腐败现象自然就没有了”可知甲的思想属于道家顺其自然的思想,据“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可知乙主张用严厉的刑法,属于法家思想,据“‘德’‘礼’来教育感化”可知丙主张用德治和仁政教育治理,属于儒家思想,丁主张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属于墨家思想,据此综合分析可知正确的应该是道、法、儒、墨,故B项正确;ACD项均不合题意,故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师点晴】“百家争鸣”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2.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
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 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B. 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C. 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D. 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答案】C【解析】孔子提倡仁和礼,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C正确;A是道家思想;B不符合题意;孔子传播思想,D错误。
3.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A. 礼治B. 仁爱C. 仁政D. 兼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中的“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可见孟子对弱者的关注,由此文王发政施仁,从这里可以看出孟子要求统治者要关注民生,这体现的是仁政的政治思想。
A是孔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D是墨子的思想;故此题应选C项考点:孟子的思想点评:孟子的思想: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在人格理想上,强调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
4.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它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此可见,道家A. 反对掠夺,拯民疾苦B. 追求平等,无为而治C. 避世出尘,提倡包容D. 遵循规律,和谐处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道家思想的相关知识,以及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没有体现“反对掠夺,拯民疾苦”,A与题意不符;“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但“追求平等”则不是,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避世出尘”,故C不正确;“道法自然”,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处世的理念,故D符合题意。
通过以上分析,排除ABC,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5.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 “大一统”的主张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 “天人感应”学说D. “三纲五常”学说【答案】C【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概念。
大一统的主张即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
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
代表天统治臣民。
全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即他认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天人感应”学说即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三纲五常”学说维护的是等级秩序。
综上所述,答案选C,排除其他选项。
6.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A. 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D. 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性是善的,所以答案选D。
AB与人性善恶无关,排除;荀子人性是恶的,排除C。
7.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 韩非子B. 孟子C. 董仲舒D. 朱熹【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
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但是其思想中没有“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成分,故A项错误。
孟子的主要思想是“仁政”以及“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与题干不符,故B项错误。
该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目的是为了给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神学依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形成“天人合一”和“阴阳五行”理论,神化皇权维护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正确。
朱熹利用理学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但是没有神化君权,故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8.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
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A. 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 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D. 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A选项错在材料只谈到儒家和道家,未提佛家,所以与“三教合一”无关;B选项说法正确,葛洪反对张角,强调“忠孝和顺仁信”,这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C选项错误,从以上可以看出,葛洪的思想对统治阶级是有利的,有利于稳固统治;D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这一点。
9.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A. 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 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C. 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 明确学生的最高学术目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可见材料认为教育的功能是完善道德,故选C;A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没有揭示材料的本质,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目的10.有学者认为: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即要求人“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这说明程朱理学A. 重在经世致用B. 蔑视君主权威C. 追求普遍真理D. 实质虚伪教条【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和“格物致知”都是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说明程朱理学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
故答案为A项。
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不能反映程朱理学是虚伪教条,排除D项。
11.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炼,同样可以成为圣人。
这说明王阳明A. 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抨击B. 科学说明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 主张用良知支配行为实践D. 认为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答案】C【解析】君主专制制度与题意无关。
故A项错误。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而王阳明的学说认为人应通过自身修养的不断提高达到道德的最高要求,试图先保证认识的正确性,然后才将这种认识见诸实践,知行合一,二者恰好相反。
故B项错误。
题干说“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结合所学知识,王阳明主张“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要把自觉之知推及知行合一,以良知支配行为。
故C项正确。
“只需探究万物就可得天理”是程朱理学的观点,与题目表述和王阳明思想均不符。
故D项错误。
12. 宋代心学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甚至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
这主要是因为心学A.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 打破孔孟学说的权威C. 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D. 是对理学彻底的否定【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有理学家指责其“诋毁先儒”、“传习邪说”,但是到了明代士人阶层却从王阳明的心学中感悟到“震霆启寐、烈耀破迷”的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心学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因此选C。
A错误,宋代商品经济也很繁荣,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心学13.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 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抑商政策的松动【答案】C【解析】明朝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思潮悄然滋长,李贽的思想观点是这一现象的突出表现。
故答案为C项。
A项属于李贽思想的特点,不是原因,排除;B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点睛:明清之际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反映社会需要的早期启蒙思潮悄然滋长,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