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境内长江流域片河流水化学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60.39 KB
- 文档页数:3
甘肃省水资源概况一、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甘肃省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在东经92°20′~108°46′、北纬32°31′~42°50′之间。
东邻陕西省,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并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西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南与四川毗连。
总面积45.4403万平方公里,处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
1.2河流及水系我省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流区河流为河西内陆河流域,全省包括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立方米的河流78条。
内陆河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以西,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从西到东分布有疏勒河(含苏干湖区的哈尔腾河等)、黑河、石羊河三个水系;黄河流域位于我省中东部地区,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主要有黄河(包括支流庄浪河、大夏河、祖厉河及直接入干流的小支流)、洮河、湟水、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主要在我省陇南地区,总面积3.8万平方公里,除汉江水系八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
(甘肃省水系图见附页)。
二、水资源数量2.1降水量全省多年平均(最新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1956-2000年系列,下同)降水量为276.9毫米,降水总量为 1258.306亿立方米,其中内陆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毫米,降水总量为352.147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28.0%;黄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3.0毫米,降水总量为675.495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53.7%;长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9.4毫米,降水总量为230.664亿立方米,占全省多年平均降水总量的18.3%。
2.2地表水资源量2.2.1自产地表水资源量全省多年平均自产水资源量为282.1392亿m3,其中内陆河流域为56.6157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20.1%,黄河流域为125.1586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44.3%,长江流域为100.3649亿m3,占全省自产水资源量的35.6%。
甘肃省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分析摘要:结合全国水资源规划的水资源调查评价阶段工作,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成果,并对相关方面的历史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按三大流域,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步想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1供水设施与供水能力截至2000年,全省已初步形成以蓄、引、提、机电井为主的供水体系,供水能力达到139.73亿m3,其中地表水103.60亿m3。
各流域地表水供水能力占全省比例分别为黄河流域40.50%,内陆河流域56.70%,长江流域 2.80%。
地表水供水工程,黄河流域以提水工程为主,占全省提水量的90%以上,内陆河流域以蓄、引工程为主,长江流域以小型蓄、引、提工程为主;地下水年供水能力28.98亿m3,主要集中于河西走廊中下游盆地,机井约占全省总数的2/3,尤以石羊河流域较多,机井占内陆河流域的60%;集雨工程年利用雨水量4 182万m3,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占全省的92.80%。
2供水量全省2000年实际供水量122.52亿m3,其中地表水占76%,地下水占23.70%,其它水源占0.30%。
按流域分内陆河流域为75.97亿m3,黄河流域为43.32亿m3,长江流域为3.23亿m3。
分析全省20年来供水结构的变化,实际供水量增加了14.14亿m3,其中地下水增加了10.20亿m3,内陆河流域增长最为突出,占全省地下水增长量的80%。
内陆河流域地表供水呈下降趋势,地下供水从1990年开始大幅上升,年开采增长率达10.20%,总供水量1980~1985年有所减少,1985年以后呈又逐年上升,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均呈缓慢增长趋势。
究其原因,一是80年代以来,全省地表径流处于偏枯水期;二是供水设施供水能力下降,新增工程较少,地表水资源配置能力不足;三是由于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供水大幅减少,致使地下水开采量剧增。
3用水量及用水消耗量3.1用水量2000年用水总量为122.52亿m3,其中城镇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农业用水分别为3.52亿m3、3.93亿m3、17.25亿m3、97.82亿m3(其中林牧渔7.46亿m3),农业用水占80%,是第一大用水户,其次是工业,占14%。
甘肃省水资源主要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9个水系。
黄河流域有洮河、
湟河、黄河干流(包括大夏河、庄浪河、祖厉河及其它直接入黄河干流的小支流)、渭河、泾河等5个水系;长江流域有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有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含苏干湖水系)3个水系。
全省自产地表水资源量286.2亿立方米,纯地下水8.7亿立方米,自产水资源总量约294.9亿立方米,人均1150立方米。
全省河流年总径流量415.8亿立方米,其中,1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78条。
黄河流域除黄河干流纵贯省
境中部外,支流就有36条。
该流域面积大、水利条件优越。
但流域内绝大部分地区为黄土覆盖,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长江水系包括省境东南部嘉陵
江上源支流的白龙江和西汉水,水源充足,年内变化稳定,冬季不封冻,河道坡降大,且多峡谷,蕴藏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内陆河流域包括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3个水系,有15条,年总地表径流量174.5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河流大部源头
出于祁连山,北流和西流注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沙漠戈壁之中。
具有流程短,上游水
量大,水流急,下游河谷浅,水量小,河床多变等特点,但水量较稳定,蕴藏有丰富
的水能资源。
2020届⾼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特征的分析思路2020届⾼三地理复习讲解:河流⽔⽂特征的分析思路⼀、典题⽰例阅读图⽂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中的H湖是青海省第⼆⼤湖泊,⽬前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湖区⼈烟稀少,位于西风带,全年盛⾏⾼空西风,冬春多⼤风,湖北岸和东岸可见到沙堆或新⽉形沙丘。
共有⼆⼗多条河流从四周注⼊H湖,使之形成⼀个独⽴的内陆⽔系。
湖中有鸥、野鸭和鱼类等。
疏勒河是⽢肃省重要的内流河,多年来肃北、敦煌地区受疏勒河⽔量制约,影响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1)简述H湖流域河流⽔⽂特征。
(2)G河流程短,却成为H湖主要补给⽔源之⼀,分析其主要原因。
(3)分析H湖北岸和东岸新⽉形沙丘的形成原因。
(4)有⼈建议从H湖调⽔⾄疏勒河,许多专家表⽰反对,请说明专家反对的主要理由。
【解析】(1)河流⽔⽂特征可以从流量、含沙量、有⽆结冰期、汛期等⽅⾯进⾏分析。
由图可知,H湖流域河流从四周的⼭地注⼊H湖,河流的流程短,流速较快。
周围疏勒南⼭等⼭体海拔较⾼,且有冰川存在,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冰雪融⽔补给为主,径流量⼩且季节变化⼤,冬春枯⽔,夏秋丰⽔,夏秋径流⽇变化⼤。
(2)G河成为H湖主要补给⽔源主要原因与当地夏季冰川融⽔量⼤、降⽔量⼤、河流流量⼤有关。
由图可知,G河发源于疏勒南⼭,海拔较⾼,存在⼤⾯积的冰川,河流的补给形式以冰雪融⽔补给为主,夏秋季节⽓温较⾼,冰川融⽔量⼤,⽽且夏季受西风(西南风)的影响,疏勒⾯⼭西南侧为⼭地迎风坡,降⽔丰富。
因此G河夏季⽔量丰富,成为H湖主要补给⽔源。
(3)新⽉形沙丘主要是受风⼒堆积形成的,可以从风沙来源和风⼒堆积两个⽅⾯进⾏分析。
冬春季节,当地⽓温低,冰川融⽔量较少,降⽔较少,⼊湖径流量少,湖⾯下降,湖底边缘泥沙裸露。
该地位于西风带,全年盛⾏⾼空西风,冬春多⼤风,受西南风的定向吹拂影响,在湖区北岸和东岸的泥沙受风⼒堆积作⽤,形成新⽉形沙丘。
(4)专家反对从H湖调⽔⾄疏勒河。
主要理由可以从⼯程量、⽔质和湖泊⽣态环境等⽅⾯进⾏分析。
生态环境;就是“由生态关系组成的环境”的简称,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组成的一个复合系统,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因子(如植物、动物等)和非生物因子(如光、水分、大气、土壤等),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
在分析甘肃省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河流及水资源、森林、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把影响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因素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认为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等与人类活动共同促使甘肃省生态环境的变化.从土地沙漠化、地下水下降、草原和绿洲退化、内陆湖泊萎缩、水质恶化、水土流失、森林退化和土壤盐碱化等方面分析了甘肃省生态环境变化的地理分布.一、甘肃生态环境现状1.1 地形地貌甘肃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位居长江、黄河上游,其地理位置和山地、高原复杂地形条件决定着其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地势高,高差大,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区域差异明显.河西走廊绿洲、沙漠、戈壁相间;陇中、陇东黄土广泛分布,沟壑纵横;陇南山大河深,峰锐坡陡,地形复杂.1.2 气候条件甘肃省深居大陆腹地,东部受季风影响,西部受西风气流控制,气候条件复杂.省内有亚热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季风区、暖温带及温带干旱区,还有高寒山地垂直气候带.陇南山地南部季风影响最明显,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陇南山地北部和陇中、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季风影响自东向西减弱,属暖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西北部基本不受季风影响而为西风气流控制区,属干旱气候;西南部包括祁连山地在内,仅东段受季风影响,其余受西风气流影响;甘南高原季风影响较强,再加上海拔较高,为高寒湿润气候.1.3 河流及水资源河流分外流区河流和内流区河流.外流区河流包括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河流,内流区河流为内陆河流域的河流.全省共三个流域9个水系,年径流量大于1亿m3的河流有78条.黄河流域分黄河、洮河、湟河、渭河、泾河五个水系;长江流域各河除汉江水系入庙河外都属嘉陵江水系;内陆河流域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个水系.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01.8mm,自产水资源量309.5亿m3(其中含河谷潜水不重复量10.51亿m3),入境水量304亿m3,水资源总量613.5亿m3.自产水资源量中黄河138.5亿m3,长江106亿m3,内陆河65亿m3.水资源总量中黄河为390.5亿m3,长江为143亿m3,内陆河80亿m3.甘肃省冰川分布在祁连山区,包括阿尔金山东段、疏勒南山、土尔根达板、走廊南山、党河南山、大雪山及冷龙岭等山脉,共有冰川2444座,冰川面积1657.21km2,储水量801.31亿m3.甘肃省内湖泊较少,最大湖泊为苏干湖,面积105km2;小苏干湖面积12.65km2;文县羊汤河上游天池,面积0.68km2;洮河支流周可河上游尕海,面积4.5km2;冶木河常爷池,面积0.41km2.1.4 森林甘肃省植被类型从东南向西北分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荒漠草原带,荒漠带和高原草甸草原带.其特点,一是森林资源贫乏,覆盖率仅4.1%,包括灌木林地也只有6.9%;二是森林分布不均,集中分布在陇南、甘南和祁连山北坡,其中白龙江、洮河、小陇山和康县4个林区占全省林地面积的70.4%;三是次生林占总林面积60%以上,反映了人类对原始森林的深刻影响;四是草原覆盖率低.全省可利用草场面积仅为13.712万km2.1.5土壤河西地区一般为紧砾土和沙壤土;陇东和陇西黄土高原多为中壤土;甘南高原多为壤土;陇南山地多为轻粘土1.6生物资源:野生植物有4000多种,其中药材951种,居全国第二位,已经营450种,主要有当归、大黄、党参、甘草、贝母、大麻、杜仲、灵芝、冬虫夏草等。
上海市东华大学附属奉贤致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版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蔬菜、瓜类、花卉等对外制种产业基地,占全国种子出口量的75%。
材料二:武威市民勤县建国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在20世纪50年代种植的沙枣林迄今已有近一半死亡,从而导致风沙肆虐频繁,土地荒漠化严重。
为此,甘肃省委、省政府近年提出要再造民勤。
材料三:疏勒河位于河西走廊西端,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雪山冰川,是一条自东南向西北流淌的内流河。
它流经了雪山草地、峡谷盆地和沙漠瀚海,润泽了河西走廊一片片生命的绿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疏勒河流域修建了双塔水库等众多水利工程,滋养了沿途灌区农田。
受全球变暖影响,近年来该河上游山区径流量增多。
(1)河西走廊被称为是“种子生产最佳的理想王国”主要得益于()(单项选择题)A. 环境相对封闭B. 水源比较丰富C. 热量比较充足D. 土壤相对肥沃(2)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单项选择题)A. 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减少B. 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减少C. 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 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减少(3)根据材料分析甘肃省再造民勤可采取的措施。
(4)疏勒河补给类型主要有____、____和地下水等,该河中下游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____区。
(5)双塔水库修建后,其库区水循环环节发生的变化()。
(多项选择)A. 地表径流增多B. 蒸发加剧C. 下渗减弱D. 地下径流增大(6)分析疏勒河上游径流量增多对中下游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A (2)B(3)合理用水,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植被;适当发展节水农业和畜牧业;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
(4)①. 大气降水②. 冰雪融水③.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5)BD(6)缓解水资源紧缺;补充地下水;减缓土地荒漠化;增加生物多样性。
04 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类题型概述|模板构建|真题试炼怎么考怎么问怎么做描述方向答题要素答题术语『典型问答』1.常见水文、水系特征描述1.日本和台湾河流的异同点?同:地处岛屿,河流短急,季风气候,水量较大,森林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异:日本纬度较高,河流有结冰期,台湾河流无结冰期。
2.中南半岛河流特征?受地势影响,河流自北向南流,无结冰期,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旱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雨季,河流处于汛期,水量较大。
3.尼罗河特征?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
河流流经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地中海气候区,无结冰期,是世界上长度最长的河流。
4.恒河特征?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最终流入孟加拉湾,是印度的“母亲河”。
恒河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无结冰期,旱季,河流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雨季,河流处于汛期,水量较大。
河流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
5.非洲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为什么水量没有刚果河大?尼罗河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刚果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水量大。
6.刚果河水量大的原?流经热到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流经盆地地形,利于集水。
7.中东地区河流稀少的原因?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导致河流稀少。
8.俄罗斯的河流汛期集中在春季,从气候方面分析原因:?冬季积雪厚,春季气温升高,大量积雪融化,从而形成春汛。
9.根据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综合分析说明为什么亚马孙河的水量特别丰富?气候: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
地形:流经亚马孙平原,北、西、南三面地势高,中部低,多条支流汇入。
10.试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南方地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河流不结冰。
华北地区:水量不大,汛期较短,含沙量大,且冬季河流有结冰现象。
东北地区:比华北地区河流水量较大,含沙量小,结冰期更长,且春季积雪融化,形成春汛,夏季风来临又形成夏汛。
甘肃河流调研报告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的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包括众多的河流。
这些河流在甘肃的经济发展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甘肃的河流情况,我进行了一次甘肃河流调研。
首先,我去了甘肃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黄土河流。
黄河从青藏高原发源,流经甘肃的南部,然后向东流入河南。
在甘肃,黄河有着重要的经济和生态意义。
我发现,由于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黄河水量逐年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同时,黄河沿岸的土地也面临着退化和沙漠化的威胁。
因此,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黄河水资源成为甘肃面临的重要问题。
除了黄河,甘肃还有许多重要的河流,如长江的支流嘉陵江、黑龙江的支流额济纳河等。
这些河流在甘肃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陵江是甘肃五大支流之一,支持着甘肃的农业灌溉和水资源供给。
额济纳河则提供了重要的航运和水电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利用和环境污染,这些河流也面临着类似黄河的问题。
因此,保护这些河流的生态环境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也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甘肃的河流资源在旅游业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遗迹,许多河流如陇南黄河、松潘河等沿线的风景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河流的周边也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因此,合理开发和保护甘肃的河流资源,加强旅游业的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最后,在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甘肃当地政府对于河流保护和利用问题高度重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加强河流管理、推动水资源合理利用等。
同时,还在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展节水灌溉、水污染治理等技术手段。
这些努力和措施对于促进甘肃河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甘肃的河流资源是甘肃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撑。
然而,河流资源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水量减少、环境污染等。
因此,保护和合理利用甘肃的河流资源是一个紧迫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