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太极拳中的呼吸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68.23 KB
- 文档页数:2
打太极拳如何呼吸打太极拳如何呼吸1、呼吸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
关于太极拳的呼吸,各家论述不一样,如有的强调“气沉丹田”,有的主张“腹式呼吸”等。
但概括起来基本上有两种呼吸方法,一是自然呼吸,二是拳式呼吸。
自然呼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呼吸和拳架、动作的配合问题,在做好拳势动作基础上,呼吸以自然、舒服为宜,你觉得舒服了,就对了。
长此以往,呼吸自然就和动作配合上了,这实际上是以动作来调节呼吸。
这种办法的前提是动作要准确,要合乎规格,要规范,对动作要求比较高。
拳势呼吸就是有意识地将呼吸和动作结合起来,呼吸的长短和动作的过程相联系,呼吸的吐纳也和动作的开合曲伸相关联。
一般是动作外展为呼,内收为吸;动作沉降为呼,提升为吸;发劲时为呼,蓄劲时为吸。
不管哪种呼吸,基本要领都应是细、匀、深、长。
打太极拳如何呼吸2、太极拳综合吸收了我国古代的阴阳学说,经络学说和导引吐纳术,而导引吐纳术主要讲的就是呼吸,因此,必须重视太极拳中的呼吸,尤其是“腹式呼吸”。
太极拳采用腹式呼吸,感人称作为“练气”,即通过呼吸来调节神经、按摩内脏、畅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因而要求在练拳时做到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密切配合。
练拳时,在全身放松、虚领顶劲、立身中正的姿势下,口唇微闭、齿轻合,舌尖舐上腭,进行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有顺逆两种。
腹式顺呼吸的练法如下:缓缓从鼻孔吸气,用意引导,气体有徐徐下行的感觉,送入腹部脐下,力求自然,不许使力硬压。
在吸气过程中,横膈膜下降,轻轻挤压腹腔内脏器官;腹部随之隆起,胸廓自然收缩(术语叫做“提肛”或“吊裆”),随即缓缓从鼻孔和嘴唇呼气。
呼气时横膈膜上升,下腹部随之回缩,肛门括约肌自然随著呼气而放松,一呼一吸,毫不勉强。
呼吸时,肛门括约肌随著一松一紧(松的时间比较长,紧的时间比较短),有助於防治内痔、便秘和遗精等病症。
通过“气沉丹田”的呼吸运动,横膈膜一上一下,带动内脏做轻微的自我按摩运动,促使各种生理机制活跃起来。
呼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可以提高疗效,增强体质,对推手的引劲和发劲也有很大关系。
太极拳的呼吸方式太极拳是一种注重内功的拳术,而调节呼吸对太极拳运动起着特殊的作用。
太极拳乃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之艺术。
拳谚道“太极不用力,练得汗直滴”。
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肌肉用力强度愈大,耗氧愈多。
中和太极拳128个动作11—12分钟内匀速完成,其中的深蹲下势、高举腿独立、松活弹抖、螺旋盘绕、圆转屈伸等动作,都是太极拳用力的独特表现形式,其动作缓和、气力相合。
完美的下势、举腿动作无不是呼吸与动作有机结合的结果,如果呼吸配合不好,将直接影响这类动作的顺利完成。
而作为一个完整套路演练则必须自始自终调整好呼吸与动作的关系,如果配合不当,开始阶段呼吸过深、过长,耗氧过多,会造成动作连贯性下降,运动节奏亦会被打乱。
一般来说,练习太极拳时呼吸与动作配合的要领是:在起身、屈臂、手臂向内收合、蓄劲时,采用吸气配合;动作在下蹲、伸臂、蹬脚及手臂向外开发、发劲等时,采用呼气配合。
简言之,动作的合、虚、蓄用吸,开、实、发用呼。
这样的呼吸方式,可以和动作的用力姿态配合,气势舒畅,并能相应地扩大横膈膜的升降幅度,增大肺部通气量,加大发劲的气势和力量,增强身体重心的稳定。
一、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又称混合式呼吸法,呼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改变。
采用这种呼吸法在学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是特别提倡的。
自然呼吸法是使人们在练习过程中对呼吸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的呼吸形式。
初学者为了记住太极拳的动作规格、路线、方法和要领,已无法在人体生理方面再做任何要求,此时他们在练习过程中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做动作时也时常有停顿,不能做到节节贯穿、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和用意不用力。
所以在练习太极拳的初期自然呼吸法是不可缺少的,它将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二、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是在呼吸时横膈膜运动,腹部随之起伏,是以膈肌活动为主的呼吸方式。
从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来说,腹式呼吸能增大肺活量,也正是这种呼吸方式,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柔、匀、细、长,才能使太极拳在动作配合上协调。
太极秘诀之呼吸太极拳是内家拳,在内讲究内气运行和内劲的蓄集,在外表现刚柔相继和收放自如,一开一合,彰显了太极拳独特的魅力,其中呼吸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用鼻尖呼吸。
太极拳的呼吸有其独到之处,其呼吸用鼻而不用口,而且用鼻还不能用鼻孔,而是用鼻尖。
为什么?先说不用口,用口易损失内气,还易让内气上浮填胸,感觉打拳很累,从而使底盘劲与上肢劲脱解,不能做到上下相随。
再说为什么不用鼻孔,用鼻孔易让内气填胸爆肺,对身体健康不利,而用鼻尖呼吸,不易让内气上浮,保持胸腔空,对健身有利,同时能让内气守在丹田,让腰腹鼓荡,增加劲道。
二、呼吸鼓涨前后。
吸气肚鼓,呼气命门撑。
经常有太极爱好者问我如何呼吸。
我只能回答因人而异,因为每个人的太极水平不一样,所处的太极功夫层次也不同,因此对呼吸的理解和感受也不同。
按我马权友的理解和感受:吸气时,内气从丹田顺任脉上,让腹部鼓荡。
呼气时让后天之气从鼻出,而先天之气绕到督脉下沉到命门,后撑了命门。
这样,让前后鼓荡,内气充实腰腹,内劲混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经名师口传面授均能达到健身或产功夫之目的。
但是,初学者不必过分讲究呼吸,就自然呼吸为好,以免妨碍练拳,否则不知如何练好。
初学者只要做到全身放松,动作和顺,呼吸自然,周身舒适就行。
三、呼吸配合动作十三势行功心解中云:“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意思是呼吸与动作应相互合拍,特别是动作大开大合时,该呼时呼,该吸时吸。
我马权友认为盖吸者为虚、为蓄、为升、为开;凡呼者为实、为发、为降、为合。
还有,太极拳每一势的定势时要慢呼气下沉,每一势起动时要快吸气微上升。
知其然后,身体就灵活,否则虚实不清,太极真谛难求。
(马权友)。
太极拳呼吸法对于初学太极拳的人,只能要求精神集中,专心练习拳架动作,不可注意呼吸。
否则顾此失彼,徒劳无益,增加思想负担,结果不但呼吸练不好,就练动作也难练,因为任何紧张情绪,都会影响呼吸的自然深长。
太极拳动作与呼吸配合,技术要求是开吸合呼。
在变换姿势时吸气,掌或拳向前进击出呼气,所谓起吸落呼。
拳论讲:“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太极拳之呼吸原则上是以自然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为主,初练时不刻意追求动作配合呼吸,取其自然呼吸法为好。
在动作与呼吸的配合上,太极拳要求呼吸深、长、细、匀,腹式呼吸法。
做动作凡是开、实、伸、进、落、俯、往、放、打、击、刚、上、左为呼气;为对应的合、虚、屈、退、起、仰、来、收、化、引、柔、下、右则为吸气。
下面是几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方法。
一、“起与落”呼吸是手臂动作起落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举至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都应用鼻子呼吸。
如24式太极拳中的起势和收势,都手臂向上举起时吸气,当手臂下按时呼气。
二、“开与合”呼吸是手臂动作开合和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向里合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的野马分鬃,收脚抱球两掌相合吸气,两手前后分开时呼气。
三、“升与降”呼吸是身体重心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
当身体重心上升时吸气;当身体重心下降时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单鞭下身重心下降时呼气,当重心上升时吸气。
四、“屈与伸”呼吸是手臂与身体动作的屈和伸与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吸气;当手臂由屈到伸时呼气。
如24式太极拳中的如封似闭,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吸气;当两手前按时呼气。
五、“蓄与发”呼吸是全身和手脚动作与呼吸相配合。
如24式太极拳揽雀尾的棚,两手抱球是一个蓄劲时吸气,弓步前棚是发力时呼气。
六、“化与打”呼吸是手臂攻防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当手臂引化防守时吸气;当手臂进攻击打时呼气。
如24时太极拳揽雀尾中的捋为引化是吸气,棚时为进攻击打是呼气。
太极拳的呼吸技巧
呼吸是人们生理正常的生命现象,呼吸的强弱、快慢、大小、长短表示着人们身体健康的程度,呼吸有众多不同的方法,比如:顺呼吸、逆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等等,如果采用正确的腹式呼吸,就好象拨慢了生物钟,减少了能量的消耗,延长了能量发挥时间,也就是延长了生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太极拳的呼吸技巧,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
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关元穴一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太极拳呼吸规律呼吸人人都有,但是太极拳的呼吸方式非常独特,太极拳的呼吸规律更是奇妙。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呼吸规律。
欢迎阅读!太极拳呼吸规律第一种:自然呼吸,这种呼吸方式针对于初学者。
初学时,由于自身动作不协调或是身体肺功能不够强健,肺活量不足,所以要求自然呼吸,不可为了配合动作故意拉长。
第二种:深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学过一段时间太极拳的学员。
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尽量把呼吸做到深,细,绵,匀,长。
第三种:逆腹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对于高级学员,吸气时,腹部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以达到引动内气,疏通经络的效果。
第四种:胎息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是用丹田呼吸。
象婴儿一样用脐呼吸,实际上是说通过意念诱导的一种高度柔和的腹式呼吸方法。
这种呼吸法习练时要求意守下丹田,吸气时意想气自丹田吸入,稍作停留,再意想气自丹田呼出。
稍停再作重复。
呼吸要绵细、缓慢、均匀,意守要在若有若无之间。
最终的呼吸为体呼吸,是真正的呼吸,以全身肌肤及毛孔呼吸。
于天地同呼吸,做到天人合一。
练习太极拳时,开为呼,合为吸,在一呼一吸中体内积聚强大的能量流,及产生内气。
内气是人体内的生命能量流。
其强弱决定人体的健康程度。
虽然内气与生俱来,但其盛衰是离不开后天的充养,只要科学合理练习太极拳就能使内气汇聚和增强,进而利用这充沛强大的内气增强体质,防身御敌。
养生馆重点讲的就是养生保健,就是要求我们在安逸清静的意识支配下,通过合理的姿势导引吐纳,使人自身具有的先天之气在短时间内汇聚,饱满,充实,壮大,鼓荡,渐渐贯通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充实全身。
在意念的引导下,内气行于心,则心火不亢,胃水不寒;内气行于肺,则升降自如,肺气下,纳于肾,气沉丹田,运动而不气喘;内气行于肝,则肝火得平,脑清目明;内气行于脾,则运化保健,后天之本生机旺盛,肌肤健美光泽;内气行于血脉之间,则营卫无滞;内气行于肌肤毫毛则感觉灵敏,梢节充足。
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
太极拳呼吸方法目前练太极拳的呼吸方法就三种,一是自然呼吸;二是逆腹式呼吸;三是腹式呼吸。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呼吸方法。
欢迎阅读!太极拳呼吸方法自然呼吸大家好理解,后两种不太好理解。
所以我把后两种的呼吸方法用区别对比的方法来加以阐述。
总之,他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大。
首先,各门派的太极拳,起吸落呼两者都是一样的要求,什么叫起吸落呼?如所有太极拳的起式,均是两臂慢慢向上抬起时,为吸气。
两臂慢慢向下落时,为呼气。
第二,他们的不同点是,逆腹式呼吸是合吸分呼。
而腹式呼吸是分吸合呼。
如逆腹式呼吸在抱球式,或两臂向回拉时,为吸气。
两臂向外或向上走势时,如野马分鬃或斜飞势就为呼气。
而腹式呼吸则相反。
第三,气沉丹田,两者也是一样的。
但有些同志还不太清楚什么叫气沉丹田,我不从理论上阐述,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清楚了。
如练举重的,气必须沉到丹田,否则他就不会举出你要举的重量。
练太极拳也一样,气沉不到丹田,你在实战的技击中,你就发不出力。
所以过去的老拳师在传受太极拳时总是强调,要气沉丹田,怎样气沉丹田?我举的例子是一方面,另一面就是要求以意领气,气到力到,以气运身。
第四,是口鼻呼吸法,两者也是一样的。
口鼻呼吸法,就是在练拳时用鼻子吸气,口呼气。
呼气时口不须张大。
呼吸要慢匀。
第五, 在练太极拳时,还遵循两条最重要的原则,就是静和松与呼吸相结合,两者也是一致的。
在练拳时要慢慢入静,头脑无杂念,逆腹式呼吸气才顺,在加上全身放松那就如虎添翼,就会很快进入气功态,当然任督二脉也就任转自由了。
目前大多数练太极拳的都在练逆腹式呼吸,如果没有老师的当面的指导,最好不要强调配合呼吸了。
陈氏太极拳的呼吸我国源远流长的养生健身法——导引术和吐纳术,在公元前四世纪已见于老子、庄子、孟子诸人的著作中。
老子说:“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其意为呼吸的一开一合要自然,气息要由粗到细,由细到微,绵绵不断。
太极拳运动中的正确呼吸方法太极拳运动中的正确呼吸方法太极拳运动中的正确呼吸方法太极拳运动中呼吸方法的种类正常人体的呼吸方式有两种:一是胸式呼吸,二是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的运动先是胸肋向外向上扩张,同时两肩也向上抬升以帮助胸廓扩张,外界空气便压入肺体面完成吸气。
然后胸肋复还原位,双肩也下沉使胸廓缩小,肺内贮气便排出体外而完成呼气。
而腹式呼吸先是横膈下降,腹壁外张造成脚廓扩大,外界空气便压入肺内而完成吸气;然后腹壁松回原位,横隔膜回升,于是肺内贮气便被压出而完成呼气。
由于腹式呼吸吸氧量大,对胸廓及肩廓的运动幅度影响较小,因此,在太极拳运动中常采用以腹式呼吸为主的呼吸方式。
在腹式呼吸中又可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两种。
顺腹式呼吸是当吸气时小腹微微隆起.逆腹式呼吸是吸气时小腹微微凸大。
它们都是以意调息的深呼吸运动,是通过横隔膜的不断升降和胸、背及腹部肌肉的弧形松沉和旋转运动,形成柔、匀、细、长的呼吸节奏。
太极拳运动中还提倡自然呼吸法,它要求练拳时精神贯注于动作中,呼吸顺其自然,不加任何勉强或干扰。
与腹式呼吸相比,自然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较为逊色,但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此外,长拳运动中常用到的提、托、聚、沉四种呼吸法,如能合理运用,可使动作更加规范,技击意图更加明显。
所谓的提气是一种腹壁内收,胸腔尽力扩展.肩带肌并参予收缩的一种用力的胸式深吸气。
托气是指人体吸气将结束时紧接着来一个由慢渐快的半呼气,并顿然止于“闭气”。
它是用于高姿势或平衡动作的,目的是给人以稳定、自然、舒适的感觉。
太极拳运动中,聚气多是用于发力的一种呼吸,即吸气后“闭气”以待,随后发力,用力呼出相量的气体以达到摧力的目的。
而沉气则是太极拳运动中一种典型的腹式呼吸过程,气沉丹田,可使胸部宽舒、腹部充实、降低身体重心,达到根基稳健的目的。
太极拳运动中呼吸所存在的弊病在了解太极拳的几种呼吸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发现,练习者在呼吸运动中常出现憋气或呼吸不加控制等问题。
太极拳呼吸的正确方法:
1、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吸气时同时小腹内收,两脚十指抓地,涌泉穴要虚。
要注意,这与我们生活中的呼吸不一样,生活中那种吸气,气吸到胸中,胸往外挺。
这个吸入的气,收敛入脊背时,胸不但不往前挺,而且胸还要随者吸气而内收,这对初学者者讲很难掌握,我相信只要用心就没有攻不破的难关。
只要大家掌握要领,多加练习即可,太极拳是注重慢练的一种养生运动,不可急于求成。
2、呼气时,内气下行沉入肚脐以下的关元穴,小腹外凸,两脚掌放松,同时小腹也有发胀发热的戚觉。
肚脐以下叁寸的关元穴部位就是武术界常说的”丹田”, 元穴-寸半上边那个穴位叫气海,是男人们生长气息功能强壮要穴,关元穴下一寸的地方,是中极穴,又叫气原。
这叁个重要穴位的部位构成了"丹田” 全部位,丹田是产生内气的源泉,丹田的开合吸引,可促使任督两脉的沟通,经脉也同时得以贯疏,内气流转,通遍全身,肾脏部位有胀热的感觉。
肾为生命之源,强壮身体之本。
练功的效果好坏,关键的问题是肾脏是否随者呼吸而开合,是否随者动作的运动而开合。
3、着动作的快、慢、起、浮,要呼吸与动作的密切配合,动作中有连吸,连呼,长吸,长呼、短吸、短呼、轻吸、深呼,吸气时的轻、呼气要长。
同时面部肌肉放松,呼气时心要虚静,胸要松空,心静胸才能空,胸空横膈膜才能下降,左右两肋才能下沉,气才能沉至丹田,腹部也自然充实,肾脏也自然放松。
4、气时使身体下实上虚,上体圆转自如,盘稳若盘石。
呼吸时和动作协调一致很重要。
可猛吸猛呼或憋气。
、。
聊聊太极拳的呼吸逆腹式呼吸也叫拳式呼吸,是练拳后身体产生的一种现象,而不是练习方法。
太极拳的呼吸方法是:呼吸自然,水到渠成。
我们在学习太极拳、瑜伽、普拉提等运动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非常有意思的词,比如:“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脊髓呼吸”“顺呼吸”、“逆呼吸”等等。
许多老师告诉学生什么时候要腹式呼吸,什么时候要胸式呼吸,可是却极少真正说清楚呼吸是什么。
一、呼吸系统呼吸系统是人体与外界空气进行气体交换的一系列器官的总称,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由大量的肺泡、血管、淋巴管、神经构成的肺,以及胸膜等组织。
二、呼吸的过程呼吸是通过胸腔容积的扩大缩小来影响到肺泡的伸缩,从而实现吸气和呼气的身体和外部气体的交换。
呼吸系统像一个塑料瓶,胸腔是瓶体,鼻子是瓶口。
当横膈肌放松的时候,瓶子就像被人轻轻捏着凹进去的状态;当我们吸气的时候,横膈肌收缩,瓶子恢复原状(横膈肌收缩,我们才可以把气吸进来);当我们呼气的时,横膈肌放松,瓶子凹进去。
三、生理呼吸的外在表现横膈肌是影响胸腔容积变化的最主要肌肉。
横膈肌的变化,我们是看不到的。
但是,胸部和腹部的变化,是可以观测到的。
让一个人平躺仰卧,当吸气的时候,可以观测到胸腹部是向上鼓起的;当呼气的时候,可以观测到胸腹部是凹下去的。
如果吸气的时候,你一定让自己的肚子凹下去,肯定会憋气憋得难受。
四、放松呼吸的外在表现肌肉最大的功能就是收缩和放松,动物的运动是靠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的。
但是,我们的肌肉系统又经常会做出一些无意识的习惯性活动。
我们通过入静,让精神和身体放松下来,去感受我们的呼吸和身体的变化。
当自然呼气的时候,横膈肌放松的同时,我们用意念去引导自己腹部的肌肉也去放松。
经过一段的习练之后,身体的放松成为本能,肌肉的无意识收缩活动减少。
呼气的时候,腹部的肌肉也会跟着放松,肚子自然就鼓起来了,也就是所谓的腹式呼吸。
当我们身体放松以后,呼吸会慢慢变得细匀慢长。
由平常的每分钟12—20次,逐渐过渡到每分钟10次、8次、6次、4次、2次,甚至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