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高三语文分班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1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都正确的是:A. 炽热(chì rè)恬静(tián jìng)突兀(tū wù)B. 融化(róng huà)潜伏(qián fú)赋予(fù yǔ)C. 蜿蜒(wān yán)瞬息(shùn xī)装饰(zhuāng shì)D. 沉默(chén mò)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演绎(yǎn y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
B. 我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
C. 这位科学家在研究中不断探索,终于解决了困扰学术界多年的难题。
D. 他凭借出色的才能和勤奋努力,成功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3. 下列词语中,与“汗牛充栋”意思相近的是:A. 满载而归B. 纸上谈兵C. 腹有诗书D. 奋不顾身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那里风景如画。
B.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温暖。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看。
D. 那个孩子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5.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黄河景象的是:A.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6. 下列词语中,与“高山仰止”意思相近的是:A. 顶礼膜拜B. 肃然起敬C. 恭敬有加D. 毕恭毕敬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那个孩子聪明过人。
C. 这本书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声音像黄鹂一样清脆。
8. 下列词语中,与“海纳百川”意思相近的是:A. 独树一帜B. 独占鳌头C. 独辟蹊径D. 独具匠心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这座山高得插云。
高中分班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原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只希望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显达。
(2)文中“先帝”指的是谁?(2分)答案:刘备。
2.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2)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4分)答案:比喻、拟人等。
例如,将家乡的河流比喻为“母亲的乳汁”,将春天的风拟人化为“温柔的手”。
二、数学试题及答案1. 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1)\(3x^2 - 5x + 2\) 在 \(x = 2\) 时的值。
(5分)答案:\(3(2)^2 - 5(2) + 2 = 12 - 10 + 2 = 4\)。
(2)\(\sqrt{25}\) 的值。
(3分)答案:5。
2. 解下列方程:(1)\(2x - 3 = 7\)。
(5分)答案:\(x = 5\)。
(2)\(3x^2 + 2x - 5 = 0\)。
(7分)答案:\(x = 1\) 或 \(x = -\frac{5}{3}\)。
三、英语试题及答案1. 单项选择:(1)He is one of the students who _______ to Paris.(3分)A. have beenB. has beenC. have goneD. has gone答案:B。
(2)The book is worth _______.(3分)A. to readB. to be readC. readingD. being read答案:C。
2. 阅读理解:(1)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4分)答案:The passage mainly talks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What does the author suggest we should do?(4分)答案: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take actions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四、物理试题及答案1. 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_0\) 和加速度\(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物体在第3秒内的位移。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B. 窃窃私语(qiè qiè sī yǔ)C. 独出心裁(dú chū xīn cái)D. 畸形怪状(jī xíng guài zhu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决定举办一次有针对性的讲座。
B.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解决。
C.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是并不骄傲自满。
D. 由于天气原因,火车晚点了两个小时。
3. 下列词语中,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风和日丽B. 满载而归C. 一帆风顺D. 水落石出4.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像小猴子一样机灵。
B.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像一座宝库。
C. 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温暖。
D. 她的歌声像夜莺一样美妙。
5. 下列诗句中,描写月亮的诗句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词汇的一项是:A. 茶几B. 真理C. 火车D. 舟船7. 下列句子中,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一项是:A.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C.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B. 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潇洒(xiāo sǎ)瞬息(shùn xī)精益求精(jīng yì qíng jīng)B. 落魄(luò pò)碌碌无为(lù lù wú wéi)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C. 沮丧(jǔ sàng)炽热(chì rè)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D. 混淆(hùn xiáo)骄傲(jiāo ào)毛骨悚然(máo gǔ sǒng rá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科学家们发现这种新型药物对于治疗癌症具有显著的效果。
B.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C. 他的文章语言优美,结构严谨,深受读者喜爱。
D.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增加学生的作业量。
3. 下列诗句中,用词精妙、意境深远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C.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B.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描写战争与英雄的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C. 《西游记》是一部描写孙悟空等四人取经的小说,作者是吴承恩。
D.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背景,描写梁山好汉的小说,作者是施耐庵。
5. 下列关于古诗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表达了作者对黄河壮丽景色的赞美。
B. 《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学校高中分班考试题及答案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讣告(fù)恫吓(hè)拮据(jū)锃亮(zèng)B. 桎梏(gù)绯红(fēi)徜徉(cháng)缜密(zhěn)C. 恣意(zì)蹒跚(pán)缱绻(quǎn)剽悍(piāo)D. 恪守(kè)翩跹(xiān)饕餮(tāo)踯躅(zhú)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秀,但是热爱劳动,乐于助人。
C.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教育。
D. 他那锐利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使我感到非常不安。
答案:D(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3. “政通人和”中的“政”指的是()。
A. 政策B. 政治C. 政事D. 政令答案:C4. “百废俱兴”中的“俱”意思是()。
A. 一起B. 全部C. 都D. 同时答案:C5. “衔远山,吞长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拟人B. 夸张C. 对偶D. 比喻答案:A(三)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8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分班考试题目及答案语文分班考试是很多学校用来评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套模拟的分班考试题目及答案示例: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惩罚(chéng fá)B. 符合(fú hé)C. 勉强(miǎn qiǎng)D. 载歌载舞(zài gē zài wǔ)答案:D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因为生病,所以没有参加考试。
B. 经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提升。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答案:C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 春眠不觉晓,____。
- 会当凌绝顶,____。
答案:处处闻啼鸟;一览众山小。
2. 请填写下列成语的后半部分。
- 一箭双雕,____。
- 画龙点睛,____。
答案:一举两得;点石成金。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金黄的稻谷,硕果累累的果园,都是大自然对辛勤耕耘者的馈赠。
然而,秋天也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季节。
每当秋风起,落叶纷飞,人们总会想起那些逝去的日子,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
问题:1. 秋天在文中象征着什么?(5分)答案:秋天在文中象征着收获和怀念。
(意思相近即可)2. 文章中提到的“大自然对辛勤耕耘者的馈赠”指的是什么?(5分)答案:指的是金黄的稻谷和硕果累累的果园。
(意思相近即可)3. 为什么秋天会让人怀念?(10分)答案:秋天会让人怀念,因为秋风起,落叶纷飞,容易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意思相近即可)四、作文题(共40分)题目:《我的家乡》要求:1. 描述你的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琳琅满目水落石出B. 贪得无厌画龙点睛C. 妄自菲薄眼疾手快D. 走马观花雪中送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老师心目中的佼佼者。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我很抱歉,因为我的失误导致你受到了损失。
D. 为了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父母都是教师,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B. 这个故事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小村庄,那里的风景十分优美。
C.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他的知识面很广。
D.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那棵树像一位慈祥的老人,静静地守望着这片土地。
B.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温暖了周围的人。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让人百读不厌。
D. 夜晚的星空犹如一张巨大的银盘,点缀着整个夜空。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原句:他认真地听了老师的讲解。
改句:老师讲解的内容,他认真地听了。
B. 原句: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
改句:这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
C. 原句:她每天都按时完成作业。
改句:每天按时完成作业的是她。
D. 原句: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
改句:我国的发展速度,很快。
6.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自信,让人不禁肃然起敬。
B. 这个问题太复杂了,他一时难以解决。
C. 她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出差错。
D. 那个孩子虽然年纪小,但是他的智慧超出了同龄人。
7. 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毅力:指一个人坚持不懈、不怕困难的精神。
B. 奋斗:指为了实现目标而努力拼搏。
C. 坚强:指一个人的身体健壮、精神饱满。
D. 谦虚:指一个人谦虚谨慎、不自以为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殷切期望恣意妄为B. 惟妙惟肖面面俱到C. 鸿毛微利殊途同归D. 载歌载舞纵情恣意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在工作中积极肯干,处处为集体着想,深受领导和同事们的赞扬。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C. 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决定从今年开始,对所有教师进行业务培训。
D. 他是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病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悠然见南山”(悠然:闲适的样子)B. “长风破浪会有时”(破浪:比喻克服困难)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凌绝顶:攀登最高峰)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美丽的月亮)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有误的一项是()A. 雪花飘飘,像朵朵白云从天而降。
B.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C.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D. 河水奔腾,如一条巨龙翻腾。
5. 下列各句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平时很节俭,但这次却出手大方,让大家很惊讶。
(节俭:节约)B. 她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伶俐:聪明机敏)C. 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
(离奇:离奇古怪)D. 他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在关键时刻却能挺身而出。
(内向:性格孤僻)6.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女儿说:“爸爸,你工作太辛苦了,要注意休息。
”B. 同学说:“老师,你今天的讲解真精彩!”C. 朋友说:“明天我请你吃饭,你一定要赏光啊!”D.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这次考试都及格了。
”7. 下列各句中,用词准确、得体的一项是()A. 他这次演讲获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
B. 她的画技越来越精湛,作品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C. 这位科学家严谨治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lào yàn)B. 翻箱倒柜(dǎo guì)C. 水滴石穿(shuǐ dī shí chuān)D. 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与他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B. 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做好。
C. 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生动,引人入胜。
D. 现在的社会竞争激烈,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气氛活跃。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C. 我们要珍惜宝贵的时间,努力学习。
D. 那个演员的演技非常高超。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序不当的一句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原因是老师给他补课。
B. 他因为家庭贫困,所以不得不辍学。
C.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难,需要向老师请教。
D. 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于助人。
5. 下列各句中,没有滥用介词的一句是:A. 他对这个问题了解得非常清楚。
B. 他对这个问题了解得很清楚。
C. 他对这个问题的了解非常清楚。
D. 他对这个问题的清楚了解。
6.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他的歌声如夜莺般美妙。
B. 那座山就像一位老人。
C. 他的文章犹如一篇美妙的乐章。
D. 他的脸色苍白,如同一张白纸。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意重复的一句是:A.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B. 这本书确实非常值得一看。
C. 这本书的确非常值得一读。
D. 这本书确实非常值得一看。
8.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难道他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吗?B. 他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呢?C. 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是不对的。
D. 他怎么会不知道这是不对的呢?9.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那本书厚得像一本字典。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恍若隔世(wǎng ruò gé shì)B. 融会贯通(róng huì gòu tōng)C. 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D. 轻歌曼舞(qīng gē màn wǔ)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
B. 这位作家的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的新书一上市就卖出了几十万册。
C.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的表现令人失望,许多人都表示遗憾。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课外活动的比重。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学校最近举行了一场篮球比赛,结果我们班赢了。
”B. “他写的这篇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让人读起来很有趣。
”C. “她平时很安静,但一提到她的爱好,她就变得非常兴奋。
”D. “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此他付出了很多努力。
”4. 下列各句中,运用修辞手法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中。
B. 春风拂面,犹如妈妈的手抚摸着我的脸颊。
C. 这本书内容丰富,读起来让人欲罢不能。
D. 那座山,就像一位威严的巨人,屹立在那里。
5. 下列各句中,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里的佼佼者。
B. 这位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喜爱。
C. 她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
D. 这场演出精彩纷呈,观众们赞不绝口。
6. 《离骚》中,屈原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______。
”7. 《出师表》中,诸葛亮说:“______,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8. 《赤壁赋》中,苏轼写道:“______,______。
”9. 《阿房宫赋》中,杜牧写道:“______,______。
”10. 《背影》中,朱自清写道:“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分班考试试题总分:100分时间:120分钟说明:试卷共12页。
请把答案按要求完成在答题纸9——12页上。
第一卷(共15小题,30分)一、基础部分(每题2分,共14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字音全部相同的是()A 屏bǐng 屏.除屏.弃屏.息屏.障B 泊bó淡泊.湖泊.漂泊.停泊.C 和hé和.平和.谐讲和.暖和.D省xǐng 反省.省.亲省.悟省.察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风烛残年目不遐接礼尚往来至高无上B 一筹莫展绵里藏针怨天尤人走投无路C 不胫而走一张一弛针砭时弊满腹经论D 黄梁一梦饮鸩止渴曲突徙薪兴高采烈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诗人的思想是的: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的特有气质。
②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
③王菲的西安演唱会很成功,这其中也有师的一份功劳。
A 明晰溶进化妆B 明白融进化装C 明晰融进化妆D明白溶进化装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因而也是不足为训的,重要的是能够承认错误,并能改正错误。
B 老师这几年对同学们耳提面命,悉心教诲,大家都很感动。
C 8月7日“亚洲杯”决赛,中国VS日本,万人空巷,大家都守在电视机前,期待中国队的胜利。
D 汛期到来,政府各部门积极做好了抗洪防汛准备工作,广大群众也趋之若骛,赶来相助。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到底哪里是安徒生写作的地方?哪里是他父亲的皮鞋作坊?已经无法弄清了。
B 要有意思才有话说;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那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 同时,在产品的包装上、商标上、说明书的文字、图片上讲究精美,也是完全必要的。
D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的说。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A 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拿不出新的软件,就难于抵制不健康的盗版的软件。
B 学校为了杜绝考试作弊的现象不再发生,纷纷贴出公告:考试作弊者,一经发现,一律开除学籍。
C 5·7大空难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中央要求各部门迅速建立和健全一整套安全管理制度,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D 日本内阁要员前往“靖国神社”为东条英机等战争罪犯招魂的错误做法,对于曾经饱受战争祸患的中国人民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是不能容忍的。
7、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⑴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环绕,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小题。
(6分)………………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选自《庄暴见孟子》8、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臣请为王言乐乐:快乐B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庶几:差不多C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极:极端D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蹙頞:收紧额头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①与少.乐乐,与众乐乐②太后之色少.解B ①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②箕畚运诸.渤海之尾C ①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②而良人未之.知也D ①可得闻与.②为肥甘不足于口与.10、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解说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孟子为了向齐宣王宣传自己的仁政思想,采取了奉承齐王、借题发挥和转换内容的方法,显示了他的论辩艺术。
B 齐王用的“先王之乐”与“世俗之乐”和孟子用的“今之乐”与“古之乐”两组概念虽然相似,却也不尽相同。
C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是孟子对前文描述的总结,点出了苛政的弊端。
D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反对国君享乐的,因为老百姓对国君的享乐“举疾首蹙额”。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小题。
(10分)吴士,好夸言。
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
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
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争雄,兵未决。
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
然而不霸者,将劣也。
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
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
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
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
无赖士皆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
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
李曹公破钱塘,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搜得,至辕门诛之。
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观今天下..莫便于姑苏..B形势C士诚以为..能将兵也..然D未尝12、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然而不霸者,将劣也霸:称霸B 谈必推孙吴推:推崇C 燕饮其所募士燕:豪放D 月靡粟万计靡:耗费,浪费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粟帛莫富于.姑苏②于.胜小敌何有③王果能将.吾④未尝能将.兵也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B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C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D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1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吴士“自高其能”的一组是:①谓举世莫及②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③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④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⑤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⑥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③④D ②⑤⑥1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吴士利用张士诚想夺取天下的心理,请求任命他为将领,定能夺取中原。
其实,他是个只会营私舞弊、纵酒享乐的吹牛大王。
B 吴士善谈兵法,一心想助张士诚夺得天下,然而,他招募的全是无赖懦弱之人,不战自溃,虽想临阵脱逃,最终仍然难免一死。
C 吴士自夸其能,尤其善谈兵法。
他对当时各方面的分析,深得张士诚的赏识。
实际上,他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懂得行军打仗,更不敢与李曹交战,只落得个被俘杀头的结果。
D 吴士自恃才能当世无人能及,骗得张士诚的信任和重用,但他既不懂得兵法,又不善于用人,死到临头,还吹嘘自己擅长孙权的用兵之法。
第二卷(70分)四、(30分)16、文言文翻译(10分)(1)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俾为将,听自募兵,戒粟吏勿与较赢缩。
(3分)②士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
(2分)(2)把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③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分)④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2分)17、古诗鉴赏(10分)(1)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4分)新沙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至。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①、对《新沙》一诗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后海鸥也知道了。
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②简要分析这首诗后两句在表达上的作用。
(2分)答:(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③题(6分)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作钟磬音。
前人评论此诗“清而僻”,本诗借题咏佛寺禅院的清静幽僻,抒发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本诗颈联历来被视为佳句,这两句诗中最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18、名句默写:(10分,每小题1分)①问君西游何时还,。
《蜀道难》②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③《兵车行》中揭示人民苦难根源的诗句是:,。
④《咏怀古迹(其三)》的颔联是:,。
⑤《阁夜》的首联是:,。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⑦,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⑧师者,所以。
《师说》⑨小楼一夜听春雨,《临安春雨初霁》⑩,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五、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9---22题。
夜色夏夜桥头,皓月当空,凉风习习,引来许多纳凉的人们。
桥下的河边,一阵悠扬的笛声传来,随即和上了一段柔美的二胡,接着几个老人便咿咿呀呀地唱了起来。
原来是几个头发斑白的老人在切磋技艺。
老人们的兴致很高,谈笑风生,又拉又唱,吸引了许多观众。
连一个衣衫褴褛、满面肮脏、身上还散发着一股股臭味的乞丐也凑了过来,入迷的听着。
老人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拉二胡的,听别人喊他“胡局长”或“老胡”,大概没退休之前是个局长。
老胡持弓一拉,指间便流淌出舒缓、柔美的音色来,听得人仿佛身上一凉,暑气顿消。
一曲终了,围观的人喝彩起来。
一个老头抢着说:“老胡不但拉得好,这把琴也珍贵呢,值两三千块呢!”众人“啧啧”称奇,老胡的脸上溢出得意来,他解释这琴为什么这么贵,他说琴头是象牙,琴杆是黑木,这蒙的蟒皮可不是一般蛇皮,而是蟒的颈皮——试想,一条蟒蛇的七寸之处的皮能蒙几把二胡?这都是珍贵之物所制,故而值钱。
众人又是一番惊叹。
这时,忽然一个不和谐的尖尖的声音插过来:“琴是好琴,可惜废了。
”人们一看,原来是那个乞丐在说话。
众人立时哑然,先前说话的老头儿显见是个爽快人,他反问道:“怎么废了?”乞丐说:“二胡这东西属贱,要越拉越好,不拉就算废了。
三年不拉,便是废琴;十年不拉,便是死琴了。
”人们一听还有些讲究,但有几个年轻人挑逗乞丐:“你既然懂琴,想必也会拉,你就拉一段,我们听听。
”乞丐连忙推辞,那老头儿却不由分说,从老胡手里抢了二胡就往乞丐手里塞。
乞丐拿了琴也就不再客气,他在台子上正了正身子,调试了几下音,手腕一动,立刻就令人感到是个内行。
琴声响起,听众马上分辨出和老胡拉的完全不一样,老胡拉得单薄、轻飘,仅仅是成调而已,而这个乞丐却拉得厚重、连绵、凄婉、如怨如诉,把音符当作一支支利箭,射到每一个人的心里!人们再看乞丐,不禁大吃一惊!月光下的乞丐乱发飞扬,双目炯炯,与先前的模样判若两人!乞丐昂首挺胸,意气风发,风神气韵俱佳,显出一个音乐大师的气概;一摆头,一抖弓,一弹指,莫不潇洒自如,顾盼神飞,把一群人都看得呆了,听得呆了!连月亮也似乎听得醉了!一曲终了,乞丐凝然不动,最后一个音符还在他的指间环绕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