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住宅规划中的生态策略摘要
- 格式:docx
- 大小:136.10 KB
- 文档页数:73
绿色生态小区规划策略第一部分绿色生态小区概念与原则 (2)第二部分可持续性发展策略分析 (4)第三部分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 (7)第四部分绿色建筑技术与材料应用 (10)第五部分水资源管理与循环利用 (13)第六部分能源效率提升与可再生能源 (15)第七部分绿化植被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6)第八部分社区参与与居民生活质量 (19)第一部分绿色生态小区概念与原则绿色生态小区是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在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策略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一、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绿色生态小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自然为友、以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居住区。
它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建,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绿色生态小区强调在满足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基础上,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生态小区的原则1.生态优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优先考虑生态因素,保护和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资源节约: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实现水、电、气等资源的节约使用。
3.循环利用:推广绿色建筑材料和产品,鼓励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建立完善的垃圾分类与处理系统。
4.人文关怀:关注居民的身心健康,提供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5.科技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绿色生态小区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管理与服务。
三、绿色生态小区的规划策略1.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居住区内的功能分区,如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区等,确保各功能区之间相互协调,形成有机的整体。
2.绿化景观:加大绿化覆盖率,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打造多样化的绿地系统,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
3.交通组织:优化道路交通设计,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公共交通等,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住宅设计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
生态住宅设计是指在满足人类居住需求的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就将对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和现状,并探讨其未来发展方向。
一、生态住宅设计的特点1. 环保节能:生态住宅设计注重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节约能源,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更倾向于环保材料,并且在房屋的造型、采光、通风等方面都力求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
2. 循环利用:生态住宅设计鼓励废物再利用,采用垃圾分类处理和废物循环再利用技术,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达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健康舒适:生态住宅设计追求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适感,注重室内空气质量和采光条件,同时还要考虑住宅周边的绿化环境和噪音污染情况。
4. 生态景观:生态住宅设计更注重打造宜居的生态景观,注重规划和设计住宅周边的绿化带、景观区域等,打造生态美丽的住宅环境。
1. 国内外生态住宅设计理念不断融合。
受到国际社会和国内环保理念的影响,生态住宅设计理念在国内得到了不断传播和发展,国际上的一些住宅设计理念也逐渐被引进到国内。
2. 生态住宅设计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由于社会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生态住宅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些高端别墅或者一些公共建筑,如今在一些普通居民住宅中也开始出现了生态住宅设计的影子。
3. 生态住宅设计技术不断更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住宅设计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一些新型材料和科技产品开始逐渐应用到生态住宅设计中,为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1. 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虽然生态住宅设计的理念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大多数地方,人们对生态住宅设计的认知度还很低,因此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住宅设计中来。
2. 引导企业研发更多的生态建材产品。
作为生态住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建材的研发和应用也至关重要,因此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投入,引导企业研发更多的生态建材产品,并推动其在生态住宅设计中的应用。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探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住宅设计在住宅建筑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生态住宅设计旨在创造更加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居住环境,让居住者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文将探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住宅设计,并就其特点、优势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生态住宅设计的特点1. 绿色环保生态住宅设计注重使用环保材料,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它的建筑结构和建材是绿色环保的,设计中还会融入植被、绿化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
2. 节能减排生态住宅设计采用高效节能的建筑技术,包括隔热、隔音、保温等措施,减少室内外温度差异,降低能耗。
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
3. 健康舒适生态住宅设计注重室内外环境质量,采用绿色植物、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天然采光等措施,营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减少使用化学材料和装饰品,避免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 可持续发展生态住宅设计强调可持续发展,建筑具有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环境变化。
设计中还会考虑到再生利用和循环利用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弃物和资源浪费。
二、生态住宅设计的优势1. 提升居住品质生态住宅设计可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住户的生活品质,创造更加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让人们更加享受居住的乐趣。
2. 节约能源生态住宅设计采用节能技术和再生能源,有效减少能源消耗,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降低了能源开支,符合节约能源的经济效益。
3. 降低碳排放生态住宅设计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采用可再生能源,有效降低了碳排放,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生态住宅设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对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生态住宅设计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技术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生态住宅设计将会更加智能化,通过自动化系统对能源的管理和利用,实现更加高效的节能效果。
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住宅区规划策略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住宅区的规划与建设一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
而在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生态城市建设中,住宅区规划更应该注重环保、资源节约和社会公平等因素。
本文将从住宅区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住宅区规划策略。
二、生态城市住宅区规划的目标与原则1.目标生态城市住宅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这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保护。
住宅区规划应当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2)资源节约。
住宅区规划应通过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土地等方式,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循环利用。
(3)社会公平。
住宅区规划应当兼顾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实现城市住房的公平分配和优质供给。
2.原则(1)生态原则。
住宅区规划应与城市的生态系统相一致,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负面影响。
(2)节约原则。
住宅区规划应遵循资源节约的原则,推广节约型社会和循环经济模式。
(3)美观原则。
住宅区规划应注重环境美观和人居舒适性,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4)公平原则。
住宅区规划应注重不同居住群体的公平利益,实现城市住房的公平分配和优质供给。
三、生态城市住宅区规划策略1.合理规划住宅区布局(1)分区布局。
住宅区应按照生态原则和功能要求,合理划分不同功能区和服务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文教区等。
(2)布局紧密度。
住宅区规划应尽可能使房屋紧凑布局,缩小建筑用地面积,减少建筑物间的空隙,并增加各类绿地面积和耐污染植物种植比例。
2.注重建筑设计与节能技术应用(1)建筑设计。
住宅区建筑应符合生态原则和城市环境要求,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采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及建筑用水的节约。
(2)节能技术应用。
住宅区采用节能技术和设施,如草坪、屋顶绿化、太阳能等,减少对能源的消耗,使住宅区具有清洁、低碳、节能的特点。
3.营造宜居的生活环境(1)公共服务设施。
浅论生态小区规划设计策略最近,人们持续在研究有利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生态策略已经成为当今的主流,绿色环保的生态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应运而生。
用科学生态的方法与理念,规划以“人本、自然、融合、科技、安全”为中心原则,充分顺应和利用周边环境的自然肌理让内外环境有机结合,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这就是生态小区规划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路线。
一、小区规划设计1.1规划布局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城市肌理的关系,充分尊重城市空间,采用小区—组团—住宅院落三级结构形式,形成“一心、一轴、两片区”的规划格局。
一心,即由地块中央的的中心广场构成的小区核心景观区与交通枢纽,位于小区主入口后部,基地的中心,是整个地块的标志性景观与核心区域。
一轴,指由小区南北两面入口广场与中央景观区形成的空间主轴,同时也是小区的景观轴线。
两片区,为区内空间主轴分隔所形成的的的多层区和高层区,分列主轴两侧,并通过曲环形生态路网连接为一个整体。
小区通过贯穿地块中央的空间轴线大体分为两个片区,面对行政中心区的地块呈行列布置多层洋房,布局规整,造型大气高贵,格调高雅,让行政中心区域视线通畅,赏心悦目。
东面的高层区则布置灵活,布局错落有致。
整个小区建筑以中心广场构成的核心景观区为中心,形成放射状布局。
商业、集中商业等公共设施布置于沿城市道路的地块外围。
整个小区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形成自西向东,由南至北逐渐抬高的空间格局,烘托出项目所在区域欣欣向荣之势,营造层次丰富的城市天际线。
1.2交通组织在道路规划方面,道路规划根据社区设计主题与布局特点,将基地主入口及车行入口分别设置在与北二路和北三路相接的南面和北面,东西两侧设置人行入口作为次入口,内部设置完善的环形道路,以满足消防要求。
在车辆规划方面,小区内实行人车分流的原则,车辆通过车型入口后,均停入半地下室车库。
人行道路多设计成自由曲线形态,流畅而灵动。
浅议生态住宅小区规划(二)引言概述:生态住宅小区规划是当前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浅议生态住宅小区规划进行深入探讨。
这些方面包括:生态资源利用、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交通规划和社区服务设施。
通过这些点的详细阐述,我们将理解到生态住宅小区规划中的重要考虑因素以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正文:一、生态资源利用1. 整合当地生态资源,减少土地占用。
2.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绿地和设施,促进居民的自然互动。
3. 鼓励可持续的能源利用,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4. 收集雨水并进行合理应用,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5. 保护和利用周边自然环境,提高小区的生态价值。
二、空间布局1. 优化居住空间的布局,注重阳光照射和通风效果。
2. 划分不同功能区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3. 设计景观走廊和步行道,提供方便的交通及休闲环境。
4. 构建多层次的公共空间,促进居民社交和邻里共同体感。
5. 考虑未来发展,保留适当的用地空间,以适应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需求。
三、建筑设计1. 运用可持续建筑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 设计通风良好的建筑,提高住宅舒适度。
3. 引入自然光线,减少室内照明需求。
4. 使用节水设备和水循环系统,减少用水量。
5. 考虑不同居住群体的需求,提供多样化的住宅类型和户型。
四、交通规划1. 设置步行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
2. 规划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降低个人汽车使用率。
3. 设计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4. 配置充电设施,方便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辆的使用。
5. 减少车位数量,鼓励共享出行和停车。
五、社区服务设施1. 规划健康和教育设施,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2. 打造多功能的社区中心,促进居民互动和文化交流。
3. 提供便利的商业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购物需求。
4. 创建社区园艺和农业项目,增加居民的参与感。
5. 发展社区志愿者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总结:综上所述,生态住宅小区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
浅谈小区规划设计中生态策略的运用摘要:居民小区是一个城市的最基本构成因素,一个城市现代化进程在小区的现代化建设上有着最直接的体现。
此外,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
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建设生态小区可以居民的居住要求。
本文围绕小区生态问题,阐述了生态小区的含义及小区规划中运用生态策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生态策略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正文: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有了更高的要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
要解决小区规划设计中的问题可以从建设生态小区着手。
绿色低碳,满足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是将来住宅小区的发展趋势。
关于生态小区。
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
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
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特点:和谐性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
试论居住区的生态规划策略【摘要】我国居住区的生态规划的发展经历了由单一规划而至“以人为本”的规划的过渡阶段,而生态环境的规划则就显得极为重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有所增长,对待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长。
居住区的生态环境是通过调整人们居住环境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因子以及生态关系,使得整体的居住环境更适合人们居住。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马塔的“带形城市”等城市规划理论成为现代生态城市的原型。
追求自然的生态环境,使居住区成为更具有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理想城市居住区。
【关键词】居住区;生态规划;可循环居住区的生态环境符合城市规划以及区域规划。
地域和城市环境的融洽,是生态小区的一部分,体现了其所在的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和传统小区相比较有本质的不同。
和谐生态小区中自然与人共生、人们回归自然、热爱自然、自然与小区融为一体。
同时能营造出满足人类的自身发展需求和环境,富有自然气息、充满文化气息呈现出的繁荣、活力和生机。
让人们一回到这里就会感觉到前所未有的舒适和放松。
可持续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性发展为指导,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发展,能够在获得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经济快速、高质的增长。
可以把小区的自然环境作为整个小区的公共资源得到永续的利用。
整体的生态小区不只是环境优美或是自身繁荣,而是兼顾社会、经济、环境的整体发展,小区生态化亦不是某一个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的生态化,实现了整体上生态文明的发展。
因此,建设小区的生态环境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污染。
实现节能环保、节约有限的资源、减少污染以及对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小区自身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强大动力。
1 居住区生态的规划结构利用生态规律,以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介入工程的措施以及技术手段,对传统小区进行规划和设计,让小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小区,利用小区的生态文明来加速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论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追求,为此,我认为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绿色生态住宅标准体系。
在以前,我国没有完善的绿色生态住
宅标准,而一些开发商也缺乏相关知识,致使许多住宅都存在一些环保和
健康隐患。
因此,建立绿色生态住宅标准体系可以规范住宅和开发商的行为。
2.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公众意识的提升可以让更多人意识到环保是自
己的责任,再通过购房、使用住宅等方式,从自身做起,为保护地球环境
出一份力,这样也可以加强绿色生态住宅的普及。
3.建立奖励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措施,鼓励开发商和建筑设
计师们在环保和节能方面的技术不断创新,同时奖励环保创新的先进单位
和个人,提高环保技术的推广力度。
4.加强对绿色生态住宅的宣传。
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
广泛宣传绿色生态住宅的建设和发展成果,同时加强公众对绿色生态住宅
的了解和认识,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推动绿色生态住宅的快速发展。
生态住宅规划中的生态策略摘要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生态住宅规划中的生态策略摘要生态住宅是2l世纪建筑的发展趋势,同时,我国的住宅建设也掀起了“生态潮”,国家建设部相继出台一些法规和文件规范生态住宅的建设,但是对于生态策略的类别以及如何在生态住宅规划中应用生态策略,并没有一个详细的阐述。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住宅在国际和国内的发展历程,生态住宅的内涵和规划设计方法,并描述了我国绿色生态住宅的现状,展望了我国生态住宅的发展前景。
其次,对生态住宅中的生态策略公众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系统的阐述了生态住宅规划中可利用的生态策略。
最后,研究苏州市所在气候区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以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规划得出如何将所列出的生态策略应用到生态住宅规划中,为该区域生态住宅规划中生态策略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理论指导。
关键词生态住宅;生态策略;生态规划;苏州Ecosystem Strategy in Ecosystem ResidenceProgrammingAbstractThe ecosystem residence is a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2 l century building in the meantime,the residence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also brought about " a ecosystem tide", national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has pedestaled some laws and documents to norm ecosystem residence of construction successively,however, there is no detailed elaboration to the categorys of ecosystem strategy and how to apply ecosystem strategy in the programming of ecosystem residence. Firstly, This thesis introduc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ecosystem residence at n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t local, the content of ecosystem residence and the programming design methods, and descripts present condition of green ecosystem residence in our country, then outlooks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of ecosystem residence in our , this thesis analysises the public cognition to the ecosystem strategy in the ecosystem residence and elaborates ecosystem strategy that can be used in ecosystem residence , taking suzhou for an example,the thesis researches its climate and geography condition, and programs the application to the ecosystem strategy listed by tak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ecology as instruction, thus it provides a theory instruction for the programming of ecosystem residence in this district.Keywords Ecosystem residence; Ecosystem strategy; Ecosystemprogramming;Suzhou目录第1章绪论研究背景1.1.1时代背景18世纪英国思想家怀特其代表作、出版于1789年的《塞尔波恩的自然史》是英美自然史学说的奠基之作,也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提供了最早的代表性观点,是近代西方系统表述生态思想的第一人。
他的生态学概念包含了:发现、享受自然间田园式的和谐,指出自然的经济体系神秘而完美。
生态思想认为要截止对自然资源、能量的掠夺性索取;要“恩泽鸟兽,惠及子孙”;要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的过程中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生态思想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绿色生态思想观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再是狭隘的“以人为本”,而是整个生态生物链,绿色生态思想深刻地觉悟到: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一味地满足人的欲望,很可能违背生态规律,破坏生态平衡,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90年代中期才兴起的生态住宅是在比较工业化城市钢筋混凝土住宅的诸多弊端后才产生的。
由于西方工业经济活动是严格按行业、产品和企业专门分工,居民被一个个“水泥笼子”和“金属盒子”隔离在工业式的住宅内,人为地阻断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违背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生态规律。
居民无不怨言:“工业化的城市住宅只是一堆没有生机的水泥笼子,不管室内如何装饰精美,也是走进地狱的天堂。
”人们期待着人与自然相融的居住环境。
仅接假日去游憩回归自然远远满足不了心理上的需求,于是东方“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在西方发达国家便乘风而兴,发展很快。
上世纪末,各类型的国际城市生态住宅将是世界建筑业乃至房地产业面临的一场革命,是21世纪房地产业发展的趋势。
2000年国际城市生态住宅学术研讨会给“生态住宅”下的定义为: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前提,以有益于居区的环境、健康、节能、方便生活为宗旨,使居住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物质上完全处于良性状态,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融合,人与人的沟通的新型住宅,称之为生态住宅[2]。
生态住宅的实质是现代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
构建生态住宅要通过高质量的绿化、清洁的水源、自然能源和人文资源的合理利用、培养高素质的居民以及合理科学的前瞻性的管理等手段,实现居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1.1.2 国际背景与各位专家的理论和实践相对应,国际会议也在频繁地召开,这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对人居环境的重视。
1972 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1976 年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人类聚居大会并随后成立了联合国“人类聚居委员会气CHS)和联合国“人类住区中心”。
1988年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200 年全球住房战略》,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UNCED),通过了《21世纪议程》,其中将“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列章予以重点论述,对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促进住区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和运输系统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和实施手段[3]。
这阶段的研究内容在技术方面着重于人工环境的节能设计和无害化设计。
建筑师们提出了3R 原则,即减少不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的使用(Reduce),尽量重复使用建筑构件或建筑产品(Recycle),加强对老旧建筑的修复和某些构成材料的重复使用(Reuse),此类建筑通过各种方式节能或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因此被称为“生态建筑”、“绿色建筑”或“节能建筑”。
1996年6月,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城市问题首脑会议。
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城市化过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及29项目标,如“鼓励在中小城镇和农村增加生产性投资、就业机会、基本公共设施,促进住宅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社区充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同时,降低水的综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用水规划”,“促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改变一些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形式、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居的生态足迹,为所有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与工作环境,满足基本需求”;“对于人居项目和政策要注意优先减少由于不适当的给水、卫生设备、排水以及包括生活垃圾在内的废物管理和处理造成的城市污染”,“鼓励提高住区内用能的效率、降低能耗、尽量使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1998年10月加拿大、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建筑学者在加拿大召开了“绿色建筑’98〞(Green building Challenge′98),会上总结了各国的建筑学者在绿色建筑及住区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实践。
第二届联合国人类住区会议(人居二)于19%年6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会议的目标在于探讨两个具有同样全球性重要意义的主题,即“人人有适当的住房”(Adequate shelter for All) 和“城市化世界中的可持续人居住区发展(Sustainable Human Settlements in an Urbanizing World)。
国际人居委员会机构认为:今后人类的居住地都要逐步改造成为当代和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基地。
就是要以人们可以承受,而又不影响生态平衡的方式来满足所有人类的居住要求。
改善人类居住地的环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认识,并成为共同的奋斗纲领。
2001年,人居特别联大会议全面审查和评价“人居议程”的实施情况,指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解决人类住区的必由之路,人类住区的发展与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人类住区的建设应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手段”[4]。
1.1.3国内背景我国的人居研究历史很短。
改革开放后,国家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人居也由研究转为实践。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目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了与人居环境、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地区建筑环境、自然景观开发等有关的科研项目,并组织召开了两届青年学者人居环境科学研讨会。
在与国际的接轨方面,中国也做出了努力。
1991年,联合国人居中心与我国建设部联合成立了人居中心信息办公室;1992 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上,中国政府签署了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21 世纪议程》等文件;随后,中国政府又提出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1991~2000》等一系列战略措施和方针政策,并将其纳入“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
1993年,中国正式启动了“2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颁布了《中国城市小康住宅通用体系(WHOS)设计通则》,提出了“以人为核心、可持续发展、智能化设备、工业化技术、成套成品配置、现代化管理、个性化”等未来住宅设计与建设的七项原则,并以此在全国56个城市65个住宅小区开展了“小康住宅建设”的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