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其直方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32.47 KB
- 文档页数:2
血细胞直方图的临床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是一种多参数检测仪器,一般在报告单上有三个组成部分:(1)有关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定量检测结果;(2)三类细胞的直方图,横坐标是细胞体积的大小,用fl表示,纵坐标是某一体积细胞所占的百分率,(3)警示符号。
三分类血球分析仪是根据库尔特原理设计的,其基本原理是当血细胞通过一个电场,产生电阻及脉冲波。
仪器采集这些信息,进行分析。
不同血细胞(如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体积大小不同,产生的电阻和脉冲波大小也不同,这样就可以将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所以血球分析仪不能代替人工显微镜检查。
但是,直方图和警告提示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异常情况。
一、血细胞直方图的形成1、血细胞分析仪基本原理: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电阻抗(库尔特原理)原理,即血细胞作为一种物理颗粒,在通过电场时产生电阻,从而出现脉冲波,脉冲波的数量反映了血细胞的数目;而不同体积大小的血细胞所产生的脉冲波大小也不相同,根据脉冲波的大小可以对不同的血细胞进行分类计数。
全血进入血球分析仪以后,白细胞进入白细胞计数通道,仪器计算机部分可将白细胞体积从35-450fl 分为256个通道,每个通为1.64fl;而红细胞和血小板进入另一个共用通道,其中血小板储存于64个通道,体积范围为2-20fl。
仪器在白细胞通道中按体积大小,将白细胞分成三组:35-98fl的为淋巴细胞,98-150fl的为中间细胞(其中包括单核细胞,嗜酸和嗜碱性粒细胞)和150-350fl的嗜中性粒细胞。
仪器在红细胞和血小板通道中也按体积大小区别红细胞和血小板:3-30fl的被认定为血小板,而30fl 以上的被认定为红细胞。
2、直方图的形成细胞直方图的横坐标是细胞体积大小,以fl表示;纵坐标为某一种体积细胞所占的百分比,以%表示。
直方图反映的是血细胞体积大小的分布情况。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直方图各具特点,正常人的细胞直方图在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上有特定的曲线。
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及分布宽度对贫血的诊断治疗及意义发表时间:2014-07-11T10:13:20.0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孙红霞张景云[导读] 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以伴有贫血。
孙红霞张景云(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高青院区 256300)【摘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由血液分析仪测量后获得,是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简言之,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
多数仪器用所测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来表示,即RDW-CV,也有的仪器采用RDW-SD报告方式。
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客观、准确。
其正常参考值范围为11.5—16.5%。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分布宽度贫血分类贫血诊断治疗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分析仪【中图分类号】R5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031-02一、贫血的概述贫血是临床最常见的表现之一,然而它不是一种独立疾病,各种疾病都可以伴有贫血。
所谓贫血是指在一定容积的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低于正常标准值的下限称为贫血。
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最为重要,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血红蛋白正常值随年龄变化而有所不同,在新生儿期﹤145g/L、4月时﹤90g/L、4~6月时﹤100g/L、6月~6岁时﹤110g/L、6~12岁时﹤120g/L者,一般可认为贫血。
贫血的最初感觉疲乏、困倦、软弱无力、皮肤粘膜及指甲苍白、活动后心慌、气促,严重和长期贫血者可引起心脏扩大,心率及脉搏增快、低热、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食欲减退、腹胀、恶心、便秘;贫血严重可有肝、脾肿大,生殖系统在女性可表现月经不调,在男女两性患者可有性欲减退等症状。
一旦发现贫血,必须查明其发生原因,尽快对症治疗。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其直方图在临床上的应用摘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国外已广泛用作贫血的诊断及分类的一项指标,再配以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HRD),有助于对病情及治疗情况的进展进行判断。
RDW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
它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为客观、准确。
RDW增大时有临床意义。
血小板体积增大时,直方图会出现明显拖尾现象。
有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干扰时,直方图尾部会抬高。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直方图;贫血【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37-0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诊断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在血液学实验室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客观准确的参数和实验数据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临床血液病及其它有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量化指标,围绕RDW临床实用价值,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工作,阐述了实用性和可靠性,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配以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RD),有助于对病情及治疗情况的进展进行判断。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50例贫血患者的MCV、RDW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进行分析。
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46岁。
均为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
1.2 方法采用DB-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
采患者全血,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2ml进行分析,标本留取后1小时内完成。
2.结果50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26例MCV均小于正常值RDW均增高,红细胞直方图中主峰左移,基底变宽,表现为小细胸低色素和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MCV、RDW均增高,直方图中主峰右移,基底明显变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MCV和RDW正常,慢性病性贫血4例,溶血性贫血1例RDW均增高明显,MCV轻度增高,直方图基底变宽;急性失血2例MCV和RDW正常,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RDW均明显增高,直方图显示两个细胞峰,基底明显变宽。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中的临床应用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对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价值。
方法数据来源于门诊确诊的缺铁性贫血(IDA)60例儿童。
对照组 200 例为此期间健康体检儿童。
结果缺铁性贫血时 RDW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DW 对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6-0163-02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定量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客观地反映了红细胞大小的程度。
我们对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310例婴幼儿进行了RDW及其它参数的测定。
观察RDW与婴幼儿缺铁性贫血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0例 IDA 患者,男女各 30 例,年龄 6个月至 3岁,均为本院门诊 2010 年2月至 2012 年2月确诊的IDA 儿童。
对照组 200例为此期间健康体检儿童,男女各 100 例,与 IDA 组性别、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以上两组均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地中海贫血筛查,除外非缺铁性贫血。
1.2 方法与诊断指标检测方法取0.5~1.0 ml静脉血置于含有EDTA•K2的硅化试管中混匀抗凝,标本全部按操作手册要求进行测定,并在2小时内测定完毕。
每天测定前做质控物的测定,质控结果需在2个标准差以内。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RDW 测定采用雅培迈瑞BC-6800 型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
正常参考值 MCV 80~94 fL、MCH 28~32 pg、MCHC 318~345 g/L,RDW 11.6%~14.6%。
1.3 统计学方法两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IDA 组 MCV、MCH 和 RDW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C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临床诊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是用红细胞直方图分布的宽度比上其高度来衡量红细胞体积离散程度的指标。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能在十几秒内测得10万个细胞体积大小的数值,更能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不等程度。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的普及,RDW作为血细胞分析检验的一个常规参数,因其结果容易获得,简便准确,在疾病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意义及参考价值。
1RDW在贫血诊断中的应用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很多,MCV/RDW贫血分类法已经得到验证并被广泛采用,将贫血分为以下6个型: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降低,RDW升高)、小细胞均一性贫血(MCV降低,RDW正常)、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升高,RDW升高)、大细胞均一性贫血(MCV升高,RDW正常)、正细胞不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升高)、正细胞均一性贫血(MCV正常,RDW正常)。
2RDW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2.1乳糜泻:国外研究发现RDW可用于乳糜泻的初步筛查及病人是否依从于无麸质饮食的监测,在临床怀疑有乳糜泻的病人,RDW升高可高度怀疑有乳糜泻。
2.2炎症性肠病:Cakal B等[1]研究发现RDW可用于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监测,并可用于克隆恩病(CD)及溃疡性结肠炎(UC)的鉴别诊断。
活动性的UC与CD比非活动性的及对照组相比RDW明显升高。
关于炎症性肠病导致RDW变化的机制,与炎症性肠病时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致使铁缺乏,进而影响红细胞的发育和成熟有关,致使红细胞呈大小不均的异质性变化使RDW升高。
2.3肝脏疾病:国内很多研究发现MCV和RDW的改变可以反映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肝功损害疗效观察和重症肝炎预后的理想指标之一。
3RDW在癌症中的应用黄胜等[2]对各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RDW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R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恶性肿瘤贫血患者RDW明显高于恶性肿瘤非贫血患者,消化道恶性肿瘤组RDW明显高于非消化道恶性肿瘤组。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临床应用的新进展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血常规中一项反映血红细胞体积异质的参数,RDW越高表示,表示红细胞的变异体积越大。
RDW既往多用于贫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贫血患者RDW因体内的红细胞体积变异度增加而升高。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发现RDW与感染、危重症、急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脑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创伤、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的关系密切相关,对评估病情和预测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反应了红细胞体积变异大小的程度,RDW升高多与贫血有关,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提示RDW的增高与疾病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本文就红细胞分布宽度在普通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风湿免疫性疾病、糖尿病、危重症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新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红细胞分布宽度、疾病评估、危重症一、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国外大样本数据调查研究美国的一个大样本人口调查数据发现较高的RDW与社区人员病死率密切相关,RDW可作为预测慢性心血管疾病、癌症、下呼吸道疾病的等疾病的风险一项指标(1)。
Rafael等人对1111名健康人群研究发现,RDW与年龄、体重指数、腰围、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呈负相关,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蛋白胆固醇无相关性。
Giuseppe等人对3845个门诊病人调查发现,按RDW大小分组,发现不同组间病人红细胞沉降率、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W越高,炎症指标越高。
二、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心脑血管疾病RDW升高与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有密切相关,RDW是慢性心衰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心功能分级越高病人的RDW越高,死亡组病人入院时RDW明显高于存活组(2)。
冠心病患者RDW明显高于对照组,RDW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DW对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3)。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RDW与成人心血管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但在小儿心力衰竭的重要性尚未得到充分肯定。
红细胞平均指数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一、概述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全部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平均值。
二、检测原理与方法1、手工法:根据RBC、Hb、H ct测定结果计算红细胞平均指数。
MCV =[H ct/ RBC(L)] x1015=##飞升(fl)MCH=[Hb(g/L) / RBC(L)] x1012=##皮克(pg)MCHC=Hb(g/L) / H ct=##g/L2、血液分析仪法:①MCV 由血液分析仪直接测定导出②由仪器测定Hb、RBC可计算出:MCH = Hb/RBCMCHC = Hb/ (RBC x MCV)。
三、注意事项1、手工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由RBC、Hb、Hct测定后计算而来,因此,必须采用同抗凝血标本,且所检测的结果必须准确。
2、仪器法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同样依赖于RBC、Hb和MCV测定的准确性。
3、由于以上三个参数都是间接算出的,因此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细胞比容的检测数据必须准确,否则误差很大。
4、结合红细胞形态学进行贫血种类的分析。
四、参考区间1、成年人MCV(f):82-1002、成年人MCH(pg):27-343、成年人MCHC(g/L):320-360五、临床意义(一)MCV1. MCV增高:见于红细胞体积增大时,见于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酒精性肝硬化、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贫血再生之后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MCV降低:见于红细胞减小时,见于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慢性失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铁缺乏及铁利用不良等引起的贫血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 MCV一般正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和某些溶血性贫血等。
(二)MCH1、MCH增高:见于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的大细胞性贫血(如巨幼细胞贫血)、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临床应用研究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血液分析中极其重要的新参数,在临床上多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诊断。
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一个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費用的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对RDW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阐述了RDW在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方向的应用价值,分析了RDW在缺铁性贫血、白血病、心衰以及冠心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预后观察方面的重要意义,并且总结了RDW未来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标签: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贫血;心血管疾病;白血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血液分析中极其重要的新参数,在临床上多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诊断。
目前,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已成为一个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费用的公共卫生问题。
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为350多万,占居民总死亡的41%,已成为第一病因[1,2]。
近年来,学者们陆数报道指出,RDW与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这引起了RDW在临床应用中的新思考。
本文就RDW的传统临床应用及其新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基础知识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即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客观指标,常以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表示。
这是一项由血液分析仪测量获得的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由血液分析仪的红细胞体积直方图导出。
红细胞体积均一时,其变异系数较低,反之则其变异系数较高[3,4]。
1.1 RDW在贫血形态分类中的应用1983年由Bessman[5]提出用RDW和MCV(红细胞平均体积)对贫血进行联合检测较传统的形态学贫血分类法能更直接的反映出贫血的原因,同时,其对贫血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6.7%~100%,83.4%~100%。
此外,抗凝剂、检测时间、温度对RDW的影响不大[6],年龄的差异对其的影响也不明显[7],这使得RDW是一个既稳定又廉价的指标,见表1。
血常规五分类了解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贫血类型诊断血常规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验项目,它能够提供关于血液中各类细胞数量和形态的信息。
其中,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是指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程度指标,通过分析RDW值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贫血类型。
一、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基本概念和测量方法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是一项衡量红细胞体积变异性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红细胞体积大小相对一致,RDW值较低。
而当患者出现贫血时,细胞体积开始出现变异,RDW值就会相应增高。
测量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有两个常用的方法,即RDW-CV(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和RDW-SD(Standard Deviation)。
RDW-CV是通过计算红细胞体积的标准差除以平均体积后乘以100%得出的百分比值,而RDW-SD则是直接计算红细胞体积的标准差。
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贫血类型的关系1. 铁缺乏性贫血铁缺乏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一般由于机体摄入的铁量不足或铁吸收不良导致。
在铁缺乏性贫血患者中,红细胞体积变异性较为明显,RDW值较高。
通过测量RDW值,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铁缺乏性贫血。
2. 内源性溶血性贫血内源性溶血性贫血是指由于机体内部因素引起的溶血现象所导致的贫血。
在这种贫血类型中,红细胞的寿命较短,导致红细胞体积的变异较大,RDW值也较高。
因此,测量RDW值可以协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内源性溶血性贫血。
3. 外源性溶血性贫血外源性溶血性贫血是指由外界因素引起的溶血现象所导致的贫血。
与内源性溶血性贫血类似,外源性溶血性贫血中红细胞的寿命较短,RDW值较高。
通过测量RDW值,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外源性溶血性贫血。
4. 非溶血性贫血除了溶血性贫血外,还有一类贫血被称为非溶血性贫血。
这类贫血较少影响红细胞寿命,因此红细胞体积的变异性相对较低,RDW值较正常。
血细胞仪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特点及临床意义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互联网点击数: 2214 更新时间:2009-10-22 热解放军总医院临床检验科乐家新王成彬丛玉隆(北京 100853)传统的血细胞检查完全采用手工方法,不仅操作繁琐费时,而且由于多种原因,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精密度难以保证。
1958 年,库尔特采用电阻率变化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发明了性能比较稳定的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仪,开创了血细胞分析的新纪元。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血细胞分析仪中的应用,使其检测原理不断完善,检测水平不断提高,测量参数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分析仪已在国内外各医院广泛使用。
但从根本上讲,其检测原理大致分为两部分,即电阻抗法与光散射法。
电阻抗法血细胞计数原理是根据血细胞非传导性的性质,以对电解质溶液中悬浮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引起的电阻变化进行检测为基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体积测定。
光散射法主要应用于白细胞分析,其检测原理就是利用多项技术(如射频、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 联同时检测一个白细胞,综合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较为准确的白细胞计数和五分类结果。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标本时,除给出细胞数量外,还提供相应的细胞体积分布图。
根据仪器检测的原理不同,可将血细胞分布图形分为直方图和散点图。
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原理对血细胞进行检测,以细胞体积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表示某一种细胞数量分布情况,可反映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
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直方图。
散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多项技术(激光、射频及化学染色)联合使用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后得到的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由于目前使用的血细胞分析仪绝大部分采用电阻抗原理,下面主要介绍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由于电阻抗法计数细胞的原理是基于细胞在测试系统中产生的脉冲大小与仪器内设定的阈值比较而得出的数据,每个细胞检测时显示的脉冲大小除与细胞本身的大小有关外,还与溶血剂的种类、浓度、用量、溶血时间,稀释液的渗透压、离子强度、pH值、电导率,仪器出厂时仪器内固定的孔电流和脉冲增益等因素有关。
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临床意义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是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检测手段,它们可以提供关于血细胞计数和形态学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就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原理、解读和临床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一、血细胞直方图血细胞直方图是通过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进行血液检测后所得的结果图。
它以血细胞分类计数为基础,将血细胞的数量按照不同细胞类型分成多个区间,并以柱形图的形式展示。
常见的直方图包括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红细胞计数直方图和血小板计数直方图等。
血细胞直方图可以提供血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进而反映出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白细胞计数直方图可以帮助鉴别感染和炎症等疾病,红细胞计数直方图可以发现贫血和多血症等异常情况,血小板计数直方图可以提示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
二、血细胞散点图血细胞散点图是通过将血液样本中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以散点图的形式展示出来。
常见的散点图包括红细胞散点图和血小板散点图等。
血细胞散点图可以提供血细胞的形态学信息,帮助医生发现细胞异常和某些疾病的特征。
例如,红细胞散点图可以识别各类贫血并判断其病因,血小板散点图可以鉴别出血小板功能异常和骨髓疾病等。
三、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临床意义非常重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诊断各类疾病: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可以反映出各类血液疾病的存在和发展趋势,如贫血、白血病、出血性疾病等。
医生通过分析这些图形,可以得到疾病的一些初步判断,有助于进行后续的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2. 指导治疗方案: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炎症性疾病,通过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评估治疗效果:治疗后的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可以反映出治疗效果,如药物的作用是否理想,疾病是否得到控制等。
4. 预测疾病进展:血细胞直方图和散点图的动态变化可以帮助医生预测疾病的进展和预后,如白细胞计数直方图的峰值增高可以提示感染的进展,血小板散点图的异常可以提示疾病的恶化。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其直方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9-27T15:11:46.63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4期作者:鲁鹏飞
[导读] 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表现,正常人血小板体积主要分布在2~20fl,21~30fl有少量大血小板,一般仪器以30fl为最大的分析界标[2]。
(沈阳军区兴城疗养院检验科辽宁葫芦岛 125105)
【摘要】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在国外已广泛用作贫血的诊断及分类的一项指标,再配以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HRD),有助于对病情及治疗情况的进展进行判断。
RDW为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常以所测得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变异系数(CV%)来表示。
它比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的观察更为客观、准确。
RDW增大时有临床意义。
血小板体积增大时,直方图会出现明显拖尾现象。
有小红细胞或红细胞碎片干扰时,直方图尾部会抬高。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直方图;贫血
【中图分类号】R3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37-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诊断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在血液学实验室得到广泛的应用,许多客观准确的参数和实验数据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提高了临床血液病及其它有关疾病的诊治水平。
RDW是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量化指标,围绕RDW临床实用价值,许多学者做了大量工作,阐述了实用性和可靠性,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配以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RD),有助于对病情及治疗情况的进展进行判断。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50例贫血患者的MCV、RDW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变化进行分析。
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3~73岁,平均年龄46岁。
均为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确诊。
1.2 方法
采用DB-538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查,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配套试剂。
采患者全血,用EDTA抗凝的静脉血2ml进行分析,标本留取后1小时内完成。
2.结果
50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26例MCV均小于正常值RDW均增高,红细胞直方图中主峰左移,基底变宽,表现为小细胸低色素和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MCV、RDW均增高,直方图中主峰右移,基底明显变宽,显示明显的大细胞不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MCV和RDW正常,慢性病性贫血4例,溶血性贫血1例RDW均增高明显,MCV轻度增高,直方图基底变宽;急性失血2例MCV和RDW正常,铁粒幼细胞性贫血1例,RDW均明显增高,直方图显示两个细胞峰,基底明显变宽。
3.讨论
3.1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用于缺铁性贫血与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病因学分类,包括缺铁性贫、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鉴别诊断这三种贫血有重要治疗意义。
RDW有利于之间的鉴别,一般说来,缺铁性贫血RDW升高而轻型地中海贫血正常。
缺铁性贫血时RDW增大,尤其是MCV尚处于参考值范围时(缺铁性贫血时MCV应下降)RDW增大更是早期缺铁的指征;MCV减少时,RDW增大更为显著,当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RDW将比给药前更大,以后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补铁后产生网织红细胞,及正常红细胞生成并释放入血与给药前的小红细胞并存,故RDW先增大,随着正常红细胞的增多和小红细胞的减少,RDW便逐渐降至参考范围。
IDA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时,MCV均可减少,但IDA时RDW增大,而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时RDW正常。
MCV只能反映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不能代表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致性,对红细胞体积大小的评价,过去靠血涂片上红细胞形态的观察,这种观察常受血涂片制作以及观察者的主要因素的影响较大,而且不能定量,RDW能较好的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致性,把MCV和RDW结合用于对贫血的分类将更为完善。
3.2 直方图
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将MCV和RDW配合直方图分析,可直接观察红细胞体积的分布情况。
只现一个峰见于正常人、缺铁性贫血(峰左移)、巨幼细胞性贫血(峰右移)。
缺铁性贫血给予铁剂治疗有效时,可出现一个小红细胞峰和另一个正红细胞峰[1]。
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有效时亦可见两个峰。
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正常人白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可见两个明显分离的峰,左峰为小细胞群,右峰为大细胞群,两峰之间为中间细胞群的分布。
急性白血病时,由于异常的原始、幼稚细胞增多,可见中间细胞明显增高,这时直方图上见一个峰,峰值常在90~160fl。
这时必须推片染色镜检。
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表现,正常人血小板体积主要分布在2~20fl,21~30fl有少量大血小板,一般仪器以30fl为最大的分析界标[2]。
RDW由血细胞分析仪测量获得,是反映周围血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参数。
当红细胞通过小孔的一瞬间,计数电路得到一个相应大小的脉冲,不同大小的脉冲信号分别贮存在仪器内装计算机的不同通道,计算出相应的体积及细胞数,统计处理而得RDW[3]。
由于 RDW来自十几秒内近万个红细胞的检测数据,不但可以克服测量红细胞直径时人为制片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还比曲线更能直接、客观、及时地反映红细胞大小不等的程度,对贫血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由于不同型号血细胞分析仪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稀释液性能不同,仪器设置的红细胞分析范围不完全相同,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的形状也有一定的差异。
但反映红细胞病理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相同的。
在这里,我们以临床常见的其中一种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的红细胞直方图特点为主进行描述,同时提供另外几种常见型号的血细胞分析仪测试的红细胞直方图供大家分析时参考。
【参考文献】
[1]田露,张永爱,彭玉林,汤萌,郑文宏.红细胞直方图及其参数在贫血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2):75-76.
[2]马艳洁,李冬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 03(7):162-162.
[3]王佳秋,苗智,王跃新.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 30(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