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巧安排 省时间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巧安排省时间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学会利用时间规划表来安排自己的时间。
3.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掌握如何进行有效时间管理,让自己的时间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4.学生能够将时间管理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如何高效地完成任务。
二、教学内容1.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介绍2.时间规划表的制作方法演示3.学生一对一指导制作自己的时间规划表4.时间管理实践活动三、教学步骤1.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让他们了解到,时间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和充实自己的生活。
2. 时间规划表的制作方法演示通过PPT演示或实物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制作时间规划表的方法。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时间规划表的结构和要素,然后演示制作方法,强调制作过程中的细节问题和注意事项。
最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制作一份时间规划表。
3. 学生一对一指导制作自己的时间规划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一对一指导学生制作自己的时间规划表。
在指导的过程中,老师要仔细听取学生的时间规划需求和建议,帮助他们量身定制一个适合自己的时间规划表。
4. 时间管理实践活动时间管理实践活动可以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小型实践,也可以是让学生在家里或社区完成的实践。
活动的内容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要求学生完成一份课外阅读计划、一份运动计划等等,然后让他们按照时间规划表上的安排来完成任务。
四、教学方案执行效果通过此次教学方案的执行,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能够学会使用时间规划表来处理日常事务。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时间规划表,并且在实践中逐渐形成高效的时间管理习惯。
同时,此次教学方案的执行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去主动规划和安排自己的时间,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效率,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有意义和充实。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1课时合理安排时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认识到时间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3. 通过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好地平衡各项任务,提高效率。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时间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时间是学习的保障。
通过讲解时间的概念、时间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2.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每周的学习任务。
(2)分配学习时间:指导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合理分配学习时间,确保各项任务得到充分的学习。
(3)设置学习目标:鼓励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将学习时间与目标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4)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教育学生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娱乐活动,以提高学习效果。
3. 时间管理技巧(1)避免拖延:引导学生认识到拖延的危害,培养立即行动的习惯。
(2)提高专注力:教育学生提高学习时的专注力,避免分心,提高学习效率。
(3)学会总结: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时间的重要性讲解时间的概念、时间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
3. 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通过讲解、举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4. 学习时间管理技巧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时间管理技巧。
5. 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制定学习计划,并按照计划执行,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时间的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合理安排时间教案(公开课)第一篇:合理安排时间教案(公开课)《合理安排时间》教案学习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P113-114 学习目标:1、通过简单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理、快捷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思维能力。
学习重难点:探究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册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统筹方法”的运用,学生在生活中有用到过,平时在做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也注意到怎么做会省时些。
但更多的是无意识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统筹方法”的运用有所了解,知道怎么做效率会更高,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会有意识的去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1、出示:坐公交车听音乐去阿姨家跟表哥下棋。
2、小结,同样的事情,开动脑筋想一想做出合理的安排,可以节省很多的时间。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板书课题)二、课件演示情境图。
1、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1965年就提出节省时间的方法(出示幻灯片)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一名同学说)出示图片谁还想说一说?2、导入:为了使客人能尽快喝到水,我们来帮帮小明好吗?三、讨论分析,设计方案。
1、讨论:师:根据你平时沏茶的做法和小明家当时的情况,你想一想,小明需要做哪些事?(洗水壶、烧水、找茶叶、找茶杯、沏茶。
)2、看图分析:(多媒体出示各项工序图。
)3、设计方案:⑴老师提出设计要求:小明需要做这么多事啊!请你帮小明想一想,他应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用你们准备好的工序图片摆一摆。
并算一算你们合理安排的方法需要多长时间?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⑵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巡回了解情况。
⑶展示各小组的设计方案。
师:说说你们是怎样安排工序的?(请学生用工序卡片在黑板上摆一摆,教师板书每种方案和时间。
合理安排时间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指南一、引言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合理安排时间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关键。
本文将为小学一年级的教师提供一份指南,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教案,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二、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时间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
他们需要通过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活动来认识时间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他们:1. 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感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比如早上起床、上学、吃午饭、放学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时间的流逝和不同活动之间的关系。
2. 时间规划游戏: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比如,让学生在5分钟内完成拼图,或者在10分钟内整理书包。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体验到时间的紧迫感和任务完成的成就感。
三、制定合理的教案合理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
以下是一些制定合理教案的建议:1.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每节课之前,教师应该明确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他们将在课堂上学到什么。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聚焦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2. 分配适当的学习时间: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分配学习时间。
每节课的时间应该控制在20-30分钟之间,避免过长或过短的课堂时间。
3.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在每节课之前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制定适当的课堂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制定适当的课堂活动。
比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歌曲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 留出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时间,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安排最省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怎样安排最省时间》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优化时间安排,提高效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时间和日期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在时间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拖延、优先级排序不当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数学方法优化时间安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时间利用率。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自我管理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时间安排进行优化。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时间安排的优化方法。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时间安排的方法。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时间安排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关于时间安排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时间安排问题,如早晨起床、做作业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时间安排实例,如“小明的一天”,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小明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个小明的时间安排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安排最省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怎样安排最省时间》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简单的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对于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认识到提高效率的必要性。
2.让学生掌握简单的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效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提高效率。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情境材料,如故事、图片等。
2.准备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故事引入课题,故事中的人物遇到了一个问题,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多项任务,但是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无法完成。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事中的人物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怎样安排时间才能更省时间?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图片,每张图片代表一项任务,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有任务?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项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4.巩固(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及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合理安排时间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2.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3. 合理安排时间的实际操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时间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合理安排时间的理解。
(2)教师简要介绍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 新课讲解(1)讲解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如:制定计划、设定优先级、避免拖延等。
(2)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4.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管理计划。
2. 家长监督并签字,确保计划的实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的情况。
3. 学生对时间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意识。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新课讲解”部分,特别是关于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怎样安排最省时间|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掌握统筹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概念:理解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等。
2. 合理安排时间:掌握统筹方法,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3. 实际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统筹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出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时间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时间单位。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个合理安排时间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统筹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一个任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6.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交流:关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运用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合理安排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时间巧安排教案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而学习时间的合理安排对于提高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学习时间巧安排”的教案,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时间。
首先,教案将学习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早晨是大脑最清醒的时间段,适合进行思维活动较为复杂的学习任务,比如数学、物理等。
中午是大脑疲惫的时候,可以选择进行一些轻松活动,如读小说、听音乐等,以恢复精力。
下午是学习的黄金时间段,此时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如进行实践操作、解决问题等。
晚上是复习和总结的好时机,可以对一天的学习进行回顾和总结,加深记忆。
其次,教案建议在每个学习阶段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提高学习动力和效果。
学生可以根据每个阶段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如在早晨的学习阶段,可以设定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题目;在下午的学习阶段,可以设定解决一个难题等。
此外,教案还建议在每个学习阶段设置适当的休息时间。
短暂的休息可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调整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连续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5-10分钟的休息,可以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散步、做瑜伽等。
最后,教案强调了学习时间的合理分配。
每个人的学习习惯和能力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
有些人可能更适合早晨学习,而有些人则更适合晚上学习。
因此,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学习习惯,灵活安排学习时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
总之,“学习时间巧安排”教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理规划学习时间的指南。
通过合理划分学习时间、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和灵活调整学习时间,学生可以提高学习效果,更好地掌握知识,取得优异的成绩。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执行这份教案,享受学习的乐趣,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巧安排省时间第1周第1 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1. 通过对以“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为内容的学习探讨活动,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服务于实践的科学态度,引起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培养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 通过学习和实验活动,在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中,使学生感悟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学习与实验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
教学活动中以让学生感悟为主,不介绍研究方法的定义,注意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找规律的方法。
难点是“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的统筹方法,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1. 各栏目教学指导策略:
(1)引言
主要是知识背景介绍,为以下活动做好铺垫、观看数学家华罗庚工作照片,
(适当介绍华罗庚事迹是合适的。
)引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对“统筹”结合“小字典”给予适度解释。
(2)探索课题
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
进一步调动学生参
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活动
活动准备:
①课前教师要告诉学生收集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故事。
②准备白纸和笔等学用品。
活动设计:
提示本节课是通过实验与信息交流对“怎样安排工作流程最省时间”的统筹
方法的初步研究,并试着进行实践活动。
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过程:
本课安排了两项实验活动,是从两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统筹方法的研究。
实验一是“并行工作”统筹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初步对统筹方法有所感悟。
实验是通过三个事例的研究来进行的。
第一个事例是“媛媛的安排”。
这里有两点教学中要注意:
一是绘制工作流程图,可以画成直排式。
二是让学生理解提示栏中的语句:“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核心所在。
第二个事例是“李大娘的安排”。
这是第一个统筹方法-----并行操作法的实践活动,按照上边研究的方法来完成这一实践活动。
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
然后推导出“思考问题”栏中的结论。
第三个事例是“沏茶待客”。
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三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方法。
关键要让学生找出“有没有可以同时进行的活动?”这一主要问题。
不可让学生随意去想。
实验二是“合理安排工作顺序”统筹方法的研究。
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筹方法。
实验是通过两个事例的研究来进行的。
第一个事例是“运油”。
这个方法学生开始接受有一定困难。
教师在指导上要抓住两点:
一是占用总的工作时间。
二是使工地尽快用到油。
学生一般容易接受第二点,对于第一点往往不甚明白,实质这是这一统筹方法的关键所在。
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引导使学生有所感悟。
第二个事例是“排队打水”。
让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判断两种方法中哪一个符合统筹工作的第二个方法。
关键要让学生从“占用总的工作时间”这一思路去判断。
(4)探索发现
这一部分总结了全课的两个实验,教师可以再举一些事例安排教学活动。
使学生对这三段话有更深的理解,基本上知道了两个统筹工作法。
(5)探索延伸
这一部分是本课教学又一个提升,教师要做一些启发。
建议在学生个人自学基础上再展开全班的交流活动。
2.应注意的问题
(1)要注意研讨活动的指导。
(2)本课建议用1课时。
五、背景资料
1. 华罗庚,1910年11月l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我国现代数学家。
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
但他却没有放弃,刻苦自修数学,把全部心血用在数学研究上,接连发表了几篇重要论文,引起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的注意。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
他一人要干几个人的事,仍继续自学课程,还自修了英文、德文,能用英文写论文。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秋天,华罗庚迫于国内白色恐怖,不得已,决定出国继续进行科学研究。
在美国的四年,华罗庚先后担任过普林斯顿大学讲师,伊利诺大学教授等。
这期间,他研究的范围扩大到多复变函数,自守函数和矩阵几何。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放弃了伊利诺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带领全家1950年2月从美国动身回国。
1950年的3月16日,华罗庚到达北京,回清华大学担任教授,受到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1952年7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正式成立,华罗庚任所长至1984年。
其间还担任过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学部委员,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不等式与方法等都用他的名字命名。
他在他生命的后20年里,以极大热忱致力于数学为国民经济服务,几乎把全部精力投身于推广应用数学方法的工作,而优选法、统筹法的推广应用便是其中心内容。
2.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3. 统筹方法一般有并行操作法、移动比较法、调整比较法、枚举比较法、尝试探索法、抽调法等。
板书设计巧安排省时间统筹方法,
合并工作
合理,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