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的防腐机理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0
聚苯胺防腐涂料的研究梦瑶1(1.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工程,643000)摘要:导电高分子具有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其金属防腐能力已经得到证实,因此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当前腐蚀科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
其中聚苯胺以其优异的环境稳定性,合成简单,且价格相对较低,得到了特别的关注,相应的防腐产品也已经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部分商业化。
本文首先介绍了聚苯胺的独特防腐机理,其次是聚苯胺的两种合成方法:电化学聚合法和化学合成法,最后介绍了聚苯胺在防腐蚀领城的发展过程、研究进展以及国外研究现状。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 聚苯胺; 防腐;涂料1 前言20 世纪以前高分子材料一直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直到美国的Mac Diarmid、Heeger 以及日本的白川英树发现经过掺杂的聚乙炔导电率接近了金属导体,这一现状才得以改变。
随着导电高分子学科的迅速发展,聚吡咯、聚对亚甲基苯、聚噻吩、聚苯胺等导电高分子又相继被发现,对导电高分子的研究日趋丰富,其中又以聚苯胺的研究最为广泛。
聚苯胺具有一系列的优点,包括质量轻、化学稳定性高、环境稳定性好、结构多样性和独特的掺杂机制、导电率高以及可逆的氧化还原特性等,被公认为当今导电聚合物中最具有商业代表性、最有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1]。
1985年,Deberry[2]发现在不锈钢上电沉积的聚苯胺膜能显著降低不锈钢在硫酸溶液中的腐蚀速率,从此聚苯胺和其它导电高分子作为一种新型的防腐蚀材料,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逐渐成为当前腐蚀科学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
目前,聚苯胺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已被大量实验现象证实,聚苯胺防腐蚀涂层已经在德国、美国和中国等国部分商业化。
虽然对于聚苯胺的防腐蚀机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聚苯胺涂料具有重量轻的优点,且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点蚀、抗划伤能力,而且与常规的缓蚀剂如钼酸盐、铬酸盐等相比,聚苯胺没有环境污染,是一种来源丰富的绿色防腐材料,有望成为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一代防腐材料。
聚苯胺涂层防腐蚀机理聚苯胺涂层防腐蚀机理聚苯胺早在100多年以前就已经被人们发现,但是这种黑绿色的固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仅被用作颜料,称为“苯胺黑”。
聚苯胺防腐蚀性能的发现为涂层防腐性能带来了新的提高,尤其是导电聚苯胺,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质,可以应用到防腐、防污、防静电涂料等领域。
聚苯胺在涂层中各种状态都有可能发挥防腐蚀作用,哪一种状态效果更好以及防腐蚀机理都尚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聚苯胺新的防腐蚀机理也不断被提出,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钝化作用聚苯胺的存在导致在金属和不本案膜界面处形成一层致密的金属氧化膜,使得该金属的电极电位处于钝化区,得到保护。
二、空间隔离阴阳极反应聚苯胺具有一定的电荷传递功能,能在铁表面拦截电子,并输送至底漆外部,使大量的阴极反应在该处发生,从而避免了阴极反应在金属涂层界面发生,提高了涂层的防腐蚀能力。
三、离子交换膜作用选择性的透过和阻止具有侵蚀性的阴阳离子,在多层协同作用下达到消除腐蚀反应的目的。
四、缓蚀作用胺类有机化合物的中心原子N上具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当金属表面存在空的d轨道时,极性基团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就与空的d轨道形成配位键,这样其分子就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起到缓蚀作用的疏水吸附层。
然而聚苯胺的共轭主链结构使它在大多数溶剂中溶解性极差,从而妨碍了它作为缓蚀剂的作用。
五、屏蔽作用涂料通常都具有屏蔽保护的作用,将金属表面与周围腐蚀环境隔开,聚苯胺可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薄膜,改善了涂膜的致密性,从而具有良好的防腐蚀保护作用。
六、形成络合物聚苯胺在铁的界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种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氧化电位高于单独聚苯胺的氧化电位,以催化作用推动氧的还原,从而补偿了因铁的溶解而消耗的电荷,将铁的电位稳定在钝化区。
七、电场作用聚苯胺在金属表面形成电场,该电场的方向与电子传递方向相反,因此阻碍了电子从金属向氧化物质(氧气)的传递,相当于一个电子传递屏蔽作用。
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及防腐性能研究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日新月异。
在防腐领域,超疏水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防腐涂料、防冻材料等方面。
聚苯胺是一种常用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可用于制备超疏水性材料。
本研究旨在通过制备聚苯胺的微/纳米结构,探索其在防腐方面的应用潜力。
一、制备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1. 原料准备用苯胺作为单体,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和氯化铁作为氧化剂制备聚苯胺。
2. 制备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将聚苯胺溶液放入容器中,并在其表面放置一种粘度较低的溶液,形成“液滴法”。
利用旋涂或浸渍法在基材上制备聚苯胺微/纳米结构。
3. 热处理将制备好的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置于高温炉中进行热处理,使其具有更高的结晶度和完整的表面。
二、表征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超疏水性质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使用SEM观察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形貌和粒径分布。
2. 接触角测量使用接触角仪测量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对水的接触角,以评估其超疏水性质。
3. X射线衍射(XRD)分析通过XRD分析研究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结晶性能。
三、超疏水性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防腐性能研究1. 腐蚀试验将超疏水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应用于金属基材表面,进行盐雾腐蚀试验,评估其防腐性能。
2. 天气老化试验将超疏水聚苯胺微/纳米结构暴露在室外自然环境中,通过观察其表面氧化和耐磨性评估其防腐性能。
3. 超疏水性的机理研究通过表面能理论和结构分析,探索聚苯胺微/纳米结构超疏水性的形成机理。
结论:本研究通过制备超疏水性的聚苯胺微/纳米结构,成功实现了其在防腐领域的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聚苯胺微/纳米结构具有良好的超疏水性能和优异的防腐性能。
这种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防腐涂料、防腐包装材料等领域,并具有较高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和防腐性能的优化通过对聚苯胺微/纳米结构的研究,我们成功实现了其在防腐领域的应用。
《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机理研究》一、引言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材料表面的防腐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聚苯胺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导电性和化学稳定性的材料,在防腐涂层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制备方法及其防腐机理,以期为相关领域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验依据。
二、文献综述聚苯胺作为一种共轭高分子,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优异的物理性能,使其在防腐涂层领域备受关注。
近年来,聚苯胺纳米材料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其自修复性能、高导电性和良好的附着力等特点使得其在防腐涂层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然而,聚苯胺纳米涂层的制备工艺、防腐机理及性能优化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三、实验方法(一)材料与试剂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苯胺、过硫酸铵等化学试剂,以及基底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
所有试剂均需符合实验要求,并经过适当处理。
(二)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制备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粒子,并通过浸涂法、喷涂法等方法将聚苯胺纳米粒子涂覆于基底表面,形成自修复涂层。
具体步骤包括溶液配制、涂层制备、干燥固化等。
(三)表征与性能测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涂层进行表征。
同时,通过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评估涂层的防腐性能和自修复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一)涂层表征结果通过SEM、TEM和XRD等手段对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涂层具有均匀的纳米结构,且聚苯胺纳米粒子与基底之间具有良好的附着力。
(二)防腐性能测试结果盐雾试验结果表明,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有效地阻止盐雾对基底的侵蚀。
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涂层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和较高的腐蚀电位,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
(三)自修复性能测试结果通过模拟实际环境中的损伤情况,对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自修复性能进行测试。
结果表明,涂层在受到损伤后能够通过自身修复机制恢复其原有的防腐蚀性能。
聚苯胺的腐蚀防护机理及其在金属防腐中的应用之我见【摘要】聚苯胺是一种新型的化学防护材料,能够起到防治金属被腐蚀的作用,因其良好的防护性能,近年来被广大材料工作者广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简单介绍聚苯胺对金属腐蚀的防护机理,并据此谈一点关于其在金属防腐工作中的应用,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聚苯胺防腐蚀原理金属防腐聚苯胺是一种可导电的高分子材料,其本身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应用于电子仪器以及军事屏蔽等多个领域,同时由于其完全不怕生锈的特点,可以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蚀过程。
在应用的过程中,因聚苯胺的物理特性,不能得到广泛的规模化生产,我国在聚苯胺防腐产品的生产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1 聚苯胺的防腐蚀机理简介聚苯胺本身具有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化学结构的聚苯胺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在颜色和导电率上也有较大的区别,聚苯胺的导电是以掺杂质子酸的方式实现的,在进行掺杂时,聚苯胺化学结构链上的固有电子数目并未发生变化,使其表现出强大的防腐性能。
聚苯胺对金属的防护作用极为显著,但是对于防护的原理,目前的研究尚未打成共识,对聚苯胺的防腐机理有以下几种认识:1.1 形成保护膜使金属钝化金属被腐蚀的过程,是金属分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当聚苯胺存在于金属表面时,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金属发生钝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对于不锈钢材料而言,其表面本身就有一层保护膜,聚苯胺可以修复这层保护膜从而增强其保护作用。
在整个钝化的过程中,一般认为聚苯胺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即在保护过程中先被还原,后又被迅速氧化,形成的保护膜使被保护的金属处于钝化状态,从而降低了金属被腐蚀的速度,起到保护作用。
1.2 以涂层效果屏蔽腐蚀以聚苯胺涂层保护金属的效果,与聚苯胺涂层的厚度有一定关系,实验室证明,聚苯胺涂料只有在达到1μm以上时,才会对工件所遭受到的腐蚀作用起到缓解,这种实验结果证明聚苯胺的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屏蔽效果,体现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表现是,使反应中的阴极和阳极实现空间的隔离,从而使金属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钝化状态,提高了金属的防腐蚀能力。
《聚磷酸铵及聚苯胺在环氧涂层中的缓蚀机理研究》一、引言在保护金属免受腐蚀的领域中,涂料因其方便性和成本效益而被广泛使用。
尤其是环氧涂层,因其良好的附着力和耐化学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环境中。
然而,即使如此,涂层仍然不能完全避免环境中的腐蚀问题。
因此,通过添加具有缓蚀效果的添加剂来提高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做法。
本文重点探讨了聚磷酸铵(APP)和聚苯胺(PANI)这两种添加剂在环氧涂层中的缓蚀机理。
二、聚磷酸铵(APP)的缓蚀机理聚磷酸铵(APP)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防腐剂,它具有强大的离子交换能力和对金属表面的保护作用。
在环氧涂层中,APP的缓蚀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APP的离子交换能力可以有效地中和金属表面的腐蚀性离子,如氯离子等。
这可以降低金属表面的电位差,从而减少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其次,APP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这层膜能够阻挡外界腐蚀介质如水、氧气等的渗透,从而防止了金属的进一步腐蚀。
三、聚苯胺(PANI)的缓蚀机理聚苯胺(PANI)是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稳定性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它也被广泛应用于涂料防腐领域。
在环氧涂层中,PANI 的缓蚀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PANI可以提供一种保护层覆盖在金属表面,这个保护层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可以有效防止水、氧气等腐蚀性介质接触到金属表面。
其次,由于PANI具有优秀的导电性,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掉因摩擦等原因在金属表面产生的静电荷。
这种中和效应可以有效防止由于静电而导致的腐蚀问题。
此外,PANI还具有氧化还原反应的能力,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稳定的氧化膜,进一步增强涂层的防腐蚀性能。
四、聚磷酸铵和聚苯胺在环氧涂层中的协同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将聚磷酸铵和聚苯胺同时添加到环氧涂层中,二者之间会产生协同效应。
这种协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者在涂层中形成了复合的防腐蚀屏障,不仅可以提供更好的物理阻挡效果,还可以通过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反应等化学作用进一步增强涂层的防腐蚀性能。
《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及防腐机理研究》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防腐技术对于保护金属、塑料等材料免受腐蚀和破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其中,自修复涂层因其出色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良好的防腐效果,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重点探讨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制备工艺及其防腐机理,为新型防腐涂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制备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制备主要包括材料选择、涂层设计、制备工艺等步骤。
1. 材料选择聚苯胺作为一种具有良好导电性和稳定性的高分子材料,在自修复涂层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此外,为了增强涂层的自修复性能和防腐能力,还需要选择其他适合的纳米材料作为添加剂。
2. 涂层设计涂层设计主要考虑涂层的厚度、孔隙率、表面粗糙度等因素。
通过优化设计,可以提高涂层的自修复能力和防腐效果。
3. 制备工艺制备工艺主要包括溶液配制、涂装、干燥等步骤。
首先,将聚苯胺和其他添加剂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配制成均匀的涂料。
然后,将涂料均匀地涂装在待处理的基材表面,最后进行干燥处理。
三、防腐机理研究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的防腐机理主要包括物理屏障作用、化学防护作用和自修复作用。
1. 物理屏障作用涂层作为一道物理屏障,可以有效地阻止腐蚀介质如水、氧气等与基材接触,从而起到保护基材的作用。
此外,涂层表面光滑、致密,可减少腐蚀介质的渗透和扩散。
2. 化学防护作用聚苯胺等高分子材料具有一定的化学活性,可以与腐蚀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保护作用的化合物,从而减缓基材的腐蚀速度。
此外,纳米添加剂的加入可以进一步提高涂层的化学防护能力。
3. 自修复作用当涂层受到损伤时,其内部的聚苯胺等高分子材料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自我修复,填补损伤部位,恢复涂层的完整性和防护能力。
这种自修复作用可以有效地延长涂层的使用寿命。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制备了不同配方的聚苯胺纳米自修复涂层,并对其防腐性能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涂层具有优异的自修复能力和防腐效果。
聚苯胺的腐蚀防护机理及其在金属防腐中的应用之我见作者:赵慧萍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第01期【摘要】聚苯胺是一种新型的化学防护材料,能够起到防治金属被腐蚀的作用,因其良好的防护性能,近年来被广大材料工作者广泛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简单介绍聚苯胺对金属腐蚀的防护机理,并据此谈一点关于其在金属防腐工作中的应用,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聚苯胺防腐蚀原理金属防腐聚苯胺是一种可导电的高分子材料,其本身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应用于电子仪器以及军事屏蔽等多个领域,同时由于其完全不怕生锈的特点,可以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蚀过程。
在应用的过程中,因聚苯胺的物理特性,不能得到广泛的规模化生产,我国在聚苯胺防腐产品的生产上,还没有成功的先例。
1 聚苯胺的防腐蚀机理简介聚苯胺本身具有结构多样化的特点,不同的化学结构的聚苯胺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在颜色和导电率上也有较大的区别,聚苯胺的导电是以掺杂质子酸的方式实现的,在进行掺杂时,聚苯胺化学结构链上的固有电子数目并未发生变化,使其表现出强大的防腐性能。
聚苯胺对金属的防护作用极为显著,但是对于防护的原理,目前的研究尚未打成共识,对聚苯胺的防腐机理有以下几种认识:1.1 形成保护膜使金属钝化金属被腐蚀的过程,是金属分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当聚苯胺存在于金属表面时,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使金属发生钝化,从而起到保护作用,对于不锈钢材料而言,其表面本身就有一层保护膜,聚苯胺可以修复这层保护膜从而增强其保护作用。
在整个钝化的过程中,一般认为聚苯胺起到的是催化剂的作用,即在保护过程中先被还原,后又被迅速氧化,形成的保护膜使被保护的金属处于钝化状态,从而降低了金属被腐蚀的速度,起到保护作用。
1.2 以涂层效果屏蔽腐蚀以聚苯胺涂层保护金属的效果,与聚苯胺涂层的厚度有一定关系,实验室证明,聚苯胺涂料只有在达到1μm以上时,才会对工件所遭受到的腐蚀作用起到缓解,这种实验结果证明聚苯胺的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屏蔽效果,体现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表现是,使反应中的阴极和阳极实现空间的隔离,从而使金属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钝化状态,提高了金属的防腐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