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22
蜂、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办事指南一、适用范围本办事指南适用于蜂、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申请。
二、审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蚕种管理办法》《养蜂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受理机构申请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
四、申请条件(一)蜂种生产许可证核发条件1、有与生产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
生产场所应远离污染源,通风良好,布局合理。
设施设备包括蜂箱、养蜂用具、消毒设备等,且能正常运行和维护。
2、有与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应熟悉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饲养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法,具备相应的学历或从业经验。
3、有种蜂来源。
种蜂应来自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蜂场,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4、有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
包括种蜂选育、繁殖、疫病防控、档案管理等制度,确保蜂种质量安全可追溯。
(二)蜂种经营许可证核发条件1、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场所应符合卫生、防疫等要求,具备储存、展示蜂种的条件。
2、有相适应的技术人员。
能够为购买者提供蜂种饲养、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指导。
3、有售后服务能力。
能及时处理购买者在使用蜂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蚕种生产许可证核发条件1、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验设施设备。
资金应能满足蚕种生产的正常运转,设施设备包括蚕室、蚕具、消毒设备、检验仪器等。
2、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人员应掌握蚕种生产技术,熟悉蚕病防控知识。
3、具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包括蚕种生产技术规程、质量控制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
(四)蚕种经营许可证核发条件1、有固定的、符合蚕种保护要求的经营场所。
2、有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售后服务能力。
五、申请材料(一)蜂种生产许可证申请材料1、蜂种生产许可证申请表。
2、申请单位的营业执照或个人身份证明。
3、种蜂来源证明。
4、生产场所和设施设备的证明材料,如产权证明或租赁合同、设施设备清单及照片等。
5、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证书或资格证书。
围审批府人力资源社会
保障行政主管部
门
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
主管部门
人民政府住房城
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乡建设主管部门
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
通运输行政主管
理机构
医行政管理部门
化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
管部门
府体育主管部门
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管部门
局所属监察分局
明确为后置审批。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
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
为后置审批。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
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改为后置审批。
设工程企业资质核准”的子项“建筑业企业资质核准”。
后置审批。
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5〕11号)
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改为后置审批。
生产企业审批”改为后置审批。
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设立审批”。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
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设立或变更审批”。
《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
为后置审批)。
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50号)改为后置审批。
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将“采矿权登记发证审批”调整为后置,“煤矿安全生产许可”审批事项是在取得煤炭开采审批之后办理,应列入后置审批。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的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9.04.02•【字号】粤农[2009]82号•【施行日期】2009.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广东省农业厅关于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的管理办法(2009年4月2日粤农〔2009〕82号)第一条为了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行为,维护蚕种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蚕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申请、审核、审批和管理蚕种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蚕种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第四条从事蚕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取得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五条申请蚕种生产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符合广东省与区域蚕业发展规划要求;(二)有与蚕种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桑园,桑园面积不少于200亩;(三)有稳定安全的原蚕饲育区,原蚕饲育区不少于2000平方米,其中制种室、保护室、催青室等配套设施的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四)自有资金100万元以上;(五)蚕种检验设备必须能满足“NY/T327-1997”《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的要求;(六)具有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通过的蚕种检验人员、生产人员各1名以上;(七)具有控制蚕微粒子病的质量保证措施;(八)一代杂交种年生产能力5万张以上;(九)生产的蚕种应当是通过审定的品种。
申请蚕种原原种、原种生产的,还应当符合“GB/T19178-2003”《桑蚕原种检验规程》的要求,自有桑园100亩以上,养蚕室、上簇室、贮桑室、制种室、催青室等配套设施的面积不少于4000平方米,自有资金200万元以上。
第六条申请蚕种冷藏、浸酸生产的,冷藏库房不少于60立方米,并具有浸酸设备仪器、场地和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第七条申请蚕种生产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蚕种生产许可证》申请表;(二)包含企业科研力量、育种、生产等基本情况的申请报告;(三)蚕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四)生产、检验人员培训合格证明;(五)场地、检验仪器设备设施等证明材料;(六)自有资金证明材料;(七)品种审定证明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草案)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4.12.01•【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草案)(2004年12月全国人大农委第十次全体会议)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第三章种畜禽生产经营第四章畜禽养殖第五章畜禽交易与运输第六章质量保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以及蜂、蚕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促进畜牧业现代化。
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第四条国家采取措施,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发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事业,开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和畜牧兽医信息服务。
第五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咨询、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利益。
第六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防疫义务,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七条国家提倡动物福利。
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按照动物福利要求从事畜禽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
第八条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畜牧业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牧业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第九条国家建立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预算。
蚕种管理办法(全文)《蚕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月15日经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蚕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蚕遗传资源,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行为,维护蚕品种选育者和蚕种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蚕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蚕品种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蚕种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蚕种指桑蚕种和柞蚕种,包括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本办法所称蚕种生产包括蚕种繁育、冷藏和浸酸。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蚕种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蚕种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安排资金,支持良种繁育,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蚕种场建设,促进蚕种生产健康发展。
第五条蚕种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应当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合法权益。
第二章蚕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与审定第六条蚕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蚕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第七条农业部负责组织蚕遗传资源的调查,发布国家蚕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制定全国蚕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公布国家级蚕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公布省级蚕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农业部备案。
第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蚕遗传资源保育单位(蚕种质资源库)承担蚕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蚕遗传资源。
蚕遗传资源保育单位应当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采集新增的蚕遗传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新增加的蚕遗传材料。
安徽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的审批和管理,依据《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和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内蚕种生产、经营许可的申请、审批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安徽省农业委员会(简称省农委)对申请蚕种生产、经营许可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在省政务中心网站和省农业信息网予以公示。
第二章蚕种生产许可第四条蚕种生产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有效期为三年。
第五条申请领取一代杂交种生产许可证应具备《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实有资金不低于20万元;(二)有稳定、安全的原蚕生产基地,有与蚕种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桑园20ha以上;(三)有与蚕种生产能力相适应的蚕种生产设施,其中:蚕室面积1500㎡和贮桑室、簇室、附属室等2000㎡以上;(四)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中级职称不少于2人;(五)有配套的蚕种生产质检设施,并有专职质检员1-2人;(六)有有效防控微粒子病的能力。
申请时须提供近两年蚕种母蛾检验报告单。
新申请的须提供蚕种生产防微的具体措施。
第六条申请领取桑蚕原种生产许可证应具备《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并符合下列要求:(一)符合全省桑蚕原种生产布局;(二)实有资金不低于20万元;(三)有与原种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专用桑园6.67ha以上;(四)有与原种生产能力相适应的专用设施,包括标准蚕室、贮桑室、簇室、附属室等,总面积1000㎡以上;(五)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不少于2人;(六)有蚕种生产质检机构及配套设施,并有专职质检员1-2人;(七)有有效防控微粒子病的能力。
申请时须提供近两年桑蚕原种母蛾检验报告单。
新申请的须提供蚕种生产防微的具体措施。
第七条申请领取蚕种冷藏浸酸生产许可证应具备《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条件,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实有资产不低于100万元;(二)有全套的蚕种冷藏浸酸生产设施,单季冷藏蚕种能力30万盒(张)以上;(三)有与蚕种冷藏浸酸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5人,其中:中级职称不少于2人、5年以上工作经历的制冷操作员不少于2人;(四)配有完整的蚕种质量调查仪器设备。
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审批操作规范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一)名称: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二)性质:行政许可二、设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年月日主席令第号发布;年月日修订,自年月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从事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林木良种种子的生产经营以及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符合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年月日主席令第号发布;年月日修订,自年月日起施行)第三十一条从事种子进出口业务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从事主要农作物杂交种子及其亲本种子、林木良种种子的生产经营以及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符合国务院农业、林业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审核,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种子的生产经营许可证,由生产经营者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林业主管部门核发。
四、行政审批条件根据《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年月日农业部令年第号)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申请领取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或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基本设施。
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常规种子的,具有办公场所平方M以上、检验室平方M以上、加工厂房平方M以上、仓库平方M以上;生产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具有办公场所平方M以上、检验室平方M以上、加工厂房平方M以上、仓库平方M以上;(二)检验仪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8号《蚕种管理办法》已于2006年6月15日经农业部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杜青林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蚕种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蚕遗传资源,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行为,维护蚕品种选育者和蚕种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蚕桑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从事蚕品种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蚕种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蚕种指桑蚕种和柞蚕种,包括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本办法所称蚕种生产包括蚕种繁育、冷藏和浸酸。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蚕种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蚕种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安排资金,支持良种繁育,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蚕种场建设,促进蚕种生产健康发展。
第五条蚕种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应当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合法权益。
第二章蚕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与审定第六条蚕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蚕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第七条农业部负责组织蚕遗传资源的调查,发布国家蚕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制定全国蚕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公布国家级蚕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公布省级蚕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农业部备案。
第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蚕遗传资源保育单位(蚕种质资源库)承担蚕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蚕遗传资源。
蚕遗传资源保育单位应当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采集新增的蚕遗传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新增加的蚕遗传材料。
关于2005年第一批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发放工作的请示委领导;根据《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和《安徽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现提出2005年第一批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批发放意见。
一、蚕种生产许可证1.黄山市蚕种冷库。
该冷库为国有企业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祝德根,原资格证书号为(皖农委)蚕种生字(2004)第10号。
经申报资料审核:注册资金117万元,冷库房屋产权证面积3502m2,有完整成套蚕种库冷藏设备。
有蚕桑专业技术人员8名(其中:高农2名、中级2名)。
该单位是我省首家原蚕制种试验点,二十多年连续从事原蚕区制种生产,与歙县霞坑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原蚕点有公用蚕室2600m2,上簇室1500m2,附属室1500m2,农户桑园1000亩,生产设施完善(附证明)。
2003-2004年生产蚕种母蛾病毒检验全部合格。
上述申报资料符合桑蚕一代杂交种规定的生产许可条件,拟同意该单位的申请,换发新的蚕种生产许可证。
原颁发的蚕种生产资格证书作废。
2.黟县蚕种场。
该场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法定代表人胡华庆,原资格证书号为(皖农委)蚕种生字(2004)第01号。
经申报资料审核:注册资金226万元,有蚕桑专业技术人员17名(其中:高农2名、中级4名)。
场房屋产权证书面积16546 m2,其中:蚕室6019 m2,上簇室2295m2,附属室3231m2。
专用桑园300亩(附县国土资源局证明),生产设施完善。
2003-2004年生产蚕种母蛾病毒检验符合规定。
该场申报资料中附有新申请领取桑蚕原种生产许可证的说明,要求生产原种,根据我省原种生产实际情况,且该场申报资料已符合桑蚕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生产许可条件,拟同意该单位的申请,换发新的蚕种(桑蚕原种、一代杂交种)生产许可证。
原颁发的蚕种生产资格证书作废。
3.青阳县九华蚕业制种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为青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法定代表人吴贤斌,原资格证书号为(皖农委)蚕种生字(2004)第02号。
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07.02.15•【字号】浙农政发[2007]6号•【施行日期】2007.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浙江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浙江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浙农政发〔2007〕6号)各市、县(市、区)农业局:《浙江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已经厅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二月十五日浙江省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蚕种生产经营管理,规范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发放,保护蚕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范围内从事桑蚕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一代杂交种生产、经营、冷藏、浸酸的单位和个人,均应当取得蚕种生产、经营许可证。
第三条申请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生产许可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固定的生产基地。
周围环境清洁、水源充足,无氟化物、农药、微粒子病等污染,离种茧育、丝茧育场所2公里以上,离氟化物、农药等污染源5公里以上。
(二)有自备桑园。
每期生产1万张原种须配备120亩以上桑园,其中小蚕专用桑园必须占20%以上;并具备与浙江省地方标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要求相适应的催青室、蚕室、贮桑室、蔟室、低温室、蚕种保护室、制种室、检验室等生产设施及检验仪器。
(三)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至少配备1名具有蚕桑专业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并熟悉蚕种种性保持技术的技术负责人,同时每生产1万张原种须再配备2名以上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
(四)有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及检验能力,蚕种质量稳定。
年度母蛾微粒子病淘汰率不超过5%;农业部或省农业厅质量抽检中,主要质量指标无连续二年不合格的情况。
(五)无违反《浙江省蚕种管理条例》的有关行为,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广西蚕种管理条例在蚕种生产中,技术问题是生产力,而管理问题、体制问题则是生产关系。
由于我国刚刚完成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蚕种场事业单位大锅饭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改变。
下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种管理条例,欢迎阅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蚕遗传资源,规范蚕种生产和经营行为,保障蚕种质量安全,维护蚕种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蚕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蚕遗传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和推广,蚕种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商品小蚕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有关规定。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蚕业发展需要,加强对蚕种管理工作的领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安排必要资金,支持蚕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蚕种检验检疫、优良品种示范推广与技术服务,加强蚕种生产基础设施和基地建设,建立蚕种储备机制,确保蚕种安全。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蚕种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科学技术、财政、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林业、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食品药品监督、水产畜牧兽医、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蚕种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蚕种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为会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维护会员和行业合法权益。
第二章蚕遗传资源保护与品种审定第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蚕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以及本行政区域内蚕遗传资源状况,组织有关单位进行蚕遗传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保存和利用等工作,制定和公布自治区级蚕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蚕遗传资源的进出口和境外交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设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蚕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蚕遗传资源的鉴定、评估和蚕品种审定等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1.22•【字号】闽政办[2008]11号•【施行日期】2008.0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的通知(闽政办〔2008〕11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福建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一月二十二日福建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审核发放办法第一条为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种畜禽质量,维护种畜禽生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范围内从事种畜禽生产经营或者生产商品代仔畜、雏禽的单位、个人,应当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申请者在取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后,方可申请办理工商登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种畜禽场是指能够生产具有种用价值、适于繁殖后代的畜禽及其卵子(蛋)、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生产场所,包括种畜场、种禽场、特种经济动物繁育场、孵化场以及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供应站。
第四条省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个人的监督管理工作,设区市、县(市、区)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种畜禽生产经营单位、个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实行分级管理审核发放。
(一)家畜卵子、冷冻精液、胚胎等遗传材料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按《畜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由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发放。
(二)省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发放遗传资源保种场、原种场(包括纯种场、曾祖代场)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三)设区市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发放祖代场(经营父母代)的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05.12.29•【文号】主席令第45号•【施行日期】2006.07.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畜牧业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05年12月29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主席胡锦涛2005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第三章种畜禽品种选育与生产经营第四章畜禽养殖第五章畜禽交易与运输第六章质量安全保障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和合理利用畜禽遗传资源,维护畜牧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活动,适用本法。
本法所称畜禽,是指列入依照本法第十一条规定公布的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畜禽。
蜂、蚕的资源保护利用和生产经营,适用本法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支持畜牧业发展,发挥畜牧业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化经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畜牧业的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改善畜牧业生产条件。
第四条国家采取措施,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发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事业,开展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和畜牧兽医信息服务,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
第五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利益。
第三条农业部负责全国蚕种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蚕种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照《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的规定,安排资金,支持良种繁育,改善生产条件,加强蚕种场建设,促进蚕种生产健康发展。
第五条蚕种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应当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合法权益。
第二章蚕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选育与审定第六条蚕遗传资源保护以国家为主,鼓励和支持有关单位、个人依法发展蚕遗传资源保护事业。
第七条农业部负责组织蚕遗传资源的调查,发布国家蚕遗传资源状况报告,制定全国蚕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公布国家级蚕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公布省级蚕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报农业部备案。
第八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蚕遗传资源保育单位(蚕种质资源库)承担蚕遗传资源保护任务。
未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处理受保护的蚕遗传资源。
蚕遗传资源保育单位应当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采集新增的蚕遗传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新增加的蚕遗传材料。
提供新增加的蚕遗传材料,有权获得适当经济补偿。
第九条禁止除杂交一代蚕品种以外的蚕遗传资源出口。
因交换需要出口蚕遗传资源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同时提出国家共享惠益方案。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农业部批准。
农业部在二十个工作日内做出审批决定,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引进蚕遗传资源,应当办理检疫手续,并在引进后三十日内向农业部备案。
对外合作研究利用蚕遗传资源的,按照国务院规定的畜禽遗传资源对外合作研究利用的审批办法审批。
第十条国家扶持蚕品种选育和优良品种推广使用,支持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和技术推广单位开展联合育种,建立蚕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蚕种科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