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微生物与发酵工程1
- 格式:ppt
- 大小:695.50 KB
- 文档页数:38
第一章发酵工程1.区分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2.发酵的实质3.腐乳的制作过程,需要的微生物,相应微生物的营养类型4.说出以下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乳酸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5.说出以下微生物的分裂方式:乳酸菌、酵母菌、霉菌、醋酸菌6.乳酸菌、酵母菌、醋酸菌发酵的方程式7.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菌、乳酸、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8.理解泡菜、果酒、醋的制作过程9.根据形态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10.根据功能可将培养基分为几种11.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的作用12.培养基所必需的四大营养物质13.获得纯净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14.区分消毒和灭菌15.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有哪些16.什么是培养物和纯培养物17.平板划线法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目的18.什么叫选择培养基?19.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目的20.为什么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时统计结果比实际菌落数低?21.为什么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时统计结果比实际菌落数高?22.发酵工程的基本环节有哪些?中心环节是什么?23.啤酒的工业化生产流程?区分主发酵和后发酵24.什么是单细胞蛋白第二章细胞工程1.为什么细胞会有全能性2.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3.再分化时需要的激素比例4.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过程、意义6.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7.微型繁殖的优点8.制作脱毒苗用哪个部位?为什么9.单倍体育种的原理、过程、优点、缺点10.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12.细胞贴壁、接触抑制的含义13.什么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14.干细胞的分类及作用15.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16.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设计的技术、原理17.单克隆抗体的优点18.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原理、过程19.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时为什么受体细胞用卵母细胞20.阻止多精入卵的两道屏障21.卵子受精的标志是什么22.受精过程完成的标志是什么23.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24.胚胎移植的过程25.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作用26.进行胚胎移植的优势27.胚胎分割囊胚时要注意什么第三章基因工程1.重组DNA技术需要的三个工具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特点、对应的化学键3.DNA连接酶的特点、作用的对象和化学键4.区分限制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DNA酶5.质粒被选做运载体的优点6.DNA粗提取的过程7.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四个步骤8.PCR的过程9.常用什么来鉴定PCR的产物10.基因表达载体的结构11.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微生物细胞的方法12.农杆菌转化法的两次拼接和两次导入的目的13.怎么从分子和个体水平对目的基因是否成功导入或表达进行鉴定14.理解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形成过程15.蛋白质工程的步骤第四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1.如何看待转基因技术2.如何看待生殖性克隆和治疗性克隆3.生化武器都有哪些?有什么危害?。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与发酵工程练习一、选择题1.中国的许多传统美食制作过程蕴含了生物发酵技术。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泡菜制作过程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B.馒头制作过程中,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C.米酒制作过程中,将容器密封可以促进酵母菌生长D.酸奶制作过程中,后期低温处理可产生大量乳酸菌2.葡萄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存活但不能大量繁殖B.自然发酵制作葡萄酒时起主要作用的菌是野生型酵母菌C.葡萄酒的颜色是葡萄皮中的色素进入发酵液形成的D.制作过程中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液中糖含量增加3.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即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择新鲜的葡萄酿酒,在榨汁前对葡萄的处理是先清洗葡萄再去除枝梗B.“久者数十岁不败”的原因是酸性、缺氧及含酒精的酒液中,微生物的繁殖受到抑制C.为了提高葡萄汁的出汁率,可在榨汁时加入果胶酶D.若最终获得的果酒偏酸,最可能的原因是醋酸菌无氧发酵产生了乙酸4.白酒是蒸馏酒的一种,蒸馏酒的一般制备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蒸煮过的原料(高粱、稻米)――――→曲霉等糖化作用葡萄糖等――――――→酵母等发酵作用含乙醇的发酵物――→蒸馏蒸馏酒A.对原料进行蒸煮的目的之一是利用高温杀死杂菌B.曲霉与酵母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C.原料经糖化作用后可为酵母提供碳源、氮源等营养成分D.发酵作用会先后经历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两个阶段5.酸豆角因为酸脆、营养丰富和能增进食欲而成为家常小菜。
下图是家庭制作酸豆角的主要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豆角去筋后洗净、晾干→加盐揉搓至翠绿色→放入泡菜坛、注入凉开水→添加适量香辛料和白酒→密闭、腌制1~2周A.豆角的酸脆主要与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有关B.“加盐揉搓至翠绿色”利用了叶绿素能够溶解于高浓度NaCl溶液的特性C.食材等加入泡菜坛时不能装得太满,以防止坛口杂菌侵入影响产品的品质D.加入的食盐、香辛料、白酒等不仅能增加食品风味,也能防止杂菌污染6.传说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直至第21天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但香气扑鼻,酸甜可口,于是他结合“甘一日”和“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为“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酿酒过程中发酵液出现的气体都是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B.酿酒时糖类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也会停止,由pH上升和酒精含量增多导致C.墨塔酿酒反成醋可能是由于发酵装置密封不严造成的,若适当升温则醋味更浓D.统计活酵母菌数量时,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结果比实际数目低7.青霉菌处在葡萄糖浓度不足的环境中时,会通过分泌青霉素杀死细菌,以保证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发酵工程第1节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腐乳、泡菜、果酒、果醋的制作,主要用到了哪些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分别是。
酵母菌和醋酸菌在细胞结构方面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腐乳制作原理(反应式):。
制作腐乳时,让豆腐块长毛的目的是:。
加盐腌制豆腐块的目的是:。
3.泡菜的制作原理(反应式):。
制作泡菜配制的盐水质量分数为:,浓度太低,则制作泡菜时,盐水为什么煮沸后冷却?蔬菜装坛时,装八层满,原因是:。
在泡菜制作的发酵过程中,为什么要经常向泡菜坛的水槽中补充水?。
腌制时乳酸的含量变化为;亚硝酸盐的含量变化为泡菜腌制过程中,杂菌逐渐减少的原因有。
4.果酒的制作原理(反应式):。
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发酵温度是清洗葡萄时,应该先除去枝梗还是先冲洗葡萄?,为什么?将葡萄榨汁装入发酵瓶,为什么要留1/3的空间?发酵过程中,每12小时松开瓶盖1次,原因是:。
松盖排气后及时拧紧瓶盖,目的是:。
酒精发酵旺盛时,其他杂菌一般难以存活,原因是。
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酒精如何鉴定?。
5.果醋的制作原理(反应式):。
果酒制作完成后如何做进行果醋的制作?。
果醋制作的温度和气体条件与果酒制作有什么不同?。
第一章发酵工程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1.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发酵过程的重要基础)是什么?。
按物理性质分,培养基可以分为,分离鉴定微生物一般用培养基,工业生产一般用培养基。
按功能来分,培养基可以分为,在培养基中加刚果红可以鉴别菌。
按成分来分,培养基可以分为,工业生产一般用培养基。
2.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一般含有,此外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及O2的需求。
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培养霉菌时,PH调至;培养细菌时,PH调至。
牛肉膏、蛋白胨都能为微生物提供,牛肉膏还能提供。
3.获得纯净微生物的关键是,无菌技术主要包括4.消毒是指,无菌操作时,一般对什么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有什么优点?。
微⽣物发酵⼯程复习试题_答案版第⼀篇微⽣物⼯业菌种与培养基⼀、选择题2.实验室常⽤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A ⽜⾁膏蛋⽩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到的淀粉⽔解培养基是⼀种(D)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A ⽜⾁膏蛋⽩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长pH值为( A ) 4.5-5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素、氨基酸、维⽣素及丁⼆醇等产品。
( A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是⾮题1.根据透明圈的⼤⼩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底物的能⼒( X )2.凡是影响微⽣物⽣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长限制性基质。
( X )3.在最适⽣长温度下,微⽣物⽣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产单细胞蛋⽩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长温度。
( X )4.液体⽯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蜡的作⽤是提供碳源( X ).5.种⼦的扩⼤培养时种⼦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长速度、产物品种、⽣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X)三、填空题1.菌种扩⼤培养的⽬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产⽔平。
2.进⾏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为10^6~10^7个/mL.3.培养基应具备微⽣物⽣长所需要的六⼤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和⽔。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一、选择题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4.5-5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醇等产品。
( A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二、是非题1.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X )2.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
(X )3.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 X )4.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 X ).5.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X)三、填空题1.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2.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霉菌为10^6~10^7个/mL.3.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和水。
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发酵工程一、单选题1.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必须用无菌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并将pH调至中性或弱碱性B.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该实验不需借助选择培养基,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多D.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2.在科研和生产上,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是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无菌操作是防止杂菌污染的关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煮沸消毒可以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巴氏消毒法消毒牛奶,基本不破坏其中的营养物质C.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可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D.紫外线消毒前,适量喷洒消毒液可以加强消毒效果3.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产品的分离、提纯等环节。
下面有关解题思路正确的是()A.优良菌种只能通过诱变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来获得B.扩大培养采用液体培养基,其目的是提高接种时发酵罐中菌种的数目C.发酵时的环境条件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不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D.发酵工程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大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腐乳的制作过程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菌B.传统发酵以单一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C.果酒制作过程中,用体积分数为90%的酒精对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消毒D.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缺少糖源时可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5.果酒主要以山果酒和水果酒为主。
其中山果酒以山果为原料,采用传统酿制工艺,先发酵后蒸馏而成,其工艺流程独具特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山果酒的酒精度数比普通葡萄酒的酒精度数低B.过程①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30~35℃,有利于酒精的产生C.过程②和③的主要差别在于醋酸菌发酵消耗的有机物不同D.过程④需向发酵装置内滴加酸性重铬酸钾,以检测酒精6.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庞杂,要对其中的某种微生物进行研究,就必须获得具纯净培养物。
第一章发酵工程—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大单元复习第一步:单元学习目标整合第二步:单元思维导图回顾知识第三步:单元重难知识易混易错(一)传统发酵技术1.发酵: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2.实例:腐乳制作(1)参与微生物:毛霉、酵母、曲霉等(2)原理: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3.传统发酵技术(1)概念: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2)形式:以混合菌种的固体发酵及半固体发酵为主,通过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3)产物:腐乳、酱油、醋、泡菜、豆豉、酱等(二)尝试制作传统发酵食品1.泡菜制作的原理(1)菌种:乳酸菌。
a.分布:广泛分布在空气、土壤、植物体表、人或动物的肠道等处。
b.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
c.常见种类: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其中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2)发酵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2.泡菜制作的实验设计a.制作流程b.准备材料①选择泡菜坛: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坛沿深、盖子吻合好的泡菜坛。
①选择原料:质地鲜嫩,肉丰富,无虫咬,无烂痕,无斑点。
c.制作过程①原料处理:将鲜菜修整、清洗、阳光下晾晒到菜表皮萎蔫时收起,切成条状或片状。
①配制盐水:按照清水与盐的质量比为4①1的比例配制盐水,并将盐水煮沸冷却。
①装坛:将经过预处理的新鲜蔬菜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中,装至半坛时放入香辛料,继续装到八成满,再徐徐注入配制好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菜料,盖好坛盖。
①封坛发酵: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
要注意经常补充水槽中的水。
①成品:将封好的坛子,放在室温环境中约15天,便可制成清脆爽口的泡菜。
d.腌制条件在腌制过程中,要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食盐的用量。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一、选择题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 D)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C)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4.5-5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D )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醇等产品。
( A )A 枯草芽孢杆菌 B 醋酸杆菌 C 链霉素 D 假丝酵母二、是非题1.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X )2.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
(X )3.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 X )4.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 X ).5.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X)三、填空题1.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接种量的需要、菌种的纯化、缩短发酵时间、保证生产水平。
2.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10^6个/mL,放线菌为,霉菌为10^6~10^7个/mL.3.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碳源、氮源、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前体、促进剂和抑制剂和水。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发酵工程作业1.做“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实验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C.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D.用记号笔标记培养皿中菌落时,应标记在皿底上解析:选D在高压灭菌的操作过程中,加热结束后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待压力表的指针指到零时,打开放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
倒平板时,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而不是完全取下放到一边。
接种环经火焰灼烧灭菌后应在火焰旁冷却后,再用其挑取菌落。
在微生物的培养中,一般将培养皿倒置,在皿底上用记号笔做标记。
2.(2019·滨州模拟)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
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
请分析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部分芽孢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③无菌繁殖脱毒苗时,植物的外植体要进行消毒④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⑤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⑥加入培养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需要灭菌A.①③B.②④C.③⑤D.④⑥解析:选D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和灭菌。
需进行消毒处理的有植物的外植体及操作人员的双手等,需进行灭菌的有器皿、培养基、添加剂(指示剂或染色剂)等。
煮沸可以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属于消毒;为防止空气中杂菌污染,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家庭制作葡萄酒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葡萄表面的酵母菌,故不能灭菌;培养基常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故④⑥操作错误。
3.(2019·乐山联考)下列关于有关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B.果酒、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的作用是在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的作用是在酒精发酵时排出二氧化碳C.豆腐上长满毛霉后,需加盐腌制8天左右,这样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变质,又能使豆腐析出水分,使豆腐块变硬D.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解析:选C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冲洗葡萄,然后再去除葡萄的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冲洗以洗去灰尘为目的,不能多次反复冲洗,以防洗去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