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美术九个板块

人教版高中美术九个板块

人教版高中美术九个板块

人教版高中美术《绘画》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 /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 共9 册。

(完整版)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课程是普通高中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中的必修课程之一。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既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相衔接,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是高一层次的美术课程。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下列价值:(一)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在发展学生的视知觉,获得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自然物、人造物形态美的认识,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内容、材料、形式、风格的多样性的认识,使学生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 (二)传承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成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具有传承文化艺术的功能。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自我、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的关系,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理解文化艺术,弘扬人文精神。 (三)激发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美术实践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在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发展动手能力和开发潜能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人教版高中美术

第一讲陶器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 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1. 陶器的产生: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不论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先有陶器,后有瓷器。 2. 陶器的造型: 陶器的造型可分为以下几大类。 汲水器:如《漩涡纹尖底瓶》; 炊器:有罐、鼎、鬲等; 饮器:杯、角、觚(gu)、(gui)等; 食器:有碗、钵盘等;

盛贮器:有壶、罐、瓮、瓶、尊、盆、缸等。 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本质特征,在陶器中已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例如,当时的陶器中最常见的陶罐与陶钵,它们作为一种盛器,为了使其具有尽量大的容积,它们在造型上都具有鼓腹的特点。但是,陶罐与陶钵的用途不完全相同,陶罐一般用于储水和运水,陶钵主要用于炊煮。为了适应这种不同的使用要求,陶罐都是小口、有肩,有的还有较长的颈,目的是便于运水、储水、倒水;而陶钵则无肩、无颈、大口,这样便于炊煮和饮食。 3. 彩陶艺术: 中国古代的陶器,以彩陶最为著名。这些彩陶或是以造型优美见长,或是以纹饰丰富引人喜爱,或者是造型和纹饰都很优美。这些陶器,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在制作这些最早的生活用器时,就已经根据美的法则在创造。在使用各种装饰纹样时,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中国的彩陶图案由最简单的点、线、面组成几何形纹样,来代表某种被描绘的对象,也就是说用最简洁的平面图案来造型或示意。例如有的鱼形只用一个圆点和两条方向相反的弧线来示意。这种具有简明的标志性的特点,反映出中国先民善于从复杂的事物现象中抓住本质作高度的概括,并用最简单而明确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及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从而提炼出标志性很强的纹样。 中国的彩陶艺术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形象,而是充分发挥创造者的想象力,以意写形,使图案灵活多变。譬如先民们可以将天上的飞鸟、水中的游鱼和人面以意融合成象,表达出鲜明的意境,展现出气象万千的艺术风格。《人面鱼纹盆》)《舞蹈纹盆》) 三.本课小结。 第二课瓷器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美术)

艺术欣赏:是指人们的感官接触到艺术作品产生审美愉悦,是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是人们以艺术形象为对象的通过艺术作品获得精神满足和精神愉悦的审美活动。 艺术欣赏的步骤:1.要依靠健全的器官得到对艺术形式符号的感性认识。2接受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和经验,凝视关照,发挥想象,细致的品味作品,是审美意象更具接受悟性。3主体对艺术品的意想的品鉴渐入佳境后升华为对意境的感悟,达到“物我和一”。艺术欣赏活动既包括艺术形象也包括欣赏者。在艺术欣赏的过程中,欣赏者所产生的愉悦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对艺术家所创造的美的发现。2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再创造”。 透视的基本规律:1凡平行于画面的直线和平面,透视形状不发生变化,仍保持物体原来的比例关系不变。2凡有远近差别和不平行画面的直线平面,都要发生透视变化。3平行变线都消失到一点,即向灭点消失。4平面消失到一条直线,即灭线。5近大远小6近实远虚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高中美术课程目标:“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学习活动,进一步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观察想象直觉和多种思维形式以及美术的方法进行艺术的创作活动;学会分析评价美术作品及美术现象,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理解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将美术语言运用于研究性学习之中;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提高美术素养,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 阶段目标:美术创作,美术欣赏,学习方法,交流和评价 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是弥补单一的国家美术课程的不足,发挥学校和地方的资源优势,满足本地区学生学习美术的需求,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的多样性,更好的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 美术课程资源有:学校课程资源,社区课程资源,乡土课程资源,自然人文景观等。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置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2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艺术展览,参与社区艺术活动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聘请美术专业工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使课内外的艺术教育得到有机的结合。3在教学改革中应注意把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当地环境紧密联系,因地制宜扩展新的课程资源,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教师擅长教且资料经济充足的学习内容。另外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绘画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摄像机,数码相机进行资源的储存,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教学。一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的必然选择二现代教育技术从学生兴趣出发,提高学习效率三美术教学方法越来越依赖现代教育技术首先,现代教育技术为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供了直观、形象的视听感受其次,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学演示提供了直观的操作平台再次,虚拟的教学环境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1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 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 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c 、绘画: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如油画、国画、素描、水彩等。) d 、工艺美术:也叫实用美术,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如陶瓷、刺绣、编织等) 3、 用“眼高手低”引入美术鉴赏的重要性。(结合学生观展等进行讲解) 4、 让学生用比较..的方法结合课文图例说出作品的年代..、内容..以及艺术表现形式......。 第一幅:《放牧》.... 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 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 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全一册(必修)艺术欣赏全部教案1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美术》全一册中国美术欣赏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欣赏 第一讲陶器 第二讲瓷器 第三讲青铜器 第四讲织绣玉器漆器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 第五讲陶塑 第六讲石雕 第七讲彩塑 中国绘画欣赏 第八讲古代人物画 第九讲古代壁画 第十讲古代山水画 第十一讲古代花鸟画 第十二讲现代人物画 第十三讲现代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建筑艺术 第十四讲宫殿建筑 第十五讲园林与民居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 第十六讲民间美术 外国美术欣赏 外国工艺美术和设计欣赏 第十七讲传统工艺美术 第十八讲现代设计艺术 外国雕塑欣赏 第十九讲世界文明古国的雕塑 第二十讲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 第二十一讲近代雕塑 第二十二讲现代雕塑 外国绘画欣赏 第二十三讲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第二十四讲古典主义绘画 第二十五讲浪漫主义绘画 第二十六讲现实主义绘画 第二十七讲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 第二十八讲现代主义绘画 外国建筑艺术欣赏 第二十九讲神庙、教堂与陵墓建筑 第三十讲现代建筑

第一讲陶器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中国古代陶器,让学生了解我国制陶工艺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器,客观地评价古代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1、不同文化类型陶器的造型特点。 2、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难点:主要是专业名词较多同时涉及到中国古代陶器工艺史,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L50)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引入新课: 第一讲—第四讲是中国工艺美术欣赏。 工艺美术通常是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的审美属性。作为物质产品,它反映着一定时代、社会的物质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它的视觉形象又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时尚。 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观赏工艺美术两大类。实用的工艺美术是其主流。为什么实用物品也属于工艺美术品呢?因为人们除了要求满足生活的需要之外,还要求造型上的美观。当买手表时,不是要在同样价格的手表中挑选造型美观、颜色合意的那只吗?谁都希望穿一身既合体舒适,又美观大方的衣服,用漂亮的衣服打扮自己,以显示身份、性格、修养和向上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这种审美要求,制约着生活用品的设计与制作,必须依照适用的尺度和美的规律设计生产,使其既有实用性、又具美观性。因此,工艺美术属于美术门类中既特殊又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是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术。 这种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点,正是工艺美术的本质特点。 中国传统工艺品大多是历代工匠艺人的手工制作。我们欣赏时,要结合实用功能领略其造型美、装饰纹样的韵律美、材料质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艺的精致美,并通过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蕴。

高中美术课件

高中美术课件 高中美教案一:色彩的明度对比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加深对色彩要素的理解。 2、掌握色彩的明度的处理方法,并能在绘画中运用,提高学生用色的造型的能力和技巧。 3、掌握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培养审美情操,激发学生运用丰富的色彩去创造艺术美和表现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传授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掌握色彩的明度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色彩的技巧。 2、难点:让学生接受色彩的明度对比知识和对色彩明度进行操作,并在绘画实践中运用。从知识到应用是一个较复杂的转换过程。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要环节,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范画若干幅; 颜色本身的明度差别; 色彩明度较强和稍弱的示图; 同一题材不同明度对比图。 五、教学过程: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色彩和明度对比的知识。 2、提问: 1 什么叫明度?

2 你能指出你衣袖上色彩的不同明度吗? 3 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色彩的明度对比? 3、明度演示: 1 让学生观察彩色纸条红色,当我将纸条拉紧时,学生看到纸条上均匀的彩色。颜色 没有深浅变化。 2 当我将彩色纸条折成弯形状后,再让学生观察,出现纸条的颜色与前次见到的不一样,让学生指导出同种颜色的深浅变化,并让他们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 让学生上讲台,自己挑选另一种颜色的纸条,按和的操作步骤进行曲演示,并指导 该色纸变化的现象。 4 一种固有色由于受光强弱的.不同出,现不同的明度变化现象,使色彩产生一种节 奏美感。 4、提问: 1 我们从演示中发现色彩明度变化的现象,在绘画时如何反映? 2 如何使一种颜色出现不同的明度? 通过加白提高明度,加黑减弱明度。 5、演示色彩明度的变化: 1 先将纸面中间涂上本色,加白调匀后涂在本色左边,再加白调匀后涂在更左边。 2 用一支干净的笔加黑色小许调匀后涂在本色的右边,再加黑少许调匀后涂在更右边。 6、指导学生进行色彩的明度对比练习。 7、作业讲评。提倡多练习,并引导学生课外多动手做练习。 8、全课总结。 高中美教案二:石膏几何体画法 一﹑了解画石膏几何体的意义 常见的几何体教材有:锥体﹑球体﹑六棱柱体﹑圆柱体和方体等。 1﹑为什么石膏几何体是初学绘画的必修课?

美术鉴赏总复习(人教版高中)

美术鉴赏总复习资料妥善保存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摄影书法篆刻等六大门类美术又叫造型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捣练图》和《拾穗》同样以女性劳动为题材但是一个是贵族妇女的优雅的劳动场景另一个是三个贫困妇女的弯腰拾麦穗的情景让人产生同情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中鉴是甄别归类赏是欣赏鉴是为赏服务的雕塑分为圆雕浮雕透雕美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美术按其语言方式或美术类型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具象艺术的特点是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客观性第二特点是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第三特点就是情节性又称叙事性《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听乐观舞休息轻吹送别具象艺术的功能是记录功能社会干预功能具象艺术一般分为肖像作品主题性作品抽象艺术的一个特点是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言词汇分析抽离孤立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抽象艺术的艺术美表现在形式与色彩构图与笔触材料与肌理空间与透视光影与运动方面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是点线面色美术的语言表达手段有西方绘画的是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中国的绘画中是笔墨章法皴法等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意象艺术更多的融入创作者的思想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逐步开始的有冷抽象蒙德里安《红黑黄蓝构成》和热抽象《即兴之31》康定斯基 18美术形象既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个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19 什么是形式美

人美版高中美术高一《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绘画的色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设 计学生动手模拟布置电影场景的情境, 在亲身体验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于主要理论 知识的归纳,有学生的实验中完成。 二、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体验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绘画的色彩》是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第五课的内容,围绕色彩的基本知识展开,包括 色彩形成的原理,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的区分,色 彩三要素、色彩的心理等。在学习过程中分两部分进行。本课重点解决影响物体颜色的 因素和色彩的几个概念。 第一部分是光色的关系, 通过观察课间中色光的混合和小组调 制颜色的混合的区别, 明晰色彩的几个概念。 第二部分先引导学生以导演的身份排演 《动 物世界》观察动物的变化思考原因,说明固有色和影响物体色彩的因素。再介绍印象派 画家莫奈的作品。让学生对色彩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审美水平。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生 活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知识。b5E2RGbCAP

四、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物体的色彩成因和影响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变化的因素。 2.学生探讨固有色的概念。 3.学生了解色彩的几个知识,同时能注意和生活现象结合。
五、教学难点 “固有色”观念的明晰。 六、教学重点 1.了解色彩的相关概念、原理、规律、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2.学生提高在生活中发现、欣赏、运用色彩美的能力 七、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原色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一·光与色彩 1. 自然界中物体色彩形成的原理 不同色的衬布、灯光、几何体
教师播放幻灯片,夜幕降临后,大地隐入黑暗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绚丽多彩的,美丽 的色彩从何而来? 生:思考哪种光源对我们的视觉经验影响最大?
p1EanqFDPw

高中美术绘画

高中美术“绘画”领域教学策略研究 ---- 绘画模块课程设计 张宾(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副教授) 一、认识模块教学的特点制定模块课程实施方案 新的高中美术课程提出模块教学方式,其理念和内容 ,是一个新的课题。近几年来,美术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制定出合理的模块课程实施方案,可以使理想课程现实化,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模块化课程的特点: “在教法上强调知能一体,在学法上强调知行一致,集中开展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操作技能以及活动方式、方法、方案的同步式一体化的教与学,以实现具体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 (一)模块教学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 模块教学可以理解为一个教育“专题”,如工艺专题、绘画专题等。学习内容相对集中在一种表现形式上。教师要对一个学期的教学进行统筹安排,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习作和创作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和教学进度。教师要自主地按需组合教学内容,使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二)模块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体验 以往的高中美术课,在一本教材中囊括欣赏课和各种实践类课程,学生很难留下几张完整、像样的作业。高中模块课程的开展,使学生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围绕一种美术形式进行深入的学习,为学生认识、理解美术知识和初步掌握一种美术技能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美术模块教学中,鉴赏占 20%,教师应重视将欣赏的效果作用于创作,提高作业质量。 (三)模块教学使高中美术课程更具魅力 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能有一两幅相对完整的绘画作品挂在家中,学会美化生活、装饰环境的本领,学生能掌握一门美术技能,培养一种爱好。教师能为学生的爱好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引领和指导。 二、如何制定绘画模块课程实施方案 (一)把握原则,明确教学目标 1. 保证课时,才使学生有选择的可能,才能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 2. 巧定内容,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愿望。(选择与学生生活结合密切的内容或主题吸引学生) 3. 教材作为参考,重要的是发挥教师自己的创造性。 (二)把握资源,因地制宜 1. 教师资源:发挥教师自身专业特长,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资源,大展身手。 2. 学生资源:根据学生专长、素质、能力,接受程度,安排课程,协助老师自主学习互助学习。 3. 教材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增强绘画教学与当地自然、文化特色的联系。 4. 校本资源:电教媒体设备,专用教室,走廊门厅,作品展示交流,美化校园。 (三)深入认识绘画模块课程的教与学 人教版绘画教材目录 第 1课认识绘画艺术 第 2-3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 /尝试体验中国国的笔墨情趣──学画中国画

高中美术鉴赏专题中国民间美术

八:中国民间美术 课标要求 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 的艺术语言特征。通过对民间艺术样式的学习,来了解如何界定民间美术,从而对民间美术 语言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知识归纳 民间美术定义: 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一、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剪纸、年画、刺绣、玩具、雕塑 1.剪纸:形式有单色、染色、套色。 2.年画:又称木板年画。 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较高的著名产地列举: (1)天津杨柳青年画 (2)苏州桃花坞年画 (3)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 (4)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 (5)四川绵竹年画 (6)河北武强年画 版画的种类:凸版画、凹版画、平板画、孔版画、综合版画与电脑版画。 题材内容:六神图;祝福祈祥图;镇妖辟邪图;反映世俗风情、教人勤劳善良品德的;表现 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戏曲故事。 “六神”指:天神、地神、灶神、苍神、财神、弼马温 代表作品及地域区别: 河南朱仙镇年画《刘海戏金蟾》。本地年画以门画、门神画、八仙画流传于世,深受人民群

山东杨家埠年画《赐福生财灶王》。本地年画构图饱满、画风粗犷、造型简洁夸张,多使用对比色,色彩强烈、鲜艳、极具装饰性。 天津杨柳青年画《白蛇传.盗仙草》。本地年画染印结合、做工精细、工整、色彩鲜艳、层次丰富、重点处以粉、金晕染使之别具一格。 3.刺绣:民间刺绣常以剪纸作为底样,造型质朴、大方色彩上采用原色对比,平面色块的运用使色彩过渡有跳跃感,显得鲜亮而富有喜庆气氛。刺绣者往往根据所做的物件的形状来构图。采用“适形造型”的方法,达到饱满、对称、均衡等审美要求。 4.玩具:民间玩具比较突出的有;风筝、泥玩具、布玩具、活动玩具。 民间雕塑包括:石刻、砖雕;木雕;泥人、面人;面塑。 我国风筝著名产地:北京、天津、山东潍坊、江苏南通等。 二、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寓意性的如:连(莲)年有余(鱼)丰收 五福(蝠)捧寿祝寿 石榴、葡萄、鱼多子 牡丹富贵 象征性的如:福、禄、寿祝福老人长寿安康 五毒图案辟邪,保佑健康平安。 虎的图案虎的威严保佑儿童,同时长的像虎一样威武健壮。 麒麟送子、莲生贵子希翼宗族承传延续。 鱼戏莲、鸳鸯寓意婚姻吉祥美满 三、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民间美术贯穿于整个民间生活之中,他们的制作与民俗活动 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岁时节令:剪纸、年画、彩灯、风筝、泥塑、面人、香包。 盛大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人生礼仪:诞生礼:满月、百日、周岁、虎枕、虎鞋、虎帽、围诞、面花等。 婚礼:织绣衣裙、鞋垫、钱包、烟荷包等。 跟踪练习

高中美术《瓷器》教案设计-新人教版

江西省信丰中学高中美术《瓷器》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 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 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 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人教版高一美术教案 【篇一: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1)】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 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 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 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2、美术=艺术?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 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 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 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 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 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 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 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 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 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1、鉴赏=欣赏? (引导学生看书) 2、 美术=艺术? 讲解: 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 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 (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 “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 ”,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 一种艺术。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 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 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 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从 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 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 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 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 、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b 、雕塑: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或可雕、可刻的硬质材料(如木材、石头、金属、玉块等),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 (如石膏像、木雕等。)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 普通高中教育应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因此,高中课程的设置应充分注意均衡性和多样性。高中美术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是高中课程整体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均衡性和多样性课程理念的实际体现。 随着美育被列入教育方针,我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遇。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从而形成了我国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相对完整的格局,但是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仍有一些方面尚需改革和完善,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制订新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应力求体现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程改革,要构建符合基础教育要求具有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美术课程体系,增强美术课程对学生发展要求的适应性,为不同兴趣和专长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结构图 一、课程性质 ↓ 二、课程价值 ↓ 三、课程理念 ↓ 四、课程总目标 ↓ 五、课程内容 ↓ 模块A 美术鉴赏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B 绘画·雕塑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C 设计·工艺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D 书法·篆刻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模块E 现代媒体艺术 1、学习目标 2、学习内容 3、评价建议 ↓ 六、教学建议 ↓ 七、课程资源 ↓ 八、教材编写建议 ↓ 附:名词解释一、课程性质

2019年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合辑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三篇】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三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教学目的 ①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 ②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和具体经验。 内容结构 ①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②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中赵州桥教学设计国造园艺术的原则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游览过哪些园林?去过苏州园林吗? 二、新课 我国远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为园林造景的主题,这比西方18世纪兴起的英国“风景式”园林大约要早两千多年。的圆明园,它的一百余个景区之中约半数是自成一体的小园林,因此而被西方人誉之为“万园之园”“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境界。因此,过去的造园匠师们口授心传,多少都接受一些诗画方面的陶冶,而的造园家如计成英语教学方法、张南垣父子、戈裕良等更是精于此道。历来的文人画家也多有直接参予园林规划设计的,其中如唐代的王维、白居易,宋代的赵佶、司马光,元代的倪元镇,清初的石涛、李渔等人,为了渲染园林的诗的情调,常常借助于各种音响效果。寄畅园“八音涧”、谐趣园“清琴峡”的流水丁冬,沧浪亭“听橹楼”的欸乃桨声,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音”入景。曹雪芹笔下的潇湘馆,那“凰尾森森、龙吟细细”更是绘声绘色,点出园林浓郁的诗情画意。 播放课件:读图认识感知江南水乡---苏州及园林怎样学好高中化学 1、师: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是如何体现出她的巨大艺术魅力的呢? 讨论,指名说说,师板书:“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艺术的构成 a、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b、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c、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d、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2、讨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何差异。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三、总结: 园林艺术作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一部分渗透了封建文人的艺术情趣,它取法自然,高于自然,融建筑美和自然美为一体。 四、拓展: 结合文字和图片写篇关于园林的抒情散文。 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 教学目的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总体介绍

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分为欣赏、绘画、雕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电脑绘画/电脑设计、摄影/摄像九个模块编写共 9 册。 1.教材结构。 绘画共 7课,18课时。绘画本来是美术学科中的一个基础性的,门类相当繁多且应用十分广泛的模块,为了适应高中学生的选修实际情况,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进行慎重的精选与合理的编排。 第一课《认识绘画艺术》:前一节讲绘画的含义及特征和绘画的种类这两方面,先了解绘画的范围和它的普遍特征;后一节从内容、形式和深层意蕴三方面分析绘画的内在要素。这一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绘画的内涵与外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形成一个正确的概念。 第二课《中国画的艺术境界和艺术语言》:力图结合作品分析,对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中国画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概念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艺术成就,培养他们热爱民族绘画艺术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尝试体验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学画中国画》:是中国画的实习作业课,本课教材安排的学习活动较多,共需完成4幅作业,建议从中选择完成2幅作业。 第四课《西方绘画的表现图式与艺术特征》:比较全面而概括地介绍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特征和艺术语言。为了加深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可以和中国绘画作品对比着进行欣赏与研究。 第五课《简捷地捕捉物象的方法 ----线描写生》:(1)对中西方绘画(主要是素描)中的线描造型作了介绍和分析;(2)对线描写生的实践活动作了提示和安排,学生可从静物、景物和人物写生中选择两项进行练习。本课最后编排的“拓展内容----自由想象”,是为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艺术个性而作的尝试,可以作为选修教材使用。

浅谈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 发表时间:2012-05-18T11:06:02.157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立彬 [导读] 模块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科特点和实施条件为基础,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需求选择内容。 王立彬(邯郸市滏春中学河北邯郸056000) 【摘要】自普通高中美术新课改实施以来,在教学内容的五大系列九个模块中,除美术欣赏内容外,绘画模块是最容易被开设的内容之一,不同学校,要想使绘画模块形成自己独到的特色,既能体现新课改之下的学科特点,又能实现与以往不同的教学效果实属不易。绘画模块中具体实施内容的定向与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美术;绘画模块 1.绘画模块具体内容选择的动机分析 首先,模块内容的选择要以学科特点和实施条件为基础,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需求选择内容。其次,模块教学内容的选择,除了技能训练以外,还应更深一层地体现出学科的“人文性”特点,提高艺术素养,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术的本质,做到不仅学会懂得艺术语言,而且学会运用艺术语言服务社会。 很多学校绘画模块的内容选择,都采用类似大学的专业课授课模式,主要突出技能技法的训练。但我认为,模块内容的选择只做到这些还是有所欠缺的。首先,高中美术教育有别于大学的专业性学习,高中新课改的目的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健康情感和良好的智力水平的培养,是以培养人的基本综合素质为宗旨的。这仅靠单一的技能训练是很难做到的。其次,绝大多数的学生并非是艺术考生,对于他们来说,单纯的艺术技能训练显得缺乏吸引力,也就难以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这些因素都将成为美术学习的障碍。因此,在普通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模块内容和形式的选择,应该和大学美术专业的学习有所区别。 那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认为,必须在绘画模块学习内容的具体选择上和学习要求上下工夫,一定要让学生学以致用,即在教学中适当融入艺术技能训练以外的实用性内容,增加学生自主发挥和运用技能进行创造的内容和活动,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加强对学生自主想象和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运用艺术的形式去表达个人情感,加强学生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使绘画模块内容的设置更能体现出高中阶段艺术教育的特点。因此,高中美术绘画模块学习内容,除了技能技法训练外,还应该有一小部分的内容补充,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2.绘画模块内容选择的可行性实验 根据以上目标,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探索与实验。在学生进行一定的素描、速写、透视等常规技能训练后,我补充了如下内容。 2.1 创意素描。运用所学的明暗素描的表现方法和技巧,进行无主题创意素描绘画,也可以宽泛地规定出大的范围和主题。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对所学明暗素描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技能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这样的自主创作,更容易让学生发挥其主观情感和个人创造力。学生在做作业时,完全沉浸到个人情境中去,使整个课堂完全呈现出一种特殊氛围,而且这完全是自觉的。这样的学习我认为才是自主的、主动的、具有成效的学习。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创意素描作业质量普遍要优于平时的写生技能训练作业。 2.2 卡通漫画。卡通漫画是当今大多数学生所喜爱的一种绘画形式,中学时很多学生都喜欢描摹,但进入高中阶段,由于学习压力增大而无暇顾及,逐渐放弃了这种爱好。当学生的基本绘画能力稍加锻炼后,适当补充此内容,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兴趣。但值得注意的是,卡通漫画的创作并不像创意素描那样可以完全自主,不同手法和造型体现出的风格也各不相同,需要教师引导,既要避免完全照搬临摹,又要避免毫无目的地体现所谓“个性”。在此内容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审美取向非常重要。 2.3 服装设计图。运用所学技能进行自主创造,通过对人物比例、动态、色彩、服装款式、饰品及整体搭配等因素的整体表现,充分表现每个学生独特的审美观,亦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女生尤其喜欢这一内容,这也是最接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内容之一,因此,以此来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并尝试通过审美创造,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定能取得良好效果。这一内容对学生的表现技能要求并不是很高,易于实施,但对于每个学生个体的审美表现却有着很高要求,以此来引导学生对与生活的审美态度极为重要。学生通过对现代服饰、民族服饰等要素的学习和借鉴,再加以创造,其效果远胜于单纯的欣赏课。 3.对于绘画模块内容的评价 由于以上内容都着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创造,因此评价标准的把握应该更加灵活,不能按常规技法一概而论,比如,有的作业创意独特,有的作业则明暗表现突出,有的作业形式感强,有的作业则富有强烈的精神表现,各有所长。评价结果并不是要统一,重要的是评价过程,因为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对每幅作品特点进行的总结和解释就是在教学生们怎样去欣赏和看待每幅作品,实际也是对学生审美方法的启发和教育。 4.新内容实施的结果 4.1 学生对以上内容学习的兴趣,明显大于常规技能训练,突出了自主性原则,给学生创造了更大的个人表现空间。 4.2 作业形式更加丰富,很好地体现出了学生的创造力。 4.3 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说明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4.4 让学生所学技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使学生对于技能训练的目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4.5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更加认清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慢慢学会运用艺术的形式去为生活服务。 教师在实施中也应该注意一些问题:不能由于强调“自主性”就放任自流,一定要充分地启发和引导,每项活动的展开一定要明确其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每一次作业前需都要有足够充分的示范性作品给学生观看,予以启发,并引导学生的创作;提倡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充分肯定作业中的闪光点,以此启发更多的同学进行创造;对于审美情趣的正确引导,教会学生分辨美丑,努力提高审美能力。 目前,对于美术模块教学,很多教师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学中对美术绘画模块内容选择方面所作的初步探索,和同行共同探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