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融资历程展示
- 格式:pptx
- 大小:955.38 KB
- 文档页数:23
财务战略分析——蒙牛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奶类产品系列,现已在全国15 个省市区建立生产基地20 多个,拥有液态奶、酸奶、冰淇淋、奶品、奶酪五大系列200 多个品项,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覆盖国内市场,并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蒙古、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二、蒙牛发展路线•1999年:蒙牛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00万元,埋下基石•1999年8月:股份制改造,增资到1398万元,10个发起人,进入快速成长期•2001年:从内蒙古走向全国•2002年:进军香港市场•2003年:借力航天,行业领跑•2004年:踏上世界牛“寻梦”之路•2005年:勇于追求,实现“乳都”梦想•2006年:获得国际乳业大奖,开启中国牛奶爱心行动•2007年:多元合作,200亿领军乳业•2008年:牛奶安全,取信于民•2009年:跻身世界乳业20强成立仅仅8年多的蒙牛,销售收入就从1999年的11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位,其中,超高温瞬间灭菌牛奶、液态奶、冰淇淋销量均居全国第一,并成为中国牛奶出口量最大的企业。
三、蒙牛集团财务战略简介(一)蒙牛的融资1.蒙牛第一次融资面世不到半年,资金成为蒙牛发展的巨大瓶颈。
与此同时,蒙牛开始了向民间资本融资,并经历了一场有惊无险的“非法集资”风波。
1999年8月18日,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398万元,法定代表人牛根生,发起人共10位。
2002年蒙牛将绣球抛向风险资本。
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2002年摩根、英联、鼎辉三家国际投资机构联手向蒙牛的境外母公司(开曼群岛公司)注入2597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约2.1亿),同时取得49%的股权。
2003年10月三家投资机构再次向蒙牛的海外母公司注入35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9亿元。
2.蒙牛第二次融资到2003年,蒙牛上市已经水到渠成,丰硕的果实等待着收获。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公司融资历程案例篇一:蒙牛集团融资案例分析蒙牛集团融资案例分析目录:背景一、董事长简介:二、蒙牛中小企业融资历程:三、蒙牛中小企业融资策略:四、蒙牛中小企业融资意义:五、案例分析点评背景:蒙牛集团是中国知名的乳制品企业,拥有液态奶、冰淇淋、奶品等产品。
蒙牛集团成立于1999年1月,集团总部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1999年-201X年间,总资产从1000多万增长到近10亿元,在全国乳制品企业排名中排名第四位。
截至201X年底,蒙牛总资产76亿元,员工规模达3万人,市值超过250亿港币。
一、董事长简介牛根生,蒙牛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中共党员,生于1954年1月。
牛根生从事乳业近30年,曾担任伊利副总裁,1999年被迫离开伊利后创立蒙牛。
牛根生带领蒙牛在“一无工厂,二无奶源,三无市场”的困境下,开拓进取,并成功借力资本市场,创造了中国企业成长第一速度--“蒙牛速度”。
二、蒙牛中小企业融资历程201X年,蒙牛集团销售收入约7.3亿元。
为了寻求更快发展,蒙牛集团需要更多资金,牛根生开始与国内外投资者接触,欲借力资本市场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201X年初股东会董事会同意在法国巴黎百富勤的辅导下到香港二板上市。
然而由于流动性比较差,机构投资者不敢兴趣,造成融资困难。
201X年6月蒙牛集团上市前,牛根生先后引入两轮投资。
三、蒙牛中小企业融资策略3.1 投资者选择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既可以选择战略投资者,也可以选择财务投资者。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战略投资者往往是相关产业内的知名公司,其对目标企业的投资出发点,更多在于自身产业的战略布局而非单纯的金融利益,比如法国达能对杭州娃哈哈的投资即属于战略投资。
而财务投资者更多考虑的是资金投资回报率,所以它们一般不会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决策。
蒙牛乳业私募权益融资案例
蒙牛乳业是一家中国乳制品公司,在进行私募权益融资时,采用了多种策略和手段。
其中之一是发行可转换债券,为公司筹集了资金。
另一条途径是通过股票上市来融资,但蒙牛乳业选择了另一条路,即私募权益融资。
蒙牛乳业私募权益融资的具体案例如下:
- 2006 年,蒙牛乳业向三家机构投资者定向发行了 4.5 亿美元的私人债券,这些债券可以在 2012 年前转换成股票。
- 2007 年,蒙牛乳业又向三家机构投资者定向发行了 3.5 亿美元的债券。
- 2008 年,蒙牛乳业通过私募权益融资的方式,向两家机构投资者发行了 2 亿美元的债券。
这些私募权益融资的方式为蒙牛乳业提供了资金,使其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从而进一步推进公司的业务发展。
蒙牛发展历程自1999年成立以来,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商和销售商之一。
蒙牛的成功,离不开公司坚定的战略、良好的管理、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蒙牛的发展历程,从而展示这家企业的成长历程。
一、成立初期1999年,蒙牛乳业有限公司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成立。
当时,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奶源地之一,而乳制品市场则被外国品牌垄断。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看到了这个机会,决定利用本土的奶源和自主研发的技术,打造国内的乳制品品牌。
在成立初期,蒙牛的主要产品是纯牛奶和酸奶。
由于当时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还不够成熟,蒙牛的产品销售并不理想。
但是,蒙牛坚持自主研发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最终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二、快速扩张2003年,蒙牛在香港上市,获得了融资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这笔融资为蒙牛的快速扩张提供了资金保障。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蒙牛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
2005年,蒙牛成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领导者,销售额首次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在快速扩张的过程中,蒙牛也面临了一些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是品牌建设。
蒙牛的品牌名气虽然不断提高,但在市场上仍然面临着外国品牌的竞争。
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蒙牛加大了品牌营销力度,推出了一系列形象鲜明、广受消费者喜爱的广告和活动。
这些营销活动的成功,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乳制品市场的领导地位。
三、品牌升级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乳制品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蒙牛开始注重产品创新和品牌升级。
2011年,蒙牛推出了“品质源于生活”的品牌理念,强调产品的健康、安全和美味。
同时,蒙牛也推出了一系列高端产品,如“特仑苏”、“纯甄”等,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乳制品的需求。
品牌升级的成功,使得蒙牛的销售额不断攀升。
2015年,蒙牛的销售额超过了20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乳制品市场的绝对领导者。
在升级品牌的同时,蒙牛也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蒙牛融资案例报告1. 引言蒙牛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者,一直致力于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蒙牛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的融资活动,本篇文章将详细介绍蒙牛在某一次融资中的案例,并分析其融资成功的原因。
2. 背景在过去的几年中,蒙牛乳业一直在不断扩大其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
然而,为了支持其进一步的增长和扩张,蒙牛需要大量的资金。
因此,蒙牛决定进行一次融资活动,以满足其资金需求。
3. 融资目标和策略蒙牛的融资目标是筹集到足够的资金,用于加大研发投入、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蒙牛采取了以下策略:3.1 寻求投资者蒙牛与多家投资机构进行了接触,并向其介绍了自身的业务模式、市场前景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与投资者的沟通和洽谈,蒙牛成功吸引了多家机构的关注和兴趣。
3.2 提供详细的商业计划为了使投资者更好地了解蒙牛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战略,蒙牛准备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向投资者展示了其过去的业绩和未来的增长潜力。
这些信息对于投资者做出决策以及评估回报率都非常重要。
3.3 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为了吸引投资者的兴趣,蒙牛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回报条件。
这些回报条件包括优惠股权、股息和未来的增值潜力等。
通过提供有吸引力的回报,蒙牛成功吸引了投资者的资金。
4. 融资结果通过与投资者的沟通和洽谈,蒙牛最终成功筹集到了所需的资金。
这笔融资为蒙牛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帮助其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
融资后,蒙牛的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继续增长。
5. 融资成功的原因蒙牛融资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5.1 市场领导地位作为中国乳制品行业的领导者,蒙牛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这使得投资者对蒙牛的投资前景充满信心,愿意为其提供资金支持。
5.2 优秀的业绩和潜力蒙牛过去的业绩表现出色,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
同时,蒙牛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方面展示出巨大的潜力。
这使得投资者相信蒙牛有能力实现高回报。
5.3 详细的商业计划和回报策略蒙牛准备了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回报条件。
蒙牛融资1999年,在中国乳业老大伊利当了10年生产经营副总裁的牛根生被开除了。
失业的牛根生决定自己创业!凑集启动资金是创业者遇到的第一道坎,几个人跑遍全国、东拼西凑了900万元,于1999年8月18日注册成立了“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包括牛根生在内的10位创业者有5位是来自伊利,可谓经验丰富、往绩彪炳。
900万元相对于创业者心中的宏大目标实在太寒酸了,但牛根生们对乳品行业的运营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和把握,他们拥有广泛的人脉关系和可资利用的市场渠道。
蒙牛在第一个年头剩下的3个半月就实现了3730万元的销售收入。
过了这道坎蒙牛就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了,它的销售收入开始以223%的年复合增长率上升。
2000年是2.467亿元,2001年升至7.24亿元、2002年再升至16.687亿元,2003年跃过40亿元!产量由初期的5万吨增至2003年的90万吨。
根据AC尼尔森在中国24个省份的调查,2004年1月蒙牛液态奶的市场份额为20.6%(以销售额计)。
有种笑谈:资本是狗,你追它追不上,它追你跑不掉。
当初牛根生为凑900万元历尽了千辛万苦。
2002年已驶入快车道的蒙牛对资金仍然十分渴求,资本的注入对其成长至关重要。
当时国内握有数亿资本的投资人不在少数,而蒙牛却是被顶级国际投资人相中的。
今天看来摩根们选择投资目标的功夫令人佩服,他们不愧是最精明的“猎狗”。
牛根生当然没有跑,2002年10和2003年10月,摩根、英联、鼎辉分两次向其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
点评:用自己的钱滋养自己的梦常有些人拿着一项技术甚至仅仅是点子来寻求资金开创他们的事业。
这其实非常的困难,简单地说难在三个方面:技术或点子的可行性以及创业者的执行能力尚未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投资人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投资人与创业团队难以就剩余索取权分配达成共识。
所以不论中外,创业者都是靠自己及亲朋好友的积蓄起步的。
世界500强中的许多企业都是自掏腰包从自家车库里做起来的。
蒙牛融资历程:红筹上市+对赌协议1.红筹上市国内资本市场对民企融资有诸多限制。
民企掌控人,以个人名义在开曼群岛、维京、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壳公司,吸引境外创业或风险投资基金进行融资,并收购境内企业的资产或股权。
在境内企业业务规模达到境外交易所上市要求后,再以境外壳公司名义达到曲线境外上市的目的。
由于其主营业务依然在中国大陆,这类公司就称作红筹上市公司,它们的股票称作红筹股。
如何实现百慕大公司控股境内ABC公司?→股权置换:即百慕大公司与ABC公司换股。
过程中不发生现金交易关系。
(股权置换,就是公司控股股东,与战略伙伴之间交叉持股,建立利益关联。
通常不涉及控股权的变更,其目的通常在于引入战略投资者或合作伙伴。
)→现金收购净资产/资产收购:如企业在境外能获得足够外汇,可以通过百慕大公司以现汇收购境内ABC公司50%以上净资产,达致控股目的。
→合资方式,即外商百慕大公司投人现汇,与境内ABC组建合资公司,百慕大公司持大股。
→合并报表,将利润和业绩注人百慕大公司。
通过以上第3点操作,百慕大公司实现控股ABC公司后,原ABC公司相应比例的利润、权益则通过会计并报注人百慕大公司。
例如,原ABC公司利润1亿元,重组后百慕大公司控股80%,便有8000万元(I亿元的80%)利润并人上市公司—百慕大公司,以实现上市。
→关注外商投资政策。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①如果重组结果是境内外资企业总投资超过3000万美元,则必须报商务部审批,可能会延长上市时间。
解决方法是:可以把该公司砍成两块,每块总投资均在3000万美元以下。
②国家《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如果ABC公司业务属于该政策中所界定的限制类或禁止类,则ABC公司不得由外商控股。
解决方法是:将受限制业务砍在上市公司之外。
ICP业务(Internet Communication Provider,互联网信息服务)是不允许外商控股的,故新浪网将之留在上市业务之外。
“离岸”的含义是指:投资人的公司注册在离岸管辖区,但投资人不用亲临当地,其业务运作可在世界各地的任何地方直接开展。